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5627A -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5627A
CN116045627A CN202211324733.1A CN202211324733A CN116045627A CN 116045627 A CN116045627 A CN 116045627A CN 202211324733 A CN202211324733 A CN 202211324733A CN 116045627 A CN116045627 A CN 116045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drying cavity
fire
circulat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47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彦稷
熊昊明
熊金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uxiang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uxiang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uxiang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uxiang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247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56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5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5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1/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2Applications of driving mechanism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6Chambers,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F26B25/08Parts thereof
    • F26B25/12Walls or sides; Do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包括底板,还包括:循环干燥机构,通过支撑板连接于底板顶部,循环干燥机构包括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换料过渡区,通过隔板组件设置于毛火干燥腔与足火干燥腔、毛火干燥腔与提香干燥腔、足火干燥腔与提香干燥腔之间;盖板,连接于循环干燥机构顶部,盖板底壁上设置有放置架;循环管道,连接于盖板顶部;第一驱动组件,通过支撑架连接于底板顶部;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底板顶部;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对茶叶干燥时发生大量浪费的情况,同时避免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发生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情况,同时能够提高茶叶的干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夫红茶多级热循环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叶种类繁多,红茶便是其中一种,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在红茶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通常是红茶加工工序中的最后一步,目的是迅速终止茶叶中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其干燥工序分为:毛火、足火和提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除水量和干燥温度依次降低。
经检索,公开号为CN11245028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红茶加工用多级热循环干燥装置,该装置包括毛火箱,所述毛火箱的两侧焊接有足火箱,所述足火箱和所述毛火箱之间通过通气管一连接,所述足火箱的内部放置有干燥组件,所述毛火箱的顶部焊接鼓风箱,所述鼓风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鼓风箱侧壁设置有进气机构,所述风机的下方设有均匀分布的电热管,所述鼓风箱与所述毛火箱之间连接有通气管二,所述通气管二表面设置有电磁阀一;通过通气管之间的配合不仅能够实现毛火箱向足火箱再返回毛火箱之间的空气流通,也能够实现足火箱向毛火箱再返回足火箱之间的空气流通,能够根据毛火干燥时间和足火干燥时间的不同进行空气流通方向的转换,满足交替循环的操作,减少热气向外排。
但是该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该装置在进行加工时虽然能够对各火箱内部的热量进行一定的循环利用,但是其在进行干燥工序替换时仍会造成大量热量发生浪费的情况;2、该装置仅仅通过简单的加热装置对其内部的茶叶进行干燥操作,干燥效率较为低下,影响茶叶的干燥效率;3、该装置在将每个工序进行换料操作时,其内部温度较大,从而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
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现有装置在进行加工时虽然能够对各火箱内部的热量进行一定的循环利用,但是其在进行干燥工序替换时仍会造成大量热量发生浪费的情况;2、现有装置仅仅通过简单的加热装置对其内部的茶叶进行干燥操作,干燥效率较为低下,影响茶叶的干燥效率;3、现有装置在将每个工序进行换料操作时,其内部温度较大,从而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包括底板,还包括:
循环干燥机构,通过支撑板连接于底板顶部,所述循环干燥机构包括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所述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分别用于对红茶茶叶进行毛火处理、足火处理以及提香处理;
换料过渡区,通过隔板组件设置于毛火干燥腔与足火干燥腔、毛火干燥腔与提香干燥腔、足火干燥腔与提香干燥腔之间,用于循环干燥机构内部的红茶进行过渡以及上下料;
盖板,连接于循环干燥机构顶部,所述盖板底壁上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与循环干燥机构和换料过渡区相互配合;
加热组件,分别单独设置于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内部,用于分别保持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内部的温度;
循环管道,连接于盖板顶部,且所述循环管道将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依次相连通,用于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之间热气流的流通;
第一驱动组件,通过支撑架连接于底板顶部,用于驱动循环干燥机构进行传动;
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底板顶部,其输出端与放置架相配合,用于提高红茶干燥效率。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支撑架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穿过支撑架并与盖板相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管道外壁上均设置有风机和电磁阀门,用于对热气流的输送与干燥,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连接于盖板底壁上,所述连接柱侧壁上开凿有卡槽,所述隔板组件与卡槽相配合。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组件由四组相互滑动配合的挡板构成,四组相互配合的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与盖板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且最外层所述挡板固定设置于支撑板顶壁上。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剪刀式连杆架,所述剪刀式连杆架一端连接于最外层所述挡板内壁开凿的条形槽内壁上,另一端与最内侧挡板相连接,且中间两组所述挡板均与剪刀式连杆架转动相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间歇设置的齿牙、第一齿轮、转轴、收卷轮和线缆,所述齿牙连接于盖板外壁上,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最外层挡板内部,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最外层挡板顶部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于转轴顶壁上,且所述第一齿轮与齿牙啮合相连,所述收卷轮设置于转轴外壁上,所述线缆一端设置于收卷轮外壁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组挡板外壁上,且最外层所述挡板和与其相邻挡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齿牙间歇设置有三组,所述第一齿轮与隔板组件相互配合设置六组,且三组所述齿牙与六组所述第一齿轮均相互配合。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座、齿环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于底板顶壁上,所述转动座嵌合转动连接于支撑板顶壁上,所述齿环设置于转动座内壁上,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与放置架底壁上,且所述第二齿轮与齿环啮合相连,所述放置架外壁上还设置有扰流板。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料过渡区配合设置有门体,所述门体外壁上设置有把手,且所述门体与盖板、隔板组件和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条。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使用时,放置架处于换料过渡区内部,打开门体,然后将需要干燥处理的茶叶放置到放置架上,并关闭门体,同时启动加热组件,使加热组件分别保持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内部的温度,以便良好的对茶叶进行干燥处理;
S2:当需要将换料过渡区内部的茶叶送入至循环干燥机构内部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盖板进行转动,盖板则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放置架进行转动,同时带动其外壁上间歇设置的齿牙进行转动,当齿牙转动时则会带动与其啮合相连的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外壁上连接的收卷轮进行转动并对线缆进行收卷,线缆收卷时带动伸缩组件进行收缩,进而带动四组相互滑动配合的挡板进行收缩,此时循环干燥机构与其相邻配合的换料过渡区则会相互连通,放置架转动与隔板组件收缩同时进行,进而换料过渡区内部的放置架及茶叶则会进入到循环干燥机构内部,当其进入到循环干燥机构内部后,相配合的齿牙和第一齿轮则彼此之间相互错过,此时通过设置的复位弹性件则会使得隔板组件重新将换料过渡区和循环干燥机构彼此隔开,此时对其进行上下料则可以方便的避免循环干燥机构内部温度较大而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伤害的情况;
S3:当需要将循环干燥机构内部的茶叶置入到下个工序时,继续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盖板进行转动,放置架和隔板组件则会重复如步骤S2的操作流程,并使得循环干燥机构内部的放置架及茶叶送入至下一个换料过渡区内部进行干燥处理,因此该装置又能够有效地避免干燥工序替换时循环干燥机构内部的热量发生大量浪费的情况,起到良好的环保节约效果;
S4:当放置架处于循环干燥机构内部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转动座进行转动,进而则会带动其内壁上连接的齿环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相连的第二齿轮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放置架进行转动,使得放置架上的茶叶能够更加均匀的受热,从而提高茶叶的干燥效果,通过设置的扰流板,则能够有效地使循环干燥机构内部的热气流产生相应的流动性,提高热气流的分散性,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放置架上的茶叶均匀受热,从而有效提高茶叶的干燥效率;
S5:通过设置的循环管道,能够满足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彼此之间热气流的流通,对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的余热起到良好的循环利用,减少热气流向外排放,避免热量发生浪费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的风机和电磁阀门,能够有效地对热气流的流通起到良好的控制,避免循环干燥机构内部温度过高而对茶叶造成损坏。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其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换料过渡区,能够在工序替换时对热量进行有效节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干燥工序替换时仍会造成大量热量发生浪费的情况的问题;
2.通过设置的换料过渡区,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工作人员与循环干燥机构直接相接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将每个工序进行换料操作时,其内部温度较大,而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的问题;
3.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组件和隔板组件,能够有效地自动对茶叶干燥工序进行替换操作和便于上下料操作,既能避免大量热量发生浪费的情况,又能有效地避免工作人员与循环干燥机构内部的高温相接触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情况;
4.通过设置的循环管道、风机和电磁阀门,实现了能够满足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彼此之间热气流的流通,对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的余热起到良好的循环利用,减少热气流向外排放,避免热量发生浪费的情况;
5.通过设置的第二驱动组件和扰流板,提高了放置架上茶叶受热的均匀度,从而有效地茶叶干燥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干燥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隔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隔板组件和伸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标示:
100、底板;101、支撑板;102、连接柱;200、循环干燥机构;201、毛火干燥腔;202、足火干燥腔;203、提香干燥腔;204、放置架;2041、扰流板;205、换料过渡区;2051、门体;2052、把手;206、盖板;300、循环管道;301、风机;302、电磁阀门;400、第一驱动组件;401、支撑架;402、第一驱动电机;500、第二驱动组件;501、第二驱动电机;502、转动座;503、齿环;504、第二齿轮;600、隔板组件;601、挡板;602、剪刀式连杆架;603、齿牙;604、第一齿轮;605、转轴;606、收卷轮;607、线缆;608、复位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包括底板100,还包括:
循环干燥机构200,通过支撑板101连接于底板100顶部,循环干燥机构200包括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分别用于对红茶茶叶进行毛火处理、足火处理以及提香处理;
换料过渡区205,通过隔板组件600设置于毛火干燥腔201与足火干燥腔202、毛火干燥腔201与提香干燥腔203、足火干燥腔202与提香干燥腔203之间,用于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的红茶进行过渡以及上下料,能够有效地起到在进行干燥工序替换时仍会造成大量热量发生浪费的情况,同时能够避免在将每个工序进行换料操作时,其内部温度较大,而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的问题;
盖板206,连接于循环干燥机构200顶部,盖板206底壁上设置有放置架204,放置架204与循环干燥机构200和换料过渡区205相互配合;
加热组件,分别单独设置于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内部,用于分别保持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内部的温度;
循环管道300,连接于盖板206顶部,且循环管道300将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依次相连通,用于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之间热气流的流通,能够满足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彼此之间热气流的流通,对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的余热起到良好的循环利用,减少热气流向外排放,避免热量发生浪费的情况;
第一驱动组件400,通过支撑架401连接于底板100顶部,用于驱动循环干燥机构200进行传动;
第二驱动组件500,设置于底板100顶部,其输出端与放置架204相配合,用于提高红茶干燥效率。
如图1-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驱动组件40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02,第一驱动电机402设置于支撑架401顶部,第一驱动电机402输出端穿过支撑架401并与盖板206相连接。
如图1-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循环管道300外壁上均设置有风机301和电磁阀门302,用于对热气流的输送与干燥,支撑板101顶部设置有连接柱102,连接柱102远离支撑板101的一端连接于盖板206底壁上,连接柱102侧壁上开凿有卡槽,隔板组件600与卡槽相配合,同时通过设置的风机301和电磁阀门302,能够有效地对热气流的流通起到良好的控制,避免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温度过高而对茶叶造成损坏,提高设置的卡槽,能够有效地保证隔板组件600和连接柱10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发生热流相互流通不受控制而对茶叶造成损坏的情况。
如图5-7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隔板组件600由四组相互滑动配合的挡板601构成,四组相互配合的挡板601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与盖板206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且最外层挡板601固定设置于支撑板101顶壁上,通过隔板组件600由四组相互滑动配合的挡板601构成,进而便于对隔板组件600进行收缩和伸张,便于循环干燥机构200和换料过渡区205相连通,从而便于工序的替换以及上下料操作,并且避免发生热量大量流失的情况。
如图5-7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伸缩组件包括剪刀式连杆架602,剪刀式连杆架602一端连接于最外层挡板601内壁开凿的条形槽内壁上,另一端与最内侧挡板601相连接,且中间两组挡板601均与剪刀式连杆架602转动相连接,通过设置的剪刀式连杆架602,便于实现隔板组件600的伸缩,从而实现循环干燥机构200和换料过渡区205的互通与关闭。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联动机构包括间歇设置的齿牙603、第一齿轮604、转轴605、收卷轮606和线缆607,齿牙603连接于盖板206外壁上,转轴605转动连接于最外层挡板601内部,且转轴605的一端穿过最外层挡板601顶部并向外延伸,第一齿轮604连接于转轴605顶壁上,且第一齿轮604与齿牙603啮合相连,收卷轮606设置于转轴605外壁上,线缆607一端设置于收卷轮606外壁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组挡板601外壁上,且最外层挡板601和与其相邻挡板60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608,通过设置的联动机构,能够实现对放置架204调节时将循环干燥机构200和换料过渡区205处于互通状态。
如图1-5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齿牙间歇603设置有三组,第一齿轮604与隔板组件600相互配合设置六组,且三组齿牙603与六组第一齿轮604均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循环干燥机构200和换料过渡区205之间的联动效果。
如图3、图4、图5和图9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驱动组件50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501、转动座502、齿环503和第二齿轮504,第二驱动电机501连接于底板100顶壁上,转动座502嵌合转动连接于支撑板101顶壁上,齿环503设置于转动座502内壁上,第二齿轮504设置与放置架204底壁上,且第二齿轮504与齿环503啮合相连,放置架204外壁上还设置有扰流板2041,通过设置的第二驱动组件500和扰流板2041,提高了放置架204上茶叶受热的均匀度,从而有效地茶叶干燥的效率。
如图1-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换料过渡区205配合设置有门体2051,门体2051外壁上设置有把手2052,且门体2051与盖板206、隔板组件600和支撑板10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条,通过设置的门体2051和把手2052,方便对换料过渡区205内部的物料进行换料操作,通过设置的密封条,能够有效避免热量流失的情况。
具体的,本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在工作时/使用时:初始使用时,放置架204处于换料过渡区205内部,打开门体2051,然后将需要干燥处理的茶叶放置到放置架204上,并关闭门体2051,同时启动加热组件,使加热组件分别保持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内部的温度,以便良好的对茶叶进行干燥处理;当需要将换料过渡区205内部的茶叶送入至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02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盖板206进行转动,盖板206则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放置架204进行转动,同时带动其外壁上间歇设置的齿牙603进行转动,当齿牙603转动时则会带动与其啮合相连的第一齿轮60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轴60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外壁上连接的收卷轮606进行转动并对线缆607进行收卷,线缆607收卷时带动伸缩组件进行收缩,进而带动四组相互滑动配合的挡板601进行收缩,此时循环干燥机构200与其相邻配合的换料过渡区205则会相互连通,放置架204转动与隔板组件600收缩同时进行,进而换料过渡区205内部的放置架204及茶叶则会进入到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当其进入到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后,相配合的齿牙603和第一齿轮604则彼此之间相互错过,此时通过设置的复位弹性件608则会使得隔板组件600重新将换料过渡区205和循环干燥机构200彼此隔开,此时对其进行上下料则可以方便的避免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温度较大而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伤害的情况,当需要将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的茶叶置入到下个工序时,继续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02带动盖板206进行转动,放置架204和隔板组件600则会重复如步骤S2的操作流程,并使得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的放置架204及茶叶送入至下一个换料过渡区205内部进行干燥处理,因此该装置又能够有效地避免干燥工序替换时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的热量发生大量浪费的情况,起到良好的环保节约效果;当放置架204处于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501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转动座502进行转动,进而则会带动其内壁上连接的齿环50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相连的第二齿轮50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放置架204进行转动,使得放置架204上的茶叶能够更加均匀的受热,从而提高茶叶的干燥效果,通过设置的扰流板2041,则能够有效地使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的热气流产生相应的流动性,提高热气流的分散性,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放置架204上的茶叶均匀受热,从而有效提高茶叶的干燥效率;通过设置的循环管道300,能够满足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彼此之间热气流的流通,对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的余热起到良好的循环利用,减少热气流向外排放,避免热量发生浪费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的风机301和电磁阀门302,能够有效地对热气流的流通起到良好的控制,避免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温度过高而对茶叶造成损坏。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包括底板(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循环干燥机构(200),通过支撑板(101)连接于底板(100)顶部,所述循环干燥机构(200)包括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所述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分别用于对红茶茶叶进行毛火处理、足火处理以及提香处理;
换料过渡区(205),通过隔板组件(600)设置于毛火干燥腔(201)与足火干燥腔(202)、毛火干燥腔(201)与提香干燥腔(203)、足火干燥腔(202)与提香干燥腔(203)之间,用于循环干燥机构(200)内部的红茶进行过渡以及上下料;
盖板(206),连接于循环干燥机构(200)顶部,所述盖板(206)底壁上设置有放置架(204),所述放置架(204)与循环干燥机构(200)和换料过渡区(205)相互配合;
加热组件,分别单独设置于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内部,用于分别保持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内部的温度;
循环管道(300),连接于盖板(206)顶部,且所述循环管道(300)将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依次相连通,用于毛火干燥腔(201)、足火干燥腔(202)和提香干燥腔(203)之间热气流的流通;
第一驱动组件(400),通过支撑架(401)连接于底板(100)顶部,用于驱动循环干燥机构(200)进行传动;
第二驱动组件(500),设置于底板(100)顶部,其输出端与放置架(204)相配合,用于提高红茶干燥效率;
所述隔板组件(600)由四组相互滑动配合的挡板(601)构成,四组相互配合的所述挡板(601)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与盖板(206)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且最外层所述挡板(601)固定设置于支撑板(101)顶壁上;
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剪刀式连杆架(602),所述剪刀式连杆架(602)一端连接于最外层所述挡板(601)内壁开凿的条形槽内壁上,另一端与最内侧挡板(601)相连接,且中间两组所述挡板(601)均与剪刀式连杆架(602)转动相连接;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间歇设置的齿牙(603)、第一齿轮(604)、转轴(605)、收卷轮(606)和线缆(607),所述齿牙(603)连接于盖板(206)外壁上,所述转轴(605)转动连接于最外层挡板(601)内部,且所述转轴(605)的一端穿过最外层挡板(601)顶部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齿轮(604)连接于转轴(605)顶壁上,且所述第一齿轮(604)与齿牙(603)啮合相连,所述收卷轮(606)设置于转轴(605)外壁上,所述线缆(607)一端设置于收卷轮(606)外壁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组挡板(601)外壁上,且最外层所述挡板(601)和与其相邻挡板(60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608);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0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0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02)设置于支撑架(401)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02)输出端穿过支撑架(401)并与盖板(206)相连接;
所述换料过渡区(205)配合设置有门体(2051),所述门体(2051)外壁上设置有把手(2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300)外壁上均设置有风机(301)和电磁阀门(302),用于对热气流的输送与干燥,所述支撑板(101)顶部设置有连接柱(102),所述连接柱(102)远离支撑板(101)的一端连接于盖板(206)底壁上,所述连接柱(102)侧壁上开凿有卡槽,所述隔板组件(600)与卡槽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牙(603)间歇设置有三组,所述第一齿轮(604)与隔板组件(600)相互配合设置六组,且三组所述齿牙(603)与六组所述第一齿轮(604)均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0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501)、转动座(502)、齿环(503)和第二齿轮(504),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01)连接于底板(100)顶壁上,所述转动座(502)嵌合转动连接于支撑板(101)顶壁上,所述齿环(503)设置于转动座(502)内壁上,所述第二齿轮(504)设置与放置架(204)底壁上,且所述第二齿轮(504)与齿环(503)啮合相连,所述放置架(204)外壁上还设置有扰流板(20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051)与盖板(206)、隔板组件(600)和支撑板(10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初始使用时,放置架处于换料过渡区内部,打开门体,然后将需要干燥处理的茶叶放置到放置架上,并关闭门体,同时启动加热组件,使加热组件分别保持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内部的温度,以便良好的对茶叶进行干燥处理;
S2:当需要将换料过渡区内部的茶叶送入至循环干燥机构内部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盖板进行转动,盖板则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放置架进行转动,同时带动其外壁上间歇设置的齿牙进行转动,当齿牙转动时则会带动与其啮合相连的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外壁上连接的收卷轮进行转动并对线缆进行收卷,线缆收卷时带动伸缩组件进行收缩,进而带动四组相互滑动配合的挡板进行收缩,此时循环干燥机构与其相邻配合的换料过渡区则会相互连通,放置架转动与隔板组件收缩同时进行,进而换料过渡区内部的放置架及茶叶则会进入到循环干燥机构内部,当其进入到循环干燥机构内部后,相配合的齿牙和第一齿轮则彼此之间相互错过,此时通过设置的复位弹性件则会使得隔板组件重新将换料过渡区和循环干燥机构彼此隔开,此时对其进行上下料则可以方便的避免循环干燥机构内部温度较大而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伤害的情况;
S3:当需要将循环干燥机构内部的茶叶置入到下个工序时,继续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盖板进行转动,放置架和隔板组件则会重复如步骤S2的操作流程,并使得循环干燥机构内部的放置架及茶叶送入至下一个换料过渡区内部进行干燥处理,因此该装置又能够有效地避免干燥工序替换时循环干燥机构内部的热量发生大量浪费的情况,起到良好的环保节约效果;
S4:当放置架处于循环干燥机构内部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转动座进行转动,进而则会带动其内壁上连接的齿环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相连的第二齿轮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放置架进行转动,使得放置架上的茶叶能够更加均匀的受热,从而提高茶叶的干燥效果,通过设置的扰流板,则能够有效地使循环干燥机构内部的热气流产生相应的流动性,提高热气流的分散性,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放置架上的茶叶均匀受热,从而有效提高茶叶的干燥效率;
S5:通过设置的循环管道,能够满足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彼此之间热气流的流通,对毛火干燥腔、足火干燥腔和提香干燥腔的余热起到良好的循环利用,减少热气流向外排放,避免热量发生浪费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的风机和电磁阀门,能够有效地对热气流的流通起到良好的控制,避免循环干燥机构内部温度过高而对茶叶造成损坏。
CN202211324733.1A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 Pending CN1160456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4733.1A CN116045627A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1240.3A CN113767996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红茶加工用多级循环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
CN202211324733.1A CN116045627A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1240.3A Division CN113767996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红茶加工用多级循环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5627A true CN116045627A (zh) 2023-05-02

Family

ID=7885175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4676.7A Withdrawn CN115615163A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
CN202211324733.1A Pending CN116045627A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
CN202111091240.3A Active CN113767996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红茶加工用多级循环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4676.7A Withdrawn CN115615163A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1240.3A Active CN113767996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红茶加工用多级循环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56151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4276B (zh) * 2022-01-11 2023-07-25 美述家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木板加温整形专用蒸汽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757B (zh) * 2010-08-24 2015-05-20 月岛机械株式会社 间接加热型旋转干燥机
CN103598357B (zh) * 2013-10-31 2016-01-20 来光业 循环干燥茶叶的方法及设备
CN104397215A (zh) * 2014-10-29 2015-03-11 湖北裕德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绿碎茶初制生产线联动系统
WO2017117213A1 (en) * 2015-12-31 2017-07-06 Applied Materials, Inc. High temperature heater for processing chamber
CN107120936A (zh) * 2016-02-25 2017-09-01 中旸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碎状物烘干机
CN115553346A (zh) * 2016-06-03 2023-01-03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新型茶叶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CN206043294U (zh) * 2016-06-03 2017-03-29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工夫红茶多级热循环干燥装置
CN206978637U (zh) * 2017-06-20 2018-02-09 熊小利 一种工夫红茶多级热循环干燥装置
CN210406965U (zh) * 2019-08-23 2020-04-28 崇义县西坑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便捷式茶叶萃取装置
CN110637901A (zh) * 2019-10-30 2020-01-03 湖南太青山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控制红茶发酵条件的发酵室
CN211241620U (zh) * 2019-11-08 2020-08-14 三都港海洋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黄鱼鲞加工用腌制烘干一体装置
CN213687541U (zh) * 2020-08-18 2021-07-13 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
CN111998642A (zh) * 2020-09-04 2020-11-27 含山县官塘石壁茶厂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使用的茶叶初级干燥装置
CN214148678U (zh) * 2020-10-19 2021-09-07 杭州锐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干燥装置
CN112450287A (zh) * 2020-10-22 2021-03-09 普安县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用多级循环干燥装置
CN112753791A (zh) * 2021-01-20 2021-05-07 遵义正安丽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白茶生产工艺的毛火和足火自动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7996A (zh) 2021-12-10
CN113767996B (zh) 2022-10-21
CN115615163A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9435A (zh) 一种高效板材烘干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8917314A (zh) 一种高效板材烘干处理装置
CN116045627A (zh) 一种红茶加工用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
CN111442631A (zh) 一种多功能网带式烘干机
CN113142333A (zh) 杀青方法及杀青设备
CN109924520A (zh) 对枸杞深加工的系统
CN214854057U (zh) 杀青设备
CN112471577B (zh) 一种烟草用智能烘干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7355349U (zh) 鲜花月饼的烘烤装置
CN210299318U (zh) 一种茶叶烘干机
CN210980673U (zh) 一种可快速调节温度的百合烘干装置
CN221011895U (zh) 全自动蒸煮真空干燥设备
CN109974432A (zh) 枸杞的清洁化加工工艺
CN206895736U (zh) 一种茶叶灭菌烘干装置
CN218270056U (zh) 一种高效的电池烘干装置
CN221082645U (zh) 菌菇干燥用烘干机
CN115585648B (zh) 一种应用于农林产品的多热源可控干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211742U (zh) 一种茶叶生产用快速杀青装备
CN213994901U (zh) 一种高效中药材加工过程中用脱硫设备
CN216845489U (zh) 一种有机油茶加工用油茶籽烘干装置
CN213848680U (zh) 一种除湿式百合烘干机
CN220567774U (zh) 热风循环隧道烘箱
CN215075382U (zh) 一种新型蔬菜水果烘干杀菌一体装置
CN220728596U (zh) 一种连续操作的微波茶叶杀青后冷却装置
CN213127872U (zh) 一种新型杀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