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0480U -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0480U
CN212390480U CN202021831743.0U CN202021831743U CN212390480U CN 212390480 U CN212390480 U CN 212390480U CN 202021831743 U CN202021831743 U CN 202021831743U CN 212390480 U CN212390480 U CN 212390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reatment device
air duct
limitin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317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辉
徐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317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0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0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0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空气处理装置具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且包括风机组件和杀菌装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风轮,所述蜗壳上形成有所述空气进口和通风口,所述风轮设在所述蜗壳内,所述杀菌装置设在所述通风口处,且包括壳体和杀菌模块,所述壳体内限定出与所述通风口和所述空气出口分别连通的杀菌风道,所述杀菌风道构造成沿所述通风口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空气出口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杀菌模块设于所述杀菌风道的出口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可以对气流进行杀菌、净化,且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功能比较单一,在特定疫情等情况下,空调长时间使用,易导致室内空间浑浊、流通不畅,无法满足室内空气的流动性及所呼吸空气的洁净性。而且,空调器在对空气进行处理时,气流分布较不均匀,导致空气处理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可以对气流进行杀菌、净化,且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气处理装置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且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风轮,所述蜗壳上形成有所述空气进口和通风口,所述风轮设在所述蜗壳内;杀菌装置,所述杀菌装置设在所述通风口处,且包括壳体和杀菌模块,所述壳体内限定出与所述通风口和所述空气出口分别连通的杀菌风道,所述杀菌风道构造成沿所述通风口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空气出口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杀菌模块设于所述杀菌风道的出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器的杀菌装置,通过设置杀菌模块,以对气流进行杀菌、消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满足室内空气的流动性及所呼吸空气的洁净性、安全性,提高了用户的舒适体验度;通过将杀菌风道构造成沿通风口的轴线方向朝向空气出口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杀菌风道的设置可以与通风口处气流的流向相匹配,便于保证通风口处的气流较为均匀地流至杀菌风道内,从而保证杀菌风道内的气流较为均匀地流向杀菌模块,保证杀菌模块的杀菌效果,同时有利于避免频繁更换杀菌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通风口的轴线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支撑在所述蜗壳的顶部,所述通风口的轴线竖直延伸,所述杀菌模块水平设在所述通风口的斜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杀菌风道具有进口,所述进口与所述通风口正对设置,所述进口处设有导风格栅,所述导风格栅相对于所述通风口的轴线倾斜设置,以将所述进口处的气流导向所述杀菌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在所述蜗壳上,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适于与所述通风口连通;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在所述安装座上,且限定出与所述杀菌风道;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与所述风道件相对设置,所述杀菌模块设在所述固定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具有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限定出所述杀菌风道的部分壁面,所述导流斜板相对所述通风口的轴线方向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杀菌风道的一端形成有止抵翻边,所述止抵翻边包括沿所述进风口的径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子翻边,每个所述子翻边止抵于所述安装座且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的边缘处具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避让用于连接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蜗壳的紧固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通过卡扣组件与所述安装座配合,且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安装卡凸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卡凸形成在所述风道件上,所述安装孔形成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卡凸适于伸入所述安装孔且卡设于所述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限定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朝向所述风道件的一侧敞开设置以与所述杀菌风道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的壁面上分别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朝向所述风道件延伸,所述杀菌模块可抽拉地设在所述支撑台上,且所述杀菌模块的靠近所述风道件的一侧适于与所述风道件相止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上设有限位卡,所述限位卡位于所述杀菌模块的上侧,以限制所述杀菌模块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杀菌模块包括等离子发生器和IFD模块,所述IFD模块设在所述等离子发生器的下游侧,所述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台,所述等离子发生器可抽拉地配合于所述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二支撑台与所述第一支撑台间隔设置,所述IFD模块可抽拉地配合于所述第二支撑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台的靠近所述风道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自下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上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台的靠近所述风道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自下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台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的远离所述风道件的一侧壁面上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用于支撑所述等离子发生器,且所述支撑筋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上表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的壁面上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设在所述第二支撑台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一侧,且位于所述IFD模块的上侧,其中,所述限位台包括: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设在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的壁面上;和/或,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台设在所述安装腔的远离所述风道件的一侧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通过导轨组件可抽拉地设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导轨组件沿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风道件的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在所述安装座上;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导轨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限位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导轨通过紧固件连接;和/或,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导轨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导轨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通过开关组件可分离配合,所述开关组件包括: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开口形成在所述固定座上;旋转扣,所述旋转扣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旋转扣适于沿抽拉方向通过所述限位开口,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旋转扣适于卡设于所述限位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扣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安装座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在所述主体部的朝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且所述限位部形成为长条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开口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限位开口的宽度,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开口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开口的宽度,其中,所述限位开口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抽拉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的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凸台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限位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支撑在所述蜗壳的顶部,所述安装座通过定位组件与所述蜗壳定位配合,且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蜗壳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在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蜗壳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定位孔形成在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蜗壳中的另一个上,且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空气出口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空气处理装置,便于实现医疗新风功能,满足室内空气的流动性及所呼吸空气的洁净性,且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杀菌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杀菌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杀菌装置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5是图2中所示的杀菌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安装座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风道件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风道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风道件的剖视图,其中箭头表示气流流向;
图10是图5中所示的固定座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固定座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200、室内风进风口200a、新风出风口200b、
空气处理装置110、
新风模块101、风机组件101A、蜗壳1011、风轮1012、通风口101a、
杀菌装置100、
壳体1a、
安装座1、进风口10a、第一限位凸起11、第一连接柱12、导风格栅13、
风道件2、杀菌风道20、进口20a、避让部20b、
限位卡21、止抵翻边22、子翻边221、
导流斜板23、第一围板24、第二围板25、第三围板26、第四围板27、
固定座3、安装腔30、
座体31、第二限位凸起31a、第二连接柱31b、
支撑台311、第一支撑台3111、第一导向斜面3111a、第二支撑台3112、
支撑筋312、
限位台313、第一限位台3131、第二限位台3132、
加强筋314、
限位凸台315、
抽拉门32、把手部321、抽拉口321a、凹入槽321b、
杀菌模块4、等离子发生器41、IFD模块42、
导轨组件5、第一导轨51、第二导轨52、
开关组件6、限位开口61、旋转扣62、主体部621、限位部622、
卡扣组件7、安装卡凸71、安装孔72、
定位组件8、定位柱81、定位孔82、
上面板部件201、下面板部件202、顶盖部件203、
后围板组件204、底盘部件205、第一加强板206、第二加强板207、
出风框部件300、风机部件400、灯带部件500、
换热部件600、新风部件700、开关门部件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10。
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处理装置110具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且空气处理装置110包括风机组件101A和杀菌装置100,则杀菌模块4可以对气流进行杀菌、消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使室内的空气达到新鲜、洁净、安全的程度,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体验度;相对于一些空调器,在天气异常及病毒肆虐情况下,长时间使用导致室内空气浑浊、流通不畅,使人们生活体验感变差,容易得空调病,或者造成病毒在空气中迅速传播,不符合大健康生活理念,本申请中空气处理装置110可以在特殊疫情等情况下,满足房间内空气的流动性及所呼吸空气的洁净性、安全性。
如图1所示,风机组件101A包括蜗壳1011和风轮1012,蜗壳1011上形成有空气进口和通风口101a,风轮1012设在蜗壳1011内;则蜗壳1011内可以限定出气流通道,空气进口和通风口101a分别与气流通道连通,风轮1012设于气流风道内,在风轮1012的驱动下,气流可以通过空气进口流入气流通道,并通过通风口101a流出。
如图1和图4所示,杀菌装置100设在通风口101a处,杀菌模块4可以对通风口101a处的气流进行杀菌、消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通风口101a处的气流;杀菌装置100包括壳体1a和杀菌模块4,壳体1a内限定出与通风口101a和空气出口分别连通的杀菌风道20,杀菌风道20构造成沿通风口101a的轴线方向朝向空气出口的方向倾斜延伸,则杀菌风道20相对于通风口101a的轴线方向倾斜延伸,空气出口并非位于通风口101a的轴向上,则在风轮1012的驱动下、通风口101a处的气流存在并非沿通风口101a的轴线方向流动的情况,此时杀菌风道20的设置可以与通风口101a处气流的流向相匹配,便于保证通风口101a处的气流较为均匀地流至杀菌风道20内,从而保证杀菌风道20内的气流较为均匀地流向杀菌模块4,避免杀菌模块4的一部分区域对应风量较大、另一部分区域对应风量较小而影响杀菌效果,进而保证杀菌效果。
其中,杀菌模块4设于杀菌风道20的出口处,自杀菌风道20流出的气流需要通过杀菌模块4处理,保证引入空气的洁净、安全,而且减小了杀菌模块4对杀菌风道20结构的限制,便于对杀菌风道20进行合理化设置,以使杀菌风道20与杀菌模块4相匹配,进一步有利于保证杀菌风道20的出风全部较为均匀地流经杀菌模块4,提升杀菌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10,通过设置杀菌模块4,以对气流进行杀菌、消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满足室内空气的流动性及所呼吸空气的洁净性、安全性,提高了用户的舒适体验度;通过将杀菌风道20构造成沿通风口101a的轴线方向朝向空气出口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杀菌风道20的设置可以与通风口101a处气流的流向相匹配,便于保证通风口101a处的气流较为均匀地流至杀菌风道20内,从而保证杀菌风道20内的气流较为均匀地流向杀菌模块4,保证杀菌模块4的杀菌效果,同时有利于避免频繁更换杀菌模块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轮1012为离心风轮1012,离心风轮1012的中心轴线与通风口101a的轴线垂直。由于离心风轮1012的原理,导致离心风轮1012通过通风口101a送出的风并不是沿通风口101a的轴线方向的,而是沿离心风轮1012的切向方向,则离心风轮1012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通风口101a的轴线方向倾斜,便于杀菌风道20更好地引导气流,以保证气流更加均匀地流向杀菌模块4。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通风口101a形成在蜗壳1011的顶部,且通风口101a的轴线竖直延伸,离心风轮1012的中心轴线水平延伸,且离心风轮1012通过通风口101a向上向前送风,如果将杀菌模块4直接设于在通风口101a正上方,会导致杀菌模块4上的部分区域风量大、其他区域风量小;本申请中将杀菌模块4设在通风口101a的上方前侧,使得杀菌模块4与通风口101a处的气流更好地匹配,保证杀菌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a支撑在蜗壳1011的顶部,通风口101a的轴线竖直延伸,杀菌模块4水平设在通风口101a的斜上方,通风口101a处的气流倾斜向上吹出,以较为均匀地流向杀菌模块4,保证杀菌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9所示,杀菌风道20具有进口20a,进口20a与通风口101a正对设置,则进口20a与通风口101a沿通风口101a的轴向正对设置;进口20a处设有导风格栅13,导风格栅13相对于通风口101a的轴线倾斜设置,导风格栅13可以将进口处的气流导向杀菌模块4,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流向杀菌模块4的气流的均匀性,提升杀菌装置100的杀菌效果。
在图4和图6的示例中,壳体1a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上形成有进风口10a,导风格栅13设于进风口10a处,且导风隔板13可以固设于安装座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壳体1a包括安装座1、风道件2和固定座3,安装座1设在蜗壳1011上,安装座1上形成有进风口10a,进风口10a适于与通风口101a连通,风道件2设在安装座1上,且风道件2限定出与杀菌风道20,固定座3设在安装座1上,且与风道件2相对设置,杀菌模块4设在固定座3上。由此,气流通过空气进口流入蜗壳1011内,并通过通风口101a和进风口10a流至杀菌风道20内,而后气流自杀菌风道20内流出并流向杀菌模块4;壳体1a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9所示,风道件2具有导流斜板23,导流斜板23限定出杀菌风道20的部分壁面,导流斜板23相对通风口101a的轴线方向倾斜延伸,便于使得杀菌风道20相对通风口101a的轴线方向倾斜延伸。由此,风道件2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风道件2包括第一围板24、第二围板25、第三围板26和第四围板27,第一围板24、第二围板25、第三围板26、第四围板27和导流斜板23共同限定出杀菌风道20,第一围板24、第二围板25、第三围板26和第四围板27依次首尾相连以限定出杀菌风道20的进口20a,第一围板24和第三围板26相对设置,第二围板25和第四围板27相对设置;导流斜板23自第一围板24的边沿朝向远离第一围板24的方向倾斜延伸,以与第二围板25、第三围板26和第四围板27共同限定出杀菌风道20的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杀菌风道20的一端形成有止抵翻边22,止抵翻边22可以形成在杀菌风道20的进口20a处,止抵翻边22包括沿进风口10a的径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子翻边221,每个子翻边221止抵于安装座1,且每个子翻边221围绕进风口10a设置,则风道件2与安装座1在进风口10a处可以实现多层密封,便于保证风道件2与安装座1之间的装配密封性,避免风道件2与安装座1之间出现漏风。
需要说明的是,“子翻边221围绕进风口10a设置”可以包括子翻边221围绕进风口10a一整圈和子翻边221围绕进风口10a未达到一整圈。;当子翻边221围绕进风口10a未达到一整圈时,子翻边221可以围绕进风口10a至少大于半圈设置。
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风道件2包括第一围板24、第二围板25、第三围板26和第四围板27,止抵翻边22形成在第一围板24、第二围板25、第三围板26和第四围板27的远离导流斜板23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风道件2的边缘处具有避让部20b,避让部20b避让用于连接安装座1和蜗壳1011的紧固件,便于紧固件顺利连接安装座1和蜗壳1011。
例如,在图8的示例中,避让部20b位于杀菌风道20的进口20a处,且避让部20b形成为缺口,紧固件可以穿过避让部20b连接安装座1和蜗壳1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图8所示,风道件2通过卡扣组件7与安装座1配合,且风道件2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座1连接,便于风道件2装配至安装座1。其中,卡扣组件7包括安装卡凸71和安装孔72,安装卡凸71形成在风道件2上,安装孔72形成在安装座1上,安装卡凸71适于伸入安装孔72,且安装卡凸71卡设于安装孔72,从而卡扣组件7结构简单,便于实现风道件2与安装座1的快速拆装。
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安装卡凸71位于杀菌风道20的进口20a的边缘处,且安装卡凸71凸出于风道件2的外边缘设置,安装孔72贯穿安装座1,安装卡凸71自安装座1的一侧伸入安装孔72,且安装卡凸71的自由端卡设在安装座1的另一侧,便于保证卡扣组件7配合可靠、拆装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1所示,固定座3包括座体31,座体31限定出安装腔30,杀菌模块4设于安装腔30内,安装腔30的朝向风道件2的一侧敞开设置以与杀菌风道20连通,则杀菌风道20的出风可以流至安装腔30内;安装腔30的相对两侧的壁面上分别设有支撑台311,支撑台311朝向风道件2延伸,杀菌模块4可抽拉地设在支撑台311上,支撑台311对杀菌模块4具有支撑和限位作用,杀菌模块4的抽拉方向可以与固定座3朝向风道件2的方向平行,便于将杀菌模块4自支撑台311上拆卸,方便了杀菌模块4的清洗、更换,从而方便了杀菌装置100的维护,同时支撑台311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有利于简化固定座3的结构,降低成本。
其中,杀菌模块4的靠近风道件2的一侧适于与风道件2相止抵,则风道件2可以止抵在杀菌模块4在其抽拉方向上的一侧,便于限制杀菌模块4的移动,实现杀菌模块4的限位。例如,杀菌模块4安装于安装腔30内时,杀菌模块4在其抽拉方向上的两侧可以分别与固定座3和风道件2相止抵,避免杀菌模块4发生窜动,且可以避免杀菌模块4与安装腔30的壁面之间漏风,有利于保证通风口101a处的全部气流均流经杀菌模块4;当需要拆卸杀菌模块4时,可以将固定座3与风道件2远离,以便于将杀菌模块4抽出。
如图11所示,支撑台311可以自安装腔30的远离风道件2的一侧壁面朝向风道件2延伸至座体31的边沿,使得支撑台311具有足够的长度,便于保证支撑台311的承载能力,实现杀菌模块4的稳定放置。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台311可以为形成在安装腔30壁面上的台阶结构,也可以为凸出于安装腔30壁面的凸起结构,但不限于此。
在图5和图11的示例中,安装腔30的背向安装座1的一侧敞开设置,以便于安装腔30与空调器200上的空气出口连通。进一步地,安装腔30的邻近安装座1的一侧也敞开设置,此时座体31可以大致形成为C形结构,风道件2可以设在该C形结构的开口处,有利于节省用材量,且便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风道件2上设有限位卡21,限位卡21位于杀菌模块4的上侧,以限制杀菌模块4的移动,而支撑台311支撑在杀菌模块4的底部,从而限位卡21与支撑台311配合可以实现杀菌模块4在上下方向上的限位,避免杀菌模块4上下窜动,保证杀菌模块4的安装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杀菌模块4为等离子杀菌模块,杀菌模块4包括等离子发生器41和IFD模块42,IFD模块42设在等离子发生器41的下游侧,则自通风口101a流出的气流依次流经等离子发生器41和IFD模块42,气流在流经等离子发生器41时,等离子体的若干针尖状装置的瞬间高压放电电离,达到破坏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的细胞结构的目的,从而实现杀毒、净化作用,IFD模块42具有除尘吸附作用,从而杀菌模块4可以实现双重净化效果。
如图11所示,支撑台311包括第一支撑台3111和第二支撑台3112,第二支撑台3112与第一支撑台3111间隔设置,等离子发生器41可抽拉地配合于第一支撑台3111,IFD模块42可抽拉地配合于第二支撑台3112,则等离子发生器41的抽拉移动与IFD模块42的抽拉移动互不干涉。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IFD模块42设在等离子发生器41的上方,第二支撑台3112间隔设在第一支撑台3111的上方,等离子发生器41沿前后方向可抽拉配合于第一支撑台3111,IFD模块42沿前后方向可抽拉配合于第二支撑台3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1所示,第一支撑台3111的靠近风道件2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111a,则第一导向斜面3111a位于安装腔30的朝向风道件2的敞开侧,第一导向斜面3111a自下向上延伸至第一支撑台3111的上表面,在等离子发生器41通过安装腔30朝向风道件2的敞开侧插入安装腔30以配合于第一支撑台3111时,第一导向斜面3111a可以将等离子发生器41引导至第一支撑台3111的上表面,使得等离子发生器41支撑在第一支撑台3111的上表面上,并通过移动等离子发生器41增加等离子发生器41与第一支撑台3111的接触面积,便于实现等离子发生器41的快速安装,提升杀菌装置100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台3112的靠近风道件2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斜面,则第二导向斜面位于安装腔30的朝向风道件2的敞开侧,第二导向斜面自下向上延伸至第二支撑台3112的上表面,在IFD模块42通过安装腔30朝向风道件2的敞开侧插入安装腔30以配合于第二支撑台3112时,第二导向斜面可以将IFD模块42引导至第二支撑台3112的上表面,使得IFD模块42支撑在第二支撑台3112的上表面上,并通过移动IFD模块42增加IFD模块42与第二支撑台3112的接触面积,便于实现IFD模块42的快速安装,提升杀菌装置100的组装效率。
当然,第一支撑台3111和第二支撑台3112的靠近风道件2的一端可以分别设有导向斜面,则第一支撑台3111的靠近风道件2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111a,且第二支撑台3112的靠近风道件2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斜面,第一导向斜面3111a用于将等离子发生器41快速引导至第一支撑台3111,第二导向斜面用于将IFD模块42快速引导至第二支撑台3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1所示,安装腔30的远离风道件2的一侧壁面上设有支撑筋312,支撑筋312用于支撑等离子发生器41,且支撑筋312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台3111的上表面齐平,则支撑筋312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台3111的上表面可以位于同一平面,支撑筋312可以支撑等离子发生器41的远离风道件2的一端,避免等离子发生器41远离风道件2的一端易发生倾斜,有利于提升等离子发生器41的安装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筋312可以为形成在安装腔30壁面上的台阶结构,也可以为凸出于安装腔30壁面的凸起结构,但不限于此;支撑筋31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支撑筋312形成为凸出于安装腔30壁面的凸筋结构,支撑筋312的底壁与安装腔30的壁面之间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为多个,多个加强筋314沿支撑筋3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提升支撑筋312的支撑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11所示,安装腔30的壁面上设有限位台313,限位台313设在第二支撑台3112的远离第一支撑台3111的一侧,即第二支撑台3112位于限位台313和第一支撑台3111之间,限位台313位于IFD模块42的上侧,则限位台313可以限制IFD模块42的移动,而第二支撑台3112支撑在IFD模块42的底部,从而限位台313和第二支撑台3112配合可以实现IFD模块42在上下方向上的限位,避免IFD模块42上下窜动,保证IFD模块42安装可靠。
可选地,如图1、图5和图11所示,限位台313包括第一限位台3131,第一限位台3131设在安装腔30的相对两侧的壁面上,则安装腔30的设有支撑台311的两侧壁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台3131,避免IFD模块42发生倾斜,有利于提升IFD模块42的安装稳定性。其中,第一限位台3131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设置,例如第一限位台3131可以设在座体31的邻近风道件2的一端,使得IFD模块42安装时较早与第一限位台3131配合,以便于保证IFD模块42整个安装过程顺畅。
可选地,如图11所示,限位台313包括第二限位台3132,第二限位台3132设在安装腔30的远离风道件2的一侧壁面,以保证IFD模块42安装稳定。其中,第二限位台313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图11的示例中,第二限位台3132为两个,每个第二限位台3132形成为凸出于安装腔30壁面的凸筋结构,第二限位台3132的顶壁与安装腔30的壁面之间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为多个,多个加强筋沿第二限位台31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提升第二限位台3132的限位能力。
例如,在图1、图5和图11的示例中,限位台313包括第一限位台3131和第二限位台3132,第一限位台3131设在安装腔30的相对两侧的壁面上,第二限位台3132设在安装腔30的远离风道件2的一侧壁面,且第一限位台3131的下表面与第二限位台3132的下表面齐平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座体31的相对两侧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加强筋314,加强筋314沿垂直于杀菌模块4抽拉方向的方向延伸。例如,在图10的示例中,杀菌模块4沿水平方向抽拉设置,加强筋314沿竖直方向延伸,以增强座体31的结构强度,保证杀菌模块4安装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固定座3通过导轨组件5可抽拉地设在安装座1上,导轨组件5沿固定座3朝向风道件2的方向延伸,则固定座3可以通过导轨组件5相对安装座1朝向风道件2移动、或远离风道件2移动,方便了固定座3与安装座1的组装,同时由于变固定座3与风道件2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导轨组件5调节,则需要更换或清洗杀菌模块4时,可以将固定座3朝向远离风道件2的方向移动,以为拆卸杀菌模块4提供足够的空间,方便了杀菌装置100的维护。
其中,导轨组件5包括第一导轨51和第二导轨52,第一导轨51设在安装座1上,第二导轨52设在固定座3上,且第二导轨52与第一导轨51滑动配合,例如第一导轨51和第二导轨52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滑槽,第一导轨51和第二导轨52中的另一个滑动配合于滑槽。由此,导轨组件5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图1和图3的示例中,安装座1上设有两个第一导轨51,两个第一导轨51沿垂直于固定座3抽拉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固定座3上设有两个第二导轨52,两个第二导轨52也沿垂直于固定座3抽拉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导轨52分别与两个第一导轨51对应配合。其中,第一导轨51设在安装座1的内侧壁上,第二导轨52设在固定座3的外侧壁上,使得两个第二导轨52均设于两个第一导轨5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装座1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一连接柱12,第一导轨51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与第一限位凸起11限位配合,第一连接柱12与第一导轨51通过紧固件连接,则通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凸起11可以实现第一导轨51与安装座1相对位置的限定,便于紧固件的快速安装,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其中,紧固件可选为螺栓、螺钉、或螺柱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固定座3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31a和第二连接柱31b,第二导轨52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凸起31a限位配合,第二连接柱31b与第二导轨52通过紧固件连接,则通过第二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凸起31a可以实现第二导轨52与固定座3相对位置的限定,便于紧固件的快速安装,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
在图6和图10的示例中,第一导轨51和安装座1通过配合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凸起11限位配合,且第一导轨51和安装座1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二导轨52和固定座3通过配合的第二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凸起31aa限位配合,且第二导轨52和固定座3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0所示,安装座1与固定座3之间通过开关组件6可分离配合,则固定座3可以通过开关组件6稳定安装于安装座1,也可以通过开关组件6与安装座1分离,从而便于实现安装座1与固定座3的可拆卸连接。
如图1、图5、图10和图11所示,开关组件6包括限位开口61和旋转扣62,限位开口61形成在固定座3上,旋转扣6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安装座1上,在第一位置,旋转扣62适于沿固定座3的抽拉方向通过限位开口61,此时旋转扣62可以与限位开口61脱离配合,以便于实现安装座1与固定座3的分离,在第二位置,旋转扣62适于卡设于限位开口61,以限制安装座1与固定座3的相对位置,保证固定座3稳定安装于安装座1。由此,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旋转扣62实现固定座3与安装座1的拆装,操作简便。
例如,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中,安装座1支撑在固定座3的底部,旋转扣62可以设在安装座1的远离风道件2的一端,限位开口61形成在固定座3的底部,以便于与旋转扣62配合。其中,旋转扣62的边缘处具有扣位部,扣位部与安装座1的边沿间隔设置,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扣位部实现旋转扣62的转动,有利于简化操作、省时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11所示,旋转扣62包括主体部621和限位部622,主体部621可转动地设在安装座1上,限位部622设在主体部621的朝向固定座3的一侧,且限位部622形成为长条形,则限位部622的长度大于限位部622的宽度。在第一位置,限位部622在限位开口61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限位开口61的宽度,此时限位部622的宽度方向可以与限位开口61的宽度方向平行,且限位部622的宽度小于限位开口61的宽度,使得限位部622可以沿固定座3的抽拉方向顺利通过限位开口61,实现固定座3与安装座1的分离;在第二位置,限位部622在限位开口61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限位开口61的宽度,此时限位部622的长度方向可以与限位开口61的宽度方向平行,且限位部622的长度大于限位开口61的宽度,使得限位部622可以卡设在限位开口61的远离风道件2的一侧,限位开口61对限位部622具有止挡作用,固定座3与安装座1无法分离。其中,限位开口61的宽度方向与抽拉方向垂直。
由此,通过设置长条形的限位部622,便于通过限位部622的转动实现限位部622与限位开口61的可分离配合,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固定座3的朝向安装座1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台315,限位凸台315为两个,两个限位凸台315间隔设置以限定出限位开口61,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安装座1支撑在蜗壳1011的顶部,安装座1通过定位组件8与蜗壳1011定位配合,且安装座1通过紧固件与蜗壳1011连接,则通过定位组件8可以实现安装座1与蜗壳1011相对位置的限定,便于紧固件的快速安装,有利于提升组装效率。
其中,定位组件8包括定位柱81和定位孔82,定位柱81设在安装座1和蜗壳1011中的其中一个上,定位孔82形成在安装座1和蜗壳1011中的另一个上,且定位孔82与定位柱81定位配合,则定位组件8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在图1和图6的示例中,定位柱81设在蜗壳1011上,且定位柱81向上延伸,定位孔82形成在安装座1上;当然,定位柱81还可以设在安装座1上,定位孔82形成在蜗壳10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固定座3包括座体31和抽拉门32,座体31设在安装座1上,且座体31与风道件2相对设置,抽拉门32设在座体31的远离风道件2的一侧,且抽拉门32与座体31为一体件。在加工时仅使用一个模具便可以将座体31和抽拉门32一起加工成型,由此可以减少加工工序,从而缩短固定座3的生产周期。而且,由于仅使用一个模具,节省模具的费用,从而可以减少固定座3生产成本。此外,一体件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座体31和抽拉门32的结构、性能稳定,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节省了座体31和抽拉门32的组装工序,保证了座体31和抽拉门32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抽拉门32具有把手部321,把手部321包括抽拉口321a和凹入槽321b,抽拉门32的外侧壁的部分凹入形成凹入槽321b和抽拉口321a,且在把手部321的竖向方向上,凹入槽321b的至少部分位于抽拉口321a的上侧。由此,用户在抽拉抽拉门32时,用户的四指可以同时深入凹入槽321b内,从而可以降低抽拉的难度,实现快速的抽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200。
如图1、图13和图14所示,空调器200包括机壳和空气处理装置110,机壳上形成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空气处理装置110设在机壳内,空气进口与新风进口连通,空气出口与新风出口连通。其中,空气处理装置1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10。
由此,空调器200使引入室内的新风新鲜、洁净、安全,提高了用户的舒适体验度,可以在特殊疫情等情况下,满足房间内空气的流动性及所呼吸空气的洁净性、安全性,使得空调器200具有医疗新风功能。
空调器200有效去除污浊空气中的病毒、细菌,促进用户大健康生活理念,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竞争力,便于将空气中的洁净、新鲜程度通过大屏体现,使用户体验可视化、产品智能化、数字化,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14所示,空调器200还包括机壳、空气热处理装置和灯带部件500,空气热处理装置、灯带部件500、杀菌装置100和新风模块101均设于机壳内,空气热处理装置位于杀菌装置100的上方,灯带部件500设在空调器200的新风出风处,空气热处理装置包括风机部件400(例如贯流风机部件)、换热部件600、出风框部件300和开关门部件800、电控盒部件。
机壳包括上面板部件201、下面板部件202、顶盖部件203、后围板组件204和底盘部件205,且上面板部件201、下面板部件202、顶盖部件203、后围板组件204和底盘部件205限定出安装空间,空气热处理装置、杀菌装置100和新风模块101均设于安装空间;上面板部件201上形成有与出风框部件300相对的室内出风口,开关门部件800可移动地设在室内出风口处以打开或关闭室内出风口。
杀菌装置100于新风模块101组装完成后,通过安装座1相对两侧的两个定位柱与空调器200后围板部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加强板206实现定位,并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实现紧固连接。蜗壳1011的底部与空调器200机壳下部第二加强板207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实现紧固连接。
如图14所示,空调器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和正离子发生器,以与杀菌模块4配合,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室内的空气进行立体式除尘杀菌(或对病毒进行电离破坏)等,使引入室内的空气达到新鲜、洁净、安全的程度。负离子发生器设在风道部件上,正离子发生器设在灯带部件500上。
空调器200具有室内风进风口200a,室内风进风口200a与新风模块101连通;空调器200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进风口处设有新风管以引入室外新风,经过新风HEPA网的初步除尘过滤,新风通过等离子发生器41等离子体的瞬间高压放电电离作用,使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内部结构被破坏,进而吸附在IFD模块42上,实现对室外空气的初步清洁处理,最终气流可以通过空调器200上的新风出风口200b排出。
一段时间后,当室内空气开始变污浊,打开室内循环模块,室内空气通过新风HEPA网的初步作用,再经过灯带部部件处的正负离子的电离中和作用,将空气的残余病毒、细菌等得到进一步电离破坏,从而使空气的二次清洁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2)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且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风轮,所述蜗壳上形成有所述空气进口和通风口,所述风轮设在所述蜗壳内;
杀菌装置,所述杀菌装置设在所述通风口处,且包括壳体和杀菌模块,所述壳体内限定出与所述通风口和所述空气出口分别连通的杀菌风道,所述杀菌风道构造成沿所述通风口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空气出口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杀菌模块设于所述杀菌风道的出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通风口的轴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支撑在所述蜗壳的顶部,所述通风口的轴线竖直延伸,所述杀菌模块水平设在所述通风口的斜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风道具有进口,所述进口与所述通风口正对设置,所述进口处设有导风格栅,所述导风格栅相对于所述通风口的轴线倾斜设置,以将所述进口处的气流导向所述杀菌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在所述蜗壳上,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适于与所述通风口连通;
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在所述安装座上,且限定出与所述杀菌风道;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与所述风道件相对设置,所述杀菌模块设在所述固定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具有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限定出所述杀菌风道的部分壁面,所述导流斜板相对所述通风口的轴线方向倾斜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风道的一端形成有止抵翻边,所述止抵翻边包括沿所述进风口的径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子翻边,每个所述子翻边止抵于所述安装座且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的边缘处具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避让用于连接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蜗壳的紧固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通过卡扣组件与所述安装座配合,且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安装卡凸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卡凸形成在所述风道件上,所述安装孔形成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卡凸适于伸入所述安装孔且卡设于所述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限定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朝向所述风道件的一侧敞开设置以与所述杀菌风道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的壁面上分别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朝向所述风道件延伸,所述杀菌模块可抽拉地设在所述支撑台上,且所述杀菌模块的靠近所述风道件的一侧适于与所述风道件相止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上设有限位卡,所述限位卡位于所述杀菌模块的上侧,以限制所述杀菌模块的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模块包括等离子发生器和IFD模块,所述IFD模块设在所述等离子发生器的下游侧,
所述支撑台包括:
第一支撑台,所述等离子发生器可抽拉地配合于所述第一支撑台;
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二支撑台与所述第一支撑台间隔设置,所述IFD模块可抽拉地配合于所述第二支撑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的靠近所述风道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自下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上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台的靠近所述风道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自下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台的上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远离所述风道件的一侧壁面上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用于支撑所述等离子发生器,且所述支撑筋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上表面齐平。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壁面上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设在所述第二支撑台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一侧,且位于所述IFD模块的上侧,
其中,所述限位台包括:
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设在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的壁面上;和/或,
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台设在所述安装腔的远离所述风道件的一侧壁面。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通过导轨组件可抽拉地设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导轨组件沿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风道件的方向延伸且包括: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在所述安装座上;
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导轨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限位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导轨通过紧固件连接;和/或,
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导轨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导轨通过紧固件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通过开关组件可分离配合,所述开关组件包括:
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开口形成在所述固定座上;
旋转扣,所述旋转扣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旋转扣适于沿抽拉方向通过所述限位开口,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旋转扣适于卡设于所述限位开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扣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安装座上;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在所述主体部的朝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且所述限位部形成为长条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开口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限位开口的宽度,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开口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开口的宽度,其中,所述限位开口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抽拉方向垂直。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凸台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限位开口。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支撑在所述蜗壳的顶部,所述安装座通过定位组件与所述蜗壳定位配合,且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蜗壳连接,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在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蜗壳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定位孔形成在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蜗壳中的另一个上,且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
2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
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空气出口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
CN202021831743.0U 2020-08-27 2020-08-27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Active CN212390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1743.0U CN212390480U (zh) 2020-08-27 2020-08-27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1743.0U CN212390480U (zh) 2020-08-27 2020-08-27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0480U true CN212390480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3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31743.0U Active CN212390480U (zh) 2020-08-27 2020-08-27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0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46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EP1774226B1 (en) Indoor device of separable air conditioner
KR100323515B1 (ko) 3면 토출형 공기 조화기
CN212390494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2618769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2390480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CN212390499U (zh) 用于空调器的杀菌装置及空调器
CN211977025U (zh) 空调室内机
JP419865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4110744A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CN114110796A (zh) 用于空调器的杀菌装置及空调器
CN21197702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319915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019996U (zh) 用于空调器的杀菌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390493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2390498U (zh) 用于空调器的杀菌装置及空调器
CN21351413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624301U (zh) 制冷设备
CN213480404U (zh) 用于空调器的杀菌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272903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7302988U (zh)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481298U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
CN213272904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791727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791536U (zh) 一体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