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7211A - 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7211A
CN115857211A CN202310031301.XA CN202310031301A CN115857211A CN 115857211 A CN115857211 A CN 115857211A CN 202310031301 A CN202310031301 A CN 202310031301A CN 115857211 A CN115857211 A CN 115857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gion
conductive
conductive lay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313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鑫
郑国新
林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313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7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7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7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材层;第二基材层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的面积;第二导电层中设有刻蚀线,刻蚀线将第二导电层划分为相互绝缘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至少一条边位于第二导电层的边缘;功能层由调光区和导电区组成;导电区位于第一区域在功能层的投影区域内,导电区的至少一条边位于功能层的边缘;第一导电层、第一区域通过功能层中的导电区连通;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分别用于电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调光膜的调光玻璃以及该调光玻璃作为车辆玻璃的应用。

Description

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光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PDLC技术开始在汽车上作为一种新技术被大规模使用。但是PDLC在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或者改善,例如PDLC膜片在出厂时侧面未经密封封闭,利用PVB胶膜将PDLC膜片封装在玻璃中时,PVB胶膜的小分子可以通过膜片的间隙渗入中间的功能层,导致被渗透区域的功能层调光功能下降或者失效。
现有技术对于上述问题的优化方案一般有以下两个思路:
1、将PVB替换为EVA,相比PVB,EVA对PDLC膜片的毒害效果更小,但是由于EVA机械性能和耐候性上较PVB胶膜整体上表现更差。因此,全采用EVA组合的玻璃的耐候性和机械性能差于全采用PVB组合的玻璃。
2、对膜片进行防渗透的设计,目前采用的方案的基本思路是用特定的保护胶水将膜片的四周的边缘缝隙封住,堵住小分子扩散进入膜片的通道。这种方法无需更换玻璃封装时使用的胶膜,不影响其耐候性和机械性能。但是现有PDLC膜片的厚度一般<0.4mm左右,为了使胶水在如此小的粘接面上产生有效粘接,必须进行一定的深加工,增大粘接面积。并且,由于现有的PDLC膜片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前后基材上下错开半切然后连接电极的方式,导致在膜片正反面存在开口。目前采用的保护胶水是热固化胶水,固化周期长,同时需要一定时间的高温处理。而这种缝隙切口两面存在的设计也增大了封边的工艺难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过程简单、并且有效避免调光膜失效的封装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相对于现有调光玻璃,本发明提供的调光玻璃不易失效,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光膜,该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向第二基材层的正投影(正投影是指沿调光膜厚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表面内;所述第二导电层中设有刻蚀线,该刻蚀线将第二导电层划分为相互绝缘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条边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所述功能层由调光区和导电区组成,所述导电区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在功能层的正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通过所述功能层的导电区连通;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分别用于电连接。
上述调光膜中,所述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向第二基材层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表面内、不覆盖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四周边缘,即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四周边缘相对于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结构的四周边缘向外突出,则第二基材层的面积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的面积,所述调光膜的侧面呈现台阶形结构。
图1为现有调光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调光膜由依次叠层的第一基材层61、第一导电层63、功能层65、第二导电层64、第二基材层62组成。第一基材层61、第二基材层62在同侧错开半切,第一FPC电极66、第二FPC电极67与调光膜的连接位置在第一基材层61、第二基材层62被切开的一侧。第一FPC电极66与第一导电层63连接,二者的连接位置对应于第一基材层61未被切除的区域,第一FPC电极66不与第二导电层64接触;第二FPC电极67与第二导电层64连接,二者的连接位置对应于第二基材层62未被切除的区域,第二FPC电极67不与第一导电层63电连接。
相比于现有调光膜中上下两层基材大小相同或图1所示的前后基材上下错开半切的设计,本发明将调光膜侧面设计为台阶形结构、并将电极设置在调光膜的一侧,能够利用第二基材层将调光膜在竖直方向分隔为两个空间、并使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的侧边开口位置向第二基材层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基材层的表面内,在后续用胶膜将调光膜封装在玻璃中时,在调光膜的第二基材上下两个表面分别采用不同种类的胶膜,使用对膜片功能层毒害作用更小的胶膜包裹膜片功能层与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形成的侧面开口。上述结构设置方式可减少胶膜中间的有害内容物由该侧边向功能层内部渗透,降低功能层的失效速率或避免功能层失效。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边与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边在水平方向的最小距离为5-30mm。即,以位于调光膜同侧的边计,所述调光膜的中心到第二基材层的边的水平距离为d1、所述调光膜的中心到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边的水平距离为d2,d1-d2≥5-30mm(d1-d2即图3c中的d3)。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向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表面。所述功能层向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表面。具体地,所述第一基材层的面积可以分别大于第一导电层的面积和功能层的面积,此时第一导电层对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功能层对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基材层的表面内;或者,所述第一基材层的面积也可以与第一导电层的面积、功能层的面积分别相等,此时第一导电层对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功能层对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与第一基材层的表面重合。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向第二导电层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表面内,则第一导电层的面积小于第二导电层的面积;所述功能层向第二导电层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表面内,则功能层的面积小于第二导电层的面积。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功能层向第一导电层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则功能层的面积可以小于等于第一导电层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层的面积可以与第一导电层的面积相同;更进一步,功能层、第一导电层对第二基材层的正投影可以完全重叠,此时功能层与第一导电层的边缘齐平。再进一步地,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和功能层分别向第二基材层的投影可以完全重叠,此时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和功能层的边缘齐平。
在上述调光膜中,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分别用于电连接可以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可分别作为电极或者分别连接有电极。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条边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是指:第一区域不由第二区域完全包围,第一区域至少有部分边缘位于第二导电层的边缘,以便第一区域能够与电极或外部设备连接。图2示意了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刻蚀线的排布情况(刻蚀线实际具有一定宽度,图2中为突出刻蚀线位置,忽略了对刻蚀线宽度的表示)。如图2所示,以第二导电层为矩形为例,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条边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至少包括以下情况:所述第一区域中只有一条边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此时第二导电层中可以具有三条刻蚀线(如图2中的a所示);所述第一区域中有两条边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所述第一区域占据第二导电层的一个顶点,此时第二导电层可以具有两条刻蚀线(如图2中的b所示);所述第一区域中有三条边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所述第一区域占据第二导电层的两个或三个顶点,此时第二导电层中可以具有一条刻蚀线(如图2中的c所示)、可以具有两条刻蚀线(如图2中的d所示)、也可以具有三条刻蚀线(如图2中的e和图2中的f所示);所述第一区域中有四条边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其中一条边与第二区域的边缘同侧,此时第一区域与图2中的a的第二区域342的设置方式相似,所述第二导电层具有三条刻蚀线、第一区域占据第二导电层的四个顶点。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区域可以占据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至少1个顶点,具体可以是1个、2个、3个、4个顶点。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可以为ITO(氧化铟锡)层或FTO(掺杂氟的SnO2透明导电玻璃)层。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可以为ITO层或FTO层。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第一区域可以作为能够传输电流的电极,也可以连接有电极。同理,所述第二区域可以作为能够传输电流的电极,也可以连接有电极。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不直接连接、也不间接连接(间接连接是指通过电极连接),以避免短路发生。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具有相对于功能层向外突出的区域,该区域可以用于放置电极或者连接电极。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极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上述突出的区域。
在上述调光膜中,第一区域具有相对于所述功能层向外突出的区域、称为第一突出区,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相对于所述功能层向外突出的区域、称为第二突出区,所述第一突出区与所述第二突出区用于作为电极或放置电极。
具体地,第一区域由与功能层重叠的区域和与功能层不重叠的区域组成(所述重叠是指对第二基材层的正投影重叠),第一突出区包含在第一区域中与功能层不重叠的区域。第二区域由与功能层重叠的区域和与功能层不重叠的区域组成,其中第二突出区包含在第二区域中与功能层不重叠的区域。第二导电层的整体面积大于功能层的面积,第二导电层中除第一突出区、第二突出区以外的区域的面积可大于等于功能层的面积。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第二导电层的整体面积大于第一导电层的面积,进一步地,第二导电层中除第一突出区、第二突出区以外的区域的面积可大于等于第一导电层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突出区与第二突出区可以位于第二导电层的同一侧。或者,第一突出区与第二突出区可以形成围绕第二导电层的环形。以第二导电层为矩形为例,第一突出区可以沿第二导电层中相邻的两条边设置,所述第二突出区可以沿第二导电层中与第一突出区相对的两条边设置。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电极具体可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区域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端和第二电极的引出端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同侧。
在上述调光膜的电极中,由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表面并位于第二导电层的同侧,因此可避免在调光膜的两侧形成缝隙通道,在后续利用胶膜将调光膜封装在调光玻璃时,利用两种不同的胶膜分别从第二基材的上下两侧合片即可,工艺简单。在合片过程中,位于第二基材层上侧的胶膜融化并粘接调光膜的侧面缝隙(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的侧面缝隙),实现调光膜的密封。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可以是条状电极,能够沿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2中的a、b所示,对于面积较小的调光膜,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位于第二导电层中同侧的边。对于面积较大的调光膜,由于调光膜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采用的FTO、ITO的方阻通常可以达到100欧姆每方(欧/□)-300欧姆每方(欧/□),因此电流需要在导电层中进行长路径的电流传输、进而产生较大的压降。为降低大尺寸调光膜中的压降,本发明中电极的排布方式可以是:当第二导电层的宽度≥500mm时,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环绕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是条状,相应地,第一突出区和第二突出区也可以是条形并环绕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以第二导电层为矩形为例,第二导电层中相对的两边之间的垂直距离≥500mm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至少两条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突出区和所述第二突出区各自环绕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至少两条边。例如:如图2中的c、d、e、f以及图5a所示,第一电极和条状的第二电极均为条状、并分别围绕第二导电层的两条边设置。这种排布方式使得每个电极都能连接第二导电层中相邻的两条边,可有效减小电流在第二导电层中的传输路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中刻蚀线的位置(即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在第二导电层中的分界位置)可以根据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位置进行调整,只要保持第一电极沿第二导电层中的第一区域的边缘设置、使第一电极能够直接与电极或者外部设备电连接即可。
根据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具体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突出区的表面、如第一突出区面向功能层的表面,所第二电极也可以位于第二突出区的表面、如第二突出区面向功能层的表面。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极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突出区和第二突出区。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功能层中的导电区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对功能层的投影(正投影)区域内,即,功能层中导电区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导电层中第一区域的面积,则所述功能层的导电区可以通过物理接触与第一区域实现电连接。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刻蚀线一般是贯穿第二导电层的厚度方向,以使第二导电层中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彻底绝缘。并且,所述刻蚀线作为第二导电层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分界线,具有一定的宽度,该宽度一般大于等于1μm。参见图4a,该宽度使功能层的导电区的边缘与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区域的边缘在水平方向的最短距离在1μm以上,可避免功能层的导电区同时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电接触产生短路的问题。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电区的边缘与所述刻蚀线的边缘在水平方向的最短距离(该最短距离为图4a中示意的d5,是导电区与刻蚀线之间相邻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可控制为小于等于1mm,进一步可控制为0-100μm。
在上述调光膜中,在功能层中,所述调光区的材质通常为调光膜,包括但不限于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片、SPD(悬浮颗粒)、EC(电致变色)、GHLC调光片、电致发光元件、PNLC功能元件(聚合分散液晶)、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LC膜(液晶膜)、PSLC(聚合物稳定液晶)、PILC(像素隔离型液晶)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上述调光膜中,所述功能层的导电区的材质通常为导电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导电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调光玻璃,该调光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一粘接层、上述调光膜、第二粘接层、第二玻璃板;所述调光膜位于所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所述第一粘接层填充于第一玻璃板和所述调光膜的第二基材层之间,所述第二粘接层填充于所述调光膜的第二基材层和第二玻璃板之间。
在上述调光玻璃中,所述第一粘接层填充于所述第一玻璃板和调光膜的第二基材层之间是指:第一粘接层不仅粘接第一玻璃板与调光膜的第一基材层,并且至少将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之间形成的侧面开口(包括第一基材层的侧面缝隙、第一导电层的侧面缝隙、功能层的侧面缝隙、第二导电层的侧面缝隙)也完全填充;进一步地,第一粘接层也可以填充第二基材层的侧面。第二粘接层填充于所述调光膜和第二玻璃板之间是指:所述第二粘接层至少将调光膜的第二基材层背向第一基材层的一侧与第二玻璃板进行粘接;进一步地,第二粘接层也可以填充第二基材层的侧面。
在上述调光玻璃中,第一粘接层与第二粘接层相接、共同对调光膜进行粘接固定,二者的相接处可位于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包含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上表面是指第二基材层中与第二导电层相接的表面,下表面是指第二基材层中与上表面相背的表面。
在上述调光玻璃中,所述第一粘接层一般为EVA层,所述第二粘接层一般为PVB层。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调光玻璃中采用对调光膜毒害作用更小的EVA从调光膜的第一基材层一侧封装调光膜,采用机械性能和耐候性能更好的PVB从调光膜的第二基材层一侧粘接调光膜,由于第二基材层的四周边缘相对于调光膜中功能层等其他层的边缘向外突出,因此可以有效阻挡PVB向功能层渗透,避免PVB与调光膜的开口缝隙产生物理接触,从而在保持调光玻璃具有较高机械性能的同时避免调光膜产生性能衰减或者失效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调光玻璃具有较高的耐机械强度和耐老化性能,并且在高温条件下玻璃中的调光膜片边缘。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调光玻璃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一玻璃板、第一粘接层的原料胶膜、调光膜、第二粘接层的原料胶膜、第二玻璃板依次叠放,升温成型、合片,得到调光玻璃,其中,所述调光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调光膜。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升温成型阶段使第一粘接层的原料胶膜与第二粘接层的原料胶膜融化、该阶段通常在高温高压条件进行,融化的第一粘接层原料胶膜粘接第一玻璃板与第一基材层后继续向第二基材层流动、封装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的侧面开口;融化的第二粘接层粘接第二基材层与第二玻璃板、并沿第二基材层继续向上流动直至与第一粘接层的原料胶膜相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调光玻璃作为车辆玻璃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提供的调光玻璃可以有效防止调光膜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被有毒粘接剂渗透,有利于保持调光膜的调光功能。同时,该调光玻璃各层结构之间粘接强度高,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抗冲击性,也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制备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调光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侧视图,c为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二导电层中刻蚀线的位置示意图。
图3a为实施例1的调光膜的正视图,图3b为实施例1的调光膜中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c为图3a的A-A截面图,图3d为图3a的B-B截面图。
图4a至图4b为实施例1的调光膜中刻蚀线的位置示意图,图4a为正视图,图4b为图4a的A-A截面图,图4b省略了对电极的示意。
图5a为实施例2的调光膜的结构正视图,图5b为图5a的A-A截面图,图5c为实施例2调光膜中电极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省略了调光膜中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和电极的示意。
图7中的a为调光玻璃在耐老化实验和耐侵蚀能力实验前的照片,图7中的b为调光玻璃在耐老化实验或耐侵蚀能力实验后的照片。
符号说明
第一玻璃板1、第一粘接层2、调光膜3、第二粘接层4、第二玻璃板5。
第一基材层31、第一导电层32、功能层33、第二导电层34、第二基材层35、电极36。
调光区331、导电区332、第一区域341、第二区域342、第一突出区3411、第二突出区3421、刻蚀线343、第一电极361、第二电极362,第一电流371、第二电流372。
第一基材层61,第二基材层62,第一导电层63,第二导电层64,功能层65,第一FPC电极66,第二FPC电极6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A向B的正投影位于B的表面,是指A的正投影没有超出B的表面范围,A的正投影可以完全位于B表面的内部、此时A的正投影的各处边缘与B的边缘均不重合,或者,A的正投影至少有部分边缘与B的部分边缘重合。
在本发明中,A向B的正投影位于B的表面内,是指A的正投影完全位于B表面的内部,A的正投影的各处边缘与B的边缘均不重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膜,如图3a至图3d所示,该调光膜包括电极36、以及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材层31、第一导电层32、功能层33、第二导电层34、第二基材层35。
其中,如图3c所示,第一基材层31、第一导电层32、功能层33的侧面齐平,第一基材层31、第一导电层32、功能层33的平面尺寸(长、宽)完全相同,三者向第二导电层34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二导电层34的表面内,第二导电层34至少一侧的边缘相对于功能层33的边缘向外突出(如图3d所示)。第二导电层34向第二基材层35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基材层35的表面内。第二基材层35的边与第一基材层31的边在水平方向的最小距离d3为5-30mm(即,第二基材层35的每条边相对于第一基材层31位于同侧的边向外突出5-30mm)。第一基材层31的面积=第一导电层32的面积=功能层33的面积<第二导电层34的面积<第二基材层35的面积。
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34的材质可以是FTO或ITO。
如图3b所示,第二导电层34中设有两条贯穿第二导电层34厚度方向的刻蚀线343,这两条刻蚀线343将第二导电层34划分为矩形的第一区域341与L形的第二区域342,由于刻蚀线343不导电,因此第一区域341与第二区域342相互绝缘。第一区域341的两条边位于第二导电层34的边缘。如图4a、图4b所示,每条刻蚀线343的宽度d4均大于等于1μm。
如图3a、图3d所示,第一区域341具有相对于功能层33向外突出的区域,称为第一突出区3411;第二区域342具有相对于功能层33向外突出的区域,称为第二突出区3421。第二导电层34中除第一突出区3411与第二突出区3421以外的区域与第一基材层31、第一导电层32、功能层33的面积分别相等且边缘齐平。
在本发明中,第一突出区3411与第二突出区3421可以位于第二导电层34的同一边、也可分别沿第二导电层34的两条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34的各边长度均小于500mm,第一突出区3411和第二突出区3421位于第二导电层34的同一边。
如图3c、图3d所示,功能层33由水平方向并列排布的调光区331和导电区332组成,调光区331的材质为PDLC膜片,导电区332的材质为导电胶。导电区332用于桥连第一导电层32和第一区域341,导电区332位于第一区域341在功能层33的正投影区域的内部,并且导电区332的至少一条边位于功能层33的边缘。如图4b所示,导电区332的边缘与刻蚀线343的边缘在水平方向的最短距离d5小于等于1mm、优选为0-100μm。
如图2、图3a、图4a所示,电极36包括第一电极361和第二电极362。第一电极361通过电焊固定于第一突出区3411,第二电极362通过电焊固定于第二突出区3421。第一电极361的引出端和第二电极362的引出端位于第二导电层34的同一侧。
参见图3d,在本实施例的调光膜中存在第一电流371和第二电流372,第一电流371在第一导电层32、导电区332和第一区域341中流动,并由第一电极361的引出端流出;第二电流372流经第二导电层34中的第二区域342,并由第二电极362的引出端流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光膜,如图5a至图5c所示,该调光膜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调光膜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第二导电层34的结构以及第一电极361与第二电极362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层34中存在一边边长≥500mm。
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层34中设有贯穿第二导电层34厚度方向的两条刻蚀线343,这两条刻蚀线343将第二导电层34划分为L形的第一区域341与矩形的第二区域342,第一区域341与第二区域342相互绝缘。第一区域341具有相对于功能层33向外突出的区域,称为第一突出区3411;第二区域342具有相对于功能层33向外突出的区域,称为第二突出区3421。第二导电层34中除第一突出区3411与第二突出区3421以外的区域与第一基材层31、第一导电层32、功能层33的面积分别相等且边缘齐平。
本实施例中,第一突出区3411沿第二导电层34中两条相邻的边设置,第二突出区3421沿第二导电层34中另外两条相邻的边设置。
电极36包括第一电极361和第二电极362,第一电极361沿第一突出区3411设置,第二电极362沿第二突出区3412设置。第一电极361的引出端和第二电极362的引出端位于第二导电层34的同一侧。上述电极设置方式能够让第一电极361和第二电极362覆盖第二导电层34的所有边,能够避免电流传输距离过长。
本实施例的调光膜中存在第一电流371和第二电流372,第一电流371在第一导电层32、导电区332和第一区域341中流动,并由第一电极361的引出端流出;第二电流372流经第二导电层34,并由第二电极362的引出端流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光玻璃,该调光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1、第一粘接层2、调光膜3、第二粘接层4、第二玻璃板5。
如图6所示,调光膜3位于第一玻璃板1和第二玻璃板5之间。第一粘接层2填充于第一玻璃板1和调光膜3中第二基材层35之间,第二粘接层4填充于调光膜3中第二基材层35和第二玻璃板5之间,第一粘接层2与第二粘接层4相接,二者相接处位于第二基材层3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含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第二基材层35的上表面是指第二基材层35中与第二导电层34相接的表面,第二基材层35的下表面是指与上表面向背的表面。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2与第二粘接层4的相接处位于第二基材层35的上表面。
调光膜3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调光膜。
第一粘接层2为EVA层,第二粘接层4为PVB层。
该调光玻璃的制备方法为:将第一玻璃板1、第一粘接层2的原料胶膜、调光膜3、第二粘接层4的原料胶膜、第二玻璃板5依次叠放,升温,在高温高压环境中使第一粘接层2的原料胶膜与第二粘接层4的原料胶膜融化,融化的第一粘接层2的原料胶膜粘接第一玻璃板1与第一基材层31后继续向第二基材层35流动、封装第一基材层31与第二基材层35之间的侧面开口;融化的第二粘接层4的原料胶粘接第二基材层35与第二玻璃板5、并沿第二基材层35继续向前流动直至与第一粘接层2的原料胶膜相接,成型,合片,得到调光玻璃。
测试例1
本测试例提供了对实施例3的调光玻璃的性能测试。
实施例3调光玻璃中采用的调光膜的结构与实施例1调光膜的结构相同。
同时,提供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均为EVA层以及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均为PVB层的调光玻璃作为对比例1、对比例2,将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测试结果作为参照。
对于采用EVA与PVB作为胶膜的调光玻璃,(实施例3)第一玻璃板、第一粘接层(EVA层)、调光膜、第二粘接层(PVB层)、第二玻璃板的原料厚度分别为:玻璃(2.1mm)+EVA(0.38mm)+调光膜(0.38mm)+PVB(0.38mm)+玻璃(2.1mm)。
对于采用PVB作为胶膜的调光玻璃(对比例1),原料厚度分别为:玻璃(2.1mm)+PVB(0.38mm)+调光膜(0.38mm)+PVB(0.38mm)+玻璃(2.1mm)。
对于采用EVA作为胶膜的调光玻璃(对比例2),原料厚度分别为:玻璃(2.1mm)+EVA(0.38mm)+调光膜(0.38mm)+EVA(0.38mm)+玻璃(2.1mm)。
以上玻璃的平面尺寸为300mm×300mm。
对以上三种调光玻璃进行耐冲击实验,实验方法为按照GB/T 5173.1-2000《汽车安全玻璃实验方法》第5节的内容执行,判定结果按照GB9656-2021《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第5.33节内容进行判定,实验结果总结在表1中。
表1
样品结构 测试结果
对比例1 玻璃+PVB+调光膜片+PVB+玻璃 可通过耐冲击实验
实施例3 玻璃+EVA+调光膜片+PVB+玻璃 可通过耐冲击实验
对比例2 玻璃+EVA+调光膜片+EVA+玻璃 没有通过
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于两侧均采用EVA胶膜封装调光膜的调光玻璃,本发明提供的调光玻璃具有更好的耐冲击性能,并且其抗冲击性能与两侧均采用PVB胶膜的调光玻璃性能相当。
对调光玻璃进行碳弧灯实验,以测试其耐老化性能。实验条件为78.5W/m2@(300-400nm),实验时间为3000h。对于实施例3样品,测试方向为:材质为PVB的第二粘接层面向碳弧灯,材质为EVA的第一粘接层相比于第二粘接层远离碳弧灯。
如图7中的a所示,实验前,在未通电状态下,调光玻璃中调光膜的边缘为乳白色,界限清晰。如图7中的b所示,实验后,在未通电状态下,调光玻璃中调光膜的边缘由乳白色变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将调光膜中透明或半透明的边缘的宽度d6记为劣化边缘。
判定条件:劣化边缘≤15mm,并且Tl和雾度与实验前变化≤5%,则判断为通过碳弧灯实验;反之,判断为未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在表2中。
表2
样品结构 测试结果
对比例1 玻璃+PVB+调光膜片+PVB+玻璃 可通过碳弧灯实验
实施例3 玻璃+EVA+调光膜片+PVB+玻璃 可通过碳弧灯实验
对比例2 玻璃+EVA+调光膜片+EVA+玻璃 没有通过
从表2可以看出,相比于两侧均采用EVA胶膜封装调光膜的调光玻璃,本发明提供的调光玻璃具有更好的耐老化性能,并且其耐老化能力与两侧均采用PVB胶膜的调光玻璃的耐老化能力相当。
测试调光玻璃在高温条件下对胶膜侵蚀调光膜边缘的耐侵蚀能力。实验方法为将实验片放置在90℃高温箱中,计时1000h后将其取出恢复至常温,使用直尺测量边部失效距离。
如图7中的a所示,实验前,在未通电状态下,调光玻璃中调光膜的边缘为乳白色,界限清晰。如图7中的b所示,实验后,在未通电状态下,调光玻璃中调光膜的边缘由乳白色变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将调光膜中透明或半透明的边缘的宽度d6记为边部失效距离。
耐侵蚀能力实验结果总结在表3中。
表3
样品结构 测试结果
对比例1 玻璃+PVB+调光膜片+PVB+玻璃 边部失效距离≥25mm
实施例3 玻璃+EVA+调光膜片+PVB+玻璃 边部失效距离为7mm左右
对比例2 玻璃+EVA+调光膜片+EVA+玻璃 边部失效距离为7mm左右
从表3可以看出,相比于两侧均采用PVB胶膜的封装调光膜,本发明提供的调光膜边缘被侵蚀的程度更低,并且其耐侵蚀能力与两侧均采用EVA胶膜封装的调光膜的耐侵蚀能力相当。该测试结果证明,本发明通过对调光膜结构进行改进,可以有效避免调光膜的侧面开口受到有害内容物的渗透,避免发生调光膜中的功能层失效的问题。
以上测试结果说明,本发明通过对调光膜的结构进行改进,可以有效避免调光膜因有害物质侵蚀而导致的失效,同时还能够使包含该调光膜的调光玻璃具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能和较高的抗机械冲击性能。

Claims (17)

1.一种调光膜,其中,该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材层;
所述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功能层、第二导电层向第二基材层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表面内;
所述第二导电层中设有刻蚀线,该刻蚀线将第二导电层划分为相互绝缘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条边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
所述功能层由调光区和导电区组成;所述导电区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在功能层的正投影区域内,所述导电区的至少一条边位于所述功能层的边缘;
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通过所述功能层的导电区连通;
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分别用于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膜,其中,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边与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边在水平方向的最小距离为5-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光膜,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向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功能层向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膜,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向第二导电层的正投影、所述功能层向第二导电层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表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膜,其中,所述功能层向第一导电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光膜,其中,所述功能层的面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面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膜,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具有相对于所述功能层向外突出的区域、称为第一突出区,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区域具有相对于所述功能层向外突出的区域、称为第二突出区,所述第一突出区与所述第二突出区用于作为电极或放置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膜,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分别连接有电极,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域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区域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端和第二电极的引出端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同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光膜,其中,当所述第二导电层相对的两边的垂直距离≥500mm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至少两条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膜,其中,所述刻蚀线的宽度大于等于1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调光膜,其中,所述功能层的导电区的边缘与所述刻蚀线的边缘在水平方向的最短距离小于等于1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光膜,其中,所述功能层的导电区的边缘与所述刻蚀线的边缘在水平方向的最短距离为0-10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膜,其中,在功能层中,所述调光区的材质为PDLC膜片、SPD、EC、GHLC调光片、电致发光元件、PNLC功能元件、OLED、LC膜、PSLC、PILC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功能层的导电区的材质包括导电胶。
14.一种调光玻璃,其中,该调光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第二玻璃板以及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调光膜;
所述调光膜位于所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所述第一粘接层填充于第一玻璃板和所述调光膜的第二基材层之间,所述第二粘接层填充于所述调光膜的第二基材层与所述第二玻璃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光玻璃,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为EVA层,所述第二粘接层为PVB层。
16.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调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一玻璃板、第一粘接层的原料胶膜、调光膜、第二粘接层的原料胶膜、第二玻璃板依次叠放,升温成型、合片,得到调光玻璃。
17.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调光玻璃作为车辆玻璃的应用。
CN202310031301.XA 2023-01-10 2023-01-10 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5857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1301.XA CN115857211A (zh) 2023-01-10 2023-01-10 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1301.XA CN115857211A (zh) 2023-01-10 2023-01-10 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7211A true CN115857211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7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31301.XA Pending CN115857211A (zh) 2023-01-10 2023-01-10 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72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5264B1 (ja) 2023-05-18 2023-10-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シート、および、調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5264B1 (ja) 2023-05-18 2023-10-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シート、および、調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35672C2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стекло и его периферические средства герметизации и усиления
KR100847025B1 (ko) 적층 글레이징 및 글레이징의 제조 방법
CN111679523B (zh) 阵列基板、具有该阵列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40376075A1 (en) Electrocontrollable device
CN115857211A (zh) 调光膜、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7119305B2 (ja) 調光体
TW201924498A (zh) 具電子設備的整合式玻璃單元
WO2022048615A1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子设备
KR100856151B1 (ko) 고분자 분산형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전극 단자부 제조방법
CN111919165A (zh) 调光单元
CN214257048U (zh) 一种电磁屏蔽透明件
CN116500831A (zh) 光电功能膜、透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车辆
CN211786487U (zh) 一种pdlc调光膜
CN219016754U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组件及变色装置
JP2009015152A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接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05324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8043200A (zh) 车窗层压结构、用于车窗层压结构的热塑性层压片材结构和设置有车窗层压结构的运输车辆
US11828964B2 (en) Light control shee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light control sheet
KR101939054B1 (ko) 스마트 윈도우용 필름에 전극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마트 윈도우 필름
JP7151137B2 (ja) 調光ユニット
JP2520495Y2 (ja) 調光材
JP4352876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電極接続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JP7298340B2 (ja) 調光装置
JP4531388B2 (ja) 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7724265A (zh) 一种液晶膜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