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20110A - 红法夫酵母菌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 Google Patents

红法夫酵母菌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20110A
CN116120110A CN202211733547.3A CN202211733547A CN116120110A CN 116120110 A CN116120110 A CN 116120110A CN 202211733547 A CN202211733547 A CN 202211733547A CN 116120110 A CN116120110 A CN 116120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hodozyma
parts
premix
compound fertilizer
medium t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35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松树
谢晓雨
苏清金
郑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anco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anc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anco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anc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335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201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20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0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C05F11/08Organic fertilisers containing added bacterial cultures, mycelia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果蔬种植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红法夫酵母菌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以及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包括以下制备原料: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中微量元素;所述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为红法夫酵母菌发酵液全营养物和/或代谢产物,所述中微量元素包含至少一种植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本申请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可用于茄科植物的种植,可较好地促进茄科类果蔬着色转色,提高茄科类果蔬在低温寡照、强光高温等不利气候条件下的抗逆能力,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

Description

红法夫酵母菌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果蔬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红法夫酵母菌发酵液全营养物和/或代谢产物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以及一种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背景技术
常见茄科类果蔬主要有番茄、小西红柿、辣椒、甜椒等,这类果蔬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市场需求量大,是老百姓餐桌上家常菜品,但多年来受限于育种技术、种植技术、土壤菌肥条件以及粗放的生产方式,靠天吃饭,产量起伏波动大,田间品相参差不齐,菜品品质差异大,优品率低。为了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补充优质的菌肥,改善土壤菌肥环境是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市场上在种植环节,用于改善茄科类果蔬品相,促进增产的农资产品主要是氨基酸、腐殖酸、中微量元素和一些植物刺激素(植物激素)类产品,使用效果不一,部分植物刺激素产品有催熟、膨大的功效,但消费者对使用这类产品生产果蔬的安全性存在疑虑,并且大部分对茄科类果蔬转色增色和抗逆增产的效果不明显。
红法夫酵母含有丰富的酵母多糖(甘露寡糖、葡聚糖、木聚糖等)、以及多种酵母源活性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还含有能够增强植物抗逆性,促进光合作用的酵母源虾红素(也称为虾青素)以及同样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类胡萝卜素,而参与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物质转化的中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养分,二者科学配比使用,可以起到显著作用。
现有的氨基酸、腐殖酸、中微量元素和一些植物刺激素(植物激素)类农资产品,多数是当做叶面肥或者滴灌施用,这主要是针对水叶类蔬菜以及其他绿叶植物,改善叶绿素合成,协同叶面代谢,促进增产增量,但对于茄科类果蔬着色促长效果不佳,无法起到改善茄科类果蔬着色转色和抗逆增产的效果,而且施用植物刺激素类产品,菜品有潜在安全性风险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茄科类果蔬转色慢和着色不均匀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红法夫酵母菌发酵液全营养物和/或代谢产物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以及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红法夫酵母菌发酵液全营养物和/或代谢产物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红法夫酵母菌发酵液全营养物和/或代谢产物应用于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由于其中的酵母菌是纯天然发酵产物,不含任何激素成分,主要成分为:酵母多糖(甘露寡糖、葡聚糖、木聚糖等)、以及多种酵母源活性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还含有酵母源虾红素、类胡萝卜素等能够清除自由基、具有强抗逆性的天然抗氧化色素,将其施用于茄科类果蔬,可有效解决茄科类果蔬转色慢和着色不均匀等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包括以下制备原料: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和中微量元素;所述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为红法夫酵母菌发酵液全营养物和/或代谢产物,所述中微量元素包含至少一种植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中微量元素与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复配,协同促进茄科类果蔬着色转色,增强果蔬田间抗逆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果蔬着色均匀度和果实整齐度,提高产量。
优选的,所述中微量元素中的至少一种以螯合物形态存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螯合物形态存在中微量元素可帮助更好地与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复配。作为示例,中微量元素至少有两种,其中至少一种中微量元素为以螯合物形态,余下的中微量元素则以非螯合形态存在,以螯合物形态存在以及以非螯合物形态存在的中微量元素共同与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复配,起到良好的着色转色以及增强抗逆性的作用。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50-95份、螯合物预混剂2-25份和中微量元素预混剂2-25份,所述螯合物预混剂包括以螯合物形态存在的至少一种中微量元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包括以非螯合形态存在的至少一种中微量元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的有效添加量为50-95份,例如50份、51份、52份、53份、54份、55份、56份、57份、58份、59份、60份、61份、62份、63份、64份、65份、66份、67份、68份、69份、70份、71份、72份、73份、74份、75份、76份、77份、78份、79份、80份、81份、82份、83份、84份、85份、86份、87份、88份、89份、90份、91份、92份、93份、94份、95份中的任一份数;螯合物预混剂的有效添加量为2-25份,例如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中的任一份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有效添加量为2-25份,例如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中的任一份数;经试验发现,上述有效添加量范围内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与螯合物预混剂、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复配之后,可以较良好地促进茄科类果蔬着色转色,提高茄科类果蔬在低温寡照、强光高温等不利气候条件下的抗逆能力,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
优选的,所述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为利用活酵母经过酶解自溶和/或破壁处理的酵母菌全营养物和/或发酵代谢产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酶解自溶和破壁处理后,可获得富含红法夫酵母源的全酵母营养物及其代谢产物。
优选的,所述中微量元素为铁、锰、铜、锌、钙、镁、硼或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微量元素预混剂与螯合物预混剂中设计的中微量元素,可选择现有技术中已知所有的中微量元素,例如铁、锰、铜、锌、钙、镁、硼或钼。
优选的,所述螯合物预混剂为包含铁、锰、铜和锌的螯合物,所述铁、锰、铜和锌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依次分别为5-30%、5-30%、2-20%和2-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提供了一种优化的螯合物预混剂的具体选择方案,该方案中,选择铁、锰、铜和锌四种元素的螯合物作为螯合物预混剂,同时铁和锰均占总螯合物预混剂百分含量的5-30%,例如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中的任一数值;铜和锌均占2-20%,例如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中的任一数值;经试验发现,上述百分含量范围内的包含铁、锰、铜和锌的螯合物预混剂具有更佳的与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的复配效果。其余量为水和辅料,水和辅料的添加量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
优选的,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为包含钙、镁、硼和钼的混合物,所述钙、镁、硼和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依次分别为10-40%、5-40%、2-10%和2-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提供了一种优化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具体选择方案,该方案中,选择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的混合物作为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同时钙占总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百分含量的10-40%,例如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中的任一数值;镁占5-40%,例如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中的任一数值;硼和钼均占2-10%,例如2%、3%、4%、5%、6%、7%、8%、9%、10%中的任一数值;经试验发现,上述百分含量范围内的包含钙、镁、硼和钼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具有更佳的与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的复配效果。其余量为水和辅料,水和辅料的添加量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
优选的,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或所述螯合物预混剂中还包括水和/或辅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或所述螯合物预混剂中,可添加余量的水和/或辅料,水和/或辅料的具体添加量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优选的,采用喷雾喷淋和/或滴灌浇灌的方式施用所述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所述喷雾喷淋具体为:兑水稀释300-600倍,每亩喷淋250-500mL;所述滴灌浇灌具体为:兑水稀释800-1200倍,每亩浇灌500-1000m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的施肥方式可采用喷雾喷淋方式、滴灌浇灌方式、或者喷雾喷淋和滴灌浇灌结合的方式,若采用喷雾喷淋方式,施用量标准为兑水稀释300-600倍,每亩喷淋250-500mL;若采用滴灌浇灌方式,施用量标准为兑水稀释800-1200倍,每亩浇灌500-1000mL。
此外,上述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将各制备原料进行混合,配制获得所述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各制备原料混合,即可制备获得本申请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工艺简单。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显著提高茄科类果蔬在低温寡照、强光高温等不利气候条件下的抗逆能力,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
2、酵母源虾红素是目前已发现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的一种天然活性物质,能够改善茄科果蔬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植物抗逆性,有效防止植株早衰;
3、可以协助茄科果蔬抵抗环境胁迫,包括缓解强紫外线胁迫照射;
4、促进茄科果蔬果实均匀着色,加快转色,提早上市,增产增重,增加收益;
5、超量喷淋或者滴灌、浇灌不会产生肥害和病害;
6、增加天然抗氧化色素沉积,提升果蔬品相和口感,延长货架期,耐储运保存。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10中处于试验中后期的的试验组的甜椒的照片;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10中处于试验中后期的对照组的甜椒的照片;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10中最后获得的试验组的甜椒的照片;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10中最后获得的对照组的甜椒的照片;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10中于2022年1月24日初次采摘获得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甜椒的照片;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10中于2022年2月18日获得的储藏状态下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甜椒的照片;
图3c是本申请实施例10中于2022年3月2日获得的储藏状态下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甜椒的照片;
图3d是本申请实施例10中于2022年3月12日获得的储藏状态下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甜椒的照片;
图3e是本申请实施例10中于2022年3月21日获得的储藏状态下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甜椒的照片;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17中处于试验初期的试验组的西红柿的照片;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17中处于试验初期的对照组的西红柿的照片;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17中处于试验中后期的试验组的西红柿的照片;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17中处于试验中后期的对照组的西红柿的照片;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7中最终获得的试验组的西红柿的照片;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24中处于试验中后期的试验组的小西红柿的照片;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24中处于试验中后期的对照组的小西红柿的照片;
图8a是本申请实施例24中示出甜度测试结果的试验组的小西红柿的照片;
图8b是本申请实施例24中示出甜度测试结果的对照组的小西红柿的照片;
图9是本申请制备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原料的制备例
制备例1
本制备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即为红法夫酵母菌发酵液全营养物及其代谢产物,为利用活酵母经过酶解自溶和/或破壁处理的酵母菌全营养物及其发酵代谢产物。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本制备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的具体制备工艺流程参见图9。具体为:S1取冻管保存的红法夫酵母→S2对红法夫酵母进行种子活化培养制备,即平板培养→S3逐级扩大发酵培养(依次经摇瓶培养、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S4发酵液浓缩→S5发酵液破壁冻干→S6加入水及乳化分散剂(可以是吐温80)混合均匀→S7灌装封口备用。
具体,S1中,在超净工作台(设备型号:CJ-2D,设备编号:CKSB0084)中使用YPD(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琼脂培养基)平板斜面挑红法夫酵母菌株(Phafffia rhodozyma CK-518)单菌落,划线平板在放置在生化培养箱(设备型号:SPX-70BⅢ,设备编号:CKSB0072)培养温度22℃,培养24h,在超净工作台(设备型号:CJ-2D,设备编号:CKSB0084)中,将培养好的平板,用灭菌过的PYD溶液洗掉菌落,得种子液,将灭菌后的40%的甘油溶液和种子液,按1:1的量,加入灭菌好的冻存管中,得冻管菌液,放入-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设备型号:DW-HL340,设备编号:CKSB0132)。
S2中,先进行平板活化,即使用YPD平板活化冻管菌液,培养至其长满平板时接种。然后,取三角瓶300mL瓶中装30mL培养液,摇瓶培养10瓶,在超净工作台(设备型号:CJ-2D,设备编号:CKSB0084)中将冻管600μL接种于300mL三角瓶培养液中开始培养;将三角瓶放置于恒温培养摇床(设备型号:SPH-2008,设备编号:CKSB0055)中培养,摇床转速200rpm,直至以种子培养基变成红色,准备转接。
S3中,准备红法夫酵母种子罐20L罐(设备型号:BIOTECH-20JS-200JS,设备编号:CKSB0007);对20L罐上的PH计进行pH校准,各种补料蠕动泵流速校准;将配置好的种子培养基共10L,进行培养基灭菌,灭菌温度121℃,保压压力0.1-0.13MPa,保压时间30min;待种子罐灭菌完成后开始降温,温度降为22℃稳定后,使用无菌空气通入发酵罐20min,空气流量为0.5vvm;控制罐压为0.04-0.05MPa,转速为100rpm,温度为22℃;红法夫酵母种子罐20L罐培养(设备型号:BIOTECH-20JS-200JS,设备编号:CKSB0007)培养;将三角瓶种子液接入准备好的20L种子罐内,接种量为3%,300ml接种到10升中。培养温度22℃,搅拌转速为100rpm,罐压为0.04-0.05MPa,空气流量为1vvm,移种依据种子液颜色变成微红色,移种到200L罐进行发酵。红法夫酵母种子罐200L罐(设备型号:BIOTECH-20JS-200JS,设备编号:CKSB0007)准备;对200L罐上的PH计进行pH校准,各种补料蠕动泵流速校准;将配置好的发酵培养基共100L,进行培养基灭菌,灭菌温度121℃,保压压力0.1-0.13MPa,保压时间30min;待种子罐灭菌完成后开始降温,温度降为22℃稳定后,使用无菌空气通入发酵罐,空气流量为1vvm;控制罐压为0.04-0.05MPa,停止进气,转速为100rpm,温度为37℃;使用氢氧化钠/柠檬酸调节初始pH为6.0-6.5;红法夫酵母发酵罐200L罐培养(设备型号:BIOTECH-20JS-200JS,设备编号:CKSB0007)培养;将20L罐培养的种子液接入准备好的200L发酵罐内,接种量为10%,10L接种到100L中。培养温度22℃,搅拌转速为100rpm,罐压为0.04-0.05MPa。培养1h时观察pH是否已经下降;(详细记录pH变化)在发酵培养至约2h时,使用4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柠檬酸溶液控制pH,开始pH自控,控制在pH=6.0-6.5,培养时间为60-72h;放罐依据使用显微镜(设备型号:CX23,设备编号:CKSB0105)检测,红法夫酵母达到2×109以上,安排制备干粉破壁处理。
S4中:发酵液放罐后添加保护剂,使发酵液放出后处于保护状态;使用管束离心机(设备型号:GQ142,设备编号:CKSB0001),对发酵液进行浓缩。收集浓缩好的发酵液,准备冻干。
S5中:准备冷冻干燥机(设备型号:LY0-3,设备编码:CKSB0042),检查冻干机的各个参数是否正常,对本次冻干的产品进行参数设定;将需要冻干的浓缩发酵液装入冷冻干燥机中,确保每层均匀,不超过10L,冻干时不加入保护剂,冻干过程中,通过冷冻形成的冰刺,刺破红发夫酵母的细胞壁,使其中的虾青素释放;关闭冷冻干燥机大门后,锁死冷冻干燥机,点击电脑自动冻干程序开始冻干;冻干完成后,对冻干粉进行收集,使用真空包装机(设备型号:DZQ-400TE,设备编码:CKSB0038)封口保藏。
S6中,向混合机中按照比例加入水以及乳化分散剂(鱼油、吐温80、酒精等的至少一个),搅拌均匀;按照比例加入S5冻干粉,持续搅拌30分钟,得到液态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混合好的液态虾青素转移至灌装机中,设定灌装机的参数并开始罐装。
S7中,灌装完成后的瓶装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进行拧盖封口;封口后的瓶子放置在贴标机中,粘贴标签;设定好贴标机所对应的标签,瓶子尺寸参数;收集贴好标签的产品,放入纸箱中备用。
制备例2-7为螯合物预混剂制备示例
制备例2
本制备例的螯合物预混剂,包含铁、锰、铜和锌四种元素的螯合物,螯合剂为EDTA或其二钠盐(现有技术中其他常规用螯合剂亦可,如DTPA、EDDHA或HEDTA等)。其中,铁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5%,锰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6%,铜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0%,锌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0%,余下9%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作为稀释剂和载体使用,可选用膨润土、沸石粉或者白炭黑(二氧化硅)的一种或几种,本制备例选择膨润土作为辅料。
需说明书的是,制备例2-7的螯合物预混剂是中微量元素与螯合剂反应后的化合物,即中微量元素螯合物,其有别于无机微量元素。而上述配比示出的是中微量元素在螯合物预混料中的比例关系。制备例2-7的螯合物预混剂,均可采用现有的中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可来源于根据上述配比而进行委托加工或直接市购获得符合上述配比要求的金属螯合物。
制备例3
本制备例的螯合物预混剂,包含铁、锰、铜和锌四种元素的螯合物,螯合剂为EDTA或其二钠盐。其中,铁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5%,锰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30%,铜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0%,锌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0%,余下25%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选用沸石粉。
制备例4
本制备例的螯合物预混剂,包含铁、锰、铜和锌四种元素的螯合物。其中,铁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30%,锰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5%,铜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锌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余下61%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选用白炭黑。
制备例5
本制备例的螯合物预混剂,包含铁、锰、铜和锌四种元素的螯合物。其中,铁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5%,锰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5%,铜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0%,锌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0%,余下30%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选用膨润土。
制备例6
本制备例的螯合物预混剂,包含铁、锰、铜和锌四种元素的螯合物。其中,铁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5%,锰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5%,铜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0%,锌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0%,余下50%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选用沸石粉。
制备例7
本制备例的螯合物预混剂,包含铁、锰、铜和锌四种元素的螯合物。其中,铁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5%,锰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5%,铜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5%,锌元素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5%,余下40%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选用白炭黑。
制备例8-13为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制备示例
制备例8
本制备例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即含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的混合物,即将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混合后获得。其中,钙、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40%,镁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40%,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0%,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0%。
制备例9
本制备例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即含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的混合物,即将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混合后获得。其中,钙、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0%,镁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40%,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0%,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0%,余下30%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选用膨润土。
制备例10
本制备例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即含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的混合物,即将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混合后获得。其中,钙、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40%,镁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5%,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5%,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5%,余下45%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选用沸石粉。
制备例11
本制备例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即含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的混合物,即将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混合后获得。其中,钙、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5%,镁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5%,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8%,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8%,余下34%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选用白炭黑。
制备例12
本制备例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即含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的混合物,即将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混合后获得。其中,钙、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30%,镁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15%,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余下51%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选用白炭黑。
制备例13
本制备例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即含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的混合物,即将钙、镁、硼和钼四种元素混合后获得。其中,钙、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4%,镁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4%,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6%,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为6%,余下40%为水和辅料,其中的辅料选用膨润土。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100重量份,按照1:3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5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选6垄已挂果的甜椒种植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对照组用等量的水代替。
试验结果:喷洒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9%,果总重提高10%。在自然环境下留样保存,一个月左右,实验组甜椒没有霉斑,对照组出现霉斑,保存2个月左右,对照组比实验组失重明显,失水率增加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100重量份,按照1:4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0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块5亩的西红柿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8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红柿转色提早1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挂果成品率提高3%,总产量提高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100重量份,按照1:5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00毫升,间隔7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个小西红柿采摘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6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西红柿转色提早0.5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挂果成品率3%,优品率提高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0重量份和制备例5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10份,混合后制得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3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5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选6垄已挂果的甜椒种植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对照组用等量的水代替。
试验结果:喷洒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12%,果总重提高15%。在自然环境下留样保存,一个月左右,实验组甜椒没有霉斑,对照组出现霉斑,保存2个月左右,对照组比实验组失重明显,失水率增加3%。
实施例5
将实施例4制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4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0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块5亩的西红柿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8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红柿转色提早1.5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挂果成品率提高4%,总产量提高5%。
实施例6
将实施例4制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5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00毫升,间隔7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个小西红柿采摘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6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西红柿转色提早1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挂果成品率4%,优品率提高6%。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0重量份和制备例13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10份,按照1:3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5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选6垄已挂果的甜椒种植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对照组用等量的水代替。
试验结果:喷洒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12%,果总重提高15%。在自然环境下留样保存,一个月左右,实验组甜椒没有霉斑,对照组出现霉斑,保存2个月左右,对照组比实验组失重明显,失水率增加3%。
实施例8
将实施例7制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4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0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块5亩的西红柿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8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红柿转色提早1.5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挂果成品率提高4%,总产量提高5%。
实施例9
将实施例7制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5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00毫升,间隔7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个小西红柿采摘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6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西红柿转色提早1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挂果成品率4%,优品率提高6%。
实施例10-16为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应用于甜椒种植的具体配比方案示例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80重量份、制备例5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10份和制备例13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10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3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5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选6垄已挂果的甜椒种植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对照组用等量的水代替。
试验结果:喷洒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19%,果总重提高29%。在自然环境下留样保存,一个月左右,实验组甜椒没有霉斑,对照组出现霉斑,保存2个月左右,对照组比实验组失重明显,失水率增加4%。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5重量份、制备例5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3份和制备例13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2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3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300毫升,间隔10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选6垄已挂果的甜椒种植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对照组用等量的水代替。
试验结果:喷洒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19%,果总重提高29%。在自然环境下留样保存,一个月左右,实验组甜椒没有霉斑,对照组出现霉斑,保存2个月左右,对照组比实验组失重明显,失水率增加4%。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0重量份、制备例5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5份和制备例13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5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3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00毫升,间隔12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选6垄已挂果的甜椒种植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对照组用等量的水代替。
试验结果:喷洒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19%,果总重提高29%。在自然环境下留样保存,一个月左右,实验组甜椒没有霉斑,对照组出现霉斑,保存2个月左右,对照组比实验组失重明显,失水率增加4%。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80重量份、制备例2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10份和制备例8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10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3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350毫升,间隔13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选6垄已挂果的甜椒种植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对照组用等量的水代替。
试验结果:喷洒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20%,果总重提高30%。在自然环境下留样保存,一个月左右,实验组甜椒没有霉斑,对照组出现霉斑,保存2个月左右,对照组比实验组失重明显,失水率增加4%。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80重量份、制备例3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10份和制备例9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10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3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50毫升,间隔14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选6垄已挂果的甜椒种植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对照组用等量的水代替。
试验结果:喷洒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18%,果总重提高28%。在自然环境下留样保存,一个月左右,实验组甜椒没有霉斑,对照组出现霉斑,保存2个月左右,对照组比实验组失重明显,失水率增加4%。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80重量份、制备例7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10份和制备例10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10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3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380毫升,间隔11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选6垄已挂果的甜椒种植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对照组用等量的水代替。
试验结果:喷洒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18%,果总重提高29%。在自然环境下留样保存,一个月左右,实验组甜椒没有霉斑,对照组出现霉斑,保存2个月左右,对照组比实验组失重明显,失水率增加4%。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80重量份、制备例6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10份和制备例11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10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3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80毫升,间隔14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选6垄已挂果的甜椒种植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对照组用等量的水代替。
试验结果:喷洒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18%,果总重提高28%。在自然环境下留样保存,一个月左右,实验组甜椒没有霉斑,对照组出现霉斑,保存2个月左右,对照组比实验组失重明显,失水率增加4%。
实施例17-23为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应用于西红柿种植的具体配比方案示例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0重量份、制备例5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5份和制备例13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5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4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0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块5亩的西红柿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8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红柿转色提早3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增产效果明显,挂果成品率提高5%,总产量提高8%。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70重量份、制备例5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15份和制备例13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15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4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250毫升,间隔5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块5亩的西红柿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8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红柿转色提早3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增产效果明显,挂果成品率提高5%,总产量提高8%。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80重量份、制备例5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10份和制备例13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10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4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300毫升,间隔8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块5亩的西红柿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8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红柿转色提早3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增产效果明显,挂果成品率提高5%,总产量提高8%。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0重量份、制备例2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5份和制备例8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5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4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0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块5亩的西红柿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8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红柿转色提早3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增产效果明显,挂果成品率提高6%,总产量提高9%。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0重量份、制备例3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5份和制备例9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5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4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0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块5亩的西红柿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8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红柿转色提早3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增产效果明显,挂果成品率提高4%,总产量提高8%。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0重量份、制备例7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5份和制备例10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5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4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0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块5亩的西红柿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8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红柿转色提早3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增产效果明显,挂果成品率提高5%,总产量提高8%。
实施例23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0重量份、制备例6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5份和制备例11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5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4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500毫升,间隔10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块5亩的西红柿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8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红柿转色提早2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增产效果明显,挂果成品率提高4%,总产量提高8%。
实施例24-30为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应用于小西红柿种植的具体配比方案示例
实施例24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5重量份、制备例5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3份和制备例13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2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5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00毫升,间隔7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个小西红柿采摘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6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西红柿转色提早2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同时有较好增产效果,挂果成品率6%,优品率提高10%。试验组的小西红柿甜度10.6,对照组甜度8.5,甜度提高2.1度。
实施例25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75重量份、制备例5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15份和制备例13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10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5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300毫升,间隔3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个小西红柿采摘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6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西红柿转色提早2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同时有较好增产效果,挂果成品率6%,优品率提高10%。试验组的小西红柿甜度10.6,对照组甜度8.5,甜度提高2.1度。
实施例26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85重量份、制备例5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10份和制备例13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5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5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350毫升,间隔5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个小西红柿采摘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6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西红柿转色提早2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同时有较好增产效果,挂果成品率6%,优品率提高10%。试验组的小西红柿甜度10.6,对照组甜度8.5,甜度提高2.1度。
实施例27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5重量份、制备例2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3份和制备例8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2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5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00毫升,间隔7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个小西红柿采摘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6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西红柿转色提早2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同时有较好增产效果,挂果成品率8%,优品率提高10%。试验组的小西红柿甜度10.7,对照组甜度8.5,甜度提高2.2度。
实施例28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5重量份、制备例3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3份和制备例9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2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5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00毫升,间隔7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个小西红柿采摘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6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西红柿转色提早2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同时有较好增产效果,挂果成品率6%,优品率提高10%。试验组的小西红柿甜度10.6,对照组甜度8.5,甜度提高2.1度。
实施例29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5重量份、制备例7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3份和制备例10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2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5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00毫升,间隔7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个小西红柿采摘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6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西红柿转色提早2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同时有较好增产效果,挂果成品率8%,优品率提高11%。试验组的小西红柿甜度10.7,对照组甜度8.5,甜度提高2.2度。
实施例30
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取制备例1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95重量份、制备例6获得的螯合物预混剂3份和制备例11获得的中微量元素预混剂2份,混合后制备获得本实施例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取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按照1:500倍数稀释,每次每亩用量400毫升,间隔7天喷洒一次,每个采摘周期连用3次。在一个小西红柿采摘种植地,选同期挂青果6垄,每个垄大小,长度一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垄。
试验结果:喷洒红法夫酵母菌和中微量元复合菌肥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西红柿转色提早2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同时有较好增产效果,挂果成品率6%,优品率提高10%。试验组的小西红柿甜度10.4,对照组甜度8.5,甜度提高1.9度。
田间应用效果说明
1、参见实施例1、4、7、10-16的具体试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可以获知,本申请将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应用于甜椒的种植中,可以使甜椒着色均匀、转色增红明显、增产增重显著,挂果数增加9-20%,果总重提高10-30%。储藏一个月左右不出现霉斑,储藏2个月左右有效控制失水率。
其中以实施例10的田间采摘照实照片作为示例,具体参见说明书附图1a、1b、2a、2b、3a-e(注:统一将实施例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命名为活力红虾青素,即,图中“活力红虾青素”即指的是本实施例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参见图1a、1b,施用实施例10的试验组的甜椒较早地进行转色,其大面积颜色已经接近深红色;而同期的对照组的甜椒的颜色却仍然呈现明显的青绿色;灰度处理后的图1a、1b示出了图1a颜色深度大于图1b。参见图2a、2b,待对照组红椒完全转色呈现均匀的大红色时,施用实施例10的试验组的甜椒此时呈现更深的红色色度,说明具有更佳的增红效果,且呈现更佳的光泽度以及着色的均匀性;而同期的对照组的甜椒的颜色在色度以及光泽度均较试验组差,且呈现局部小部分的青绿色,说明其着色均匀度不佳;灰度处理后的图2a、2b示出了图2a颜色深度大于图2b。
参见图3a-e可知,在2022年1月24日初次采摘施用实施例10的试验组的甜椒(即为图3a中靠左侧甜椒)以及对照组的甜椒(即为图3a中靠右侧甜椒),至于相同环境中静置观察(温度18℃,海拔51.1),灰度处理后的图3a示出其靠左侧甜椒与靠右侧甜椒的表面均为光滑饱满状态;于2022年2月18日时,试验组甜椒仍呈现出较好的光泽度和色度,而对照组的甜椒的表面则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发霉斑,灰度处理后的图3b示出其靠右侧甜椒的表面出现了凹陷霉斑;于2022年3月2日时,试验组甜椒表面失水出现褶皱,而对照组的甜椒的表面则出现了明显的发霉斑,灰度处理后的图3c示出其靠右侧甜椒的表面出现了明显的凹陷发霉斑;于2022年3月12日时,试验组甜椒表面褶皱明显,而对照组的甜椒的表面则出现了更明显的褶皱以及更多的发霉斑,灰度处理后的图3d示出其靠左侧甜椒与靠右侧甜椒的表面均出现明显的褶皱,且靠右侧甜椒的表面出现了更明显的褶皱以及更大面积的凹陷发霉斑;于2022年3月21日时,试验组甜椒表面褶皱更加明显但是仍无发霉斑出现,而对照组的甜椒的表面明显腐烂变质;灰度处理后的图3e示出其靠左侧甜椒与靠右侧甜椒的表面的褶皱均加深,且靠右侧甜椒的表面出现了更深的褶皱以及更大面积的凹陷发霉斑(即右下角出现大面积泛白位置)。
2、参见实施例2、5、8、17-23的具体试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可以获知,本申请将红法夫酵母菌应用于西红柿的种植中,可以使西红柿转色提早1-4天,着色较均匀、更有光泽、增产效果明显,挂果成品率提高3-6%,总产量提高4-9%。其中以实施例17的田间采摘照实照片作为示例,具体参见说明书附图4a、4b、5、6(注:统一将实施例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命名为活力红虾青素,即,图中“活力红虾青素”即指的是本实施例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参见图4a、4b可知,施用实施例17的试验组的西红柿较早地开始呈现出转色迹象;而同期的对照组的西红柿的颜色却仍然全部均为青绿色,未见任何转色迹象;灰度处理后的图4a、4b示出了图4a颜色深度和光泽度大于图4b。参见图5a、5b,图中图5a西红柿为对照组,图5b西红柿则为试验组,施用实施例17的试验组的西红柿已经出现大范围转色;而同期的对照组的西红柿的颜色仍然呈青绿色,未见任何转色迹象;灰度处理后的图5a、5b示出了图5a颜色深度和光泽度大于图5b。参见图6可知,施用实施例17的试验组最终收获的西红柿呈现深红色、着色较均匀且较佳的光泽度;灰度处理后的图6示出了图6颜色深度和光泽度均良好。
3、参见实施例3、6、9、24-30的具体试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可以获知,本申请将红法夫酵母菌应用于小西红柿的种植中,可以使小西红柿转色提早0.5-2天,着色较均匀、果实鲜艳、同时有较好增产效果,挂果成品率3-8%,优品率提高5-11%。其中以实施例24的田间采摘照实照片作为示例,具体参见说明书附图7a、7b、8a、8b(注:统一将实施例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命名为活力红虾青素,即,图中“活力红虾青素”即指的是本实施例获得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参见图7a、7b可知,施用实施例24的试验组的小西红柿较早地已经呈现出大范围的转色;而同期的对照组的西红柿的颜色却仍然大部分为青绿色,仅个别几个小西红柿出现转色;灰度处理后的图7a、7b示出了图7a一半以上的小西红柿颜色已经转深,而图7b的小西红柿颜色转深的数量不到一半。参见参见图8a、8b可知,实施例24获得的试验组的小西红柿的甜度值为10.6(图8a),而对照组的甜度值则仅为8.5(图8b)。
结合实施例1-30可以看出,本申请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适用于茄科植物的种植,利用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螯合物预混剂和/或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复配,可协同促进茄科类果蔬着色转色,增强果蔬田间抗逆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果蔬着色均匀度和果实整齐度,提高产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红法夫酵母菌发酵液全营养物和/或代谢产物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
2.一种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原料: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和中微量元素;所述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为红法夫酵母菌发酵液全营养物和/或代谢产物,所述中微量元素包含至少一种植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微量元素中的至少一种以螯合物形态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50-95份、螯合物预混剂2-25份和中微量元素预混剂2-25份,所述螯合物预混剂包括以螯合物形态存在的至少一种中微量元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包括以非螯合形态存在的至少一种中微量元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法夫酵母菌发酵物为利用活酵母经过酶解自溶和/或破壁处理的酵母菌全营养物和/或发酵代谢产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微量元素为铁、锰、铜、锌、钙、镁、硼或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螯合物预混剂为包含铁、锰、铜和锌的螯合物,所述铁、锰、铜和锌占所述螯合物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依次分别为5-30%、5-30%、2-20%和2-2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为包含钙、镁、硼和钼的混合物,所述钙、镁、硼和钼占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的重量百分数依次分别为10-40%、5-40%、2-10%和2-1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微量元素预混剂或所述螯合物预混剂中还包括水和/或辅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其特征在于,采用喷雾喷淋和/或滴灌浇灌的方式施用所述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所述喷雾喷淋具体为:兑水稀释300-600倍,每亩喷淋250-500mL;所述滴灌浇灌具体为:兑水稀释800-1200倍,每亩浇灌500-1000mL。
CN202211733547.3A 2022-12-30 2022-12-30 红法夫酵母菌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Pending CN1161201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3547.3A CN116120110A (zh) 2022-12-30 2022-12-30 红法夫酵母菌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3547.3A CN116120110A (zh) 2022-12-30 2022-12-30 红法夫酵母菌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0110A true CN116120110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96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3547.3A Pending CN116120110A (zh) 2022-12-30 2022-12-30 红法夫酵母菌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201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0531A (zh) * 2021-12-24 2022-04-15 青岛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番茄转色的复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0531A (zh) * 2021-12-24 2022-04-15 青岛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番茄转色的复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50531B (zh) * 2021-12-24 2023-11-24 青岛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番茄转色的复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3265B (zh) 纯天然酵母粉
CN103243036B (zh) 纯天然酵母粉的制备方法
CN101802167B (zh) 金黄色藻类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4727B (zh) 以酵素菌渣为主料的栽培黑鸡枞菌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7022355A (zh) 一种生物酵素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2329A (zh) 一种家庭制作“蔬果酵素”专用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物和应用
CN104351901A (zh) 一种益生菌发酵小球藻饮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04646B (zh) 调味用乳酸菌发酵泡菜液的制备方法
CN107759262A (zh) 一种高产高营养品质杨梅的施肥方法
CN108835610A (zh) 番茄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20110A (zh) 红法夫酵母菌在微生物复合菌肥中的应用、红法夫酵母菌复合肥
CN108902934A (zh) 一种混合酵素的制备方法
CN107114689A (zh) 一种预混进料制备低盐红油豆瓣的罐式发酵工艺
CN102311902A (zh) 浓香型白酒窖泥新型培养方法
CN102260724B (zh) 一种用于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培养基
CN106673814A (zh) 猕猴桃生长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35103C (zh) 以提取木糖后的玉米皮水解糖液为原料制备饲料酵母的方法
CN100490657C (zh) 一种水果保鲜剂
CN106520740B (zh) 生物发酵高效氨基酸型有机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54910B (zh) 一种芽苗菜培育菌剂及其应用
CN104513752A (zh) 一种封窖皮泥的养护方法
CN108522136A (zh) 黑鸡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387427B (zh) 截短侧耳素菌渣无害化处理的生物菌肥制造方法
CN112939673A (zh) 用于植物无土栽培的复合微生物制剂营养液及制备方法
CN104855750A (zh) 一种纯天然黄曲酵母粉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