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2900U -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2900U
CN213272900U CN202022021207.0U CN202022021207U CN213272900U CN 213272900 U CN213272900 U CN 213272900U CN 202022021207 U CN202022021207 U CN 202022021207U CN 213272900 U CN213272900 U CN 213272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treatment
treatment device
heating element
pu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212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何杰
陈志航
汪先送
陈良锐
覃强
张滔
毛先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212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2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2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2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风机、加热件及净化组件;壳体内限定出空气处理风道;风机安装于空气处理风道内;加热件安装于空气处理风道内,空气处理风道内对应风机的进风端和/或出风端的位置设有加热件;净化组件安装于空气处理风道内,在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净化组件位于加热件的下游。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一方面加热件能够调节气流温度,使得吹出的气流温度更加舒适,另一方面,使得进入净化组件的气流均为加热件加热后的气流,则高温气流能够对净化组件进行杀菌消毒,进而防止净化组件表面滋生细菌,保障用户的健康安全。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带有健康功能的空调目前已成为高端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健康功能空调器的净化效果不佳。且在过滤网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容易引起用户的健康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旨在提供一种不易滋生细菌的空气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风机、加热件及净化组件;
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空气处理风道;
风机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
加热件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对应所述风机的进风端和/或出风端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加热件;
净化组件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在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净化组件位于所述加热件的下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邻近所述净化组件设置,以对所述净化组件进行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净化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组件设于所述风机的出风侧,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净化组件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为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倾斜放置,以使得所述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呈夹角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2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安装于所述蜗壳内的风轮,所述蜗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加热件对应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组件位于所述蜗壳的出风侧,所述壳体设有一侧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净化组件由所述开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安装槽连通,且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出风口的连通处设置有防护网,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防护网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网安装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或,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净化结构,所述安装支架可部分抽拉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防护网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的进风端或出风端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加热件,在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加热件在所述风机的进风端或出风端并排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组件包括等离子网;和/或,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加湿模块,在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加湿模块位于所述加热件的下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净化模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风道为新风风道,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风机、加热件及净化组件;
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空气处理风道;
风机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
加热件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对应所述风机的进风端和/或出风端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加热件;
净化组件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在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净化组件位于所述加热件的下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
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空气处理风道;
风机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
加热件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对应所述风机的进风端和/或出风端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加热件;
净化组件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在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净化组件位于所述加热件的下游。
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通过在空气处理风道内对应风机的进风端和/或出风端设有加热件,且在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使得净化组件位于加热件的下游。如此,一方面加热件能够调节气流温度,使得吹出的气流温度更加舒适,另一方面,使得进入净化组件的气流均为加热件加热后的气流,则高温气流能够对净化组件进行杀菌消毒,进而防止净化组件表面滋生细菌,保障用户的健康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气处理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净化组件被移除;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净化组件被移除;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净化组件被移除;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五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净化组件被移除;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六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空调室内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气处理装置 121 蜗壳 142 净化模块
110 壳体 121a 进风口 150 防护网
111 新风进口 121b 出风口 160 加湿模块
112 新风出口 122 风轮 200 机壳
113 空气处理风道 130 加热件 210 新风过口
114 安装槽 140 净化组件 220 新风出风口
120 风机 141 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可单独使用,或用于空调器、净化机、空气机等设备中,该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如落地式空调、壁挂式空调,也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如窗机、移动式空调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壳体110、风机120、加热件130及净化组件140。壳体110内限定出空气处理风道113。风机120安装于空气处理风道113内;加热件130安装于空气处理风道113内,空气处理风道113内对应风机120的进风端和/或出风端的位置设置有加热件130。净化组件140安装于空气处理风道113内,在空气处理风道113的出风方向上,净化组件140位于加热件130的下游。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整体可以呈正方体、长方体、圆筒形、异形等形状。可以由壳体110的整个内腔形成风道。壳体11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由进风蜗壳121和出风蜗壳121拼接组成。壳体110还具有与空气处理风道113连通的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风机120用以驱动气流由气流进口进入风道,并由气流出口吹出。该风机120具体可以为离心风机12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风机120。在空气处理装置100安装至空调器内使用时,风机120设置有安装板,用来将风机120装配固定到空调室内机后壳两侧立柱上,安装板可以与进风蜗壳121和/或出风蜗壳121一体成形,也可以分体成形。
在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风道113为新风风道,壳体110还开设有连通该新风风道的新风进口111、新风出口112及连通新风进口111与新风出口112。新风进口111与新风出口112通常开设在壳体110的不同侧面,为了保证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外观一致性,通常将新风进口111设置在壳体110的后侧。新风出口112可以开设在壳体110的左右两侧面,也可以开设在壳体110的顶壁面或前侧面上,新风出口112的具体开设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新风出口11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则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新风出口112的数量,例如一个、两个或三个等。壳体110的新风出口112处设置有导向密封结构,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上设置的出气口通过导向密封结构密封配合。新风进口111与新风出口11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圆形、矩形、长条形等。使得空气处理风道113为新风风道,则使得空气处理装置具有新风功能,且能够对新风气流进行加热,进而使得引入室内的新风温度更加舒适。
加热件130可以包括加热管、加热丝、加热翅片等,只需能实现加热效果即可。加热件130可以固定安装在空气处理风道113内,也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空气处理风道113内。在对应风机120的进风端设置加热件130,对空气处理风道113的进风区进行加热,有利于气流温度的调节,且由于加热件130的高温对气流有杀菌消毒的效果,则使得风机120内部更为洁净。在对应风机120的出风端设置加热件130时,加热件130直接对从风机120吹出的气流进行加热,则使得气流的温度调节效果更佳,吹出的气流温度更为舒适。
净化组件140具体可以包括初效过滤网、中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等过滤网模块,除甲醛模块、除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模块等气体污染物模块,除尘模块、除过敏原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离子模块等消毒杀菌模块,除异味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选择不同功能和类型的净化组件140。净化组件140可以固定安装在空气处理风道113内,也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空气处理风道113内。净化组件140可以设于风机120的进风侧,也可以设于风机120的出风侧。在空气处理风道113的出风方向上,将净化组件140设置加热件130的下游。使得进入净化组件140的气流为经过加热件130加热后的高温气流,从而高温气流能够对净化组件140进行杀菌消毒,防止净化组件140表面滋生细菌,产生二次污染,进而保证用户的健康安全。
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100通过在空气处理风道113内对应风机120的进风端和/或出风端设有加热件130,且在空气处理风道113的出风方向上,使得净化组件140位于加热件130的下游。如此,一方面加热件130能够调节气流温度,使得吹出的气流温度更加舒适,另一方面,使得进入净化组件140的气流均为加热件130加热后的气流,则高温气流能够对净化组件140进行杀菌消毒,进而防止净化组件140表面滋生细菌,保障用户的健康安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至图5,加热件130邻近净化组件140设置,以对净化组件140进行加热。使得加热件130邻近净化组件140设置,则加热件130不仅能够对流经净化组件140的气流进行加热,还可以对净化组件140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提升加热温度和加热效果,使得加热件130对净化组件140的杀菌消毒效果更佳。
具体而言,加热件130与净化组件14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20mm。可选地,加热件130与净化组件14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8mm,且小于或等于16mm。加热件130与净化组件140之间的距离具体可以为5mm、8mm、10mm、12mm、15mm、16mm、20mm等。当加热件130与净化组件140之间的距离小于5mm时,使得加热件130与净化组件140之间的距离过近,则由于加热件130长期的高温作用,会极大的缩短净化组件140的使用寿命。而当加热件130与净化组件140之间的距离大于20mm时,使得加热件130与净化组件140之间的距离过远,从而加热件130对净化组件140的杀菌净化效果达不到要求。当加热件130与净化组件14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20mm时,在加热件130能够达到对净化组件140的杀菌净化效果的要求的同时,避免因加热件130的温度过高而缩短净化组件14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净化组件140设于风机120的出风侧,加热件130位于净化组件140与风机120的出风端之间。通过将净化组件140设置在风机120的出风侧,对风机120的出风气流进行过滤净化,从而提升过滤净化效果。使得加热件130位于净化组件140与风机120的出风端之间,一方面加热件130能够对风机120吹出的新风气流进行加热,以调节新风温度,使得吹出的新风温度更加舒适,另一方面加热件130的高温气流直接对净化组件140的进风侧加热,从而可对净化组件140进行有效的杀菌消毒。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及图7,加热件130为PTC加热器,PTC加热器倾斜放置,以使得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呈夹角设置。该PTC加热器具体可以为PTC陶瓷发热件。且PTC加热器通常呈矩形设置。通过将PTC加热器倾斜放置,以使得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呈夹角设置,则可增长气流流经PTC加热器的路径,从而有利于气流与PTC加热器的充分接触,提升加热件130对空气处理风道113内的气流的加热效果。
具体而言,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2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的夹角具体可以为20度、25度、28度、30度、35度、38度、40度、45度。当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的夹角小于20度时,使得PTC加热器的倾斜角度过小,从而提升加热件130对空气处理风道113内的气流的加热效果不明显。而当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的夹角大于45度时,会大大减少流经PTC加热器内部的新风气流量,从而不能够满足加热效果。而使得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2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能够极大地提升PTC加热器对新风气流的加热效果。
实际而言,如图3至图7所示,风机120包括蜗壳121和安装于蜗壳121内的风轮122,蜗壳121具有进风口121a和出风口121b,加热件130对应进风口121a或出风口121b设置。该风轮122具体可以为离心风轮122,具有风量大、噪音小等优势。使得加热件130对应蜗壳121的进风口121a或出风口121b设置,则能够对流入风轮122内的气流进行加热或对从风轮122流出的气流进行加热,满足空气处理风道113内的新风温度调节需求及对净化组件140的杀菌消毒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2及图8,净化组件140位于蜗壳121的出风侧,壳体110设有一侧开口的安装槽114,净化组件140由开口可抽拉地安装于安装槽114,出风口121b与安装槽114连通,且安装槽114与出风口121b的连通处设置有防护网150,加热件130设于防护网150远离安装槽114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净化组件140可活动地或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10,以使得净化组件140可部分或全部抽拉地安装于安装槽114内。使得净化组件140由该开口可抽拉地安装于安装槽114,则更加便于净化组件140的清洗和更换。可通过在净化组件140及壳体110的其中一者设置导轨,另一者设置导槽,以使得净化组件140通过槽轨可抽拉地安装于安装槽114。当净化组件140安装于安装槽114时,从而蜗壳121出风口121b吹出的气流直接流入净化组件140进行净化,以满足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净化需求。而由于净化组件140可抽拉地安装于安装槽114,则当净化组件140抽拉出安装槽114时,用户可能会通过安装槽114意外将手伸入至风轮122内或触碰到加热件130,造成安全事故。
通过在安装槽114与出风口121b的连通处设置有防护网150,使得加热件130设于防护网150远离安装槽114的一侧,则可避免用户通过安装槽114将手伸入风轮122内或触碰到加热件130,造成安全事故,且可避免其他杂物通过安装槽114掉落至风轮122内或加热件130上,造成机器故障或安全事故。防护网15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当防护网150为塑料材质时,应采用耐高温材质,以避免防护网150失效。防护网150可以由横纵栅条交错形成,也可以仅由横向栅条或纵向栅条排列形成,只需使得该防护网150能够避免用户将手伸入风轮122内即可。具体地,该防护网150的最大间隙大于或等于4mm,且小于或等于15mm。为了避免儿童将手误伸入风轮122内,可选地,防护网150的最大间隙大于或等于6mm,且小于或等于12mm。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防护网150安装于壳体110对应安装槽114的底部。使得防护网150安装在壳体110对应安装槽114的底部,也即使得防护网150形成安装槽114的底部,则可有效防止用户将手伸入至风轮122或接触加热件130。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净化组件140包括安装支架141及安装于安装支架141上的净化结构,安装支架141可部分抽拉地安装于安装槽114,防护网150安装于安装支架141的底部。使得安装支架141部分抽拉地安装于安装槽114,也即通过限位结构限定安装支架141的拉出距离,使得安装支架141的拉出距离适宜,用户无法将手通过该间距伸入至风轮122内或接触到加热件130。将防护网150安装在安装支架141的底部,则更加便于防护网150的安装和拆卸,且能够减小整体的风阻,提升净化效果。可选地,使得防护网150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支架141的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风机120的进风端或出风端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加热件130,在空气处理风道113的出风方向上,至少两个加热件130在风机120的进风端或出风端并排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空气处理风道113的出风方向上,至少两个加热件130在风机120的进风端或出风端并排设置,也即至少两个加热件130在垂直空气处理风道113的出风方向上依次排列设置。如此,使得整个空气处理风道113的气流和净化组件140的表面均能够被均匀加热,提升新风温度调节效果和对净化组件140的杀菌消毒效果。
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3、图8所示,净化组件140包括等离子网。通过加热件130加热气流,高温气流对等离子进行杀菌消毒,可有效提升等离子网的杀菌消毒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加热件130对等离子网的加热效果,使得等离子网邻近加热件130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加湿模块160,在空气处理风道113的出风方向上,加湿模块160位于加热件130的下游。加热模块具体可以包括水槽及设于水槽内的加湿件,加湿件可以为湿膜、加湿棉、雾化组件等结构,加湿件吸附水槽内的水,并使得气流经过该加湿件后被有效加湿,进而可调节空气湿度。而通过使得加湿模块160设置在加热件130的下游,则经过加热件130加热后的高温气流经过加湿模块160后,能够增大加湿量,提升加湿模块160的加湿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净化组件140包括多个沿空气处理风道113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净化模块142。净化模块142具体可以为等离子网、HEPA过滤网、除甲醛过滤网、除VOC过滤网、静电除尘模块、除过敏原模块等。多个净化模块142的功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使得净化组件140包括多个净化模块142,则使得空气处理装置100具有不同的净化功能,进而提升净化效果,满足用户的各种净化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请参照图9及图10,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200和空气处理装置100,机壳200上开设有新风过口210及新风出风口220,该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空气处理装置100安装于机壳200内,空气处理装置100的新风进口111与新风过口210连通,空气处理装置100的新风出口112与新风出风口220连通;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空调室内机具体可以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200整体呈上下延伸设置。其中,机壳200可以由前壳、后壳、底座、顶盖等组成;前壳由一块或多块组成,前壳设置有空调出风口,对应空调出风口设置有开关门,用来打开或者关闭空调出风口;后壳由一块或多块组成,设置有空调回风通道,还可以设置过风口及吸风口。新风出风口220,吸风口处均可设置格栅结构。机壳200内还设置有室内换热器部件、空调风机部件、控制部件、空气处理模块等。后壳两侧设置有立柱,用来安装固定室内换热器部件、新风部件及电控部件;新风出风口220设置在后壳两侧亦或是前壳上;后壳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220及与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出风蜗壳装配固定的导向固定结构。空调风机部件为单贯流风机或双贯流风机。空调风机部件由贯流风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的一种或多种装配而成。空气处理模块的风机120驱动新风气流通过新风过口210引入空气处理装置100的新风进口111,进入风道113内,经过加湿或净化、过滤、杀菌后,由新风出口112吹向新风出风口220,进而吹入室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空气处理风道;
风机,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
加热件,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对应所述风机的进风端和/或出风端的位置设有所述加热件;以及
净化组件,安装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在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净化组件位于所述加热件的下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邻近所述净化组件设置,以对所述净化组件进行加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净化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设于所述风机的出风侧,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净化组件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倾斜放置,以使得所述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呈夹角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加热器的过风方向与其厚度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2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安装于所述蜗壳内的风轮,所述蜗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加热件对应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位于所述蜗壳的出风侧,所述壳体设有一侧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净化组件由所述开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安装槽连通,且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出风口的连通处设置有防护网,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防护网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安装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或,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净化结构,所述安装支架可部分抽拉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防护网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进风端或出风端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加热件,在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加热件在所述风机的进风端或出风端并排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括等离子网;和/或,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加湿模块,在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加湿模块位于所述加热件的下游。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净化模块。
13.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为新风风道,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
14.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相连通。
CN202022021207.0U 2020-09-15 2020-09-15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3272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1207.0U CN213272900U (zh) 2020-09-15 2020-09-15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1207.0U CN213272900U (zh) 2020-09-15 2020-09-15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2900U true CN213272900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4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21207.0U Active CN213272900U (zh) 2020-09-15 2020-09-15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2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4987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4294746A (zh) 一种空调净化通风装置
CN202581571U (zh) 一种家用空调
US20220176287A1 (en) Wall-mounted air purifier
CN212618769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3272900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955459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32685U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CN213955454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272902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82273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514141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19915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290303U (zh) 一种新风净化装置及其空调器
CN213040622U (zh) 一种室内取暖装置和集成吊顶
CN21274671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2581618U (zh) 一种中央空调风道出风口结构
CN110701717B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换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13272904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637559A (zh) 一种集成取暖除湿净化杀菌消毒加湿功能的机器
CN212408882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17713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901398U (zh) 一种无菌手术室新风处理装置
CN21484120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514132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