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3076B - 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3076B
CN116073076B CN202310217084.3A CN202310217084A CN116073076B CN 116073076 B CN116073076 B CN 116073076B CN 202310217084 A CN202310217084 A CN 202310217084A CN 116073076 B CN116073076 B CN 1160730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diaphragm
compounding
sub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70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3076A (zh
Inventor
宋乳昕
李晓坡
李国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Sich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Sich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Sich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70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3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3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3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3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3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采用热切工艺将第一隔膜及第二隔膜切断,对极片单元的裁断边进行热复合,从而使极片单元的裁断边紧密的粘连在一起;另外,采用热烫工艺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复合,从而使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紧密的粘连在一起,即热切工艺及热烫工艺可以使子隔膜(第一隔膜、第二隔膜)超出片体区域的部分紧密粘连,即提高了两层子隔膜边缘之间的粘接强度,保证了子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单元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子隔膜与片体分层散开而导致后续的子隔膜翻折、极片裸露等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良率。

Description

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热复合工艺指的是:将两层子隔膜与一层极片通过复合辊加热加压的方式进行复合,然后将复合后的料带进行裁断制成复合单元,再将复合单元与极片进行堆叠制成电芯。
在热复合过程中,由于极片本身厚度原因和子隔膜尺寸必须超出极片的特性,在复合单元子隔膜超过极片的区域,两层子隔膜的复合效果不好,复合单元的边缘容易产生开口;在后续的高速叠片过程中,气流可从开口处进入复合单元的内部,导致出现子隔膜翻折、褶皱、包覆不良、复合单元分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将隔膜与极片复合的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其包括: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包括:
在第一隔膜上间隔的放置多个极片,极片包括片体及极耳,每一极片的极耳均凸出第一隔膜的边缘;
沿第一隔膜的长度方向,通过复合辊采用加热、加压的方式将第二隔膜复合到第一隔膜上形成复合件,且第二隔膜覆盖片体上;
沿第一隔膜的宽度方向热切裁断第一隔膜及第二隔膜,以将复合件裁断成多个极片单元,极片单元包括两层子隔膜及极片,片体的边缘与子隔膜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隔;
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烫复合得到成品;
其中,热烫复合的宽度为片体的边缘与子隔膜的边缘之间距离的(1/4)~(1/3);
热烫复合的长度大于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的长度,热烫复合的长度为10mm~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优点:
采用热切工艺将第一隔膜及第二隔膜切断,对极片单元的裁断边进行热复合,从而使极片单元的裁断边紧密的粘连在一起;另外,采用热烫工艺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复合,从而使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紧密的粘连在一起,即热切工艺及热烫工艺可以使子隔膜(第一隔膜、第二隔膜)超出片体区域的部分紧密粘连,即提高了两层子隔膜边缘之间的粘接强度,保证了子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单元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子隔膜与片体分层散开而导致后续的子隔膜翻折、极片裸露等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良率。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膜与极片复合装置,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方法,其包括:架体;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传送带被配置为运输第一隔膜;极片放置装置,所述极片放置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极片放置装置被配置为将极片放置到在第一隔膜上;辊压热复合装置,所述辊压热复合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辊压热复合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二隔膜复合到第一隔膜上形成复合件,且所述第二隔膜覆盖极片的片体;热切装置,所述热切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热切装置被配置为将复合件裁断成多个极片单元;以及热烫装置,所述热烫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热切装置被配置为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烫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优点:
热切装置将第一隔膜及第二隔膜切断,以对极片单元的裁断边进行热复合,从而使极片单元的裁断边紧密的粘连在一起;另外,采用热烫装置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复合,从而使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紧密的粘连在一起,即热切工艺及热烫工艺可以将子隔膜(第一隔膜、第二隔膜)超出片体区域的部分紧密粘连,即提高了两层子隔膜边缘之间的粘接强度,保证了子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单元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子隔膜与片体分层散开而导致后续的子隔膜翻折、极片裸露等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申请所述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至图4是本申请所述隔膜与极片复合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的极片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所述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第二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第一隔膜;
20、极片;21、片体;22、极耳;
30、第二隔膜;
40、极片单元;41、子隔膜;42、非裁断边;43、裁断边;44、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下述讨论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虽然每个实施例代表了申请的单一组合,但是本申请不同实施例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B和D 的组合,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包括:
如图1和图2所示,步骤S100,在第一隔膜10上间隔的放置多个极片20,极片20包括片体21及极耳22,每一极片20的极耳22均凸出第一隔膜10的边缘。
如图1和图3所示,步骤S200,沿第一隔膜10的长度方向,通过复合辊采用加热、加压的方式将第二隔膜30复合到第一隔膜10上形成复合件,且第二隔膜30覆盖片体21上。
如图1和图4所示,步骤S300,沿第一隔膜10的宽度方向F热切裁断第一隔膜10及第二隔膜30,以将复合件裁断成多个极片单元40,极片单元40包括两层子隔膜41(切断的第一隔膜10、第二隔膜30)及极片20,片体21的边缘与子隔膜41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隔44。
如图1和图5所示,步骤S400,对极片单元40的非裁断边42进行热烫复合得到成品。
本申请提供的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采用热切工艺将第一隔膜10及第二隔膜30切断,对极片单元40的裁断边43进行热复合,从而使极片单元40的裁断边43紧密的粘连在一起;另外,采用热烫工艺对极片单元40的非裁断边42进行热复合,从而使极片单元40的非裁断边42紧密的粘连在一起,即热切工艺及热烫工艺可以使两层子隔膜41(切断的第一隔膜10、第二隔膜30)超出片体21区域的部分(间隔44)紧密粘连,即提高了两层子隔膜41边缘之间的粘接强度,保证子隔膜41与极片20复合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单元40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子隔膜41与片体21分层散开而导致后续的子隔膜41翻折、极片20裸露等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良率。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0具体包括:
步骤S410,采集极片单元40的图像。
步骤S420,根据极片单元40的图像得到基点。
步骤S430,以基点为基准对极片单元40的非裁断边42进行热烫复合。在本申请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基点为极耳22的非裁断边42上的点。
上述方法,一方面,能够对每一个极片单元40的非裁断边42进行精准的热烫复合,避免了因不同极片单元40的放置位置存在差异导致极片单元40热烫复合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即保证了子隔膜41与极片20复合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单元40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子隔膜41与片体21分层散开而导致后续的子隔膜41翻折、极片20裸露等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良率;另一方面,根据对不同尺寸的极片单元40调整基点的位置,以对不同尺寸的极片单元40进行精准的热烫复合,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热烫复合的宽度D为片体21的边缘与子隔膜41的边缘之间距离(间隔44)的(1/4)~(1/3)。具体地,热烫复合的宽度D为0.5mm~1mm。
由于两层子隔膜41夹着极片20,即极片20支撑在两个子隔膜41之间,因此越靠近极片20的位置越难复合在一起,所以热烫复合上述宽度范围的子隔膜41,使两层子隔膜41超出片体21区域的部分紧密粘连,即提高了两层子隔膜41边缘之间的粘接强度,保证了子隔膜41与极片20复合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单元40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子隔膜41与片体21分层散开而导致后续的子隔膜41翻折、极片20裸露等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良率。
在本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热烫复合的长度大于极片单元40的非裁断边42的长度L。在本申请中的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热烫复合的长度为10mm~20mm。
上述热烫方式保证了对极片单元40的非裁断边42有效热烫,从而使极片单元40的非裁断边紧密的粘连在一起,保证了子隔膜41与极片20复合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单元40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子隔膜41与片体21分层散开而导致后续的子隔膜41翻折、极片20裸露等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良率。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隔膜与极片复合装置包括:架体、传送带、极片放置装置、辊压热复合装置、热切装置以及热烫装置。
传送带设置在架体上,传送带被配置为运输第一隔膜。
极片放置装置设置在架体上,极片放置装置被配置为将极片放置到在第一隔膜上。
辊压热复合装置设置在架体上,辊压热复合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二隔膜复合到第一隔膜上形成复合件,且第二隔膜覆盖极片的片体。
热切装置设置在架体上,热切装置被配置为将复合件裁断成多个极片单元。
热烫装置设置在架体上,热切装置被配置为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烫复合。
本申请提供的隔膜与极片复合装置,热切装置将第一隔膜及第二隔膜切断,以对极片单元的裁断边进行热复合,从而使极片单元的裁断边紧密的粘连在一起;另外,采用热烫装置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复合,从而使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紧密的粘连在一起,即热切工艺及热烫工艺可以将子隔膜(第一隔膜、第二隔膜)超出片体区域的部分紧密粘连,即提高了两层子隔膜边缘之间的粘接强度,保证了子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单元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子隔膜与片体分层散开而导致后续的子隔膜翻折、极片裸露等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良率。
在本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中,隔膜与极片复合装置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以及控制器。
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架体上,图像采集装置被配置为采集极片单元的图像,并发送图像信息。
控制器分别与图像采集装置及热烫装置连接,控制器接收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控制热烫装置相对于架体移动,以调整热烫装置相对于极片单元的位置。
控制器根据图像采集装置提供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基点的位置,然后控制器以基点为基准控制热烫装置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烫复合,一方面,控制器控制热烫装置能够对每一个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精准的热烫复合,避免了因不同极片单元的放置位置存在差异导致极片单元热烫复合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即保证了子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单元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子隔膜与片体分层散开而导致后续的子隔膜翻折、极片裸露等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良率;另一方面,根据对不同尺寸的极片单元调整基点的位置,以对不同尺寸的极片单元进行精准的热烫复合,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为CCD相机。
CCD相机具有强大的自扫描功能,图像清晰度好,可以随时捕捉图像,支持多重合并像素模式,创新的读出技术能够充分降低噪音,达到一个更高的灵敏度和转化效果,使得图像具有极高的信噪比,以使控制器根据图像采集装置提供的图像信息更精准的计算出基点,从而使控制器精控制热烫装置对每一个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精准的热烫复合。
另外,与传统摄像机比较,CCD相机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灵敏度高、抗强光、抗震动、抗磁场、畸变小、寿命长、图像清晰、操作简便等优点。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包括:在第一隔膜上间隔的放置多个极片,极片包括片体及极耳,每一极片的极耳均凸出第一隔膜的边缘;
沿第一隔膜的长度方向,通过复合辊采用加热、加压的方式将第二隔膜复合到第一隔膜上形成复合件,且第二隔膜覆盖片体上;
沿第一隔膜的宽度方向热切裁断第一隔膜及第二隔膜,以将复合件裁断成多个极片单元,极片单元包括两层子隔膜及极片,片体的边缘与子隔膜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隔;
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烫复合得到成品;
其中,热烫复合的宽度为片体的边缘与子隔膜的边缘之间距离的(1/4)~(1/3);
热烫复合的长度大于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的长度,热烫复合的长度为10mm~2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烫复合得到成品的具体包括:
采集极片单元的图像;
根据极片单元的图像得到基点;
以基点为基准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烫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点为极耳的非裁断边上的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热烫复合的宽度为0.5mm~1mm。
5.一种隔膜与极片复合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与极片复合装置包括:架体;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传送带被配置为运输第一隔膜;
极片放置装置,所述极片放置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极片放置装置被配置为将极片放置到在第一隔膜上;
辊压热复合装置,所述辊压热复合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辊压热复合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二隔膜复合到第一隔膜上形成复合件,且所述第二隔膜覆盖极片的片体;
热切装置,所述热切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热切装置被配置为将复合件裁断成多个极片单元;以及
热烫装置,所述热烫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热切装置被配置为对极片单元的非裁断边进行热烫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膜与极片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与极片复合装置还包括:
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被配置为采集极片单元的图像,并发送图像信息;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及所述热烫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图像信息,并根据所述图像信息控制所述热烫装置相对于所述架体移动,以调整所述热烫装置相对于所述极片单元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膜与极片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CCD相机。
CN202310217084.3A 2023-03-08 2023-03-08 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 Active CN116073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7084.3A CN116073076B (zh) 2023-03-08 2023-03-08 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7084.3A CN116073076B (zh) 2023-03-08 2023-03-08 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3076A CN116073076A (zh) 2023-05-05
CN116073076B true CN116073076B (zh) 2023-06-20

Family

ID=86182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7084.3A Active CN116073076B (zh) 2023-03-08 2023-03-08 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307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6087A2 (en) * 2009-08-31 2011-03-03 Porous Power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manufacturing using laminated assemblies
CN104051793A (zh) * 2014-07-03 2014-09-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叠片电芯的制备方法
CN105762419A (zh) * 2016-05-04 2016-07-1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叠片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的制造装置
CN110212232A (zh) * 2019-06-26 2019-09-06 东莞市佳的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复合机、热压复合系统及其复合方法
WO2023000702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复合叠片设备及热复合叠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7712B2 (ja) * 2015-02-23 2019-03-20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
KR102274052B1 (ko) * 2019-08-13 2021-07-08 주식회사 루트제이드 포케팅 전극체의 제조 방법
CN112271340A (zh) * 2020-09-28 2021-01-26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2838B (zh) * 2021-11-11 2022-03-15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热复合制成工艺
CN113782820B (zh) * 2021-11-11 2022-03-15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与极片袋叠合电芯
CN113782839B (zh) * 2021-11-11 2022-03-25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式极片制袋叠合工艺及其制袋叠合生产线
CN114678599A (zh) * 2022-04-13 2022-06-28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热复合设备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6087A2 (en) * 2009-08-31 2011-03-03 Porous Power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manufacturing using laminated assemblies
CN104051793A (zh) * 2014-07-03 2014-09-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叠片电芯的制备方法
CN105762419A (zh) * 2016-05-04 2016-07-1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叠片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的制造装置
CN110212232A (zh) * 2019-06-26 2019-09-06 东莞市佳的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复合机、热压复合系统及其复合方法
WO2023000702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复合叠片设备及热复合叠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3076A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93041B1 (en) Optical member adh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US83136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wound electrode assembly for battery
CN112582655B (zh)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RU2557088C2 (ru) Укладывающее стопкой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кладывания стопкой
CN116073076B (zh) 隔膜与极片的复合方法及复合装置
CN110911631B (zh) 层积装置
CN217086665U (zh) 一种叠片装置及电池制造设备
WO2023000702A1 (zh) 热复合叠片设备及热复合叠片方法
CN211019501U (zh) 一种用于软硬结合板开盖的复合膜覆膜装置
US10176730B2 (en) Winding device and label printing apparatus
WO2022179621A1 (zh) 电芯及叠片装置
US10280087B2 (en) 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6928679U (zh) 一种叠片电芯的制备系统
US10971749B2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JP6217614B2 (ja) 膜電極接合体の検査方法
CN113224368A (zh) 一种贴膜机及极片压合方法
CN218039385U (zh) 隔膜封边装置及复合叠片系统
US20120058311A1 (en) Vehicle gla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20060137679A1 (en) Absorber for a thermal collector of a solar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2020064700A (ja) 電極体の製造方法
CN113306264A (zh) 极片复合设备及方法
KR20220050465A (ko) 전극조립체의 불량률이 개선된 전극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극조립체 제조방법
CN113263821B (zh) 一种基于六方氮化硼复合导热膜的加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20086137U (zh) 极片复合装置及叠片设备
CN217283260U (zh) 一种防水透声透气膜组件及其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