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0192B - 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0192B
CN116050192B CN202310338442.6A CN202310338442A CN116050192B CN 116050192 B CN116050192 B CN 116050192B CN 202310338442 A CN202310338442 A CN 202310338442A CN 116050192 B CN116050192 B CN 116050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line
waveguide
component
electromotive forc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384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0192A (zh
Inventor
赵坤
赵小明
罗巍
刘伯晗
马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3103384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01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0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0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0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0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5/00Manufacturing, calibrating, cleaning, or repairing instruments or devices referred to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yr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陀螺精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建立第一连接线发射电磁辐射,第二连接线接收感应电动势的发射验证模型,从理论上得出了第二轴Y波导两端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之间误差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确定第二轴Y波导的误差电压,并将误差电压补偿给第二轴Y波导的实际电压,有效的减小Y波导两端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之间误差,使最终输出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陀螺精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线路中,裸露的、没有电磁屏蔽措施的元器件是电磁辐射的干扰源,会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同时也是敏感设备,从周围空间接收电磁波。通有交变电流的一段金属导线能够向空间发射交替变化的感应电场和感应磁场。同样的,空间中交变的电磁场在遇到金属导线时又可以感应出交变的电流。
逻辑电路和Y波导之间有两条长度很短的金属细直导线连接,通过改变Y波导两端电压对光纤陀螺的相位进行调制。在光纤陀螺工作时,当其中第一轴Y波导两侧的连接线通有变化的电流时,产生电磁辐射;同时第二轴Y波导的连接线接收到这个电磁干扰从而产生干扰电压。Y波导的连接线既是产生电磁辐射的干扰源,同时也是接收来自其他轴Y波导连接线电磁干扰的敏感器件,导致了Y波导两端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有误差,建立第一轴Y波导的连接线到第二轴Y波导的连接线的发射验证的模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确定Y波导两端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的误差的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空间发射器模型:将第一轴Y波导工作时,设于第一轴Y波导内的第一连接线作为发射器,将所述第一连接线置于坐标原点,取z轴为电流正向,
Figure SMS_1
为振幅值,/>
Figure SMS_2
为电流的角频率,第一连接线的电场的辐射公式如下:
Figure SMS_3
(1),
Figure SMS_4
(2),
Figure SMS_5
(3),
式中,
Figure SMS_7
表示球坐标中距球中心距离分量、/>
Figure SMS_12
表示球坐标中纬度分量、/>
Figure SMS_15
表示球坐标中经度分量,/>
Figure SMS_9
为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
Figure SMS_13
为自由空间的导磁率,/>
Figure SMS_16
为传播常数,/>
Figure SMS_18
为球坐标中距球中心距离,/>
Figure SMS_6
为球坐标中纬度,/>
Figure SMS_10
为球坐标中经度,/>
Figure SMS_14
为虚数,/>
Figure SMS_17
为第一连接线的长度,/>
Figure SMS_8
为球坐标中距球中心距离为/>
Figure SMS_11
的点的振荡相位;/>
S2.建立空间感应电动势模型:与第一连接线相切的分量
Figure SMS_19
在第一连接线上激起感应电动势,/>
Figure SMS_20
是分量/>
Figure SMS_21
在第一连接线平面与第一连接线的夹角,分量/>
Figure SMS_22
为电场
Figure SMS_23
与第一连接线平面平行的分量,则第一连接线的感应电动势/>
Figure SMS_24
为:
Figure SMS_25
(4)
S3.计算第二连接线的电场分量
Figure SMS_26
第一连接线产生电磁辐射被第二连接线接收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且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则第一连接线产生的电场
Figure SMS_27
在第二连接线处的分量/>
Figure SMS_28
为:
Figure SMS_29
(5)
S4.计算第二连接线的感应电动势:
将式(5)代入式(4),得到第二连接线接收第一连接线的感应电动势为:
Figure SMS_30
(6)
S5.输出发射验证模型:将式(1)、式(2)代入式(6)得到:
Figure SMS_31
(7)
式(7)为第一连接线发射电磁辐射,第二连接线接收感应电动势的发射验证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步骤S1中在第一连接线的长度
Figure SMS_32
远小于波长/>
Figure SMS_33
的条件下,第一连接线上的电流大小和相位均相同。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步骤S1中将第一连接线等效为电基本振子。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步骤S2中电场
Figure SMS_34
分解成与第一连接线平面垂直的分量/>
Figure SMS_35
和与第一连接线平面平行的分量/>
Figure SMS_36
,其中分量/>
Figure SMS_37
与第一连接线垂直,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步骤S3中第二连接线设于第二轴Y波导内,其中第一轴Y波导与第二轴Y波导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通过建立第一连接线发射电磁辐射,第二连接线接收感应电动势的发射验证模型,从理论上得出了第二轴Y波导两端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之间误差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确定第二轴Y波导的误差电压,并将误差电压补偿给第二轴Y波导的实际电压,有效的减小Y波导两端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之间误差,使最终输出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电磁辐射模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感应电动势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位置空间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连接线,2.第二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第一轴Y波导工作时,设于其内的第一连接线1是一段载有较高频率电流的金属细直导线,该段导线未做任何屏蔽处理(陀螺其它部分都有屏蔽处理),取如图1所示的坐标系,第一连接线置于坐标原点,取z轴为电流正向。第一连接线的长度
Figure SMS_38
远小于波长/>
Figure SMS_39
,一般是三个数量级以上,可认为第一连接线上的电流大小和相位均相同,/>
Figure SMS_40
为振幅值,/>
Figure SMS_41
为电流的角频率,这段第一连接线可等效为电基本振子,其电场的辐射公式如下:
Figure SMS_42
(1)
Figure SMS_43
(2)
Figure SMS_44
(3)
式中,
Figure SMS_46
表示球坐标中距球中心距离分量、/>
Figure SMS_50
表示球坐标中纬度分量、/>
Figure SMS_55
表示球坐标中经度分量,/>
Figure SMS_48
为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
Figure SMS_52
为自由空间的导磁率,/>
Figure SMS_54
为传播常数,/>
Figure SMS_57
为球坐标中距球中心距离,/>
Figure SMS_45
为球坐标中纬度,/>
Figure SMS_49
为球坐标中经度,/>
Figure SMS_53
为虚数,
Figure SMS_56
为第一连接线的长度,/>
Figure SMS_47
为球坐标中距球中心距离为/>
Figure SMS_51
的点的振荡相位。
如图2所示,空间中交变的电磁场会在第一连接线上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场
Figure SMS_59
可分解成与第一连接线平面垂直的分量/>
Figure SMS_63
和与第一连接线平面平行的分量/>
Figure SMS_65
,分量/>
Figure SMS_60
与第一连接线垂直,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与第一连接线相切的分量/>
Figure SMS_61
可以在第一连接线上激起感应电动势,/>
Figure SMS_64
是分量/>
Figure SMS_66
在第一连接线平面与第一连接线的夹角,第一连接线的长度为/>
Figure SMS_58
,则第一连接线的感应电动势/>
Figure SMS_62
为:
Figure SMS_67
(4)
假设第一连接线1产生电磁辐射被第二轴Y波导中的第二连接线2接收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第一连接线1与第二连接线2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第一轴Y波导与第二轴Y波导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即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则第一连接线1产生的电场
Figure SMS_68
在第二连接线2处的分量/>
Figure SMS_69
为:
Figure SMS_70
(5)
将(5)代入(4),得到第二连接线2接收第一连接线1的感应电动势为:
Figure SMS_71
(6)
将(1)、(2)代入(6)有:
Figure SMS_72
(7)
上式(7)即为第一连接线发射电磁辐射,第二连接线接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模型。
通过建立第一连接线发射电磁辐射,第二连接线接收感应电动势的发射验证模型,从理论上得出了第二轴Y波导两端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之间误差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确定第二轴Y波导的误差电压,并将误差电压补偿给第二轴Y波导的实际电压,有效的减小Y波导两端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之间误差,使最终输出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空间发射器模型:将第一轴Y波导工作时,设于第一轴Y波导内的第一连接线作为发射器,将所述第一连接线置于坐标原点,取z轴为电流正向,
Figure QLYQS_1
为振幅值,/>
Figure QLYQS_2
为电流的角频率,第一连接线的电场的辐射公式如下:
Figure QLYQS_3
(1),
Figure QLYQS_4
(2),
Figure QLYQS_5
(3),
式中,
Figure QLYQS_8
表示球坐标中距球中心距离分量、/>
Figure QLYQS_13
表示球坐标中纬度分量、/>
Figure QLYQS_16
表示球坐标中经度分量,/>
Figure QLYQS_7
为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
Figure QLYQS_11
为自由空间的导磁率,/>
Figure QLYQS_15
为传播常数,/>
Figure QLYQS_18
为球坐标中距球中心距离,/>
Figure QLYQS_6
为球坐标中纬度,/>
Figure QLYQS_10
为球坐标中经度,/>
Figure QLYQS_14
为虚数,
Figure QLYQS_17
为第一连接线的长度,/>
Figure QLYQS_9
为球坐标中距球中心距离为/>
Figure QLYQS_12
的点的振荡相位;
S2.建立空间感应电动势模型:与第一连接线相切的分量
Figure QLYQS_19
在第一连接线上激起感应电动势,/>
Figure QLYQS_20
是分量/>
Figure QLYQS_21
在第一连接线平面与第一连接线的夹角,分量/>
Figure QLYQS_22
为电场/>
Figure QLYQS_23
与第一连接线平面平行的分量,则第一连接线的感应电动势/>
Figure QLYQS_24
为:
Figure QLYQS_25
(4)
S3.计算第二连接线的电场分量
Figure QLYQS_26
第一连接线产生电磁辐射被第二连接线接收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且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则第一连接线产生的电场
Figure QLYQS_27
在第二连接线处的分量/>
Figure QLYQS_28
为:
Figure QLYQS_29
(5)
S4.计算第二连接线的感应电动势:
将式(5)代入式(4),得到第二连接线接收第一连接线的感应电动势为:
Figure QLYQS_30
(6)
S5.输出发射验证模型:将式(1)、式(2)代入式(6)得到:
Figure QLYQS_31
(7)
式(7)为第一连接线发射电磁辐射,第二连接线接收感应电动势的发射验证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第一连接线的长度
Figure QLYQS_32
远小于波长/>
Figure QLYQS_33
的条件下,第一连接线上的电流大小和相位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第一连接线等效为电基本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电场
Figure QLYQS_34
分解成与第一连接线平面垂直的分量/>
Figure QLYQS_35
和与第一连接线平面平行的分量
Figure QLYQS_36
,其中分量/>
Figure QLYQS_37
与第一连接线垂直,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第二连接线设于第二轴Y波导内,其中第一轴Y波导与第二轴Y波导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CN202310338442.6A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Active CN1160501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8442.6A CN116050192B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8442.6A CN116050192B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0192A CN116050192A (zh) 2023-05-02
CN116050192B true CN116050192B (zh) 2023-05-30

Family

ID=86127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38442.6A Active CN116050192B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019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9347A (zh) * 2013-04-26 2014-01-08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准静态模型的船体形变测量技术
CN115494582A (zh) * 2022-11-22 2022-12-20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 消除光纤陀螺轴间零偏误差的裸波导及电磁耦合验证方法
CN115628733A (zh) * 2022-12-08 2023-01-20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 消除y波导相位电压误差的方法、应力补偿器及光纤陀螺
CN115628756A (zh) * 2022-10-14 2023-01-20 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陀螺标度因数自适应补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9347A (zh) * 2013-04-26 2014-01-08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准静态模型的船体形变测量技术
CN115628756A (zh) * 2022-10-14 2023-01-20 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陀螺标度因数自适应补偿方法
CN115494582A (zh) * 2022-11-22 2022-12-20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 消除光纤陀螺轴间零偏误差的裸波导及电磁耦合验证方法
CN115628733A (zh) * 2022-12-08 2023-01-20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 消除y波导相位电压误差的方法、应力补偿器及光纤陀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采用双模压缩态的光子纠缠光纤陀螺仪研究》;张桂才等;《导航定位与授时》;第9卷(第6期);全文 *
《高精度航海用光纤陀螺惯性导航技术展望》;刘为任等;《导航与控制》;第21卷(第5/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0192A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4604B2 (en)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method and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device for measuring and offsetting original magnetic field
KR101532033B1 (ko) 레이더 반사 면적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16050192B (zh) 一种用于光纤陀螺发射验证的模型构建方法
Arumugam et al. Higher order loop corrections for short range magnetoquasistatic position tracking
JP2003279611A (ja) 電磁波発生源探査装置
JP2018528428A5 (zh)
JPH1138111A (ja) 磁界測定装置及び磁界検出器分解能測定装置
US2021011266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ing a component arranged on a substrate
Arumugam et al. Two-dimensional position measurement using magnetoquasistatic fields
Carobbi et al. Validation of far-field numerical predictions through near-field measurements
CN209979832U (zh) 无线充电车辆的位置引导系统
JP3420563B2 (ja) 被覆電線用偏心度測定装置
US11243239B2 (en) Probe with antenna
Kakarakis et al. A software-based calibration technique for characterizing the magnetic signature of EUTs in measuring facilities
RU2269795C1 (ru) Способ однопозиционного измерения координат источника лазерного излуч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CN114577113B (zh) 轨道位置测量方法、轨道捣固车、装置、设备和可读介质
RU267708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олож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в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 аналогич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N109324299B (zh) 塞曼分裂矢量磁强计设备及方法
CN109521283A (zh) 一种基于原子光谱的工频电场非接触式测量装置
JP6375956B2 (ja) 等価電界強度推定方法および放射妨害波測定装置
JP2011017535A (ja) 遠方電磁界ノイズ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211410A (zh) 使用平衡天线信号的偶极定位器
Chang et al. Resonant scattering of energetic electrons in the plasmasphere by monotonic whistler-mode waves artificially generated by ionospheric modification
RU2764782C2 (ru) Способ зондирования ионосфер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JP2697867B2 (ja) ケーブルの偏肉測定方法及び偏肉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