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5097B - 一种远程遥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程遥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5097B
CN116075097B CN202310354840.7A CN202310354840A CN116075097B CN 116075097 B CN116075097 B CN 116075097B CN 202310354840 A CN202310354840 A CN 202310354840A CN 116075097 B CN116075097 B CN 116075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rod
main body
remote controller
remot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48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5097A (zh
Inventor
袁鑫鑫
周希凯
李东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ihu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ihu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ihu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ihu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548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5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5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5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5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5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34Feet; Stands; Pedestals, e.g. wheels for moving casing on flo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程遥控装置,涉及遥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遥控器主体,还包括固定框架、束带组件和辅助支撑组件;所述固定框架为框架结构,定位在地面或墙面上;所述遥控器主体整体呈矩形块状,内置遥控组件、泵体、控制阀和电池,上表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束带的内侧设有多个涨大适应囊,通过输气管与泵体上的控制阀连通;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定位在所述遥控器主体的底部,包括软质支撑体和行进轮;所述软质支撑体为能够进行涨缩的框架结构或杆形,为囊体,与控制阀相连通;所述行进轮为单向轮或万向轮,定位在所述软质支撑体的底部;本申请实现了维修人员携带遥控装置劳动强度较小,且对维修工作的影响小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远程遥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遥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遥控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使用者为便于进行远程遥控的动作,通常会利用一遥控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至被控制装置(例如电视、遥控汽车、无人机、有轨车辆),以使被控制装置进行开启或启动等功用,而且相对于一些比较辛苦、危险的劳动环境,使用远程遥控可以改善劳动环境同时还可以降低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危险系数。
目前,现有大型设备的远程遥控装置为满足其遥控需求,重量一般较重,维修人员随身携带遥控装置的劳动强度较大,若不随身携带则丧失了操纵的灵活性;使用推车式的遥控装置虽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同时兼顾轻巧便捷与灵活性,但难以适用较为复杂的行驶环境(例如有时需要爬上大型设备顶端或在内部进行维修及观察试启动时各零部件的状态),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远程遥控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远程遥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维修人员随身携带遥控装置时因遥控装置自重导致的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维修人员携带遥控装置劳动强度较小,且对维修工作的影响小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遥控装置,包括遥控器主体,还包括固定框架、束带组件和辅助支撑组件;
所述固定框架为框架结构,定位在地面或墙面上;
所述遥控器主体整体呈矩形块状,内置遥控组件、泵体、控制阀和电池,上表面设有控制面板;
所述束带组件用于将遥控器主体捆缚在使用人员身上;所述束带组件包括束带;
所述束带的内侧设有多个涨大适应囊,通过输气管与所述泵体上的控制阀连通,用于适时膨胀进而将所述束带及所述遥控器主体固定在使用人员的腰部;
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定位在所述遥控器主体的底部,包括软质支撑体和行进轮;
所述软质支撑体为能够进行涨缩的框架结构或杆形,为囊体,与控制阀相连通;
所述行进轮为单向轮或万向轮,定位在所述软质支撑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束带组件还包括卡扣;
所述束带数量为两条,均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将两条束带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底板、支撑杆和阻灰棚;
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杆为竖向设置的杆体,底部固定在所述底板上,长度大于1米,起承载作用;
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遥控器主体的定位块,所述遥控器主体通过所述定位块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阻灰棚定位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起到防止所述遥控器主体上落灰的作用。
优选的,数个或所有的涨大适应囊交替进行涨缩。
优选的,所述涨大适应囊为挤压软囊;
所述挤压软囊下设有转动柱和转动柱支架;
所述挤压软囊为橡胶材质弹性囊,其涨缩受控于所述控制阀;
所述转动柱支架固定在所述束带上;
所述转动柱为密闭的橡胶软囊,整体为柱形或球形,可转动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柱支架上,转动轴的轴向与水平地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软质支撑体为杆形囊体,内置弹力绳;
所述弹力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行进轮上;
所述杆形囊体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的底部,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横杆和拉拽弹力绳;
所述支撑横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的远离使用者的侧壁上,横向设置且与所述遥控器主体的侧壁垂直;
所述拉拽弹力绳为橡胶材质绳体,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横杆的另一端,所述拉拽弹力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行进轮上。
优选的,包括先导控制组件,先导控制组件包括杆形连接囊、块状囊和冲击板;
所述杆形连接囊为杆形的囊体,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远离使用者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块状囊上,倾斜设置,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度至60度;
所述杆形连接囊内置弹力绳,该弹力绳一端固定在所述块状囊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上,弹力绳起到限制杆形连接囊收缩方向的作用;
所述块状囊为圆柱形或棱柱形块体,在受压时会将自身内部气体输送向输气块体;
所述冲击板为带有圆弧过度的L形板,高度大于40厘米,与地面直接接触;
所述块状囊固定在所述冲击板的内凹面上;
所述拉拽弹力绳为弹性管体,所述拉拽弹力绳内部空间通过所述输气块体与所述块状囊连通;
所述输气块体为内部中空的块体,其上设有单向阀、输气通道和阻尼接头;来自块状囊的气体从单向阀和阻尼接头处进入输气块体内部,而后从所述输气通道输送向所述拉拽弹力绳内部;在所述输气块体不被挤压时,所述拉拽弹力绳内部的气体从阻尼接头处缓慢输送向所述块状囊,此时行进轮缓慢下降。
优选的,所述先导控制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定位在所述杆形囊体的两侧,两个冲击板拼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杆形囊体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55度至80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遥控装置进行优化,在遥控装置上设置束带和包括软质支撑体与行进轮的辅助支撑组件;利用辅助支撑组件对遥控器主体进行支撑以此降低劳动强度;通过控制软质支撑体内气体量的方式控制行进轮的抬升进而保障遥控装置的灵活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维修人员随身携带遥控装置时因遥控装置自重导致的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维修人员携带遥控装置劳动强度较小,且对维修工作的影响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遥控器主体与束带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杆形囊体和杆形连接囊收缩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遥控器主体与辅助支撑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泵体与涨大适应囊、杆形囊体和杆形连接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挤压软囊与转动柱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拉拽弹力绳与杆形囊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辅助支撑组件与先导控制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块状囊与管形的拉拽弹力绳的连通关系示意图。
图中:
固定框架100、底板110、支撑杆120、定位块121、阻灰棚130、底杆131、顶棚132、遮挡帘133;
遥控器主体200、控制面板210、泵体220、控制阀230;
束带组件300、束带310、卡扣320、涨大适应囊330、挤压软囊331、转动柱332、转动柱支架333;
辅助支撑组件400、杆形囊体410、行进轮420、支撑横杆430、拉拽弹力绳440;
先导控制组件500、杆形连接囊510、块状囊520、冲击板530、输气块体540、单向阀541、输气通道542、阻尼接头5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水平”、“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远程遥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遥控装置进行优化,在遥控装置上设置束带310和包括软质支撑体与行进轮420的辅助支撑组件400;利用辅助支撑组件400对遥控器主体200进行支撑以此降低劳动强度;通过控制软质支撑体内气体量的方式控制行进轮420的抬升进而保障遥控装置的灵活性;实现了维修人员携带遥控装置劳动强度较小,且对维修工作的影响小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远程遥控装置包括固定框架100、遥控器主体200、束带组件300和辅助支撑组件400;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框架100为框架结构,定位在地面或墙面上,用于支撑固定所述遥控器主体200;所述固定框架100包括底板110、支撑杆120和阻灰棚130;所述底板110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杆120为竖向设置的杆体,底部固定在所述底板110上,长度大于1米,起承载作用;所述支撑杆12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遥控器主体200的定位块121,遥控器主体200通过定位块121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20上;所述阻灰棚130定位在所述支撑杆120的顶部,起到防止遥控器主体200上落灰的作用;所述阻灰棚130包括底杆131、顶棚132和遮挡帘133;所述底杆131固定在所述支撑杆120的顶部,竖向设置;所述顶棚132为板形,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正上方;所述遮挡帘133的材质为布,形状呈矩形,顶部固定在所述顶棚132的边缘且自然下垂,底部低于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顶部,起到阻挡灰尘的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遥控器主体200整体呈内部中空的矩形块状,内置用于遥控大型设备(例如有轨车辆)的遥控组件、用于控制辅助支撑组件400运行的泵体220、位于泵体220上的控制阀230和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池;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上表面设有控制面板210,使用人员通过控制面板210控制大型设备运行以及泵体220和控制阀230的运行;所述遥控组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所述束带组件300用于将遥控器主体200捆缚在使用人员身上,包括束带310和卡扣320;所述束带310数量为两条,均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上,另一端固定有卡扣320,卡扣320用于将两条束带310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束带310的内侧设有10个及以上的涨大适应囊330,涨大适应囊330为橡胶材质弹性囊,通过输气管与泵体220上的控制阀230连通,用于适时膨胀进而将束带310及遥控器主体200固定在使用人员的腰部;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辅助支撑组件400定位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底部,在使用人员穿戴时遥控器主体200时,辅助支撑组件400起到支撑作用(缓解使用人员的腰部压力,提高舒适性);所述辅助支撑组件400包括软质支撑体和行进轮420;所述软质支撑体为能够进行涨缩的框架结构或杆形,为囊体,与控制阀230相连通;所述行进轮420为单向轮或万向轮,定位在所述软质支撑体的底部;使用人员佩戴遥控器主体200后,可依据需求判断是否控制软质支撑体涨大,控制软质支撑体涨大后,行进轮420与地面相接触,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遇到障碍物需要跨越时,通过控制软质支撑体收缩便能够控制行进轮420抬起。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本申请远程遥控装置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保障使用者腰部气体流通,优选的,数个或所有的涨大适应囊330交替进行涨缩。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本申请远程遥控装置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并保障使用人员能够将遥控器主体200便捷快速的挪移至身后进而方便维修工作;如图7所示,优选的,所述涨大适应囊330为挤压软囊331;挤压软囊331下设有转动柱332和转动柱支架333;所述挤压软囊331为橡胶材质弹性囊,其涨缩受控于所述控制阀230;所述转动柱支架333固定在所述束带310上;所述转动柱332为密闭的橡胶软囊,整体为柱形或球形,可转动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柱支架333上,转动轴的轴向与水平地面垂直;实际使用时,需要切换遥控器主体200相对使用者人体所在位置时,首先控制所述挤压软囊331收缩,而后转动遥控器主体200或人体自身,最后控制所述挤压软囊331涨大将遥控器主体200固定。
优选的,所述软质支撑体为杆形,内置弹力绳;为了叙述的方便,在此将杆形的软质支撑体定义为杆形囊体410;所述弹力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行进轮420上;所述杆形囊体410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底部,倾斜设置,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55度至80度(不同人穿戴倾斜角度不同)。
常态下,遥控器主体200固定在固定框架100上,使用人员直接操控;
大型设备发生故障需要现场维修时,维修人员携带本申请远程遥控装置乘坐运载车辆到达目标地点(例如,有轨车辆通常约500米,运载车辆仅能够载着维修人员到达有轨车辆附近,而后维修人员需要进行下车绕车检查并维修),下车后穿戴本申请远程遥控装置,控制辅助支撑组件400运行(软质支撑体涨大);需要进入目标维修车辆内部进行检查及维修时,控制软质支撑体收缩即可。
维修时,穿戴人员可依据需求将遥控器主体200移至身前、身侧或身后。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维修人员随身携带遥控装置时因遥控装置自重导致的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维修人员携带遥控装置劳动强度较小,且对维修工作的影响小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考虑到上述实施例中的维修人员在穿戴本申请远程遥控装置遇到障碍物时,控制行进轮420抬起的方式为控制杆形囊体410收缩,但收缩到一定高度(能够跨越障碍物的高度)所需时长相对较长,对人员进行速度上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辅助支撑组件400进行了拓展与优化;具体为:
如图8所示,所述辅助支撑组件400还包括支撑横杆430和拉拽弹力绳440;所述支撑横杆43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远离使用者的侧壁上,横向设置且与遥控器主体200的侧壁垂直;所述拉拽弹力绳440为橡胶材质绳体,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横杆430的另一端,拉拽弹力绳440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行进轮420上;实际使用过程中:常态行进时,杆形囊体410始终处于绷直状态且杆形囊体410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基本不变;需要越过障碍物时,仅需要抽出较少量的气体,便能够促使杆形囊体410在拉拽弹力绳440的弹力作用下转动并抬起行进轮420。
实施例三
为了减少上述实施例中的杆形囊体410的磨损(行进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不及时抬起行进轮420,容易造成杆形囊体410及行进轮420与障碍物的碰撞进而造成损伤),并提高本申请远程遥控装置的实用性,令其遇到小型障碍物时无需手动控制杆形囊体410抬起,具体为:
如图9和图10所示,远程遥控装置还包括先导控制组件500,所述先导控制组件500用于自动依据道路情况控制行进轮420抬起,包括杆形连接囊510、块状囊520和冲击板530;所述杆形连接囊510为杆形的囊体,且为非弹性囊,材质优选为乙烯,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远离使用者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块状囊520上,倾斜设置,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度至60度;所述杆形连接囊510内置弹力绳,该弹力绳一端固定在块状囊520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上,弹力绳起到限制杆形连接囊510收缩方向的作用;所述块状囊520为圆柱形或棱柱形块体,为非弹性软囊,在受压时会将自身内部气体输送向输气块体540;所述冲击板530为带有圆弧过度的L形板,高度大于40厘米,与地面直接接触;所述块状囊520固定在所述冲击板530的内凹面上;
所述拉拽弹力绳440为弹性管体,拉拽弹力绳440内部空间通过输气块体540与块状囊520连通;
所述输气块体540为内部中空的块体,其上设有单向阀541、输气通道542和阻尼接头543;来自块状囊520的气体从单向阀541和阻尼接头543处进入输气块体540内部,而后从输气通道542输送向拉拽弹力绳440内部;在输气块体540不被挤压时,拉拽弹力绳440内部的气体从阻尼接头543处缓慢输送向块状囊520,此时行进轮420缓慢下降。
使用时,对于小型障碍物,冲击板530会首先接触障碍物,障碍物对冲击板530的压力会迫使块状囊520被压扁,而后冲击板530在障碍物上碾压而过;在块状囊520内的气体的影响下行进轮420快速抬升(避开障碍物)而后缓慢下移;若使用人员发现较大的障碍物(高度大于18厘米),控制泵体220运行,将杆形囊体410与杆形连接囊510内的气体抽出即可。
优选的,所述先导控制组件50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定位在杆形囊体410的两侧,两个冲击板530拼接在一起。
优选的,为了降低噪声,所述冲击板530的底部设有柱形的轮子。
实施例四
矿场巷道有轨车辆远程遥控装置通常放置在控制室,远程对矿场巷道有轨车辆进行操控,在车辆出现故障损毁在巷道中时,需要选派两人及以上技术人员奔赴现场对车辆进行维修;到达现场并排查车辆外观损坏情况后、维修进行完成一阶段或维修完全完成后,需要其中一人进入车辆操纵室对车辆进行试启动,另一人留在原地观察故障点,二人使用对讲机沟通,以此避免车辆启动后因故障未完全排除(且停止运行不及时)对车辆造成二次损伤;两人协同工作试启动故障车辆的方式不便于灵活控制进而辅助维修及故障排查的进行(对讲机沟通不够直观且响应不够迅速);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维修人员携带遥控装置的方式进行解决。但矿场巷道有轨车辆的远程遥控装置为满足其遥控需求,重量一般较重,维修人员随身携带遥控装置的劳动强度较大,若不随身携带则丧失了操纵的灵活性;使用推车式的遥控装置虽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同时兼顾轻巧便捷与灵活性,但难以适用较为复杂的行驶环境(例如有时需要爬上车顶或车厢内进行维修及观察试启动时各零部件的状态),因此,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结构基础上,参照附图1-附图10,将远程遥控装置应用到煤矿巷道有轨车辆的遥控中,其整个结构包括:遥控器主体200、固定框架100、束带组件300、辅助支撑组件400以及被控的矿场巷道有轨车辆;
所述固定框架100为框架结构,定位在地面或墙面上;
所述遥控器主体200整体呈矩形块状,内置遥控组件、泵体220、控制阀230和电池,上表面设有控制面板210;
所述束带组件300用于将遥控器主体200捆缚在使用人员身上;
所述束带310的内侧设有多个涨大适应囊330,通过输气管与泵体220上的控制阀230连通,用于适时膨胀进而将束带310及遥控器主体200固定在使用人员的腰部;
所述辅助支撑组件400定位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底部,包括软质支撑体和行进轮420;
所述软质支撑体为能够进行涨缩的框架结构或杆形,为囊体,与控制阀230相连通;
所述行进轮420为单向轮或万向轮,定位在所述软质支撑体的底部;
所述遥控器主体200与被控的矿场巷道有轨车辆可通过4G、5G网络、蓝牙、WIFI等通信方式进行连接,控制矿场巷道有轨车辆行试启动以及执行其他的设定控制动作。
矿场巷道有轨车辆发生故障需要现场维修时,维修人员携带本申请远程遥控装置乘坐运载车辆到达矿场巷道有轨车辆通常约500米,运载车辆仅能够载着维修人员到达矿场巷道有轨车辆附近,而后维修人员需要进行下车绕车检查并维修,下车后穿戴本申请远程遥控装置,控制辅助支撑组件400运行(软质支撑体涨大);需要进入目标维修车辆内部进行检查及维修时,控制软质支撑体收缩即可。维修时,穿戴人员可依据需求将遥控器主体200移至身前、身侧或身后。维修后,通过本申请远程遥控装置遥控矿场巷道有轨车辆执行设定控制动作(例如行试启动),观察故障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远程遥控装置,包括遥控器主体(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框架(100)、束带组件(300)和辅助支撑组件(400);
所述固定框架(100)为框架结构,定位在地面或墙面上;
所述遥控器主体(200)整体呈矩形块状,内置遥控组件、泵体(220)、控制阀(230)和电池,上表面设有控制面板(210);
所述束带组件(300)用于将所述遥控器主体(200)捆缚在使用人员身上;所述束带组件(300)包括束带(310);
所述束带(310)的内侧设有多个涨大适应囊(330),通过输气管与所述泵体(220)上的控制阀(230)连通,用于适时膨胀进而将所述束带(310)及所述遥控器主体(200)固定在使用人员的腰部;
所述辅助支撑组件(400)定位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底部,包括软质支撑体和行进轮(420);
所述软质支撑体为能够进行涨缩的框架结构或杆形,为囊体,与所述控制阀(230)相连通;
所述行进轮(420)为单向轮或万向轮,定位在所述软质支撑体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组件(300)还包括卡扣(320);
所述束带(310)数量为两条,均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卡扣(320),所述卡扣(320)用于将两条束带(310)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100)包括底板(110)、支撑杆(120)和阻灰棚(130);
所述底板(110)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杆(120)为竖向设置的杆体,底部固定在所述底板(110)上,长度大于1米,起承载作用;
所述支撑杆(12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定位块(121),所述遥控器主体(200)通过所述定位块(121)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20)上;
所述阻灰棚(130)定位在所述支撑杆(120)的顶部,起到防止遥控器主体(200)上落灰的作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数个或所有的涨大适应囊(330)交替进行涨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大适应囊(330)为挤压软囊(331);
所述挤压软囊(331)下设有转动柱(332)和转动柱支架(333);
所述挤压软囊(331)为橡胶材质弹性囊,其涨缩受控于所述控制阀(230);
所述转动柱支架(333)固定在所述束带(310)上;
所述转动柱(332)为密闭的橡胶软囊,整体为柱形或球形,可转动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柱支架(333)上,转动轴的轴向与水平地面垂直。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支撑体为杆形囊体(410),内置弹力绳;
所述弹力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行进轮(420)上;
所述杆形囊体(410)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底部,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组件(400)还包括支撑横杆(430)和拉拽弹力绳(440);
所述支撑横杆(43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远离使用者的侧壁上,横向设置且与所述遥控器主体(200)的侧壁垂直;
所述拉拽弹力绳(440)为橡胶材质绳体,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横杆(430)的另一端,所述拉拽弹力绳(440)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行进轮(420)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先导控制组件(500),所述先导控制组件(500)包括杆形连接囊(510)、块状囊(520)和冲击板(530);
所述杆形连接囊(510)为杆形的囊体,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远离使用者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块状囊(520)上,倾斜设置,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度至60度;
所述杆形连接囊(510)内置弹力绳,该弹力绳一端固定在所述块状囊(520)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遥控器主体(200)上,弹力绳起到限制所述杆形连接囊(510)收缩方向的作用;
所述块状囊(520)为圆柱形或棱柱形块体,在受压时会将自身内部气体输送向输气块体(540);
所述冲击板(530)为带有圆弧过度的L形板,高度大于40厘米,与地面直接接触;
所述块状囊(520)固定在所述冲击板(530)的内凹面上;
所述拉拽弹力绳(440)为弹性管体,所述拉拽弹力绳(440)内部空间通过所述输气块体(540)与所述块状囊(520)连通;
所述输气块体(540)为内部中空的块体,其上设有单向阀(541)、输气通道(542)和阻尼接头(543);来自所述块状囊(520)的气体从所述单向阀(541)和阻尼接头(543)处进入所述输气块体(540)内部,而后从所述输气通道(542)输送向拉拽弹力绳(440)内部;在所述输气块体(540)不被挤压时,所述拉拽弹力绳(440)内部的气体从所述阻尼接头(543)处缓慢输送向所述块状囊(520),此时所述行进轮(420)缓慢下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控制组件(50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定位在所述杆形囊体(410)的两侧,两个冲击板(530)拼接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形囊体(410)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55度至80度。
CN202310354840.7A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远程遥控装置 Active CN116075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4840.7A CN116075097B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远程遥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4840.7A CN116075097B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远程遥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5097A CN116075097A (zh) 2023-05-05
CN116075097B true CN116075097B (zh) 2023-06-02

Family

ID=86170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4840.7A Active CN116075097B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远程遥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509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38985A2 (de) * 2008-06-24 2009-12-30 Liebherr-Werk Ehingen GmbH Fernsteuerungssystem eines Arbeitsgerätes
CN216269977U (zh) * 2021-10-18 2022-04-12 朱贵梅 一种便于人员操控的无人机控制装置
CN217562128U (zh) * 2022-07-01 2022-10-11 河北铁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内燃机车改智能遥控系统的遥控装置
CN217714484U (zh) * 2022-07-12 2022-11-01 河南予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携带的起重机遥控装置
CN218634467U (zh) * 2022-08-18 2023-03-14 浙江科峰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bim信息采集器
CN218772663U (zh) * 2022-09-22 2023-03-28 陈浩 遥控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38985A2 (de) * 2008-06-24 2009-12-30 Liebherr-Werk Ehingen GmbH Fernsteuerungssystem eines Arbeitsgerätes
CN216269977U (zh) * 2021-10-18 2022-04-12 朱贵梅 一种便于人员操控的无人机控制装置
CN217562128U (zh) * 2022-07-01 2022-10-11 河北铁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内燃机车改智能遥控系统的遥控装置
CN217714484U (zh) * 2022-07-12 2022-11-01 河南予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携带的起重机遥控装置
CN218634467U (zh) * 2022-08-18 2023-03-14 浙江科峰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bim信息采集器
CN218772663U (zh) * 2022-09-22 2023-03-28 陈浩 遥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5097A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2089A (zh) 一种防水板台车
CN103183297A (zh) 一种移动救援电梯及救援车
CN106627309A (zh) 一种消防指挥综合作业车
CN209333073U (zh) 多功能主战云梯消防车
CN106523002A (zh) 复轨式防水布台车
CN108096746A (zh) 一种灭火云台车
CN116075097B (zh) 一种远程遥控装置
US2659110A (en) Air wall building structure
CN106267642A (zh) 多功能举升清障型消防灭火机器人
CN114906774A (zh) 一种多功能搬运机器人
CN106178296A (zh) 一种建筑物消防救生系统
CN214344076U (zh) 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灭火的机器人
CN206409251U (zh) 一种复轨式防水布台车
CN212535665U (zh) 一种可紧急避险的伸缩式隧道开挖台车
CN109364406A (zh) 多功能主战云梯消防车
CN108853846A (zh) 一种杆上电力设备灭火装置
CN211122109U (zh) 一种隧道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用气体采集设备
CN205569533U (zh) 一种高空坠落人员的地面承接设备
CN103230649A (zh) 一种用于高楼火灾逃生的吊环缆绳救生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06627613A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无人巡检车
CN214424145U (zh) 一种自行走式保温装置
CN210372538U (zh) 一种应用于清扫机器人上的行走装置
CN211692516U (zh) 一种防水板台车
CN113509668B (zh) 一种消防车
CN210795682U (zh) 双向伸缩式大面积升降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