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1492A - 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1492A
CN116071492A CN202211582002.7A CN202211582002A CN116071492A CN 116071492 A CN116071492 A CN 116071492A CN 202211582002 A CN202211582002 A CN 202211582002A CN 116071492 A CN116071492 A CN 116071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dimensional model
target
virtual
adjustm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820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高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uyin 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uyin 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uyin 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uyin 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820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14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1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14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16Rotation, translation, sca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21Shape mod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虚拟三维空间;所述虚拟三维空间包括有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坐标轴上包括多个坐标锚点;响应于对多个坐标锚点中的目标坐标锚点的触发操作,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与所述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上包括基于所述坐标锚点位置划分的多个单元;其中,位于不同深度位置的单元尺寸相同;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

Description

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图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三维模型创建时,其三维模型通常是在二维屏幕上呈现的,由于摄像机位置与透视焦距的不同,不同的三维模型投影到二维屏幕上时,会存在透视造成歧义等问题,进而造成创建的不同三维模型呈现的效果可能是一样的,对于没有建模经验的用户来说,会导致用户实际创建的三维模型与设想中的三维模型存在差异。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虚拟三维空间;所述虚拟三维空间包括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坐标轴上包括多个坐标锚点;
响应于对所述多个坐标锚点中的目标坐标锚点的触发操作,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与所述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上包括基于所述坐标锚点位置划分的多个单元;其中,位于不同深度位置的单元的显示尺寸相同;
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三维坐标系的调整操作,确定所述三维坐标系的第一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角度调整信息、第一比例调整信息、以及第一位置调整信息;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角度变换;
所述第一比例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三维坐标系的显示比例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发生变换;
所述第一位置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三维坐标系的位置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发生变换。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所述调整信息包括第一比例调整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比例调整信息,确定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锚点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及显示数量;
基于所述显示位置以及所述显示数量,展示所述坐标锚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所述调整信息包括:第一角度调整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轴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位置;
响应于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存在已生成三维模型,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展示角度;
以及响应于所述三维坐标系中显示有参考平面,调整所述参考平面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展示角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参考平面中多个单元中的任一单元的选择操作,将所述任一单元确定为第一目标单元;
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图形用户页面中显示多个候选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
所述生成操作包括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的触发操作;
所述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
响应于对多个三维模型中目标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的触发操作,生成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并将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添加至所述第一目标单元所在的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参考平面上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调整操作,确定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第二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调整信息、以及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调整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展示内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
第二角度调整信息、第二比例调整信息、第二位置调整信息、以及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形状调整信息;
所述第二角度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姿态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所述第二比例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尺寸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位置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所述形状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形状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所述形状调整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展示对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形状调整的形状调整控件;所述形状调整控件包括:与至少一个调整方向分别对应的第一子控件;
响应于对目标第一子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目标第一子控件对应的目标调整方向的形变量;基于所述形变量、以及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对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目标调整方向的形变处理。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形状调整控件还包括: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中的弯曲区域对应的第二子控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子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弯曲角度;基于所述目标弯曲角度,控制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弯曲区域进行弯曲角度调整。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表面和所述虚拟三维场景中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表面存在交点,建立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和所述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之间的连接关系。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第二位置调整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从所述多个单元中,确定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单元;
控制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从所述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控件中所在的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图形用户界面还显示有模型透视控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模型透视控件的触发操作,按照预设方式显示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已生成三维模型;并显示被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遮挡的单元。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虚拟三维空间;所述虚拟三维空间包括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坐标轴上包括多个坐标锚点;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对所述多个坐标锚点中的目标坐标锚点的触发操作,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与所述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上包括基于所述坐标锚点位置划分的多个单元;其中,位于不同深度位置的单元的显示尺寸相同;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调整模块,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三维坐标系的调整操作,确定所述三维坐标系的第一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在响应于所述调整信息包括第一比例调整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时,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比例调整信息,确定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锚点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及显示数量;
基于所述显示位置以及所述显示数量,展示所述坐标锚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在响应于所述调整信息包括:第一角度调整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时,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轴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位置;
响应于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存在已生成三维模型,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展示角度;
以及响应于所述三维坐标系中显示有参考平面,调整所述参考平面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展示角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响应模块在所述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时,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参考平面中多个单元中的任一单元的选择操作,将所述任一单元确定为第一目标单元;
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图形用户页面中显示多个候选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
所述生成操作包括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的触发操作;
所述第二响应模块在所述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时,用于:
响应于对多个三维模型中目标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的触发操作,生成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并将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添加至所述第一目标单元所在的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调整模块,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参考平面上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调整操作,确定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第二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调整信息、以及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调整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展示内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所述形状调整信息时,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用于:
响应于对目标第一子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目标第一子控件对应的目标调整方向的形变量;基于所述形变量、以及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对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目标调整方向的形变处理。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整模块还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子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弯曲角度;基于所述目标弯曲角度,控制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弯曲区域进行弯曲角度调整。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整模块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表面和所述虚拟三维场景中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表面存在交点,建立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和所述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之间的连接关系。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所述第二调整模块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从所述多个单元中,确定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单元;
控制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从所述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控件中所在的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调整模块,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模型透视控件的触发操作,按照预设方式显示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已生成三维模型;并显示被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遮挡的单元。
第三方面,本公开可选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可选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在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划分多个平面尺寸相同的单元,通过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这样,由于每个单元的尺寸大小相同,不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从而能够在进行三维模型创建时,给予用户直观的位置参考,用户不必适应透视差异就能建立正确的几何属性以及位置关系,避免由于透视歧义造成的用户实际创建的三维模型与设想中的三维模型存在差异的问题。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透视歧义性示例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三维模块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第一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的示例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第一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的示例图;
图5a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第二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的示例图之一;
图5b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第二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的示例图之二;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第二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的示例图;
图7a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型透视示例图之一;
图7b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型透视示例图之二;
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进行三维模型创建时,其三维模型通常是在二维屏幕上呈现的,由于摄像机位置与透视焦距的不同,不同的三维模型投影到二维屏幕上时,呈现的效果可能是一样的,对于没有建模经验的用户来说,会导致用户实际创建的三维模型与设想中的三维模型存在差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用户在一种摄像机视角下建模完成后,转换一下视角会发现生成的三维模型不符合预期的效果,如图1所示的一种透视歧义性示例图,用户看到的2D屏幕图像,可能存在两种情况:情况一:摄像机视角S1作用下的三维模型A`;情况二:摄像机视角S2作用下的三维模型A``;三维模型A`和三维模型A``的真实形状不同,但是在摄像机视角和透视焦距的作用下,在二维屏幕上所呈现的显示形状却相同。故而在这种情况下,会误导用户认为自己创建出了想要的三维模型,但是当移动摄像机视角后,又会发现实际创建出的三维模型与设想中的三维模型存在差异。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在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划分多个平面尺寸相同的单元,通过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这样,由于每个单元的尺寸大小相同,不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从而能够在进行三维模型创建时,给予用户直观的位置参考,用户不必适应透视差异就能建立正确的几何属性以及位置关系,避免由于透视歧义造成的用户实际创建的三维模型与设想中的三维模型存在差异的问题。
针对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公开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公开过程中对本公开做出的贡献。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执行主体一般为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或服务器或其它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加以说明。
参见图2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201~S203,其中:
S201:在终端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虚拟三维空间;所述虚拟三维空间包括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坐标轴上包括多个坐标锚点;
S202:响应于对多个坐标锚点中的目标坐标锚点的触发操作,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与所述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上包括基于所述坐标锚点位置划分的多个单元;其中,位于不同深度位置的单元尺寸相同;
S203: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
在本公开上述的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中显示包括有三维坐标系的虚拟三维空间,三维坐标系的坐标轴上包括多个坐标锚点,用户通过对多个坐标锚点中的目标坐标锚点的触发操作,在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与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参考平面,参考平面根据多个坐标锚点的位置划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尺寸大小相同;这样,用户可以以参考平面中的单元为参考,在单元的基础上进行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由于每个单元的尺寸大小相同,不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进行三维模型创建时,用户不必适应透视差异就能建立正确的几何属性以及位置关系,避免由于透视歧义造成的用户实际创建的三维模型与设想中的三维模型存在差异的问题。
下面针对上述步骤S201~S203分别加以详细说明。
针对上述S201,以终端设备为移动设备为例,在移动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中除了包括虚拟三维空间以外,还包括工具栏、模型库等,工具栏、模型库等可以常驻在用户图形界面,也可以在图形用户界面中隐藏,通过虚拟按钮、手势等触发操作将隐藏的工具栏、数据库等显示在图形用户界面中。
另外,在虚拟三维空间中包括有三维坐标系,三维坐标系由三个坐标轴组成,分别为X轴、Y轴、Z轴;每个坐标轴都对应有多个坐标锚点用于确定三维模型的尺寸信息、以及确定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坐标信息。
针对上述S202,以终端设备为移动设备为例,其对多个坐标锚点中的目标坐标锚点的触发操作,可以是对移动设备显示屏幕的触发操作,也可以是对与移动设备存在连接关系的外设输入设备的触发操作。其中,外设输入设备例如可以是鼠标、键盘等设备,移动设备与外设设备的连接关系可以是蓝牙连接或者是有线连接。
示例性的,对移动设备显示屏幕的触发操作例如可以是点击显示屏幕中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触摸区域,也可以是点击在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坐标锚点输入区域,并输入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触发信息;例如,用户想要触发的目标坐标锚点被三维模型遮挡时,可以通过图形用户界面中显示的坐标锚点输入区域输入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触发信息,如(Y,5)表示用户触发Y轴刻度为5的目标坐标锚点。又例如当坐标轴上没有标注出坐标锚点对应的刻度时,例如,一段Y轴的多个坐标锚点的刻度依次为[0,2,4,6,8,10],由于显示原因以及比例尺的原因并没有显示出该坐标轴的全部刻度,用户此时想触发Y轴刻度为3的目标坐标锚点,可以通过坐标锚点输入区域输入(Y,3)快速确定目标坐标锚点。
此处,触发信息还可以有多种输入格式,上述(Y,3)、(Y,5)仅作为示例,本公开对此并不做任何限制。
又一示例中,对与移动设备存在连接关系的外设输入设备的触发操作例如可以是通过移动鼠标控制显示屏幕上的光标移动到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区域进行触发操作;也可以是通过移动鼠标控制显示屏慕上的光标移动到目标锚点输入区域,然后通过键盘输入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触发信息进行触发操作。
在对目标坐标锚点进行触发操作后,在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与所述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根据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锚点划分多个单元。
此处,参考平面与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坐标轴垂直,单元的大小与另外两个坐标轴上的坐标锚点有关,这里举例三个坐标轴上各自的相邻坐标锚点的距离相同;若在Y轴上触发目标坐标锚点,则生成的参考平面与Y轴垂直,X轴和Z轴上的相邻坐标锚点之间的步长为1,则在该参考平面上等分边长为1的单元,并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使得该参考平面上的单元呈现在二维屏幕的图形用户界面上时,其尺寸大小相等。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对所述三维坐标系的调整操作,确定所述三维坐标系的第一调整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
此处,第一调整信息的作用对象是三维坐标系,包括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轴、坐标轴上的坐标锚点、参考平面、以及在三维坐标系中已生成三维模型。
示例性的,对三维坐标系的调整操作还可以改变三维坐标系中的已生成的三维模型的展示姿态,如展示角度、展示位置、以及展示尺寸等。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信息至少包括下述a1~a3中的至少一种:
a1:所述第一比例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三维坐标系的显示比例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发生变换。
具体的,基于所述第一比例调整信息,确定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锚点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及显示数量;基于所述显示位置以及所述显示数量,展示所述坐标锚点。
此处,第一比例调整信息可以是根据图形用户界面中的比例调整控件生成的;也可以是根据外设设备的快捷键生成的,如通过鼠标滑轮控制、或者键盘上的方向键控制等。
示例性的,以第一比例调整信息是根据图形用户界面中的比例调整控件生成的为例,参见图3所示的一种基于第一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的示例图,在图3中,在图形用户界面中显示虚拟三维空间S31、以及锚点比例缩放控件S32,锚点比例缩放控件S32包括放大按钮S321以及缩小按钮S322,用户通过点击锚点比例缩放控件S32,生成第一比例调整信息,根据第一比例调整信息,确定坐标锚点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显示位置,以及显示数量。例如,当用户点击放大按钮S321时,也即,放大显示虚拟三维空间S31中的显示内容时,会按比例增加各坐标锚点在虚拟三维空间S31中的相对坐标距离,当各相邻的坐标锚点之间的相对坐标距离为原坐标距离的2倍时,会在各坐标锚点之间生成新的坐标锚点;又例如,当用户点击缩小按钮S322,也即,缩小显示虚拟三维空间S31中的显示内容时,会按比例缩小各坐标锚点在虚拟三维空间S31中的相对坐标距离,当各相邻的坐标锚点之间的相对坐标距离为原坐标距离的二分之一时,会在各坐标轴的末端增加新的坐标锚点。
上述的这种调整方式,通过增加新的坐标锚点、以及调整原坐标锚点的显示位置,使得根据坐标锚点的位置划分的多个单元的平面尺寸得到适应性的增大和缩小,这样,位于单元上的已经生成的虚拟三维模型也会随之增大和缩小。
除此以外,还可以有其他的调整方式,其本质上是通过增加、删除坐标锚点,以及调整坐标锚点的显示位置,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a2: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角度变换。
具体的,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轴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位置;响应于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存在已生成三维模型,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展示角度;
此处,坐标轴在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位置,以及已生成的虚拟三维模型的展示角度是根据虚拟摄像机的透视焦距以及虚拟摄像机的镜头的位姿信息确定的,在本公开中,虚拟摄像机的透视焦距以及拍摄视角是固定的,虚拟摄像机的镜头以固定的四个拍摄点位对虚拟三维场景进行拍摄,除此以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虚拟摄像机的镜头的拍摄点位,或者自由调整虚拟摄像机的透视焦距以及拍摄视角以获得更多的展示角度,本公开实施例并不做任何限制。
示例性的,调整虚拟摄像机的拍摄点位可以通过在图形用户界面中显示的坐标系角度调整控件来实现,参见图4所示的另一种基于第一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的示例图,在图4中,在图形用户界面中显示虚拟三维空间S41、以及坐标系角度调整控件S42,用户可以通过对坐标系角度调整控件S42的触发操作,生成第一角度调整信息,控制三维坐标系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展示角度,或者控制坐标轴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展示位置。其中,坐标系角度调整控件S42包括左旋转控件S421以及右旋转控件S422,用户通过点击左旋转控件S421,控制虚拟摄像机向左移动一个拍摄点位;点击右旋转控件S422,控制虚拟摄像机向右移动一个拍摄点位。
此处,可以规定虚拟摄像机以圆形轨迹F进行移动,通过两条过圆心且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圆形轨迹F上的交点确定虚拟摄像机的四个拍摄点位对应的空间坐标;这里虚拟摄像机以及圆形轨迹F在图形用户界面中是不可见的。
a3:所述第一位置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三维坐标系的位置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发生变换。
示例性的,第一位置调整信息是基于整体移动三维坐标系生成的,可以通过长按三维坐标系一定时长使得三维坐标系进行选中状态,此时三维坐标系会生成提示信息,例如闪烁,振动等特效,然后拖动三维坐标系移动到图形用户界面的任意位置处释放选中状态,即可调整三维坐标系在图形用户界面中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对三维坐标系进行调整操作时,针对已生成三维模型,会跟随坐标系的调整而调整。例如,当对三维坐标系的坐标锚点进行放大比例调整时,坐标锚点之间的显示位置会发生变化,其坐标锚点之间的距离会增大,单元的尺寸也会随着坐标锚点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因此在单元上的已生成三维模型也会随之增大。
针对上述S203,所述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包括用户对所述参考平面中的第一目标单元的选择操作和对目标三维模型的选择操作。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对所述参考平面中多个单元中的任一单元的选择操作,将所述任一单元确定为第一目标单元;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
示例性的,用户在虚拟三维空间中,通过对参考平面上的任意一个单元进行触发操作,确定第一目标单元,也即,在参考平面上确定目标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生成位置,在确定了目标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生成位置后,根据对目标三维模型的选择操作在第一目标单元处生成目标三维模型。
又一示例中,可以预设一些生成规则来控制目标三维模型在第一目标单元的具体生成位置,例如,当触发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上的坐标锚点时,参考平面平行展示在虚拟三维空间中,此时,在参考平面上的多个单元中确定第一目标单元后,根据对目标三维模型的选择操作在第一目标单元的上方的位置生成目标三维模型,也即,若参考平面在Y轴刻度为5(Y,5)上时,则生成的目标三维模型位于(Y,5)和(Y,6)之间。同样的,若参考平面在(X,5)上时,则生成的目标三维模型位于(X,5)和(X,6)之间。
此处,预设的生成规则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改变,在图形用户界面的设置窗口为用户设置了修改生成规则的调整按钮,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说明,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另外,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用户可以通过对参考平面中的第一目标单元触发将目标三维模型添加到虚拟三维场景的第一目标单元所在的位置,也可以通过选中已生成三维模型从而在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表面添加新的目标三维模型。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图形用户页面中显示多个候选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所述生成操作包括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的触发操作;响应于对多个三维模型中目标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的触发操作,生成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并将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添加至所述第一目标单元所在的位置。
此处,所述多个候选三维模型可以保存在模型库中,在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模型库中的候选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也即,在图形用户界面上保留调用模型库中的候选三维模型的接口。
示例性的,用户通过在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的候选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对其中的一个模型标识进行触发操作,将该模型标识对应的候选三维模型拖动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参考平面中的任一单元上,随后释放该模型标识,此时将该模型标识对应的候选三维模型确定为目标三维模型,将任一单元确定为第一目标单元,在第一目标单元处生成目标三维模型。
又一示例中,用户通过对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任一单元的触发操作,将该单元确定为第一目标单元,随后用户在图形用户界面中显示的模型标识中,对其中的一个模型标识进行触发操作,将该模型标识对应的候选三维模型确定为目标三维模型,并在第一目标单元处生成该目标三维模型。
模型库可以是由开发人员预设的,或者是载入其他的一些标准三维模型模型库,在模型库中存储有基础三维模型,用户通过对这些基础三维模型进行连接、搭建组合出目标三维模型。基础三维模型例如常见的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椎体、球体等基本三维模型。
另外,根据需要,开发人员也可以预设如齿轮、链条等特定场景下的三维模型,或者是一些组合好的如汽车模型、柜子模型等三维模型,便于用户直接使用。用户本身也可以将搭建好的目标三维模型上传到本地模型库中,便于反复使用,或者联网上传到云端,便于其他用户查看、下载和使用。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对所述参考平面上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调整操作,确定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第二调整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调整信息、以及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调整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展示内容。
这里,若已生成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未发生过改变,则第二目标单元与第一目标单元为同一个单元,也即,第二目标单元与第一目标单元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相同,若已生成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发生过改变,则第二目标单元与第一目标单元可能为同一个单元,也可能为不同单元,也即,第二目标单元与第一目标单元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此处,第二调整信息的作用对象为已生成三维模型,包括仅对一个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调整,或者同时对多个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调整。当需要对多个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调整时,可以长按已生成三维模型进入选中状态,此时可以通过点击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形成三维模型组,对三维模型组中的已生成三维模型添加抖动特效,以区分进入选中状态的已生成三维模型。从而实现批量调整已生成三维模型。
此外,还可以有其他批量调整已生成三维模型的方式,例如,根据进入选中状态的已生成三维模型的类型,如长方体、立方体、球体等,控制所有的已生成三维模型中将同类型的已生成三维模型进入选中状态,从而实现批量调整已生成三维模型。又例如可以对一个参考平面上的所有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批量调整,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整信息至少包括下述b1~b4中的任意一种:
b1:所述第二角度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姿态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示例性的,在已生成三维模型进入选中状态后,可以滑动已生成三维模型,生成第二角度调整信息,控制其沿着滑动方向按照预设步长进行旋转,例如,一个预设步长的旋转角度为10度,则每滑动一次就会控制已生成三维模型沿着滑动方向旋转10度;进一步的,也可以根据滑动速度、力度等触控信息,控制已生成三维模型沿着滑动方向按照预设数量的预设步长进行旋转,例如,根据滑动速度确定为按照5个预设步长进行旋转,则此次滑动操作会控制三维模型沿着滑动方向旋转50度。
在需要对多个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批量角度调整时,则可以在图形用户界面生成模型角度旋转控件,可以通过对模型角度旋转控件的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角度调整信息,完成对多个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角度调整。本公开仅提供三维模型的角度调整方式,预设步长、旋转角度等均为优选示例,也可以采用其他数值、方式进行调整,至于具体的实现过程本公开不做任何限制。
b2:所述第二比例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尺寸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示例性的,在已生成三维模型进入选中状态后,可以通过点击模型缩放控件,生成第二比例调整信息,控制其按照预设步长等比例缩放,例如,一个边长为1的立方体三维模型占据1个单元,在预设步长为1的情况下,经过放大比例处理,其所有边的边长加1,变为占据8个单元的立方体三维模型。
b3: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位置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从所述多个单元中,确定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单元;控制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从所述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控件中所在的位置。
示例性的,在已生成三维模型进入选中状态后,可以通过拖动三维模型,或者点击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位置调整控件生成第二位置调整信息,第二位置调整信息携带有第三目标单元的位置信息,控制已生成三维模型从所述第二目标单元移动到第三目标单元。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位置调整时,可以按照预设步长进行调整,若是通过点击位置调整控件,则每点击一次,控制已生成三维模型按照调整方向移动一个预设步长,若是通过拖动三维模型生成第二位置调整信息,则是根据拖动位置附近的符合预设步长的第三目标单元将已生成三维模型移动到第三目标单元。
b4:所述形状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形状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形状调整信息指示已生成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至少包括下述b41~b42两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b41: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展示对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形状调整的形状调整控件;所述形状调整控件包括:与至少一个调整方向分别对应的第一子控件;响应于对目标第一子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目标第一子控件对应的目标调整方向的形变量;基于所述形变量、以及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对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目标调整方向的形变处理。
示例性的,参见图5a所示的一种基于第二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的示例图之一,在图5a中,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三维模型T进入选中状态后,在虚拟三维场景中生成形状调整控件S5,用户对形状调整控件S5触发后,在虚拟三维场景中显示控制三维模型T在X轴参考平面A5中向上调整的第一子控件S51、向下调整的第一子控件S52,向左调整的第一子控件S53,向右调整的第一子控件S54,用户通过点击对应调整方向的第一子控件确定目标调整方向,根据预设的形变量,也即调整步长,控制三维模型T向该调整方向进行预设形变量的形变处理。如图5b所示的一种基于第二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的示例图之二,在图5b中,根据用户对第一子控件S53的点击操作,三维模型T`为向左延伸了一个预设的形变量后的三维模型T。
b42:所述形状调整控件还包括: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中的弯曲区域对应的第二子控件;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子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弯曲角度;基于所述目标弯曲角度,控制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弯曲区域进行弯曲角度调整。
示例性的,参见图6所示的另一种基于第二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的示例图,在图6中,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三维模型T进入选中状态后,在虚拟三维场景中生成形状调整控件S6,用户在对形状调整控件S6触发后,在虚拟三维场景中显示控制三维模型T在X轴参考平面上的弯曲角度调整的第二子控件S61,用户通过滑动第二子控件S61的滑块S611调整三维模型T的弯曲角度。
具体的,响应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表面和所述虚拟三维场景中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表面存在交点,建立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和所述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之间的连接关系。
示例性的,当目标三维模型的表面和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表面存在交点时,可以建立目标三维模型和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即,将两个三维模型进行组合变为组合后的目标三维模型。可以对组合后的目标三维模型的整体进行调整操作。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形用户界面还显示有模型透视控件;响应于对所述模型透视控件的触发操作,按照预设方式显示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已生成三维模型;并显示被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遮挡的单元。
示例性的,参见图7a所示的一种模型透视示例图之一,当用户想要在参考平面S71中选择被已生成三维模型T7遮挡的单元S711时,可以点击模型透视控件S72,使已生成三维模型T7虚化,参见图7b所示的一种模型透视示例图之二,在图7b中,虚线表示的三位模型T7`为三维模型T7虚化后的效果,此时,用户可以透过三维模型T7`选中被遮挡的单元S711。
另外,本公开还提供一个具体示例,生成的目标三维模型可以整体用于更高一层的抽象。例如,针对不同抽象层次的应用场景,对于需要更细节的搭建可以利用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搭建一个椅子的模型,当椅子模型搭建好后,可以利用该椅子模型进行室内搭建,此时,可以把椅子模型变为一个整体,用户在进行室内搭建时,仅需调整椅子模型的整体的位置、角度以及与其他模型的组合方式即可,当完成室内搭建后,又可以把室内模型变为一个整体,用户在进行建筑搭建时,仅需调整室内模型与其他室内模型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即可,采用此思想以此类推,完成最终的搭建,例如组成一个城市。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更适用于细节模型的搭建,例如搭建一个椅子、柜子等模型。对于其他层次搭建,也可以使用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搭建方式进行搭建,或者使用诸如层级堆叠式搭建、波函数坍缩搭建等现有搭建方式,本公开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对应的三维模型生成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公开实施例上述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8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显示模块81、第一响应模块82、第二响应模块83;其中,
显示模块81,用于在终端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虚拟三维空间;所述虚拟三维空间包括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坐标轴上包括多个坐标锚点;
第一响应模块82,用于响应于对所述多个坐标锚点中的目标坐标锚点的触发操作,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与所述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上包括基于所述坐标锚点位置划分的多个单元;其中,位于不同深度位置的单元的显示尺寸相同;
第二响应模块83,用于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调整模块84,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三维坐标系的调整操作,确定所述三维坐标系的第一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84在响应于所述调整信息包括第一比例调整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时,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比例调整信息,确定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锚点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及显示数量;
基于所述显示位置以及所述显示数量,展示所述坐标锚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84在响应于所述调整信息包括:第一角度调整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时,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轴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位置;
响应于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存在已生成三维模型,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展示角度;
以及响应于所述三维坐标系中显示有参考平面,调整所述参考平面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展示角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响应模块83在所述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时,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参考平面中多个单元中的任一单元的选择操作,将所述任一单元确定为第一目标单元;
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图形用户页面中显示多个候选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
所述生成操作包括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的触发操作;
所述第二响应模块83在所述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时,用于:
响应于对多个三维模型中目标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的触发操作,生成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并将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添加至所述第一目标单元所在的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调整模块85,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参考平面上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调整操作,确定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第二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调整信息、以及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调整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展示内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所述形状调整信息时,所述第二调整模块85用于:
响应于对目标第一子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目标第一子控件对应的目标调整方向的形变量;基于所述形变量、以及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对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目标调整方向的形变处理。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整模块85还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子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弯曲角度;基于所述目标弯曲角度,控制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弯曲区域进行弯曲角度调整。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整模块85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表面和所述虚拟三维场景中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表面存在交点,建立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和所述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之间的连接关系。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位置调整信息;所述第二调整模块85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从所述多个单元中,确定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单元;
控制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从所述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控件中所在的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调整模块86,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模型透视控件的触发操作,按照预设方式显示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已生成三维模型;并显示被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遮挡的单元。
关于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流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详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9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包括:
处理器91和存储器92;所述存储器92存储有处理器9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处理器91用于执行存储器92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91执行时,处理器91执行下述步骤:
在终端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虚拟三维空间;所述虚拟三维空间包括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坐标轴上包括多个坐标锚点;
响应于对所述多个坐标锚点中的目标坐标锚点的触发操作,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与所述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上包括基于所述坐标锚点位置划分的多个单元;其中,位于不同深度位置的单元的显示尺寸相同;
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
上述存储器92包括内存921和外部存储器922;这里的内存921也称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放处理器91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922交换的数据,处理器91通过内存921与外部存储器922进行数据交换。
上述指令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考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步骤。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承载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虚拟三维空间;所述虚拟三维空间包括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坐标轴上包括多个坐标锚点;
响应于对所述多个坐标锚点中的目标坐标锚点的触发操作,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与所述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上包括基于所述坐标锚点位置划分的多个单元;其中,位于不同深度位置的单元的显示尺寸相同;
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三维坐标系的调整操作,确定所述三维坐标系的第一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角度调整信息、第一比例调整信息、以及第一位置调整信息;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角度变换;
所述第一比例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三维坐标系的显示比例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发生变换;
所述第一位置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三维坐标系的位置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发生变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调整信息包括第一比例调整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比例调整信息,确定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锚点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及显示数量;
基于所述显示位置以及所述显示数量,展示所述坐标锚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调整信息包括:第一角度调整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轴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展示位置;
响应于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存在已生成三维模型,基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信息,调整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展示角度;
以及响应于所述三维坐标系中显示有参考平面,调整所述参考平面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展示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参考平面中多个单元中的任一单元的选择操作,将所述任一单元确定为第一目标单元;
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形用户页面中显示多个候选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
所述生成操作包括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的触发操作;
所述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生成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
响应于对多个三维模型中目标三维模型的模型标识的触发操作,生成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并将所述目标三维模型添加至所述第一目标单元所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参考平面上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调整操作,确定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第二调整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调整信息、以及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调整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展示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
第二角度调整信息、第二比例调整信息、第二位置调整信息、以及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形状调整信息;
所述第二角度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姿态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所述第二比例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尺寸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位置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所述形状调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形状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发生变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所述形状调整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展示对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形状调整的形状调整控件;所述形状调整控件包括:与至少一个调整方向分别对应的第一子控件;
响应于对目标第一子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目标第一子控件对应的目标调整方向的形变量;基于所述形变量、以及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对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进行目标调整方向的形变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调整控件还包括:与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中的弯曲区域对应的第二子控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子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弯曲角度;基于所述目标弯曲角度,控制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的弯曲区域进行弯曲角度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表面和所述虚拟三维场景中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的表面存在交点,建立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和所述其他已生成三维模型之间的连接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从所述多个单元中,确定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单元;
控制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从所述第二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所在的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控件中所在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用户界面还显示有模型透视控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模型透视控件的触发操作,按照预设方式显示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已生成三维模型;并显示被所述已生成三维模型遮挡的单元。
15.一种交互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虚拟三维空间;所述虚拟三维空间包括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坐标轴上包括多个坐标锚点;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对所述多个坐标锚点中的目标坐标锚点的触发操作,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展示与所述目标坐标锚点对应的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上包括基于所述坐标锚点位置划分的多个单元;其中,位于不同深度位置的单元的显示尺寸相同;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三维模型的生成操作,基于所述参考平面中与所述生成操作对应的第一目标单元,在所述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成目标三维模型。
16.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的步骤。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运行时,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1582002.7A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0714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2002.7A CN116071492A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2002.7A CN116071492A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1492A true CN116071492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82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82002.7A Pending CN116071492A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14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26844A1 (en) Displaying a three dimensional user interface
US11551410B2 (en) Multi-modal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3D models
JP6436628B2 (ja) 多入力インタフェースを用いて三次元環境を航行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2638526B1 (ko) 파라미터를 갖는 마커를 사용한 증강 현실의 장면 수정
KR102249577B1 (ko) Hud 객체 설계 및 방법
WO2017092430A1 (zh) 基于虚拟现实应用的用户界面控件实现方法和装置
AU2017272304A1 (en) Auto vr: an assistant system for virtual reality painting
CN111651056A (zh) 一种沙盘演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89384A (zh) 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5767371B1 (ja) 仮想空間平面上に配置したオブジェクトを表示制御するゲーム・プログラム
CN116071492A (zh) 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777333B (zh) 用於設置虛擬對象的空間位置的方法和電子設備
JP2016016319A (ja) 仮想空間平面上に配置したオブジェクトを表示制御するゲーム・プログラム
KR102392675B1 (ko) 3차원 스케치를 위한 인터페이싱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335676A1 (en) Interfa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3d sketch
CN114758089A (zh) 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27174A (zh) 虚拟现实场景的显示方法、光标的三维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5661359A (zh) 虚拟环境中空气墙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581917A (zh) 虚拟环境中视角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JP2021033887A (ja) 3次元空間における入力受付および入力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3次元空間における入力受付および入力表示装置
CN117959704A (zh) 虚拟模型的摆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