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5077A - 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5077A
CN116115077A CN202310308437.0A CN202310308437A CN116115077A CN 116115077 A CN116115077 A CN 116115077A CN 202310308437 A CN202310308437 A CN 202310308437A CN 116115077 A CN116115077 A CN 116115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receiving device
liquid receiving
cooking apparatus
po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84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中林
杨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eish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eis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eis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eis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84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50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5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507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锅体及接液装置。锅体包括本体及锅盖,锅盖能够相对本体翻转,以使锅盖与本体分离。接液装置与锅体配合,接液装置开设有接液口。在锅盖翻转并与接液装置对应的情况下,接液装置用于承接从锅盖上流下的液体。接液装置设置于锅体的外部,并且与锅盖与本体分离后的位置对应。在锅盖与本体分离的情况下,接液装置能够承接锅盖上流下的液体,避免液体直接滴落在烹饪设备的锅体外,烹饪设备的表面不会积累脏污。

Description

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自动烹饪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烹饪方式,能够有效简化烹饪步骤,节约时间,并能够自动进行多种烹饪操作。目前的烹饪设备能够自动开启锅盖,但烹饪后的锅盖内侧会凝结含有油脂的液体,烹饪后的锅盖在打开时液体会洒落在烹饪设备的表面,导致烹饪设备的表面脏污,难以清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烹饪设备,至少用于解决凝结液洒落导致烹饪设备的表面难以清洁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烹饪设备包括锅体及接液装置。所述锅体包括本体及锅盖,所述锅盖能够相对所述本体翻转,以使所述锅盖与所述本体分离。所述接液装置与所述锅体配合,所述接液装置开设有接液口。在所述锅盖翻转并与所述接液装置对应的情况下,所述接液装置用于承接从所述锅盖上流下的液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供物料进入的进料口,沿第一方向,所述接液装置开设有接液口的一侧低于所述本体开设有进料口的一侧,并且,所述接液装置靠近所述本体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接液装置的边缘沿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液装置开设有容置腔。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锅盖连接,所述悬臂用于翻转所述锅盖使所述锅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在所述锅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本体上并遮盖所述进料口。在所述锅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锅盖与所述本体分离,且所述锅盖与所述接液装置对应,以使所述锅盖上的液体流入所述容置腔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液装置包括储液部和对接部,所述储液部设有所述容置腔,所述对接部设于所述储液部的顶部的外侧,并环绕所述容置腔的接液口朝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包括容置部和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容置部的顶部的外侧,所述凸缘至少覆盖所述对接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液装置包括储液部、引导部和对接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储液部共同构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引导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液部相接,所述对接部设置于所述引导部的第二端,并环绕所述容置腔的接液口朝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包括容置部和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容置部的顶部的外侧,所述引导部朝远离所述进料口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凸缘至少覆盖部分的所述引导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部靠近所述本体的一端呈与所述本体的侧壁配合的圆弧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部包括延伸面,所述延伸面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沿所述储液部至所述对接部的方向上,所述延伸面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所述锅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凸缘覆盖部分的所述延伸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部和所述引导部为分体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对接部为一体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液装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接液口,所述盖体用于引导所述液体经所述接液口进入所述容置腔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包括相接的导液部及过渡部。所述导液部围成第一导液槽及进液口,所述过渡部围成第二导液槽。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导液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导液槽位于所述第一导液槽的与所述进液口相对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液槽连通。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导液部与所述对接部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二导液槽至所述进液口的方向,所述第一导液槽的开口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液槽的开口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液槽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大于所述第二导液槽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部靠近所述本体的一端呈与所述本体的侧壁配合的圆弧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部的延伸面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盖体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盖体与所述引导部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密封件,在所述盖体与所述引导部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底座及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悬臂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接液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设有第一导轨,所述接液装置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对应,以使所述接液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液装置还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安装于所述接液装置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磁吸件用于与所述支撑座配合,以使所述接液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座。
本申请的烹饪设备中,接液装置设置于锅体的外部,并且与锅盖和本体分离后的位置对应。在锅盖与本体分离的情况下,接液装置能够承接锅盖上流下的液体,避免液体直接滴落在烹饪设备的锅体外,烹饪设备的表面不会积累脏污。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烹饪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烹饪设备的另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烹饪设备的接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接液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接液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Ⅵ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的接液装置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盖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烹饪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5所示的接液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并非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以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在一个例子中,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是可拆卸地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者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的烹饪设备1000包括锅体100及接液装置300。锅体100包括本体11及锅盖13,锅盖13能够相对本体11翻转,以使锅盖13与本体11分离。接液装置300与锅体100配合,接液装置300开设有接液口301。在锅盖13翻转并与接液装置300对应的情况下,接液装置300用于承接从锅盖13上流下的液体。
本申请的烹饪设备1000中,接液装置300设置于锅体100的外部,并且与锅盖13与本体11分离后的位置对应。在锅盖13与本体11分离的情况下,接液装置300能够承接锅盖13上流下的液体,避免液体直接滴落在烹饪设备1000的锅体100外,烹饪设备1000的表面不会积累脏污。
下面结合附图对烹饪设备1000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1为用于承装物料的容器,承装的物料既可以是蔬菜、肉类或固体调料等固体物料,也可以是水、食用油或液体调料等液体物料。本体11包括相对的顶部和底部,第一方向X为本体11的顶部指向本体11的底部的方向,或本体11的底部指向本体11的顶部的方向。本体1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供物料进入的进料口1101,物料能够通过进料口1101进入本体11内,以在本体11内进行烹饪操作。本体11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接液装置300设于本体11的一侧,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并为接液装置300指向本体11的方向或本体11指向接液装置300的方向。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1包括相接的容置部111及凸缘113。容置部111的顶部即为本体11开设有进料口1101的一侧。凸缘113位于容置部111的顶部的外侧。即,凸缘113自容置部111的顶部向远离容置部111的内部的方向延伸,锅盖13能够与凸缘113配合以封闭容置部111。向外延伸的凸缘113能够部分遮盖接液装置300与锅盖13对应的部分结构,在锅盖13打开的情况下,液体既可以直接落入容置部111的内部,也可以经凸缘113流向容置部111内或接液装置300内,还可以直接落入接液装置300的内部,以避免液体滴落到接液装置300与凸缘113之间。由于在第一方向X上,凸缘113的高度高于接液装置300的高度,因此锅盖13上流下的液体只会流入本体11或接液装置300,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引流通道将液体引入接液装置300内。一方面,锅盖13上流下的液体不会沉积在引流通道内形成难以清洗的脏污,另一方面,不设置引流通道的接液装置300结构更加简洁,能够有效节省空间。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锅盖13盖设于本体11的进料口1101上并用于封闭本体11,避免在烹饪过程中本体11内的物料洒落到本体11外。锅盖13的形状与本体11的进料口1101形状一致,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锅盖13的材质可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本体11内的物料混合状态或本体11的清洁状态等。锅盖13的材质还可为不透明材质,便于隔光隔热,防止外界光照对烹饪过程产生影响。在烹饪过程中,本体11内的一部分水受热形成水蒸气,并在锅盖13的内侧凝结成水滴。并且,烹饪过程中本体11内的混合液体也会飞溅到锅盖13的内侧表面,锅盖13的内侧凝结的水滴与飞溅至锅盖13的内侧表面的液体共同形成锅盖13内侧的表面附着的液体。在锅盖13与本体11分离的情况下,锅盖13的内侧表面附着的液体会在重力作用下成股流下。
进一步地,在烹饪设备1000的使用过程中,锅盖13具有第一位置101和第二位置103,在锅盖13位于第一位置101的情况下,锅盖13盖设于本体11上并遮盖进料口1101。此时可进行对本体11加热、搅拌本体11内的物料、对本体11内的菜品进行保温或清洁锅盖13及本体11内壁等操作。在锅盖13由第一位置101向第二位置103翻转的情况下,锅盖13与本体11逐渐分离。在翻转的过程中,锅盖13相对本体11的进料口1101所在的平面的倾角逐渐增大,且锅盖13始终与接液装置300对应,液体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流下并进入接液装置300内。在锅盖13位于第二位置103的情况下,锅盖13相对本体11的进料口1101所在的平面的倾角大致为直角,此时锅盖13上的液体能够迅速流入接液装置300内。此时可进行向本体11内继续添加物料、将烹饪完成的菜品盛出或向本体11内注入清洁液等操作。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烹饪设备1000还可包括悬臂500。悬臂500大致为能绕某一轴线转动的结构。悬臂500的一端与锅盖13连接。在悬臂500转动的情况下,悬臂500能够用于翻转锅盖13,使锅盖13在第一位置101和第二位置103之间切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锅盖13还可手动翻转,以使锅盖13在第一位置101和第二位置103间切换。
请参阅图2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接液装置300为能够承接从锅盖13上流下的液体的容器。接液装置300开设有容置腔303以及与容置腔303连通的接液口301,从锅盖13上流下的液体经接液口301进入接液装置300后能够储存在容置腔303内。接液装置300靠近本体11的一侧与本体11形状相配合,以使接液装置300与本体11之间没有空隙,避免液体落在接液装置300的外部或本体11的外部。接液装置30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及树脂等。
具体地,请结合图4及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接液装置300包括相接的储液部31和对接部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部31和对接部3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部31和对接部33为分体成型的结构。储液部31与对接部33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连接,例如胶合固定、焊接固定或过盈配合固定等。储液部31与对接部33也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例如卡合连接或螺纹连接等。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储液部31包括相背的顶部311和底部313,储液部31的顶部311开设有开口,储液部31用于储存流入接液装置300的液体。对接部33大致为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对接部33设于储液部31的顶部3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置腔303开设于储液部31,对接部33直接安装于储液部31的顶部311的外侧,并环绕容置腔303的接液口301朝远离容置腔303的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Y,与储液部31的顶部311的边缘相比,对接部33的外轮廓边缘更靠近本体11。储液部31的顶部311的开口与对接部33的开口共同构成接液口301。对接部33的内轮廓尺寸至少与储液部31的顶部311的外轮廓尺寸相适应,以使对接部33与储液部31之间不存在间隙,避免液体洒落至容置腔303外。
具体地,请结合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本体11靠近接液装置300的一侧呈圆弧状的情况下,对接部33靠近本体11的一端呈与本体11的侧壁配合的圆弧状,以使对接部33与本体11相互配合。由于凸缘113大致为设于容置部111的环形结构,且凸缘113的形状应当与本体1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应,因此在对接部33与本体11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沿第二方向Y朝远离进料口1101的方向延伸的凸缘113能够与对接部33配合,并覆盖对接部33的部分结构和/或储液部31的部分结构。
请参阅图2及图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液装置300还可包括引导部35。引导部35大致为弯曲设置的筒状结构。容置腔303由引导部35和储液部31共同构成。
具体地,引导部35包括相对的第一端351和第二端353,引导部35的两端均具有开口。沿第二方向Y,与引导部35的第一端351相比,引导部35的第二端353更靠近本体11所在的一侧。引导部35的第一端351与储液部31的顶部311相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部31和引导部35为分体结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部31与引导部35为一体结构。
在一个例子中,引导部35的第二端353直接形成接液口301。液体能够经引导部35的第二端353进入引导部35内,并经由引导部35的第一端351流入储液部31。在另一个例子中,对接部33设置于引导部35的第二端353,并环绕容置腔303的接液口301朝远离容置腔303的方向延伸。引导部35的第二端353的开口以及对接部33的开口共同构成接液口301。液体能够经接液口301进入引导部35内,并经由引导部35的第一端351流入储液部31。对接部33的内轮廓尺寸至少与引导部35的第二端353的外轮廓尺寸相适应,以使对接部33与引导部35之间不存在间隙,避免液体洒落至容置腔303外。
在对接部33设置于引导部35的第二端353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5和对接部33为一体结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5和对接部33为分体结构。
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本体11靠近接液装置300的一侧呈圆弧状的情况下,引导部35靠近本体11的一端呈与本体11的侧壁配合的圆弧状。沿第一方向X,与引导部35的第一端351靠近本体11的一侧的边缘相比,对接部33的外轮廓更靠近本体11所在的一侧,朝远离接液口301的方向延伸的凸缘113覆盖部分的引导部35和/或对接部33的部分结构,避免液体洒落至容置腔303外。
再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5还可包括延伸面355,延伸面355大致为位于容置腔303内的弧面,且延伸面355的弯折方向朝向容置腔303内。沿储液部31至对接部33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上,延伸面355与本体1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锅盖13位于第二位置103的情况下,凸缘113仍能够覆盖部分的延伸面355,以使引导部35与凸缘113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部分重合。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对接部33设置于引导部35的第二端353,在锅盖13位于第二位置103的情况下,沿第二方向Y,凸缘113最靠近接液装置300的边缘与延伸面355最靠近本体11的边缘对应,凸缘113能够覆盖部分的对接部33。
请参阅图3及图4,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接液装置300还可包括盖体37。盖体37盖设于接液口301(图2所示),盖体37用于引导液体经接液口301进入容置腔303内。盖体37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或树脂等。盖体37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对接部33的内轮廓的形状配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37的横截面的形状还与引导部35的第一端351的横截面的形状配合。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37的横截面的形状还与储液部31的顶部311的横截面的形状配合。
具体地,请结合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体37包括相接的导液部371及过渡部373,过渡部373位于导液部371与对接部33之间。其中,导液部371围成第一导液槽3711及进液口3713,过渡部373围成第二导液槽3731。
更具体地,第一导液槽3711具有相背的顶部和底部,第二导液槽3731也具有相背的顶部和底部,第一导液槽3711及第二导液槽3731的深度方向均为第一方向X。进液口3713位于第一导液槽3711的底部,第二导液槽3731位于第一导液槽3711的与进液口3713相对的一侧,并与第一导液槽3711连通。即,沿第一方向X,与第二导液槽3731相比,第一导液槽3711更靠近进液口3713,也更靠近接液装置300。第二导液槽3731的底部与第一导液槽3711的顶部连通。锅盖13上的液体能够从第二导液槽3731的顶部进入并依次经过第二导液部371的底部、第一导液槽3711的顶部、第一导液槽3711的底部以及进液口3713,最终进入容置腔303内。
再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二导液槽3731至进液口3713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的反方向),第一导液槽3711的开口尺寸逐渐减小,第二导液槽3731的开口尺寸也逐渐减小。而且,第一导液槽3711的顶部的开口尺寸始终等于第二导液槽3731的底部的开口尺寸。
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液槽3711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与第二导液槽3731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不同。即,第一导液槽3711的侧壁(即导液部371的内侧面)与第二导液槽3731的侧壁(即过渡部373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夹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液槽3711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大于第二导液槽3731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第一导液槽3711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即为构成第一导液槽3711的导液部37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第二导液槽3731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即为构成第二导液槽3731的过渡部373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此时,第二导液槽3731的侧壁相对第一导液槽3711的侧壁更加平缓,在液体滴落在第二导液槽3731的侧壁(即过渡部373的内侧面)上的情况下,液体不会过度飞溅。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液槽3711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小于第二导液槽3731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此时,第一导液槽3711的侧壁相对第二导液槽3731的侧壁更加平缓,在液体滴落在第二导液槽3731的侧壁(即过渡部373的内侧面)上的情况下,液体能够迅速流下,避免液体大量堆积在盖体37上。
还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对接部33靠近本体11的一端呈与本体11的侧壁配合的圆弧状或引导部35靠近本体11的一端呈与本体11的侧壁配合的圆弧状的情况下,过渡部373靠近本体11的一端呈与本体11的侧壁配合的圆弧状,以使过渡部373的外轮廓与对接部33的内轮廓、引导部35的内轮廓或引导部35的外轮廓中的至少一者配合。
请参阅图4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烹饪设备1000(图1示)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501,盖体37设有第二连接件37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501设于引导部35的延伸面355,第一连接件3501与第二连接件3701相互配合,盖体37通过第一连接件3501和第二连接件3701之间的连接而与引导部35连接,使得盖体37不会从引导部35上脱落。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501设于储液部31的内侧壁上,第一连接件3501与第二连接件3701相互配合,盖体37与储液部31经第一连接件3501和第二连接件3701连接。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烹饪设备1000(图1示)还可包括密封件400,在盖体37与引导部35连接的情况下,密封件400设于第一连接件3501与第二连接件3701之间。密封件400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密封胶、密封圈或密封层等。密封件40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橡胶或树脂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501和第二连接件3701中的一者为凸起,另一者为凹陷。密封件400套设于凸起上。在一个例子中,第一连接件3501为凹陷,第二连接件3701为凸起,密封件400套设于第二连接件3701上。在第一连接件3501与第二连接件3701结合的情况下,密封件400位于第一连接件3501的内壁与第二连接件3701的外壁之间。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连接件3501为凸起,第二连接件3701为凹陷,密封件400套设于第一连接件3501上。在第一连接件3501与第二连接件3701结合的情况下,密封件400位于第二连接件3701的内壁与第一连接件3501的外壁之间。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501和第二连接件3701中的一者为凸起,另一者为凹陷。密封件400设于凹陷内。在一个例子中,第一连接件3501为凹陷,第二连接件3701为凸起,密封件400贴设于第一连接件3501的内壁上。在第一连接件3501与第二连接件3701结合的情况下,密封件400位于第一连接件3501的内壁与第二连接件3701的外壁之间。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连接件3501为凸起,第二连接件3701为凹陷,密封件400贴设于第二连接件3701的内壁上。在第一连接件3501与第二连接件3701结合的情况下,密封件400位于第二连接件3701的内壁与第一连接件3501的外壁之间。密封件400能够使第一连接件3501和第二连接件3701之间的连接紧密,不易脱离。并且,密封件400能够封堵第一连接件3501和第二连接件3701之间的间隙,避免液体渗入。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烹饪设备1000还可包括底座600,底座600用于支撑锅体100、接液装置300以及悬臂500等结构,底座600内还可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对锅体100加热。
请参阅图2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烹饪设备1000还可包括支撑座700。支撑座700的一端安装于底座600,悬臂500远离锅盖13的另一端安装于支撑座700的另一端。悬臂500能够绕支撑座700的另一端转动,以使锅盖13在第一位置101和第二位置103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支撑座700沿第二方向Y包括相对的两侧,接液装置300安装于支撑座700靠近本体11的一侧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液装置300仅有储液部31与支撑座700可拆卸连接。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液装置300的储液部31及引导部35均与支撑座700可拆卸连接。在接液装置300内盛装的液体达到一定高度后,使用者可取下接液装置300并清空接液装置300内的液体,并将清洁后的接液装置300重新安装于支撑座700上。
更进一步地,请结合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座700设有第一导轨81,接液装置300靠近支撑座700的一侧设有第二导轨83。第一导轨81和第二导轨83分别为能够相互配合连接的凸起和凹陷。第一导轨81与第二导轨83对应,以使接液装置300能够安装于支撑座700,避免接液装置300在承接液体的过程中发生移位,以使液体洒出。
具体地,请结合图10,沿第二方向Y,储液部31还包括相背的第一侧315和第二侧317,与储液部31的第一侧315相比,储液部31的第二侧317更靠近本体11。第二导轨83设于储液部31的第一侧315,以使储液部31能够安装于支撑座7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轨83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导轨81均包括一个。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轨83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导轨81包括多个,多个第二导轨83均设于储液部31的第一侧315。
再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接液装置300还可包括磁吸件39,磁吸件39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电磁铁或永磁铁等。磁吸件39安装于接液装置300靠近支撑座700的一侧(即储液部31的第一侧315)。磁吸件39用于与支撑座700配合,以使至少接液装置300的储液部31安装于支撑座7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座700上设有与磁吸件39对应的吸引部,磁吸件39能够与吸引部结合,以使接液装置300能够稳固地安装于支撑座700上,使用过程中不会掉落或偏移。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构成支撑座700的材质为能够被磁吸件39吸附的金属。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包括本体及锅盖,所述锅盖能够相对所述本体翻转,以使所述锅盖与所述本体分离;及
接液装置,所述接液装置与所述锅体配合,所述接液装置开设有接液口,在所述锅盖翻转并与所述接液装置对应的情况下,所述接液装置用于承接从所述锅盖上流下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供物料进入的进料口,沿第一方向,所述接液装置开设有接液口的一侧低于所述本体开设有进料口的一侧,并且,所述接液装置靠近所述本体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接液装置的边缘沿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装置开设有容置腔,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锅盖连接,所述悬臂用于翻转所述锅盖使所述锅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在所述锅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本体上并遮盖所述进料口;在所述锅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锅盖与所述本体分离,且所述锅盖与所述接液装置对应,以使所述锅盖上的液体流入所述容置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装置包括储液部和对接部,所述储液部设有所述容置腔,所述对接部设于所述储液部的顶部的外侧,并环绕所述容置腔的接液口朝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包括容置部和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容置部的顶部的外侧,所述凸缘至少覆盖所述对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装置包括储液部、引导部和对接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储液部共同构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引导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液部相接,所述对接部设置于所述引导部的第二端,并环绕所述容置腔的接液口朝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包括容置部和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容置部的顶部的外侧,所述引导部朝远离所述进料口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凸缘至少覆盖部分的所述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靠近所述本体的一端呈与所述本体的侧壁配合的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包括延伸面,所述延伸面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沿所述储液部至所述对接部的方向上,所述延伸面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所述锅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凸缘覆盖部分的所述延伸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和所述引导部为分体结构;或
所述储液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对接部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装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接液口,所述盖体用于引导所述液体经所述接液口进入所述容置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相接的导液部及过渡部,所述导液部围成第一导液槽及进液口,所述过渡部围成第二导液槽,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导液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导液槽位于所述第一导液槽的与所述进液口相对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液槽连通,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导液部与所述对接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导液槽至所述进液口的方向,所述第一导液槽的开口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液槽的开口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液槽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大于所述第二导液槽的开口尺寸的减小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靠近所述本体的一端呈与所述本体的侧壁配合的圆弧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的延伸面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盖体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盖体与所述引导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密封件,在所述盖体与所述引导部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
底座;及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悬臂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接液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设有第一导轨,所述接液装置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对应,以使所述接液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装置还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安装于所述接液装置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磁吸件用于与所述支撑座配合,以使所述接液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座。
CN202310308437.0A 2023-03-27 2023-03-27 烹饪设备 Withdrawn CN1161150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8437.0A CN116115077A (zh) 2023-03-27 2023-03-27 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8437.0A CN116115077A (zh) 2023-03-27 2023-03-27 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5077A true CN116115077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94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8437.0A Withdrawn CN116115077A (zh) 2023-03-27 2023-03-27 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50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04271B (zh) 清洁器
US8672533B2 (en) Blender jar lid with strainer
JP6362699B2 (ja) 機器及びその構成部品
US6807899B2 (en) Electric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 tank associated with a pouring device
US5474674A (en) External filtration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aquariums and ornamental water tanks
JP2011502643A (ja) 容器から液体を注ぐ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6115077A (zh) 烹饪设备
US6158610A (en) Two component fluid draining pan
CN219289241U (zh) 烹饪设备
JP4453381B2 (ja) 貯水装置
CN216675494U (zh) 具有液体密封结构的投料盒及投料装置
JPH0580257U (ja) 観賞魚用水槽
JP3641827B2 (ja) 炊飯器
CN214128348U (zh) 一种液体容器壶及其壶盖
CN219629380U (zh)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10014413U (zh) 吸油烟机的接油嘴及吸油烟机
CN216822809U (zh) 烹饪器具
CN219720452U (zh) 分离装置以及烹饪器具
CN111839219B (zh) 水箱及饮水设备
CN217744042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19331412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水箱结构及空气炸锅
CN218105556U (zh) 烹饪器具
CN219270677U (zh) 一种自动清洁式的烤涮一体锅
CN213696569U (zh) 饮水机
CN218105626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