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6639A - 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6639A
CN116136639A CN202111372311.7A CN202111372311A CN116136639A CN 116136639 A CN116136639 A CN 116136639A CN 202111372311 A CN202111372311 A CN 202111372311A CN 116136639 A CN116136639 A CN 116136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fan
assembly
fluorescen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723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雷
邢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723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66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6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66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影设备,属于投影技术领域。该投影设备包括光源组件、光机引擎以及投影镜头,其中光源组件包括散热器、光源壳体以及安装于光源壳体中的发光器、荧光组件以及第一风扇;散热器位于光源壳体的开口处,散热器的冷端位于光源壳体内部的一侧,热端位于光源壳体外部的一侧,第一风扇的进风口朝向冷端,出风口朝向荧光组件。本申请通过在光源壳体上设置散热器,并由散热器将冷端的热量传递至热端,以降低光源壳体靠近冷端的空气的温度,得到低温空气,再由第一风扇将该部分低温空气吸走,并吹向荧光组件,如此便可以持续的将低温空气吹向荧光组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投影设备的亮度较低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投影设备的亮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投影设备是一种能够投射出影像画面的设备。其通常包括光源组件、光机引擎以及投影镜头。光源组件用于向光机引擎提供各种色光,光机引擎用于将各种色光处理得到影像光束,并将影像光束导向投影镜头,由投影镜头射出投影设备,以在外部的屏幕上形成影像画面。
一种投影设备中,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壳体以及位于光源壳体中的发光器、荧光组件以及风扇,发光器用于向荧光组件射出某一颜色的激发光,以激发出其他颜色的光线,如此便能够获取各种颜色的光线。荧光组件的受光面(接受照射的一面)的温度过高时,会导致荧光激发效率较低,进而影响光源组件的发光效率,因而位于光源壳体内部的风扇就可以通过使光源壳体内气体流动的方式来给荧光组件降温。
但是,上述投影设备中光源组件的散热性能较弱,光源组件的发光效率较低,导致投影设备的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光源组件、光机引擎以及投影镜头,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散热器、光源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光源壳体中的发光器、荧光组件以及第一风扇;
所述光源壳体具有开口,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所述散热器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位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光源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热端位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光源壳体外部的一侧,所述散热器用于将所述冷端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热端,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朝向所述冷端,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荧光组件;
所述发光器用于向所述荧光组件提供激发光。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光源组件、光机引擎以及投影镜头,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散热器、光源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光源壳体中的发光器、荧光组件以及第一风扇;
所述散热器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与所述光源壳体的外侧接触,所述热端与所述光源壳体的外侧不接触,所述散热器用于将所述冷端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热端,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朝向所述光源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荧光组件;
所述发光器用于向所述荧光组件提供激发光。
可选地,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光源壳体外的热管;
所述热管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与所述散热器的热端接触。
可选地,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光源壳体外的第二风扇以及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热管的冷凝段接触,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或者进风口朝向所述散热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扇为轴流风扇。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半导体制冷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扇为离心风扇。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荧光组件的受光面。
可选地,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荧光组件受光面上的散热翅片。
可选地,所述发光器包括激光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在光源壳体上设置散热器,并由散热器将冷端的热量传递至位于光源壳体外的热端,以降低光源壳体内靠近冷端的空气的温度,得到低温空气,再由第一风扇将该部分低温空气吸走,并吹向荧光组件,如此便可以持续的将低温空气吹向荧光组件,以持续的对荧光组件散热降温,相较于仅通过风扇使光源组件的光源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动的方案,本申请的方案将光源壳体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传递至了光源壳体外部,对于荧光组件的散热效果较好。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源组件的散热性能较弱,导致投影设备的亮度较低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投影设备的亮度的效果。
另外,该光源壳体中的第一风扇能够使光源组件的光源壳体内部的空气产生持续的流动,使得荧光组件的周围的热空气可以很快的流动至光源壳体的其它区域,继而荧光组件的周围不会堆积过多的热空气,以进一步提升对于荧光组件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1所示投影设备中光源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1所示投影设备中光源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1所示投影设备中光源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光源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一种荧光组件以及散热器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光源组件在另一个角度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光源组件是投影设备中的一个组件,用于向投影设备中的光机引擎提供各种色光,例如红色光束、蓝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目前一种方案中,是在光源组件中设置一种颜色的发光器以及可以激发出各种色光的荧光组件。在该光源组件运行时,由该发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荧光组件上,荧光组件表面的荧光材料会在该光束的激发下发出其他颜色的色光,如此便可以通过一种颜色的发光器得到多种颜色的光束。
但是,荧光组件上被光束照射的位置的温度可能较高,例如,发光器可以为激光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持续照射在荧光组件上,会导致荧光组件被照射的位置的温度较高。而且荧光组件上用于激发出荧光的材料,其荧光激发效率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会极速衰减。因此,就需要在光源组件运行时对荧光组件进行散热工作。
但是,为了避免外界环境(如环境中的灰尘和湿气等)对荧光组件以及发光器等结构的影响,光源组件的光源壳体通常是密封的,光源壳体内部的空间与外界不连通,这就大大增加了对于荧光组件进行冷却工作的难度。
目前的一种方案是通过风冷散热技术来对荧光组件散热,该方案中:在光源组件的光源壳体中设置风扇,由该风扇来使光源壳体内部的空气产生流动,以对荧光进行散热。风冷散热技术中风扇的结构可调控,可以适应不同空间结构,材料选择空间大,而且成本较低。
但是,光源壳体内部的密闭状态导致光源壳体内部流动的空气的热量难以散发,进而使得该光源壳体内部的温度难以下降,可能在荧光组件运行时,一直保持较高的温度居高不下,导致对荧光组件的散热效率较低。
另一种方案是通过液冷散热技术来对荧光组件散热,在该方案中:在光源壳体内部设置液冷管道,该液冷管道从壳体外部穿过壳体延伸至壳体内部,并绕至荧光组件处后,在由荧光组件处穿过壳体再次延伸至壳体外部。液冷管道中设置有冷却液,该冷却液可以在液冷管道中流动,并在荧光组件处吸收荧光组件散发出的热量,吸收热量的冷却液可以继续流动,当流动至光源壳体外部时,可以将热量散发,并继续进行循环流动。液冷散热技术具有散热速度快,控制温差小,噪声低等优点。
但是,液冷散热的方案中,由于液冷管道的体积较大,因而会占用光源壳体中的大量空间,不利于光源壳体以及投影设备的小型化,此外,液冷散热的方案的成本也会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可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光源组件10、光机引擎20以及投影镜头30。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投影设备中光源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光源组件10包括:散热器11、光源壳体12以及安装于光源壳体12中的发光器13、荧光组件14以及第一风扇15。
光源壳体12具有开口(图2中未标出),散热器11位于开口处,并与开口密封连接,散热器11包括冷端c和热端h,冷端c位于开口朝向光源壳体12内部的一侧,热端h位于开口朝向光源壳体12外部的一侧。散热器11用于将冷端c的热量传递至热端h,第一风扇的进风口k1朝向冷端,第一风扇15的出风口k2朝向荧光组件14。
发光器13用于向荧光组件14提供激发光。
光源组件10用于向光机引擎20提供各种色光,光机引擎20用于对色光进行处理,以得到影像光束,投影镜头30用于对影像光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影像光束投射出投影设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通过在光源壳体上设置散热器,并由散热器将冷端的热量传递至位于光源壳体外的热端,以降低光源壳体内靠近冷端的空气的温度,得到低温空气,再由第一风扇将该部分低温空气吸走,并吹向荧光组件,如此便可以持续的将低温空气吹向荧光组件,以持续的对荧光组件散热降温,相较于仅通过风扇使光源组件的光源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动的方案,本申请的方案将光源壳体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传递至了光源壳体外部,对于荧光组件的散热效果较好。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源组件的散热性能较弱,导致投影设备的亮度较低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投影设备的亮度的效果。
另外,该光源壳体中的第一风扇能够使光源组件的光源壳体内部的空气产生持续的流动,使得荧光组件的周围的热空气可以很快的流动至光源壳体的其它区域,继而荧光组件的周围不会堆积过多的热空气,以进一步提升对于荧光组件的散热效果。
图2所示的光源组件中,散热器11的冷端c直接穿过了光源壳体12,位于光源壳体12内,散热的效果较好。散热器11与开口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结构(例如橡胶圈等),以实现密封,避免破坏光源壳体12内部的密封环境。
图3是图1所示的投影设备中光源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光源组件10包括:散热器11、光源壳体12以及安装于光源壳体12中的发光器13、荧光组件14以及第一风扇15。
散热器11包括冷端c和热端h,冷端c与光源壳体12的外侧接触,热端h与光源壳体12的外侧不接触,散热器11用于将冷端c的热量传递至热端h,第一风扇15的进风口k1朝向光源壳体12的内侧,第一风扇15的出风口k2朝向荧光组件14。
发光器13用于向荧光组件14提供激发光。
光源组件10用于向光机引擎20提供各种色光,光机引擎20用于对色光进行处理,以得到影像光束,投影镜头30用于对影像光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影像光束投射出投影设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通过在光源壳体上设置散热器,并由散热器将冷端的热量传递至位于光源壳体外的热端,以降低光源壳体内靠近冷端的空气的温度,得到低温空气,再由第一风扇将该部分低温空气吸走,并吹向荧光组件,如此便可以持续的将低温空气吹向荧光组件,以持续的对荧光组件散热降温,相较于仅通过风扇使光源组件的光源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动的方案,本申请的方案将光源壳体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传递至了光源壳体外部,对于荧光组件的散热效果较好。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源组件的散热性能较弱,导致投影设备的亮度较低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投影设备的亮度的效果。
另外,该光源壳体中的第一风扇能够使光源组件的光源壳体内部的空气产生持续的流动,使得荧光组件的周围的热空气可以很快的流动至光源壳体的其它区域,继而荧光组件的周围不会堆积过多的热空气,以进一步提升对于荧光组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冷端c与光源壳体12的目标区域m的外侧接触,第一风扇15的进风口k1朝向目标区域m的内侧,第一风扇15的出风口k2朝向荧光组件14。如此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器11的散热效果。
目标区域可以是光源壳体12上预先设定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为第一风扇15的进风口在光源壳体12上所正对的区域。
图3所示的光源组件中,无需在光源壳体12上设置开口,因而不会破坏光源壳体12原有的密封结构,使得光源壳体12的密封性能较好。
可选地,发光器1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激光器,该激光器可以用于发出作为荧光组件的激发光的激光,例如,该一个或多个激光器可以包括蓝色激光器,用于发出蓝色激光。蓝色激光的能量较高,可以激发出绿色和红色荧光,且蓝色激光本申请也可以作为三原色之一的蓝光,如此便可以通过一个蓝色激光器以及荧光组件的配合,即可以得到红绿蓝三种色光,便于光源组件的小型化,且能够降低光源组件的成本。
可选地,散热器11包括半导体制冷器(Thermo Electric Cooler,TEC)。半导体制冷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制成的一种冷却设备。其中,珀尔帖效应,是指当直流电流通过两种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电偶时,其一端吸热,一端放热的现象。一种半导体制冷器中,可以包括两个陶瓷电极以及夹在两个陶瓷电极之间的半导体结构,该半导体结构可以将一个陶瓷电极上的热量传递至另一个陶瓷电极上,以实现对一个陶瓷电极的冷却,该被冷却的陶瓷电极所在的一端即可以为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另一个陶瓷电极所在的一端可以为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示例性的,半导体结构可以包括重掺杂的N型和P型的碲化铋。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制冷器可以为单级半导体制冷器,也可以为多级半导体制冷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请参考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1所示投影设备中光源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光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光源组件10还包括位于光源壳体12外的热管16。热管16具有蒸发段d1和冷凝段d2,蒸发段d1与散热器11的热端h接触。
热管(heat pipe)是一种导热能力极强的结构,热管可以包括管体以及位于管体中的工作液体以及吸液芯。热管的蒸发段在受热时,管体内的工作液体受热蒸发形成蒸汽,并带走热量(该热量为工作液体的蒸发潜热),蒸汽从管体内流向热管的冷凝段,凝结成液体,同时放出潜热,在毛细力的作用下,液体由吸液芯中回流到蒸发段。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闭合循环,从而将大量的热量从蒸发段传到冷凝段。
可选地,光源组件10还包括位于光源壳体12外的第二风扇17以及散热片18,散热片18与热管16的冷凝段d2接触,第二风扇17的出风口或者进风口朝向散热片18。散热片18可以包括由导热能力较强的材料(如铝合金,黄铜或青铜等)制成的多个阵列排布的片状结构,以增大散热面积。
请参考牛顿冷却公式:
Φ=A*h*Δt;
其中,Φ为传热功率,A表示散热面积,h表示散热表面的传热系数,△t表示流体与散热表面的温差。传热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散热表面的热量,传热功率越大,表示散热能力越强。
由上述牛顿冷却公式可知,散热面积与传热功率成正比,因而散热片可以通过增大散热面积的方式来增加传热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散热片18可以用于吸收热管16的冷凝段d2的热量,避免热管16的冷凝段d2过热。
第二风扇17可以采用抽风或者吹风的方式,来将散热片18中的热空气排出,进一步提升散热片的散热能力。
可选地,第二风扇17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是指叶片推动空气的方向与风扇的轴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风扇,轴流风扇的进风口的方向与出风口的方向平行。
该第二风扇17以及散热片18所组成的结构可以帮助热管16的冷凝段散热,提升对热管16的散热速度。
热管16的蒸发段可以设置有吸热金属块161,该吸热金属块161与散热器11的热端h紧密贴合,如此可以增大热管16与散热器11的接触面积,提升传热速度。该吸热金属块161可以由导热性能较强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黄铜或青铜等。吸热金属块161与光源壳体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钉与光源壳体12固定连接),在散热器11位于光源壳体外12的方案中,该吸热金属块161可以将散热器11压紧在光源壳体12的目标区域m上。
图2和图3示出的光源组件中,第一风扇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的进风口的方向和出风口的方向均与第一风扇的轴的长度方向f1平行,若第一风扇使用轴流风扇,则在第一风扇的轴的长度方向f1上向会依次排布有散热器的冷端、第一风扇以及荧光组件,这会导致光源壳体在该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过大,不利于光源壳体以及投影设备的小型化。
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第一风扇15还可以为离心风扇。例如,图4和图5所示处的光源组件中,第一风扇15即为离心风扇。离心风扇是指叶片推动空气的方向与风扇的轴的长度f1方向垂直的风扇,离心风扇的进风口的方向与出风口的方向垂直。
如图6所示,其为第一风扇15为离心风扇时,荧光组件以及散热器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风扇15的轴的长度方向f2与进风口k1的方向平行,但与出风口k2的方向f3垂直,进而散热器11的冷端c与荧光组件14可以位于第一风扇15的不同方向,便于在光源壳体内排布,不会出现光源壳体在某一个方向上的尺寸过大的情况,有利于光源壳体以及投影设备的小型化。
可选地,第一风扇15的出风口朝向荧光组件14的受光面。荧光组件的受光面即荧光组件接受发光器照射的一面,第一风扇15的出风口朝向荧光组件14的受光面,便于直接对荧光组件14的受光面进行降温。
荧光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荧光轮,荧光轮为能够高速旋转的圆形结构,荧光轮的表面存在荧光粉,该荧光粉能够在激发光的激发下发出各种颜色,例如,绿色荧光粉能够在蓝色激发光的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红色荧光粉能够在蓝色激发光的激发下发出蓝色荧光。该荧光粉的荧光激发效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也即是当激发光的强度不变时,荧光粉的温度越高,荧光粉被激发出的荧光的强度就会越低,因此为了提升荧光激发效率,需要对荧光轮进行降温。
可选地,光源组件还包括位于荧光组件14受光面上的散热翅片。该散热翅片可以增加荧光组件14的散热面积,由上述牛顿冷却公式可知,增大散热面积,可以提升荧光组件14的散热速度。
另外,由上述牛顿冷却公式可知,流体与散热表面(对于荧光组件来说,流体即为光源壳体内的空气,散热表面即为荧光组件的表面)的温差也与传热功率成正比,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散热器11可以持续不断的生成低温空气,第一风扇15可以将该低温空气吹向荧光组件14以冷却荧光组件,由于该低温空气的温度与运行中的荧光组件的温度的温差较大,因而可以对荧光组件实现较高的传热功率,对于荧光组件的散热效果较好。
请参考图7,其为图5所示的光源组件在另一个角度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在图7中,光源壳体12拆分为了第一部分121以及第二部分122。荧光轮14、以及第一风扇15位于第一部分121中。热管16、第二风扇17以及散热片18安装于第二部分122上。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可以形成密封连接,以构成光源壳体12中的密封环境。其中,第一风扇可以包括外壳以及位于该外壳内部的叶片,外壳可以与光源壳体12固定连接,例如该外壳可以与光源壳体12的内壁固定连接,或者,光源壳体12内可以设置有固定板,该壳体可以与该固定板固定连接。另外,外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光源壳体12固定连接,例如,可以与光源壳体12螺栓连接,或者,可以与光源壳体12焊接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另外,光源组件10还可以包括荧光轮外部散热组件191,该荧光轮外部散热组件191设置在光源壳体12外部,且与荧光轮14远离第一风扇121的一侧的光源壳体12的外壁贴合,用以对荧光轮14的另一侧进行散热,进一步提升对于荧光轮14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该荧光轮外部散热组件123包括液冷散热结构,虽然液冷散热结构体积可能较大,但是该荧光轮外部散热组件123位于光源壳体12外部,不会对光源壳体12内部的结构产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热管16一端的吸热金属块161覆盖在散热器上,因而图7中未示出散热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荧光组件的数量为一,对应的散热器、热管、散热片以及第二风扇的数量也均为一,该散热器、热管、散热片以及第二风扇所构成的结构可以统称为散热结构。
但是,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其他光源组件,该光源组件中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荧光组件,对应的,每一个荧光组件可以对应设置有一个匹配的散热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图2和图3示出了两种散热器的结构,当光源组件中荧光轮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二时,对应的散热结构中的散热器可以是图2和图3示出了两种散热器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中还包括光机引擎以及投影镜头。光机引擎可以包括投影设备中的一些驱动电路、控制组件以及光阀组件等。驱动电路可以包括激光器驱动电路,荧光轮驱动电路等电路;控制组件可以包括显示板。光阀组件可以包括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s,DMD)以及振镜等结构。
此外,该投影设备还可以包括为光源组件中的发光器进行散热的发光器散热器以及为光机引擎散热的光机引擎散热组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通过在光源壳体上设置散热器,并由散热器将冷端的热量传递至位于光源壳体外的热端,以降低光源壳体内靠近冷端的空气的温度,得到低温空气,再由第一风扇将该部分低温空气吸走,并吹向荧光组件,如此便可以持续的将低温空气吹向荧光组件,以持续的对荧光组件散热降温,相较于仅通过风扇使光源组件的光源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动的方案,本申请的方案将光源壳体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传递至了光源壳体外部,对于荧光组件的散热效果较好。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源组件的散热性能较弱,导致投影设备的亮度较低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投影设备的亮度的效果。
另外,该光源壳体中的第一风扇能够使光源组件的光源壳体内部的空气产生持续的流动,使得荧光组件的周围的热空气可以很快的流动至光源壳体的其它区域,继而荧光组件的周围不会堆积过多的热空气,以进一步提升对于荧光组件的散热效果。
以图5所示的光源组件为例,该光源组件中的散热过程可以包括:
发光器发出激发光照射到荧光组件上,荧光组件被激发出荧光,且荧光组件在激发光的照射下,温度持续升高。散热器11可以在投影设备启动后运行(或者,可以在荧光组件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该温度可以通过在荧光轮处设置传感器测量得到)后运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将散热器11位于光源壳体12内部的冷端的热量持续传递至热端h,继而位于光源壳体12内部的冷端周围的空气的温度也会随之降低,形成低温空气,位于光源壳体内部的第一风扇将该低温空气吸走,并吹向荧光轮接受发光器照射的一面,以对荧光轮进行降温散热,另外,第一风扇可以带动光源壳体12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形成对流,进一步提升对于荧光轮的散热效果。
其中,散热器11将冷端的热量持续传递至热端h后,热端h将热量传递至热管16一端的吸热金属块161,吸热金属块161将热量传递至热管16的蒸发段d1,热管16将蒸发段d1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冷凝段d2。热管16的冷凝段d2再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18,散热片18将吸收的热量散发至周围的空气中,形成热空气,第二风扇17将散热片18周围的热空气吸走或者吹走,如此便完成了对荧光轮的散热过程。
本申请中术语“A和B的至少一种”,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同理,“A、B和C的至少一种”表示可以存在七种关系,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A、B和C这七种情况。同理,“A、B、C和D的至少一种”表示可以存在十五种关系,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单独存在D,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A和D,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D和B,同时存在C和D,同时存在A、B和C,同时存在A、B和D,同时存在A、C和D,同时存在B、C和D,同时存在A、B、C和D,这十五种情况。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光源组件、光机引擎以及投影镜头,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散热器、光源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光源壳体中的发光器、荧光组件以及第一风扇;
所述光源壳体具有开口,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所述散热器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位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光源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热端位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光源壳体外部的一侧,所述散热器用于将所述冷端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热端,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朝向所述冷端,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荧光组件;
所述发光器用于向所述荧光组件提供激发光。
2.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光源组件、光机引擎以及投影镜头,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散热器、光源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光源壳体中的发光器、荧光组件以及第一风扇;
所述散热器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与所述光源壳体的外侧接触,所述热端与所述光源壳体的外侧不接触,所述散热器用于将所述冷端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热端,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朝向所述光源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荧光组件;
所述发光器用于向所述荧光组件提供激发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光源壳体外的热管;
所述热管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与所述散热器的热端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光源壳体外的第二风扇以及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热管的冷凝段接触,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或者进风口朝向所述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为轴流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半导体制冷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为离心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荧光组件的受光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荧光组件受光面上的散热翅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包括激光器。
CN202111372311.7A 2021-11-18 2021-11-18 投影设备 Pending CN1161366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72311.7A CN116136639A (zh) 2021-11-18 2021-11-18 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72311.7A CN116136639A (zh) 2021-11-18 2021-11-18 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6639A true CN116136639A (zh) 2023-05-19

Family

ID=8633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72311.7A Pending CN116136639A (zh) 2021-11-18 2021-11-18 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66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92639B1 (ko) 파장 변환 장치 및 관련 발광 장치
JP4559361B2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311838B2 (ja) 映像表示装置
WO2021218739A1 (zh) 光学引擎及激光投影设备
KR20130061142A (ko) 액냉식 led 발광장치
JP2009258622A (ja) プロジェクタ
EP3413129B1 (en) Color-wheel heat-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device having same heat-dissipation apparatus
TWI722224B (zh) 色輪模組、光源系統和投影系統
JP2010170148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1186350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WO2018037539A1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207851491U (zh) 一种用于荧光轮器件的散热装置
US11150546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CN116136639A (zh) 投影设备
TWI393989B (zh) 投影機
CN212276202U (zh) 一种投影机
JP2002184234A (ja) ランプ冷却構造
CN219872093U (zh)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CN101598321A (zh) 照明模块及其进气冷却系统
CN111474814B (zh) 散热模块及投影装置
US11686996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CN217767173U (zh) 光机系统和激光投影设备
CN114594647B (zh) 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US20230205069A1 (e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14815478A (zh) 一种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