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9624A - 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 - Google Patents

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9624A
CN116059624A CN202310245352.2A CN202310245352A CN116059624A CN 116059624 A CN116059624 A CN 116059624A CN 202310245352 A CN202310245352 A CN 202310245352A CN 116059624 A CN116059624 A CN 116059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ocker
circuit board
shell
moun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453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忠双
梁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2453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9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9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9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20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 A63F13/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e.g. game controllers with detachable joystick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2300/00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 A63F2300/10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characterized by input 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player-generated signals into game device control signals
    • A63F2300/1043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characterized by input 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player-generated signals into game device control signals being characterized by 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该摇杆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壳体、摇杆、电路板以及电容传感组件,壳体设于安装底座,其与安装底座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摇杆连接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转动安装于壳体;摇杆的第一端穿射电路板与安装底座相抵;电容传感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路板与电容传感组件电连接;电路板用于根据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容值变化,输出对应的位置信息。本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摇杆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解决了传统摇杆寿命低及漂移问题。且相对于霍尔摇杆方案,本方案的摇杆装置功耗更低,对于整机工作时长有很好的提升。

Description

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摇杆在游戏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常规的薄膜电阻摇杆受限于工艺影响,使用寿命受到限制,一般使用寿命在两百万次左右;并且薄膜电阻摇杆在使用时,由于弹片与薄膜电阻摩擦导致的碳颗粒吸附问题容易带来漂移问题,导致性能稳定性差,受用户诟病较多。为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霍尔摇杆,但霍尔摇杆的功耗较高,不适用于低功耗产品,且霍尔摇杆的成本较高,降低了产品市场竞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摇杆装置,旨在提升摇杆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较低的功耗和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摇杆装置,包括:
安装底座;
壳体,设于所述安装底座,其与所述安装底座之间形成有容置腔;
摇杆,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摇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于所述容置腔,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第二端伸出所述壳体;
电路板,贴装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摇杆的第一端穿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安装底座相抵;
电容传感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安装于所述旋转机构;所述第二电极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叠合时,两者之间形成电容;
电路板与所述电容传感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容值变化,输出对应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滑块和接收端弹片,所述接收端弹片固定于所述滑块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相互正交设置的上摇臂和下摇臂,所述上摇臂和所述下摇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
所述滑块的侧边凸设有卡接部,所述上摇臂或下摇臂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卡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块的其中一者设置有滑轨,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
可选地,所述滑槽为圆弧形或直线形。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弹片包括正对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段以及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方向弯折形成有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折弯段和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的投影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对应所述折弯段位置设置有GND,所述接触部与所述GND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一电极的运动轨迹间隔设置;
当所述摇杆运动时,所述第一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叠合的叠合面积发生变化,以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输出对应大小的容值变化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容值感应信号生成对应的摇杆动作信息。
可选地,所述电容传感组件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电容传感组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上摇臂联动,另一组所述电容传感组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下摇臂联动。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游戏手柄,包括如上所述的摇杆装置。
可选地,所述电容传感组件为间隔设置的多组,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每一所述电容传感组件电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电路板贴设在安装底座上,将第一电极与摇杆连接,第二电极安装在电路板上,摇杆装置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且当摇杆运动时,使得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使得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电容发生改变,产生电容感应信号,通过电路板对电容感应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对应的位置信息,从而得到摇杆的动作信息。相较于传统的碳膜摇杆而言,本发明的摇杆装置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实现摇杆动作检测,不存在接触磨损的问题,可有效提升摇杆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不存在由于弹片与薄膜电阻摩擦导致的碳颗粒吸附问题,不会产生摇杆漂移问题,可有效提升摇杆的性能稳定性。并且相较于霍尔摇杆而言,本发明的摇杆装置采用电容感应实现摇杆动作检测,功耗更低,提升了整机的工作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摇杆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去除安装底座和柔性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摇杆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摇杆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摇杆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未操作摇杆时滑块和拨叉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摇杆摆动时滑块与拨叉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摇杆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未操作摇杆时电容传感组件位置示意图;
图9为电容传感组件处于中间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电容传感组件处于最大位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摇杆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摇杆装置 40 电路板
10 安装底座 40a 柔性电路板
11 壳体 41 发射端电路
111 滑槽 42 GND
20 摇杆 50 电容传感组件
21 摇杆柄 51 第一电极
22 摇杆座 52 第二电极
30 旋转机构 511 滑块
31 上摇臂 512 接收端弹片
32 下摇臂 5121 第一段
311 拨叉 5122 折弯段
312 卡槽 511a 卡接部
5123 接触部 60 弹簧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摇杆装置。
请参照图1至图1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摇杆装置100包括安装底座10、壳体11、摇杆20、电容传感组件50以及电路板40。壳体11设于所述安装底座10,其与所述安装底座10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摇杆20连接有旋转机构30,所述旋转机构30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1;所述摇杆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于所述容置腔,且与所述壳体11转动连接,第二端伸出所述壳体11;电路板40贴装于所述安装底座10上,所述摇杆20组件第一端穿射所述电路板40与所述安装底座10相抵;电容传感组件50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52,所述第一电极51安装于所述旋转机构30;所述第二电极52安装于所述电路板40,所述第一电极51与所述第二电极52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叠合时,两者之间形成电容;电路板40与所述电容传感组件5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极51与所述第二电极52之间的容值变化,输出对应的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51和所述第二电极52中的其中一个为接收端电极,另一个为发射端电极,根据实际应用自行设计。
具体地,壳体11和安装底座10共同形成摇杆装置100的主体支撑结构,壳体1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方形、半球形,球形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壳体11和安装底座10相互卡接配合,以便于摇杆20和旋转机构30的装配。摇杆20包括摇杆柄21和摇杆座22,电路板40预留有供摇杆座22穿过的避让口,摇杆座22的底部与安装底座10相抵接。旋转机构30包括相互正交设置的上摇臂31和下摇臂32,上摇臂31和下摇臂32均为曲轴,曲轴的两端安装安装于壳体11内,摇杆柄21从壳体11伸入并贯穿上摇臂31、下摇臂32,摇杆柄21的底面与摇杆座22连接。进一步地,摇杆装置100还包括复位件,该复位件可以选用弹簧60,摇杆座22具有插柱,摇杆柄21设置有可供插柱插入的第一空腔,弹簧60套设于插柱、并容纳至第一空腔内。如此使得摇杆柄21的滑动更为流畅,当摇杆柄21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弹簧60的作用下,能够复位到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摇杆柄21包括操作端(图未示),操作端伸出壳体11,可供使用者接触操作,用于在操作摇杆柄21转动时,摇杆柄21的侧壁与上摇臂31或下摇臂32相抵接,推动上摇臂31或者下摇臂32相对壳体11转动,进而带动与上摇臂31或下摇臂32连接的第一电极51运动,如此,使得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两者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以使二者沿第一方向的叠合面积发生变化。
电容传感组件50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52和第一电极51,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之间形成电容。第一电极51和旋转机构30连接而可跟随摇杆20运动,另一者相对壳体11保持固定。只要保证当摇杆20运动时,能够使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两者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以使二者的叠合面积发生变化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叠合面积是指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正对部分的重合面积。
根据电容感应原理,当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的叠合面积发生变化时,两者之间的电容会发生改变,进而可产生相应的电容感应信号。通过电路板40对电容感应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可得到摇杆20的动作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电路板40贴设在安装底座10上,将第一电极51与摇杆20连接,第二电极52安装在电路板40上,摇杆装置100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且当摇杆20运动时,使得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使得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之间的电容发生改变,产生电容感应信号,通过电路板40对电容感应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对应的位置信息,从而得到摇杆20的动作信息。相较于传统的碳膜摇杆20而言,本发明的摇杆装置100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实现摇杆20动作检测,不存在接触磨损的问题,可有效提升摇杆2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不存在由于弹片与薄膜电阻摩擦导致的碳颗粒吸附问题,不会产生摇杆20漂移问题,可有效提升摇杆20的性能稳定性。并且相较于霍尔摇杆20而言,本发明的摇杆装置100采用电容感应实现摇杆20动作检测,功耗更低,提升了整机的工作时长。同时,因复用了VR游戏手柄上常规使用的触控芯片,对于成本的管控更有优势,可有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优势。
关于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的相对运动方式有多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摇杆20的带动下,所述第二电极52和所述第一电极51之间能够发生相对移动。以第二电极52与旋转机构30固定连接为例,当摇杆20相对壳体11转动时,通过摇杆20带动第二电极52移动一定的角度,进而可使第二电极52相对第一电极51移动,使得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沿第一方向的叠合面积发生变化。如图8所示,当未操作摇杆20时,电容传感组件50处于零位时,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的叠合面积达到最小值;如图9所示电容传感组件5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的叠合面积处于中间值;如图10所示电容传感组件50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的叠合面积达到最大值。随着摇杆20的转动角度的变化,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的叠合面积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之间的电容变化,以实现摇杆20动作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摇杆20的带动下,所述第二电极52和所述第一电极51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也可以作相对直线运动,在此不作限定。所述第二电极52和所述第一电极51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其中,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铜、钢、铝等金属导电材料制成,或者也可采用如石墨烯等高分子导电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52和所述第一电极51均设置为导电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52和所述第一电极51均呈片状设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片呈弧形板状结构或者平板状结构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其使用场景进行选用,在此不一一限定。只要当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发生相对平移时,二者的叠合面积发生变化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电极51包括滑块511和接收端弹片512,所述接收端弹片512固定于所述滑块511朝向所述第二电极52的一侧,所述滑块511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滑块511的侧边凸设有卡接部511a,所述上摇臂31或下摇臂32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511a相匹配的卡槽312,所述卡接部511a与所述卡槽312卡接。
可选地,该滑块511为长条形状,接收端弹片512为金属片,该接收端弹片512可以通过热熔柱固定在滑块511朝向第二电极52的一侧表面上,增加其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在此不对其具体连接方式一一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以摇杆20沿Z方向延伸设置,滑块511相对壳体11作直线运动为例,该上摇臂31的转动轴沿X方向延伸设置,下摇臂32的转动轴沿Y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以该滑块511与上摇臂31联动为例进行说明。该上摇臂31向下凸设有拨叉311,拨叉311具有该卡槽312,相应地,则滑块511的侧壁朝向该拨叉311凸设有圆柱形的卡接部511a,且卡设于该开槽内,如此,如图6和图7所示,当上摇臂31以X轴为转动轴转动时,带动拨叉311作弧线形运动,进一步通过拨叉311推动卡接部511a,滑块511受壳体11内部的滑槽111的限制,仅能沿滑槽111的延伸方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该滑动为直线性,即上摇臂31转动时带动滑块511相对壳体11作直线运动,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52相对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滑动槽也可以为弧形,此时,该滑块511对应可以设置成与该滑动槽相适配的弧形块,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52均可以设置成弧形片状,在此不一一限定该滑槽111的具体形状。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滑动块也可以通过铰接或固定连接于上摇臂31上,在此不一一限定,此时该第一方向可以是Z方向,也可以是X方向。在上摇臂31运动时,可以带动滑动运动,进而改变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52之间的容值大小,并输出给电路板40,电路板40输出对应的位置信息,实现对摇杆20位置的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和所述滑块511的其中一者设置有滑轨,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111,所述滑块511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1。如此,将滑块511滑动安装于壳体11上,使得滑块511的运动轨迹可靠性更高,摇杆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可靠性更高。具体地,该滑槽111的纵向截面可以是T型槽,该滑轨为纵截面为与之相适配的T形,如此设计,滑块511滑动安装于壳体11时,还可以限制滑块511和滑轨相对远离,其连接的更加牢固。
以滑槽111开设在壳体11上为例,用于为滑块511导向,该滑槽111可以为直线形,也可以为圆弧形,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该滑槽111选用直线形,如此使得摇杆装置100的装配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40为柔性电路板40a,所述第二电极52和所述柔性电路板40a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电极52选用柔性电路板40a,该柔性电路板40a限位于壳体11和安装底座10之间,柔性电路板40a相比于常规电路板40更加轻薄,摇杆装置100的厚度可以做得相对小。且通过在柔性电路板40a上集成发射端电路41,该发射端电路41即为第二电极52。通过将第二电极52和该柔性电路板40a一体成型设置,降低了其组装难度。且该柔性电路板40a可以当作出线结构,用于将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52之间的容值变化引出给外部主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接收端弹片512包括正对所述发射端电路41的第一段5121以及与所述第一段5121连接的折弯段5122,所述折弯段5122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40a方向弯折形成有与所述柔性电路板40a相接触的接触部5123,所述折弯段5122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与所述发射端电路41间隔设置。
可选地,该第一段5121与该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与该发射端电路41部分重叠,发射端电路41和第一段5121之间形成有电容,保证该接收端弹片512随滑块511运动时,该第一段5121与发射端电路41之间的容值发生改变。而该折弯段5122的接触部5123与柔性电路板40a相接触,如此,可以限制滑块511自壳体11的滑槽111内脱出,保证滑块511运动的可靠性,同时,该折弯段5122的存在可以避免第一段5121与发射端电路41相抵接,使其保持一定的间距,进一步降低了摇杆20的损坏,提升了其灵敏度和使用寿命。
具体地,第一段5121的中部朝向拨叉311凸设有第二段,该第二段远离第一段5121的一端沿第一段5121的长度方向分别凸设形成该折弯段5122,相比于将接收端弹片512整体折弯而言,其难度更加简单,便于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40a对应所述接触部5123设置有GND42。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40可以作为引出线结构将电容感应信号传输给外部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触控芯片和主控芯片,所述第一电极51和所述第二电极52均与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触控芯片用于将所述电容传感组件50输出的感应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用于对所述感应信号进行处理生成所述摇杆20的动作信息。其中,触控芯片设有发射通道(TX)和接收通道(RX),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52的其中一者与发射通道(TX)连接,另一者与接收通道(RX)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折弯段5122的接触部5123与柔性电路板40a(FPC)上的GND42相抵接。即可以采用一个触控通道(CH)加接地(GND42)的方式代替TX及RX两通道方式,也可实现相应的功能。当摇杆20运动时,发射端传感器与接收端传感器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形成一个电容感应信号,触控芯片将电容感应信号发送至主控芯片(例如MCU),进而主控芯片可根据预设的程序或者算法对电容感应信号进行数据拟合,从而生成摇杆20的动作信息。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部分产品没有触控芯片并同时想要直接替换现有摇杆20的,可以将触控芯片,甚至MCU集成在电路板40上,能更快实现现有产品替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52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电极52沿所述第一电极51的运动轨迹间隔设置;当所述摇杆20运动时,所述第一电极51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52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叠合的叠合面积发生变化,以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52输出对应大小的容值变化信号,所述电路板40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容值感应信号生成对应的摇杆20动作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以该第一电极51为发射端传感器,第二电极52为接收端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该第二电极52可以为沿预设轨迹间隔排布的个,个或是更多个,在此不对其具体数量进行限定。当第一电极51随摇杆20运动时,该第一电极51可以是与其中一个第二电极52的叠合面积发生改变,并输出对应的电容感应信号给电路板40。也可以是,第一电极51与相邻几个第二电极52正对设置,该第一电极51与相邻的几个第二电极52之间均具有叠合面积,产生多个电容,如此,当该第一电极51随摇杆20运动时,该相邻设置的几个第二电极52之间的叠合面积均发生改变,这几个第二电极52输出对应数量的电容感应信号给电路板40,电路板40根据这些电容感应信号生成摇杆20的动作信息。在此不一一限定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52具体尺寸形状,只要保证当第一电极51跟随摇杆20沿预设轨迹运动时,能够使第一电极51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极5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以使二者的叠合面积发生变化即可。且相较于一个设置单个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52而言(单通道方案),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时,可以解决因温度变化及板上信号干扰导致的触控信号跳变问题,提高系统稳定性,提高对摇杆20位置的检测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电容传感组件50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电容传感组件50的第一电极51与所述上摇臂31联动,另一组所述电容传感组件50的第一电极51与所述下摇臂32联动。如此,在上摇臂31和下摇臂32上分别对应设置一组该电容传感组件50,可分别对摇杆20的X向的动作和Y向的动作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提升摇杆装置100整体的检测灵敏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容传感组件50为间隔设置的多组,所述电路板40分别与每一所述电容传感组件50电连接。
可选地,该电容传感组件50可以是为间隔设置的2组、3组、4组或是更多组,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以该电容传感组件50为间隔设置的两组为例进行说明(图未示出),分别定义为第一电容传感组件和第二电容传感组件,对应地,第一电容传感组件和第二电容感应组件均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容传感组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容感应组件的第一电极沿旋转机构30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间隔设置在旋转机构上;对应的,第一电容传感组件的第二电极和第二电容感应组件的第二电极沿旋转机构30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间隔设置在电路板上,如此,当摇杆20被拨动时,带动旋转结构30转动,使得第一传感组件和第二传感组件的容值均对应发生变化,并分别会输出对应的电容感应信号,如此,电路板40通过对两组电容感应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摇杆20的动作信息,增加了输出范围,进一步提高了摇杆装置100的灵敏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游戏手柄,该游戏手柄包括摇杆装置100,该摇杆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游戏手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摇杆装置,包括:
安装底座;
壳体,设于所述安装底座,其与所述安装底座之间形成有容置腔;
摇杆,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摇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于所述容置腔,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第二端伸出所述壳体;
电路板,贴装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摇杆的第一端穿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安装底座相抵;
电容传感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安装于所述旋转机构;所述第二电极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叠合时,两者之间形成电容;
电路板与所述电容传感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容值变化,输出对应的位置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滑块和接收端弹片,所述接收端弹片固定于所述滑块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相互正交设置的上摇臂和下摇臂,所述上摇臂和所述下摇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
所述滑块的侧边凸设有卡接部,所述上摇臂或下摇臂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卡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块的其中一者设置有滑轨,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圆弧形或直线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一体成型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弹片包括正对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段以及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方向弯折形成有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折弯段和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的投影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所述6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对应所述折弯段位置设置有GND,所述接触部与所述GND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所述1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一电极的运动轨迹间隔设置;
当所述摇杆运动时,所述第一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叠合的叠合面积发生变化,以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输出对应大小的容值变化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容值感应信号生成对应的摇杆动作信息。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传感组件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电容传感组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上摇臂联动,另一组所述电容传感组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下摇臂联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传感组件为间隔设置的多组,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每一所述电容传感组件电连接。
11.一种游戏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摇杆装置。
CN202310245352.2A 2023-03-10 2023-03-10 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 Pending CN116059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5352.2A CN116059624A (zh) 2023-03-10 2023-03-10 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5352.2A CN116059624A (zh) 2023-03-10 2023-03-10 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9624A true CN116059624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7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45352.2A Pending CN116059624A (zh) 2023-03-10 2023-03-10 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96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8273A (zh) * 2023-09-28 2023-12-22 深圳市达实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摇杆、游戏手柄及游戏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8273A (zh) * 2023-09-28 2023-12-22 深圳市达实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摇杆、游戏手柄及游戏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4451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US7978175B2 (en) Magnetic re-centering mechanism for a capacitive input device
US20090064809A1 (en) Rotary control knob assembly
CN116059624A (zh) 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
US5164712A (en) X-Y direction input device
CN113992196B (zh) 按键及键盘
US6075522A (en) Desktop compact cursor controller structure for use with computers and keyboards
US6084570A (en) Compact cursor controller structure for use with laptop, notebook and hand-held computers and keyboards
ES2738581T3 (es) Codificador capacitivo absoluto
EP2736058B1 (en) Operating device
CN116059625A (zh) 摇杆装置及游戏手柄
US7707738B2 (en) Digital ruler with low-friction sliding contact
US6298566B1 (en) Angular-displacement detecting device
US6247242B1 (en) Mechanism for detecting position of a movable member
US20200176202A1 (en) Input device
US6181327B1 (en) Computer joystick
CN116271794A (zh) 摇杆装置及游戏手柄
CN219481527U (zh)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04932A (zh) 键盘
CN214281500U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995584A (zh)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379630U (zh) 一种电子烟的调节装置及电子烟
CN216672982U (zh) 键盘
CN216699981U (zh) 按键及键盘
CN117959694A (zh) 摇杆装置和游戏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