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8089A - 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8089A
CN114758089A CN202210420716.1A CN202210420716A CN114758089A CN 114758089 A CN114758089 A CN 114758089A CN 202210420716 A CN202210420716 A CN 202210420716A CN 114758089 A CN114758089 A CN 114758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vertex
dimensional model
visualization range
visua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07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涛
周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207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80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8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808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三维模型、以及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多个顶点、以及多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纹理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顶点。

Description

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三维建模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模型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建筑领域、数字资产管理领域等;通过对实际场景中的物体、或者还未在实际场景中部署的物体进行三维建模,有利于在不在现场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三维模型进行展示,对场景有更直观的了解。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查看模型的内部或者剖面;当前的方式是在三维建模阶段,把三维模型的结构预先规划好,对要进行三维模型建模的物体的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三维建模,然后将分别建立的模型拼接、或者摆放在一起;例如将对模型的顶部与目标三维模型的内部分别构建两个模型,当想从目标三维模型的上方查看其内部时,就可以将目标三维模型的顶部隐藏起来,只显示目标三维模型的内部。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提前知道目标三维模型的哪些部分会遮挡视线,并仅能够根据预先规划来展示模型,而无法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展示角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三维模型、以及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多个顶点、以及多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纹理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顶点。
这样,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然后根据该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确定为对应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然后基于第一目标定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定点,实现了基于需求展示三维模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尺寸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包括:
针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中的每个顶点,根据该顶点在模型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确定该顶点和所述中心点的位置差异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差异信息、以及所述尺寸信息,确定该顶点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
响应于该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将该顶点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顶点。
这样,可以以更少的计算量确定第一目标定点,提升模型展示过程中的响应速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差异信息,包括:所述顶点和所述中心点分别在所述模型坐标系中三个坐标轴下的距离;
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尺寸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分别在所述模型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下的尺寸值;
所述基于所述位置差异信息、以及所述尺寸信息,确定该顶点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包括:
针对所述模型坐标系中的每个坐标轴,将所述顶点和所述中心点在该坐标轴下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坐标轴下的尺寸值进行比对;
响应于所述顶点和所述中心点在在任一坐标轴下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任一坐标轴下的尺寸值,则确定该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外。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的调整操作,获取与所述调整操作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二顶点。
这样,通过对可视化范围进行调整,使得用户可以随时根据展示需求确定可视化范围,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操作,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增大操作、所述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减小操作、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位置移动操作。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调整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增大操作的情况下,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包括:
将所述第一目标顶点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顶点;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中除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外的其他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调整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减小操作的情况下,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第一目标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第二方面,一种三维模型的展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三维模型、以及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多个顶点、以及多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纹理信息;
选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待展示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
渲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顶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选取模块还用于:
针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中的每个顶点,根据该顶点在模型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确定该顶点和所述中心点的位置差异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差异信息、以及所述尺寸信息,确定该顶点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
响应于该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将该顶点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顶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选取模块还用于:
针对所述模型坐标系中的每个坐标轴,将所述顶点和所述中心点在该坐标轴下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坐标轴下的尺寸值进行比对;
响应于所述顶点和所述中心点在在任一坐标轴下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任一坐标轴下的尺寸值,则确定该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外。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所述调整模块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的调整操作,获取与所述调整操作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二顶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操作,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增大操作、所述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减小操作、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位置移动操作。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目标顶点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顶点;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中除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外的其他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第一目标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第三方面,本公开可选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可选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三模模型的展示的方法,通过获取目标三维模型以及与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建立三维模型坐标系,确定目标三维模型的各个顶点在三维模型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将在三维模型坐标系下的目标三维模型中位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顶点,确定为第一目标顶点,并渲染显示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顶点。这样,可以通过确定第一可视化范围,确定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相对于可视化范围的位置信息,渲染显示位于可视化范围内的目标顶点,进而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展示三维模型。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一目标顶点的具体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展示目标三维模型的具体示例之一;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展示目标三维模型的具体示例之二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对第一可视化范围的调整操作的具体流程图;
图6a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对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的示意图之一;
图6b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对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的示意图之二;
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对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由第二目标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经研究发现,在一些三维建模项目中,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查看三维模型、以及查看三维模型的内部信息,例如,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工程人员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在计算机三维图形软件上对机房的三维模型进行调整和展示,通过调整不同的视角,可以查看机房的外部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还需要查看机房的内部情况,以便选择把设备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当需要从机房的顶部俯瞰机房内部时,机房顶部就会遮挡住视线。面对这个问题,当前的方式是在三维建模阶段,把机房的三维模型对应的结构预先规划好,对要进行三维模型建模的机房的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三维建模,然后将分别建立的模型拼接、或者摆放在一起;例如,对机房的屋顶与机房的内部分别构建两个三维模型,然后将其拼接在一起,当想从机房的上方查看其内部时,可以将机房屋顶部分的三维模型隐藏起来,只显示机房内部的三维模型。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提前知道目标三维模型的哪些部分会遮挡视线,并仅能够根据预先规划来展示模型,而无法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展示角度。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通过获取目标三维模型以及与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建立三维模型坐标系,确定目标三维模型的各个顶点在三维模型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将在三维模型坐标系下的目标三维模型中位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顶点,确定为第一目标顶点,并渲染显示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顶点。这样,可以通过确定第一可视化范围,确定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相对于可视化范围的位置信息,渲染显示位于可视化范围内的目标顶点,进而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展示三维模型。
针对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公开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公开过程中对本公开做出的贡献。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执行主体一般为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或其它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终端、终端、蜂窝电话、手持设备等。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加以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其中:
S101:获取目标三维模型、以及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多个顶点、以及多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纹理信息;
S102: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
S103: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顶点。
下面分别对上述S101~S103加以详细说明。
在上述S101中,目标三维模型,例如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建立:首先获取图像采集设备对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目标对象进行采集得到的图像。
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是摄像头、相机、扫描仪以及带有拍照功能的平板电脑、手机。所述的目标对象例如包括机房建筑、机柜及部署在机柜内的设备;目标对象还可以是其他对象,例如楼宇建筑、建筑内电梯间等等,具体的根据本公开应用领域的不同,目标对象也有所区别。
在得到目标对象的图像后,可以基于图像,对目标对象进行三维稠密重建,得到目标对象的目标三维模型。
在对目标对象进行三维稠密重建时,例如可以根据图像、以及图像采集设备在采集图像时的位姿,对目标对象进行三维稠密重建,以生成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示例性的,该三维模型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目标空间内的建筑、以及部署在目标空间中的设备;在目标空间包括机房的情况下,三维模型中可以包括机房建筑、以及部署机房内的机柜、以及部署在机柜内部的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还有一种构建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方式,在基于全景图像,生成目标空间的三维模型时,例如可以采用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和实时稠密重建中至少一种算法。
示例性的,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全景图像时,可以在图像采集设备逐渐移动采集到全景图像时,逐渐生成覆盖目标对象的目标三维模型;又或者,在图像采集设备结束对全景图像的采集后,利用得到的完整的全景图像生成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三维模型。
所生成的目标三维模型包括:多个网格;其中,多个网格中的任一网格,与至少一个其他网格之间具有共用的顶点。由多个网格能够形成的面,能够表征目标对象的表面;多个网格相互连接,构成目标对象的目标三维模型。
其中,三维模型网格由目标对象的众多顶点组成的,通过顶点形成三维模型网格。顶点包括三维坐标(XYZ)、以及纹理信息。这些网格可以由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奇特的简单凸多边形组成,网格也可以包括带有空洞的普通多边形组成的目标对象。
三维模型纹理包括目标对象表面的纹理、以及目标对象的光滑表面上的色彩图案,也称为纹理贴图,当把纹理按照特定的方式映射到目标对象表面上时,能使目标对象看上去更真实。纹理映射网格赋予图像数据的技术;通过对目标对象的拍摄所得到的图像加工后,在网格上的纹理映射,最终形成三维模型。
在获取目标三维模型的时候,目标三维模型可以是利用上述方式即时生成的,也可以已经生成,并保存在预设存储空间中的。在目标对象的目标三维模型已经生成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读取保存目标三维模型的预设存储空间,以获得目标三维模型。或者,接收其他的计算机设备发送的目标三维模型。
针对上述S102,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包括: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以及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尺寸信息。
其中,第一可视化范围例如包括将目标三维模型的部分或全部包裹其中的立方体盒子,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为该立方体盒子的几何中心,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尺寸信息包括该立方体盒子的长、宽、高的尺寸。
参见图2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确定第一目标顶点的具体流程图,包括:
S201:根据目标三维模型中的每个顶点,根据该顶点在模型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确定该顶点和中心点的位置差异信息。
其中,模型坐标系可以是世界坐标系的一种,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可以是模型坐标系的原点O,X轴水平向右,Y轴向上,Z轴通过右手法则确定,在默认状态下,以用户面对屏幕为例,X轴正向为屏幕水平向右、Y轴正向垂直向上,Z轴正向垂直屏幕平面指向用户。
S202:基于所述位置差异信息、以及所述尺寸信息,确定该顶点是否位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内。
其中,根据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尺寸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分别在所述模型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下的尺寸值;示例性的,可以在模型坐标系下确定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大小,例如,根据第一可视化范围对应的立方体盒子的长边大小,从模型坐标系原点O,即,以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在X轴正方向上确定一个坐标点P1,在X轴的负半轴确定一个坐标点P1‘,坐标点P1到原点O的距离为立方体盒子的长边对应的尺寸值的一半;根据第一可视化范围对应的立方体盒子的高边大小,从模型坐标系原点O,在Y轴正方向上确定一个坐标点P2,在Y轴的负半轴确定一个坐标点P2‘,坐标点P2到原点的距离即为立方体盒子的高边对应的尺寸值的一半;根据第一可视化范围对应的立方体盒子的宽边大小,从模型坐标系原点O,在Z轴正方向上确定一个坐标点P3,在Z轴负的负半轴上确定一个坐标点P3’,坐标点P3到原点的距离即为立方体盒子的宽边对应的尺寸值的一半。
位置差异信息包括:顶点和中心点分别在模型坐标系中三个坐标轴下的距离。
示例性的,将目标三维模型中的每个顶点的位置信息转化成模型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确定每个顶点对应的模型坐标系下的坐标点P(X,Y,Z)每个坐标点都由三个坐标轴确定其在模型坐标系下的具体位置,例如,坐标点P(2,-3,5)为模型坐标系下的一个坐标点,该坐标点投影到X轴上时,该坐标点与原点的距离大小为2,该坐标点投影到Y轴上时,该坐标点与原点的距离为-3,此处的负数表示为该坐标点投影到Y轴的负半轴上,该坐标点投影到Z轴上时,该坐标点与原点的距离为5。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到出顶点在模型坐标系的坐标信息。
基于位置差异信息、以及尺寸信息,确定该顶点是否位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内。
具体的,针对模型坐标系中的每个坐标轴,将顶点和中心点在该坐标轴下的距离、和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坐标轴下的尺寸值进行比对。
示例性的,目标三维模型中的一个顶点P在模型坐标系下投影到X轴上的坐标点为PX;表示为坐标点PX到原点的距离,顶点P在模型坐标系下投影到Y轴上的坐标点为PY;表示为坐标点PY到原点的距离,顶点P在模型坐标系下投影到Z轴上的坐标点为PZ;表示为坐标点PZ到原点的距离,第一可视化范围在模型坐标系下的尺寸值分别为,SX、SY、SZ,将顶点P在模型坐标系下对应于X轴、Y轴、Z轴的距离的绝对值,和第一可视化范围在相同的坐标轴下的尺寸值的一半进行对比。例如,某一顶点P在模型坐标系下的坐标位置为P(3,-4,-2),则该顶点P在模型坐标系下对应于X轴、Y轴、Z轴的距离的绝对值分别为3、4、2。
S203:响应于该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将该顶点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顶点。
具体的,响应于顶点和中心点在任一坐标轴下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任一坐标轴下的尺寸值,则确定该顶点位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内,将该顶点确定为第一目标顶点;响应于顶点和中心点在任一坐标轴下的距离、大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任一坐标轴下的尺寸值,则确定该顶点位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外。
示例性的,假设目标三维模型的所有顶点均在模型坐标系下,根据每个顶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该顶点在X轴、Y轴、Z轴上的数值,例如,一个顶点P在模型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为P(4,5,5),则可以确定该顶点投影到X轴上距中心点,也即原点的距离为4、投影到Y轴上距中心点距离为5、投影到Z轴距中心点距离为5,此时,假设第一可视化范围的长、高、宽尺寸值分别为8、8、10,根据尺寸值除以2得到正负半轴坐标点连线的中心点在坐标轴原点上的尺寸值,即,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4、4、5,则可以判断该顶点P在模型坐标系下Y轴到中心点的距离,大于第一可视化范围高边的尺寸值,根据顶点和中心点在任一坐标轴下的距离、大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判断该顶点P在第一可视化范围外。
又例如,某一顶点P1在模型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为P1(-4,-2,3)则可以判断该顶点P1投影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点的绝对值分别为,4、2、3,对比上述尺寸值,根据顶点和中心点在任一坐标轴下的距离、均小于或等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判断该顶点P在第一可视化范围内。
根据上述判断方式,判断目标三维模型的所有顶点,确定位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
针对上述S103,在根据步骤S102确定的第一目标顶点后,可以根据第一目标定点对应的纹理信息,展示目标三维模型中的第一目标定点,以将目标三维模型中位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部分展示出来。
示例性的,确定第一目标顶点后,以执行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设备为计算机为例,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图形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中展示有目标三维模型以及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
此处,图形用户界面显示三维模型的过程,可以视作通过一个虚拟相机对三维模型进行拍摄形成图像的过程;其中,该形成的图像即为展示在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图像。在将三维模型投影至图形用户界面中时,计算机会确定虚拟相机在三维模型对应的三维虚拟空间中的位姿,根据该位姿、相机成像原理、以及三维模型中的各个网格分别在三维虚拟空间中的位姿,得到投影至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图像。
在确定了第一可视化范围后,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展示由第一目标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
根据相机成像原理、第一可视化范围在图形用户界面中的位置、以及虚拟相机的位姿,确定第一可视化范围对应的立方体在三维虚拟空间的观察视角,例如,俯视视角、仰视视角等。通过调整观察视角,将目标三维模型的内部信息展示出来。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的一种展示目标三维模型的具体示例之一中,目标三维模型为一个机房,在机房中安装有设备,将目标三维模型导入三维虚拟空间中,围绕目标三维模型的三个环形A1、A2、A3,对应虚拟相机的移动轨迹,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视角查看机房,以虚拟相机移动到A2与A1相交点对应的视角为例,如图4所示的一种展示目标三维模型的具体示例之二中,在根据第一可视化范围,确定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顶点之后,将目标三维模型中确定为第一目标顶点以外的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在三维虚拟空间中隐藏,也即,不渲染这部分的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将目标三维模型中确定的第一目标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在三维虚拟空间中展示,也即,渲染第一目标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可视化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范围。示例性的,以执行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设备为平板电脑为例,可以在平板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上展示目标三维模型以及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用户可以在图形用户界面上用手指滑动,触发对第一可视化范围的调整操作。
另外,触发对第一可视化范围的调整操作还可以是在图形用户界面的工具栏展示用于调整第一可视化范围的调整工具、调整虚拟相机视角的展示工具等,用户通过控制该调整工具,执行调整操作。
示例性的,以执行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设备为计算机为例,计算机在运行生成目标三维模型的应用程序时,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展示目标三维模型和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以及在工具栏展示调整工具、以及其他工具,用户可以通过鼠标触发调整工具,实现对第一可视化范围的调整操作。
参见图5所示的一种对第一可视化范围的调整操作的具体流程图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与调整操作对应的可视化范围的具体示例,包括:
S501: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的调整操作,获取与所述调整操作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
其中,调整操作可以是下述至少一种:对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增大操作、对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减小操作、对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位置移动操作等。
示例性的,以执行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设备为计算机为例,在图形用户界面下,通过鼠标触发调整工具,例如,如图6a所示的一种对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的示意图之一为例,通过对鼠标的点击操作,可以选中M1和M2两个标识点,此时,M1和M2的连线为对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前的标识线;在对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前的标识线选定完毕后,通过对鼠标的拖拽操作,可以上下调整可视化范围的大小,进而得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进一步的也可以响应拖拽操作,同时调整M5和M6,此时M1‘和M2‘连线组成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后的标识线,如图6b所示。
又例如,可以选中M1和M3两个标识点,确定M1和M3连线组成的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前的标示线;这样通过对鼠标的拖拽操作,可以左右调整可视化范围的大小,进而得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此时,M2和M4的连线组成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后的标识线。
又一示例中,还可以通过对鼠标的双击操作,选中第一可视化范围,对第一可视化范围进行整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移动操作。
对鼠标的操作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对鼠标的单击、长按、拖动、双击、重按等操作,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操作,在此不做限制。
S502: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调整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增大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包括:将所述第一目标顶点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顶点;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中除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外的其他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的另一种对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的示意图中,以执行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设备为计算机为例,在图形用户界面下,通过鼠标触发调整工具,图形用户界面展示目标三维模型,以及第一可视化范围,用户可以通过鼠标选中其中一条标识线,例如L3,将其向上拖拽,得到更大的可视化范围,调整完毕后,得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图形用户界面展示调整后的第二可视化范围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对应于第二可视化范围的第一位置信息。
示例性的,对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增大操作,还包括:通过鼠标选中标识线L2,将其向右拖拽,得到第二可视化范围、通过鼠标选中标识点M2向右上方拖拽,可以使第二可视化范围按照第一可视化范围的比例扩大、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其他增大操作,如点击M1、M2、M5、M6,选中一个标识面,然后向上拖拽从而使得第一可视化范围沿标识面增大,得到第二可视化范围。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在此并不限制。
在确定第二目标顶点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可视化范围确定的第一目标顶点作为第二目标顶点,再根据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将第二可视化范围内除已经确定的第二目标顶点以外的顶点,确定为第二目标顶点。
示例性的,目标三维模型的所有顶点均在模型坐标系下,根据每个顶点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该顶点在X轴、Y轴、Z轴上的数值,例如,一个顶点P2在模型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为P2(2,-2,5),则可以确定该顶点投影到X轴上距中心点,也即原点的距离为2、投影到Y轴上距中心点距离为-2、投影到Z轴距中心点距离为4,此时,若第一可视化范围的长、高、宽尺寸值分别为4、4、8,根据尺寸值除以2得到正负半轴坐标点连线的中心点在坐标轴原点上的尺寸值,即,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2、2、4,则可以判断该顶点P2在模型坐标系下Z轴到中心点的距离,大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宽边的尺寸值,根据顶点和中心点在任一坐标轴下的距离、大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判断该顶点P2在第一可视化范围外,若第二可视化范围的长、宽、高的尺寸值分别为6、6、10,根据尺寸值除以2得到正负半轴坐标点连线的中心点在坐标轴原点上的尺寸值,即,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3、3、5,则可以判断该顶点P2在模型坐标系下三个坐标轴的距离均小于第二可视化范围,因此,可以确定该顶点P2为第二目标顶点。
根据上述判断方式,判断目标三维模型的除第一可视化范围以外的顶点,确定位于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调整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减小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包括: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第一目标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的另一种对第一可视化范围调整操作的示意图中,以执行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设备为平板电脑为例,在图形用户界面下,通过手指滑动触发调整工具,图形用户界面展示目标三维模型,以及第一可视化范围,用户可以通过手指选中其中一条标识线,例如L3,将其向下拖拽,得到更大的可视化范围,调整完毕后,得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图形用户界面展示调整后的第二可视化范围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对应于第二可视化范围的第一位置信息。
示例性的,对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减小操作,还包括:通过手指触动标识线L2,将其向左拖拽,得到第二可视化范围、通过手指触动标识点M2向左下方拖拽,可以使第二可视化范围按照第一可视化范围的比例减小、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其他减小操作,与上述增大操作一一对应,在此不多赘述。
在确定第二目标顶点的过程中,可以只考虑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再根据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将第二可视化范围,从第一目标顶点中确定第二目标顶点。
示例性的,若第一可视化范围的长、高、宽对应的尺寸值分别为10、10、14,则根据尺寸值除以2得到正负半轴坐标点连线的中心点在坐标轴原点上的尺寸值,即,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5、5、7;若第二可视化范围的长、高、宽对应的尺寸值分别为8、6、10,则根据尺寸值除以2得到正负半轴坐标点连线的中心点在坐标轴原点上的尺寸值,即,得到的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4、3、5;此时目标三维模型中的某一顶点P3,在模型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为P3(5,-2,-2)则可以得出该坐标点投影到三个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的绝对值分别为5、2、2,根据该顶点p3投影到X轴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可视化范围在X轴正负半轴坐标点连线的中心点在坐标轴原点上的尺寸值,但是大于第二可视化范围在X轴正负半轴坐标点连线的中心点在坐标轴原点上的尺寸值,因此,确定该顶点P2不是第二目标顶点。
根据上述判断方式,判断目标三维模型的除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确定位于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S503:基于所述第二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二顶点。
在确定了第二可视化范围后,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展示由第二目标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的一种由第二目标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的示意图中,实线部分表示为目标三维模型和的展示部分,虚线部分表示为目标三维模型隐藏的部分,根据第二可视化范围,确定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二目标顶点之后,将目标三维模型中确定为第二目标顶点以外的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在三维虚拟空间中隐藏,也即,不渲染这部分的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将目标三维模型中确定的第二目标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在三维虚拟空间中展示,也即,渲染第二目标顶点组成的目标三维模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对应的三维模型的展示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公开实施例上述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9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装置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91、选取模块92、渲染模块93;其中,
获取模块91,用于获取目标三维模型、以及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多个顶点、以及多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纹理信息;
选取模块9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待展示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
渲染模块9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顶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选取模块92还用于:
针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中的每个顶点,根据该顶点在模型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确定该顶点和所述中心点的位置差异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差异信息、以及所述尺寸信息,确定该顶点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
响应于该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将该顶点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顶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选取模块92还用于:
针对所述模型坐标系中的每个坐标轴,将所述顶点和所述中心点在该坐标轴下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坐标轴下的尺寸值进行比对;
响应于所述顶点和所述中心点在在任一坐标轴下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任一坐标轴下的尺寸值,则确定该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外。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94,所述调整模块94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的调整操作,获取与所述调整操作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二顶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操作,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增大操作、所述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减小操作、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位置移动操作。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94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目标顶点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顶点;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中除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外的其他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94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第一目标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关于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流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详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10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包括:
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所述存储器102存储有处理器1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处理器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2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101执行时,处理器101执行下述步骤:
获取目标三维模型、以及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多个顶点、以及多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纹理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顶点。
上述存储器102包括内存1021和外部存储器1022;这里的内存1021也称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放处理器101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1022交换的数据,处理器101通过内存1021与外部存储器1022进行数据交换。
上述指令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考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步骤。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承载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本公开涉及增强现实领域,通过获取现实环境中的目标对象的图像信息,进而借助各类视觉相关算法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相关特征、状态及属性进行检测或识别处理,从而得到与具体应用匹配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AR效果。示例性的,目标对象可涉及与人体相关的脸部、肢体、手势、动作等,或者与物体相关的标识物、标志物,或者与场馆或场所相关的沙盘、展示区域或展示物品等。视觉相关算法可涉及视觉定位、SLAM、三维重建、图像注册、背景分割、对象的关键点提取及跟踪、对象的位姿或深度检测等。具体应用不仅可以涉及跟真实场景或物品相关的导览、导航、讲解、重建、虚拟效果叠加展示等交互场景,还可以涉及与人相关的特效处理,比如妆容美化、肢体美化、特效展示、虚拟模型展示等交互场景。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相关特征、状态及属性进行检测或识别处理。上述卷积神经网络是基于深度学习框架进行模型训练而得到的网络模型。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三维模型、以及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多个顶点、以及多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纹理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顶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尺寸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包括:
针对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中的每个顶点,根据该顶点在模型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中心点的位置坐标,确定该顶点和所述中心点的位置差异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差异信息、以及所述尺寸信息,确定该顶点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
响应于该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将该顶点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顶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差异信息,包括:所述顶点和所述中心点分别在所述模型坐标系中三个坐标轴下的距离;
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尺寸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分别在所述模型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下的尺寸值;
所述基于所述位置差异信息、以及所述尺寸信息,确定该顶点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内,包括:
针对所述模型坐标系中的每个坐标轴,将所述顶点和所述中心点在该坐标轴下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坐标轴下的尺寸值进行比对;
响应于所述顶点和所述中心点在在任一坐标轴下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在该任一坐标轴下的尺寸值,则确定该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的调整操作,获取与所述调整操作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二顶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操作,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增大操作、所述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减小操作、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位置移动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整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增大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包括:
将所述第一目标顶点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顶点;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中除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外的其他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整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的减小操作的情况下,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目标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第一目标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二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二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二目标顶点。
8.一种三维模型的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三维模型、以及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包括:多个顶点、以及多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纹理信息;
选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以及待展示三维模型中各个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化范围信息指示的第一可视化范围内的第一目标顶点;
渲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顶点对应的纹理信息,渲染显示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的第一目标顶点。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运行时,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的步骤。
CN202210420716.1A 2022-04-20 2022-04-20 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47580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0716.1A CN114758089A (zh) 2022-04-20 2022-04-20 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0716.1A CN114758089A (zh) 2022-04-20 2022-04-20 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8089A true CN114758089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30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0716.1A Withdrawn CN114758089A (zh) 2022-04-20 2022-04-20 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80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49577B1 (ko) Hud 객체 설계 및 방법
Phan et al. Interior design in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
JP529917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AU2017213540B2 (en) 3d sculpting
US201303007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Data Having Spatial Coordinates
CN105637564A (zh) 产生未知对象的扩增现实内容
EP3533218B1 (en) Simulating depth of field
KR102158324B1 (ko) 점군 정보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CN115439607A (zh) 一种三维重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638334B2 (en) Selectively displaying surfaces of an object model
Turner et al. Sketching space
KR20060131145A (ko) 이차원 영상을 이용한 삼차원 물체의 렌더링 방법
KR101552827B1 (ko) 3차원 객체 모델의 분할 방법
Sandnes Sketching 3D immersed experiences rapidly by hand through 2D cross sections
JP2832463B2 (ja) 3次元モデルの再構成方法および表示方法
CN114758089A (zh) 三维模型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0980A (zh) 三维重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Haynes et al. In-situ flood visualisation using mobile AR
EP3980975B1 (en) Method of inferring microdetail on skin animation
WO2018151612A1 (en) Texture mapp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4529648A (zh) 模型展示方法、设备、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chöning Interactive 3D reconstruction: New opportunities for getting CAD-ready models
JP202001339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de Vries et al. Interactive 3D Modeling in the Inception Phas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N116543093B (zh) 柔体对象渲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