CN11616951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9514A
CN116169514A CN202211377394.3A CN202211377394A CN116169514A CN 116169514 A CN116169514 A CN 116169514A CN 202211377394 A CN202211377394 A CN 202211377394A CN 116169514 A CN116169514 A CN 116169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using
locking
connecto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73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优佑
安田知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69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9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27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with evacuation of penetrat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确保防水性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壳体主体(23),具有端子收纳室(59),上表面被封闭;端子零件(11),收纳于端子收纳室(59);盖(15),卡止于壳体主体(23),配置于端子收纳室(59)的下方;以及檐部(62),从壳体主体(23)的上端向侧方伸出。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相互能嵌合的阳型连接器壳体及阴型连接器壳体。在阳型连接器壳体及阴型连接器壳体分别形成有端子收纳室。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连接器的技术也被专利文献2~4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614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1-76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98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20-802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使用状态下,阳型连接器壳体配置于上方,阴型连接器壳体配置于下方。并且,两连接器壳体各自的端子收纳室沿着上下方向配置。虽然在端子收纳室的内侧收纳有橡胶栓,但是假设橡胶栓劣化或者损伤时,则水进入端子收纳室,不能确保防水性。
与此相对,当阳型连接器壳体的上表面被封闭时,则能防止水向端子收纳室的浸入。但是,假设在端子收纳室的下方配置有盖,且在盖与阳型连接器壳体之间形成有间隙时,则有可能水通过间隙进入端子收纳室。
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确保防水性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主体,其具有端子收纳室,并且上表面被封闭;端子零件,其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室;盖,其卡止于所述壳体主体,并配置于所述端子收纳室的下方;以及檐部,其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端向侧方伸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能确保防水性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与对方连接器处于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2是与对方连接器处于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X-X线剖视图。
图4是图2的Y-Y线剖视图。
图5是图2的Z-Z线剖视图。
图6是连接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7是与电线的端部连接的端子零件的立体图。
图8是壳体的后视图。
图9是壳体的仰视图。
图10是壳体的主视图。
图11是上内部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下内部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具备:壳体主体,其具有端子收纳室,并且上表面被封闭;端子零件,其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室;盖,其卡止于所述壳体主体,并配置于所述端子收纳室的下方;以及檐部,其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端向侧方伸出。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壳体主体的上表面被封闭,檐部从壳体主体的上端向侧方伸出,所以能防止水通过盖与壳体主体之间的间隙进入端子收纳室。
(2)优选地,所述檐部是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盖的卡止部分的上方比所述卡止部分向侧方伸出的形状。
虽然在壳体主体和盖的卡止部分形成有间隙,但是根据上述结构,因为檐部在卡止部分的上方向侧方伸出,所以能避免水向上述间隙的浸入。
(3)优选地,所述檐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表面没有台阶地连续。
根据上述结构,能使降落到壳体主体的上表面的水顺利地向檐部的上表面移动。
(4)优选地,具备从所述檐部的向侧方的伸出端侧向下方突出的垂下部。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水能从檐部的上表面顺着垂下部降落,所以能更确实地防止水进入壳体主体的端子收纳室。
(5)优选地,所述壳体主体具有一对卡止壁,在所述壳体主体中的一对所述卡止壁间形成有上表面被封闭的盖收纳部,所述盖具有侧壁,所述侧壁配置于所述盖收纳部的内侧,与所述卡止壁的内表面对置地卡止于所述卡止壁。
虽然在侧壁与卡止壁之间形成间隙,但是根据上述结构,因为盖的侧壁在盖收纳部的内侧与壳体主体的卡止壁的内表面对置地配置,所以能避免水向上述间隙的浸入。
(6)优选地,是设置于车辆的顶板的连接器,所述檐部沿着所述顶板的下表面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在顶板结露的水能从檐部就那样自由降落,所以能防止水进入壳体主体的端子收纳室。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具体例。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1)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配置于未图示整体的汽车等车辆的顶板90的下方即车辆的内侧。在顶板90的上方即车辆的外侧配置有与电路基板100连接的对方连接器8。如图2及图6所示,连接器10和对方连接器8通过形成于顶板90的截面为矩形的开口部91相互嵌合。连接器10具备端子零件11、壳体12、上内部构件13、下内部构件14以及盖15。端子零件11与电线200的末端部连接。电线200以沿着顶板90的下表面的方式布设。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针对电线200连接端子零件11的一侧设为前侧。图2、图6、图7以及图9~图13的附图标记F成为前侧。附图标记R是后侧。关于上下方向,将对方连接器8相对于连接器10所位于的一侧作为上侧。图1、图2、图6、图7以及图10~图13的附图标记U成为上侧。附图标记D是下侧。上下方向与竖直方向(重力方向)对应,在本实施方式1中,与使用状态的上下方向一致。
<端子零件>
端子零件11是屏蔽端子,如图7所示,侧视呈L字形。端子零件11具有未图示的导电性的内导体、导电性的外导体16、以及配置于内导体与外导体16之间的绝缘性的介电体83(参照图7)。内导体和外导体16借助介电体83电绝缘。外导体16具有使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筒部17和与筒部17交叉地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18。在延伸部18的后部,在前后排列地形成有开放筒状的屏蔽筒19及护套筒21。详细不说明,端子零件11由具有一个屏蔽筒19的大径的屏蔽端子(图6的中层及上层的端子零件11)和具有两个屏蔽筒19的小径的屏蔽端子(图6的下层的端子零件11)构成。
电线200是同轴电缆,如图1所示,具有导电性的芯线a、将芯线a的外周覆盖绝缘性的包覆部b、将包覆部b的外周覆盖的编织线等导电性的屏蔽部c、以及将屏蔽部c的外周覆盖的绝缘性的护套d。在电线200的末端部,通过除去护套d而露出屏蔽部c,进一步通过除去包覆部b而露出芯线a。
如图7所示,屏蔽筒19以套筒为垫子与电线200的屏蔽部c压接而电连接。护套筒21与电线200的护套d压接而机械地连接。在延伸部18的前部的上壁部分以切起的方式形成有突片22。
内导体未图示,在后部与电线200的芯线a压接而电连接。另外,内导体的前部与介电体83的前部一起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在筒部17的内侧,与安装于对方连接器8的对方端子零件95(图参照6)的对方内导体电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器10也包括不具有屏蔽功能、整体由导电性金属板构成的未图示的一般端子。一般端子与不具有屏蔽部c的包覆电线250(参照图1)连接,且与安装于对方连接器8的未图示的突片连接。
<壳体>
壳体12为合成树脂制,如图6所示,侧视呈L字形,在后部具有壳体主体23,在前部具有嵌合部24。壳体主体23的高度尺寸小于嵌合部24的高度尺寸。如图9所示,壳体主体23的宽度尺寸大于嵌合部24的宽度尺寸。
如图6所示,嵌合部24与形成于对方连接器8的导向壁9的内侧嵌合。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嵌合部24的前表面形成有能挠曲变形的锁臂25。锁臂25以从嵌合部24的上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锁臂25能将对方连接器8卡止。在嵌合部24的左右外侧的侧面中的下端部形成有一对前侧卡止部26。如图2所示,在各前侧卡止部26能卡止盖15的前侧被卡止部27。
嵌合部24的内侧详细未图示,形成有侧视剖视时呈阶梯状的阶梯部28(参照图6及图9)。阶梯部28具有高度从后侧到前侧逐渐降低的上台阶面29、中台阶面31以及下台阶面32。另外,在嵌合部24的内侧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圆形的多个端子插入孔33。如图6所示,在各端子插入孔33中从下方被插入端子零件11的筒部17。
后侧的各端子插入孔33在阶梯部28的上台阶面29开口。前后中间侧的各端子插入孔33在阶梯部28的中台阶面31开口。前侧的各端子插入孔33在阶梯部28的下台阶面32开口。
如图9所示,在阶梯部28中的上台阶面29、中台阶面31以及下台阶面32各自的后部且与各端子插入孔3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34。在比上台阶面29靠上方且与后述的上壁37的下表面相连的面形成有呈狭缝状开口的左右一对突片接纳部35。如图6所示,端子零件11的突片22与突片接纳部35嵌合而定位于壳体12。需要注意的是,与突片接纳部35同样,突片22所嵌合的部分也形成于上内部构件13及下内部构件14(参照图6)。
如图3及图8所示,壳体主体23具有在左右方向对置的一对卡止壁36、和架设在各卡止壁36的上端间的上壁37。各卡止壁36的左右外侧的侧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在壳体主体23的各卡止壁36间且比上壁37靠下方形成有盖收纳部38。如图9所示,盖收纳部38的上表面由上壁37封闭,盖收纳部38的下方及后方开放。另外,盖收纳部38遍及壳体主体23和嵌合部24而形成,在前方与嵌合部24的各端子插入孔33连通。
如图9所示,各卡止壁36具有对盖收纳部38的后部进行划定的前面部39、后面部41、顶面部42以及侧面部43。前面部39与嵌合部24的左右侧壁部分的内表面垂直交叉地相连。后面部41在壳体12的后端侧与前面部39对置地配置。顶面部42与前面部39及后面部41各自的上端相连,如图3所示,沿着左右方向平坦地配置。
如图3所示,侧面部43在卡止壁36的左右内侧的侧面(内表面)具有配置于上侧的上部44、配置于下侧的下部45、以及配置于上部44与下部45之间台阶部46。上部44及下部45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台阶部46沿着左右方向配置。下部45通过借由台阶部46而位于比上部44靠左右外侧。
如图5所示,在卡止壁36的侧面部43的下部45形成有下内部锁定部47。如图5所示,下内部锁定部47呈爪状,从下部45的主体部分向侧方突出,配置于盖收纳部38的内部。在卡止壁36的与下部45的前侧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下层拉拔孔48(参照图2),下层拉拔孔48由用于形成下内部锁定部47的上表面的未图示的模具的拉拔引起。
如图2所示,在卡止壁36且比下内部锁定部47靠后方形成有卡止部51。卡止部51呈矩形框状,能向左右方向挠曲变形地形成在从卡止壁36的下端向上方形成的前后一对狭缝81间。在卡止部51的中央贯穿形成有截面为矩形的卡止孔52。卡止孔52的内端在下部45开口。如图3所示,在各卡止部51的卡止孔52中能嵌合盖15的后述的各被卡止部53。
如图2所示,在卡止壁36的侧面部43的上部44形成有上内部锁定部54。如图4所示,上内部锁定部54呈爪状,从上部44的主体部分侧方突出,配置于盖收纳部38的内部。在卡止壁36的与上部44的前后中间侧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上层拉拔孔55,上层拉拔孔55由用于形成上内部锁定部54的上表面的未图示的模具的拉拔引起。
上壁37的上表面沿着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平坦地形成。如图9所示,在上壁37的下表面的左右中间部突出地形成有隔壁57。隔壁57从壳体主体23到嵌合部24以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上壁37的下方且各侧面部43与隔壁57之间形成有左右一对端子收纳室59。如图6所示,各端子收纳室59的下方由上内部构件13的后述的上基部61封闭。在各端子收纳室59配置上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延伸部18。
另外,如图8所示,壳体主体23具有从上端向左右外侧(侧方)伸出的一对檐部62。各檐部62在前后方向长,俯视形成为矩形。各檐部62的上表面沿着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配置,与上壁37的上表面没有台阶地连续。各檐部62的左右外侧的伸出端(外端)构成壳体12的左右方向上的最外端。即,各檐部62是在各卡止壁36的上方向比各卡止壁36的左右外侧的侧面靠侧方伸出的形状。
另外,如图8所示,壳体主体23具有从各檐部62的伸出端侧向下方突出的一对垂下部86。垂下部86的左右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如图2所示,垂下部86在侧视时呈在前后方向长的矩形板状,遍及檐部62的前后方向的全长而形成。垂下部86向下方的突出尺寸设定成为比檐部62向侧方的伸出尺寸大。
<上内部构件>
上内部构件13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1所示,具有平板状的上基部61、从上基部61的左右外端向下方突出的一对上侧壁63、以及从上基部61的左右中央侧向下方突出的上隔壁64。如图6所示,上内部构件13组装于壳体12的内侧,配置于上层的各端子零件11与中层的各端子零件11之间。在上基部61的下方的各上侧壁63与上隔壁64之间形成有左右一对端子收纳室59。如图6所示,各端子收纳室59的下方由下内部构件14的后述的下基部65封闭。在各端子收纳室59收纳中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延伸部18。
如图11所示,在上基部61的上表面的左右中央侧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肋66。如图1所示,上基部61的肋66以能沿着前后方向与隔壁57的下端接触的方式配置。如图6所示,上基部61的前端以能与嵌合部24的内侧的阶梯部28的中台阶壁面67接触的方式配置。
如图11所示,在各上侧壁63的上表面的左右外端倒角形成有倾斜状的上导向部68。另外,在各上侧壁63的上导向部68的下方形成有上内部锁定接纳部69。各上内部锁定接纳部69呈方形凹状,在上侧壁63的下方开放。如图4所示,各上内部锁定接纳部69能卡止于各上内部锁定部54。
<下内部构件>
下内部构件14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2所示,具有平板状的下基部65、从下基部65的左右外端向下方突出的一对下侧壁71、以及从下基部65的左右中央侧向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下隔壁72。如图6所示,下内部构件14组装于壳体12的内侧,配置于中层的各端子零件11与下层的各端子零件11之间。如图12所示,在下基部65的下方的下侧壁71与下隔壁72之间及邻接的下隔壁72间形成有左右三个端子收纳室59。如图6所示,各端子收纳室59的下方由盖15的后述的覆盖壁73封闭。在各端子收纳室59收纳与下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延伸部18及一般端子连接的包覆电线250(参照图1、图3~图5)。
下基部65的上表面以能沿着前后方向与上隔壁64的下端接触的方式配置。如图6所示,下基部65的前端以能与嵌合部24的内侧的阶梯部28的下台阶壁面74接触的方式配置。
如图12所示,在各下侧壁71突出地形成有左右一对突出部75。各突出部75呈方形块状。在各突出部75的上表面的左右外端倒角形成有倾斜状的下导向部76。在各突出部75的下导向部76的下方形成有下内部锁定接纳部77。各下内部锁定接纳部77呈方形凹状,在下侧壁71的下方开放。如图5所示,各下内部锁定接纳部77能卡止于各下内部锁定部47。
<盖>
盖15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3所示,具有平板状的覆盖壁73。覆盖壁73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板厚)比上基部61及下基部65各自的上下方向的厚度薄。如图3~图6所示,覆盖壁73以将壳体主体23及嵌合部24的下表面开口覆盖的方式嵌入到壳体主体23及嵌合部24的内侧。如图5所示,盖收纳部38的下方由覆盖壁73封闭。如图13所示,覆盖壁73在后侧具有与前侧相比向侧方伸出的左右一对伸出片78。各伸出片78配置于由各卡止壁36中的前面部39、盖收纳部38中的后面部41、顶面部42以及侧面部43划定的内侧空间(参照图3,关于前面部39、后面部41,参照图9)。
在覆盖壁73形成有从各伸出片78的左右外端向上方突出的左右一对侧壁79。各侧壁79形成沿着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板片状,在壳体主体23的内侧,配置于比下内部构件14的各突出部75靠后方,且如图3所示,配置于盖收纳部38中的卡止壁36与下侧壁71之间。侧壁79与卡止壁36之间的间隙小于侧壁79与下侧壁71之间的间隙。在各侧壁79的外表面突出地形成有左右一对被卡止部53。各被卡止部53形成能卡止于各卡止部51的卡止孔52的爪状。另外,如图13所示,在覆盖壁73的前侧的左右端向上方突出地形成有一对前侧被卡止部27。前侧被卡止部27呈矩形框状,以能向左右方向挠曲变形的方式形成。如图2所示,在形成于前侧被卡止部27中央的前侧被卡止孔82的内侧能嵌合壳体12的前侧卡止部26。
盖15具有从覆盖壁73向上方突出的防过度挠曲部87。防过度挠曲部87具有从覆盖壁73的前端的左右两侧立起的一对腿部88、和架设在各腿部88的上端间的架设部89。各腿部88侧视呈L字形,是在从覆盖壁73向上方立起后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如图2及图6所示,防过度挠曲部87在盖15装配于壳体12的状态下将锁臂25的下端侧(自由端侧)从前方及两侧方覆盖,起到限制锁臂25过度挠曲的作用。
<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及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结构>
首先,说明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的针对壳体12的组装作业最好以壳体12的内侧朝上开放的方式使壳体12的上下朝向与搭载时反向地进行。
各端子零件11预先与电线200的末端部连接。在该状态下,上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筒部17向后侧的各端子插入孔33的内侧插入(参照图6)。上层的各端子零件11中的延伸部18的前侧与嵌合部24的凹部34的内侧嵌合,并且向壳体主体23的各端子收纳室59的内侧插入。通过突片22与壳体12的突片接纳部35嵌合,从而各端子零件11定位于壳体12。与上层的各端子零件11连接的各电线200从壳体12向后方引出。
接着,上内部构件13向壳体12的内侧插入。在上内部构件13的插入过程中,上内部锁定部54与上导向部68滑接。通过上基部61的前端部与上台阶面29抵接,且上内部锁定部54与上内部锁定接纳部69的内侧嵌合,从而上内部构件13保持于壳体12(参照图4)。上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延伸部18被夹在壳体主体23的上壁37与上内部构件13之间,被限制从各端子收纳室59脱落(参照图6)。
接着,中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筒部17向前后中间侧的各端子插入孔33的内侧插入,且中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延伸部18向上内部构件13的各端子收纳室59的内侧插入。接着,下内部构件14向壳体12的内侧插入。在下内部构件14的插入过程中,下内部锁定部47与下导向部76滑接。通过下基部65的前端部与中台阶面31抵接,且下内部锁定部47与下内部锁定接纳部77的内侧嵌合,从而下内部构件14保持于壳体12(参照图5)。中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延伸部18被夹在上内部构件13与下内部构件14之间,被限制从各端子收纳室59脱落(参照图6)。
同样,下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筒部17向前侧的各端子插入孔33的内侧插入,且下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延伸部18向下内部构件14的各端子收纳室59的内侧插入。一般端子的整体插入到在嵌合部24的内侧与端子插入孔33邻接的一般端子插入孔84(参照图9)。接着,盖15向壳体12的内侧插入。盖15的后部配置于壳体主体23的盖收纳部38的内侧。盖15的各侧壁79与各卡止壁36的内表面对置,在伴有各卡止部51的挠曲动作后,各被卡止部53与各卡止部51的卡止孔52嵌合卡止。与此同时,各前侧卡止部26与各前侧被卡止部27的前侧被卡止孔82嵌合卡止。由此,盖15保持于壳体12。下层的各端子零件11的延伸部18被夹在下内部构件14与盖15之间,被限制从各端子收纳室59脱落(参照图6)。通过以上,连接器10的组装完成。
接着,连接器10与对方连接器8嵌合。对方连接器8在顶板90的上方固定于电路基板100,一边使相对于连接器10的嵌合面朝向下方,一边以导向壁9贯穿顶板90的开口部91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参照图2)。
连接器10的嵌合部24从下方向对方连接器8的导向壁9的内侧插入。当连接器10和对方连接器8正规嵌合时,则锁臂25将对方连接器8卡止,连接器10和对方连接器8保持为嵌合状态。各端子零件11及一般端子在嵌合部24的内侧与对应的各对方端子零件95及突片电连接。
在连接器10和对方连接器8正规嵌合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壳体主体23的上壁37的上表面及各檐部62的上表面一边向顶板90的下表面靠近一边与其对置地配置。
但是,因为顶板90是由铁等构成的金属板,所以在寒冷地区等,有时在顶板90的下表面侧产生冰层(冰膜)或结露。假设由于冰层或结露而产生的水向壳体12的内侧移动而与各端子零件11和各电线200的连接部分接触时,则电气可靠性受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一对檐部62以从壳体主体23的上端向左右外侧伸出的方式形成。进一步地,从各檐部62的伸出端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有垂下部86。因此,水不会从各檐部62的上表面顺着垂下部86的左右外侧的侧面接触壳体12的卡止壁36的外表面,而是能自由降落。因此,能防止水从卡止壁36的外表面进入端子收纳室59的内侧,能确保各端子零件11和各电线200的电气可靠性。
另外,即使水与卡止壁36的外表面接触,也因为在卡止壁36的内侧配置有盖15的侧壁79,且盖15的侧壁79与卡止壁36之间的间隙也位于由顶面部42将上表面封闭的盖收纳部38的内侧,所以能避免水向该间隙的浸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更确实地防止水进入各端子收纳室59的内侧。进一步地,也能避免水向下层拉拔孔48及上层拉拔孔55的浸入。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1,因为檐部62以在比与盖15卡止的卡止壁36靠上方向侧方伸出的方式形成,所以能防止水进入端子收纳室59的内侧,能确保壳体12的防水性。另外,盖15配置于壳体12的盖收纳部38的内侧,成为水难以浸入壳体12的卡止壁36和盖15的侧壁79的间隙的结构,所以能实现壳体12的防水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因为檐部62的上表面与壳体主体23的上壁37的上表面没有台阶地连续,所以能避免水留在上壁37的上表面。而且,因为垂下部86从檐部62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所以成为从上方降落的水进一步难以进入端子收纳室59的内侧的结构,能实现壳体12的防水性进一步提高。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1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壳体形成为能与上内部构件及下内部构件分体。但是,壳体也可以与和上内部构件及下内部构件分别对应的部分不能分离地一体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檐部以从壳体主体的上端向左右外侧伸出的方式形成。但是,檐部只要以从壳体主体的上端向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侧方)伸出的方式形成即可,例如,也可以包括从壳体主体的上端向后侧伸出的部分。进一步地,檐部也可以以从壳体的上端向侧方遍及全周而伸出的方式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檐部沿着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平坦地形成。但是,檐部也可以形成为曲面状或者倾斜状,例如也可以是诸如使左右外侧的端部外表面向下倾斜以促进水的降落的形状。另外,也可以使垂下部倾斜。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壳体具有从檐部向下方突出的垂下部。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从壳体省略垂下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例示了配置于顶板的下方的连接器。但是,在本公开中,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1,能广泛适用于在水能够从上方降落的环境下使用的连接器。
附图标记说明
8:对方连接器
9:导向壁
10:连接器
11:端子零件
12:壳体
13:上内部构件
14:下内部构件
15:盖
16:外导体
17:筒部
18:延伸部
19:屏蔽筒
21:护套筒
22:突片
23:壳体主体
24:嵌合部
25:锁臂
26:前侧卡止部
27:前侧被卡止部
28:阶梯部
29:上台阶面
31:中台阶面
32:下台阶面
33:端子插入孔
34:凹部
35:突片接纳部
36:卡止壁
37:上壁
38:盖收纳部
39:前面部
41:后面部
42:顶面部
43:侧面部
44:上部
45:下部
46:台阶部
47:下内部锁定部
48:下层拉拔孔
51:卡止部
52:卡止孔
53:被卡止部
54:上内部锁定部
55:上层拉拔孔
57:隔壁
59:端子收纳室
61:上基部
62:檐部
63:上侧壁
64:上隔壁
65:下基部
66:肋
67:中台阶壁面
68:上导向部
69:上内部锁定接纳部
71:下侧壁
72:下隔壁
73:覆盖壁
74:下台阶壁面
75:突出部
76:下导向部
77:下内部锁定接纳部
78:伸出片
79:侧壁
81:狭缝
82:前侧被卡止孔
83:介电体
84:一般端子插入孔
86:垂下部
87:防过度挠曲部
88:腿部
89:架设部
90:顶板
91:开口部
95:对方端子零件
100:电路基板
200:电线
250:包覆电线
a:芯线
b:包覆部
c:屏蔽部
d:护套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主体,其具有端子收纳室,并且上表面被封闭;
端子零件,其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室;
盖,其卡止于所述壳体主体,并配置于所述端子收纳室的下方;以及
檐部,其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端向侧方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檐部是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盖的卡止部分的上方比所述卡止部分向侧方伸出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檐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表面没有台阶地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具备从所述檐部的向侧方的伸出端侧向下方突出的垂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主体具有一对卡止壁,在所述壳体主体中的一对所述卡止壁间形成有上表面被封闭的盖收纳部,
所述盖具有侧壁,所述侧壁配置于所述盖收纳部的内侧,并与所述卡止壁的内表面对置地卡止于所述卡止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设置于车辆的顶板,
所述檐部沿着所述顶板的下表面配置。
CN202211377394.3A 2021-11-24 2022-11-04 连接器 Pending CN1161695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0339A JP2023077159A (ja) 2021-11-24 2021-11-24 コネクタ
JP2021-190339 2021-1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9514A true CN116169514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383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7394.3A Pending CN116169514A (zh) 2021-11-24 2022-11-04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3514A1 (zh)
JP (1) JP2023077159A (zh)
CN (1) CN11616951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63514A1 (en) 2023-05-25
JP2023077159A (ja) 202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3600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CN111490410B (zh) 连接器组件
US9332668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unit capable of external connection
US8764486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hielded connector
JP5736137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EP2515386B1 (en) Insulating structure of l-shaped terminal
JP6429078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WO2018070203A1 (ja) コネクタ構造
WO2018070202A1 (ja) コネクタ構造
WO2018070201A1 (ja) コネクタ構造
CN109417251B (zh) 屏蔽连接器
US10819071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that is reconfigurable to accommodate either an STP cable or a UTP cable
JP4729307B2 (ja) 一体品の誘電性カバーを有する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US20100093219A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pieces
JP2813717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2319456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10714868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for a board
US20220302618A1 (en) Branch connector
CN116169514A (zh) 连接器
JP2011060426A (ja) コネクタ
KR20030019846A (ko) 방수 커넥터
CN114006202A (zh) 连接器结构体
JP6847016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WO2022176595A1 (ja) コネクタ
US11996657B2 (en) Connector including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