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5911A - 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5911A
CN116075911A CN202180054807.1A CN202180054807A CN116075911A CN 116075911 A CN116075911 A CN 116075911A CN 202180054807 A CN202180054807 A CN 202180054807A CN 116075911 A CN116075911 A CN 116075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terminal
bus bar
terminal portion
recess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48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村武志
三浦寿久
金谷英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75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5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2Wound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第1汇流条以及第2汇流条、和具有对电容器元件进行容纳的容纳部的壳体。第1汇流条具备电极端子部以及连接端子部,电极端子部与电容器元件的第1电极连接。第2汇流条具备电极端子部以及连接端子部,电极端子部与电容器元件的第2电极连接。连接端子部被定位在容纳部的外部并且分别具有突部,壳体具有插入突部的凹部。

Description

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电容器,其具有在电容器元件连接了汇流条的结构,并与半导体装置等外部设备连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这样的电容器的-例。
在专利文献1的薄膜电容器中,在壳体设置有突起部,在与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的汇流条设置有壳体的突起部所嵌合的嵌合孔部。并且,通过突起部和嵌合孔部的嵌合,汇流条相对于壳体被定位固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1634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上述那样的薄膜电容器中,例如,根据汇流条的形状等,有时难以在汇流条设置嵌合孔部。鉴于这种情形,希望利用除了在汇流条设置嵌合孔部以外的简便的手段,相对于壳体来设置汇流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壳体能够简易地设置汇流条的电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主要方式涉及电容器。本方式涉及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汇流条,具备电极端子部以及连接端子部,所述电极端子部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和壳体,具有对所述电容器元件进行容纳的容纳部。所述连接端子部被定位在所述容纳部的外部并且具有突部,所述壳体具有插入所述突部的凹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相对于壳体能够简易地设置汇流条。
本发明的效果或意义根据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更明确。不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终究只是将本发明实施化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完全不限制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记载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包含电容器元件、第1汇流条以及第2汇流条的电容器元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包含电容器元件单元、壳体、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的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的(a)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包含电容器元件单元、壳体、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的构造体的立体图。图4的(b)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在构造体填充了填充树脂的状态下的左侧的箱状部的附近的俯视图。
图5的(a)以及图5的(b)分别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形成在左侧的箱状部的上表面上的2个凹部的附近处的剖视图。
图6的(a)以及图6的(b)分别是变更例1涉及的形成在左侧的箱状部的上表面上的2个凹部的附近处的剖视图。
图7的(a)是变更例2涉及的左侧的箱状部的附近的俯视图。图7的(b)是变更例3涉及的左侧的箱状部的附近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对作为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进行说明。方便起见,在各图中适当地附记了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此外,方便起见,将与前后以及左右的方向平行的面称为水平面。另外,图示的方向终究只是表示薄膜电容器1的相对的方向,并非表示绝对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电容器1对应于技术方案记载的“电容器”。此外,缺口101a对应于技术方案记载的“连接通路”。进而,第1电极210以及第2电极220对应于技术方案记载的“电极”。进而,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对应于技术方案记载的“汇流条”。进而,第1端子500以及第2端子600对应于技术方案记载的“端子”。进而,外部连接端子部510、610对应于技术方案记载的“一端”。进而,连接端子部520、620对应于技术方案记载的“另一端”。进而,填充树脂700对应于技术方案记载的“树脂”。
不过,上述记载终究只是以将技术方案的结构和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作为目的,技术方案记载的发明并非通过上述对应建立而完全限定于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是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以下,参照图1对薄膜电容器1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后续参照图2以后的图对各部分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薄膜电容器1具备壳体100、电容器元件200、第1汇流条300、第2汇流条400、第1端子500、第2端子600和填充树脂700。
壳体10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箱状,在内部具备上部被敞开的容纳部101。容纳部101对电容器元件200进行容纳。在壳体100的左右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安装接头110。在安装接头110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孔111,在孔111嵌入用于提高孔的强度的金属制的套环112。此外,在壳体100的外底面,也与外侧面同样地,设置有安装接头,并在该安装接头的孔嵌入金属制的套环。在薄膜电容器1设置于外部装置的设置部时,这些安装接头通过螺钉等而被固定于设置部。
此外,在壳体100的前表面,2个箱状部120在左右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设置。在左侧以及右侧的箱状部120,在壳体100成型时,通过嵌件成型分别设置第1端子500以及第2端子600。在第1端子500的外部连接端子部510以及第2端子600的外部连接端子部610,分别连接外部装置的端子。在箱状部120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2个凹部800在左右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设置。
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分别设置在电容器元件2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1汇流条300的外部连接端子部310以及第2汇流条400的外部连接端子部410分别朝向上方延伸,且被定位在容纳部101的外部。在外部连接端子部310、410分别连接外部装置的端子。
第1汇流条300的连接端子部320以及第2汇流条400的连接端子部420被定位在容纳部101的外部,且分别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与第1端子500的上端的连接端子部520以及第2端子600的上端的连接端子部620连接。
填充树脂700是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在电容器元件200容纳于壳体100的容纳部101的状态下,以液相状态注入到容纳部101内,然后,通过加热壳体100而固化。通过填充树脂700保护容纳部101内的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的部分和电容器元件200使得免受湿气、冲击的影响。
接下来,参照图2~图4的(b),连同各部分的详细结构一起对薄膜电容器1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
图2是包含电容器元件200、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的电容器元件单元1a的分解立体图。
第1汇流条300包含外部连接端子部310、连接端子部320和电极端子部330。第1汇流条300通过对作为给定形状的导电性材料的金属板(例如,铜板)适当地实施折弯等加工而形成。
电极端子部330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平板形状。外部连接端子部310具有平板形状,从电极端子部330的后端向上方延伸。在外部连接端子部310,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外部连接端子部310的安装孔311。在外部连接端子部310,在薄膜电容器1组装完成之后,通过使用了安装孔311的螺钉固定而连接外部装置的端子。
在电极端子部330的前端的左端附近,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平板形状的连接部331。连接部33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外部连接端子部3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窄。
连接端子部320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平板形状,从连接部331的上端向前方延伸。连接端子部32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宽度与连接部331相等的主体部320a。在主体部320a的左端以及右端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稍微延伸的凸缘部320b,在凸缘部320b的外侧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平板形状的突部321。左右的突部321相对于主体部320a的中心而形成为左右对称。突部321通过将与水平面平行的连接端子部320的一部分向下方折弯而形成。突部321的左右的侧面具有长方形形状。
在连接端子部320的前端附近,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连接端子部320的连接孔322。如后所述,相对于连接孔322,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连接第1端子500的上端的连接端子部520(参照图3)。
第2汇流条400具有与第1汇流条300大致同样的结构,包含外部连接端子部410、连接端子部420和电极端子部430。第2汇流条400通过对作为给定形状的导电性材料的金属板(例如,铜板)适当地施加折弯等加工而形成。
电极端子部430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平板形状。外部连接端子部410具有平板形状,从电极端子部430的后端向上方延伸。外部连接端子部4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外部连接端子部3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外部连接端子部4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与外部连接端子部3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等。在外部连接端子部410,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外部连接端子部410的安装孔411。在外部连接端子部410,在薄膜电容器1组装完成之后,通过使用了安装孔411的螺钉固定而连接外部装置的端子。
在电极端子部430的前端的右端附近,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平板形状的连接部431。连接部43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外部连接端子部4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窄,且与连接部33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等。连接部4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连接部3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
连接端子部420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平板形状,从连接部431的上端向前方延伸。连接端子部42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宽度与连接部431相等的主体部420a。在主体部420a的左端以及右端形成有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稍微延伸的凸缘部420b,在凸缘部420b的外侧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平板形状的突部421。左右的突部421相对于主体部420a的中心而形成为左右对称。突部421通过将与水平面平行的连接端子部420的一部分向下方折弯而形成。突部421的左右的侧面具有长方形形状。
在连接端子部420的前端附近,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连接端子部420的连接孔422。如后所述,相对于连接孔422,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连接第2端子600的上端的连接端子部620(参照图3)。
电容器元件200通过将使铝蒸镀在电介质薄膜上的2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进行卷绕或者层叠,按压为扁平状,由此形成。在电容器元件200,通过锌等金属的喷镀,在上表面形成第1电极210,在下表面形成第2电极220。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元件200由使铝蒸镀在电介质薄膜上的金属化薄膜形成,但除此以外,也可以由蒸镀锌、镁等其他金属的金属化薄膜而形成。或者,电容器元件200既可以由蒸镀这些金属之中的多个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也可以由蒸镀这些金属彼此的合金的金属化薄膜形成。
在组装时,第1汇流条300的电极端子部330的下表面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与电容器元件200的上表面的第1电极210接合。由此,第1汇流条300与第1电极210电连接。同样地,第2汇流条400的电极端子部430的上表面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与电容器元件200的下表面的第2电极220连接。由此,第2汇流条400与第2电极220电连接。另外,也可以是,在电极端子部330、430形成有销状的端子,该端子通过钎焊等而与第1电极210以及第2电极220接合。这样一来,如图3所示,完成电容器元件单元1a。
图3是包含电容器元件单元1a、壳体100、第1端子500以及第2端子600的构造体1b的分解立体图。
壳体100是树脂制的,例如,由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聚苯硫醚(PPS)形成。2个箱状部120在壳体100的前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设置。箱状部120具有从壳体10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面、和从容纳部101的前表面向后方突出的面。在箱状部120的上表面121,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空开给定的间隔地排列配置的2个凹部800。凹部80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从上表面121向下方凹陷。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2个凹部800的中心间的距离与第1汇流条300的2个突部321的中心间的距离以及第2汇流条400的2个突部421的中心间的距离相等。
第1端子500包含外部连接端子部510、连接端子部520和连接部531、532。第1端子500与第1汇流条300同样地,通过对作为给定形状的导电性材料的金属板(例如,铜板)适当地施加折弯等加工而形成。在左右方向上,连接部531、532的宽度与第1汇流条300的主体部320a的宽度大致相等。连接部531和连接部532相连,连接部531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平板形状,连接部532具有与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平行的平板形状。外部连接端子部510具有销状,从连接部531的前端向前方突出。连接端子部520具有销状,从连接部532的上端向上方突出。
第1端子500在壳体100成型时,通过嵌件成型而被设置在左侧的箱状部120。由此,连接部531、532的一部分埋入到箱状部120内,外部连接端子部510以及连接端子部520被定位在箱状部120的外侧。在外部连接端子部510,在薄膜电容器1组装完成之后,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连接外部装置的端子。
第2端子600与第1端子500同样地构成,包含外部连接端子部610、连接端子部520和连接部631、632。在左右方向上,连接部631、632的宽度与第2汇流条400的主体部420a的宽度大致相等。第2端子600在壳体100成型时,通过嵌件成型而被设置在右侧的箱状部120。由此,连接部631、632的一部分埋入到箱状部120内,外部连接端子部610以及连接端子部620被定位在箱状部120的外侧。在外部连接端子部610,在薄膜电容器1组装完成之后,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连接外部装置的端子。
在组装时,电容器元件单元1a从壳体100的上方向容纳部101内容纳。此时,第1汇流条300的2个突部321分别插入到形成在左侧的箱状部120的上表面121上的2个凹部800内,第2汇流条400的2个突部421分别插入到形成在右侧的箱状部120的上表面121上的2个凹部800内。若突部321、421插入到凹部800,则在第1汇流条300的连接孔322插入连接端子部520,在第2汇流条400的连接孔422插入连接端子部620。然后,连接孔322和连接端子部520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连接,连接孔422和连接端子部620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连接。这样一来,如图4的(a)所示,完成构造体1b。
另外,连接孔322和连接端子部520的连接以及连接孔422和连接端子部620的连接也可以在参照图4的(a)说明的填充树脂700的填充以及固化之后进行。
图4的(a)是构造体1b的立体图。图4的(b)是在构造体1b填充了填充树脂700的状态下的左侧的箱状部120的附近的俯视图。
如图4的(a)所示,在电容器元件单元1a容纳于容纳部101之后,在容纳部101的内壁与电容器元件200之间,填充树脂700以液相状态注入。通过填充树脂700在容纳部101内填满至壳体100的上表面附近,从而如图4的(b)所示,在容纳部101填满填充树脂700。
在此,在凹部800与容纳部101之间,通过切除箱状部120的上表面121从而形成了缺口101a。由此,若填充树脂700在容纳部101内填满,则在与容纳部101连通的凹部800,也经由缺口101a而填满填充树脂700。然后,通过加热壳体100,从而容纳部101内以及凹部800内的填充树脂700固化。
另外,在图4的(b)中,示出了左侧的箱状部120的附近,但右侧的箱状部120的附近也是同样的结构。即,在右侧的箱状部120的上表面121,也在凹部800与容纳部101之间形成缺口101a,并经由缺口101a而在右侧的箱状部120的2个凹部800内填满填充树脂700。
这样一来,如图1所示,完成薄膜电容器1。
图5的(a)、(b)是形成在左侧的箱状部120的上表面121上的2个凹部800的附近处的剖视图。
图5的(a)是从前方观察以穿过突部321的前后方向中央的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平行的平面对薄膜电容器1进行切断时的切剖面的剖视图。图5的(b)是从右方观察以穿过右侧的突部321的左右方向中央的与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平行的平面对薄膜电容器1进行切断时的切剖面的剖视图。另外,图5的(a)所示的剖面结构在右侧的箱状部120中也同样的,图5的(b)所示的剖面结构在左侧的突部321以及2个突部421中也是同样的。
如图5的(a)所示,凹部800具备与水平面平行的底面810、形成在凹部800的上端附近的倾斜面821、和形成在凹部800的下端附近的侧面822。通过在凹部800的内侧面形成倾斜面821,从而凹部800随着从上端朝向下方而凹部800的水平面中的宽度变窄。
此外,在凹部800的后端与容纳部101之间,如参照图4的(b)说明的那样,形成有缺口101a。缺口101a是将凹部800的内部和容纳部101的内部连接的连接通路。通过形成缺口101a,从而若填充树脂700以液相状态注入到容纳部101,则容纳部101内的填充树脂700通过缺口101a而流入到凹部800内。
如图5的(b)所示,凹部800在缺口101a的下方具备从缺口101a的下端向下方形成的倾斜面831、和形成在凹部800的下端附近的侧面832。通过在缺口101a的下方形成倾斜面831,从而凹部800随着从缺口101a的下端朝向下方而凹部800的水平面中的宽度变窄。通过形成倾斜面821、831,从而如图3所示,在电容器元件单元1a容纳于壳体100的容纳部101内时,能够将突部321、421顺利地插入到凹部800内。由此,能够将连接端子部520顺利地插入到第1汇流条300的连接孔322,能够将连接端子部620顺利地插入到第2汇流条400的连接孔422。
接下来,参照图1对薄膜电容器1和外部装置的连接进行说明。
薄膜电容器1例如在电动汽车中搭载于用于驱动电动机的逆变器装置。对于逆变器装置,从电源装置(蓄电池)供给直流的电力。逆变器装置具备包含IGBT(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逆变器电路,将直流的电力变换为3相交流的电力,并向电动机供给。
在第1汇流条300的外部连接端子部310,通过使用了安装孔311的螺钉固定而连接对应的外部装置(电源装置以及逆变器装置)的外部端子。同样地,在第2汇流条400的外部连接端子部410,通过使用了安装孔411的螺钉固定而连接对应的外部装置(电源装置以及电源电机)的外部端子。
此外,在第1端子500的外部连接端子部510以及第2端子600的外部连接端子部610,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连接用于对电容器元件200的电压值进行监控的外部装置的外部端子。在薄膜电容器1通电时,电容器元件200的电压作为电压信号,经由连接端子部320、420从作为信号输出端子的外部连接端子部510、610向外部装置输出。由此,在包含于外部装置的用于对电压信号进行监控的监控装置中,能够检测并监控电容器元件200的电压。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发挥以下的效果。
第1汇流条300具备电极端子部330以及连接端子部320,电极端子部330与电容器元件200的第1电极210连接。第2汇流条400具备电极端子部430以及连接端子部420,电极端子部430与电容器元件200的第2电极220连接。连接端子部320被定位在容纳部101的外部(上方)并且具有突部321。连接端子部420被定位在容纳部101的外部(上方)并且具有突部421。壳体100具有插入突部321、421的凹部800。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凹部800插入突部321、421,从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设置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由此,能够相对于壳体100简易地设置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汇流条300的连接端子部320以及第2汇流条400的连接端子部420是为了向用于对电容器元件200的电压值进行监控的外部装置中继电压值而设置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320a、420a(参照图2)构成为左右方向的宽度变窄。若像这样主体部320a、420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变窄,则难以在主体部320a、420a设置用于将连接端子部320、420设置于壳体100的嵌合孔。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端子部320的左右设置有突部321,在连接端子部420的左右设置有突部421。由此,即便主体部320a、420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变窄,通过将突部321、421插入到凹部800,从而也能够将连接端子部320、420设置于壳体100。
另外,在为了抑制电阻的增加而按照左右方向的宽度变宽的方式构成了主体部320a、420a的情况下,若在主体部320a、420a设置嵌合孔,则电阻会增加。因此,即便在该情况下,也难以将嵌合孔设置于主体部320a、420a。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连接端子部320、420分别设置突部321、421,从而能够在抑制电阻的增加的同时将连接端子部320、420设置于壳体100。
突部321通过将连接端子部320的一部分折弯而形成,突部421通过将连接端子部420的一部分折弯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即便在连接端子部320、420的宽度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1汇流条300简易地形成突部321,能够在第2汇流条400简易地形成突部421。
凹部800按照凹部800的宽度随着从上端(入口部)朝向下方(内部)而变窄的方式具有倾斜面821、831。
根据该结构,能够沿着倾斜面821、831向凹部800的内部顺利地插入突部321、421。
第1端子500被嵌件成型于壳体100,外部连接端子部510(第1端子500的一端)被引出到外部。第2端子600被嵌件成型于壳体100,外部连接端子部610(第2端子600的一端)被引出到外部。第1汇流条300的连接端子部320构成为在突部321插入到凹部800时被定位在能够与连接端子部520(第1端子500的另一端)连接的位置。第2汇流条400的连接端子部420构成为在突部421插入到凹部800时被定位在能够与连接端子部620(第2端子600的另一端)连接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突部321、421插入到凹部800来相对于壳体100设置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由此能够使第1汇流条300的连接端子部320和第1端子500的连接端子部520的位置一致,能够使第2汇流条400的连接端子部420和第2端子600的连接端子部620的位置一致。因而,能够顺利地进行第1汇流条300和第1端子500的连接以及第2汇流条400和第2端子600的连接。
第1汇流条300的连接端子部320具有能够插入第1端子500的连接端子部520的连接孔322,第2汇流条400的连接端子部420具有能够插入第2端子600的连接端子部620的连接孔422。连接孔322在突部321插入到凹部800时被设置在插入连接端子部520(第1端子500的另一端)的位置,连接孔422在突部421插入到凹部800时被设置在插入连接端子部620(第2端子600的另一端)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突部321、421插入到凹部800来相对于壳体100设置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由此能够使连接孔322和连接端子部520的位置一致,能够使连接孔422和连接端子部620的位置一致。因而,能够可靠且顺利地进行第1汇流条300和第1端子500的连接以及第2汇流条400和第2端子600的连接。
突部321通过在突部321与凹部800之间填充了填充树脂700从而相对于凹部800被固定,突部421通过在突部421与凹部800之间填充了填充树脂700从而相对于凹部800被固定。
根据该结构,能够相对于壳体100可靠地固定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
壳体100具备将容纳电容器元件200的容纳部101和凹部800连接的缺口101a(连接通路)。突部321、421通过填充在电容器元件200与容纳部101之间的填充树脂700经由缺口101a填充到凹部800,从而相对于凹部800被固定。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填充树脂700填充到容纳部101从而能够将填充树脂700还填充到凹部800,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电容器元件200相对于容纳部101的固定和突部321、421相对于凹部800的固定。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外,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本发明的应用例还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变更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凹部800设置了倾斜面821、831,但在变更例1中,在突部321、421设置倾斜面。
图6的(a)、(b)是变更例1涉及的形成在左侧的箱状部120的上表面121上的凹部800的附近处的剖视图。图6的(a)、(b)分别是与图5的(a)、(b)同样的剖视图。
在变更例1中,如图6的(a)所示,在突部321的左右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面321a,如图6的(b)所示,在突部321的前后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面321b。由此,设置于连接端子部320的突部321的剖面构成为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宽度随着向下方前进而变小。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较,从凹部800的侧面省略了倾斜面,侧面822、832向上方延伸。在变更例1中,2个突部421和与2个突部421对应的2个凹部800也与图6的(a)、(b)同样地构成。
即便在变更例1中,通过在突部321、421形成倾斜面,从而突部321、421随着从上端朝向下方而宽度变窄。由此,也能够向凹部800的内部顺利地插入突部321、42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1中,在突部321、421和凹部800的任一者设置了倾斜面,但也可以在两者设置有倾斜面。此外,也可以代替设置于突部321、421以及凹部800的倾斜面,而按照宽度随着向下方前进而阶段性地变窄的方式形成剖面为台阶状的面。
<变更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通过从主体部320a、420a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平板部朝向下方折弯,从而形成了凸缘部320b、420b以及突部321、421。与之相对,在变更例2中,省略了凸缘部320b、420b,在主体部320a、420a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等而接合分体的突部321、421。
图7的(a)是变更例2涉及的左侧的箱状部120的附近的俯视图。另外,右侧的箱状部120的附近的结构也是同样的,因此以下仅对左侧的箱状部120的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的(a)所示,在变更例2中,在连接端子部320的主体部320a的下表面,2个突部321空开间隔地形成。由此,2个突部32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间的距离变得比上述实施方式短。因此,在变更例2中,2个凹部800按照2个凹部800的中心间的距离变得比上述实施方式短的方式,形成在左侧的箱状部120的上表面121。
即便在变更例2中,也通过将突部321、421插入到凹部800,从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设置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
另外,在变更例2中,需要通过焊接等将突部321、421接合到主体部320a、420a的下表面。因此,为了更简易地形成突部321、421,优选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将连接端子部320、420的一部分折弯从而形成突部321、421。
<变更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端子部320通过2个突部321插入到2个凹部800从而相对于壳体100被设置,但在变更例3中,通过3个突部插入到3个凹部从而相对于壳体100被设置。同样地,连接端子部420也通过3个突部插入到3个凹部从而相对于壳体100被设置。
图7的(b)是变更例3涉及的左侧的箱状部120的附近的俯视图。另外,右侧的箱状部120的附近的结构也是同样的,因此以下仅对左侧的箱状部120的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的(b)所示,在变更例3中,在2个突部321与连接孔322之间,进一步形成有突部323。突部323通过焊接等而与主体部320a的下表面接合。突部323具有与突部321同样的形状,并具有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平行的面。此外,在变更例3中,在突部323的下方,在箱状部120的上表面121形成有凹部900。凹部900具有与凹部800同样的形状。
在组装时,2个突部321插入到2个凹部800,突部323插入到凹部900。然后,通过在容纳部101填充了填充树脂700,从而在容纳部101以及凹部800内填满填充树脂700。此外,还在凹部900内另行填充了填充树脂700。
根据变更例3,通过将2个突部321插入到2个凹部800,还将突部323插入到凹部900,从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进一步稳固地设置第1汇流条300。关于右侧的箱状部120也同样地,通过3个突部插入到3个凹部,从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进一步稳固地设置第2汇流条400。
另外,在变更例3中,凹部900不与容纳部101相连,因此在固定突部323时,无需另行将填充树脂700填充到凹部900。因此,在变更例3中,也可以设置将凹部900和凹部800连接的缺口,根据填充树脂700向容纳部101的填充,使得还在凹部900填充了填充树脂700。
此外,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也可以通过4个以上的突部以及与突部相同数量的凹部而设置于壳体100。此外,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也可以通过1个突部以及1个凹部而设置于壳体100。不过,为了稳定地设置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优选设置多个突部以及与突部相同数量的凹部。
<其他的变更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汇流条300的连接端子部320侧以及第2汇流条400的连接端子部420侧设置了突部321、421以及凹部800。然而,突部和凹部的结构并不限于设置在连接端子部320、420侧,也可以设置在外部连接端子部310、410侧。像这样,用于相对于壳体100固定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的突部以及凹部,不仅可以设置于左右方向的宽度窄的连接端子部320、420,还可以设置于左右方向的宽度宽的外部连接端子部310、4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部321、421以及凹部800构成为,在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上,突部321、421的宽度变得比凹部800的宽度小。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上,突部321、421的宽度与凹部800的宽度大致相同。在该情况下,通过相对于凹部800嵌入突部321、421,从而完成第1汇流条300以及第2汇流条400相对于壳体100的固定。
不过,根据突部321、421以及凹部800的制造误差,假定突部321、421不进入凹部800的情形、在突部321、421与凹部800之间产生必要以上的间隙的情形。因此,为了进行突部321、421向凹部800的顺利的插入和可靠的固定,优选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设为如下结构,即,在突部321、421与凹部800之间设置间隙,并在该间隙填充了填充树脂700,相对于凹部800固定突部321、4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汇流条300,用于与外部装置(电源装置以及逆变器装置)连接的外部连接端子部310、和用于与对电容器元件200的电压值进行监控的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端子部320相对于电极端子部330进行了设置。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代替第1汇流条300而使用具备用于与外部装置(电源装置以及逆变器装置)连接的外部连接端子部310和电极端子部的主汇流条、以及具备用于与对电容器元件200的电压值进行监控的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端子部320和电极端子部的副汇流条。同样地,也可以代替第2汇流条400而使用主汇流条和副汇流条。
在代替第1汇流条300而使用主汇流条和副汇流条的情况下,与突部321以及凹部800同样的结构也可以不仅设置在副汇流条侧还设置在主汇流条侧。同样地,在代替第2汇流条400而使用主汇流条和副汇流条的情况下,与突部421以及凹部800同样的结构也可以不仅设置在副汇流条侧还设置在主汇流条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汇流条300的各部分通过实施折弯等加工而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用于形成外部连接端子部310、连接端子部320以及电极端子部330的平板通过焊接而相互接合,由此形成第1汇流条300。同样地,也可以是,用于形成外部连接端子部410、连接端子部420以及电极端子部430的平板通过焊接而相互接合,由此形成第2汇流条400。
此外,如图2所示,通过将连接端子部320、420的一部分折弯从而分别形成了突部321、421,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用于形成突部321、421的平板分别通过焊接而接合于凸缘部320b、420b的下表面。不过,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将连接端子部320、420的一部分折弯能够更简易地形成突部321、4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连接端子部320设置了连接孔322,并在连接孔322插通了第1端子500的连接端子部520,且连接孔322和连接端子部520通过钎焊等接合方法而连接。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代替连接孔322而在连接端子部320的主体部320a的前端部分形成有与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平行的面。在该情况下,主体部320a的前端部分的面和连接端子部520的面通过点焊而连接。关于连接端子部420也同样地,形成在连接端子部420的主体部420a的前端部分上的面和连接端子部620的面可以通过点焊而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容纳部101和凹部800连接的连接通路,在容纳部101与凹部800之间形成了缺口101a,但并不限于此,在上方未敞开的连接通路即通过壳体100的内部的连接通路也可以形成在容纳部101与凹部800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薄膜电容器1具备1个电容器元件200。然而,电容器元件200的个数也可以为2个以上,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容器元件200是通过将使铝蒸镀在电介质薄膜上的2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并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者层叠而形成的,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将使铝蒸镀在电介质薄膜的两面的金属化薄膜和绝缘薄膜重叠并将其进行卷绕或者层叠从而形成这些电容器元件20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例,列举了薄膜电容器1。然而,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薄膜电容器1以外的电容器。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方案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上方”、“下方”等表示方向的术语表示仅依赖于结构构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相对的方向,而非表示铅垂方向、水平方向等的绝对的方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使用在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产业设备、车辆的电气安装件等中的电容器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薄膜电容器(电容器);
100   壳体;
101   容纳部;
101a  缺口(连接通路);
200   电容器元件;
210   第1电极(电极);
220   第2电极(电极);
300   第1汇流条(汇流条);
320   连接端子部;
321   突部;
322   连接孔;
323   突部;
330   电极端子部;
400   第2汇流条(汇流条);
420   连接端子部;
421   突部;
422   连接孔;
430   电极端子部;
500   第1端子(端子);
510   外部连接端子部(一端);
520   连接端子部(另一端);
600   第2端子(端子);
610   外部连接端子部(一端);
620   连接端子部(另一端);
700填充树脂(树脂);
800、900凹部。

Claims (7)

1.一种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
汇流条,具备电极端子部以及连接端子部,所述电极端子部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和
壳体,具有对所述电容器元件进行容纳的容纳部,
所述连接端子部被定位在所述容纳部的外部,并且具有突部,
所述壳体具有插入所述突部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突部通过折弯所述连接端子部的一部分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凹部按照所述凹部的宽度随着从入口部朝向内部而变窄的方式具有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具备被嵌件成型于所述壳体且一端被引出到外部的端子,
所述连接端子部构成为在所述突部插入到所述凹部时被定位在能够与所述端子的另一端连接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连接端子部具有能够插入所述端子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在所述突部插入到所述凹部时被设置在插入所述端子的所述另一端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突部通过在所述突部与所述凹部之间填充树脂,从而相对于所述凹部被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备将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凹部连接的连接通路,
所述突部通过填充在所述电容器元件与所述容纳部之间的所述树脂经由所述连接通路填充到所述凹部,从而相对于所述凹部被固定。
CN202180054807.1A 2020-09-14 2021-09-03 电容器 Pending CN1160759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4172 2020-09-14
JP2020154172 2020-09-14
PCT/JP2021/032548 WO2022054729A1 (ja) 2020-09-14 2021-09-03 コンデン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5911A true CN116075911A (zh) 2023-05-05

Family

ID=80631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4807.1A Pending CN116075911A (zh) 2020-09-14 2021-09-03 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054729A1 (zh)
CN (1) CN116075911A (zh)
WO (1) WO20220547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014927A1 (zh) * 2019-07-23 2021-01-28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8409Y2 (ja) * 1992-04-27 1998-08-13 呉 世輝 ウェルディングを用いないコンデンサーの構造
DE19710963C1 (de) * 1997-03-17 1998-09-17 Wolfgang Westermann SMD-Folienkondensator
JP3812196B2 (ja) * 1998-12-25 2006-08-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JP4614038B2 (ja) * 2001-09-25 2011-01-19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樹脂封止型電子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54729A1 (zh) 2022-03-17
WO2022054729A1 (ja)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6758B2 (en) Capacitor
US11062850B2 (en) Capacitor
US11869717B2 (en) Capacitor
US11637483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fixation structure and current detection device
CN116075911A (zh) 电容器
CN114072889B (zh) 电容器
US10984952B2 (en) Capacitor
US10923281B2 (en) Capacitor
CN112136193B (zh) 电容器
TW201621946A (zh) 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1232908B2 (en) Capacitor having improved pos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rminal mount and case
US11908622B2 (en) Capacitor
CN112514015B (zh) 电容器以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WO2021085107A1 (ja) コンデンサ
WO2024004754A1 (ja) コンデンサ
US20220208458A1 (en)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pacitor
JP7349676B2 (ja) コンデンサ
CN116783669A (zh) 电容器
CN116157882A (zh) 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