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8231A - 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8231A
CN116118231A CN202211101742.4A CN202211101742A CN116118231A CN 116118231 A CN116118231 A CN 116118231A CN 202211101742 A CN202211101742 A CN 202211101742A CN 116118231 A CN116118231 A CN 116118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ating device
component
semi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17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沙月华
陆文慧
陈俊琛
秦庆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5Elem Hi Tech Cor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5Elem Hi Tech Cor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5Elem Hi Tech Cor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5Elem Hi Tech Cor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17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82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8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82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40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not applied
    • B29C70/50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not applied for produc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e.g. prepregs, sheet moulding compounds [SMC] or cross moulding compounds [XMC]
    • B29C70/504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not applied for produc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e.g. prepregs, sheet moulding compounds [SMC] or cross moulding compounds [XMC] using rollers or pressure b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5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e.g. feeding or storage of prepregs or SMC after impregnation or during age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半结构原位固化管包括编织管及涂覆于编织管外周管壁的涂覆层,编织管的外周管壁包括第一壁、第二壁及分别连接第一壁和第二壁同侧端的两个连接壁。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包括放卷装置、涂覆机构。放卷装置,用以卷绕编织管。涂覆机构包括第一涂覆装置、第二涂覆装置及侧涂覆装置,编织管沿输送方向依次经过第一涂覆装置、第二涂覆装置及侧涂覆装置,第一涂覆装置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第一壁后滚压冷却成型,第二涂覆装置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第二壁后滚压冷却成型,侧涂覆装置将熔融状材料分别挤入两个连接壁后滚压冷却成型。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涂覆材料均匀覆盖编织管的外周。

Description

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
背景技术
半结构原位固化法干管的结构是纤维编织层加高分子材料涂层,目前的生产方法分为挤出法、流延法和热熔法。挤出法生产半结构原位固化干管需要根据口径制作挤出模具,模具制作费用高导致原位固化干管的生产成本高。使用流延法生产编制层较厚的半结构原位固化干管,往往出现涂层会因为编织层较厚而无法彻底复合的情况。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能够使得涂覆材料均匀覆盖编织管的外周。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所述半结构原位固化管包括编织管及涂覆于所述编织管外周管壁的涂覆层,所述编织管的外周管壁包括第一壁、第二壁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同侧端的两个连接壁,包括:
放卷装置,用以卷所述绕编织管;
涂覆机构,包括第一涂覆装置、第二涂覆装置及侧涂覆装置,所述编织管沿输送方向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涂覆装置、所述第二涂覆装置及所述侧涂覆装置,所述第一涂覆装置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所述第一壁后滚压冷却成型,所述第二涂覆装置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所述第二壁后滚压冷却成型,所述侧涂覆装置将熔融状材料分别挤入两个所述连接壁后滚压冷却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涂覆装置包括第一布料组件、第一电炉组件以及第一成型组件,所述第一布料组件、所述第一电炉组件以及所述第一成型组件沿所述编织管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布料组件将粉末状的材料均匀分布到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一电炉组件将所述第一壁上的材料加热成熔融状,所述第一成型组件与所述第一壁滚压接触并冷却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炉组件包括第一加热件和第一冷却件,所述第一加热件面向于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一冷却件面向于所述第二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成型组件包括第一对压辊和第一定型辊,所述第一对压辊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定型辊的下方,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所述第一对压辊用于将熔融态材料滚压入第一壁,所述第一定型辊对压入所述第一壁内的熔融态材料进行冷却定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涂覆装置设置于所述放卷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涂覆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涂覆装置设置于所述放卷装置的另一侧;所述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还包括第一换向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型组件的下游,所述第一换向机构包括第三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顶部的多个导辊,多个所述导辊跨越所述第一涂覆装置和所述放卷装置,所述第一换向机构用于将所述编织管转向输送至所述第二涂覆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涂覆装置包括第二布料组件、第二电炉组件以及第二成型组件,所述第二布料组件、所述第二电炉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成型组件沿所述编织管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布料组件与所述第一布料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电炉组件与所述第一电炉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成型组件与所述第一成型组件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还包括纠偏机构,所述纠偏装置包括第一纠偏装置和第二纠偏装置,所述第一纠偏装置设置于所述放卷装置与所述第一布料组件之间,所述第二纠偏装置设置于所述导辊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布料组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侧涂覆装置包括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换向辊和第二换向辊,所述第一换向辊和所述第二换向辊的轴线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成型组件输出的编织管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换向辊和所述第二换向辊,所述编织管在输送至所述换向组件之前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处于上下方向,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所述换向组件用于将所述编织管翻转,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壁转变为上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侧涂覆装置还包括设置第三成型组件、第四成型组件以及挤出模头,第三成型组件设置于所述换向组件的下游,所述第四成型组件设置于所述换向组件与所述第三成型组件之间,两个所述挤出模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成型组件、所述第四成型组件的输入端,所述挤出模头用于将熔融状材料挤入对应的所述连接壁后通过所述第三成型组件、第四成型组件进行定型。
进一步的,所述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还包括收卷装置,所述收卷装置设置于所述侧涂覆装置的下游,所述收卷装置用以卷绕涂覆后的所述编织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通过设置了第一涂覆装置、第二涂覆装置以及侧涂覆装置,第一涂覆装置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第一壁后滚压冷却成型,第二涂覆装置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第二壁后滚压冷却成型,侧涂覆装置用以将熔融状材料分别压入两个连接壁滚压冷却成型,使得涂覆材料均匀覆盖编织管的外周。同时,本申请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又能够满足不同口径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的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中的放卷装置、第一纠偏装置、第一涂覆装置、部分第一换向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中的部分第一换向机构、第二纠偏装置、第二涂覆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中的侧涂覆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中的第一成型组件的主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中的第一换向机构的主视图;
图7是本申请中的换向组件的俯视图;
图8是本申请中的编织管在第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中的编织管在第二状态下的剖视图。
元件符号说明
100-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10-编织管;102-第一壁;103-第二壁;104-连接壁;1-放卷装置;21-第一涂覆装置;211-第一布料组件;2111-第一支架;2112-第一储存箱;2113-第一驱动辊;212-第一电炉组件;2121-第二支架;2122-第一箱体;213-第一成型组件;2131-第一对压辊;2132-第一定型辊;22-第二涂覆装置;221-第二布料组件;2211-第四支架;2212-第二存储箱;2213-第二驱动辊;222-第二电炉组件;2221-第五支架;2222-第二箱体;223-第二成型组件;2231-第二对压辊;2232-第二定型辊;23-侧涂覆装置;231-换向组件;2311-第一换向辊;2312-第二换向辊;2313-第六支架;232-第三成型组件;2321-第三对压辊;233-第四成型组件;2331-第四对压辊;234-挤出模头;31-第一纠偏装置;311-第一基板;312-第一固定支架;313-第一纠偏辊;32-第二纠偏装置;321-第二基板;322-第二固定支架;-323第二纠偏辊;4-放卷装置;5-第一换向机构;51-第三支架;52-导辊;53-导辊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申请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申请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申请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考图1至图9,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100。半结构原位固化管包括编织管10及涂覆于编织管10外周管壁的涂覆层。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100包括放卷装置1、涂覆机构、纠偏机构、收卷装置4。放卷装置1用以卷绕编织管10。编织管10由放卷装置1输出时,编织管10呈扁平状,编织管10沿输送方向D1-D1的外周管壁包括第一壁102、第二壁103以及分别连接第一壁102和第二壁103同侧端的两个连接壁104。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10的涂覆机构分别对编织管10的第一壁102、第二壁103以及两个连接壁104进行涂覆,以使得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的管壁外周的涂覆层能够涂覆均匀。而且,本申请中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100能够满足不同口径以及不同厚度管壁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的涂覆需求,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考图2至图4、图8至图9,涂覆机构包括第一涂覆装置21、第二涂覆装置22及侧涂覆装置23。编织管10沿输送方向D1-D1依次经过第一涂覆装置21、第二涂覆装置22以及侧涂覆装置23。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方向D1-D1为水平方向。第一涂覆装置21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第一壁102后滚压冷却成型,第二涂覆装置22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第二壁103后滚压冷却成型,侧涂覆装置23将熔融状材料分别挤入两个连接壁104后滚压冷却成型。
请参考图2、图8,第一涂覆装置21包括第一布料组件211、第一电炉组件212以及第一成型组件213。第一布料组件211、第一电炉组件212以及第一成型组件213沿编织管10的输送方向D1-D1依次设置。第一布料组件211将粉末状的材料均匀分布到第一壁102,第一电炉组件212将第一壁102上的材料加热成熔融状,第一成型组件213与第一壁102滚压接触并冷却成型。
请参考图2、图5、图8,第一布料组件211包括第一支架2111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架2111顶部的第一储存箱2112。第一存储箱2112用以存储粉末状的材料,第一储存箱2112朝向第一支架2111的一侧具有第一出料口,材料从第一出料口均匀洒向第一支架2111的顶部。第一支架2111的顶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辊2113,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辊2113与第一储存箱2112的第一出料口间隔设置。第一布料组件211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辊2113转动。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辊2113与编织管10滚动接触。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辊2113沿宽度方向D3-D3间隔设置,宽度方向D3-D3垂直于输送方向D1-D1。优选的,宽度方向D3-D3为装置的前后方向。第一电机驱动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辊2113转动,从而带动编织管10沿输送方向D1-D1移动。当编织管10经过第一出料口时,粉末状的材料通过出料口洒向编织管10的第一壁102,使得第一壁102均匀覆盖粉末状的材料。
请参考图2,第一电炉组件212包括第一加热件和第一冷却件。具体的,第一电炉组件212还包括第二支架2121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架2121顶部的第一箱体2122。第一加热件与第一冷却件分别设置于第一箱体2122内,第一冷却件设置于第二支架2121的顶部,并沿输送方向D1-D1延伸。第一加热件沿上下方向D2-D2设置于第一冷却件的上方,第一加热件与第一冷却件间隔设置,上下方向D2-D2垂直于输送方向D1-D1。编织管10设置于第一加热件与第一冷却件之间。第一加热件面向于第一壁102,第一冷却件面向于第二壁103。第二支架2121设置于第一支架2111沿编织管10输送方向D1-D1的下游端,第二支架2121的高度与第一支架2111的高度一致,使得编织管10输送的平稳,提高生产效率。当编织管10沿输送方向D1-D1进入第一加热件与第一冷却件之间时,编织管10第一壁102上的粉末状的材料经过第一加热件加热成熔融状,同时,第一冷却件对编织管10的第二壁103进行降温,使得编织管10的第二壁103不会因为高温发生形变。
请参考图2、图5,第一成型装置213包括第一对压辊2131和第一定型辊2132。第一对压辊2131沿上下方向D2-D2设置于第一定型辊2132的下方,上下方向D2-D2垂直于输送方向D1-D1。第一对压辊2131用于将熔融态材料滚压入第一壁102,第一定型辊2132对压入第一壁102内的熔融态材料进行冷却定型。具体的,第一对压辊2131的轴线与第一定型辊2132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对压辊2131的轴线与编织管10的输送方向D1-D1垂直,以及第一定型辊2132的轴线与编织管10的输送方向D1-D1垂直。第一对压辊2131与第一定型辊2132的辊筒呈中空状,第一对压辊2131与第一定型辊2132的辊筒内部通冷却水,使得第一对压辊2131与第一定型辊2132能够持续对第一壁102上的熔融态材料进行定型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对压辊2131具有两个,两个第一对压辊2131沿上下方向D2-D2设置,编织管10与两个第一对压辊2131滚动接触。第一壁102上的熔融态材料经过两个第一对压辊2131的滚压后,能够确保材料在第一壁102上均匀,并且不易脱落。第一定型辊2132具有三个,三个第一定型辊2132沿上下方向D2-D2交错设置,第一壁102上的材料与三个第一定型辊2132滚动接触并冷却定型,使得材料能够在第一壁102上涂覆的更加均匀并且牢固。
请参考图1至图3、图6,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100还包括第一换向机构5,第一换向机构5设置于第一成型组件213的下游。第一换向机构5包括第三支架51以及设置于第三支架51顶部的多个导辊52,多个导辊52跨越第一涂覆装置21和放卷装置1,第一换向机构5用于将编织管10转向并输送至第二涂覆装置22。具体的,第一换向机构5还包括导辊架53,导辊架53沿输送方向D1-D1设置,多个导辊52间隔设置于导辊架53上。导辊架53的输入端设置于第三支架51的顶部,导辊架53的输出端跨越第一涂覆装置21和放卷装置1。经从第一成型组件213输出的编织管10经过多个导辊52后转向并向第二涂覆装置22输送。此时,第一壁102与第二壁103沿上下方向D2-D2转变,第二壁103位于第一壁102的上方,使得编织管10进入第二涂覆装置22后,对第二壁103的管壁进行涂覆。
请参考图3,第二涂覆装置22与第一涂覆装置21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涂覆装置21设置于放卷装置1的一侧,第二涂覆装置22相对于第一涂覆装置21设置于放卷装置1的另一侧。第一涂覆装置21、放卷装置1、第二涂覆装置22三者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分布。
请参考图3第二涂覆装置22包括第二布料组件221、第二电炉组件222以及第二成型组件223。第二布料组件221、第二电炉组件222以及第二成型组件223沿编织管10的输送方向D1-D1依次设置。第二布料组件221与第一布料组件211结构相同,第二电炉组件222与第一电炉组件212结构相同,第二成型组件223与第一成型组件213结构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布料组件221、第二电炉组件222以及第二成型组件223自放卷装置1依次设置。
请参考图2,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10还包括纠偏机构,纠偏机构用于纠正编织管10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侧边误差。纠偏机构包括第一纠偏装置31。第一纠偏装置31设置于放卷装置1与第一布料组件211之间。第一纠偏装置31包括第一基板311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311一侧的第一固定支架312,第一固定支架312沿上下方向D2-D2设置第一基板311垂直设置于第一固定支架312。第一基板311相对与第一固定支架312的另一侧与第一支架2111固定连接。第一纠偏装置31还包括两个第一纠偏辊313。两个第一纠偏辊313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311的底部,其中一个第一纠偏辊313靠近第一固定支架312设置,其中另一个第一纠偏辊313靠近第一支架2111设置。编织管10通过放卷装置1沿输送方向D1-D1经过第一纠偏装置31时,编织管10与两个第一纠偏辊313滚动接触,能够使得编织管10不会偏移,提高编织管10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考图3,第二布料组件221与第一布料组件211结构相同。第二布料组件221包括第四支架2211以及设置于第四支架2211顶部的第二储存箱2212,第二存储箱2212用以存储粉末状的材料,第二储存箱2212朝向第四支架2211的一侧具有第二出料口,材料从第二出料口均匀洒向第四支架2211的顶部。第四支架2211的顶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辊2213,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辊2213与第二出料口间隔设置。第二布料组件221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驱动辊2213转动。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辊2213与编织管10滚动接触,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辊2213沿宽度方向D3-D3间隔设置。第二电机驱动至少一个第二驱动辊2213转动,从而带动编织管10沿输送方向D1-D1移动。当编织管10经过第二出料口时,粉末状的材料通过出料口洒向编织管10的第二壁103,使得第二壁103均匀覆盖粉末状的材料。
请参考图3,纠偏机构还包括第二纠偏装置32,第二纠偏装置32与第一纠偏装置31的结构相同。第二纠偏装置32设置于导辊架53的输出端与第二布料组件221之间。第二纠偏装置32包括第二基板321以及第二固定支架322,第二固定支架322沿上下方向D2-D2设置,第二固定支架322设置于放卷装置1与第二基板321之间,第二基板321的一侧垂直设置于第二固定支架322。第二基板321的另一侧与第二布料组件221固定连接。第二纠偏装置32还包括两个第二纠偏辊323。两个第二纠偏辊323分别设置于第二基板321的底部,其中一个第二纠偏辊323靠近第二固定支架322设置,其中另一个第二纠偏辊323靠近第二布料组件221设置。当编织管10从导辊架53的输出端沿输送方向D1-D1经过第二纠偏装置32时,编织管10与两个第二纠偏辊323滚动接触,能够使得编织管10不会偏移,提高编织管10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考图3、图9,第二电炉组件222包括第二加热件和第二冷却件。具体的,第二电炉组件222还包括第五支架2221以及设置于第五支架2221顶部的第二箱体2222。第二加热件与第二冷却件分别设置于第二箱体2222内,第二冷却件设置于第五支架2221的顶部,第二冷却件沿编织管10的输送方向D1-D1延伸。第二加热件沿上下方向D2-D2设置于第二冷却件的上方,第二加热件与第二冷却件间隔设置。编织管10设置于第二加热件与第二冷却件之间。第二加热件面向于第二壁103,第二冷却件面向于第一壁102。第五支架2221设置于第四支架2211沿编织管10输送方向D1-D1的下游端,第五支架2221的高度与第四支架2211的高度一致,确保编织管10输送的平稳。当编织管10沿输送方向D1-D1进入第二加热件与第二冷却件之间时,编织管10第二壁103上的粉末状的材料经过第二加热件加热成熔融状,同时,第二冷却件对编织管10的第一壁102进行降温,使得编织管10的第一壁102不会因为高温发生形变。
请参考图3、图9,第二成型组件223包括第二对压辊2231和第二定型辊2232。第二对压辊2231用于将熔融态材料滚压入第二壁103,第二定型辊2332对压入第二壁103内的熔融态材料进行冷却定型。具体的,第二对压辊2231与第二定型辊2232沿上下方向D2-D2设置,第二定型辊2232设置于第二对压辊2231的上方。第二对压辊2231的轴线与第二定型辊2232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二对压辊2231的轴线与编织管10的输送方向D1-D1垂直,以及第二定型辊2232的轴线与编织管10的输送方向D1-D1垂直。第二对压辊2231与第二定型辊2232的辊筒呈中空状,第二对压辊2231与第二定型辊2232的辊筒内部通冷却水,使得第二对压辊2231与第二定型辊2232能够持续对第二壁103上的熔融态材料进行定型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对压辊2231具有两个,两个第二对压辊2231沿上下方向D2-D2设置,编织管10与两个第二对压辊2231滚动接触。第二壁103上的熔融态材料经过两个第二对压辊2231的滚压后,能够确保材料在第二壁103上均匀,并且不易脱落。第二定型辊2232具有三个,三个第二定型辊2232沿上下方向D2-D2交错设置,第二壁103上的材料与三个第二定型辊2232滚动接触并冷却定型,使得材料能够在第二壁103上涂覆的更加均匀并且牢固。
请参考图4、图7至图9,侧涂覆装置23包括换向组件231,换向组件231包括第一换向辊2311和第二换向辊2312,第一换向辊2311和第二换向辊2312的轴线呈交错设置。第二成型组件223输出的编织管10依次经过第一换向辊2311和第二换向辊2312。换向组件231还包括第六支架2313。第六支架2313呈矩形框架结构。第一换向辊2311设置于第六支架2313的顶部并沿对角线设置,第二换向辊2312设置于第六支架2313的底部。编织管10在输送至换向组件231之前的过程中第一壁102和第二壁103处于上下方向D2-D2,换向组件231用于将编织管10翻转。具体的,当编织管10通过第一换向辊2311时,第一换向辊2311将编织管10扭转45°后垂直向下输送至第二换向辊2312,使得两个连接壁104前后设置转变为上下设置。
侧涂覆装置23还包括第三成型组件232、第四成型组件233以及挤出模头234。第三成型组件232设置于换向组件231下游,第四成型组件233设置于换向组件231与第三成型组件232之间。两个挤出模头234分别设置于第三成型组件232、第四成型组件233的输入端,挤出模头234用于将熔融状材料挤入对应的连接壁104后通过第三成型组件232、第四成型组件233进行定型。具体的,第三成型组件232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第三对压辊2321,第四成型组件233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第四对压辊2331,编织管10的两个连接壁104分别与两个第三对压辊2321、两个第四对压辊2331滚动接触并冷却定型。当编织管10由第二换向辊2312的输出端进入第三对压辊2321之前,挤出模头234将熔融状材料挤入对应的一侧连接壁104,第三对压辊2321对位于上方的连接壁104中的熔融状材料进行冷却定型。冷却定型后的编织管10绕第三对压辊2321向第四对压辊2331输出。此时,两个连接壁104上下交换,挤出模头234对连接壁104挤入熔融状材料,两个第四对压辊2331对连接壁104进行冷却定型。至此,编织管10外周管壁均涂覆了涂覆层,以制成半结构原位固化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涂覆层材料为PE材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其他高分子材料,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100还包括收卷装置4,收卷装置4设置于侧涂覆装置23的下游。具体的,收卷装置4设置于第三成型组件232的下游,收卷装置4用以卷绕涂覆后的编织管10。
综上所述: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100,通过设置了第一涂覆装置21、第二涂覆装置22以及侧涂覆装置23,第一涂覆装置21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第一壁102后滚压冷却成型,第二涂覆装置22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第二壁103后滚压冷却成型,侧涂覆装置23用以将熔融状材料分别压入两个连接壁104滚压冷却成型,使得涂覆材料均匀覆盖编织管10的外周。同时,本申请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100能够满足不同口径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的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而并非限制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申请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所述半结构原位固化管包括编织管(10)及涂覆于所述编织管(10)外周管壁的涂覆层,所述编织管(10)的外周管壁包括第一壁(102)、第二壁(103)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壁(102)和第二壁(103)同侧端的两个连接壁(104),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卷装置(1),用以卷绕所述编织管(10);
涂覆机构,包括第一涂覆装置(21)、第二涂覆装置(22)及侧涂覆装置(23),所述编织管(10)沿输送方向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涂覆装置(21)、所述第二涂覆装置(22)及所述侧涂覆装置(23),所述第一涂覆装置(21)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所述第一壁(102)后滚压冷却成型,所述第二涂覆装置(22)用于将熔融状材料压入所述第二壁(103)后滚压冷却成型,所述侧涂覆装置(23)将熔融状材料分别挤入两个所述连接壁(104)后滚压冷却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覆装置(21)包括第一布料组件(211)、第一电炉组件(212)以及第一成型组件(213),所述第一布料组件(211)、所述第一电炉组件(212)以及所述第一成型组件(213)沿所述编织管(10)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布料组件(211)将粉末状的材料均匀分布到所述第一壁(102),所述第一电炉组件(212)将所述第一壁(102)上的材料加热成熔融状,所述第一成型组件(213)与所述第一壁(102)滚压接触并冷却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炉组件(212)包括第一加热件和第一冷却件,所述第一加热件面向于所述第一壁(102),所述第一冷却件面向于所述第二壁(10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组件(213)包括第一对压辊(2131)和第一定型辊(2132),所述第一对压辊(2131)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定型辊(2132)的下方,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所述第一对压辊(2131)用于将熔融态材料滚压入第一壁(102),所述第一定型辊(2132)对压入所述第一壁(102)内的熔融态材料进行冷却定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覆装置(21)设置于所述放卷装置(1)的一侧,所述第二涂覆装置(22)相对于所述第一涂覆装置(21)设置于所述放卷装置(1)的另一侧;所述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还包括第一换向机构(5),所述第一换向机构(5)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型组件(213)的下游,所述第一换向机构(5)包括第三支架(5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51)顶部的多个导辊(52),多个所述导辊(52)跨越所述第一涂覆装置(21)和所述放卷装置(1),所述第一换向机构(5)用于将所述编织管(10)转向输送至所述第二涂覆装置(2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覆装置(22)包括第二布料组件(221)、第二电炉组件(222)以及第二成型组件(223),所述第二布料组件(221)、所述第二电炉组件(222)以及所述第二成型组件(223)沿所述编织管(10)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布料组件(221)与所述第一布料组件(211)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电炉组件(222)与所述第一电炉组件(21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成型组件(223)与所述第一成型组件(213)结构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还包括纠偏机构,所述纠偏装置包括第一纠偏装置(31)和第二纠偏装置(32),所述第一纠偏装置(31)设置于所述放卷装置(1)与所述第一布料组件(211)之间,所述第二纠偏装置(32)设置于所述导辊(5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布料组件(221)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涂覆装置(23)包括换向组件(231),所述换向组件(231)包括第一换向辊(2311)和第二换向辊(2312),所述第一换向辊(2311)和所述第二换向辊(2312)的轴线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成型组件(223)输出的编织管(10)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换向辊(2311)和所述第二换向辊(2312),所述编织管(10)在输送至所述换向组件(231)之前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壁(102)和第二壁(103)处于上下方向,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所述换向组件(231)用于将所述编织管(10)翻转,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壁(104)转变为上下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涂覆装置(23)还包括设置第三成型组件(232)、第四成型组件(233)以及挤出模头(234),第三成型组件(232)设置于所述换向组件(231)的下游,所述第四成型组件(233)设置于所述换向组件(231)与所述第三成型组件(232)之间,两个所述挤出模头(23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成型组件(232)、所述第四成型组件(233)的输入端,所述挤出模头(234)用于将熔融状材料挤入对应的所述连接壁(104)后通过所述第三成型组件(232)、第四成型组件(233)进行定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还包括收卷装置(4),所述收卷装置(4)设置于所述侧涂覆装置(23)的下游,所述收卷装置(4)用以卷绕涂覆后的所述编织管(10)。
CN202211101742.4A 2022-09-09 2022-09-09 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 Pending CN1161182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1742.4A CN116118231A (zh) 2022-09-09 2022-09-09 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1742.4A CN116118231A (zh) 2022-09-09 2022-09-09 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8231A true CN116118231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06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1742.4A Pending CN116118231A (zh) 2022-09-09 2022-09-09 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82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4039B (zh) 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KR101925246B1 (ko) 전선배관 일체형 전선 케이블 및 그 제작 장치
CN1144668C (zh) 用于制作隔热的导管的方法
EP3578339B1 (en) Filament resin molded article
CN108136644A (zh) 用于制造用于板条框架的弹簧板条型材的在线方法
CN113334627A (zh) 一种连续碳纤维增强pekk预浸料生产工艺及设备
CN103660319A (zh) 生产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带的设备及应用
EP3936307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ducing boat components
CN116118231A (zh) 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
CN105128323A (zh) 复合增强缠绕式压力管及其成型方法
CN218749429U (zh) 半结构原位固化管生产线
US7018579B1 (en)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process
CN103009639B (zh) 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片材的生产方法
CN104827645A (zh) 连续纤维预制带的生产设备
KR102050859B1 (ko) 제트 패킹 몰딩 중합체 파이프라인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6113531A (zh) 一种防卷翘cfrt单向带复合片材的生产工艺
KR100614687B1 (ko) 내 마찰층을 갖는 다공관 제조장치
CN216914916U (zh) 一种拉挤制件生产设备及拉挤制件
CN107933045B (zh) 以聚烯烃材料为胎体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成型设备及方法
JPS6121216Y2 (zh)
CN105799180A (zh) 一种连续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制造装备
JP2017043443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の製造方法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
KR102535665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를 이용한 복합재료 시트 제조장치
CN210411340U (zh) 一种双辊式涂布机
CN219836741U (zh) 一种双面涂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