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4406A - 电子笔 - Google Patents

电子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4406A
CN116134406A CN202180056041.0A CN202180056041A CN116134406A CN 116134406 A CN116134406 A CN 116134406A CN 202180056041 A CN202180056041 A CN 202180056041A CN 116134406 A CN116134406 A CN 116134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pen
pen
electronic
holder
elastic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60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尾形卫
金田刚典
二宫健一
新井孝幸
田中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34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44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防水功能并且适合于对可折叠终端使用的电子笔。电子笔主体部(2)的第一密封构件(22)与第二密封构件(26)之间通过内侧笔身(1)相对于第一密封构件(22)和第二密封构件(26)紧贴而被密闭,在该部分实现防水功能。另外,电子笔主体部(2)和内侧笔身(1)成为一体,能够一起移动。由此,关于可折叠终端的对策也能够简单且充分地实施。

Description

电子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涉及通过对搭载于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位置检测装置指示坐标而能够实现信息的输入的电子笔。
背景技术
例如,在被称作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的高功能便携电话终端等电子设备中,为了通过搭载的位置检测装置而进行更细微的描绘输入,存在能够实现电子笔的指示输入的电子设备。鉴于经常被携带而利用的平板PC、高功能电话终端的利用形态,关于电子笔也在考虑进行细型化且使其成为更适合于携带的结构。
另外,平板PC、高功能电话终端等电子设备、电子笔在雨天时的室外、海、河、湖沼、游泳池等水边之类的容易受到水的影响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也在变多。因而,与该电子设备一起,关于电子笔也变得重视防水对策的必要性。关于电子笔的防水对策例如存在公开于后述的专利文献1~3的防水对策。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进行将线圈、电路基板等电子笔的重要部件的整体遮蔽这一整体密封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向收纳有实现电子笔功能的构成构件等的内部壳体内的中空部分填充树脂而附加防水功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壳体内部的笔尖侧、电路基板连接部分设置防水用的弹性构件(帽构件、密封构件)而防止来自外部的水等的侵入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5/122280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7/149879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181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技术作为对电子笔附加防水功能的技术是有用的。但是,对于电子笔,不仅是防水功能,存在作为对被称作可折叠终端等的折叠式的便携终端使用的电子笔而想要使其成为更合适的电子笔的要求。可折叠终端为折叠式,因此无法如以往的便携终端那样在显示画面上设置强化玻璃等硬质的保护层。
于是,需要以避免电子笔的芯体对可折叠终端的显示画面施加过度的笔压的方式实施对策,以避免因电子笔的芯体而损伤可折叠终端的显示画面。在该情况下,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防水对策技术的情况下,芯体能够根据笔压而进行些许的滑动移动,但芯体以外的实现电子笔功能的部分会固定于壳体内。因而,无法简单且充分地实施可折叠终端用的对策。
鉴于以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防水功能并且适合于对可折叠终端使用的电子笔。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电子笔,具备:
电子笔主体部,具备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密封构件,该第一密封构件覆盖前端侧的周围,该第二密封构件在从前端向后端侧离开的位置沿着外缘而设置;及
内侧笔身,为筒状体,通过将所述电子笔主体部的前端侧插入于该内侧笔身,从而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相对于该内侧笔身的内壁面紧贴。
根据该电子笔,电子笔主体部的第一密封构件与第二密封构件之间通过这些密封构件和内侧笔身紧贴而被密闭,对该部分赋予防水功能。另外,电子笔主体部和内侧笔身成为一体,能够一起移动。由此,关于可折叠终端的对策也能够简单且充分地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笔尖侧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关于对实施方式的电子笔施加过剩的笔压前和施加过剩的笔压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一边对本发明的电子笔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例如,电磁感应方式的电子笔具备将线圈和电容器连接而构成的谐振电路,通过与位置检测装置之间进行磁场的送受来进行位置指示、笔压的通知。因而,在电磁感应方式的电子笔的情况下,在笔尖侧设置线圈,但若该线圈部分被水等润湿,则会在电特性产生变化,因此需要对该线圈部分实施防水对策。
另外,在主动静电容方式的电子笔的情况下,有时搭载蓄电池充电用的线圈,需要对该线圈部分实施防水对策。这样,在电子笔中存在各种方式的电子笔,在各电子笔中,实施防水对策的必要性升高。本发明能够对存在应该实施防水对策的部位的各种电子笔应用。以下,为了使说明简单,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电磁感应方式的电子笔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由内侧笔身1、电子笔主体部2、主体部支架3及弹性体支架4这四大部分构成。如图1的(A)所示,内侧笔身1是前端侧变得尖细(锥形状)的筒状体,内部为中空,在前端设置有前端开口部11,在后端设置有后端开口部12。内侧笔身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平面状,在上表面后端侧设置有嵌合突起13a。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的(A)中看不见,但在下表面后端侧也在与嵌合突起13a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嵌合突起13b。
电子笔主体部2是实现电子笔功能的部分。如图1的(B)所示,电子笔主体部2的外观由芯体21、第一密封构件22、线圈24、笔压检测部25、第二密封构件26、基板保持部27、电路基板28及蓄电池29构成。芯体21是棒状的构件,由前端被圆化的笔尖部和从笔尖部向后端侧延伸的轴部构成。
第一密封构件22例如是由合成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具有厚度的杯形状的构件,后端面成为开口,并且在前端面也设置有开口,能够实现芯体21的插拔。第一密封构件22安装于电子笔主体部2的前端侧,以覆盖前端侧的周围的方式与电子笔主体部2紧贴。线圈24通过将绝缘导线向在图1中看不见的铁氧体芯23的侧面卷绕而形成。构成线圈24的绝缘导线的两端被向后端侧延长,与设置于后述的电路基板28的电容器连接,从而利用线圈24和电容器来形成谐振电路。
笔压检测部25构成为在内部具备根据芯体21的按压而静电容变化的可变容量电容器。该可变容量电容器相对于由线圈24和电容器形成的谐振电路并联连接。由此,表示施加于芯体21的笔压的信息也能够包含于从该谐振电路发送的磁场(信号)而发送。第二密封构件26例如是由合成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具有某种程度的粗细的线状体形成为环状而得到的,沿着位于笔压检测部25的后段的形成为筒状的基板保持部27的外缘而紧贴地设置。
基板保持部27以相对于笔压检测部25连接的方式设置于第二密封构件26的后段,是除了与笔压检测部25的连接部分之外上表面侧成为开口的半管形状的构件。基板保持部27具备基板区域和蓄电池区域,如图1的(B)所示,在基板保持部27的基板区域搭载有电路基板28,在蓄电池区域搭载有蓄电池29。
电路基板28由相对于线圈24并联连接的谐振电路用的电容器、控制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按压开关(按钮开关)SW等各种电路部件形成有电子电路。需要说明的是,按压开关SW是设置于电子笔的侧面且由使用者操作的用于实现所谓的侧开关的构件。即,在将按压开关SW按下时和未将按压开关SW按下时,能够实现不同的磁场(信号)的送出。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是电磁感应方式的电子笔,通过磁场的作用而在线圈产生电流从而进行动作,因此基本上不需要供给驱动电源的蓄电池。但是,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例如具备蓝牙(注册商标)方式的通信电路等需要驱动电源的供给的电路部,因此搭载有用于向这些电路部供给驱动电源的蓄电池29。该通信电路例如为了将与电子笔相关的信息向具备位置检测装置的终端侧通知等而使用。
内侧笔身1供电子笔主体部2从笔尖侧起从后端开口部12插入,并向电子笔主体部2的前端侧安装。在该情况下,第一密封构件22的外形是与内侧笔身1的对应的内侧部分同样的形状,但第一密封构件22的尺寸比内侧笔身1的对应的内侧部分稍大。同样,第二密封构件26的外形是与内侧笔身1的对应的内侧部分相同的形状,但第二密封构件26的尺寸比内侧笔身1的对应的内侧部分稍大。
如上所述,第一密封构件22和第二密封构件26均由弹性材料形成。因而,若从内侧笔身1的后端开口部12将电子笔主体部2从笔尖侧起插入并推入至一定位置,则第一密封构件22和第二密封构件26的各自与内侧笔身1的对应的位置的内壁紧贴。由此,电子笔主体部2的从第一密封构件22到第二密封构件26之间通过内侧笔身1相对于第一密封构件22和第二密封构件26紧贴而被密闭,能够防止水等的浸入。即,关于电子笔主体部2的由内侧笔身1覆盖的部分能够附加防水功能。
另外,关于电路基板28部分也需要实施防水对策。但是,在将内侧笔身1向后端侧延伸的情况下,会变得无法进行按压开关SW的按下操作。于是,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电路基板28上利用树脂覆盖,关于电路基板28部分也附加有防水功能。具体而言,如后所述,利用通过紫外线而固化的液体塑料(UV黏合剂)覆盖电路基板28上且充满基板保持部27内,照射紫外线而使其固化,从而关于基板保持部27的电路基板区域整体附加有防水功能。在该情况下,以能够进行按压开关SW的操作的方式,在该部分使液体塑料的厚度变薄。
主体部支架3是保持电子笔主体部2的部件,具备连接板31a、31b、电路基板保持部32、蓄电池保持部33、支承部34、按压件部35及连接臂36a、36b。安装有内侧笔身1的电子笔主体部2从后端侧起从连接板31a、31b侧向主体部支架3插入,电子笔主体部2的后端面2T与蓄电池保持部33的底面33T抵接。连接板31a、31b通过从上下将内侧笔身1的后端部夹入来保持电子笔主体部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的(C)所示,在连接板31a设置有嵌合孔31ah,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连接板31b,在与连接板31a的嵌合孔31ah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嵌合孔31bh。因而,内侧笔身1的上表面的嵌合突起13a向连接板31a的嵌合孔31ah嵌合,内侧笔身1的下表面的嵌合突起13b向连接板31b的嵌合孔31bh嵌合。由此,安装有内侧笔身1的电子笔主体部2不会简单地从主体部支架3脱落。
电路基板保持部32和蓄电池保持部33的部分为上表面侧开口的半管形状。支承部34是在电路基板保持部32与蓄电池保持部33的交界部分形成为拱状的部分。因此,电子笔主体部2的基板保持部27的蓄电池区域通过支承部34的下侧而到达支承部34的后侧的蓄电池保持部33。在该情况下,电子笔主体部2的基板保持部27的基板区域位于支承部34的前侧的电路基板保持部32。
按压件部35从支承部34在中空处向笔尖侧延伸,通过电子笔主体部2的电路基板28的按压开关SW的正上方。如图1的(C)所示,按压件部35是由轴部35a和按压部35b构成的细长的板状的构件。如上所述,电子笔主体部2的基板保持部27的上表面和主体部支架3的电路基板保持部32的上表面均为开口,因此能够经由按压件部35的按压部35b而进行电路基板28的按压开关SW的按下操作。
如图1的(C)所示,按压件部35的后端固定于支承部34。因而,按压件部35以支承部34为支点而作为板簧发挥作用。因此,若按压按压件部35的按压部35b的上表面,则按压部35b下降而按下电路基板28的按压开关SW。若解除向按压部35b的上表面的按压,则按压件部35作为板簧发挥作用,按压部35b返回原来的位置,解除按压开关SW的按下。这样,按压件部35是用于构成侧开关的构件。
连接臂36a、36b是能够实现与弹性体支架4的连接的部分,将后述的弹性体支架4的保持部41从左右夹入而将主体部支架3与弹性体支架4连接。因此,安装有内侧笔身1的电子笔主体部2保持于主体部支架3,该主体部支架3连接于弹性体支架4。
弹性体支架4具备保持部41和延伸部42。如图1的(C)所示,在保持部41保持作为弹性体的螺旋弹簧43。
延伸部42是从保持部41的后端面向后端侧延伸的部分,用于使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内部结构体(由内侧笔身1、电子笔主体部2、主体部支架3、弹性体支架4构成的部分)成为规定的长度。在保持部41的左右的侧面设置有槽部,通过上述的主体部支架3的连接臂36a、36b嵌入这些左右的槽部,从而对弹性体支架4连接主体部支架3。
连接臂36a、36b的后端部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凸部,该凸部与保持部41的左右的侧面槽部的前端部卡合。由此,避免主体部支架3相对于弹性体支架4容易地脱落,并且主体部支架3能够相对于弹性体支架4在轴心方向上被推入或返回、即滑动移动(滑移)。在对弹性体支架4连接了主体部支架3的状态下,如图1的(C)所示,利用主体部支架3的外侧底面36T和弹性体支架4的保持部41的内侧底面41T将螺旋弹簧43夹入。螺旋弹簧43以使主体部支架3和弹性体支架4离开的方式发挥作用。
但是,设为在弹性体支架4的后端面4T被固定的状态下,对安装于主体部支架3的电子笔主体部2的芯体21施加了规定的笔压、例如300g(克)以上的笔压。在该情况下,主体部支架3被向弹性体支架4侧推压,螺旋弹簧43收缩,主体部支架3的外侧底面36T与弹性体支架4的保持部41的内侧底面41T之间的距离收缩。另外,若300g以上的笔压不再施加,则螺旋弹簧43伸长,主体部支架3的外侧底面36T与弹性体支架4的保持部41的内侧底面41T之间的距离恢复为原来的距离。
这样,螺旋弹簧43通过处于主体部支架3与弹性体支架4之间,从而实现根据向芯体21施加的笔压而收纳有电子笔主体部2的主体部支架3在轴心方向上被推入或返回的作用。在该实施方式中,若向电子笔主体部2的芯体21施加的笔压小于规定的笔压(例如小于300g)则螺旋弹簧43不收缩。但是,若向芯体21施加的笔压成为该规定的笔压以上(300g以上)则螺旋弹簧43收缩,产生使芯体21在轴心方向上缩回的作用。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立体图。图2的(A)示出了使用图1而说明的内侧笔身1、电子笔主体部2、主体部支架3、弹性体支架4的各部被连接的状态的电子笔的内部结构体。即,图2的(A)示出了安装有内侧笔身1的电子笔主体部2安装于主体部支架3而且主体部支架3连接于弹性体支架4的状态。
图2的(B)示出了通过将图2的(A)所示的电子笔的内部结构体收纳于外侧壳体5内而由使用者(最终用户)使用的形态的电子笔的外观。外侧壳体5是笔尖侧变得尖细(锥形状)的筒状体,在笔尖侧前端设置有前端开口,在后端侧设置有后端开口。图2的(A)所示的电子笔的内部结构体从外侧壳体5的后端开口插入,芯体21从前端开口突出。在该状态时,内侧笔身1的前端部分成为与外侧壳体5的内侧前端部分抵接的状态。
而且,在外侧壳体5的后端开口嵌入柱状的后端帽7。后端帽7由向外侧壳体5的内部嵌入的嵌合部和向外部露出的露出部构成。后端帽的嵌合部的外径比外侧壳体5的内径稍长,通过将其整体向外侧壳体5内推入而避免其容易地脱落。需要说明的是,后端帽7的露出部的外径为与外侧壳体5的外径大致相同的长度。
若后端帽7相对于外侧壳体5正好嵌入,则成为后端帽的嵌合部的前端面和图2的(A)所示的内部结构体的弹性体支架4的延伸部42的后端面4T抵接的状态。由此,图2的(A)所示的内部结构体在外侧壳体5内由外侧壳体5的内侧前端部分和后端帽7的嵌合部夹入,在外侧壳体5内其位置被限制。
这样,图2的(A)所示的内部结构体向外侧壳体5安装,作为电子笔而使用。在该情况下,若向从外侧壳体5的前端开口突出的芯体21施加规定值以上的笔压,则由主体部支架3和弹性体支架4夹着的螺旋弹簧收缩,主体部支架3向后端侧滑动移动,从而将芯体21收纳于外侧壳体内。由此,避免芯体21将规定值以上的笔压向操作面施加。需要说明的是,若不再向芯体21施加规定值以上的笔压,则螺旋弹簧43伸长,芯体21恢复为从外侧壳体5的前端开口突出的状态。
另外,在外侧壳体5的侧面设置有侧面开口部5h。侧面开口部5h设置于与在电子笔主体部2的电路基板28设置的按压开关SW对应的位置,该位置与按压件部35的按压部35b的位置对应。在侧面开口部5h嵌入操作部6。由此,使用者若按压操作部6,则能够经由按压件部35的按压部35b而按下电路基板28的按压开关SW。若解除向操作部6的按下操作,则通过按压件部35的板簧作用,按压部35b返回原来的位置,根据此,操作部6也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笔尖侧的结构的图,是使操作部6成为上侧且以划分为里侧和近前侧的方式在电子笔的长度方向上切断且去除了近前侧的情况下的剖视图。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在图2的(A)所示的内部结构体安装于外侧壳体5的状态下,电子笔主体部2的芯体21的笔尖部成为如图2的(B)、图3所示那样外侧壳体5的前端开口部突出的状态。芯体21的轴部将为筒状体的铁氧体芯23的贯通孔贯通,到达笔压检测部25。在铁氧体芯23的侧面通过卷绕绝缘导线而形成有线圈24,在线圈24的前端侧以覆盖铁氧体芯23的前端侧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密封构件22。
笔压检测部25由按压构件251、第一电极252、电介质253及第二电极254构成。在按压构件251插入有芯体21的轴部的后端侧。在第一电极252和与其相对的电介质253的一个面之间设置有空隙,根据向芯体21的笔尖部施加的笔压,经由按压构件251而第一电极252相对于电介质253接近或远离。由于在电介质253的另一个面设置有第二电极,所以基于根据笔压而变化的第一电极252与第二电极254之间的静电容,能够实现笔压的检测。
在第二电极254的后段设置有连接构件2CN。连接构件2CN连接笔压检测部25和基板保持部27。即,如图3所示,在连接构件2CN的前段连接笔压检测部25,在连接构件2CN的后段嵌合基板保持部27的笔尖侧前端部,由此,笔压检测部25和基板保持部27经由连接构件2CN而连接。基板保持部27的笔尖侧形成为筒状,在其侧面周围以与该侧面周围(外缘)紧贴的方式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密封构件。另外,如上所述,在电子笔主体部2的笔尖侧安装有内侧笔身1。
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另外,如图3所示,在内侧笔身1的内部的笔尖侧,与第一密封构件紧贴,在内侧笔身1的内部的后端侧,与第二密封构件紧贴。由此,内侧笔身1中的由线圈24及笔压检测部25构成的部分通过第一密封构件22和第二密封构件26相对于内侧笔身1紧贴而被密闭,实现了防水功能。
在基板保持部27搭载电路基板28、蓄电池29。电路基板28的上表面侧由UV黏合剂充满,通过照射紫外线而以与电路基板28、基板保持部27的内壁紧贴的状态固化,形成保护层28B,如上所述,关于电路基板28部分实现防水功能。需要说明的是,电路基板28是在其双面配置电路部件而构成的双面基板,但通过将基板保持部27内利用UV黏合剂充满,能够使得水等液体也不向电路基板28的下表面侧浸入。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路基板28的上表面设置有按压开关SW,但关于按压开关SW部分,以能够实现按下操作的方式,使由UB黏合剂形成的保护层28B的厚度薄。在主体部支架3中,电子笔主体部2的至少电路基板28所在的部分的上表面侧为开口,该部分为半管形状。另外,如图3所示,主体部支架3具备从支承部34在中空处向笔尖侧延伸的细长的板状体即按压件部35。
按压件部35由轴部35a和按压部35b构成,但按压部35b处于能够按下设置于电路基板28上的按压开关SW的位置。如图3所示,按压部35b在下侧具备凸部,通过按下设置于外侧壳体5的侧面开口部5h的操作部6,能够经由按压件部35的按压部35b而将按压开关SW按下。
需要说明的是,若解除施加于操作部6的按压,则按压件部35作为板簧发挥作用。因而,若解除施加于操作部6的按压,则按压件部35以将支承部34作为支点而恢复为原来的状态的方式发挥作用。由此,解除向按压开关SW的按下,将操作部6也顶起,恢复为原来的状态。这样,在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情况下,实现了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切换按下/非按下的状态的侧开关。
另外,操作部6在前端具备朝向笔尖些许伸出的前端伸出部,在后端具备朝向后侧些许伸出的后端伸出部。因而,避免操作部6从外侧壳体5的侧面开口容易地脱落。即,操作部6只是前端伸出部和后端伸出部与外侧壳体5的内壁卡合,只是载置于按压件部35的按压部35b的上表面。
因而,如上所述,即使通过向芯体21的笔尖部施加规定值以上的笔压而安装有电子笔主体部2的主体部支架3被向电子笔的后侧推入,操作部6也不会成为主体部支架3的滑动移动的妨碍。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操作部6相对于外侧壳体5的侧面开口安装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推入来安装。另外,在将操作部6从外侧壳体5拆卸的情况下,通过从外侧壳体5拔出图2的(A)所示的内部结构体,操作部6能够从外侧壳体5的内侧简单地拆卸。
图4是用于关于对实施方式的电子笔施加过剩的笔压前和施加过剩的笔压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是使操作部6所在的侧成为上侧且使其相反侧成为下侧而在长度方向的上下切断且去除了上侧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图4中,图4的(A)示出了未向芯体21的笔尖部施加笔压的状态(笔压=0g)的状态,图4的(B)示出了向芯体21的笔尖部施加有300g以上的笔压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情况下,若向芯体21的笔尖部施加的笔压为0g以上且小于300g的范围内,则如图4的(A)所示,维持芯体21的笔尖部从外侧壳体5的前端开口突出的样态。因此,在可折叠终端的操作面上使用了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情况下,若笔压小于300g,则能够使其作为电子笔正常地发挥功能。但是,若向芯体21的笔尖部施加的笔压成为300g以上,则螺旋弹簧43开始收缩,安装有电子笔主体部2的主体部支架3逐渐向后端侧移动,芯体21的笔尖部逐渐进入外侧壳体5的内侧。
通过这样的动作,避免因芯体21的笔尖部而对操作面施加300g以上的笔压。若向芯体21的笔尖部施加的笔压成为300g以上的规定值,则如图4的(B)所示,将芯体21的笔尖部收纳于外侧壳体5内,成为不从外侧壳体5的前端开口突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可防止因芯体21的笔尖部而向操作面的极窄的范围施加300g以上的笔压。因此,能够避免通过芯体21的笔尖部而对无法设置强化玻璃等牢固的保护层的可折叠终端的操作面施加过度的笔压从而造成损伤。另外,若向芯体21的笔尖部施加的笔压小于300g,则螺旋弹簧43伸长,能够恢复为图4的(A)所示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情况下,在图4中,如划出虚线所示的那样,能够使由内侧笔身1、电子笔主体部2、主体部支架3、弹性体支架4构成的内部结构体在外侧壳体5内向后端侧滑动移动距离α。这样,即使根据向芯体21的笔尖部施加的笔压而安装有电子笔主体部2的主体部支架3滑动移动,在安装于电子笔主体部2的内侧笔身1部分、电路基板28上的保护层28B部分也不产生物理变化。因而,即使内部结构体滑动移动,内侧笔身1部分的防水功能、设置于电路基板28上的保护层28B的防水功能也不会劣化或失去。
[实施方式的效果]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笔能够在线圈24及笔压检测部25的部分通过内侧笔身1、第一密封构件22及第二密封构件26而实现防水功能。另外,能够在电路基板28部分通过设置由UV黏合剂构成的保护层28B而实现防水功能。即使根据向芯体21的笔尖部施加的笔压而安装有电子笔主体部2的主体部支架3滑动移动,这些防水功能也不会受到影响,该部分的防水功能不会劣化或失去。因此,能够实现附加防水功能并且适合对可折叠终端使用的电子笔。
[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笔的情况下,通过在电路基板28上设置保护层28B,与蓄电池29的连接部分也被覆盖,因此未对蓄电池29的部分实施防水对策,但也可以实施。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电子笔中,关于电路基板28部分,使用UV黏合剂而附加了防水功能,但不限于此。也能够使用各种树脂材料来附加防水功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笔中,弹性体支架4具备延伸部42,但不限于此。关于延伸部42的功能,也能够使后端帽7的嵌合部的长度变长,或者使外侧壳体5成为划分为收纳内部结构体的前段部和将内部收纳体从后端侧按压的后段部这两个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笔中,位于主体部支架3与弹性体支架4之间的弹性体使用螺旋弹簧43,但不限于此。例如,能够使用合成橡胶、海绵等能够与螺旋弹簧43同样地发挥功能的各种弹性体。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笔中,操作部6的向前后伸出的伸出部向外侧壳体5的侧面开口部5h的前后的内壁卡合,避免操作部6从外侧壳体5脱落,但不限于此。在按压件部35的按压部35b部分沿着轴心方向(电子笔的长度方向)而设置具有例如如倒T字型那样下侧相对于与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伸出的部分的缝隙。另一方面,在操作部6的下侧,与按压部35b的缝隙对应地设置具有下侧相对于与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伸出的部分的卡合部(突起部)。
在该情况下,在向外侧壳体5安装图2的(b)所示的内部结构体时,当连接板31a通过侧面开口部5h后,使操作部6向侧面开口部5h嵌合,将内部结构体向笔尖侧推入。由此,操作部6的卡合部相对于按压部35b的缝隙嵌入,能够将操作部6安装于按压部35b。操作部6的卡合部由于向按压部35b的轴心方向的缝隙嵌入,所以即使内部结构体在轴心方向上滑动移动,也不会阻碍其移动。另外,操作部6也不会从按压部35b脱落。
标号说明
1…内侧笔身,11…前端开口部,12…后端开口部,13a、13b…嵌合突起,2…电子笔主体部,21…芯体,22…第一密封构件,23…铁氧体芯,24…线圈,25…笔压检测部,26…第二密封构件,27…基板保持部,28…电路基板,29…蓄电池,SW…按压开关,2T…电子笔主体部的后端面,3…主体部支架,31a、31b…连接板,31ah、31bh…嵌合孔,32…电路基板保持部,33…蓄电池保持部,33T…蓄电池保持部的底面,34…支承部,35…按压件部,35a…轴部,35b…按压部,36a、36b…连接臂,36T…外侧底面,4…弹性体支架,41…保持部,41T…内侧底面,42…延伸部,4T…弹性体支架的后端面,43…螺旋弹簧,5…外侧壳体,5h…侧面开口部,6…操作部。

Claims (6)

1.一种电子笔,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子笔主体部,具备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密封构件,该第一密封构件覆盖前端侧的周围,该第二密封构件在从前端向后端侧离开的位置沿着外缘而设置;及
内侧笔身,为筒状体,通过将所述电子笔主体部的前端侧插入于该内侧笔身,从而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相对于该内侧笔身的内壁面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笔具备:
弹性体支架,在前端侧具备弹性体;及
电子笔主体部支架,收纳所述电子笔主体部的从后端起的前端方向的规定部分,所述电子笔主体部支架的后端面与所述弹性体接触,而以能够在轴心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弹性体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笔具备:
弹性体支架,在前端侧具备弹性体;
电子笔主体部支架,收纳所述电子笔主体部的从后端起的前端方向的规定部分,所述电子笔主体部支架的后端面与所述弹性体接触,而以能够在轴心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弹性体支架;及
外侧壳体,收纳由所述内侧笔身、所述电子笔主体部、所述电子笔主体部支架及所述弹性体支架构成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笔主体部的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的后段连接有电路基板和半管形状的基板保持部,该基板保持部收纳所述电路基板,该基板保持部的上表面侧成为开口,
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被树脂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笔主体部的所述第一密封构件与所述第二密封构件之间形成有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笔具备:
弹性体支架,在前端侧具备弹性体;
电子笔主体部支架,收纳所述电子笔主体部的从后端起的前端方向的规定部分,所述电子笔主体部支架的后端面与所述弹性体接触,而以能够在轴心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弹性体支架;及
外侧壳体,收纳由所述内侧笔身、所述电子笔主体部、所述电子笔主体部支架及所述弹性体支架构成的部分,
在所述电子笔主体部的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的后段连接有电路基板,在该电路基板搭载有按压开关,
在所述电子笔主体部支架设置有棒状的按压件部,该按压件部从后端侧的固定部以通过所述按压开关的上部的方式在中空处向笔尖侧延伸,
在所述外侧壳体的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按压开关对应的侧面上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并且在该开口部设置有操作部,
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按压开关经由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按压件部而被操作。
CN202180056041.0A 2020-11-06 2021-10-04 电子笔 Pending CN1161344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5698 2020-11-06
JP2020-185698 2020-11-06
PCT/JP2021/036591 WO2022097402A1 (ja) 2020-11-06 2021-10-04 電子ペ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4406A true CN116134406A (zh) 2023-05-16

Family

ID=81457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6041.0A Pending CN116134406A (zh) 2020-11-06 2021-10-04 电子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1188B2 (zh)
JP (1) JPWO2022097402A1 (zh)
KR (1) KR20230095912A (zh)
CN (1) CN116134406A (zh)
WO (1) WO20220974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6140B2 (ja) 2014-02-12 2019-02-27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CN106864091A (zh) * 2015-12-18 2017-06-20 北京博汇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通用墨芯的手写光笔
JP6403181B2 (ja) 2016-03-01 2018-10-10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電子ペン本体部及び電子ペン本体部の製法
JP6694347B2 (ja) 2016-07-25 2020-05-13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KR20200082447A (ko) * 2018-12-28 2020-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입력 버튼들이 구비된 펜 입력 장치와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97402A1 (ja) 2022-05-12
KR20230095912A (ko) 2023-06-29
US20230244331A1 (en) 2023-08-03
US11941188B2 (en) 2024-03-26
JPWO2022097402A1 (zh)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38717B1 (ko) 전자 펜
US9232672B2 (en) Ceramic insert control mechanism
KR20100036907A (ko) 양면 일체형 터치 패널 구조
KR20160122729A (ko) 위치 지시기
WO2015115262A1 (ja) 位置指示器及び位置検出装置
EP3467701B1 (en) Fingerprin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552359A (zh) 电子笔及电子笔主体部
US20190278389A1 (en) Capacitive Touch Pen
CN116134406A (zh) 电子笔
KR20200059923A (ko)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디지털 펜의 구조
CN113238667A (zh) 触控笔、触控笔系统及触控笔的控制方法
CN114402278A (zh) 电子笔
CN108770162B (zh) 一种防静电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0995897A (zh) 电子设备
US20110234547A1 (en) Stylus
CN112416153A (zh) 电子笔及电子笔用主体部
CN112236656B (zh) 压力检测元件
CN110308859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59409A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643505B (zh) 开关和显示装置
KR20140035054A (ko) 터치패드용 터치펜
KR20100115522A (ko) 안테나 겸용 스타일러스 펜
US11941186B2 (en) Electronic pen
US11847269B2 (en) Stylus and touch interactive device
CN110290321B (zh)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处理模式的选择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