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9025A - 广角透镜 - Google Patents

广角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9025A
CN116149025A CN202211357101.5A CN202211357101A CN116149025A CN 116149025 A CN116149025 A CN 116149025A CN 202211357101 A CN202211357101 A CN 202211357101A CN 116149025 A CN116149025 A CN 116149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nditional expression
wide
angle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71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崎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149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9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大型摄像元件的广角透镜。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备前组(110)、光圈(180)、以及后组(120)。前组(110)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构成。后组(120)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以及第六透镜(60)构成。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第三透镜(3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31)的曲率半径设为R31的情况下,满足以下条件式1.500≤R31/f0≤8.000。

Description

广角透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各种摄像系统的广角透镜。
背景技术
在广角透镜中,为了获得高分辨率,提出了5组6片的透镜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广角透镜中,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置有前组、光圈及后组。在前组中,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配置有三个透镜。在后组中,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配置有一个透镜和一个接合透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57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广角透镜用于汽车等的传感器装置。在该广角透镜中,在缩小侧成像面上配置1/4英寸的摄像元件。在此,要求提高传感器装置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传感器装置的性能,正在研究使用大的摄像元件、例如1/3英寸的摄像元件。但是,在专利文献1等记载的广角透镜中,由于设计成适合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所以即使将该广角透镜应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也存在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不能得到必要的光学性能的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大型摄像元件的广角透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广角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备前组、光圈以及后组,所述前组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构成,所述后组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构成,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凹形状,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凹形状,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物体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凸形状,在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凹形状,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在物体侧的透镜面以及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凸形状,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是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1,则满足以下条件式:
1.500≤R31/f0≤8.000。
在本发明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R31变得过小。即,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R31变得过大。即,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在本发明中,在将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1、将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2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3.000≤(R31+R32)/(R31-R32)≤-1.400。在本发明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三透镜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第三透镜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在本发明中,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456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2.200≤f456/f0≤2.800。在本发明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构成的后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后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在本发明中,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123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6.000≤f123/f0≤-1.300。在本发明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构成的前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前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在本发明中,在将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123,将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456的情况下,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3.000≤f123/f456≤-0.500。在本发明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构成的前组的合成光焦度相对于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构成的后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前组的合成光焦度相对于后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
在本发明中,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设为d0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11.000≤d0/f0≤15.000。在本发明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各透镜系统容易变大,并且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在本发明中,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设为f2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2.450≤f2/f0≤-2.000。在本发明中,由于满足条件式,因此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变弱,因此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但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但是由于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变得过强,所以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
在本发明中,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12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1.300≤f12/f0≤-1.100。在本发明中,由于满足条件式,因此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合成光焦度变弱,因此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但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容易变宽,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但是由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所以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广角透镜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广角透镜的数据的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广角透镜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广角透镜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广角透镜的像散和畸变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广角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广角透镜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广角透镜的数据的图。
图9是示出图7所示的广角透镜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图7所示的广角透镜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图7所示的广角透镜的像散和畸变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图7所示的广角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广角透镜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图13所示的广角透镜的数据的图。
图15是示出图13所示的广角透镜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图13所示的广角透镜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图13所示的广角透镜的像散和畸变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图13所示的广角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广角透镜100。广角透镜100用于汽车等的传感器装置。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广角透镜100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透镜100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具备前组110、光圈80、后组120以及红外线截止滤光片81。
前组110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由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构成。后组120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由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以及第六透镜60构成。在第六透镜的像侧Lb上,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配置有平板状的红外线截止滤光片81、透光性的罩82以及摄像元件85。
第一透镜10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10在物体侧La的透镜面11具备凸形状,在像侧Lb的透镜面12具备凹形状。第二透镜20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20在物体侧La的透镜面21具备凸形状,在像侧Lb的透镜面22具备凹形状。第二透镜20在两面具有非球面形状。第三透镜30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30在物体侧La的透镜面31具备凸形状,在像侧Lb的透镜面32具备凹形状。第三透镜30在两面具有非球面形状。
第四透镜40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40在物体侧La的透镜面41具备凸形状,在像侧Lb的透镜面42具备凸形状。第五透镜50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50在物体侧La的透镜面51具备凸形状,在像侧Lb的透镜面52具备凹形状。第五透镜50在两面具有非球面形状。第六透镜60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60在物体侧La的透镜面61具备凸形状,在像侧Lb的透镜面62具备凸形状。第六透镜60在两面具有非球面形状。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是利用粘接剂(未图示)将第五透镜50的像侧Lb的透镜面52和第六透镜6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61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70。根据该结构,后组120具备接合透镜70,因此能够适当地校正色像差。
(透镜结构)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的数据的图。如图2所示,在图2中,作为广角透镜100的特性,示出以下的特性。另外,图2所示的值进行了基于四舍五入的舍入处理。
在图2中,示出了以下项目。在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是从第一透镜1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11到摄像元件85的摄像面850的光轴L上的距离。第一透镜-第六透镜间的全长是从第一透镜1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11到第六透镜的像侧Lb的透镜面62的光轴L上的距离。
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f0(Effective Focal Length:有效焦距)
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d0(Total Track:全长)
透镜系统整体的F值(Image Space:图像空间)
最大半视场角(Max.Field Angle)
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
第一透镜-第六透镜间的全长(L1R1-L6R2Track)
另外,在图2中示出各面的以下项目。在面编号上附加了*的面是非球面。曲率半径、厚度、焦距、透镜半径的单位是mm。
这里,透镜面11构成第1面。透镜面12构成第2面。透镜面21构成第3面。透镜面22构成第4面。透镜面31构成第5面。透镜面32构成第6面。光圈80构成第7面。透镜面41构成第8面。透镜面42构成第9面。透镜面51构成第10面。透镜面52和透镜面61构成第11面。透镜面62构成第12面。红外线截止滤光片81的物体侧La的面811构成第13面,像侧Lb的面812构成第14面。罩82的物体侧La的面821构成第15面,像侧Lb的面822构成第16面。摄像元件85的摄像面850构成第17面。
另外,在透镜面是朝向物体侧突出的凸面或朝向物体侧凹陷的凹面的情况下,将曲率半径设为正值,在透镜面是朝向像侧突出的凸面或朝向像侧凹陷的凹面的情况下,将曲率半径设为负值。下垂量(Sag)是指,将与光轴正交的假想平面作为假想基准面时,从透镜面的有效直径的最外周的假想基准面的光轴L上的点到透镜面的光轴L上的点的距离。另外,在下垂量为正值的情况下,假想基准面中的光轴L的点位于比透镜面的光轴L上的点更靠近物体侧的位置,在下垂量为负值的情况下,假想基准面中的光轴L的点位于比透镜面的光轴L上的点更靠近像侧的位置。
曲率半径(Radius)
厚度(Thickness)
折射率(Nd)
阿贝数(νd)
焦距(f)
透镜半径(Semi-D)
下垂量(Sag)
另外,在图2中示出用下式(数学式1)示出非球面的形状时的非球面系数。在下式中,设下垂量(光轴方向的轴)为z,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高度(光线高度)为r,圆锥系数为k,曲率半径的倒数为c。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3920398780000081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第三透镜3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31的曲率半径设为R31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500≤R31/f0≤8.000…(1)
在该条件下,更优选为满足
1.500≤R31/f0≤7.200…(1a)。
在本方式中
f0=0.939mm
R31=2.457mm。
因此,R31/f0=2.617,满足条件式(1)。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1),因此即使在将广角透镜100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1)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透镜面31的曲率半径R31变得过小。即,透镜面31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1)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透镜面31的曲率半径R31变得过大。即,透镜面31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在将第三透镜3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31的曲率半径设为R31、将第三透镜30的像侧Lb的透镜面32的曲率半径设为R32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3.000≤(R31+R32)/(R31-R32)≤-1.400…(2)
在本方式中
R31=2.457mm
R32=6.386mm。
因此,(R31+R32)/(R31-R32)=-2.251,满足条件式(2)。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2),因此即使在将广角透镜100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2)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三透镜30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2)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第三透镜30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以及第六透镜60的合成焦距设为f456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2.200≤f456/f0≤2.800…(3)
在本方式中
f0=0.939mm
f456=2.381mm。
因此,f456/f0=2.535,满足条件式(3)。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3),因此即使在将广角透镜100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3)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由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以及第六透镜60构成的后组120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3)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后组120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的合成焦距设为f123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6.000≤f123/f0≤-1.300……(4)
在本方式中
f0=0.939mm
f123=-2.034mm。
因此,f123/f0=-2.166,满足条件式(4)。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4),因此即使在将广角透镜100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4)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由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构成的前组110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4)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前组110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在将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的合成焦距设为f123,将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以及第六透镜60的合成焦距设为f456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5.000≤f123/f456≤-0.300……(5)
在本方式中
f123=-2.034mm
f456=2.381mm。
因此,f123/f456=-0.854,满足条件式(5)。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5),因此即使在将广角透镜100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5)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由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构成的前组110的合成光焦度相对于由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以及第六透镜60构成的后组120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在条件式(5)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前组110的合成光焦度相对于后组120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设为d0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11.000≤d/f0≤15.000…(6)
在本方式中
f0=0.939mm
d0=13.506mm。
因此,d0/f0=14.383,满足条件式(6)。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6),因此即使在将广角透镜100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6)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6)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各透镜系统容易变大,并且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第二透镜20的焦距设为f2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2.450≤f2/f0≤-2.000……(7)
在本方式中
f0=0.939mmm
f2=-2.305mm。
因此,f2/f0=-2.545,满足条件式(7)。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7),因此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7)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二透镜20的光焦度变弱,因此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但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在条件式(7)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但是由于第二透镜20的光焦度变得过强,所以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的合成焦距设为f12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1.300≤f12/f0≤-1.100……(8)
在本方式中
f0=0.939mm
f12=-1.170mm。
因此,f12/f0=-1.246,满足条件式(8)。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8),因此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8)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的合成光焦度变弱,因此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但第一透镜10与第二透镜20之间容易变宽,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在条件式(8)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但由于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所以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第五透镜5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51的曲率半径设为R51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2.000≤R51/f0≤10.000……(9)
在本方式中
f0=0.939mm
R51=4.711mm。
因此,R51/f0=5.071,满足条件式(9)。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9),因此即使在将广角透镜100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摄像元件85的摄像面850反射的光入射到透镜面51的情况下,在透镜面51难以再次反射,因此能够抑制重影的产生。在条件式(9)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透镜面51的曲率半径R51变得过小。即,透镜面51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另外,在由摄像元件85的摄像面850反射的光入射到透镜面51的情况下,在透镜面51中容易再次反射而返回到摄像元件85。其结果,容易产生重影。在条件式(9)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透镜面51的曲率半径R51变得过大。即,透镜面51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在将第五透镜5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51的曲率半径设为R51、将第五透镜50的像侧Lb的透镜面52的曲率半径设为R52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1.000≤(R51+R52)/(R51-R52)≤3.000…(10)
在该条件下,更优选为满足
1.000≤(R51+R52)/(R51-R52)≤2.000…条件式(10a)。
在本方式中
R51=4.711mm
R52=1.000mm。
因此,(R51+R52)/(R51-R52)=1.539,满足条件式(10)。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10),因此即使在将广角透镜100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10)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五透镜50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10)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第五透镜50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在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中,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的合成焦距设为f56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2.500≤f56/f0≤6.000…(11)
在本方式中
f0=0.939mm
f56=3.325mm。
因此,f56/f0=3.541,满足条件式(11)。
实施方式1的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11),因此即使在将广角透镜100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11)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11)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广角透镜100的像差特性)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示出最大半视场角(106.000deg/半角)的倍率色像差。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6(a)、(b)、(c)、(d)示出相对于光轴所成的角度为0°、30°、60°、100°时的切线方向(Y方向)及矢状方向(X方向)上的横向像差。
另外,在图3~图6中,对波长为486nm、546nm、656nm的各像差附加B、G及R来示出。另外,关于图5所示的像散,对矢状方向的特性附加S,对切线方向的特性附加T。另外,图5所示的畸变示出摄像中央部和周边部的像的变化比率,表示畸变的数值的绝对值越小,越可以说是高精度的透镜。
如图3~图6所示,在本方式的广角透镜100中,球面像差、倍率色像差、像散(畸变)以及横向像差被校正到适当的水平。
(实施方式2)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广角透镜100的说明图。如图7所示,本方式的广角透镜100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具备前组110、光圈80、后组120以及红外线截止滤光片81。前组110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由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构成。
后组120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由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以及第六透镜60构成。在第六透镜的像侧Lb上,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配置有平板状的红外线截止滤光片81、透光性的罩82以及摄像元件85。
(透镜结构)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广角透镜100的数据的图。另外,图8所示的值进行了基于四舍五入的舍入处理。
本方式的广角透镜100满足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条件式(1)~(11),因此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在本方式中,
f0=1.277mm
R31=2.520mm。
因此,R31/f0=1.973,满足条件式(1)。
在本方式中,
R31=2.520mm
R32=6.181mm。
因此,(R31+R32)/(R31-R32)=-2.376,满足条件式(2)。
在本方式中,
f0=1.277mm
f456=2.905mm。
因此,f456/f0=2.275,满足条件式(3)。
在本方式中,
f0=1.277mm
f123=-2.453mm。
因此,f123/f0=-1.921,满足条件式(4)。
在本方式中,
f123=-2.453mm
f456=2.905mm。
因此,f123/f456=-0.844,满足条件式(5)。
在本方式中,
f0=1.277mm
d0=15.610mm。因此,d0/f0=12.225,满足条件式(6)。
在本方式中,
f0=1.277mm
f2=-2.750mm。
因此,f2/f0=-2.154,满足条件式(7)。
在本方式中,
f0=1.277mm
f12=-1.422mm。
因此,f12/f0=-1.113,满足条件式(8)。
在本方式中,
f0=1.277mm
R51=5.665mm。
因此,R51/f0=4.436,满足条件式(9)。
在本方式中,
R51=5.665mm
R52=1.239mm。
因此,(R51+R52)/(R51-R52)=1.560,满足条件式(10)。
在本方式中,
f0=1.277mmm
f56=4.015mm。
因此,f56/f0=3.144,满足条件式(11)。
(广角透镜100的像差特性)
图9是示出图7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图10是示出图7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示出最大半视场角(106.000deg/半角)的倍率色像差。图11是示出图7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12是示出图7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12(a)、(b)、(c)、(d)示出相对于光轴所成的角度为0°、30°、60°、100°时的切线方向(Y方向)及矢状方向(X方向)上的横向像差。
如图9~图12所示,在本方式的广角透镜100中,球面像差、倍率色像差、像散(畸变)以及横向像差被校正到适当的水平。
(实施方式3)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广角透镜100的说明图。如图13所示,本方式的广角透镜100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具备前组110、光圈80、后组120以及红外线截止滤光片81。前组110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由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构成。
后组120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由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以及第六透镜60构成。在第六透镜的像侧Lb上,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配置有平板状的红外线截止滤光片81、透光性的罩82以及摄像元件8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30在物体侧La的透镜面31具备凸形状,在像侧Lb的透镜面32具备凸形状。其他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透镜结构)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广角透镜100的数据的图。另外,图14所示的值进行了基于四舍五入的舍入处理。
本方式的广角透镜100满足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条件式(1)、(3)~(11),因此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在本方式中,
f0=1.437mm
R31=10.282mm。
因此,R31/f0=2.617,满足条件式(1)。
在本方式中,
f0=1.437mm
f456=3.600mm。
因此,f456/f0=2.506,满足条件式(3)。
在本方式中,
f0=1.437mm
f123=-6.428mm。
因此,f123/f0=-4.474,满足条件式(4)。
在本方式中,
f123=-6.428mm
f456=3.600mm。
因此,f123/f456=-1.785,满足条件式(5)。
在本方式中,
f0=1.437mm
d0=16.108mm。
因此,d0/f0=11.211,满足条件式(6)。
在本方式中,
f0=1.437mm
f2=-3.360mm。
因此,f2/f0=-2.338,满足条件式(7)。
在本方式中,
f0=1.437mm
f12=-1.710mm。
因此,f12/f0=-1.190,满足条件式(8)。
在本方式中,
f0=1.437mm
R51=7.272mm。
因此,R51/f0=5.061,满足条件式(9)。
在本方式中,
R51=7.272mm
R52=1.396mm。
因此,(R51+R52)/(R51-R52)=1.475,满足条件式(10)。
在本方式中,
f0=1.437mmm
f56=6.454mm。
因此,f56/f0=4.492,满足条件式(11)。
(广角透镜100的像差特性)
图15是示出图13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图16是示出图13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示出最大半视场角(106.000deg/半角)的倍率色像差。图17是示出图13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18是示出图13所示的广角透镜100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18(a)、(b)、(c)、(d)示出相对于光轴所成的角度为0°、30°、55°、100°时的切线方向(Y方向)及矢状方向(X方向)上的横向像差。
如图15~图18所示,在本方式的广角透镜100中,球面像差、倍率色像差、像散(畸变)以及横向像差被校正到适当的水平。
标号说明
10…第一透镜、20…第二透镜、30…第三透镜、40…第四透镜、50…第五透镜、60…第六透镜、70…接合透镜、80…光圈、81…红外线截止滤光片、85…摄像元件、100…广角透镜、110…前组、120…后组、850…摄像面。

Claims (8)

1.一种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备前组、光圈及后组,
所述前组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构成,
所述后组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构成,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像侧的透镜面具备凹形状,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像侧的透镜面具备凹形状,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物体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凸形状,在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凹形状,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在物体侧的透镜面和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凸形状,
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是将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1,则满足以下条件式:
1.500≤R31/f0≤8.0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若将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1,将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2,则满足以下条件式:
-3.000≤(R31+R32)/(R31-R32)≤-1.4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456,则满足以下条件式:
2.200≤f456/f0≤2.800。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123,则满足以下条件式:
-6.000≤f123/f0≤-1.300。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若将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123,将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456,则满足以下条件式:
-3.000≤f123/f456≤-0.500。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设为d0,则满足以下条件式:
11.000≤d0/f0≤15.000。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设为f2,则满足以下条件式:
-2.450≤f2/f0≤-2.000。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12,则满足以下条件式:
-1.300≤f12/f0≤-1.100。
CN202211357101.5A 2021-11-19 2022-11-01 广角透镜 Pending CN1161490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8392A JP2023075469A (ja) 2021-11-19 2021-11-19 広角レンズ
JP2021-188392 2021-1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9025A true CN116149025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57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7101.5A Pending CN116149025A (zh) 2021-11-19 2022-11-01 广角透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75469A (zh)
CN (1) CN11614902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75469A (ja) 2023-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2153B (zh) 光学镜头
JP2599312B2 (ja) 超広角レンズ
US9753246B2 (en)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JP3559623B2 (ja) 結像レンズ
WO2018021205A1 (ja) 広角レンズ
CN116482836A (zh) 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5128770B (zh) 光学镜头
CN115128771B (zh) 光学镜头
CN110320637B (zh)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JP7269801B2 (ja) 広角レンズ
CN115128769A (zh) 光学镜头
US10126534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19040117A (ja) 広角レンズ
JP2599311B2 (ja) 超広角レンズ
JP2975696B2 (ja) 超小型超広角レンズ
JP6868424B2 (ja) 撮像レンズ
JP7512276B2 (ja) 広角レンズ
CN115097615A (zh) 光学镜头
CN116149025A (zh) 广角透镜
CN116149013A (zh) 广角透镜
CN115128781B (zh) 光学镜头
JP2975697B2 (ja) 超広角レンズ
WO2022138253A1 (ja) 撮像レンズ
CN116990942B (zh) 光学镜头
CN117389008B (zh) 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