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7703A -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7703A
CN116047703A CN202310003924.6A CN202310003924A CN116047703A CN 116047703 A CN116047703 A CN 116047703A CN 202310003924 A CN202310003924 A CN 202310003924A CN 116047703 A CN116047703 A CN 116047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lens module
outer sleeve
optical axis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39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成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039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77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7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77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该镜头模组包括底座套筒、镜头模块以及旋转套筒,镜头模块沿镜头模块的光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套筒上,镜头模块上设置有插入部;旋转套筒罩设于镜头模块且与底座套筒转动连接,旋转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沿筒壁朝筒顶螺旋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滑槽段,多个滑槽段中的至少两个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插入部沿第一滑槽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滑槽中。该镜头模组能够使镜头模组在手动对焦时手感具有变化,缩短了使用者对镜头模组的对焦时间,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影像拍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电子设备上通常会配置有镜头模组,以方便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电子设备能够进行拍摄、视频聊天等活动。其中,镜头模组包括镜头,是镜头模组中用于光学成像的重要部件之一。镜头的种类繁多,从焦距上可分为短焦镜头、中焦镜头和长焦镜头;从焦距的变化上可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其中,为实现镜头模组的变焦,行业内主要是通过设置多个镜头,在多个镜头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变焦,即目前电子设备中设置三个及以上镜头模组成为标配,导致电子设备整体体积较大,成本较高。那么为降低成本,行业内出现了另一种变焦方案,即将镜头模组中的镜头设置为手动变焦镜头,通过手动调焦实现变焦。
当镜头模组中的镜头为手动变焦镜头时,在需要通过镜头模组进行拍摄时,需要使用者手动对镜头进行焦距调节,但是使用者手动对镜头进行焦距调节时,通常是通过摄像画面的变化来判断焦距是否调节到位,而调节焦距的手感几乎不会有变化,导致使用者无法根据手感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调节到所需的焦距位置处,因此,在手动进行焦距调节的过程中,易出现未转动到位或者转动过量的情况,使用者通常需要进行多次调整才可调节至所需的焦距,焦距调节繁琐费时,导致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使镜头模组在手动调节至某一焦距时具有明显的手感变化,以缩短使用者对镜头模组的焦距的调节时间,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
底座套筒;
镜头模块,所述镜头模块沿所述镜头模块的光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套筒上,所述镜头模块上设置有插入部;
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罩设于所述镜头模块且绕所述光轴与所述底座套筒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旋转套筒的筒顶上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同轴的第一过光孔,所述旋转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沿所述筒壁朝所述旋转套筒的筒顶螺旋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滑槽段,多个所述滑槽段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所述插入部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中,以使所述旋转套筒转动时,可通过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带动所述镜头模块沿光轴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套筒罩设于镜头模块且绕光轴与底座套筒可转动地连接,旋转套筒的筒顶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一过光孔,以使外部的光能够通过第一过光孔进入镜头模块上,以在镜头模块上进行汇聚并形成图像。旋转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沿筒壁朝旋转套筒的筒顶螺旋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滑槽段,插入部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滑槽中,旋转套筒绕光轴相对底座套筒转动时,插入部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以带动镜头模块相对于底座套筒沿光轴方向滑动,使得镜头模块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以使镜头模块能够通过旋转套筒的旋转进行焦距调节,使得镜头模块拍摄到的图像能够清晰。
并且,第一滑槽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滑槽段,多个滑槽段中的至少两个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插入部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滑槽中,以使旋转套筒转动时,可通过插入部与第一滑槽配合,带动镜头模块沿光轴方向移动,即转动旋转套筒,旋转套筒上的第一滑槽的槽壁可挤压插入部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可使得插入部在不同斜率的滑槽段中滑动时,一方面,插入部与滑槽段的槽壁之间能够产生不同的摩擦阻力,使得能够转动旋转套筒的力不同,以使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时可具有不同的手感;另一方面,还可使得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时,因插入部在不同斜率的滑槽段中滑动时产生段差感,使得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时的手感的变化更明显,从而能够提醒使用者镜头模块调节至了某一焦距上,相比于第一滑槽为斜率相同的滑槽段组成的,需要使用者通过观看拍摄的图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调节镜头模块至焦距上,导致使用者反复转动旋转套筒多次才可调焦成功的方式,可有效缩短使用者对镜头模组的焦距的调节时间,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多个所述滑槽段包括多个第一滑槽段及多个第二滑槽段,多个所述第一滑槽段与多个所述第二滑槽段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槽段沿所述旋转套筒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滑槽段与所述第一滑槽段呈角度设置在所述旋转套筒上,且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相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
由此,当插入部由第一滑槽段滑入第二滑槽段,或者,由第二滑槽段滑入第一滑槽段时,插入部与第一滑槽之间的摩擦阻力的变化能够比较明显,第一滑槽段和第二滑槽段之间的段差也比较明显,使得使用者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手感的变化,对使用者的镜头模块已调节至某一焦距的位置的提醒更为明显。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底座套筒朝向所述镜头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插入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一滑槽中,所述插入部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槽可滑动地连接。
通过插入部依次穿设于第二滑槽和第一滑槽中,可使得在转动旋转套筒转动以带动插入部沿第一滑槽滑动时,插入部同时还要沿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也即是,转动旋转套筒可带动插入部沿光轴方向滑动,以使插入部能够带动镜头模块沿光轴方向移动,使得镜头模块能够始终位于景物所反射的光路上,从而使得镜头模块能够在插入部的带动下对焦。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插入部为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滑动轴绕所述光轴均布于所述镜头模块上,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滑槽和多个所述第二滑槽与多个所述滑动轴一一对应。
由此,可使得插入部与第一滑槽的槽壁之间和第二滑槽的槽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以使插入部的滑动受到的摩擦阻力能够较小。且可使得镜头模块的绕光轴的个部分均能够同时通过滑动轴进行移动,移动更为平稳牢固,且轻巧省力。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导向件为朝向所述镜头模块延伸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具有管腔,所述镜头模块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管腔中,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管状结构的管壁上并与所述管腔连通。
由此,镜头模块可在管状结构的管腔中沿光轴方向移动,以在镜头模块通过插入部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的滑动实现沿光轴方向的移动的同时,还可通过管状结构的管壁被限制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移动,以使镜头模块能够仅沿光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镜头模块的焦距的焦点能够始终在景物所反射的光路上,进而能够使得镜头模块的焦距的调节简单快捷。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
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套设于所述旋转套筒的外侧,所述外套筒的筒顶上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同轴的第二过光孔,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套筒固定连接、与所述旋转套筒绕所述光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旋转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套筒之间;
挡位组件,所述外套筒通过所述挡位组件与所述旋转套筒绕所述光轴可转动地连接。
由此,外套筒可对旋转套筒具有保护效果,以防止外面的灰尘、纤维等异物进入旋转套筒而对旋转套筒的转动造成影响。并且外套筒通过挡位组件与旋转套筒绕光轴可转动地连接,以在插入部沿斜率互不相同的两个滑槽段滑动时,使外套筒与旋转套筒之间的摩擦力互不相同,可使得插入部在沿斜率互不相同的两个滑槽段滑动时,转动旋转套筒所需的力不同,以使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的手感会有不同,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快的调节好镜头模组的焦距,进而使得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能够更好。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挡位组件包括:
第一挡位件,所述第一挡位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上;
第二挡位件,所述第二挡位件设置于所述外套筒上;
抵接驱动组件,所述抵接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和/或所述外套筒上,所述抵接驱动组件用于为所述旋转套筒提供朝向所述外套筒承靠的力,以使所述旋转套筒相对于所述外套筒旋转时产生摩擦力;
所述插入部在多个所述滑槽段中的一个所述滑槽段内滑动时,所述第一挡位件与所述第二挡位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相对,所述外套筒与所述旋转套筒之间具有第一摩擦力,所述插入部在多个所述滑槽段中的另一个斜率不同的所述滑槽段内滑动时,所述第一挡位件与所述第二挡位件沿所述光轴方向错开,所述外套筒与所述旋转套筒之间具有第二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与所述第二摩擦力互不相同。
通过插入部在不同的滑槽段内滑动时,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沿光轴方向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以使外套筒和旋转套筒之间的滑动接触面积产生变化,从而能够使外套筒和旋转套筒之间产生不同的第一摩擦力和第二摩擦力,使得转动旋转套筒的手感能够产生变化,且该变化无需进行额外的操作,转动旋转套筒即能够产生手感的不同,操作简单方便。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
所述第一挡位件为凸出件,所述凸出件凸出于所述旋转套筒且朝向所述外套筒;
所述第二挡位件为朝远离所述旋转套筒的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插入部在多个所述滑槽段中的一个所述滑槽段内滑动时,所述凸出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插入部在多个所述滑槽段中的另一个斜率不同的所述滑槽段内滑动时,所述凸出件位于所述凹槽外。
由此,通过在转动旋转套筒时,凸出件可滑动至凹槽内,并在凹槽内滑动,以使旋转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直接接触并转动连接形成第一摩擦力,以及凸出件还可滑动至凹槽外,凸出件与外套筒接触并转动连接,以使旋转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形成第二摩擦力,使得旋转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转动连接的接触面积能够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摩擦力和第二摩擦力具有明显的不同,使得转动旋转套筒的手感具有明显的变化,且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外套筒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套筒上,且多个所述凹槽位于同一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圆上,所述凸出件可在多个所述凹槽之间滑动。
通过多个凹槽沿外套筒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外套筒上,且多个凹槽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凸出件多个凹槽之间滑动,可使得每个凹槽对应一个焦距位置,以使镜头模组可具有多个易于调节到位的焦距位置,从而能够使得镜头模组能够快速、清晰的拍摄到不同距离的景物。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相邻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导向部,第一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第一凹槽为多个所述凹槽中位于两端的凹槽,所述阻挡部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的所述导向部相对。
由此,通过在相邻凹槽的槽壁上设置导向部,可使得凸出件能够顺畅的从一个凹槽滑出,并滑动至另一个凹槽中,同时,还可使得旋转套筒能够在抵接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平缓的向外套筒的方向抵靠,降低了旋转套筒在转动的过程中出现倾斜的几率;多个凹槽中位于两端的第一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阻挡部,可防止凸出件在滑动至多个凹槽中的位于两端的凹槽内时滑出该凹槽组合,避免了因凸出件滑出位于边缘处的凹槽而导致镜头模组的对焦速度较慢。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旋转套筒的设置有所述第一挡位件的一面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外套筒凸出的第一凸起,和/或,所述外套筒的设置有第二挡位件的一面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旋转套筒凸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挡位件与所述第二挡位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相对时,所述旋转套筒与所述外套筒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挡位件与所述第二挡位件沿所述光轴方向错开时,所述旋转套筒通过所述第一挡位件或所述第二挡位件与所述外套筒转动连接。
由此,相比于第一摩擦力由旋转套筒朝向外套筒的一面与外套筒的朝向旋转套筒的一面之间产生,可有效减小第一摩擦力;相比于第二摩擦力由旋转套筒朝向外套筒的一面与外套筒的朝向旋转套筒的一面之间产生,可有效减小第二摩擦力,如此,可使得转动旋转套筒所要克服的第一摩擦力和第二摩擦力均能够较小,从而使得旋转套筒的转动能够轻巧顺畅,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抵接驱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的设置有所述第一挡位件的一面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外套筒的设置有第二挡位件的一面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为所述旋转套筒提供朝向所述外套筒承靠的磁力。
由此,可使得旋转套筒始终具有向外套筒的方向承靠的趋势,以在旋转套筒转动的过程中,旋转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始终具有摩擦力,方便了对旋转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的改变。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外套筒包括筒体和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入光一侧的补强端盖,所述补强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同轴的第三过光孔,所述第二挡位件设置于所述补强端盖上。
由此,可使得外套筒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且第二挡位件设置于补强端盖上,能够单独对第二挡位件设置于补强端盖进行制作,相比于第二挡位件设置于具有筒体的外套筒上的制作,简化了制作工艺。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外套筒的位于入光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磁石,所述第二磁石用于安装偏振滤镜。
通过第二磁石可方便的将偏振滤镜安装至镜头模组上,使得镜头模组能够拍摄到色彩鲜亮的图像。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
调焦环,所述调焦环套设于所述外套筒的外侧,所述调焦环与所述外套筒转动连接;
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调焦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套筒连接,以在所述调焦环转动时带动所述旋转套筒转动。
由此,可通过转动调节环,带动旋转套筒的转动,相比于通过与旋转套筒连接的、且凸出与外套筒的外周壁的调节轴来转动旋转套筒,可使得旋转套筒的转动操作方便舒适。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沿所述外套筒的周向延伸的避让槽,所述卡接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避让槽中且与所述避让槽滑动连接;
所述调焦环上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避让槽后与所述卡接结构卡接。
由此,转动调节环即可带动卡接件相对于外套筒转动,以带动旋转套筒转动,且卡接件穿设于避让槽中且与避让槽滑动连接,可使得避让槽能够对卡接件的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防止转动调焦环的角度过大而使得旋转套筒上第一滑槽与插入部相撞进而导致镜头模块出现晃动。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底座套筒背离所述镜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磁石和下盖,所述第三磁石设置于所述底座套筒与所述下盖之间,所述第三磁石用于所述镜头模组与电子设备的主体安装。
由此,可使得镜头模组能够通过第三磁石的磁性吸附方便安装至电子设备的主体上,简化了镜头模组与电子设备的主体的安装工艺。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镜头模块包括承载座和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的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座的朝向入光的一侧,所述插入部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所述承载座通过所述插入部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底座套筒滑动。
由此,承载座能够通过插入部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底座套筒滑动,使得镜头组件能够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底座套筒滑动,以在插入部因沿第一滑槽滑动而产生摩擦损伤需要更换时,可仅更换承载座和插入部即可,避免了对因为插入部产生摩擦损伤而导致镜头组件也需要更换的情况,节省了对镜头模组的维修更换零部件的成本。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
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体上;以及
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设置于所述主体上,且位于所述镜头模组的像侧端。
在本实施例中,镜头模组可拆卸地设置于主体上,使得镜头模组可作为交换镜头设置于电子设备上,能够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与具有不同调焦范围的镜头模组进行组合,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拍摄能够具有单反相机的拍摄效果。且,感光芯片设置于主体上,位于镜头模组的像侧端,一方面可使得感光芯片接收到穿过镜头组件的光线,另一方面相比于将感光芯片设置于镜头模组上,不仅能够提高镜头组件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范围,增加了镜头模组的调焦范围,还能有效防止因拆装镜头模组而对感光芯片造成损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身请中,旋转套筒罩设于镜头模块且绕光轴与底座套筒可转动地连接,旋转套筒的筒顶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一过光孔,以使外部的光能够通过第一过光孔进入镜头模块上,以在镜头模块上进行汇聚并形成图像。旋转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沿筒壁朝旋转套筒的筒顶螺旋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滑槽段,插入部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滑槽中,旋转套筒绕光轴相对底座套筒转动时,插入部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以带动镜头模块相对于底座套筒沿光轴方向滑动,使得镜头模块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以使镜头模块能够通过旋转套筒的旋转进行焦距调节,使得镜头模块拍摄到的图像能够清晰。
并且,第一滑槽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滑槽段,多个滑槽段中的至少两个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插入部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滑槽中,以使旋转套筒转动时,可通过插入部与第一滑槽配合,带动镜头模块沿光轴方向移动,即转动旋转套筒,旋转套筒上的第一滑槽的槽壁可挤压插入部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可使得插入部在不同斜率的滑槽段中滑动时,一方面,插入部与滑槽段的槽壁之间能够产生不同的摩擦阻力,使得能够转动旋转套筒的力不同,以使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时可具有不同的手感;另一方面,还可使得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时,因插入部在不同斜率的滑槽段中滑动时产生段差感,使得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时的手感的变化更明显,从而能够提醒使用者镜头模块调节至了某一焦距上,相比于第一滑槽为斜率相同的滑槽段组成的,需要使用者通过观看拍摄的图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调节镜头模块至焦距上,导致使用者反复转动旋转套筒多次才可调焦成功的方式,可有效缩短使用者对镜头模组的焦距的调节时间,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的立体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的立体图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套筒、底座套筒及镜头模块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套筒以及镜头模块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套筒的立体图之一;
图7是图5的爆炸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套筒、旋转套筒及底座套筒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套筒、挡位组件以及外套筒组合的爆炸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套筒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套筒及第一挡位件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补强端盖的外套筒、旋转套筒及底座套筒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强端盖的立体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强端盖、第二磁石、第二磁性件、第一挡位件以及第二挡位件的组合的爆炸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套筒、外套筒以及调焦环的组合的爆炸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套筒的立体图之二;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焦环的立体图之一;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焦环的立体图之二;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焦环、外套筒、旋转套筒及底座套筒的组合的部分爆炸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套筒、第三磁石以及下盖的组合的爆炸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套筒;11-导向件;111-第二滑槽;112-管腔;2-镜头模块;21-承载座;22-镜头组件;23-插入部;231-滑动轴;3-旋转套筒;31-第一过光孔;32-第一滑槽;321-第一滑槽段;322-第二滑槽段;33-第一凸起;34-卡接件;4-外套筒;41-第二过光孔;42-第二凸起;43-筒体;44-补强端盖;441-第三过光孔;45-第二磁石;46-避让槽;5-挡位组件;51-第一挡位件;511-凸出件;52-第二挡位件;521-凹槽;5211-导向部;5212-阻挡部;52a-凹槽组合;53-抵接驱动组件;531-第一磁性件;532-第二磁性件;6-调焦环;61-卡接结构;611-卡接孔;612-卡接槽;7-支撑件;8-第三磁石;9-下盖;
100-电子设备;110-镜头模组;120-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使镜头模组在手动调节至某一焦距时具有不同的手感变化,以缩短使用者对镜头模组的焦距的调节时间,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如图1-图5所示,包括底座套筒1、镜头模块2以及旋转套筒3,其中,镜头模块2沿镜头模块2的光轴方向(如图1中虚线所示)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套筒1上,镜头模块2上设置有插入部23;旋转套筒3罩设于镜头模块2且绕光轴与底座套筒1可转动地连接,旋转套筒3的筒顶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一过光孔31,旋转套筒3的筒壁上设置有沿筒壁朝旋转套筒3的筒顶螺旋延伸的第一滑槽32,第一滑槽32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滑槽段,多个滑槽段中的至少两个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插入部23沿第一滑槽32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滑槽32中,以使旋转套筒3转动时,可通过插入部23与第一滑槽32配合,带动镜头模块2沿光轴方向移动,即旋转套筒3绕光轴相对底座套筒1转动时,插入部23沿第一滑槽32的延伸方向可滑动,以带动镜头模块2相对于底座套筒1沿光轴方向滑动。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的旋转套筒3的筒顶是指,旋转套筒3的朝向物侧的一端。
还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的多个滑槽段中的至少两个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是指,当将旋转套筒3的筒壁展开为平面时,至少两个滑槽段在展开为平面的筒壁上的斜率互不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套筒3罩设于镜头模块2且绕光轴与底座套筒1可转动地连接,旋转套筒3的筒顶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一过光孔31,以使外部的光能够通过第一过光孔31进入镜头模块2上,以在镜头模块2上进行汇聚并形成图像。旋转套筒3的筒壁上设置有沿筒壁朝旋转套筒3的筒顶螺旋延伸的第一滑槽32,第一滑槽32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滑槽段,插入部23沿第一滑槽32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滑槽32中,旋转套筒3绕光轴相对底座套筒1转动时,插入部23沿第一滑槽32的延伸方向可滑动,以带动镜头模块2相对于底座套筒1沿光轴方向滑动,使得镜头模块2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调节镜头模块2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距离,使得镜头模块2能够通过旋转套筒3的旋转进行焦距调节,以使镜头模块2拍摄到的图像能够清晰。
并且,第一滑槽32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滑槽段,多个滑槽段中的至少两个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插入部23沿第一滑槽32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滑槽32中,以使旋转套筒3转动时,可通过插入部23与第一滑槽32配合,带动镜头模块2沿光轴方向移动,即转动旋转套筒3,旋转套筒3上的第一滑槽32的槽壁可挤压插入部23沿第一滑槽32的延伸方向滑动,可使得插入部23在不同斜率的滑槽段中滑动时,一方面,插入部23与滑槽段的槽壁之间能够产生不同的摩擦阻力,使得能够转动旋转套筒3的力不同,以使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3时可具有不同的手感;另一方面,还可使得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3时,因插入部23在不同斜率的滑槽段中滑动时产生段差感,使得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3时的手感的变化更明显,从而能够提醒使用者镜头模块2调节至了某一焦距上,相比于第一滑槽32为斜率相同的滑槽段组成的,需要使用者通过观看拍摄的图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调节镜头模块2至焦距上,导致使用者反复转动旋转套筒3多次才可调焦成功的方式,可有效缩短使用者对镜头模组110的焦距的调节时间,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的段差感是指,斜率互不相同的至少两个滑槽段可形成大致阶梯状的第一滑槽32,以使插入部23在第一滑槽32内滑动时,插入部23犹如在阶梯上滑动,产生的阻滞感、滑动距离的变化等的手感。
上述的多个滑槽段中的至少两个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可以是多个滑槽段中的其中一个滑槽段的斜率较大,如,其中一个滑槽段的斜率可以是沿旋转套筒3的筒壁朝旋转套筒3的筒顶的方向,滑槽段的槽壁与光轴之间的夹角为30°夹角的斜率;多个滑槽段中的另一个滑槽段的斜率可以较小一些,如,另一个滑槽段的斜率可以是沿旋转套筒3的筒壁朝旋转套筒3的筒顶的方向,滑槽段的槽壁与光轴之间的夹角为90°夹角的斜率,即滑槽段沿旋转套筒3的周向延伸,或者,另一个滑槽段的斜率是沿旋转套筒3的筒壁旋转套筒3的筒顶的方向,滑槽段的槽壁与光轴之间的夹角为60°夹角的斜率,只要能够使至少两个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且能够使得使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手感即可,在此并不做限定。
另外,多个滑槽段中的至少两个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斜率互不相同的滑槽段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还可以是四个,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4和图6所示,多个滑槽段包括第一滑槽段321及第二滑槽段322,第一滑槽段321沿旋转套筒3的周向延伸,第二滑槽段322与第一滑槽段321呈角度设置在旋转套筒3上,且第一滑槽段321与第二滑槽段322相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
由此,当插入部23由第一滑槽段321滑入第二滑槽段322,或者,由第二滑槽段322滑入第一滑槽段321时,插入部23与第一滑槽32之间的摩擦阻力的变化能够比较明显,第一滑槽段321和第二滑槽段322之间的段差也比较明显,使得使用者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手感的变化,对使用者的镜头模块2已调节至某一焦距的位置的提醒更为明显。
其中,第一滑槽段321沿旋转套筒3的周向延伸,第二滑槽段322与第一滑槽段321呈角度设置在旋转套筒3上,且第一滑槽段321与第二滑槽段322相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当第一滑槽段321和第二滑槽段322沿光轴的方向依次连接时,二者可共同形成阶梯状的第一滑槽32。且第一滑槽段321和第二滑槽段322之间相互连接的位置处可圆滑过渡连接,以使插入部23在从二者中的其中一者滑入另一者上时,插入部23可顺畅的滑动,使得旋转套筒3的转动能够省力顺畅。
另外,第一滑槽段321沿旋转套筒3的轴向延伸,即第一滑槽段321的延伸方向与光轴相垂直,以在插入部23滑动至第一滑槽段321时,插入部23在无外力作用能够保持在第一滑槽段321内,使得镜头模块2在对焦到第一滑槽段321所对应的焦距上时能够维持在该焦距上,方便了使用者在该焦距下的拍摄。
可选地,第一滑槽段321及第二滑槽段32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滑槽段321与多个第二滑槽段322间隔设置。
由此,可使得插入部23能够在多个第一滑槽段321与多个第二滑槽段322中滑动,以使镜头模块2能够在多个焦距之间进行调节,即镜头模组110可具有多个对焦焦距,从而使得镜头模组110能够对不同距离的景物进行较为清晰的拍摄,且可通过手感的变化提醒使用者镜头模组110调节到了不同的焦距上。
其中,多个第一滑槽段321和多个第二滑槽段322间隔设置,沿旋转套筒3的筒壁朝向旋转套筒3的筒顶的方向,多个第一滑槽段321和多个第二滑槽段322可依次间隔设置,即插入部23在沿第一滑槽32从旋转套筒3的远离筒顶的一端滑向靠近筒顶的一端的过程中,插入部23会先在第一滑槽段321中滑动,再在第二滑槽段322中滑动,然后再在另一相邻的第一滑槽段321中滑动,依次交替在第一滑槽段321和第二滑槽段322中滑动,如此,插入端可依次交替在第一滑槽段321和第二滑槽段322中滑动,以在转动旋转套筒3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不同的手感,以提醒使用者镜头模组110调节到了不同的焦距上。
示例性的,可将距旋转套筒3的筒顶的距离最远的第一滑槽段321设置为镜头模块2的初始焦距位置,沿朝向旋转套筒3的筒顶的方向,与旋转套筒3的筒顶距离第二远的第一滑槽段321对应摄像模块的15cm的焦距,与旋转套筒3的筒顶距离第三远的第一滑槽段321对应10cm的焦距,依次类推,不同的第一滑槽段321可对应不同的焦距,连通于相邻两个第一滑槽段321之间的第二滑槽段322可设置为调节焦距时的插入部23所滑动的路径。如此,插入部23在由第二滑槽段322滑入第一滑槽段321时,插入部23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减小,使得使用者感受到转动旋转套筒3变得轻巧省力,从而能够提醒使用者镜头模块2的焦距调节基本到位,需要减缓转动旋转套筒3的速度或者不要在继续转动旋转套筒3。
当然,多个第一滑槽段321和多个第二滑槽段322间隔设置,也可以是插入部23在沿第一滑槽32从旋转套筒3的远离第一过光孔31的一端滑向靠近旋转套筒3的筒顶的一端的过程中,插入部23会先在第二滑槽段322中滑动,再在第一滑槽段321中滑动,然后再在另一相邻的第二滑槽段322中滑动,依次交替在第二滑槽段322和第一滑槽段321中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底座套筒1朝向镜头模块2的一侧设置有导向件11,导向件11上设置有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111,插入部23依次穿设于第二滑槽111和第一滑槽32中,插入部23沿第二滑槽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滑槽111可滑动地连接。
由此,通过插入部23依次穿设于第二滑槽111和第一滑槽32中,可使得在转动旋转套筒3转动以带动插入部23沿第一滑槽32滑动时,插入部23同时还要沿第二滑槽111的延伸方向滑动,即转动旋转套筒3可带动插入部23沿光轴方向滑动,以使插入部23能够带动镜头模块2沿光轴方向移动,使得镜头模块2能够始终位于景物所反射的光路上,从而使得镜头模块2能够在插入部23的带动下对焦。
其中,插入部23可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如,插入部23可以是滑动块,也可以是滑动轴231,以使插入部23与第一滑槽32的槽壁之间和第二滑槽111的槽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可使得插入部23的滑动受到的摩擦阻力能够较小,当然,插入部23的结构也可以是其它的形式,在此并不做限定。
另外,插入部2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使得旋转套筒3的转动仅需克服一个插入部23所受到的摩擦阻力,轻巧省力;也可以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等,可使得镜头模块2可同时通过多个插入部23进行移动,平稳牢固。
可选地,当插入部23为滑动轴231,且滑动轴23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滑动轴231绕光轴均布于镜头模块2上,第一滑槽32和第二滑槽111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滑槽32和多个第二滑槽111与多个滑动轴231一一对应。
由此,可使得镜头模块2的绕光轴的各部分均能够同时通过滑动轴231进行移动,移动更为平稳牢固,且轻巧省力。
其中,多个滑动轴231绕光轴均布于镜头模块2上,且多个第一滑槽32和多个第二滑槽111与多个滑动轴231一一对应,相应的多个第一滑槽32绕光轴均布于旋转套筒3的铜壁上,多个第二滑槽111绕光轴均布于底座套筒1朝向镜头模块2的一侧。
滑动轴23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等中的任一数量,在此并不做限定。
上述的导向件11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向件11可以是设置于底座套筒1朝向镜头模块2的一侧的导向杆,导向杆沿光轴方向延伸,第二滑槽111设置于导向杆上,结构简单,且可降低镜头模组110的重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导向件11为朝向镜头模块2延伸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具有管腔112,镜头模块2可滑动地容置于管腔112中,第二滑槽111开设于管状结构的管壁上并与管腔112连通。
由此,镜头模块2可在管状结构的管腔112中沿光轴方向移动,以在镜头模块2通过插入部23在第一滑槽32和第二滑槽111中的滑动实现沿光轴方向的移动的同时,还可通过管状结构的管壁被限制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移动,以使镜头模块2能够仅沿光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镜头模块2的焦距的焦点能够始终在景物所反射的光路上,进而能够使得镜头模块2的焦距的调节简单快捷。
其中,管状结构的管腔112沿光轴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可具有多种,如,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椭圆形,在此并不做限定。相应的,镜头模块2的沿光轴方向的投影的形状可与管状结构的管腔112沿光轴方向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即可以是矩形,也可以使圆形,还可以是椭圆形,在此也不做限定。
上述的插入部23设置于镜头模块2上,可设置于镜头模块2的多个位置上,可以是,插入部23设置于镜头模块2的绕光轴环绕的外周壁上,如,镜头模块2可包括镜头组件22和围绕于镜头模块2的外周的壳体,插入部23可设置于壳体上;也可以是,插入部23设置于镜头模块2的朝向底座套筒1的一侧;当然,插入部23也可以设置于镜头模块2上的其它位置上,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7所示,镜头模块2可包括承载座21和设置于承载座21上的镜头组件22,镜头组件22设置于承载座21的朝向入光的一侧,插入部23设置于承载座21上,承载座21通过插入部23沿第一滑槽3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底座套筒1滑动。
由此,承载座21能够通过插入部23沿第一滑槽3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底座套筒1滑动,使得镜头组件22能够沿第一滑槽3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底座套筒1滑动,以在插入部23因沿第一滑槽32滑动而产生摩擦损伤需要更换时,可仅更换承载座21和插入部23即可,避免了对因为插入部23产生摩擦损伤而导致镜头组件22也需要更换的情况,节省了对镜头模组110的维修更换零部件的成本。
其中,当导向件11为管状结构,且管状结构的管腔112沿光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时,镜头组件22的沿光轴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为与管腔112相匹配的矩形,使得管腔112的腔壁能够限制镜头组件22沿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移动;承载座21的沿光轴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为圆形,且承载座21的外周壁可与管腔112的腔壁可活动地抵接,也可为圆形与矩形的结合,即承载座21的外周壁可由多个圆弧面和多个平面间隔连接形成,且平面部分可与管腔112的腔壁可活动地抵接,使得管腔112的腔壁能够限制承载座21的沿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限制镜头组件22沿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移动。
另外,镜头组件22设置于承载座21上,可以是镜头组件22粘接于承载座21上,也可以是镜头组件22通过螺钉螺纹连接于承载座21上,在此并不做限定。
插入部23设置于承载座21上,可以是插入部23与承载座2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插入部23通过粘接固定于承载座21,还可以是,承载座21上设置有插入孔,插入部23与插入孔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插入孔中,在此并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镜头模组110还包括外套筒4,外套筒4套设于旋转套筒3的外侧,外套筒4的筒顶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二过光孔41,外套筒4与底座套筒1固定连接、与旋转套筒3绕光轴可转动地连接,旋转套筒3位于外套筒4与底座套筒1之间。
由此,外套筒4可对旋转套筒3具有保护效果,以防止外面的灰尘、纤维等异物进入旋转套筒3而对旋转套筒3的转动造成影响。
并且,外套筒4的筒顶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二过光孔41,可使得外部的景物所反射的光能够通过第二过光孔41和第一过光孔31达到镜头模块2上,以保证镜头模组110能拍摄到景物的图像。
其中,外套筒4与底座套筒1固定连接,可以是外套筒4粘接于底座套筒1上,也可以是外套筒4卡接于底座套筒1上,还可以是外套筒4通过螺纹副与底座套筒1螺纹固定连接,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9-图11所示,镜头模组110还包括挡位组件5,外套筒4通过挡位组件5与旋转套筒3绕光轴可转动地连接,挡位组件5用于在插入部23沿斜率互不相同的两个滑槽段滑动时,使外套筒4与旋转套筒3之间的摩擦力互不相同。
由此,外套筒4通过挡位组件5与旋转套筒3绕光轴可转动地连接,以在插入部23沿斜率互不相同的两个滑槽段滑动时,使外套筒4与旋转套筒3之间的摩擦力互不相同,可使得插入部23在沿斜率互不相同的两个滑槽段滑动时,转动旋转套筒3所需的力不同,以使使用者在转动旋转套筒3的手感会有不同,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快的调节好镜头模组110的焦距,进而使得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能够更好。
其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挡位组件5包括第一挡位件51、第二挡位件52以及抵接驱动组件53,其中,第一挡位件51设置于旋转套筒3上,第二挡位件52设置于外套筒4上,抵接驱动组件53设置于旋转套筒3和/或外套筒4上,抵接驱动组件53用于为旋转套筒3提供朝向外套筒4承靠的力,以使旋转套筒3相对于外套筒4旋转时产生摩擦力;插入部23在多个滑槽段中的一个滑槽段内滑动时,第一挡位件51与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相对,外套筒4与旋转套筒3之间具有第一摩擦力,插入部23在多个滑槽段中的另一个斜率不同的滑槽段内滑动时,第一挡位件51与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错开,外套筒4与旋转套筒3之间具有第二摩擦力,第一摩擦力与第二摩擦力互不相同。
由此,通过插入部23在不同的滑槽段内滑动时,第一挡位件51和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以使外套筒4和旋转套筒3之间的滑动接触面积产生变化,从而能够使外套筒4和旋转套筒3之间产生不同的第一摩擦力和第二摩擦力,使得转动旋转套筒3的手感能够产生变化,且该变化无需进行额外的操作,转动旋转套筒3即能够产生手感的不同,操作简单方便。
且抵接驱动组件53用于为旋转套筒3提供朝向外套筒4承靠的力,使得旋转套筒3能够抵靠于外套筒4,以在旋转套筒3相对于外套筒4旋转时二者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同时,还可使旋转套筒3在旋转时,外套筒4能够为旋转套筒3提供承靠,避免了因第一挡位件51和第二挡位件52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导致的旋转套筒3的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倾斜,从而避免了因旋转套筒3的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倾斜导致第一过光孔31相对于镜头模块2产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而对拍摄质量造成影响。
其中,抵接驱动组件53设置于旋转套筒3和/或外套筒4上,可以是抵接驱动组件53设置于旋转套筒3上;也可以是,抵接驱动组件53设置于外套筒4上;还可以是,抵接驱动组件53的一部分设置于旋转套筒3上,另一部分设置于外套筒4上,在此并不做限定。
上述的第一挡位件51和第二挡位件52的实现方式具有多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挡位件51为凸出件511,凸出件511凸出于旋转套筒3且朝向外套筒4;第二挡位件52为朝远离旋转套筒3的方向凹陷的凹槽521,插入部23在多个滑槽段中的一个滑槽段内滑动时,凸出件511位于凹槽521内,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一摩擦力,插入部23在多个滑槽段中的另一个斜率不同的滑槽段内滑动时,凸出件511位于凹槽521外,旋转套筒3通过凸出件511与外套筒4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二摩擦力。
由此,通过在转动旋转套筒3时,凸出件511可滑动至凹槽521内,并在凹槽521内滑动,以使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直接接触并转动连接形成第一摩擦力,以及凸出件511还可滑动至凹槽521外,凸出件511与外套筒4接触并转动连接,以使旋转套筒3和外套筒4之间形成第二摩擦力,使得旋转套筒3和外套筒4之间的转动连接的接触面积能够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摩擦力和第二摩擦力具有明显的不同,使得转动旋转套筒3的手感具有明显的变化,且第一挡位件51和第二挡位件52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当然,第一挡位件51也可以是旋转套筒3上的朝远离外套筒4的方向凹陷的凹槽521,第二挡位件52也可以是凸出与外套筒4且朝向旋转套筒3的凸出件511,在此并不做限定。
其中,凸出件511凸出与旋转套筒3且朝向旋转外套筒4,凸出件511可设置于旋转套筒3的朝向外套筒4的一面上。且凸出件511可与旋转套筒3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粘胶粘接于旋转套筒3上,还可以是可转动地嵌设于旋转套筒3上,在此并不做限定。
另外,多个滑槽段包括第一滑槽段321及第二滑槽段322时,当插入部23在第一滑槽段321内滑动时,凸出件511可位于凹槽521内,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直接接触并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一摩擦力,即旋转套筒3和外套筒4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比较大,形成的第一摩擦力较大;当插入部23在第二滑槽段322内滑动时,凸出件511可位于凹槽521之外,凸出件511与外套筒4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二摩擦力,即此时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的摩擦力是通过凸出件511与外套筒4之间的相互接触摩擦产生的,形成的第二摩擦力可以较小,如此,可使得第一摩擦力和第二摩擦力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从而能够使得转动旋转套筒3的手感具有明显变化,以提醒使用者镜头模块2已移动至对焦位置上。
在另一种第一挡位件51和第二挡位件52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挡位件51可为弧形槽,弧形槽绕光轴延伸,且位于其自身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具有开口,即弧形槽可由两个同圆心的圆弧面共同围合而成,第二挡位件52为朝向弧形槽凸出的凸出件511,弧形槽的两个圆弧面之间的距离稍小于凸出件511的沿两个圆弧面的相对方向上的尺寸;插入部23在多个滑槽段中的一个滑槽段内滑动时,凸出件511可位于弧形槽内且可在弧形槽内滑动,旋转套筒3和外套筒4之间通过凸出件511与弧形槽之间转动连接形成第一摩擦力,插入部23在多个滑槽段中的另一个斜率不同的滑槽段内滑动时,凸出件511位于弧形槽外,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通过凸出件511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二摩擦力。由此,凸出件511位于弧形槽内且在弧形槽内滑动时,凸出件511可与弧形槽的两个弧形面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以形成第一摩擦力;凸出件511位于弧形槽之外时,凸出件511会与外套筒4或者旋转套筒3滑动接触,接触面积较小,凸出件511与外套筒4或者旋转套筒3之间产生较小的摩擦阻力,以形成第二摩擦力,使得转动旋转套筒3的手感能够具有明显的变化,以提醒使用者镜头模块2已移动至对焦位置上。
示例性的,多个滑槽段包括第一滑槽段321及第二滑槽段322时,当插入部23在第一滑槽段321内滑动时,凸出件511可位于弧形槽内,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通过凸出件511与弧形槽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一摩擦力;当插入部23在第二滑槽段322内滑动时,凸出件511可位于弧形槽之外,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通过凸出件511与外套筒4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二摩擦力。
可选地,上述的凸出件511可以是凸起或者滚珠中的任一种,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此并不做限定。且当凸出件511为滚珠时,滚珠与外套筒4之间的接触可为点接触,可有效减小凸出件511与外套筒4之间的摩擦阻力。
另外,当第一挡位件51为凸出件511,第二挡位件52为外套筒4上的朝远离旋转套筒3的方向凹陷的凹槽521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凹槽5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槽521沿外套筒4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外套筒4上,且多个凹槽521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凸出件511可在多个凹槽521之间滑动,即多个凹槽521可形成一个凹槽组合52a(如图12中虚线框内的多个凹槽所示),一个凹槽组合52a可对应一个凸出件511,凸出件511可在对应的凹槽组合52a中的多个凹槽521之间滑动。
由此,多个凹槽521沿外套筒4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外套筒4上,且多个凹槽521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形成一个凹槽组合52a,一个凸出件511在一个凹槽组合52a中的多个凹槽521之间滑动,可使得每个凹槽521对应一个焦距位置,以使镜头模组110可具有多个易于调节到位的焦距位置,从而能够使得镜头模组110能够快速、清晰的拍摄到不同距离的景物。
其中,凹槽52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等中的任一数量,在此并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当凹槽521的数量为四个时,四个凹槽521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形成一个凹槽组合52a,按照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将四个凹槽521所对应的焦距位置依次定义为初始焦距位置、15cm焦距位置、10cm焦距位置以及5cm焦距位置,以在转动旋转套筒3使凸出件511在四个凹槽521之间滑动时,可提醒使用者镜头模块2移动至初始焦距位置、15cm焦距位置、10cm焦距位置或者5cm焦距位置上,从而使用者能够快速找到镜头模组110的初始焦距、15cm焦距、10cm焦距或者5cm焦距,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另外,多个凹槽521中相邻两个凹槽521之间的距离与插入部23在从多个滑槽段中的一个滑槽段滑动至相邻的斜率相同的另一个滑槽段的位移(如从第一滑槽段321滑动至相邻的另一个第一滑槽段321的位移)相对应,也与镜头模块2的从一个焦距位置上移动至另一相邻焦距位置上的距离相对应。
可选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相邻凹槽521的槽壁上设置有导向部5211,第一凹槽521的槽壁上设置有阻挡部5212,第一凹槽521为多个凹槽521中位于两端的凹槽521,阻挡部5212与设置于第一凹槽521的槽壁上的导向部5211相对。
由此,通过在相邻凹槽521的槽壁上设置导向部5211,可使得凸出件511能够顺畅的从一个凹槽521滑出,并滑动至另一个凹槽521中,同时,还可使得旋转套筒3能够在抵接驱动组件53的作用下平缓的向外套筒4的方向抵靠,降低了旋转套筒3在转动的过程中出现倾斜的几率。多个凹槽521中位于两端的第一凹槽521的槽壁上设置有阻挡部5212,可防止凸出件511在滑动至多个凹槽521中的位于两端的凹槽521内时滑出该凹槽组合52a,避免了因凸出件511滑出凹槽组合52a而导致镜头模组110的对焦速度较慢。
其中,导向部5211可以是设置于槽壁上的斜坡,斜坡的一端与凹槽521的槽底面连接,斜坡的另一端与外套筒4的表面连接;也可以是,导向部5211是设置于槽壁上弧形斜面,斜坡的一端与凹槽521的槽底面连接,斜坡的另一端与外套筒4的表面连接,当然导向部5211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形式,在此并不做限定。
上述的阻挡部5212可以是设置于槽壁上凸起,以阻挡凸出件511通过槽壁滑出凹槽521,也可以是设置于槽壁上的与凹槽521的槽底面相垂直的平面,以上均结构简单易实现,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12所示,凹槽组合52a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凹槽组合52a沿外套筒4的周向均匀设置,且至少两个凹槽组合52a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凸出件5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凸出件511与至少两个凹槽组合52a一一对应。
由此,至少两个凹槽组合52a沿外套筒4的周向均匀设置,且至少两个凹槽组合52a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至少两个凸出件511与至少两个凹槽组合52a一一对应,可防止凸出件511位于凹槽521外时,旋转套筒3在抵接驱动组件53的作用下向外套筒4承靠的过程中出现倾斜的情况,以避免旋转套筒3的倾斜对镜头模块2的拍摄的影响。
其中,凹槽组合52a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等中的任一数量,在此并不做限定。凸出件511的数量相应的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等中的任一数量,在此并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3所示,旋转套筒3的设置有第一挡位件51的一面上还设置有朝向外套筒4凸出的第一凸起33,以及外套筒4的设置有第二挡位件52的一面上还设置有朝向旋转套筒3凸出的第二凸起42,第一挡位件51与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相对时,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通过第一凸起33和第二凸起42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一摩擦力,第一挡位件51与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错开时,第一凸起33与外套筒4之间、以及第二凸起42与旋转套筒3之间具有间隙,旋转套筒3通过第一挡位件51或第二挡位件52与外套筒4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二摩擦力。
或者,旋转套筒3的设置有第一挡位件51的一面上还设置有朝向外套筒4凸出的第一凸起33,第一挡位件51与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相对时,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通过第一凸起33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一摩擦力,第一挡位件51与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错开时,第一凸起33与外套筒4之间具有间隙,旋转套筒3通过第一挡位件51或第二挡位件52与外套筒4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二摩擦力。
再或者,外套筒4的设置有第二挡位件52的一面上设置有朝向旋转套筒3凸出的第二凸起42,第一挡位件51与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相对时,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通过第二凸起42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一摩擦力,第一挡位件51与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错开时,第二凸起42与旋转套筒3之间具有间隙,旋转套筒3通过第一挡位件51或第二挡位件52与外套筒4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二摩擦力。
由此,在第一挡位件51与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相对时,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形成的第一摩擦力,可由第一凸起33与外套筒4之间产生,以及第二凸起42与旋转套筒3之间产生,或者,由第一凸起33与外套筒4之间产生,再或者,由第二凸起42与旋转套筒3之间产生,相比于第一摩擦力由旋转套筒3朝向外套筒4的一面与外套筒4的朝向旋转套筒3的一面之间产生,可有效减小第一摩擦力;在第一挡位件51与第二挡位件52沿光轴方向错开时,旋转套筒3通过第一挡位件51或第二挡位件52与外套筒4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二摩擦力,同样相比于第二摩擦力由旋转套筒3朝向外套筒4的一面与外套筒4的朝向旋转套筒3的一面之间产生,可有效减小第二摩擦力,如此,可使得转动旋转套筒3所要克服的第一摩擦力和第二摩擦力均能够较小,从而使得旋转套筒3的转动能够轻巧顺畅,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示例性,当第一挡位件51为凸出件511,第二挡位件52为凹槽521时,可在外套筒4的设置有凹槽521的一面上设置有朝向旋转套筒3凸出的第二凸起42,凸出件511与凹槽521沿光轴方向相对时,即凸出件511位于凹槽521中时,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通过第二凸起42与旋转套筒3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一摩擦力,凸出件511与凹槽521沿光轴方向错开时,即凸出件511位于凹槽521外时,第二凸起42与旋转套筒3之间具有间隙,旋转套筒3通过凸出件511与外套筒4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二摩擦力,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能够有效避免在凸出件511滑入凹槽521内或者滑出凹槽521时,旋转套筒3出现明显的倾斜。
上述的第一凸起3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凸起33绕光轴均匀间隔设置;以及,第二凸起4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凸起42绕光轴均匀间隔设置。或者,仅是第一凸起3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凸起33绕光轴均匀间隔设置,此时,第二凸起42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外套筒4上未设置朝向旋转套筒3凸出的第二凸起42。再或者,仅是第二凸起4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凸起42绕光轴均匀间隔设置,此时,第一凸起41的数量为一个,或者,旋转套筒3上未设置朝向外套筒4凸出的第一凸起41。
由此,可使得旋转套筒3向外套筒4承靠时,旋转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具有至少为两个相接触的位置,且至少两个相接触的位置是位于同一圆上,且位于同于径向上,可有效防止旋转套筒3在抵接驱动组件53的作用下出现倾斜的情况,且相比于第一凸起33为绕光轴的完整的圆环结构,或者第二凸起42为绕光轴的完整圆环结构,能够降低旋转套筒3或者外套筒4的重量,节省了材料。
其中,第一凸起33和第二凸起42的结构可具有多种,如,第一凸起33或者第二凸起42可以是长方体状的凸起,也可以是圆弧状的凸起,还可以是棱柱状的凸起,在此并不做限定。
另外,第一凸起3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还可以是四个,在此并不做限定。第二凸起4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还可以是四个,在此也不做限定。
上述的用于为旋转套筒3提供朝向外套筒4承靠的力的抵接驱动组件53也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抵接驱动组件5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件531和第二磁性件532,第一磁性件531设置于旋转套筒3的设置有第一挡位件51的一面上,第二磁性件532设置于外套筒4的设置有第二挡位件52的一面上,第一磁性件531和第二磁性件532为旋转套筒3提供朝向外套筒4承靠的磁力。
由此,可使得旋转套筒3始终具有向外套筒4的方向承靠的趋势,以在旋转套筒3转动的过程中,旋转套筒3和外套筒4之间始终具有摩擦力,方便了对旋转套筒3和外套筒4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的改变。
其中,第一磁性件531可包括多个第一磁石,多个第一磁石绕光轴均匀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磁石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第二磁性件532可包括导磁环,导磁环的中心轴与光轴平行,且导磁环与多个第一磁石相对设置。
由此,可使得多个第一磁石和导磁环之间的磁力能够绕光轴均匀分布,以使旋转套筒3在朝向外套筒4承靠时各部分所产生的位移能够相同,防止了在旋转套筒3转动时,旋转套筒3出现倾斜的情况。
当然,上述的第一磁性件531也可包括导磁环,第二磁性件532也可包括多个磁石,多个磁石绕光轴均匀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与导磁环相对设置。
上述的第一磁性件531也可包括多个第一磁石,多个第一磁石绕光轴均匀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磁石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第二磁性件532包括多个第二磁石,多个第二磁石绕光轴均匀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二磁石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多个第一磁石与多个第二磁石沿光轴方向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第一磁石与多个第二磁石异极相对。
在第二种抵接驱动组件53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抵接驱动组件53可包括多个弹性件,弹性件沿光轴方向延伸,多个弹性件绕光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多个弹性件位于同一垂直于光轴的圆上,弹性件的一端与外套筒4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旋转套筒3连接,弹性件可为旋转套筒3提供朝向外套筒4的方向承靠的弹性力,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弹性件可为弹簧、弹片等中的任一中,在此并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6所示,外套筒4包括筒体43和设置于筒体43的入光一侧的补强端盖44,补强端盖44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三过光孔441,第二挡位件52设置于补强端盖44上。
由此,可使得外套筒4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且第二挡位件52设置于补强端盖44上,能够单独对第二挡位件52设置于补强端盖44进行制作,相比于第二挡位件52设置于具有筒体43的外套筒4上的制作,简化了制作工艺。
其中,补强端盖44与筒体43之间的连接,可以是补强端盖44与筒体43粘接连接,也可以是补强端盖44与筒体43之间通过卡扣卡接,还可以是,补强端盖44通过螺钉与筒体43螺纹连接,在此并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6所示,外套筒4的位于入光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磁石45,第二磁石45用于安装偏振滤镜(图中未示出)。
由此,通过第二磁石45可方便的将偏振滤镜安装至镜头模组110上,使得镜头模组110能够拍摄到色彩鲜亮的图像。
其中,偏振滤镜是一种能有选择地让某个方向振动的光线通过的滤色镜。偏振滤镜主要包括镜片主体和与镜片主体转动连接的后座框,后座框的材料主要为碳钢材料,碳钢材料制作而成的后座框能够被第二磁石45吸附,使得偏振滤镜能够方便的被吸附安装在镜头模组110的入光的一端,方便了使用者的拍摄。
其中,第二磁石45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第二磁石45可绕光轴均匀间隔的设置在外套筒4的入光侧的一端上,以使偏振滤镜被吸附安装的牢固稳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镜头模组110还包括调焦环6以及卡接件34,调焦环6套设于外套筒4的外侧,调焦环6与外套筒4转动连接;卡接件34的一端与调焦环6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套筒3连接,以在调焦环6转动时带动旋转套筒3转动。
由此,可通过转动调节环,带动旋转套筒3的转动,相比于通过与旋转套筒3连接的、且凸出与外套筒4的外周壁的调节轴来转动旋转套筒3,可使得旋转套筒3的转动操作方便舒适。
且,调节环套设与外套筒4的外侧,还可对外套筒4起到保护的作用,以防止外物对外套筒4形成刮伤等。
另外,调节环可以是金属调节环,使得调节环具有较好的外观,也可以是,调节环是塑料调节环,可降低镜头模组110的重量,在此并不做限定。
上述的卡接件34可以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卡接件34可以是设置于旋转套筒3的外周壁上的凸起,也可以是卡接于旋转套筒3的外周壁上的卡接轴,还可以是螺纹连接于旋转套筒3的外周壁上的螺柱,在此并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光轴方向,外套筒4的尺寸可稍小于旋转套筒3的尺寸,即旋转套筒3的部分可裸露于外套筒4,此时,卡接件34可避开外套筒4直接由旋转套筒3延伸至调焦环6处,防止了卡接件34在调焦环6的带动下转动时与外套筒4发生干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外套筒4上设置有沿外套筒4的周向延伸的避让槽46,卡接件34的一端穿设于避让槽46中且与避让槽46滑动连接;调焦环6上设置有卡接结构61,卡接件34的一端穿过避让槽46后与卡接结构61卡接。
由此,转动调节环即可带动卡接件34相对于外套筒4转动,以带动旋转套筒3转动,且卡接件34穿设于避让槽46中且与避让槽46滑动连接,可使得避让槽46能够对卡接件34的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防止转动调焦环6的角度过大而使得旋转套筒3上第一滑槽32与插入部23相撞进而导致镜头模块2出现晃动。
其中,避让槽46的沿外套筒4的周向的尺寸可与第一滑槽32的延伸的尺寸相对应,同时也可与镜头模块2的移动距离相对应。
另外,外套筒4的外周壁上还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沿光轴方向延伸,且一端与避让槽46的端部连通,另一端贯穿外套筒4的背离入光侧的一端,以在外套筒4套设于旋转套筒3的过程中,连接于旋转套筒3上的卡接件34可滑动地穿设于外套筒4上的安装槽中,并最终滑动至避让槽46内,使得外套筒4、卡接件34与旋转套筒3的安装操作方便快捷。
可选地,如图19-图20所示,卡接结构61为卡接孔611或者卡接槽612,且当卡接结构61为卡接槽612时,卡接槽612设置于调焦环6的内壁上。
由此,当卡接结构61为卡接孔611时,卡接件34可穿设于卡接孔611中,可有效防止在转动调焦环6时,卡接件34脱离调节环而导致旋转套筒3的转动失败;当可卡接结构61为卡接槽612时,且卡接槽612设置于调焦环6的内壁上,可使得卡接件34能够隐藏于调焦环6内,使得镜头模组110能够均具有较好的外观。
其中,沿调焦环6的周向,卡接孔611和卡接槽612的尺寸与卡接件34的尺寸相匹配,以防止在调焦环6的周向,即调焦环6的转动方向上,卡接件34与调焦环6具有间隙而导致在转动调焦环6至一定角度时才能够带动卡接件34转动,避免了因转动调焦环6至一定角度后才能够带动卡接件34转动而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可选地,如图21所示,镜头模组110还包括支撑件7,支撑件7的一端与底座套筒1连接,支撑件7的另一端与调焦环6转动连接。
由此,使得调焦环6能够通过支撑件7与底座套筒1转动连接,防止了底座套筒1因调焦环6的转动而受到摩擦损伤,避免了因底座套筒1受到摩擦损伤而对旋转套筒3的转动产生影响,从而避免了对镜头模块2的对焦的影响。
其中,支撑件7可以是套设于外套筒4上的管状结构,且管状结构的支撑件7的外径与调焦环6的外径相同,也可以是,支撑件7为多个可拆卸地连接于底座套筒1上的支撑凸起,在此并不做限定。
另外,支撑件7的一端与底座套筒1连接,可以是支撑件7与底座套筒1粘接连接,也可以是,支撑件7与底座套筒1通过螺钉螺纹连接,还可以是支撑件7与底座套筒1卡接连接,在此并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底座套筒1背离镜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磁石8和下盖9,第三磁石8设置于底座套筒1与下盖9之间,第三磁石8用于镜头模组110与电子设备的主体安装。
由此,可使得镜头模组110能够通过第三磁石8的磁性吸附方便安装至电子设备的主体上,简化了镜头模组110与电子设备的主体的安装工艺。
并且,第三磁石8设置于底座套筒1与下盖9之间,可将第三磁石8隐藏于底座套筒1与下盖9之间,防止了第三磁石8出现意外滑落丢失的情况。
其中,第三磁石8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第三磁石8绕光轴均匀间隔的设置于底座套筒1与下盖9之间,以使得镜头模组110与电子设备的主体的安装能够较为牢固稳定。
可选地,上述的镜头模块2可为具有长焦镜头的镜头模块2,以在转动旋转套筒3时,插入部23沿旋转套筒3上的第一滑槽32滑动,以带动镜头模块2沿光轴方向移动,使得镜头模块2能够被调节至不同的焦距位置上,从而能够使得镜头模组110能够拍摄出质量更好的图像。
可选地,上述的旋转套筒3的筒顶设置有第一过光孔31,外套筒4的筒顶设置有第二过光孔41,以使得光线能够穿过第二过光孔41、第一过光孔31到达镜头组件22处,承载镜头组件22的承载座21以及底座套筒1的筒底同样设置有与第一过光孔31和第二过光孔41同轴的过光孔,使得光线能够在穿过镜头组件22后到达感光芯片处,以实现拍摄的目的。
另外,当该镜头模组110为交换镜头时,即该镜头模组110为可拆卸地设置于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上时,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光线转换成电信号的感光芯片可设置在镜头模组110的外部,那么此时,镜头模组110的下盖9上也同样设置有与第一过光孔31和第二过光孔41同轴的过光孔,感光芯片可设置于电子设备上与过光孔相对的位置处,在外界的光线穿过镜头组件22后能够到达感光芯片处,并且能够在手动旋转调焦环6或者旋转套筒3时使镜头组件22沿光轴的方向移动,以调节镜头组件22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焦距的目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23所示,包括主体120、实施例一中任一种的镜头模组110以及感光芯片,镜头模组110可拆卸地设置于主体120上的,感光芯片设置于主体120上且位于镜头模组110的像侧端。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的镜头模组110的像侧端是指,镜头模组110的背离物侧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镜头模组110可拆卸地设置于主体120上,使得镜头模组110可作为交换镜头设置于电子设备100上,能够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与具有不同调焦范围的镜头模组110进行组合,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的拍摄能够具有单反相机的拍摄效果。
且,感光芯片设置于主体120上,位于镜头模组110的像侧端,一方面可使得感光芯片接收到穿过镜头组件22的光线,另一方面相比于将感光芯片设置于镜头模组110上,不仅能够提高镜头组件22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范围,增加了镜头模组110的调焦范围,还能有效防止因拆装镜头模组110而对感光芯片造成损坏。
另外,电子设备100中的镜头模组110为实施例一中的镜头模组110,因此,该电子设备100能够产生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镜头模组110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另外,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装置,也可以是其它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装置,在此并不做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套筒;
镜头模块,所述镜头模块沿所述镜头模块的光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套筒上,所述镜头模块上设置有插入部;
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罩设于所述镜头模块且绕所述光轴与所述底座套筒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旋转套筒的筒顶上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同轴的第一过光孔,所述旋转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沿所述筒壁朝所述旋转套筒的筒顶螺旋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滑槽段,多个所述滑槽段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滑槽段的斜率互不相同,所述插入部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中,以使所述旋转套筒转动时,可通过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带动所述镜头模块沿光轴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滑槽段包括多个第一滑槽段及多个第二滑槽段,多个所述第一滑槽段与多个所述第二滑槽段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槽段沿所述旋转套筒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滑槽段与所述第一滑槽段呈角度设置在所述旋转套筒上,且所述第一滑槽段与所述第二滑槽段相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套筒朝向所述镜头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插入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一滑槽中,所述插入部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槽可滑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为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滑动轴绕所述光轴均布于所述镜头模块上,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滑槽和多个所述第二滑槽与多个所述滑动轴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朝向所述镜头模块延伸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具有管腔,所述镜头模块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管腔中,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管状结构的管壁上并与所述管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
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套设于所述旋转套筒的外侧,所述外套筒的筒顶上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同轴的第二过光孔,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套筒固定连接、与所述旋转套筒绕所述光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旋转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套筒之间;
挡位组件,所述外套筒通过所述挡位组件与所述旋转套筒绕所述光轴可转动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组件包括:
第一挡位件,所述第一挡位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上;
第二挡位件,所述第二挡位件设置于所述外套筒上;
抵接驱动组件,所述抵接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和/或所述外套筒上,所述抵接驱动组件用于为所述旋转套筒提供朝向所述外套筒承靠的力,以使所述旋转套筒相对于所述外套筒旋转时产生摩擦力;
所述插入部在多个所述滑槽段中的一个所述滑槽段内滑动时,所述第一挡位件与所述第二挡位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相对,所述外套筒与所述旋转套筒之间具有第一摩擦力,所述插入部在多个所述滑槽段中的另一个斜率不同的所述滑槽段内滑动时,所述第一挡位件与所述第二挡位件沿所述光轴方向错开,所述外套筒与所述旋转套筒之间具有第二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与所述第二摩擦力互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位件为凸出件,所述凸出件凸出于所述旋转套筒且朝向所述外套筒;
所述第二挡位件为朝远离所述旋转套筒的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插入部在多个所述滑槽段中的一个所述滑槽段内滑动时,所述凸出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插入部在多个所述滑槽段中的另一个斜率不同的所述滑槽段内滑动时,所述凸出件位于所述凹槽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外套筒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套筒上,且多个所述凹槽位于同一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圆上,所述凸出件可在多个所述凹槽之间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导向部,第一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第一凹槽为多个所述凹槽中位于两端的凹槽,所述阻挡部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的所述导向部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的设置有所述第一挡位件的一面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外套筒凸出的第一凸起,和/或,所述外套筒的设置有第二挡位件的一面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旋转套筒凸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挡位件与所述第二挡位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相对时,所述旋转套筒与所述外套筒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挡位件与所述第二挡位件沿所述光轴方向错开时,所述旋转套筒通过所述第一挡位件或所述第二挡位件与所述外套筒转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驱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的设置有所述第一挡位件的一面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外套筒的设置有第二挡位件的一面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为所述旋转套筒提供朝向所述外套筒承靠的磁力。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包括筒体和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入光一侧的补强端盖,所述补强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同轴的第三过光孔,所述第二挡位件设置于所述补强端盖上。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位于入光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磁石,所述第二磁石用于安装偏振滤镜。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
调焦环,所述调焦环套设于所述外套筒的外侧,所述调焦环与所述外套筒转动连接;
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调焦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套筒连接,以在所述调焦环转动时带动所述旋转套筒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沿所述外套筒的周向延伸的避让槽,所述卡接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避让槽中且与所述避让槽滑动连接;
所述调焦环上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避让槽后与所述卡接结构卡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套筒背离所述镜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磁石和下盖,所述第三磁石设置于所述底座套筒与所述下盖之间,所述第三磁石用于所述镜头模组与电子设备的主体安装。
1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块包括承载座和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的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座的朝向入光的一侧,所述插入部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所述承载座通过所述插入部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底座套筒滑动。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体上;以及
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设置于所述主体上,且位于所述镜头模组的像侧端。
CN202310003924.6A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0477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3924.6A CN116047703A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3924.6A CN116047703A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7703A true CN116047703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3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3924.6A Pending CN116047703A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77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44451A (zh) * 2024-06-04 2024-08-06 深圳市七工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感应触发的变焦镜头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
CN118444451B (zh) * 2024-06-04 2024-10-25 深圳市七工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感应触发的变焦镜头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44451A (zh) * 2024-06-04 2024-08-06 深圳市七工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感应触发的变焦镜头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
CN118444451B (zh) * 2024-06-04 2024-10-25 深圳市七工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感应触发的变焦镜头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15159B1 (ko) 악세사리, 이것을 장착가능한 촬상 장치, 및 카메라 시스템
JP5600300B2 (ja) 可動レンズアセンブリとそれに関連する方法
CN102804018A (zh) 用于通讯装置的可选择性接附及拆卸的镜头
JP341554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KR102110196B1 (ko) 악세사리, 이것을 장착가능한 촬상 장치, 및 카메라 시스템
US6965486B2 (en) Zoom camera having lens barrel assembly adjustable focus and resolution power of lens
JP2005173413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EP3114518B1 (en) Camera and lens module
JP2006039480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7941043B2 (en) Automatic focal point control for camera
CN116047703A (zh)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0495841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KR100562720B1 (ko) 통신기기용 소형 카메라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한 통신기기
JP4074800B2 (ja)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画像投影装置、レンズ保持枠、カメラ、及び光学機器
US7388718B2 (en) Lens holding device, lens-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JP6049294B2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6072165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6184102A (ja)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139947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並びにレンズの調芯方法
JP2010026322A (ja) レンズ鏡筒
JP5870491B2 (ja) 撮像装置
CN214201892U (zh) 一种手动对焦镜头结构
JP201026231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105372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6301292A (ja) レンズ鏡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