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7810A - 需求调整控制系统、需求调整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需求调整控制系统、需求调整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7810A
CN116057810A CN202180057368.XA CN202180057368A CN116057810A CN 116057810 A CN116057810 A CN 116057810A CN 202180057368 A CN202180057368 A CN 202180057368A CN 116057810 A CN116057810 A CN 116057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and adjustment
adjustment control
target
deman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73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津田纱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57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7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network being locally controll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3Load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load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39Energy management, use maximum of cheap power, keep peak load low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12The local stationary network supplying a household or a buil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12The local stationary network supplying a household or a building
    • H02J2310/14The load or loads being home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5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 H02J2310/56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 upon which the selective controlling is based
    • H02J2310/58The condition being electrical
    • H02J2310/60Limit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network or in one section of the network, e.g. load shedding or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需求调整控制系统、需求调整控制方法以及程序。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具备获取部(11)、决定部(12)和控制部(13)。获取部(11)获取基于临时性的需求调整请求的目标调整量。决定部(12)基于获取部(11)获取到的目标调整量,从设置于设施(4)的设备组(2)之中决定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对象设备(3)。控制部(13)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对象设备(3)的调整量收敛于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执行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设备组(2)包含在实施期间内不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1设备(21)、和在实施期间内能够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2设备(22)。

Description

需求调整控制系统、需求调整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按照在需求调整请求时进行需求调整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控制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需求调整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节电控制用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备收发器、数据分析模块、显示控制模块、节电启动线控制模块、以及指示信号输出模块。收发器获取由电力供给管理系统提供的按每个时间段的电力使用量实绩数据以及电力使用量预测数据。数据分析模块对电力使用量实绩数据以及电力使用量预测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创建显示分析结果的曲线图的数据。显示控制模块在显示器中显示曲线图,并且在曲线图上显示节电启动设定线。
节电启动线控制模块对节电启动设定线进行调整,决定为任意的位置,并将决定后的位置的值设为节电启动用值。然后,指示信号输出模块在电力使用量实绩数据以及/或者电力使用量预测数据的值超过节电启动用值的情况下,向作为节电对象的装置输出节电指示信号。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037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容易降低在需求调整请求时对设施的影响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具备获取部、决定部和控制部。所述获取部获取基于临时性的需求调整请求的目标调整量。所述决定部基于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目标调整量,从设置于设施的设备组之中决定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对象设备。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所述对象设备的调整量收敛于所述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执行所述对象设备的需求调整控制。所述设备组包含在所述实施期间内不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1设备、和在所述实施期间内能够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2设备。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方法包含获取步骤、决定步骤和控制步骤。在所述获取步骤中,获取基于临时性的需求调整请求的目标调整量。在所述决定步骤中,基于在所述获取步骤中获取到的所述目标调整量,从设置于设施的设备组之中决定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对象设备。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所述对象设备的调整量收敛于所述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执行所述对象设备的需求调整控制。所述设备组包含在所述实施期间内不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1设备、和在所述实施期间内能够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2设备。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程序使处理器执行所述需求调整控制方法。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中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等,具有容易降低在需求调整请求时对设施的影响这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含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在电力需求窘迫时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在抑制电力需求的变动时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在抑制电力需求的变动时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另一例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由比较例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结果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结果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0A是通过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可能产生的课题的说明图。
图10B是通过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可能产生的课题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由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结果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见解)
首先,发明人的着眼点在下述进行说明。
以往,例如在有了来自电力公司的DR(Demand Response,需求响应)等的节电请求的情况下,通过使节电对象的设备的动作停止或者使节电对象的设备的动作模式变更,从而进行了与节电请求相应的节电控制。
近年来,例如在VPP(Virtual Power Plant,虚拟发电厂)等中,仅仅根据节电请求对节电对象的设备进行节电控制是不够的,希望按照收敛于在节电请求时被指示的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对节电对象的设备进行节电控制。此外,在VPP等中,为了将电力公司等所供给的电压的大小以及频率设为固定,原则上应该使电力的需求以及供求始终一致而达到同时同量,不仅存在进行节电请求的情况,还存在进行用于使电力的过剩生成部分消耗的增电请求的情况。因而,还希望按照收敛于在增电请求时被指示的增电量的范围的方式对增电对象的设备进行增电控制。也就是说,希望根据节电以及增电这样的需求调整请求对需求调整对象的设备进行需求调整控制。
然而,以往,例如在需求调整请求为节电请求的情况下,一旦根据节电请求而执行节电对象的设备的节电控制,则在节电请求被解除之前节电控制也不会被解除。因而,以往,存在难以如上述那样按照收敛于被需求调整请求(节电请求)所指示的调整量(节电量)的范围的方式灵活地控制需求调整(节电)对象的设备这样的问题。
此外,即使假设能够如上述那样灵活地控制需求调整(节电)对象的设备,还可能产生如以下那样的问题。即,按照收敛于被需求调整请求(节电请求)所指示的调整量(节电量)的范围的方式,反复变更需求调整(节电)对象的设备的动作,由此可能给设置了需求调整(节电)对象的设备的设施带来影响。
例如,假定为:设施是便利店等店铺,节电对象的设备是设置于卖场的照明器具。在该情况下,例如若根据节电请求而反复增减照明器具的调光率,则顾客会在视觉上感知店铺的照明环境的变化,从而顾客有可能会感觉到不愉快。
鉴于以上,发明人以至于创造了本公开。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不过,有时省略必要以上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熟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不必要地冗长,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此外,以下,虽然对给定的数值(例如,后述的调整量的累计值等)和阈值(例如,后述的目标调整量等)进行了比较,但在比较时,既可以在一个分支条件中包含阈值,也可以在另一个分支条件中包含阈值。例如,一个分支条件既可以是“给定的数值为阈值以上(或者以下)”,也可以是“给定的数值超过(或者低于)阈值”。
另外,发明人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公开而提供了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但其意图不在于限定请求的范围记载的主题。
(实施方式1)
[1-1.整体结构]
首先,利用图1对包含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包含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是用于根据例如来自电力公司或者聚合商(Aggregator)等所运营的外部系统7的需求调整请求,从设备组2之中决定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对象设备3,并执行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的系统。另外,例如在为不需要需求调整控制这样的需求调整请求的情况下,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还可能包含有意地不控制对象设备3的情况。例如,根据需求调整请求,还有可能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设备3的数量为零,但这样的情况也能够包含于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
需求调整请求不是永久性的请求,而是例如像上述的DR等那样临时性的请求。此外,需求调整请求除了上述的DR之外,还可能包含用于将处于电力需求的峰值的时间段的电力消耗抑制得较低的削减峰值。此外,需求调整请求可能包含用于基于电力供求市场中的电力价格而将电力价格比较高的时间段的电力消耗抑制得较低的请求。
设备组2包含能够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设置于设施4的设备20。例如,在设施4为一个的情况下,设备组2包含设置于该设施4的设备20。此外,例如,在设施4为多个的情况下,设备组2包含分别设置于多个设施4的全部的设备20。
设施4例如包含便利店或者超市等店铺。另外,设施4并不限于店铺,例如也可以是独门独户的住宅或者集体住宅等住宅设施,还可能包含办公室、学校、福利设施、医院以及工厂等非住宅设施。在实施方式1中,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就假定为设施4是便利店。
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2所示,假定为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控制对象的设施4是多个。图2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一例的概要图。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各设施4中设置有多个设备20。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设备组2包含第1设备21(图中标注△标记的设备20)、第2设备22(图中标注○标记的设备20)、和第3设备23(图中标注×标记的设备20)。虽然详细将后述,但设备组2之中能够成为对象设备3的设备20是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另一方面,设备组2之中不能成为对象设备3的设备20是第3设备23。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各设施4的全部的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为对象设备3。
[1-2.需求调整控制系统]
接下来,对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详情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具备获取部11、决定部12、控制部13、提问部14和存储部15。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只要至少具备获取部11、决定部12和控制部13即可,也可以不具备其他的结构要素。例如,关于上述的其他的结构要素,能够通过与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不同的系统等来实现。
在实施方式1中,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由服务器10来实现。服务器10例如能够经由因特网等网络N1而在与各设施4之间进行通信。此外,服务器10还能够经由网络N1而在与外部系统7之间进行通信。服务器10与各设施4之间、以及服务器10与外部系统7之间的通信例如为无线通信,其通信标准没有特别限定。另外,服务器10与各设施4之间、以及服务器10与外部系统7之间的通信也可以为有线通信。
服务器10具有处理器以及存储器,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由此实现各种功能。在实施方式1中,存储器为存储部15。
获取部11获取基于临时性的需求调整请求的目标调整量。在此,目标调整量是指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被进行需求调整的电力量的累计值的目标值。在实施方式1中,获取部11将在从外部系统7接收需求调整请求时一并接收的调整量的指示值作为目标调整量来获取。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通过后述的针对基于提问部14的询问的来自各设施4的回答来获得。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设成节电时调整量为正的值而增电时调整量为负的值来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在目标调整量为正的值的情况下,需求调整请求相当于节电请求,在目标调整量为负的值的情况下,需求调整请求相当于增电请求。
决定部12基于获取部11获取到的目标调整量,从设置于设施4的设备组2之中决定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对象设备3。在实施方式1中,决定部12根据针对基于提问部14的询问的回答来决定对象设备3。如已经叙述的那样,在上述回答中包含与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有关的信息。因此,决定部12从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之中决定对象设备3。
设备组2包含第1设备21和第2设备22。在实施方式1中,假定为在各设施4中设置有第1设备21和第2设备22。另外,在存在多个设施4的情况下,既可以存在未设置第1设备21的设施4,也可以存在未设置第2设备22的设施4。
在第1设备21或者第2设备22为照明器具的情况下,能够执行按照抑制照度的方式进行调光等的节电控制(需求调整控制)、或者按照提升照度的方式进行调光等的增电控制(需求调整控制)。此外,在第1设备21或者第2设备22为空气调节器等空调设备的情况下,能够执行在制冷运转时提升设定温度、在制热运转时降低设定温度、降低风量、在干燥运转时切换为制冷运转、或切断电源等节电控制(需求调整控制)。此外,能够执行在制冷运转时降低设定温度、在制热运转时提升设定温度、提升风量、在制冷运转时切换为干燥运转、或者接通电源等的增电控制(需求调整控制)。此外,在第1设备21或者第2设备22为冷藏设备或者冷冻设备等需要制冷设备的情况下,能够执行使库内温度上升等节电控制(需求调整控制)、或者使库内温度下降等增电控制(需求调整控制)。
第1设备21是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不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设备。例如,假定为:第1设备21是照明器具,执行按照抑制照度的方式进行调光这样的节电控制(需求调整控制)。在该情况下,照明器具若一旦进行调光,则在节电请求(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不会执行将照度恢复为原始的控制。第1设备21是会由于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而给设施4的利用者带来影响的设备。例如,照明器具会由于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反复增减调光率而使设施4的照明环境变化,从而给设施4的利用者带来视觉上的影响。
第2设备22是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能够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设备。例如,假定为:第2设备22是空调设备,执行减弱风量这样的节电控制(需求调整控制)。在该情况下,空调设备也可以在节电请求(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执行将风量恢复为原始的控制。第2设备22是即使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给设施4的利用者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小的设备。例如,空调设备即使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反复进行变更风量的强弱的控制,设施4的温度变化也不易被设施4的利用者察觉到,不易给设施4的利用者带来影响。
此外,例如,假定为:第2设备22是冷藏设备或者冷冻设备等需要制冷设备,执行使库内温度上升这样的节电控制(需求调整控制)。在该情况下,需要制冷设备也可以在节电请求(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执行将库内温度恢复为原始的控制。也就是说,需要制冷设备即使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反复进行变更库内温度的增减的控制,库内温度的变化也不易被设施4的利用者察觉到,不易给设施4的利用者带来影响。
以下,对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的具体例进行列举。在设施4例如为便利店等经营食品的店铺的情况下,第1设备21可能包含设置于事务室或卖场的照明器具、或者设置于厨房的换气扇等。此外,在设施4例如为办公室的情况下,第1设备21可能包含照明器具或者换气设备等。
在设施4例如为便利店等经营食品的店铺的情况下,第2设备22例如可能包含蓄电装置、设置于事务所或卖场的空调设备、饮料加温器、油炸设备、冷藏设备或者冷冻设备。此外,在设施4例如为办公室的情况下,第2设备22可能包含空调设备等。
另外,在设备组2中还可能包含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以外的设备。也就是说,在设备组2中可能包含不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第3设备23。第3设备23是即便只是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进行需求调整控制也会给设施4的利用者带来影响的设备。例如,在设施4为便利店等经营食品的店铺的情况下,烹调完毕食品(例如关东煮等)的加温器、咖啡机或者微波炉等为第3设备23。也就是说,第3设备23是会由于执行需求调整控制而导致设施4的利用者无法利用这样的给设施4的运用等带来较大影响的设备,因此从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中排除。
在实施方式1中,决定部12基于过去的需求调整控制的实绩来决定对象设备3中包含的第2设备22。具体地,决定部12基于过去的需求调整控制的实绩,对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多个第2设备22分别设定优先级。例如,决定部12对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能够期待的调整量大的第2设备22设定高的优先级。此外,例如,决定部12对参加到过去的需求调整控制的参加率高的第2设备22设定高的优先级。然后,决定部12从优先级高的第2设备22起依次将第2设备22包含于对象设备3。
此外,决定部12也可以不将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全部的第2设备22包含于对象设备3。在该情况下,如果假设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的中途,相对于节电量(调整量)的指示值而节电量(调整量)产生不足,则也可以通过决定部12将最初包含于对象设备3的第2设备22以外的第2设备22进一步包含于对象设备3。作为一例,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的中途,相对于节电量(调整量)的指示值而节电量(调整量)产生了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决定部12将最初决定的设施4以外的设施4的第2设备22进一步包含于对象设备3。在该情况下,追加的设施4是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设施4。
另外,决定部12例如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管理者等的操作输入来决定对象设备3中包含的第2设备22。
控制部13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对象设备3的调整量收敛于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执行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在实施方式1中,控制部13通过向对象设备3发送包含需求调整控制的指示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对象设备3。各对象设备3若接收到控制信号,则按照控制信号中包含的需求调整控制的指示来执行需求调整控制。
具体地,若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开始,则控制部13向对象设备3发送控制信号。此外,控制部13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中,基于对象设备3的调整量快要脱离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情况下,向对象设备3之中的第2设备22进一步发送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包含对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进行变更的指示。
在实施方式1中,控制部13获取从设置于各设施4的智能仪表等的电力量计5定期性地发送的电力信息,并基于获取到的电力信息来比较基于对象设备3的调整量的累计值和目标调整量。电力信息例如是由各设施4消耗的电力量。控制部13基于来自各设施4的电力信息来计算调整量。然后,控制部13例如在调整量的累计值快要超过目标调整量的情况下,根据调整量的累计值和目标调整量的差分,使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动作停止,或者解除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另外,所谓“调整量的累计值超过目标调整量”,在目标调整量为正的值(即,节电量)的情况下,相当于累计值超过目标调整量,在目标调整量为负的值(即,增电量)的情况下,相当于累计值低于目标调整量。
第1设备21若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开始时接收到控制信号,则按照控制信号中包含的需求调整控制的指示来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然后,第1设备21在至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结束的期间,不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
另一方面,第2设备22若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开始时接收到控制信号,则按照控制信号中包含的需求调整控制的指示来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然后,第2设备22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中进一步接收到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按照该控制信号的指示来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
另外,在需求调整请求为节电请求的情况下,不限于在节电请求的实施期间内第2设备22仅执行节电控制,还有可能存在中途执行增电控制的情况。此外,在需求调整请求为增电请求的情况下,不限于在增电请求的实施期间内第2设备22仅执行增电控制,也有可能存在中途执行节电控制的情况。
提问部14向设施4询问有无参加到需求调整控制。在实施方式1中,提问部14朝向各设施4发送如下内容,即,接收到需求调整请求的通知、以及包含要求与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有关的信息的指示在内的提问信号。另外,提问部14例如也可以根据设施4所在的地域、或者设施4的选址条件等来限制提问信号的发送对象的设施4。也就是说,提问部14也可以不是向全部的设施4发送提问信号,而是向一部分的设施4发送提问信号。
在各设施4中,例如通过平板终端或者个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6接收提问信号。接收到提问信号的信息终端6朝向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返回包含与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有关的信息在内的响应信号。在此,关于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设定,既可以在信息终端6接收到提问信号的时间点由设施4的管理者等操作信息终端6来进行,也可以在接收到提问信号之前事前进行。此外,响应信号的返回既可以根据设施4的管理者等的操作来进行,也可以自动地进行。
另外,在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设定中,也可以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设定希望从参加到需求调整控制之中排除的时间段。例如,假定为: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是下午1点~下午2点。在该情况下,作为上述时间段,可以设定下午1点半~下午2点的时间。
存储部15是存储服务器10的处理器进行各种控制所需的信息(计算机程序等)的存储装置。存储部15例如由半导体存储器来实现,但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电子信息存储的手段。在存储部15中,例如存储与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有关的数据等。
[2.动作]
以下利用图3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动作例的流程图。以下,假定为: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从外部系统7接收DR作为需求调整请求。当然,以下的动作也可在从外部系统7接收DR以外的需求调整请求的情况下执行。此外,以下,假定为:在决定部12所决定的对象设备3中包含第1设备21和第2设备22。
首先,获取部11接收来自外部系统7的需求调整请求(S1)。此时,获取部11连同需求调整请求一起还一并接收调整量的指示值(即,目标调整量)。处理S1相当于需求调整控制方法的获取步骤ST1。
在获取部11接收到需求调整请求之后,提问部14朝向各设施4发送提问信号,由此向各设施4询问有无参加到需求调整控制(S2)。另外,例如在比接收到需求调整请求的时间点靠前的给定期间(例如,1天)内,已经从各设施4获得针对询问的回答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处理S2。
接下来,决定部12基于获取部11获取到的目标调整量,从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之中决定对象设备3(S3)。在处理S3中,如已经叙述的那样,决定部12从优先级高的第2设备22起依次将第2设备22包含于对象设备3。处理S3相当于需求调整控制方法的决定步骤ST2。
接下来,若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开始,则控制部13向对象设备3发送控制信号,由此开始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S4)。然后,控制部13从设置于各设施4的电力量计5定期性地获取电力信息(S5),并基于获取到的电力信息来比较基于对象设备3的调整量的累计值和目标调整量(S6)。
在调整量的累计值快要超过目标调整量的情况下(S6:是),控制部13根据调整量的累计值和目标调整量的差分来变更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S7)。另一方面,在调整量的累计值不是快要超过目标调整量的情况下(S6:否),控制部13维持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S8)。
然后,在至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结束的期间(S9:否),控制部13反复上述的一系列处理S5~S8。然后,若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结束(S9:是),则控制部13解除基于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S10)。处理S4~S10相当于需求调整控制方法的控制步骤ST3。
以下,对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在电力需求窘迫时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一例的曲线图。在图4中,左侧的纵轴表示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右侧的纵轴表示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横轴表示时间。此外,在图4中,实线表示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虚线表示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1设备21的数量,点线表示目标调整量。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电力需求窘迫,因此目标调整量表示正的值,即,表示节电量。
此外,在图4中,单点划线表示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节电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双点划线表示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增电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三点划线表示未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
如图4所示,即使在电力需求窘迫时,也不仅增减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节电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还能够增减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增电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此外,如图4所示,不仅存在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节电控制以及增电控制的任一者的第2设备22,还能够存在不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
图5是示出在抑制电力需求的变动时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一例的曲线图。左侧的纵轴表示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右侧的纵轴表示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横轴表示时间。此外,在图5中,实线表示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三点划线表示未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点线表示目标调整量。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由于抑制电力需求的变动,即,维持现状的电力需求,因此目标调整量成为零。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全部的对象设备3未执行需求调整控制。因而,在图5中,第1设备21的数量、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节电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以及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增电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均成为零,因此未图示。
如图5所示,在抑制电力需求的变动时,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收敛于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情况下,包含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在内的全部的对象设备3不执行需求调整控制。
图6是示出在抑制电力需求的变动时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另一例的曲线图。在图6中,左侧的纵轴表示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右侧的纵轴表示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横轴表示时间。此外,在图6中,实线表示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虚线表示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1设备21的数量,点线表示目标调整量。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由于抑制电力需求的变动,即,维持现状的电力需求,因此目标调整量成为零。
此外,在图6中,单点划线表示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节电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双点划线表示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增电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三点划线表示未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
如图6所示,在抑制电力需求的变动时,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未收敛于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情况下,按照收敛于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进行控制。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根据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的变动,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节电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作为需求调整控制而正在执行增电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以及不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均能够增减。
[3.优点等]
以下,结合与比较例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的比较,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优点进行说明。比较例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不同点在于,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基于调整量的累计值而阶段性地使进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增加。此外,比较例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不同点在于,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一旦开始设备20的需求调整控制,则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结束之前不能解除设备20的需求调整控制。也就是说,可以说,比较例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不同点在于,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仅对第1设备21执行需求调整控制。
图7是示出由比较例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一例的曲线图。在图7中,左侧的纵轴表示调整量的累计值,右侧的纵轴表示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横轴表示时间。此外,在图7中,实线表示调整量的累计值,虚线表示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点线表示目标调整量。
如图7所示,在比较例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中,若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开始,则首先开始设备组A的需求调整控制。然后,若设备组A中的调整量的累计值达到第1阈值Th1,则比较例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还开始设备组B的需求调整控制。然后,若设备组A以及设备组B中的调整量的累计值达到第2阈值Th2,则比较例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还开始设备组C的需求调整控制。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尽管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设备组A~设备组C中的调整量的累计值超过了目标调整量,但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也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在比较例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中,无法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增减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存在无法使调整量的累计值追踪目标调整量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图8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一例的曲线图。在图8中,左侧的纵轴表示调整量的累计值,右侧的纵轴表示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横轴表示时间。此外,在图8中,实线表示调整量的累计值,虚线表示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1设备21的数量,单点划线表示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点线表示目标调整量。
如图8所示,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中,若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开始,则开始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的两方的需求调整控制。然后,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中,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对于第1设备21而持续执行需求调整控制,对于第2设备22而适当增减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随着调整量的累计值接近目标调整量而使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的数量减少。因而,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调整量的累计值不会超过目标调整量。也就是说,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中,能够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增减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第2设备22,因此具有能够对调整量灵活地调整,容易使调整量的累计值追踪目标调整量这样的优点。
此外,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中,如上述那样从包含第1设备21和第2设备22的设备组2之中决定了对象设备3。因而,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中,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即使为了对调整量进行调整而反复变更了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给设施4的利用者带来的影响也可以比较小。因此,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中,具有容易降低在需求调整请求时对设施4的影响这样的优点。
(实施方式2)
[1.结构]
以下,利用图9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不同点在于,还具备设定部16,对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的电力消耗的趋势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出的趋势来设定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此外,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不同点在于,控制部13在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对象设备3的每单位时间(例如,1分钟)的调整量满足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的方式执行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
也就是说,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同样地,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按照调整量的累计值收敛于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执行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另一方面,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还按照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满足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的方式控制对象设备3。
在此,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中,有可能产生如以下的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的问题。图10A以及图10B分别是通过由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可能产生的问题的说明图。在图10A中,左侧的纵轴表示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右侧的纵轴表示正在实施需求调整控制的设施4的数量(换言之,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横轴表示时间。此外,在图10A中,实线表示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虚线表示正在实施需求调整控制的设施4的数量,点线表示每单位时间的目标调整量。在图10B中,纵轴表示各设施4整体中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电力量,横轴表示时间。
如图10A所示,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的前半部分,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随着时间经过而上升。因而,实施方式1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判断为若维持当前的需求调整控制则会超过每单位时间的目标调整量,并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的中途,减少正在实施需求调整控制的设施4(换言之,第2设备22)的数量。
然而,根据各设施4中的电力消耗的趋势,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有可能存在各设施4整体中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电力量临时性地增大的情况。这种现象例如在设施4为经营食品的店铺的情况下,可能通过冷冻设备的除霜而产生。此外,这种现象例如可能通过外部气体温度的变化导致的空调设备的负荷的增减而产生。而且,若像这样各设施4整体中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电力量增大,则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相对地减少。
在图10B所示的例子中,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的后半部分,各设施4整体中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电力量急剧地上升。在该情况下,如图10A所示,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的后半部分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会减少,产生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没有达到每单位时间的目标调整量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设定部16推测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的电力消耗的趋势。电力消耗的趋势例如能够通过使用按照将过去的每个设施4的电力消耗的历史记录、或者外部气体温度的历史记录等作为输入并输出电力消耗的趋势的方式进行了学习的模型来进行推测。然后,设定部16基于推测出的电力消耗的趋势来计算并设定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例如,假定为推测出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的前半部分电力消耗比较低而在后半部分电力消耗增大这样的趋势。在该情况下,设定部16防备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的后半部分中的电力消耗的增大,按照临时性地比每单位时间的目标调整量大的方式,设定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然后,控制部13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对象设备3的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追踪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的方式,执行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
[2.优点等]
以下,利用图11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的优点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由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执行的需求调整控制的结果的一例的曲线图。在图11中,左侧的纵轴表示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右侧的纵轴表示正在实施需求调整控制的设施4的数量(换言之,正在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设备20的数量),横轴表示时间。此外,在图11中,实线表示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虚线表示正在实施需求调整控制的设施4的数量,单点划线表示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点线表示每单位时间的目标调整量。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设定部16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的后半部分,推测出各设施4整体中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电力量增大。因而,设定部16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期间内,按照临时性地比每单位时间的目标调整量大的方式,设定了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因而,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即使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超过了每单位时间的目标调整量,至时刻t3为止,控制部13也不减少而是维持正在实施需求调整控制的设施4(换言之,第2设备22)的数量。
而且,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最终地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满足了每单位时间的目标调整量。像这样,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中,具有如下优点,即,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容易避免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不满足每单位时间的目标调整量这样的状况。
(变形例)
如以上,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例示而说明了各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中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适当地进行了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的各实施方式。此外,还能够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结构要素组合起来作为新的实施方式。
因此,以下,对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例示。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照明器具为第1设备21,但无需全部的照明器具必须是第1设备21,一部分的照明器具也可以根据时间段而被分类为第2设备22。也就是说,根据条件,既存在第1设备21被分类为第2设备22的情况,还存在第2设备22被分类为第1设备21的情况。
因此,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12所示,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还可以进一步具备类别决定部17,该类别决定部17将设备组2中包含的设备20决定为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的任一者。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结构的框图。类别决定部17例如基于季节或者时间段等,将设备组2中包含的设备20决定为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的任一者。具体地,在设施4例如为便利店等且具有厨房的情况下,类别决定部17可以仅在夏季时将设置于厨房的油炸设备决定为第2设备22,在其他季节时将设置于厨房的油炸设备决定为第1设备21。
除此之外,类别决定部17还可以基于过去的需求调整控制的实绩,将设备组2中包含的设备20决定为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的任一者。另外,实施方式2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也可以具备类别决定部17。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对象设备3中包含第2设备22的情况下,控制部13不依赖于设施4地执行了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对象设备3中包含第2设备22的情况下,控制部13也可以是以与设置第2设备22的设施4相应的条件来执行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例如,控制部13也可以根据设施4所在的地域来变更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的内容。
具体地,在冬季时作为第2设备22而对空调设备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情况下,如果设置第2设备22的设施4处于寒冷地区,则控制部13执行使空调设备的设定温度比通常时低这样的需求调整控制。另一方面,如果设置第2设备22的设施4不处于寒冷地区,则控制部13执行停止空调设备的运转这样的需求调整控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对象设备3中包含多个第2设备22的情况下,控制部13也可以依次执行多个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例如,假定为:在对象设备3中包含3台的第2设备22,分别为“A”、“B”、“C”。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3在执行了“A”的需求调整控制之后执行“B”的需求调整控制,再然后执行“C”的需求调整控制。像这样,控制部13按照不同时进行多个第2设备22各自的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在该方式下,与多个第2设备22同时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情况相比较,具有容易降低对设施4的影响这样的优点。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决定部12基于过去的需求调整控制的实绩决定了对象设备3中包含的第2设备22,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决定部12也可以从能够参加于需求调整控制的多个第2设备22之中随机地决定对象设备3中包含的第2设备22。具体地,决定部12预先对多个第2设备22分别赋予连续的编号,将被赋予了与通过适当的伪随机数算法而生成的伪随机数一致的编号的第2设备22包含于对象设备3。
此外,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100A作为单一的装置来实现,但也可以通过多个装置来实现。在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100A通过多个装置来实现的情况下,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100A所具备的结构要素也可以任意地分配给多个装置。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100A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全部配备于服务器10,但也可以仅一部分配备于服务器10。也就是说,本公开既可以通过云计算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边缘计算来实现。
此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公开中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100A的结构要素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可以包含专用的硬件,或者,也可以通过执行适于各结构要素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结构要素还可以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者处理器等程序执行部读出并执行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者半导体存储器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软件程序来实现。
此外,本公开中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的结构要素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电子电路。一个或者多个电子电路分别既可以是通用的电路,也可以是专用的电路。
在一个或者多个电子电路中,例如,可以包含半导体装置、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或者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等。IC或者LSI可以集成于一个芯片,也可以集成于多个芯片。在此,虽然称为IC或者LSI,但称呼方式根据集合的程度而改变,也可以被称为系统LSI、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者ULSI(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此外,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也能够在相同的目的下使用。
此外,本公开的全部的或者具体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或者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或者,还可以通过存储了该计算机程序的光盘、HDD或半导体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取的非临时性的记录介质来实现。例如,本公开还可以作为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需求调整控制方法的程序来实现。此外,该程序既可以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CD-ROM等的非临时性的记录介质,还可以通过因特网等的通信路径来分发。
如以上,作为本公开中的技术例示而说明了各实施方式。为此,提供了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
因此,在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中记载的结构要素之中,不仅包含为了解决课题所必需的结构要素,为了例示上述技术,还可能包含不是为了解决课题所必需的结构要素。因而,不应以这些非必需的结构要素记载于附图、详细的说明中为由,直接认定为这些非必需的结构要素是必需的。
此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是用于例示本公开中的技术,因此能够在请求的范围或者其等同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总结)
如以上叙述的那样,实施方式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100A具备获取部11、决定部12和控制部13。获取部11获取基于临时性的需求调整请求的目标调整量。决定部12基于获取部11获取到的目标调整量,从设置于设施4的设备组2之中决定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对象设备3。控制部13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对象设备3的调整量收敛于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执行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设备组2包含在实施期间内不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1设备21、和在实施期间内能够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2设备22。
由此,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即使为了对调整量进行调整而反复变更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给设施4的利用者带来的影响也可以比较小,因此具有容易降低在需求调整请求时对设施4的影响这样的优点。
此外,例如,决定部12基于过去的需求调整控制的实绩来决定对象设备3中包含的第2设备22。
由此,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能够将容易确保调整量的第2设备22包含于对象设备3,因此具有容易对调整量进行调整这样的优点。
此外,例如,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100A还具备向设施4询问有无参加到需求调整控制的提问部14。决定部12根据针对基于提问部14的询问的回答来决定对象设备3。
由此,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能够仅对能够参加到需求调整控制的设施4的设备20进行需求调整控制,因此具有容易降低对设施4的影响这样的优点。
此外,例如,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A还具备对实施期间内的电力消耗的趋势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出的趋势来设定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的设定部16。控制部13在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对象设备3的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满足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的方式,执行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
由此,具有如下优点,即,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容易避免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不满足每单位时间的目标调整量这样的状况。
此外,例如,需求调整控制系统100、100A还具备将设备组2中包含的设备20决定为第1设备21以及第2设备22的任一者的类别决定部17。
由此,通常,将作为第1设备21的设备20设为第2设备22等,从而具有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容易执行灵活的需求调整控制这样的优点。
此外,例如,在对象设备3中包含第2设备22的情况下,控制部13以与设置第2设备22的设施4相应的条件来执行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
由此,能够执行符合每个设施4的情形的需求调整控制,因此具有容易降低对设施4的影响这样的优点。
此外,例如,在对象设备3中包含多个第2设备22的情况下,控制部13依次执行多个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
由此,与多个第2设备22同时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情况相比较,具有容易降低对设施4的影响这样的优点。
此外,例如,实施方式涉及的需求调整控制方法包含获取步骤ST1、决定步骤ST2和控制步骤ST3。在获取步骤ST1中,获取基于临时性的需求调整请求的目标调整量。在决定步骤ST2中,基于在获取步骤ST1中获取到的目标调整量,从设置于设施4的设备组2之中决定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对象设备3。在控制步骤ST3中,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对象设备3的调整量收敛于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执行对象设备3的需求调整控制。设备组2包含在实施期间内不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1设备21、和在实施期间内能够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2设备22。
由此,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即使为了对调整量进行调整而反复变更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给设施4的利用者带来的影响也可以比较小,因此具有容易降低在需求调整请求时对设施4的影响这样的优点。
此外,例如,实施方式涉及的程序使处理器执行上述的需求调整控制方法。
由此,在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即使为了对调整量进行调整而反复变更第2设备22的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给设施4的利用者带来的影响也可以比较小,因此具有容易降低在需求调整请求时对设施4的影响这样的优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例如能够应用于对便利店等许多设施中包含的许多设备执行需求调整控制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等。
符号说明
100、100A:需求调整控制系统;
11:获取部;
12:决定部;
13:控制部;
14:提问部;
16:设定部;
17:类别决定部;
2:设备组;
20:设备;
21:第1设备;
22:第2设备;
3:对象设备;
4:设施;
ST1:获取步骤;
ST2:决定步骤;
ST3:控制步骤。

Claims (9)

1.一种需求调整控制系统,具备:
获取部,获取基于临时性的需求调整请求的目标调整量;
决定部,基于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目标调整量,从设置于设施的设备组之中决定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对象设备;和
控制部,在所述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所述对象设备的调整量收敛于所述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执行所述对象设备的需求调整控制,
所述设备组包含在所述实施期间内不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1设备、和在所述实施期间内能够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2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决定部基于过去的需求调整控制的实绩来决定所述对象设备中包含的所述第2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其中,
还具备:提问部,向所述设施询问有无参加到所述需求调整控制,
所述决定部根据针对基于所述提问部的询问的回答来决定所述对象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其中,
还具备:设定部,对所述实施期间内的电力消耗的趋势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出的所述趋势来设定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所述对象设备的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满足所述中间需求调整目标值的方式,执行所述对象设备的需求调整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其中,
还具备:类别决定部,将所述设备组中包含的设备决定为所述第1设备以及所述第2设备的任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其中,
在所述对象设备中包含所述第2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以与设置所述第2设备的设施相应的条件来执行所述第2设备的需求调整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需求调整控制系统,其中,
在所述对象设备中包含多个所述第2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依次执行多个所述第2设备的需求调整控制。
8.一种需求调整控制方法,包含:
获取步骤,获取基于临时性的需求调整请求的目标调整量;
决定步骤,基于在所述获取步骤中获取到的所述目标调整量,从设置于设施的设备组之中决定成为需求调整控制的对象的对象设备;和
控制步骤,在所述需求调整请求的实施期间内,按照基于所述对象设备的调整量收敛于所述目标调整量的范围的方式,执行所述对象设备的需求调整控制,
所述设备组包含在所述实施期间内不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1设备、和在所述实施期间内能够变更需求调整控制的方式的第2设备。
9.一种程序,使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8所述的需求调整控制方法。
CN202180057368.XA 2021-01-15 2021-12-21 需求调整控制系统、需求调整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Pending CN1160578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5013A JP7417868B2 (ja) 2021-01-15 2021-01-15 需要調整制御システム、需要調整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05013 2021-03-11
PCT/JP2021/047444 WO2022153803A1 (ja) 2021-01-15 2021-12-21 需要調整制御システム、需要調整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7810A true CN116057810A (zh) 2023-05-02

Family

ID=82447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7368.XA Pending CN116057810A (zh) 2021-01-15 2021-12-21 需求调整控制系统、需求调整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1381A1 (zh)
EP (1) EP4280423A4 (zh)
JP (1) JP7417868B2 (zh)
CN (1) CN116057810A (zh)
WO (1) WO202215380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0116B1 (ja) 2011-06-14 2012-10-17 株式会社東芝 節電制御用の電子装置及び対象装置の節電制御方法
US9727069B2 (en) 2012-02-02 2017-08-08 Hitachi, Ltd. Power demand adjustment system and power demand adjustment method
EP2827075B1 (en) * 2012-03-14 2023-0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equipment system
JP6744071B2 (ja) 2014-12-25 2020-08-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需要家装置、電力消費管理装置、電力消費管理システム、電力消費管理方法および電力消費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17028775A (ja) 2015-07-16 2017-0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機器選定装置、機器選定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701761B2 (ja) 2016-01-27 2020-05-2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消費管理装置、電力消費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消費管理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17868B2 (ja) 2024-01-19
EP4280423A4 (en) 2024-07-31
EP4280423A1 (en) 2023-11-22
WO2022153803A1 (ja) 2022-07-21
JP2022109614A (ja) 2022-07-28
US20230231381A1 (en) 2023-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9194B2 (en) Demand control
US10180672B2 (en) Demand control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EP3040633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2029648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predict optimized energy consumption
JP5887549B2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エネルギー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WO2006082942A1 (en)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US20130289773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20200124310A1 (en) Control method, control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JPWO2016075769A1 (ja) 空調管理装置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EP3009917A1 (en)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method, management device, and data center
CN104006502A (zh) 空调运行方法和装置
WO2014115247A1 (ja) システムコントローラ、設備管理システム、デマンド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6057810A (zh) 需求调整控制系统、需求调整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JP2015075291A (ja) 空調システム
US9665109B2 (en) Soliciting user input for thermostat control
US20190323718A1 (en) Central plant control system with decaying capacity adjustment
CN116027868A (zh) 服务器的散热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484755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空调及介质
Sivaneasan et al. Interruptible load scheme: Demand response management for buildings
JP7270233B2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ネルギー管理方法
CN114526537A (zh) 一种设备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JP6098026B2 (ja)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力制御装置
CN112736915A (zh) 区域设备集群的需求响应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Nakamura Learning and optimization models for energy efficient cooling control in data center
JP2014018004A (ja)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