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9705A - 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9705A
CN116039705A CN202310225952.2A CN202310225952A CN116039705A CN 116039705 A CN116039705 A CN 116039705A CN 202310225952 A CN202310225952 A CN 202310225952A CN 116039705 A CN116039705 A CN 116039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osition sensors
information
guide rail
sens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259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博
胡爱锋
马鹏
蒲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Baoji Bridg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Baoji 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Baoji Bridg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Baoji 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259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97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9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97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5/00Local operating mechanisms for points or track-mounted scotch-blocks; Visible or audible signals; Local operating mechanisms for visible or audible signals
    • B61L5/10Locking mechanisms for points; Means for indicating the setting of p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04Monorail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3/00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属于悬挂式单轨道岔技术领域。检测系统包括悬挂式单轨道岔梁、导向轨、可动轨、转辙装置和控制器。通过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和曲线侧腹板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并持续获取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发送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根据多个第一检测信号和多个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导向轨的转辙位置和状态。由于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之间冗余检测,提高了系统检测稳定性,且多个位置传感器之间的检测信号不仅能检测转辙状态还能检测导向轨和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贴合程度,提升了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悬挂式单轨道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悬挂式单轨铁路系统中,常见的道岔类型为可动轨转辙式道岔,其主要结构包括双开悬挂式单轨道岔梁、可动轨、导向轨和转辙装置。其中,可动轨的一端与双开线交点通过枢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导向轨连接,转辙装置与可动轨连接。转辙时,转辙装置带动可动轨转动,导向轨随可动轨同步摆动,当导向轨与道岔梁其中一侧侧腹板密贴时,完成一次变线。由于转辙装置为机械结构,且导向轨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转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转辙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影响车辆平稳、安全的通过岔区。基于此,需要在该类悬挂式单轨道岔中设置转辙到位检测系统,以消除道岔转辙不到位带来的行车安全风险。
相关技术中,通常在道岔梁两侧导向轨贴合处分别设置单一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是否检测到压力以及压力值的大小是否超过阈值来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是否转辙到位。然而,由于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道岔梁的侧腹板上,当车辆通过悬挂式单轨道岔时,其产生的侧向冲击力会直接作用到压力传感器上,当压力过大或持续使用时间过久时,容易导致压力传感器变形、损坏,从而造成检测系统失效,无法及时确定是否转辙到位,影响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仅靠压力传感器检测转辙到位状态时由于压力传感器变形、损坏,而造成检测系统失效,无法及时确定是否转辙到位,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包括悬挂式单轨道岔梁、导向轨、可动轨、转辙装置和控制器;
所述可动轨的一端与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双开线交点枢轴连接,所述可动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轨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导向轨的第二端为尖轨端,所述转辙装置与所述可动轨连接,所述转辙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动轨转动实现转辙;
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与所述导向轨贴合段,沿所述导向轨的第二端至所述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N个第一检测位,N个所述第一检测位的每个第一检测位上至少安装有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与所述导向轨贴合段,沿所述导向轨的第二端至所述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M个第二检测位,M个所述第二检测位的每个第二检测位上至少安装有2个第二位置传感器,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控制器与N个所述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M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电连接。
可选地,N个所述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和校验信号。
可选地,N个所述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均为位移传感器或摄像设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每隔预设时长获取一次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S等于设置在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总数,K等于设置在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总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均包含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
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根据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
根据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所述转辙到位时间点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之前,还包括:
在获取一次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的同时,还获取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校验信号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校验信号;
在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均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的步骤;
在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验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不一致,或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验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报警及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包括:
对于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每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当以预设时长,连续两次获取的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不一致时,将后一次获取的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确定为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对于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每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当以预设时长,连续两次获取的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不一致时,将后一次获取的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为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包括:
根据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
按检测位信息编号从小达大的顺序对N个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得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和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所述检测位信息编号从小达大的顺序方向为所述导向轨贴合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时所述导向轨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
在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否、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且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是、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所述导向轨转辙至曲线侧腹板,并将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最后一个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时间信息确定为转辙到位时间;
在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是、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且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否、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所述导向轨转辙至直线侧腹板,并将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最后一个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时间信息确定为转辙到位时间。
可选地,所述根据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包括:
对于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在具有相同检测位信息的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中,随机选取一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作为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得到N个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
对于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在具有相同检测位信息的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中,随机选取一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作为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得到N个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所述转辙到位时间点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包括:
当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所述导向轨转辙至直线侧腹板时,确定所述转辙到位时间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N,且N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一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1-N)之间,且[1-N)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一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未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0,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但所述导向轨没有贴合;
当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所述导向轨转辙至曲线侧腹板时,确定所述转辙到位时间获取的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M,且M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二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1-M)之间,且[1-M)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二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未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0,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但所述导向轨没有贴合。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包括悬挂式单轨道岔梁、导向轨、可动轨、转辙装置和控制器;可动轨的一端与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双开线交点枢轴连接,可动轨的另一端与导向轨的第一端铰接,导向轨的第二端为尖轨端,转辙装置与可动轨连接,转辙装置用于控制可动轨转动实现转辙;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与导向轨贴合段,沿导向轨的第二端至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N个第一检测位,N个第一检测位的每个第一检测位上至少安装有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与导向轨贴合段,沿导向轨的第二端至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M个第二检测位,M个第二检测位的每个第二检测位上至少安装有2个第二位置传感器,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控制器与N个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M个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和曲线侧腹板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并持续获取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发送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根据时序差和检测状态数量判断多次获取的多个第一检测信号和多个第二检测信号是否符合预设规则,并判断出悬挂式单轨道岔导向轨的转辙状态。由于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非压力传感器,因此,长时间使用受损的可能性降低,且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多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可以实现冗余检测,提升了道岔检测的稳定性。又由于采用了根据时序差和检测状态数量的判断规则,不仅能检测转辙状态还能检测导向轨和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贴合程度,提升了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2: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3:导向轨;4:可动轨;5:第一检测位;6:第二检测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包括悬挂式单轨道岔梁、导向轨、可动轨、转辙装置和控制器;可动轨的一端与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双开线交点枢轴连接,可动轨的另一端与导向轨的第一端铰接,导向轨的第二端为尖轨端,转辙装置与可动轨连接,转辙装置用于控制可动轨转动实现转辙;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与导向轨贴合段,沿导向轨的第二端至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N个第一检测位,N个第一检测位的每个第一检测位上至少安装有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与导向轨贴合段,沿导向轨的第二端至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M个第二检测位,M个第二检测位的每个第二检测位上至少安装有2个第二位置传感器,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控制器与N个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M个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应用在悬挂式单轨道岔中,更具体的是应用在内部设置的可动轨提升转辙式悬挂式单轨道岔中。该悬挂式单轨道岔内部设置有可动轨、导向轨、补偿轨等轨道,且还可以设置提升装置、转辙装置、锁定装置等,通过各装置的配合,在可动轨带动导向轨转辙时,完成提升、转辙、下降可动轨等动作,实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快速转辙。
其中,导向轨是用来贴合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或曲线侧腹板以使车辆顺利使上可动轨的轨道。导向轨为板状结构,且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横截面逐渐变小,直至第二端为尖轨状。导向轨与悬挂式单轨道岔梁贴合段为一平面。在该平面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检测位和第二检测位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或3个以上,第一检测位和第二检测位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设置2个第一检测位和设置2个第二检测位,或设置2个第一检测位和设置3个第二检测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位和第二检测位仅是位置概念,在一个检测位中,可以包括1个检测点,也可以包括2个或以上的检测点,通过设置多个检测点,可以通过判断多个检测点上的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以防止其中1个位置传感器失效时,导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系统失效的风险出现。而当一个检测位中包括2个或以上的检测点时,2个或以上的检测点的连线是垂直于导向轨的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的。此外,在每个检测点中,为了实现冗余控制,还可以设置两个位置传感器,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是用于感应导向轨相对悬挂式单轨道岔梁距离的传感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可以为接近式位置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或摄像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为位移传感器或摄像设备。当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均为位移传感器时,具体类型可以是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自整角机、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本发明实施例不对位移传感器的具体类型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与N个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M个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电连接,N个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M个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检测信号可以包括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而为了确定每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每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是否运行正常,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均向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和校验信号。检测信号和校验信号的信号内容相同,均为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控制器通过判断检测信号和校验信号的内容是否一致,来确定第一位置传感器或第二位置传感器是否运行正常。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包括悬挂式单轨道岔梁、导向轨、可动轨、转辙装置和控制器;可动轨的一端与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双开线交点枢轴连接,可动轨的另一端与导向轨的第一端铰接,导向轨的第二端为尖轨端,转辙装置与可动轨连接,转辙装置用于控制可动轨转动实现转辙;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与导向轨贴合段,沿导向轨的第二端至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N个第一检测位,N个第一检测位的每个第一检测位上至少安装有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与导向轨贴合段,沿导向轨的第二端至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M个第二检测位,M个第二检测位的每个第二检测位上至少安装有2个第二位置传感器,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控制器与N个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M个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和曲线侧腹板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并持续获取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发送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根据时序差和检测状态数量判断多次获取的多个第一检测信号和多个第二检测信号是否符合预设规则,并判断出悬挂式单轨道岔导向轨的转辙状态。由于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非压力传感器,因此,长时间使用受损的可能性降低,且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多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可以实现冗余检测,提升了道岔检测的稳定性。又由于采用了根据时序差和检测状态数量的判断规则,不仅能检测转辙状态还能检测导向轨和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贴合程度,提升了检测精度。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3。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应用于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每隔预设时长获取一次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S等于设置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总数,K等于设置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总数,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均包含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
步骤302: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步骤303:根据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
步骤304:根据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转辙到位时间点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中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包括,每隔预设时长获取一次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S等于设置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总数,K等于设置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总数,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均包含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根据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根据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转辙到位时间点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也即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持续获取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发送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进而确定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以及转辙到位状态。由于引入了多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因此不仅可以确定转辙位置,还可以确定转辙到位状态,在增加悬挂式单轨道岔的检测功能的同时,还提升了悬挂式单轨道岔的检测精度。
可选地,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之前,还包括:
在获取一次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的同时,还获取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校验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校验信号;
在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均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的步骤;
在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验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不一致,或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验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报警及提示信息。
可选地,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包括:
对于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每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当以预设时长,连续两次获取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不一致时,将后一次获取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确定为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对于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每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当以预设时长,连续两次获取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不一致时,将后一次获取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为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可选地,根据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包括:
根据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
按检测位信息编号从小达大的顺序对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得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和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检测位信息编号从小达大的顺序方向为导向轨贴合悬挂式单轨道岔梁时导向轨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
在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否、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且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是、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导向轨转辙至曲线侧腹板,并将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最后一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时间信息确定为转辙到位时间;
在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是、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且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否、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导向轨转辙至直线侧腹板,并将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最后一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时间信息确定为转辙到位时间。
可选地,根据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包括:
对于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在具有相同检测位信息的第一位置传感器中,随机选取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作为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得到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
对于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在具有相同检测位信息的第二位置传感器中,随机选取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作为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得到N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
可选地,根据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转辙到位时间点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包括:
当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所述导向轨转辙至直线侧腹板时,确定所述转辙到位时间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N,且N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一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1-N)之间,且[1-N)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一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未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0,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但所述导向轨没有贴合;
当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所述导向轨转辙至曲线侧腹板时,确定所述转辙到位时间获取的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M,且M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二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1-M)之间,且[1-M)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二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未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0,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但所述导向轨没有贴合。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按照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4。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应用于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每隔预设时长获取一次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第一校验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第二校验信号,S等于设置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总数,K等于设置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总数,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均包含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
其中,预设时长是由用户输入到控制器、第一位置传感器及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控制多次信号接收和发送的时间间隔。预设时长可以为1ms、5ms等,预设时长越短,控制器在相同时间段内获取的第一检测信号、第一校验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的数据量也越多,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状态的精度也就越高。可以理解的是,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每隔预设时长检测一次状态,生产第一检测信号、第一校验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每隔预设时长同步接收上述信号,从而实现信号间的同步。例如,预设时长为1ms,则在第一次获取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第一校验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第二校验信号后,隔1ms后第二次获取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第一校验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第二校验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预设时长的设定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第一检测信号是指第一位置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是指第二位置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包括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检测位信息是指可以指示第一位置传感器或第二位置传感器所在的检测位的信息。例如,1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位信息为1,则说明该第一位置传感器位于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直线侧腹板上沿导向轨的第二端至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的第1个第一检测位上。又例如,1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位信息为3,则说明该第二位置传感器位于悬挂式单轨道岔梁曲线侧腹板上沿导向轨的第二端至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的第3个第二检测位上。检测时间信息是指可以指示当前检测信号检测完成的时间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可以是由年、月、日、时、分、秒组成的时间信息,也可以是从某一时间点开始的累积时间信息。例如,检测时间信息可以是2023年2月21日19时21分4秒,也可以是以2023年2月21日19时21分4秒为起始点的第100秒。为了更精确的计时,检测时间信息的单位还可以为毫秒,本发明对检测时间信息的显示方式和计时单位不做具体限定。检测状态信息是指可以指示是否检测到导向轨以一定阈值接近或远离位置传感器的信息。检测状态信息显示“是”时,说明导向轨以一定阈值接近第一位置传感器或第二位置传感器,检测状态信息显示“否”时,说明导向轨以一定阈值远离第一位置传感器或第二位置传感器。
其中,第一校验信号和第一检测信号的信号内容相同,第二校验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内容相同。第一校验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是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发出的用于校验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和对应的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第一校验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与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是两路不同的信号,且均是由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独立发送给控制器的信号。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是同时发送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是同时发送的。
步骤402:在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均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步骤403,若不一致则输出报警及提示信息。
具体地,在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均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的步骤。在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验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不一致,或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验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报警及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次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第一校验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第二校验信号,若存在其中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与第一校验信号不同,或其中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与第二校验信号不同时,则说明对应的该第一位置传感器或第二位置传感器出现异常,此时,其检测状态不能应用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中,需要工程师及时对该传感器进行检修。
此外,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均一致是指第一检测信号中的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和第一校验信号中的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完全一致,以及第二检测信号中的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和第二校验信号中的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完全一致。若不一致,则输出报警及提示信息。报警及提示信息会由控制器传输至用户终端上,提醒用户某一具体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异常。
步骤403: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连续两次的第一检测信号或第二检测信号中,若检测状态信息发生了改变,则说明对于第一检测信号或第二检测信号,导向轨发生了位移变化。例如,对于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而言,当连续两次获取的第一检测信号中,前一次检测信号中的检测状态信息为“是”,而后一次检测信号中的状态为“否”,则说明导向轨远离该第一位置传感器,且距离超过了预设距离;当连续两次获取的第一检测信号中,前一次检测信号中的检测状态信息为“否”,而后一次检测信号中的状态为“是”,则说明导向轨接近该第一位置传感器,且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检测信号变化值,便可确定相对于特定位置传感器,导向轨是接近该特定位置传感器还是远离该特定传感器。
具体地,可以通过以下条件,确定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对于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每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当以预设时长,连续两次获取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不一致时,将后一次获取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确定为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对于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每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当以预设时长,连续两次获取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不一致时,将后一次获取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为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也即是,对于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每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若连续两次获取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不一致,则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为后一次获取的第一检测信号的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对于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每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若连续两次获取第二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不一致,则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为后一次获取的第二检测信号的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
例如,对于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中的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而言,前一次获取的第一检测信号为(1,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2秒001毫秒,否),后一次获取的第一检测信号为(1,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2秒501毫秒,是),则将后一次获取的第一检测信号为(1,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2秒501毫秒,是)确定为该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对于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中的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而言,前一次获取的第二检测信号为(3,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0秒001毫秒,是),后一次获取的第二检测信号为(1,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0秒501毫秒,否),则将后一次获取的第二检测信号为(1,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0秒501毫秒,否)确定为该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以上检测信号数值均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数据,实际应用时还可以为其他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404:根据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
具体地,可以根据步骤4041-步骤4043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
步骤4041:根据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与所述导向轨贴合段依次设置有N个第一检测位中,每个第一检测位上都至少安装有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因此,对于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而言,至少有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位信息是相同的,而相同的检测位信息上的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也都是相同的。在确定多个检测位上的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是否存在时间差时,仅需要选取每个检测位上一个位置传感器即可,因此,本步骤是根据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选取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以确保每个第一检测位上仅有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参与后续判断过程,以及,根据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选取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以确保每个第二检测位上仅有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参与后续判断过程。在选取过程中,可以直接从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中,根据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也可以根据N个第一检测位的每个检测位确定该检测位上的至少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再从该检测位上的至少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选取1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同理,可以直接从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中,根据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也可以根据M个第二检测位的每个检测位确定该检测位上的至少2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再从该检测位上的至少2个第二位置传感器选取1个第二位置传感器。
具体地,对于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在具有相同检测位信息的第一位置传感器中,随机选取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作为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得到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对于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在具有相同检测位信息的第二位置传感器中,随机选取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作为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得到N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
例如,对于4个第一位置传感器,1号、2号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位信息为1,3号、4号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位信息为2,因此,从1号、2号第一位置传感器随机选取1号第一位置传感器为①号第一检测位上的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从3号、4号第一位置传感器随机选取3号第一位置传感器为②号第一检测位上的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将1号第一位置传感器和3号第一位置传感器确定为2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
步骤4042:按检测位信息编号从小达大的顺序对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得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和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检测位信息编号从小达大的顺序方向为导向轨贴合悬挂式单轨道岔梁时导向轨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
例如,3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中,1号、2号、3号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位信息分别为2、1、3,其中,检测位信息1指示检测位在导向轨贴合悬挂式单轨道岔梁时导向轨第二端上,检测位信息2指示检测位在导向轨贴合悬挂式单轨道岔梁时导向轨第二端至第二端中间,检测位信息3指示检测位在导向轨贴合悬挂式单轨道岔梁时导向轨第一端上。因此,将3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按检测位信息编号从小达大的顺序排序,得到2号、1号、3号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组成的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
步骤4043:在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否、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且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是、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导向轨转辙至曲线侧腹板,并将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最后一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时间信息确定为转辙到位时间;或,
在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是、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且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否、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导向轨转辙至直线侧腹板,并将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最后一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时间信息确定为转辙到位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可动轨和导向轨转辙时,依次设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会随转辙过程依次变化,且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也为连续性顺序排序,根据此变化规则,通过检测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检测时间信息,以及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可以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具体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
步骤405:根据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转辙到位时间点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确定出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具体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时,可以根据转辙到位时刻获取的在转辙到位的曲线侧腹板或直线侧腹板上的检测位移传感器的数量来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状态,以进一步确定导向轨是否已与悬挂式单轨道岔梁贴合。
具体地,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规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
当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导向轨转辙至直线侧腹板时,确定转辙到位时间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
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N,且N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第一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导向轨完全贴合;
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1-N)之间,且[1-N)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第一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导向轨未完全贴合;
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0,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但导向轨没有贴合;
当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导向轨转辙至曲线侧腹板时,确定转辙到位时间获取的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
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M,且M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第二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且导向轨完全贴合;
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1-M)之间,且[1-M)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第二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且导向轨未完全贴合;
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0,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但导向轨没有贴合。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的应用。
在一个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中,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与导向轨贴合段,沿导向轨的第二端至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2个第一检测位,编号①号第一检测位、②号第一检测位,且每个第一检测位上均安装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编号1号第一位置传感器、2号第一位置传感器、3号第一位置传感器、4号第一位置传感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与导向轨贴合段,沿导向轨的第二端至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2个第二检测位,编号①号第二检测位、②号第二检测位且每个第二检测位上均安装2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编号1号第二位置传感器、2号第二位置传感器、3号第二位置传感器、4号第二位置传感器。4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由用户设置每隔500ms检测一次导向轨到位状态,分别生成第一检测信号、第一校验信号并实时发送至控制器,4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由用户设置每隔500ms检测与4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同步检测一次导向轨到位状态,生成第二检测信号、第二校验信号并实时发送至控制器。
控制器在获取一次信号时,首先判断4个第一位置传感器中的每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是否一致,以及4个第二位置传感器中的每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继续执行后续步骤,若不一致则输出报警及提示信息。
经校验,每次获取的4个第一位置传感器中的每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及4个第二位置传感器中的每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均一致,则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4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4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4个第一位置传感器中每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4个第二位置传感器中每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由于①号第一检测位上安装了1号第一位置传感器和2号第二位置传感器,因此,随机选取1号第一位置传感器为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同理,选取3号第一位置传感器为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选取1号第二位置传感器为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选取3号第二位置传感器为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对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2个第二位置传感器按检测位信息编号从小达大的顺序分别排序,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为1号第一位置传感器、3号第一位置传感器,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为1号第二位置传感器、3号第二位置传感器。
此时,1号第一位置传感器对应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为(1,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0秒001毫秒,是)、3号第一位置传感器对应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为(2,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0秒501毫秒,是),1号第二位置传感器对应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为(1,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18秒001毫秒,否)、3号第二位置传感器对应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为(2,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18秒501毫秒,否),说明,位于①号第一检测位上的1号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于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0秒001毫秒检测到导向轨接近且距离小于预设阈值1mm,位于②号第一检测位上的3号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于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0秒501毫秒检测到导向轨接近且距离小于预设阈值1mm,位于①号第二检测位上的1号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于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18秒001毫秒检测到导向轨远离且距离大于预设阈值1cm,位于②号第二检测位上的3号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于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18秒501毫秒检测到导向轨远离且距离大于预设阈值1cm,根据预设规则,可以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导向轨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且转辙到位时间为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0秒501毫秒。
在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0秒501毫秒获取4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并判断4个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个数,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2,且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分布在①号第一检测位和②号第一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导向轨完全贴合;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1,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导向轨未完全贴合;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0,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但导向轨没有贴合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导向轨完全贴合。
此外,在另一种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的方法中,在2022年2月21日19时21分20秒501毫秒获取4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并判断4个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个数,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4,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导向轨完全贴合;判定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1、2、3,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导向轨未完全贴合;若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0,则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但导向轨没有贴合。
以上实施例中的数据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数据,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其他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中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包括,每隔预设时长获取一次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S等于设置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总数,K等于设置在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总数,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均包含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根据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根据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转辙到位时间点获取的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也即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持续获取多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发送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确定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进而确定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以及转辙到位状态。由于引入了多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因此不仅可以确定转辙位置,还可以确定转辙到位状态,在增加悬挂式单轨道岔的检测功能的同时,还提升了悬挂式单轨道岔的检测精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包括悬挂式单轨道岔梁、导向轨、可动轨、转辙装置和控制器;
所述可动轨的一端与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双开线交点枢轴连接,所述可动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轨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导向轨的第二端为尖轨端,所述转辙装置与所述可动轨连接,所述转辙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动轨转动实现转辙;
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与所述导向轨贴合段,沿所述导向轨的第二端至所述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N个第一检测位,N个所述第一检测位的每个第一检测位上至少安装有2个第一位置传感器,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与所述导向轨贴合段,沿所述导向轨的第二端至所述导向轨的第一端方向,依次设置有M个第二检测位,M个所述第二检测位的每个第二检测位上至少安装有2个第二位置传感器,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控制器与N个所述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M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和校验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第一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上的全部第二位置传感器为位移传感器或摄像设备。
4.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每隔预设时长获取一次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S等于设置在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直线侧腹板上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总数,K等于设置在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的曲线侧腹板上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总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均包含检测位信息、检测时间信息和检测状态信息;
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根据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
根据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所述转辙到位时间点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之前,还包括:
在获取一次S个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的同时,还获取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校验信号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校验信号;
在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均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的步骤;
在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验信号和第一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不一致,或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验信号和第二校验信号之间的信号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输出报警及提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连续两次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包括:
对于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每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当以预设时长,连续两次获取的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不一致时,将后一次获取的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确定为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对于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每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当以预设时长,连续两次获取的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不一致时,将后一次获取的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为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和转辙到位时间,包括:
根据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
按检测位信息编号从小达大的顺序对N个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得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和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所述检测位信息编号从小达大的顺序方向为所述导向轨贴合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梁时所述导向轨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
在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否、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且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是、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所述导向轨转辙至曲线侧腹板,并将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最后一个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时间信息确定为转辙到位时间;
在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是、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且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的每个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为否、检测时间信息在时间轴上为连续性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所述导向轨转辙至直线侧腹板,并将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排序组中最后一个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时间信息确定为转辙到位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和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变化信息,确定N个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M个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包括:
对于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在具有相同检测位信息的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中,随机选取一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作为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得到N个所述目标第一位置传感器;
对于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在具有相同检测位信息的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中,随机选取一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作为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得到N个所述目标第二位置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位置、所述转辙到位时间点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K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的转辙到位状态,包括:
当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所述导向轨转辙至直线侧腹板时,确定所述转辙到位时间获取的S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N,且N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一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1-N)之间,且[1-N)个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一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未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0,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直线侧腹板侧但所述导向轨没有贴合;
当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所述导向轨转辙至曲线侧腹板时,确定所述转辙到位时间获取的K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中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M,且M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二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1-M)之间,且[1-M)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布在不同的所述第二检测位上时,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且所述导向轨未完全贴合;
若所述检测状态信息为是的数量为0,则确定所述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至曲线侧腹板侧但所述导向轨没有贴合。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4-9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310225952.2A 2023-03-09 2023-03-09 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0397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5952.2A CN116039705A (zh) 2023-03-09 2023-03-09 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5952.2A CN116039705A (zh) 2023-03-09 2023-03-09 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9705A true CN116039705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25952.2A Pending CN116039705A (zh) 2023-03-09 2023-03-09 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9705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0946A (zh) * 2017-09-30 2018-02-0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跨座式单轨道岔监测系统
CN207389217U (zh) * 2017-09-30 2018-05-2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跨座式单轨道岔监测系统
CN207997855U (zh) * 2018-03-30 2018-10-23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列车主动导向式悬挂单轨道岔系统
CN109455200A (zh) * 2018-12-28 2019-03-12 广州汇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自动转向分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32014A (zh) * 2020-01-30 2020-06-05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检测道岔尖轨紧贴基本轨的方法
US20200399836A1 (en) * 2019-06-21 2020-12-24 Harsco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for railroad switch position detection
WO2021028144A1 (de) * 2019-08-14 2021-02-18 Siemens Mobility GmbH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eines zustands einer weiche
CN112441066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道岔转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道岔
CN114407970A (zh) * 2021-12-28 2022-04-29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处理模块及转辙机
CN114475702A (zh) * 2022-01-24 2022-05-13 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枢轴型悬挂式单轨多开道岔系统及其辅助转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0946A (zh) * 2017-09-30 2018-02-0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跨座式单轨道岔监测系统
CN207389217U (zh) * 2017-09-30 2018-05-2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跨座式单轨道岔监测系统
CN207997855U (zh) * 2018-03-30 2018-10-23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列车主动导向式悬挂单轨道岔系统
CN109455200A (zh) * 2018-12-28 2019-03-12 广州汇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自动转向分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399836A1 (en) * 2019-06-21 2020-12-24 Harsco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for railroad switch position detection
WO2021028144A1 (de) * 2019-08-14 2021-02-18 Siemens Mobility GmbH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eines zustands einer weiche
CN112441066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道岔转辙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道岔
CN111232014A (zh) * 2020-01-30 2020-06-05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检测道岔尖轨紧贴基本轨的方法
CN114407970A (zh) * 2021-12-28 2022-04-29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悬挂式单轨道岔的处理模块及转辙机
CN114475702A (zh) * 2022-01-24 2022-05-13 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枢轴型悬挂式单轨多开道岔系统及其辅助转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91301B1 (en) Automatic neutral section control system
CN110251946B (zh) 虚拟景点控制器
US9067609B2 (en) Vital solid state controller
EP2185259B1 (en) Virtual omnimover
WO2018113762A1 (zh) 区域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CN109318937A (zh) 列车控制系统
AU2006202620A1 (en)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onitoring integrity of a railroad train
US11787425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and in-vehicle device
WO2016039789A1 (en) Broken rail detection system for railway systems
WO2014108861A1 (en) A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in a guideway network
CN106233260A (zh) 冗余系统控制装置及其系统切换方法
CN116039705A (zh) 悬挂式单轨道岔转辙到位检测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KR101221843B1 (ko) 무선통신기반 열차제어시스템의 열차 무결성 확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606423A (zh) 区域控制器及非通信列车完整性判断方法
JP5467749B2 (ja) 移動閉塞方式atc論理装置を用いた常用系信号とバックアップ系信号を有するバックアップ機能を備えた信号システム
CN108263433A (zh) 用于道岔系统的信号冗余控制系统和方法
JP5416475B2 (ja) 地上装置、及び、列車制御装置
AU2018201912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level crossing and railway installation for implementing such method
CN113428193B (zh) 一种基于rfid处理站场图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JPS60116560A (ja) 踏切制御方式
CN219584192U (zh) 悬挂式单轨道岔动力推杆控制系统
KR101793310B1 (ko) 철도 차량의 태그리더 고장 감지장치
JP6964496B2 (ja) 可動ホーム柵列制御システム
CN117622271B (zh) 列车线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RU2798144C1 (ru)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предупредите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переезд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