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07127A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07127A
CN116107127A CN202111317357.9A CN202111317357A CN116107127A CN 116107127 A CN116107127 A CN 116107127A CN 202111317357 A CN202111317357 A CN 202111317357A CN 116107127 A CN116107127 A CN 116107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device
electrochromic
substrate
mounting portion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73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73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071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07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71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1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膜片和第二基板;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包括功能区,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引出结构组,所述第一密封件环绕所述功能区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包括至少一导电层,至少一所述导电层穿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远离所述功能区的一侧凸出,以形成至少一安装部;所述引出结构组连接于所述至少一安装部上。本申请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可减少功能区出现膜层分离问题的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现象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发生可逆的变色现象。其实质是,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场及电流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电致变色材料结构改变,进而使吸收光谱和光学性能(如吸收率、透射率、反射率)发生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由于电致变色材料需要通电才能实现变色,因此需要设置引线,以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而设置引线时,就需要将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导电层暴露出来。
如图1所示,在电致变色器件功能区边缘设置台阶结构以暴露导电层。然而,在连接引线与导电层时,会施加于台阶结构一定的作用力,使得台阶结构位置的各膜层出现相互分离问题(即发生膜层分离),进而造成电致变色器件对应位置失效,无法正常使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失效面积也会不断增大,影响电致变色器件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以防止功能区出现膜层分离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膜片和第二基板;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包括功能区,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引出结构组,所述第一密封件环绕所述功能区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包括至少一导电层,至少一所述导电层穿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远离所述功能区的一侧凸出,以形成至少一安装部;
所述引出结构组连接于所述至少一安装部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至少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至少一安装部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覆盖于所述引出结构组与所述至少一安装部的连接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向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弯折,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穿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远离所述功能区的一侧凸出,以形成至少一凸出结构;
所述至少一安装部形成于所述至少一凸出结构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凸出结构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安装部相互连通,所述引出结构组通过所述凹槽分别连接至所述安装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至少填充于所述凹槽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凸出结构被所述第二密封件包裹设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至少设置于所述至少一凸出结构的周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密封件环绕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周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包括两所述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一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相绝缘的第一子安装部和第二子安装部,所述第一子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子安装部形成于同一所述导电层;
所述第一子安装部与另一所述导电层导通,所述第二子安装部与其自身所在的所述导电层导通。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包括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引出结构组,以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膜片和第二基板。其中,电致变色膜片包括功能区,第一密封件环绕功能区设置,且第一密封件连接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电致变色膜片包括至少一导电层,至少一导电层穿设于第一密封件,并相对于第一密封件远离功能区的一侧凸出,以形成至少一安装部。引出结构组连接于该至少一安装部。
本申请中引出结构组与导电层的连接位置设置于第一密封件远离功能区的一侧。一方面,在连接引出结构组与安装部时,使得膜层分离问题出现在第一密封件远离功能区的一侧,即膜层分离问题不会出现在功能区,可确保功能区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第一密封件也可对膜层分离问题进行阻断,减少膜层分离问题由安装部位置延伸至功能区的几率,确保功能区的使用,相应的,也可延长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电致变色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实施例二中电致变色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实施例三中电致变色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四中电致变色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另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凸出结构在第三密封件制作过程中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凸出结构在第三密封件制作过程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凸出结构在第三密封件制作过程中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又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中E-E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5中F-F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实施例五中电致变色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8中G-G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20-电致变色膜片;201-功能区;202-凸出结构;2021-第一凸出结构;2022-第二凸出结构;203-凹槽;204-开槽;21-导电层;210-安装部;210a-第一子安装部;210b-第二子安装部;2101-第一安装部;2102-第二安装部;211-第一导电层;212-第二导电层;22-电致变色层;221-电致变色材料层;222-电解质层;223-对电极层;23-衬底;231-第一衬底;232-第二衬底;30-引出结构组;31-第一引出结构;32-第二引出结构;40-第一密封件;50-粘接层;60-固定组件;61-第一固定件;62-第二固定件;70-第二密封件;80-第三密封件;90-导电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可降低功能区201出现膜分离问题的几率,从而,可延长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2至图4所示,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11、电致变色膜片20和第二基板12,即电致变色膜片20夹设在两基板之间,从而也可由两基板对电致变色膜片20进行保护。
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中至少有一个为透明基板,可使光线通过,以便于展示电致变色器件的光学性质变化。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可为透明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基板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环烯烃共聚物或三醋酸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制成。例如,透明基板可由PET和环烯烃共聚物制成,或由环烯烃共聚物和三醋酸纤维素制成,或由PET和三醋酸纤维素制成,亦或由PET、环烯烃共聚物和三醋酸纤维素制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基板还可由玻璃、金属等材料制成。
如图2至图4所示,电致变色膜片20包括功能区201。可以理解的,功能区201可对通过的光线进行调制,具体可呈现在吸收率、透射率、反射率等方面的调整。
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第一密封件40,第一密封件40环绕设置于功能区201的周向。另外,第一密封件40夹设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且同时连接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从而,可由第一密封件40对电致变色器件提供相应的水汽隔离效果,以防止水汽进入功能区201而影响对光线的调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0可选用具有隔绝水氧效果的胶,例如,压敏胶、热熔胶、紫外固化胶、热固化胶或紫外加热双固化胶等任意一种。
如图2至图4所示,电致变色膜片20包括两导电层21,即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2,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2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2相绝缘,避免出现短路等问题。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膜片20还可包括一个、三个、四个等数量的导电层2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导电层21中的至少一个为透明导电层,以便展示电致变色器件的光学性质变化。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211可为透明导电层。可以理解的,当电致变色器件一侧透光时,位于对应侧的导电层21与基板可同时选用透明结构。
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可由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氧化锌铝(Aluminum Zinc Oxide,AZO)、氟掺杂氧化锡(Fluorine Doped tin Oxide,FTO)、银纳米线、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网格或银纳米颗粒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2中的至少一导电层21穿设于第一密封件40中,并相对于第一密封件40远离功能区201的一侧凸出设置,以形成至少一安装部210,即安装部210位于第一密封件40远离功能区201的一侧。相应的,安装部210可暴露于外界。
如图3所示,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引出结构组30,引出结构组30可连接于该至少一安装部210上,以实现引出结构组30与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2的连接。可以理解的,引出结构组30可用作电致变色器件的引出电极,以便实现电致变色器件与电源等电气元件的电连接。相应的,引出结构组30可包括第一引出结构31和第二引出结构32,第一引出结构31和第二引出结构32可一一对应地用作电致变色器件的正引出电极和负引出电极。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出结构组30可为导线或导电片等结构。
电致变色器件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压合、焊接等方式将引出结构组30连接于第一导电层211和/或第二导电层212。在此操作过程中,会施加于对应导电层21相应的应力,易造成电致变色器件出现膜层分离的问题,从而致使电致变色器件发生膜层分离的区域失效,无法进行光线调制。
本申请中,将用于连接引出结构组30的安装部210设置于第一密封件40远离功能区201的一侧,即实现安装部210与功能区201的隔离,避免膜层分离问题发生在功能区201,以确保功能区201的正常使用。另外,因第一密封件40位于安装部210和功能区201之间,从而,可由第一密封件40对安装部210位置发生的膜层分离问题进行阻断,避免膜层分离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向功能区201蔓延,以确保功能区201的正常使用。相应的,也可延长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可以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改进。
如图3至图5所示,电致变色膜片20还包括有电致变色层22和两衬底23,两衬底23即第一衬底231和第二衬底232。其中,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2分设于电致变色层22的两侧,以便向电致变色层22施加相应的电压。第一衬底231设置于第一导电层211与第一基板11之间,第二衬底232设置于第二导电层212与第二基板12之间。
可以理解的,衬底23可作为对应导电层21的承载体,以为对应的导电层21提供设置平台、支撑等作用。相应的,安装部210的对应侧可延伸设置有衬底23,即对应位置的衬底23与导电层21一同穿设于第一密封件40,并相对于第一密封件40远离功能区201的一侧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衬底23的材料可选用包括但不限于PET、环烯烃共聚物或三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例如,PET与环烯烃共聚物的组合,环烯烃共聚物与三醋酸纤维素的组合,PET与三醋酸纤维素的组合,或PET、环烯烃共聚物与三醋酸纤维素的组合。
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22可选用凝胶态电致变色结构,亦或,单层或多层的全固态电致变色结构等。例如,电致变色层22可选用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Crystal,PDLC)玻璃、悬浮粒子装置(Suspended Particle Device,SPD)等。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22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材料层221、电解质层222和对电极层223。其中,电致变色材料层221可靠近第一导电层211,对电极层223靠近第二导电层212设置。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膜片20与两基板之间可通过粘接方式实现连接。相应的,第一基板11与第一衬底231之间可形成有粘接层50,第二基板12与第二衬底232之间也可形成有粘接层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层50可由光学透明粘接材料制成,例如,光学胶(OpticallyClear Adhesive,OCA)、固态光学胶(Soli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SCA)、离子性中间膜(Surper Safe Glas,SGP)、液态光学胶(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LOCA)等。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包括有两安装部,即第一安装部2101和第二安装部2102。两引出结构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安装部210上,具体的,第一引出结构31连接于第一安装部2101,第二引出结构32连接于第二安装部2102。
相应的,第一衬底231连同第一导电层211穿设于第一密封件40中,并相对于第一密封件40远离功能区201的一侧凸出设置,以在第一导电层211上形成第一安装部2101。同样的,第二衬底232连同第二导电层212穿设于第一密封件40中,并相对于第一密封件40远离功能区201的一侧凸出设置,以在第二导电层212上形成第二安装部2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致变色器件的周向,第一安装部2101和第二安装部2102可一一对应设置于电致变色器件中相对的两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101和第二安装部2102可位于电致变色器件中相邻的两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101和第二安装部2102还可位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同一侧。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固定组件60,可用于固定加强安装部210。实施例中,固定组件60可包括第一固定件61和第二固定件62,两固定件可与两安装部210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第一固定件61可用于固定第一安装部2101,第二固定件62可用于固定第二安装部2102。
实施例中,两固定件的设置方式相近,以第一固定件61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61可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101远离第一衬底231的一侧。第一固定件61可与第一安装部2101固定连接。另外,第一固定件61同时与第一密封件40远离功能区20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即通过第一固定件61将第一安装部2101进一步固定连接于第一密封件40。从而,可为第一安装部2101提供相应的固定及支撑作用,避免第一安装部2101随意晃动,提高第一安装部2101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61还可覆盖于第一引出结构31与第一安装部2101的连接处,从而可对第一引出结构31和第一安装部2101的连接进行加固,增强第一引出结构31与第一安装部2101的连接强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方向,第一固定件61也可延伸至与第二基板12对应侧的侧边,并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61还可设置于第一衬底231凸出部分远离第一安装部210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第一衬底231的凸出部分,可指第一衬底231相对于第一密封件40远离功能区201一侧的凸出部分。相应的,第一固定件61可连接于第一衬底231凸出部分和第一密封件40之间。当然,第一固定件61还可延伸至与第一基板11对应侧的侧边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61和第二固定件62可选用结构胶,以实现对应安装部210与第一密封件40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点在于: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101和第一衬底231的凸出部分一同向靠近第二基板12的方向弯折,并延伸至第二基板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101远离第一衬底231的一侧面可固定连接于第二基板12上,示例性的,第一安装部2101可通过胶粘的方式粘接于第二基板12上。实施例中,可通过OCA胶、SCA胶、LOCA胶等实现第一安装部2101与第二基板12的粘接。从而,可对第一安装部2101进行相应的固定,以提高第一安装部2101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2102以及第二衬底232的凸出部分也可一同向靠近第二基板12的方向弯折,并延伸至第二基板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实施例中,第二衬底232远离第二安装部2102的一侧面可与第二基板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示例性的,第二安装部2102与第二基板12之间也可通过胶粘的方式进行粘接。从而,可对第二安装部2102进行固定,以提高第二安装部2102的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101和第二安装部2102均可连同两衬底23的凸出部分向靠近第一基板11的方向弯折,并固定于第一基板11上,以提高两安装部210的稳定性。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安装部210可向靠近第一基板11的方向弯折,并固定于第一基板11上。另一安装部210可向靠近第二基板12的方向弯折,并固定于第二基板12上。
可以理解的,实施例中,可直接通过将安装部210弯折并固定于相应的基板上,以提高安装部210的稳定性,相应的,可无需设置固定组件60。
实施例四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与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
如图8和图9所示,实施例中,电致变色膜片20穿设于第一密封件40中,并相对于第一密封件40远离功能区201的一侧凸出设置,以形成两凸出结构202,即第一凸出结构2021和第二凸出结构2022。
可以理解的,电致变色膜片20中的各结构层一同穿过第一密封件40,以形成相应的凸出结构202,即凸出结构20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231、第一导电层211、电致变色层22、第二导电层212和第二衬底232。
实施例中,两安装部210可与两凸出结构202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第一安装部2101形成于第一凸出结构2021中,第二安装部2102形成于第二凸出结构2022中。
相应的,在电致变色器件的周向,两凸出结构202可分设于电致变色器件中相对的两侧,或相邻的两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凸出结构可位于电致变色器件周向的同一侧。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可包括有一个凸出结构202,两安装部210可形成于同一凸出结构202上。
实施例中,凸出结构202的厚度可明显大于安装部210及对应衬底23的厚度之和。可以理解的,凸出结构202可相较于安装部210及对应衬底23,具有更强的结构稳定性。由此,将安装部210设置于凸出结构202上,亦可增加对应安装部210的稳定性,可替代固定组件60的设置。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凸出结构2021上开设有沿电致变色器件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203。其中,凹槽203可连通形成于第二衬底232、第二导电层212和电致变色层22。相应的,可使第一安装部2101的部分通过凹槽203与外界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激光刻蚀等加工方式在第一凸出结构2021上形成凹槽203。
实施例中,第一引出结构31的一端可嵌入凹槽203中,并连接至第一安装部2101上。
实施例中,第二引出结构32和第二安装部2102的连接实现方式,可与第一引出结构31和第一安装部2101的连接实现方向相同。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第二密封件70,第二密封件70可至少填充于凹槽203中。可以理解的,两凹槽203中均填充有第二密封件70。一方面,可对凹槽203位置进行水氧隔离,防止水汽进入电致变色膜片20的膜层之间。另一方面,也可增强两引出结构与对应安装部210的连接强度,降低两引出结构与对应的安装部210分离的几率。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70可直接包裹凸出结构202设置,即使第二密封件70相对于凹槽203外溢,以完全包裹对应的凸出结构202。可以理解的,两凸出结构202的外侧均包裹有相应的第二密封件70。一方面,可增强水氧隔离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对凸出结构202进行整体保护,增强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70的材料可与第一密封件40的材料相同。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第三密封件80,可用于凸出结构202周向的水氧隔绝。实施例中,凸出结构202的周向可环绕设置有第三密封件80,其中,第三密封件80可避开凸出结构202靠近第一密封件40的一侧边。
如图12所示,可在第一凸出结构2021的周向边缘开设开槽204,可以理解的,开槽204可避开第一凸出结构2021靠近第一密封件40的一侧,相应的,开槽204可大致沿U型延伸开设。沿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方向,开槽204可连通形成于第一衬底231、第一导电层211、电致变色层22和第二导电层212,即连通第二衬底232靠近第二导电层212一侧与外界。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槽204可通过激光刻蚀等方式进行加工。
如图13所示,在开槽204中填充第三密封件80,并使第三密封件80固化。
如图14所示,沿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方向,在第三密封件80位置进行裁切,以切除第一凸出结构2021周向多余的电致变色膜片20。
实施例中,第二凸出结构2022的周向也设置有第三密封件80,且可与第一凸出结构2021处设置的第三密封件80设置方式相同。
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密封件80可环绕电致变色膜片20的周向设置,即电致变色膜片20周向的各处均设置有第三密封件80,以进行水氧隔离。
实施例五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与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
如图18和图19所示,实施例中,电致变色膜片20穿设于第一密封件40中,且相对于第一密封件40远离功能区201的一侧凸出设置,并形成一凸出结构202。
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有一个安装部210,该安装部210形成于凸出结构202中的第一导电层211或第二导电层212上。
如图18所示,安装部210可包括相互隔绝的第一子安装部210a和第二子安装部210b。具体的,第一子安装部210a和第二子安装部210b可通过环形槽进行隔离,以实现绝缘。可以理解的,第一子安装部210a和第二子安装部210b形成于同一导电层21,示例性的,第一子安装部210a和第二子安装部210b可形成于第二导电层212上。
再一并结合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结构202背离功能区201的一侧形成有台阶结构,以使至少部分第一子安装部210a和第二子安装部210b外露。
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导电件90,导电件90可设置于台阶结构处,并连接于第一子安装部210a和第一导电层211之间,以实现第一子安装部210a和第一导电层211间的导通。具体的,导电件90可与第一导电层211靠近台阶结构处的侧壁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90可选用导电银浆、导电铜浆、导电碳浆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电致变色器件厚度方向的台阶面中,导电件90可将该台阶面与第一子安装部210a向对应位置进行部分包覆,且至少部分覆盖于第一导电层211的侧壁。
实施例中,第一引出结构31可连接于第一子安装部210a,第二引出结构32可连接于第二子安装部210b上。即两引出结构均从第二导电层212接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结构202的外侧还可覆盖有第三密封件80,以实现水氧隔离,同时也可加固凸出结构202,确保安装部210的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凸出结构202上也可通过开设凹槽的方式使第一子安装部210a和第二子安装部210b外露,并方便设置导电件90以电连接第一子安装部210a和第一导电层211,也可便于连接引出结构组30。
实施例六
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包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
其中,电致变色装置可以是电致变色窗户、电致变色后视镜、电致变色车窗、电致变色显示屏、移动终端等结构中的一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膜片和第二基板;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包括功能区,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引出结构组,所述第一密封件环绕所述功能区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包括至少一导电层,至少一所述导电层穿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远离所述功能区的一侧凸出,以形成至少一安装部;
所述引出结构组连接于所述至少一安装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至少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至少一安装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覆盖于所述引出结构组与所述至少一安装部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向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弯折,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穿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远离所述功能区的一侧凸出,以形成至少一凸出结构;
所述至少一安装部形成于所述至少一凸出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凸出结构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安装部相互连通,所述引出结构组通过所述凹槽分别连接至所述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至少填充于所述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凸出结构被所述第二密封件包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至少设置于所述至少一凸出结构的周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件环绕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周向。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包括两所述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一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相绝缘的第一子安装部和第二子安装部,所述第一子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子安装部形成于同一所述导电层;
所述第一子安装部与另一所述导电层导通,所述第二子安装部与其自身所在的所述导电层导通。
12.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CN202111317357.9A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 Pending CN1161071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7357.9A CN116107127A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7357.9A CN116107127A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7127A true CN116107127A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64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7357.9A Pending CN116107127A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071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3800B2 (en) Touch sensing mirror structure
WO2016121332A1 (ja) 複層ガラス及び光学デバイス
KR102471390B1 (ko) 전기적 연결소자를 구비한 단열 글레이징
WO2016121331A1 (ja) 複層ガラス及び光学デバイス
CN216248709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WO2005012992A1 (ja) 調光体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US9947483B2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element
JP5451920B1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素子
CN111919165A (zh) 调光单元
JP2009015152A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接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107127A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
CN115857211A (zh) 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15729206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115793340A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玻璃及后视镜
JP2019200303A (ja) 調光ユニット
EP3029695B1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element
JP4531388B2 (ja) 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150372248A1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element
CN107615425B (zh) 光电转换元件
CN117215097A (zh) 调光模组及其终端产品
CN216083355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装置
WO2023160511A1 (zh) 一种调光器件及调光装置
CN116149104A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7572700A (zh) 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装置及电致变色产品
JP5380619B1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