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6903A -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6903A
CN116066903A CN202111279911.9A CN202111279911A CN116066903A CN 116066903 A CN116066903 A CN 116066903A CN 202111279911 A CN202111279911 A CN 202111279911A CN 116066903 A CN116066903 A CN 116066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treatment
treatment device
communicate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99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沐原
张帆
张卫东
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99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66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66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6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其中,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和风机,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均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新风进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通过新风通道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进风侧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出风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下方,且与所述容纳腔相隔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快速排出,从而实现给室内空气更换新鲜空气。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
背景技术
当前,立式挂机上一般安装有独立的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是用于将空气进行净化、加湿后送到室内的装置。
现有的立式挂机具有新风模式和室内空气净化模式,但是无论是新风模式还是净化模式,室内空气始终没有得到更换,即便室内空气被净化模块净化,依然会感觉室内沉闷,空气不新鲜。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立式挂机难以更换室内污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均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新风进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通过新风通道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与室内空气连通;
风机,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进风侧之间形成有容纳腔;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出风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下方,且与所述容纳腔相隔离;
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立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沿水平方向层叠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支架,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和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形成有所述风机的蜗壳,所述蜗壳包括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层叠设置的进风板,所述进风板自上向下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所述进风板上还形成有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口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外箱体和盖板,所述外箱体侧向形成有开口,所述盖板可开合地安装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支架设置有供所述空气处理模块拆卸的拆卸口,所述拆卸口对应所述开口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多个滑槽,所述多个滑槽相互间隔设置,并朝向所述拆卸口延伸,所述空气处理模块通过所述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支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顶板,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板上均设置有所述滑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板的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空气处理模块上均设有接电端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电端子包括弹片和触点,所述触点插入所述弹片内;所述弹片设于所述侧边,所述触点设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背离所述滑槽的一面设有排风密封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空气处理模块为净化模块和/或加湿模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包括水箱、加湿膜以及安装加湿膜的加湿膜支架,所述水箱的底部与所述滑槽连接处设有限位凸点和弹簧锁扣,所述限位凸点和所述弹簧锁扣上下错开,所述限位凸点与所述滑槽相配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空器处理装,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均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新风进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通过新风通道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与室内空气连通;
风机,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进风侧之间形成有容纳腔;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出风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下方,且与所述容纳腔相隔离;
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为立式壁挂空调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气处理模块内设置排风模块,可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快速排出,从而实现给室内空气更换新鲜空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气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支架的侧视图;
图6为图2中支架的立体图;
图7为图2中支架的侧视图;
图8为图2中支架的侧视图;
图9为图8安装密封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接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空气处理模块和支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加湿模块与支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的俯视图;
图17为空气处理装置新风模式风路的一侧流向示意图;
图18为空气处理装置新风模式风路的另一侧流向示意图;
图19为空气处理装置净化和/或加湿模式风路的一侧流向示意图;
图20为空气处理装置净化和/或加湿模式风路的另一侧流向示意图;
图21为空气处理装置排风模式风路的一侧流向示意图;
图22为空气处理装置排风模式风路的一侧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空气处理装置 100 壳体 200 风机
300 空气处理模块 400 第一风门 500 第二风门
600 第三风门 700 新风通道 110 外壳
120 支架 141 新风进风口 111 外箱体
112 盖板 121 底座 122 顶板
142 净化进风口 127 接电端子 128 排风密封盖
123 侧板 310 净化模块 320 加湿模块
1212 滑槽 2111 第一排风口 1214 第二排风口
210 蜗壳 211 进风板 220 风轮
322 水箱 323 弹簧锁扣 324 限位凸点
150 出风口 127a 弹片 127b 触点
140 进风口 800 排风通道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包含该空气处理装置的空调器,旨在解决立式挂机竖向高度过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空气处理装置,可单独使用,或用于空调器、净化器等设备中,以空调器为例,该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如落地式空调、壁挂式空调(立式壁挂空调器或卧式壁挂空调器),也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如窗机、移动式空调等。空气处理装置主要用于改善空气的质量,如更换室内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增加空气洁净度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空气处理装置10包括壳体100、风机200和至少两个空气处理模块300。壳体100上设有进风口140、出风口150,以及连通进风口140和出风口150的风道;风机200安装于风道内,风机200的出风侧与出风口150连通,进风口140与风机200的进风侧之间形成有容纳腔;空气处理模块300立设于风道内,且沿水平方向层叠排布。在此,空气处理模块30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整体可以呈正方体、长方体、圆筒形或近似圆筒形等等。可以由壳体100的整个内腔形成风道。壳体10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由分体组装型。风道内的风机200用以驱动气流由进风口140进入风道,并由出风口150吹出。具体地,进风口140与出风口150通常开设在壳体100的不同侧面,进风口140包括新风进风口141和净化进风口142,新风进风口141通过新风通道700与室外空气连通,净化进风口113与室内空气连通。通常将新风进风口141设置在壳体100的后侧或者靠近后侧的安装位置,并通过与其连接的新风管通向室外,以使室外的新鲜空气可以顺畅的进入室内。净化进风口142和出风口150一般设置在壳体100的开设在壳体100的左右两侧面,也可以开设在壳体100的顶壁面或前侧面上,具体地开设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出风口15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出风口150的数量,例如一个、两个或三个等。进风口140与出风口15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长条形以及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等。
风机200的种类可以很多,通常采用离心风机200。在风机200的作用下,风从进风口140进入容纳腔,再从出风口150流出,由此,空气处理装置10内形成了有效风路。风机200安装于风道内,并且风机200的出风侧与出风口150连通,进风口与风机200的进风侧之间形成有容纳腔;具体地,风机200包括风轮和安装风轮的蜗壳210,整个风机200安装在壳体100内,需保证风机200的进风侧与进风口140之间形成有容纳腔,以放置空气处理模块300等部件。
空气处理模块300的类型有很多种,按功能的大类分有净化和加湿两大类,即对应净化模块310和加湿模块320。净化模块310包括净化部和支撑净化部的净化部支架。净化部可以是网状的,常见的网状净化部可以是HEPA网、除甲醛网、除TVOC网、活性炭网、除异味网等等;也可以是非网状的等离子体、紫外杀菌灯等形式。加湿模块320包括水箱322、加湿膜以及安装加湿膜的加湿膜支架。本实施例中的的至少两个空气处理模块,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模块,可以是只有净化模块310,也可以是只有加湿模块320。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上述空气处理模块300,可选择地立设于风道内,并且沿着水平方向层叠排布。具体来说,空气处理模块30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六个以上,空气处理模块300立设于风道内,并且沿着水平方向层叠排布。
所述壳体100内形成有排风通道800,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机200的出风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新风通道700连通,所述排风通道800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下方,且与所述容纳腔相隔离;
所述新风进风口141、净化进风口142和所述出风口150处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风门400、第二风门500和第三风门600。
空气处理装置10具有多种模式,例如排风模式,当处于排风模式时,第一风门400关闭,第二风门500打开,第三风门600关闭。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包括外壳110和设置于所述外壳110内的支架120,所述空气处理模块300和所述风机200安装于所述支架120。设置支架120可以将空气处理装置10的各种模块有规律的排布,在实现相同功能的情况下,使得空气处理装置10整机的布局更加紧凑。具体地,支架120的形状有很多种,可以是成型于一体的也可以是组装成一体的。
请参阅图2至图5,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空气处理模块300可以快速安装或更换,外壳110采用分体设置,分体式的外壳110包括外箱体111和盖板112,外箱体111侧向形成有开口,盖板112可开合的安装于所述开口处可以理解为盖板112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通常情况下,为了保护空气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盖板112为闭合状态,当需要安装或者拆卸空气处理模块300时,盖板112为打开状态。支架120上设置有供空气处理模块300拆卸的拆卸口,拆卸口对应开口设置。如此,用户安装空气处理模块300时,打开盖板112,将空气处理模块300从开口和拆卸口送入,达到快速安装的效果。同理,也可以方便用户更换空气处理模块300。
请参阅图5,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空气处理模块300可以快速且稳固地安装在支架120上,在支架120上设置多个滑槽1212,具体地,所述支架120上设置有多个滑槽1212,所述多个滑槽1212相互间隔设置,并朝向所述拆卸口延伸,所述至少两个空气处理模块300通过所述滑槽1212安装于所述支架120。所述滑槽1212可以是单独设置在支架120的底座121或者单独设置在支架120的顶板122,也可以是底座121和顶板122均设有多个滑槽1212,此时,底座121和顶板122上的多个滑槽1212相互对应。同时,滑槽1212结构相对简单,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快速定位。本实施例中朝向拆卸口延伸的滑槽1212,使得空气处理模块300可以从拆卸口沿着滑槽1212的长度方向推入支架120内,降低了安装空气处理模块300的安装难度,提高了空气处理模块300的安装效率。同时,也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滑槽1212可以是均匀排布在支架120上,也可以是自由的排布在支架120上。优选地,为了提高通用性,所述滑槽1212是均匀排布在支架120上的。
请参阅图5和图12,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空气处理模块300安装的稳固性,所述支架120包括底座121和顶板122,所述底座121和所述顶板122上均设置有所述滑槽1212。所述滑槽1212是对应使用的。如此,支架120底座和顶板均设置滑槽1212,上下均对空气处理模块300进行了限位,提高空气处理模块300在支架120上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7、图10和图11,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满足部分需要通电才能工作的空气处理模块300的需求,所述支架120包括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座的侧板123,所述侧板123上设置有接电端子127,与之相匹配的空气处理模块300上也设置有与侧板123上的接电端子127相适配的另一接电端子127,所述空气处理模块300插入所述支架120后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300的接电端子127与所述支架120的接电端子127相接,支架120和空气处理模块300之间形成连通的电路,使得需要通电的空气处理模块300得以正常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请参阅图7、图10和图11,为了提高空气处理模块300和侧板123之间接电端子127的接触的稳定。接电端子127为触点127b和弹片127a的组合设计。具体地,弹片127a内有插口,触点127b通过插口插入弹片127a内。可以是触点127b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上,弹片127a设置在侧板123;或者弹片127a设置在空气处理模块300上,触点127b设置在侧板123上均可以。空气处理模块300插入支架120内,弹片127a是金属薄片,安装在空气处理模块300上,安装或者更换空气处理模块300时容易划伤用户,故而,触点127b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上,弹片127a设置在侧板123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侧板123背离所述滑槽1212的一面设有排风密封盖128。考虑到支架120的侧板123上设置了过多的安装槽结构,为避免漏风,使用排风密封盖128进行密封,以保证空气处理模块300的处理效率。
请参阅图5,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0的安装速度,并使空气处理装置10能快速装入滑槽1212,所述滑槽1212的朝向所述开口的一端呈扩口设置,以协助空气处理模块300安装到滑槽1212内。
请参阅图2和图12,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空气处理模块300包括净化模块310和/或加湿模块320。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模块,可以是只有净化模块310,也可以是只有加湿模块320。净化模块310包括净化部和安装所述净化部的净化部支架120;加湿模块320包括水箱322、加湿膜以及安装加湿膜的加湿膜支架。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1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0的安全性,如果至少两个空气处理模块300中包含有净化模块310,那么该净化模块310是进风口进来的第一个空气处理模块300,且该净化模块是净化部为HEPA网的。如此,可以有效过滤掉新风的碎屑或小树叶,避免了新风先经过电辅热,未过滤的新风很有携带的碎屑或小树叶等附着在电辅热上,当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因为过热着火,进而发生危险。其次,室内的待进化风先经过HEPA网,再经过加湿膜、水箱322,最后从出风口150出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加湿模块320的洁净。如此,HEPA型净化网排布在进风口第一位置的设计,新风或室内空气先经过HEPA网净化,保证了风道及其它零部件的洁净,又能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0的安全性能。
请参阅图2、图5和图12,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支架120的通用性,以及空气处理模块300的互换性,所述净化模块310厚度一致,加湿模块320的厚度为所述净化模块310厚度的整数倍。具体地,加湿模块320包括到水箱322、加湿膜和加湿膜支架。通常,为了保证足够的加湿时间,水箱322的要尽可能的大一些,导致了整个加湿模块320比净化模块310要大。考虑到不同用户对空气处理的需求不同,加湿模块320对于空气处理装置10来说,不是必不可少的模块,故而设计加湿模块320的厚度为所述净化模块310厚度的整数倍。如此,取下加湿模块320后,能很好地将净化模块310替换上去,提高了支架120的通用性和空气处理模块300之间的互换性。优选地,所述加湿模块320为所述净化模块310的三倍。
请参阅图12至图15,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其在空气处理模块300设有安装加湿模块320时,随着加湿时间的推移,水箱322的水耗尽,通常是将水箱322拿下来加水再安装到支架内,或者,将水箱322拉出加水再推入支架120内。如此,加湿模块320中水箱322与加湿膜支架为可拆卸连接或者是活动连接。为了保证整个加湿模块320在加水后推入支架120内更加稳固,所述水箱320的底部与所述滑槽1212连接处设有限位凸点324和弹簧锁扣323。为保证加湿模块320能装在底座121上,所述限位凸点324和所述弹簧锁扣323上下错开,所述限位凸点324与所述滑槽1212相配合。
具体地,新风进风口141在壳体100的侧面有延伸的新风管,空气处理装置10工作时,新风管是通向室外的,是室外新鲜空气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的入口。净化进风口142也叫室内风进风口,可以是在壳体100的左右两侧也可以是上下侧,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其次,为了解决空气处理装置10功能单一的问题,在支架120上设置有第一风门400和第二风门500,第一风门400用于控制所述新风进风口141与所述容纳腔导通或阻隔,第二风门500用于控制所述净化进风口142与所述容纳腔导通或阻隔。如此,第一风门400与容纳腔导通时,室外的新风可以在风机200的作用下,进入空气容纳腔;第一风门400与容纳腔阻隔时,可以防止室外的灰尘、树叶等进入容纳腔,有一定的保护效果。第二风门500与容纳腔导通时,室内的风可以从第二风门500进入容纳腔;第二风门500与容纳腔阻隔时,可以增强室内风的进风效果,同时,空气处理装置10待机或者不是净化或加湿模式时,还能对空气处理装置10的内部部件起到保护的作用。
请参阅图2,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降低空气处理装置10的出风口150,所述出风口15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所述第三风门600用于控制所述出风口150打开和闭合。空气处理装置10待机时,第三风门600控制所述出风口150闭合,还能对空气处理装置10的内部部件起到保护的作用。
请参阅图2、图7和图8,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更进一步优化空气处理装置10的内部结构,所述风机200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300在水平方向上层叠排布,进一步降低了空气处理装置10整机的高度。具体地,所述支架120上形成有所述风机的蜗壳210,所述蜗壳210包括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300层叠设置的进风板211(可以理解的是风机的进风侧设置于该进风板211,所述进风板211自上向下朝向所述壳体100的底部延伸,所述进风板211上还形成有第一排风口2111,所述第一排风口2111与所述排风通道800连通。
所述支架120底部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新风通道700连通的第二排风口1214,所述排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排风口2111与所述第二排风口1214。如此,本实施例中,排风通道800设置在支架120的底部,使得整个空气处理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其次,这样排布,新风进风口141连通的第二排风口1214连通,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风门400阻隔新风进风口141与容纳腔,实现用新风进风口141来排风,达到了一个风口多种用途的效果,进而使得整体上减少了排风口,也降低了控制电机的数量,进一步优化了空气处理装置10的内部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10有至少三种模式,具体由新风模式、净化模式和/或加湿模式、排风模式等等,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2、图17和图18,空气处理装置10切换新风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风门400打开,新风通道700与容纳腔导通,然后控制第二风门500关闭,其次,再控制第三风门600,使得出风口150打开。如此在风机200的作用下,室外新风从新风进风口141进入容纳腔,最后从壳体100底部的出风口150出来,进入室内,至此,完成了完成新风进入室内的过程。
请参阅图2、图19和图20,空气处理装置10切换净化模式和/或加湿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风门400,使新风进风口141与容纳腔阻隔,控制第二风门500,使净化进风口142与所述容纳腔导通,室内风可以从净化进风口142进入容纳腔,流经净化模块310和/或加湿模块320。其次,再控制第三风门600,使得出风口150打开。从壳体100底部的出风口150出来,进入室内。至此,完成了室内风净化和/或加湿的过程。至于具体是净化还是加湿,由选择的空气处理模块300决定。
请参阅图2、图21和图22,空气处理装置10切换排风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风门400,使新风通道700与容纳腔阻隔,控制第二风门500,使净化进风口142与所述容纳腔导通,室内风可以从净化进风口142进入容纳腔。其次,再控制第三风门600,使得出风口150关闭,进而使得室内风可以从壳体100底部的排风通道800出来,最后从新风进风口141排到室外。至此,完成了整个排风过程。
最后,为了保护空气处理装置10的内部部件,空气处理装置10待机时,新风进风口141、净化进风口142均与容纳腔阻隔,第三风门600关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优化空气处理装置10的内部布局,使得各种功能模块的放置位置更加位置,再通过合理设计各模块的尺寸,最大程度的提高空气处理模块300的通用性,使得不同的空气处理模块300之间可以替换。最后空气处理模块300类型可选择。如此,本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10以及应用该空气处理装置10的空调器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或者满足相同用户不同时期的需求。
由于排风通道700的设置,可以将室内污风迅速排放至室外,使室内空气更新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空器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均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新风进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通过新风通道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与室内空气连通;
风机,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进风侧之间形成有容纳腔;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出风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下方,且与所述容纳腔相隔离;
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立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沿水平方向层叠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支架,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和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形成有所述风机的蜗壳,所述蜗壳包括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层叠设置的进风板,所述进风板自上向下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所述进风板上还形成有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口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箱体和盖板,所述外箱体侧向形成有开口,所述盖板可开合地安装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支架设置有供所述空气处理模块拆卸的拆卸口,所述拆卸口对应所述开口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多个滑槽,所述多个滑槽相互间隔设置,并朝向所述拆卸口延伸,所述空气处理模块通过所述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支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顶板,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板上均设置有所述滑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板的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空气处理模块上均设有接电端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端子包括弹片和触点,所述触点插入所述弹片内;所述弹片设于所述侧边,所述触点设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滑槽的一面设有排风密封盖。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空气处理模块为净化模块和/或加湿模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包括水箱、加湿膜以及安装加湿膜的加湿膜支架,所述水箱的底部与所述滑槽连接处设有限位凸点和弹簧锁扣,所述限位凸点和所述弹簧锁扣上下错开,所述限位凸点与所述滑槽相配合。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空器处理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立式壁挂空调器。
CN202111279911.9A 2021-10-29 2021-10-29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6066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9911.9A CN116066903A (zh) 2021-10-29 2021-10-29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9911.9A CN116066903A (zh) 2021-10-29 2021-10-29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6903A true CN116066903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9911.9A Pending CN116066903A (zh) 2021-10-29 2021-10-29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669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0062B1 (ko) 환기장치
CN212618769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6066903A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16203818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KR10239656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3514141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131461U (zh) 全热交换器
KR100556313B1 (ko) 환기시스템
KR200305868Y1 (ko) 음이온 공기 청정 시스템
CN214841496U (zh) 一种移动式洁净空调一体机
CN218355184U (zh) 家具柜
CN217979048U (zh) 一种过滤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7109881U (zh) 全热交换器
KR20040046451A (ko) 음이온 공기청정기
CN213747036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511643U (zh) 一种进风可调式新风机
CN212390480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CN215260163U (zh) 用于空调器的空气处理部件以及空调器
CN216048162U (zh) 基站机房用新型通风装置
CN212390499U (zh) 用于空调器的杀菌装置及空调器
CN218379633U (zh) 风道部件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7154295U (zh) 油烟机
CN213272900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408883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514132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