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25310A - 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25310A
CN116125310A CN202310080906.8A CN202310080906A CN116125310A CN 116125310 A CN116125310 A CN 116125310A CN 202310080906 A CN202310080906 A CN 202310080906A CN 116125310 A CN116125310 A CN 116125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voltage
lithium intercalation
electrode plate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809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25310B (zh
Inventor
杨洲
魏琼
郝平超
周志民
严晓
赵恩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S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S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S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S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809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25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25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5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25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5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6Acquisition or processing of data for testing or for monitoring individual cells or groups of cells within a batt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方法包括: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拆解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根据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及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每一电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根据记录的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每一电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本发明实现了磷酸铁锂电池的高精度拟合,减小了计算得到的电池正负极嵌锂量误差,且无需大电池,减少了材料损耗。

Description

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增加,新能源技术迅速发展,如风能技术和太阳能技术等。由于新能源系统电能输出功率的不稳定性,需要引入储能系统,而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锂离子电池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需要一个由软硬件组成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对其进行管理。目前广泛使用的BMS都是基于等效电路模型(ECM)开发的,由于ECM的预测能力有限,电池运行策略的设计都是基于简单的安全约束条件,比如:充电截止电压、放电截止电压和最大电流等。
然而端电压并不能完全反应电池内部的状态,特别是在大电流下,由于过电位较大,这将在充放电过程中大大增加或减小电池的端电压。随着硬件计算能力的提升,新型的基于电化学模型(EM)的更加智能、先进的BMS将很快得到应用,由于EM能充分反应电池内部状态,比如:正负极锂离子浓度分布、电势分布、过电位等,因此可以最大化利用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电化学模型涉及大量的耦合偏微分方程,特别是还会涉及几十个物理参数,使得EM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电池正负极嵌锂量为EM模型的重要参数,获取准确的正负极初始嵌锂量对于电池的容量估计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方法一般为分别测得正负极的电极电势,利用最小二乘法或者微分曲线获取特征点的方法,对曲线进行拟合。但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钴酸锂、三元电池等电势变化率大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存在较长的电压平台,特征点难以识别,拟合精度低,计算得到的电池正负极嵌锂量误差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存在较长的电压平台,特征点难以识别,拟合精度低,计算得到的电池正负极嵌锂量误差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包括:
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其中,所述扣式电池是由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个电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根据所述电极极片所述满容量对应于一电池电压;
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
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
根据所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
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较佳地,所述电极极片包括正极极片,所述扣式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是由单个所述正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预设充电电压包括第一电压;
所述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包括:
对于所述第一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所述满容量;其中,所述满容量对应的所述电池电压为第一电压;
所述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包括:
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一时长;
所述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包括:
拆解所述第一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一电压下所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较佳地,所述扣式电池还包括:第二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池是由单个所述正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预设终点电压包括第二电压;
所述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包括:
对于第二电池,以所述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所述满容量;
静置预设的第二时长;
以预设的第二电流进行放电,以使得所述电池电压降至所述第二电压,并实时记录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
所述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包括:
施加所述第二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三时长;
所述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包括:
拆解所述第二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二电压下所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较佳地,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包括:所述正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第一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正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一电压下和所述第二电压下所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分别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包括:
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所述正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较佳地,所述电极极片还包括负极极片,所述扣式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池;其中,所述第三电池是由单个所述负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包括:
对于所述第三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所述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包括:
施加第三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四时长;
所述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包括:
拆解所述第三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三电压下所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
较佳地,所述扣式电池还包括:第四电池;其中,所述第四电池是由单个所述负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预设终点电压包括第四电压;
所述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包括:
对于第四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静置预设的第五时长;
以预设的第二电流进行放电,以使得所述电池电压降至所述第四电压,并实时记录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
所述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包括:
施加所述第四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六时长;
所述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包括:
拆解所述第四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四电压下所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
较佳地,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包括:所述负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第二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负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三电压下和所述第四电压下所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分别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包括:
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二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所述负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系统,包括:充放电模块、静置模块、嵌锂量测量模块、线性关系计算模块和拟合模块;
所述充放电模块用于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其中,所述扣式电池是由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个电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根据所述电极极片所述满容量对应于一电池电压;
所述静置模块用于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
所述嵌锂量测量模块用于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
所述线性关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拟合模块用于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较佳地,所述电极极片包括正极极片,所述扣式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是由单个所述正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预设充电电压包括第一电压;
所述充放电模块具体用于对于所述第一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所述满容量;其中,所述满容量对应的所述电池电压为第一电压;
所述静置模块具体用于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一时长;
所述嵌锂量测量模块具体用于拆解所述第一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一电压下所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较佳地,所述扣式电池还包括:第二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池是由单个所述正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预设终点电压包括第二电压;
所述充放电模块具体用于对于第二电池,以所述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所述满容量;
所述静置模块还用于静置预设的第二时长;
所述充放电模块还用于以预设的第二电流进行放电,以使得所述电池电压降至所述第二电压,并实时记录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
所述静置模块具体用于施加所述第二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三时长;
所述嵌锂量测量模块具体用于拆解所述第二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二电压下所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较佳地,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包括:所述正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第一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正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线性关系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在所述第一电压下和所述第二电压下所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分别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拟合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所述正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较佳地,所述电极极片还包括负极极片,所述扣式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池;其中,所述第三电池是由单个所述负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充放电模块具体用于对于所述第三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所述静置模块具体用于施加第三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四时长;
所述嵌锂量测量模块具体用于拆解所述第三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三电压下所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
较佳地,所述扣式电池还包括:第四电池;其中,所述第四电池是由单个所述负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预设终点电压包括第四电压;
所述充放电模块具体用于对于第四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所述静置模块还用于静置预设的第五时长;
所述充放电模块还用于以预设的第二电流进行放电,以使得所述电池电压降至所述第四电压,并实时记录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
所述静置模块具体用于施加所述第四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六时长;
所述嵌锂量测量模块具体用于拆解所述第四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四电压下所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
较佳地,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包括:所述负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第二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负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线性关系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在所述第三电压下和所述第四电压下所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分别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拟合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二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所述负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采用实验法测定扣式电池的嵌锂量的起始点,得到更为准确的单一电极极片在起始点的电池电压与嵌锂量的测量值,利用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与和嵌锂量的线性关系,再结合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得到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将电池电压-放电容量的曲线修正为电池电压-嵌锂量的曲线,实现了磷酸铁锂电池即使存在较长的电压平台也能够识别出特征点,提高了拟合精度,减小了计算得到的电池正负极嵌锂量误差,并且通过扣式电池进行测量,无需大电池,减少了材料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的对于第一电池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的对于第二电池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的对于第三电池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的对于第四电池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的一示例中测量正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的一示例中正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拟合结果。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的一示例中测量负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参照图1,拟合方法包括:
S11、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其中,扣式电池是由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个电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根据电极极片满容量对应于一电池电压。
S12、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
S13、拆解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
S14、根据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每一电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
S15、根据记录的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线性计算关系得到石墨半电池每一电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其中,对扣式电池应以小电流(小于1/50*额定电流)进行充电和放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预设充电电流、预设终点电压和预设时长。
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拆出来,正极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扣式电池为LFP(磷酸铁锂)半电池,负极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扣式电池为石墨半电池。
对于正极极片(磷酸铁锂电池的电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扣式电池(LFP半电池),采用的电池电压范围通常为2.5伏(下限值)-3.7伏(上限值),该电池电压范围对应磷酸铁锂电池在实际使用时的正极电压,使用电池电压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施加在扣式电池上,维持一定时长,以使扣式电池内部充分反应,消除极化。然后将扣式电池拆开,将电极极片放在强酸中浸泡,使电极极片中的活性物质完全溶于溶液。使用ICP-OES测量Li(锂)、Fe(铁)、P(磷)的质量比,通过质量比可换算为摩尔比,即为电极极片中的嵌锂量,当电压为3.7伏(上限值)时,嵌锂量为sto_100(对应电池的满电量状态),当电压为2.5伏(下限值)时,嵌锂量为sto_0,从这两点中,可以确定OCV(开路电压)对应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q和嵌锂量为线性关系,并且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q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头尾两点的嵌锂量后,即可将放电容量q转化为嵌锂量:
sto(q)=(sto_100-sto_0)/q_all*q。
其中,q_all为电池的总容量,q为电池当前的放电容量,sto_100为电池电压为上限值时的嵌锂量,sto_0为电池电压为下限值时的嵌锂量。
对于负极极片(磷酸铁锂电池的电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扣式电池(石墨半电池),采用的电池电压范围为0.05伏-1.5伏,该电池电压范围对应磷酸铁锂电池在实际使用时的负极电压,0.05伏对应电池的满电量状态,测量负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方法与正极极片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电池电压范围,根据电池电压范围设置预设终点电压。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实验法测定扣式电池的嵌锂量的起始点,得到更为准确的单一电极极片在起始点的电池电压与嵌锂量的测量值,利用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与和嵌锂量的线性关系,再结合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得到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将电池电压-放电容量的曲线修正为电池电压-嵌锂量的曲线,实现了磷酸铁锂电池即使存在较长的电压平台也能够识别出特征点,提高了拟合精度,减小了计算得到的电池正负极嵌锂量误差,并且通过扣式电池进行测量,无需大电池,减少了材料损耗。
具体实施时,电极极片包括正极极片,扣式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其中,第一电池是由单个正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预设充电电压包括第一电压。
图2示出了对于第一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步骤S11包括:
S111、对于第一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其中,满容量对应的电池电压为第一电压。
步骤S12包括:
S121、施加第一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一时长。
步骤S13包括:
S131、拆解第一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第一电压下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其中,第一电压由电池电压范围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例如,第一电压可以为3.7伏,第一电流可以为0.1*额定电流(C),第一时长可以为2小时。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对于第一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扣式电池还包括:第二电池。其中,第二电池是由单个正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预设终点电压包括第二电压。
图3示出了对于第二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步骤S11包括:
S1121、对于第二电池,以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S1122、静置预设的第二时长。
S1123、以预设的第二电流进行放电,以使得电池电压降至第二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
步骤S12包括:
S122、施加第二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三时长。
S13包括:
S132、拆解第二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第二电压下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其中,第二电压由电池电压范围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第二时长和第三时长,例如,第二电压可以为2.5伏,第一电流可以为0.1C,第二电流可以为0.02C(即0.02*额定电流),第二时长和第三时长可以均为2小时。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对于第二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线性计算关系包括:正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放电容量的第一线性计算关系。
对应关系包括:正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S14包括:
根据在第一电压下和第二电压下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分别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得到第一线性计算关系。
步骤S15包括:
根据记录的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一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正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其中,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q和嵌锂量为线性关系,并且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q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头尾两点的嵌锂量后,即可将放电容量q转化为嵌锂量:
sto(q)=(sto_100-sto_0)/q_all*q。
其中,q_all为电池的总容量,q为电池当前的放电容量,sto_100为电池电压为上限值时的嵌锂量,sto_0为电池电压为下限值时的嵌锂量。
可以通过归一化后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分别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得到第一线性计算关系,然后结合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计算得到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计算得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电极极片还包括负极极片,扣式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池。其中,第三电池是由单个负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图4示出了对于第三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步骤S11包括:
S113、对于第三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步骤S12包括:
S123、施加第三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四时长。
步骤S13包括:
S133、拆解第三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第三电压下负极极片的嵌锂量。
其中,第三电压由电池电压范围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电流、和第四时长,例如,第三电压可以为0.05伏,第一电流可以为0.1C,第四时长可以为2小时。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对于第三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扣式电池还包括:第四电池。其中,第四电池是由单个负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预设终点电压包括第四电压。
图5示出了对于第四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步骤S11包括:
S1141、对于第四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S1142、静置预设的第五时长。
S1143、以预设的第二电流进行放电,以使得电池电压降至第四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
步骤S12包括:
S124、施加第四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六时长。
步骤S13包括:
S134、拆解第四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第四电压下负极极片的嵌锂量。
其中,第四电压由电池电压范围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第五时长和第六时长,例如,第四电压可以为1.5伏,第一电流可以为0.1C,第二电流可以为0.02C(即0.02*额定电流),第五时长和第六时长可以均为2小时。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对于第四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线性计算关系包括:负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放电容量的第二线性计算关系。
对应关系包括:负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第二对应关系。
步骤S14包括:
根据在第三电压下和第四电压下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第三电压和第四电压分别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得到第二线性计算关系。
步骤S15包括:
根据记录的第二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线性计算关系得到负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其中,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q和嵌锂量为线性关系,并且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q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头尾两点的嵌锂量后,即可将放电容量q转化为嵌锂量,测量负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方法与正极极片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通过归一化后的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第三电压和第四电压分别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得到第二线性计算关系,然后结合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计算得到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计算得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应用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的一个示例。
图6示出了测量正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流程图,第一电压为3.7伏,第二电压为2.5伏,第一电流为0.1C(额定电流C),第二电流为0.02C,第一时长、第二时长和第三时长均为2小时。
测量得到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4067419260000161
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q和嵌锂量为线性关系,并且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q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头尾两点的嵌锂量后,即可将放电容量q转化为嵌锂量:
sto(q_p)=(sto_p100-sto_p0)/q_all*q_p。
其中,q_all为电池的总容量,q_p为正极极片对应的电池当前的放电容量,sto_p100为电池电压为上限值时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sto_p0为电池电压为下限值时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计算得到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拟合结果如图7所示。
图8示出了测量正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流程图,第三电压为0.05伏,第四电压为1.5伏,第一电流为0.1C,第二电流为0.02C,第四时长、第五时长和第六时长均为2小时。
测量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计算拟合结果的方法与正极极片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系统,参照图9,拟合系统包括:充放电模块1、静置模块2、嵌锂量测量模块3、线性关系计算模块4和拟合模块5。
充放电模块1用于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其中,扣式电池是由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个电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根据电极极片满容量对应于一电池电压。
静置模块2用于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
嵌锂量测量模块3用于拆解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
线性关系计算模块4用于根据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每一电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
拟合模块5用于根据记录的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每一电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其中,对扣式电池应以小电流(小于1/50*额定电流)进行充电和放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预设充电电流、预设终点电压和预设时长。
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拆出来,正极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扣式电池为LFP(磷酸铁锂)半电池,负极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扣式电池为石墨半电池。
对于正极极片(磷酸铁锂电池的电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扣式电池(LFP半电池),采用的电池电压范围通常为2.5伏(下限值)-3.7伏(上限值),该电池电压范围对应磷酸铁锂电池在实际使用时的正极电压,使用电池电压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施加在扣式电池上,维持一定时长,以使扣式电池内部充分反应,消除极化。然后将扣式电池拆开,将电极极片放在强酸中浸泡,使电极极片中的活性物质完全溶于溶液。使用ICP-OES测量Li(锂)、Fe(铁)、P(磷)的质量比,通过质量比可换算为摩尔比,即为电极极片中的嵌锂量,当电压为3.7伏(上限值)时,嵌锂量为sto_100(对应电池的满电量状态),当电压为2.5伏(下限值)时,嵌锂量为sto_0,从这两点中,可以确定OCV(开路电压)对应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q和嵌锂量为线性关系,并且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q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头尾两点的嵌锂量后,即可将放电容量q转化为嵌锂量:
sto(q)=(sto_100-sto_0)/q_all*q。
其中,q_all为电池的总容量,q为电池当前的放电容量,sto_100为电池电压为上限值时的嵌锂量,sto_0为电池电压为下限值时的嵌锂量。
对于负极极片(磷酸铁锂电池的电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扣式电池(石墨半电池),采用的电池电压范围为0.05伏-1.5伏,该电池电压范围对应磷酸铁锂电池在实际使用时的负极电压,0.05伏对应电池的满电量状态,测量负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方法与正极极片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电池电压范围,根据电池电压范围设置预设终点电压。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实验法测定扣式电池的嵌锂量的起始点,得到更为准确的单一电极极片在起始点的电池电压与嵌锂量的测量值,利用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与和嵌锂量的线性关系,再结合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得到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将电池电压-放电容量的曲线修正为电池电压-嵌锂量的曲线,实现了磷酸铁锂电池即使存在较长的电压平台也能够识别出特征点,提高了拟合精度,减小了计算得到的电池正负极嵌锂量误差,并且通过扣式电池进行测量,无需大电池,减少了材料损耗。
具体实施时,电极极片包括正极极片,扣式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其中,第一电池是由单个正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预设充电电压包括第一电压。
充放电模块1具体用于对于第一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其中,满容量对应的电池电压为第一电压。
静置模块2具体用于施加第一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一时长。
嵌锂量测量模块3具体用于拆解第一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第一电压下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其中,第一电压由电池电压范围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例如,第一电压可以为3.7伏,第一电流可以为0.1*额定电流(C),第一时长可以为2小时。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对于第一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扣式电池还包括:第二电池。其中,第二电池是由单个正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预设终点电压包括第二电压。
充放电模块1具体用于对于第二电池,以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静置模块2还用于静置预设的第二时长。
充放电模块1还用于以预设的第二电流进行放电,以使得电池电压降至第二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
静置模块2具体用于施加第二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三时长。
嵌锂量测量模块3具体用于拆解第二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第二电压下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其中,第二电压由电池电压范围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第二时长和第三时长,例如,第二电压可以为2.5伏,第一电流可以为0.1C,第二电流可以为0.02C(即0.02*额定电流),第二时长和第三时长可以均为2小时。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对于第二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线性计算关系包括:正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放电容量的第一线性计算关系。
对应关系包括:正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第一对应关系。
线性关系计算模块4具体用于根据在第一电压下和第二电压下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分别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得到第一线性计算关系。
拟合模块5具体用于根据记录的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一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正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其中,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q和嵌锂量为线性关系,并且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q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头尾两点的嵌锂量后,即可将放电容量q转化为嵌锂量:
sto(q)=(sto_100-sto_0)/q_all*q。
其中,q_all为电池的总容量,q为电池当前的放电容量,sto_100为电池电压为上限值时的嵌锂量,sto_0为电池电压为下限值时的嵌锂量。
可以通过归一化后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分别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得到第一线性计算关系,然后结合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计算得到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计算得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电极极片还包括负极极片,扣式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池。其中,第三电池是由单个负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充放电模块1具体用于对于第三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静置模块2具体用于施加第三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四时长。
嵌锂量测量模块3具体用于拆解第三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第三电压下负极极片的嵌锂量。
其中,第三电压由电池电压范围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电流、和第四时长,例如,第三电压可以为0.05伏,第一电流可以为0.1C,第四时长可以为2小时。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对于第三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扣式电池还包括:第四电池。其中,第四电池是由单个负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预设终点电压包括第四电压。
充放电模块1具体用于对于第四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静置模块2还用于静置预设的第五时长。
充放电模块1还用于以预设的第二电流进行放电,以使得电池电压降至第四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
静置模块2具体用于施加第四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六时长。
嵌锂量测量模块3具体用于拆解第四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第四电压下负极极片的嵌锂量。
其中,第四电压由电池电压范围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第五时长和第六时长,例如,第四电压可以为1.5伏,第一电流可以为0.1C,第二电流可以为0.02C(即0.02*额定电流),第五时长和第六时长可以均为2小时。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对于第四电池进行测量电极极片的嵌锂量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线性计算关系包括:负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放电容量的第二线性计算关系。
对应关系包括:负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第二对应关系。
线性关系计算模块4具体用于根据在第三电压下和第四电压下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第三电压和第四电压分别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得到第二线性计算关系。
拟合模块5具体用于根据记录的第二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线性计算关系得到负极极片对应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其中,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q和嵌锂量为线性关系,并且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q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头尾两点的嵌锂量后,即可将放电容量q转化为嵌锂量,测量负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方法与正极极片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通过归一化后的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第三电压和第四电压分别对应的放电容量,计算得到第二线性计算关系,然后结合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计算得到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计算得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应用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的一个示例。
图6示出了测量正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流程图,第一电压为3.7伏,第二电压为2.5伏,第一电流为0.1C(额定电流C),第二电流为0.02C,第一时长、第二时长和第三时长均为2小时。
测量得到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与电池电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4067419260000221
在充放电过程中,放电容量q和嵌锂量为线性关系,并且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q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头尾两点的嵌锂量后,即可将放电容量q转化为嵌锂量:
sto(q_p)=(sto_p100-sto_p0)/q_all*q_p。
其中,q_all为电池的总容量,q_p为正极极片对应的电池当前的放电容量,sto_p100为电池电压为上限值时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sto_p0为电池电压为下限值时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计算得到的正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拟合结果如图7所示。
图8示出了测量正极极片的嵌锂量的流程图,第三电压为0.05伏,第四电压为1.5伏,第一电流为0.1C,第二电流为0.02C,第四时长、第五时长和第六时长均为2小时。
测量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计算拟合结果的方法与正极极片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实施例1中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图10显示的电子设备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电子设备30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32和处理器31)的总线33。
总线3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323。
存储器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324的程序/实用工具325,这样的程序模块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
电子设备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34(例如按键、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35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36通过总线33与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模块/模块或子模块/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模块来具体化。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中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实现实施例1中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
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其中,所述扣式电池是由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个电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根据所述电极极片所述满容量对应于一电池电压;
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
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
根据所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
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极片包括正极极片,所述扣式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是由单个所述正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预设充电电压包括第一电压;
所述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包括:
对于所述第一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所述满容量;其中,所述满容量对应的所述电池电压为第一电压;
所述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包括:
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一时长;
所述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包括:
拆解所述第一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一电压下所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式电池还包括:第二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池是由单个所述正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预设终点电压包括第二电压;
所述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包括:
对于第二电池,以所述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所述满容量;
静置预设的第二时长;
以预设的第二电流进行放电,以使得所述电池电压降至所述第二电压,并实时记录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
所述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包括:
施加所述第二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三时长;
所述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包括:
拆解所述第二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二电压下所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包括:所述正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第一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正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一电压下和所述第二电压下所述正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分别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包括:
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所述正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极片还包括负极极片,所述扣式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池;其中,所述第三电池是由单个所述负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包括:
对于所述第三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所述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包括:
施加第三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四时长;
所述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包括:
拆解所述第三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三电压下所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式电池还包括:第四电池;其中,所述第四电池是由单个所述负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
所述预设终点电压包括第四电压;
所述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包括:
对于第四电池,以预设的第一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
静置预设的第五时长;
以预设的第二电流进行放电,以使得所述电池电压降至所述第四电压,并实时记录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
所述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包括:
施加所述第四电压并持续预设的第六时长;
所述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包括:
拆解所述第四电池后,通过所述ICP-OES测量得到在所述第四电压下所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包括:所述负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第二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负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三电压下和所述第四电压下所述负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分别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包括:
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二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所述负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8.一种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电模块、静置模块、嵌锂量测量模块、线性关系计算模块和拟合模块;
所述充放电模块用于对于多个扣式电池,分别以预设充电电流进行充电至满容量以及放电至不同的预设终点电压并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放电容量;其中,所述扣式电池是由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个电极极片与锂金属组装成的,根据所述电极极片所述满容量对应于一电池电压;
所述静置模块用于施加电池电压并静置预设时长;
所述嵌锂量测量模块用于拆解所述扣式电池后,通过ICP-OES测量得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
所述线性关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在不同的电压下电极极片的嵌锂量以及所述不同的电压对应的所述放电容量计算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放电容量的线性计算关系;
所述拟合模块用于根据记录的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放电容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线性计算关系得到每一所述电极极片对应的所述嵌锂量与所述电池电压的拟合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
CN202310080906.8A 2023-01-30 2023-01-30 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6125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0906.8A CN116125310B (zh) 2023-01-30 2023-01-30 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0906.8A CN116125310B (zh) 2023-01-30 2023-01-30 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5310A true CN116125310A (zh) 2023-05-16
CN116125310B CN116125310B (zh) 2023-10-20

Family

ID=86300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80906.8A Active CN116125310B (zh) 2023-01-30 2023-01-30 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2531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9727A (zh) * 2013-09-29 2014-01-08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反应电位的方法
CN109298341A (zh) * 2018-09-05 2019-02-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的量化方法
US20190277917A1 (en) * 2017-09-14 2019-09-12 The Hkust Fok Ying Tung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state of charge of battery,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537899A (zh) * 2020-04-01 2020-08-14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安全性评估方法
CN112447952A (zh) * 2019-09-02 2021-03-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4280488A (zh) * 2020-09-27 2022-04-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析锂状态检测方法、系统、汽车、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65117A (zh) * 2022-05-27 2022-08-05 上海玫克生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极嵌锂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5267551A (zh) * 2022-07-27 2022-11-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同时测得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开路电势曲线与熵系数曲线的方法
CN115498287A (zh) * 2022-11-07 2022-12-20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嵌锂石墨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9727A (zh) * 2013-09-29 2014-01-08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反应电位的方法
US20190277917A1 (en) * 2017-09-14 2019-09-12 The Hkust Fok Ying Tung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state of charge of battery,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298341A (zh) * 2018-09-05 2019-02-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的量化方法
CN112447952A (zh) * 2019-09-02 2021-03-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537899A (zh) * 2020-04-01 2020-08-14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安全性评估方法
CN114280488A (zh) * 2020-09-27 2022-04-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析锂状态检测方法、系统、汽车、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65117A (zh) * 2022-05-27 2022-08-05 上海玫克生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极嵌锂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5267551A (zh) * 2022-07-27 2022-11-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同时测得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开路电势曲线与熵系数曲线的方法
CN115498287A (zh) * 2022-11-07 2022-12-20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嵌锂石墨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5310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134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参数获取方法
CN102544607B (zh) 锂离子电池的剩余电量值获取方法、装置以及电池系统
CN111190114B (zh) 一种储能用长循环磷酸铁锂电池加速测试方法
CN114865117B (zh) 锂离子电池电极嵌锂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3361128A (zh) 一种异常电芯筛选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54736A (zh) 一种储能系统充放电末端的soc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1388562A (zh) 快速充电方法
CN116125310B (zh) 电池电极的嵌锂量的拟合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3176516A (zh) 容量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44260A1 (en)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electr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129628A (zh) 锂离子电芯充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808636A (zh) 电池容量损失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49247A (zh) 一种混搭电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267551A (zh) 一种同时测得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开路电势曲线与熵系数曲线的方法
WO2021089057A1 (zh) 电池健康度的获取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75193A (zh) 一种许用功率估算方法、电池管理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720634A (zh) 一种自学习的充电功率电流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94286A (zh) 液流电池的soc的测试方法、系统及电池储能系统
CN114325394B (zh) 电池堆soc的估算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5946572B (zh) 电池模组的容量计算及补电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4089202B (zh) 一种无损分析电池循环过程中电极阻抗稳定性的方法
CN11756574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充电控制方法
CN113805084B (zh) 电池容量衰减的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47842B (zh) 一种电池模型参数在线辨识的方法与系统
CN112147528B (zh) 一种诊断锂离子蓄电池健康状态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