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059A -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3059A
CN116033059A CN202211729603.6A CN202211729603A CN116033059A CN 116033059 A CN116033059 A CN 116033059A CN 202211729603 A CN202211729603 A CN 202211729603A CN 116033059 A CN116033059 A CN 116033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cene mode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296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广
刘雄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296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3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3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基于无线直连通道,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该信息为用于表征场景模式的信息;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用于该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本申请的方案可以降低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增多。如,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不仅能够收发消息,还能够进行简单办公或者玩游戏等。
但是,在用户需要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某种应用场景下的操作时,可能需要用户进行一些其他辅助操作才能够使得电子设备适合该种应用场景下的操作,使得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复杂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其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
基于所述无线直连通道,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述信息为用于表征场景模式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用于所述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包括:
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场景预测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
基于所述场景预测信息,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
基于所述第一场景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包括:
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场景模式的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
基于第一场景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之后,还包括:
监测到用户启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应用,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场景模式;
如果所述第二场景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场景模式,基于所述第二场景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资源管理模式;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输出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启动至少一个第二应用。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
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三应用;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应用确定为需要优先分配带宽的应用,结合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应用各自的带宽分配优先级以及所述第三应用当前的带宽需求情况,为所述第三应用分配带宽。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之前,还包括:
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无线广播;
获得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无线广播返回的响应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场景预测信息,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场景预测信息,利用场景预测模型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所述场景预测模型为利用标注有场景模式类别的多个场景预测信息样本训练得到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场景预测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记事本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中指定应用的用户交互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日历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运行的应用进程信息。
其中,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通道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
信息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直连通道,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述信息为用于表征场景模式的信息;
状态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用于所述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
由以上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了无线直连通道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无线直连通道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得用于反映场景模式信息,在此基础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主动基于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使得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合于相应的场景模式,从而无需用户再进行一些复杂的其他操作,便可以利用第一电子设备执行该场景模式下相关操作,降低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等终端设备,对此不加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仅仅是为了便于区分该电子设备以及后续与该电子设备建立直连连接的其他电子设备,将该电子设备称为第一电子设备,而将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电子设备称为第二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
无线直连通道也就是直连连接通道,指不需要借助路由器或者交换机,而在两台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的能够直接通信的通道。
基于此,建立直连连接通道可以是基于无线直连技术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点对点(P2P)物理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直连技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P2P物理链路。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支持Wi-Fi6,那么这两个电子设备均支持Wi-Fi直连(即Wi-Fi设备点对点连接),从而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P2P物理链路。
S102,基于该无线直连通道,获得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
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是指通过无线直连通道从第二电子设备侧获得的信息。
该信息为用于反映场景模式的信息。场景模式可以标明用户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目的或者操作类型。如,场景模式可以分为:学习场景、办公场景、会议场景、游戏场景以及影音场景场景模式。
在本申请中,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反映的场景模式是用户需要电子设备(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进入或者处于的场景模式。
如,该信息反映的场景模式可以是用户正在利用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的操作所属的场景模式;该场景模式也可以是用户期望电子设备(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或者第二电子设备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进入到的场景模式。
基于此,本申请获得的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已确定并传输的场景模式的信息;也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的能够用于预测用户期望电子设备进入的场景模式的信息。当然,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还可以有其他可能形式,对此不加限制。
S103,基于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用于该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可以反映出用户对于场景模式的需求情况,因此,为了便于用户使用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相应场景模式下的操作,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其运行状态调整到适合进行该场景模式下的操作所需的运行状态。
其中,结合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具体实现可以有多种可能,如,可以是先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在此基础上,调整第一电子设备处于与场景模式对应的运行状态。还可以是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基于提取出的至少一个关键词匹配适合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调整等,当然,还可以有其他调整方式,对此不加限制。
由以上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了无线直连通道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无线直连通道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得用于反映场景模式信息,在此基础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主动基于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使得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合于相应的场景模式,从而无需用户再进行一些复杂的其他操作,便可以利用第一电子设备执行该场景模式下相关操作,降低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复杂度。
另外,通过本申请的方案可以在用户存在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需求的情况下,从用户的第二电子设备(即用户的另一电子设备)上获得需要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场景模式的信息,基于表征场景模式的信息,调整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状态以适合相应的场景模式,从而可以在用户使用第一设备之前,提前将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调整为适合用户的操作的状态,不仅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还可以从操作感受上提升用户的操作舒适度。
在本申请中,为了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符合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反映的场景模式,调整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
如,调整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包括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以及调整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的应用的状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中,通过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可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更适合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反映的场景模式,提高该场景模式下的相关操作的操作流畅度、操作效果或者操作效率。
如,在一种情况中,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可以是: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输出参数。
其中,输出参数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出参数、显示参数、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参数以及风扇的转速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音频输出参数可以包括音量以及音频模式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显示参数可以包括分辨率、色域以及显示亮度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整第一电子设备输出参数,能够使得电子设备更适合进行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下的操作,从而可以减少由于第一电子设备的输出参数不适合而影响到操作效率或者使用效果的情况。
例如,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为学习场景模式,可以控制风扇的输出转速处于设定的低转速范围内,将显示亮度提升到适合于学习模式适合的亮度范围内,以及,提高音频的噪声过滤等级等等。
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表征的场景模式为游戏场景模式,可以将显示单元的分辨率设置为设定的高分辨率值,以及将处理器以及其他硬件装置性能参数设定为高性能对应的性能参数等。
对于其他场景模式也类似,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还可以是,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资源管理模式。
其中,资源管理模式为用于管理电子设备中各种软件以及硬件资源的管理模式。
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具有不同的资源管理模式,不同资源管理模式下,对于资源的分配方式、硬件装置运行状况的控制以及噪声的控制等均会有所不同。基于此,通过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资源管理模式可以合理控制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合相应的场景模式。
举例说明:假设第一电子设备的资源管理模式包括:安静模式、野兽模式和均衡模式这三种。
其中,安静模式是指通过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资源分配以及硬件装置的运行等,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较低的噪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低性能状态,且风扇处于较低转速等。如,安静模式可以适用于娱乐或者休闲场景模式。
野兽模式是指通过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资源分配以及硬件装置的运行等,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具有最高的性能,且风扇转速处于最高转速,当然,该模式下第一电子设备的造成也会较高。野兽模式可以适用于游戏等对于电脑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模式。
平衡模式为处于野兽模式和安静模式之间的中间态模式,在平衡模式下,第一电子设备会控制其性能处于野兽模式与安静模式对应的性能之间,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噪声和风扇转速等也比较适中。平衡模式比较适用于学习场景模式以及办公场景模式等。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可以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合理控制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资源管理模式,使得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合相应场景模式下的操作。
其中,调整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的应用的状态可以包括:应用的启动状态、以及调整应用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占用状态等状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如,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调整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的应用的状态可以为: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启动至少一个应用。其中,此处的应用是与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表征的场景模式关联的应用。
举例说明:
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表征的场景模式为办公模式,则可以启动第一电子设备中与办公模式相关的至少一个办公应用,如,邮箱、文档、幻灯片或者是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使用频率较高其他办公应用。
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表征的场景模式为会议模式,则可以启动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用于会议交互的应用,如在线会议应用等。
如果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表征的场景模式为游戏模式,则可以启动第一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款游戏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启动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表征的场景模式相关的应用,可以实现提前为用户启动与场景模式相关的应用,从而可以减少用户启动应用所需等待的耗时。
在又一种情况中,调整第一应用运行的应用的状态可以是: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中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关联的至少一个应用,此处的应用同样是与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表征的场景模式关联的应用。相应的,为了保证各个应用的可靠运行以及减少应用运行过程中的通信延迟等,本申请还可以将该至少一个应用确定为需要优先分配带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该至少一个应用各自的带宽分配优先级以及应用当前的带宽需求情况,为应用分配带宽。
将至少一个应用确定为需要优先分配带宽的应用可以对该至少一个应用进行带宽,会基于该至少一个应用各自的带宽需求请求,优先保证该至少一个应用的带宽需求。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该至少一个应用的不同,本申请还可以考虑该至少一个应用各自的带宽分配优先级,为该至少一个应用合理分配所需的带宽。
其中,至少一个应用各自的带宽分配优先级可以是预先设定;也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确定用户使用该至少一个应用的使用概率,按照使用概率的高低,确定各应用的带宽分配优先级。其中,应用的带宽分配优先级越高,该应用所需的带宽资源越能够优先被分配。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还可以包括是以上提到的几种情况或者方式中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对此不加限制。
在本申请中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是结合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直接进行以上提到的相关运行状态的条件;还可以是先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表征的场景模式,再基于场景模式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为了便于理解,以基于确定出的场景模式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为例,并结合确定场景模式的不同方式对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对于一种确定场景模式的方式,可以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
S202,基于该无线直连通道,获得该第二电子设备的场景预测信息。
其中,该场景预测信息为用于表征用户期望的场景模式的信息,因此,基于该场景预测信息可以作为确定电子设备所需进入的场景模式的依据。
该场景预测信息可以包括来源于第二电子设备且能够反映出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的使用习惯、待办事项以及操作需求的相关信息。
如,该场景预测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多种:
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第二电子设备中的记事本信息;
第二电子设备中指定应用的用户交互信息;
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日历信息;
第二电子设备运行的应用进程信息。
其中,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表征使用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而用户的位置可以反映出用户当前正在或者未来较短时间内需要利用电子设备进行的操作。例如,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为用户的公司位置,那么反映出用户需要利用办公软件进行办公操作。
该记事本信息可以记录有用户的待办事项以及其他需求信息,因此,通过记事本信息也可以反映出用户需要利用电子设备进入到的场景模式。例如,记事本信息中记录有早上9点开会,则说明用户存在利用会议软件的需求,即用户存在利用电子设备进入到会议场景模式的需求。
指定应用中的用户交互信息可以是用户指定或者预先设定的一些能够反映其行为需求的应用中的用户交互信息。如,邮箱应用中的邮件内的一些办公事项安排信息,或者即时通讯应用中的事项信息以及能够表示待办事项的信息等。
日历信息可以与记事本信息类似,日历信息中可以包括代办事项信息以及用户标记的其他信息,还可以包括日期以及时间等辅助判断用户操作需求的信息。
应用进程信息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正在运行的应用或者进程的名称,以及应用或者进程的运行状态等信息。基于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应用进程信息,可以反映出用户后续利用第一电子设备所需进入到的场景模式,如,第二电子设备上正在运行有应用学习应用,则说明当前处于学习场景模式,那么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能够建立无线直连通道的前提下,用户也存在利用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学习场景模式启动学习应用的需求。
S203,基于该场景预测信息,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
为了便于区分,将基于该场景预测信息确定出的场景模式称为第一场景模式。
其中,基于该场景预测信息确定该第一场景模式的具体实现可以有多种可能,本申请对此不加限制。
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该场景预测信息,利用场景预测模型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该场景预测模型为利用标注有场景模式类别的多个场景预测信息样本训练得到的。
场景预测信息样本为作为训练样本的场景预测信息,因此,场景预测信息样本同样可以包括从不同用户的电子设备获得的位置信息、记事本信息以及日历信息等,具体与前面场景预测信息相似,不再赘述。
其中,场景模式类别用于表征场景预测信息样本对应的场景模式。
该场景预测模型可以是通过对任意分类模型或者神经网络模型等进行训练得到的,如,场景预测模型可以为极度梯度提升树(XGBoost)分类模型。训练场景预测模型可以采用有监督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具体训练过程不加限制。
S204,基于该第一场景模式,调整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用于该第一场景模式。
如,可以建立不同场景模式与适合的运行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一场景模式适合的运行状态,然后将第一电子设备调整为相应的运行状态。当然,基于该第一场景模式,还可以有其他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方式,对此不加限制。
其中,调整的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包括前面提到的几种情况。如,基于第一场景模式,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将第一电子设备的输出参数调整为适合该第一场景模式的输出参数;
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资源管理模式为与该第一场景模式匹配的资源管理模块;
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启动与第一场景模式关联的至少一个应用。
以及,将与第一场景模式关联至少一个应用确定为需要优先分配带宽的应用,结合该至少一个应用各自的带宽分配优先级以及各应用当前的带宽需求情况,为该至少一个应用中的各应用分配带宽。
基于第一场景模式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前面实施例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电子设备靠近第一电子设备,使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能够建立无线直连通道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无线无线直连通道从第二电子设备侧获得能够预测用户期望进入的场景模式的场景预测信息。在此基础上,第一电子设备基于场景预测信息可以预测出用户期望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到的第一场景模式,从而可以提前将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调整到适合该第一场景模式的运行状态,使得用户能够更为高效和方便地利用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第一场景模式下的操作。
例如,第一场景模式为办公模式,通过提前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启动相应的办公软件,可以减少用户等待办公软件启动所需的耗时。
又比如,第一场景模式为会议模式,提前将会议模式相关的会议应用设定为需要优先分配带宽的应用,可以在用户基于会议应用进行会议的过程中,减少由于带宽不足而引起的通信卡顿等异常情况,提高会议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场景预测信息确定的第一场景模式有可能会与用户实际需要进入的场景模式存在偏差,或者是虽然确定出的第一场景模式没有问题,但是由于临时出现其他特殊情况用户可能需要改变所需进入的场景模式。基于此,为了能够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能够适应用户实际需要进入的场景模式,本申请在确定出用户待使用的第一场景模式之后,还可以监测用户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启动的应用。
相应的,监测到用户启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应用,基于该第一应用,确定该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场景模式。如果该第二场景模式不同于该第一场景模式,基于该第二场景模式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其中,为了便于区分,将用户实际在第一电子设备启动的应用称为第一应用,而将与第一场景模式相关的应用可以称为第二应用或者第三应用。
其中,基于第一应用确定第二场景模式可以有多种可能,对此不加限制。如,可以是基于第一应用的类型,确定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场景模式。当然,还可以是结合第一应用的运行状态或者用户打开的第一应用的具体窗口界面,以确定用户基于第一应用进行的操作,进而确定第二场景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结合用户实际启动的第一应用确定出第二场景模式,重新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合该第二场景模式。
其中,基于第二场景模式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前面基于第二场景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相似,具体可以参见前面实施例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理解,以基于第二场景模式调整第一电子设备中与第二场景模式相关的应用的带宽分配为例说明。
在确定出第二场景模式之后,本实施例可以将于第二场景模式相关的至少一个应用确定为需要优先分配带宽的应用,为了便于区分,第二场景模式相关的应用可以称为第四应用。相应的,结合至少一个第四应用各自的带宽分配优先级以及第四应用当前的带宽需求情况,为各第四应用分配带宽。
特别的,由于可以确定电子设备当前启动的应用为第一应用,因此,此处可以仅将第一应用确定为第二场景模式相关的应用,并结合该第一应用的带宽需求,优先保证该第一应用的带宽分配。
当然,也可以是将第一应用以及其他与第二场景模式相关的至少一个应用确定为需要优先分配带宽的应用,但是可以设定该第一应用的带宽分配优先级高于第二场景模式相关的其他应用的带宽分配优先级。
下面以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表征场景模式的信息的又一种可能情况,对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3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
S302,基于该无线直连通道,获得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场景模式的信息。
其中,该第一场景模式的信息可以是第一场景模式的名称或者标识等,对此不加限制。
该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场景模式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基于其运行的应用程序确定出的场景模式。例如,第二电子设备正在运行与游戏场景相关的游戏应用,那么第二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其所处的第一场景模式为游戏场景模式。
当然,第二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其所处的第一场景模式,对此不加限制。
S303,基于第一场景模式,调整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合该第一场景模式。
该步骤303可以参见前面实施例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电子设备侧能够确定其当前所处的场景模式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能够将其所处的第二场景模式的信息直接传输给第一电子设备,从而无需第一电子设备再进行场景模式的预测,有利于更为及时地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特别的,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同样可能会导致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启动的应用对应的第二场景模式与该第一场景模式不符。
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样可以在监测到用户启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应用后,基于第一应用,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场景模式;如果第二场景模式不同于该第一场景模式,基于该第二场景模式调整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具体参见前面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无线直连通道的方式可以有多种。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第二电子设备,以便及时调整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本申请中该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无线广播来探测是否存在该第二电子设备。
下面结合一种具体实现来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401,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无线广播。
该无线广播可以为Wi-Fi广播,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广播,对此不加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相同类型的电子设备,如,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均为笔记本电脑。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用户需要从一台电子设备切换为使用另一台电子设备,可能是考虑到这两台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不同,需要选择更适合的电子设备。基于此,在本申请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与第二电子设备不同。
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发现不同类型的第二电子设备,该无线广播还可以指示有请求连接的电子设备的目标设备类型,还可以包括目标设备的操作系统类型。
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且第一电子设备希望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为手机,那么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在无线广播中指示出该需要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为手机,反之亦可。同样的,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指示连接同类型的第二电子设备
特别的,为了能够指示出该目标设备类型,在无线广播中可以加入一个特殊字节,该特殊字节中可以添加表示目标设备类型的信息。例如,在Wi-Fi广播的数据帧中加入一个特殊字节该特殊字节中的值可以表示目标设备类型。该特殊字节也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类型的信息。
当然,为了便于后续第二电子设备能够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消息,该无线广播中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如第一电子设备的地址,例如,第一电子设备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地址等。
S402,获得第二电子设备针对该无线广播返回的响应信息。
该响应消息表征第二电子设备允许第一电子设备与其建立无线直连通道。
特别的,在无线广播指示有该目标设备类型的前提下,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在确认其属于该目标设备类型的情况下,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该响应信息。在此基础上,响应消息还可以表征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为目标设备类型。
当然,为了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该响应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如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例如第二电子设备的MAC地址。
S403,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协商建立无线直连通道,对于不同直连连接技术,建立无线直连通道的也会有所不同,对此不加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以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为支持Wi-Fi直连为例说明,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支持Wi-Fi6,这两个设备均支持Wi-Fi直连(即Wi-Fi设备点对点连接)。
在此基础上,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无线广播发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建立Wi-Fi热点,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连接指示,连接指示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加入第一电子设备创建的Wi-Fi热点。相应的,第二电子设备基于连接指示接入该第一电子设备创建的Wi-Fi热点,从而可以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Wi-Fi直连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保证电子设备中数据的安全性,本申请在建立无线直连通道之前,还可以该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判断该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为用户允许配对的电子设备。当然,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判断该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为用户允许配对的电子设备,具体与第一电子设备侧相同,仅从第一电子设备侧进行说明。
具体的,如果基于该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出该第二电子设备为历史上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过无线直连通道的电子设备,则可以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该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直连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历史上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无线直连通道的电子设备必然是已经经过用户允许与第一电子设备配对的电子设备,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该电子设备是用户认可的安全的电子设备。
反之,如果该第二电子设备不属于历史上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过无线直连通道的电子设备,则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需要输出针对该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配对提醒。在此基础上,只有在检测到用户针对该连接配对提醒的确认后,才会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无线直连通道。
S404,基于该无线直连通道,获得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
该信息用于反映场景模式的信息。
S405,基于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该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用于所述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
以上步骤S404和S405可以参见前面实施例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对应本申请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
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
通道建立单元501,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
信息获得单元502,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直连通道,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述信息为用于表征场景模式的信息;
状态调整单元503,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用于所述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息获得单元,包括:
第一信息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场景预测信息;
该状态调整单元,包括:
模式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场景预测信息,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
状态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场景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模式监测单元,用于在模式确定子单元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之后,监测到用户启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应用,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场景模式;
状态更新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二场景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场景模式,基于所述第二场景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模式确定子单元,包括:
模式预测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场景预测信息,利用场景预测模型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所述场景预测模型为利用标注有场景模式类别的多个场景预测信息样本训练得到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获得单元获得的该场景预测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记事本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中指定应用的用户交互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日历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运行的应用进程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息获得单元,包括:
第二信息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场景模式的信息;
该状态调整单元,包括:
状态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场景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调整单元,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第一状态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资源管理模式;
第二状态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输出参数;
第三状态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启动至少一个第二应用。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状态调整单元,包括:
关联应用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三应用;
第四状态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应用确定为需要优先分配带宽的应用,结合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应用各自的带宽分配优先级以及所述第三应用当前的带宽需求情况,为所述第三应用分配带宽。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无线广播单元,用于在通道建立单元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之前,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无线广播;
响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无线广播返回的响应信息。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其示出了该电子设备的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任意类型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
其中,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如上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该存储器602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操作所需的程序。
可以理解的是,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603以及输入单元604。
当然,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具有比图6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对此不加限制。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用于执行如上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同时,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
基于所述无线直连通道,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述信息为用于表征场景模式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用于所述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包括:
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场景预测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
基于所述场景预测信息,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
基于所述第一场景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包括:
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一场景模式的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
基于第一场景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在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之后,还包括:
监测到用户启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应用,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第二场景模式;
如果所述第二场景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场景模式,基于所述第二场景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资源管理模式;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输出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启动至少一个第二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
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三应用;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应用确定为需要优先分配带宽的应用,结合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应用各自的带宽分配优先级以及所述第三应用当前的带宽需求情况,为所述第三应用分配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之前,还包括:
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无线广播;
获得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无线广播返回的响应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场景预测信息,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场景预测信息,利用场景预测模型确定用户待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场景模式,所述场景预测模型为利用标注有场景模式类别的多个场景预测信息样本训练得到的。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方法,所述场景预测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记事本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中指定应用的用户交互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日历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运行的应用进程信息。
10.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通道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直连通道;
信息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直连通道,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所述信息为用于表征场景模式的信息;
状态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适用于所述信息所表征的场景模式。
CN202211729603.6A 2022-12-30 2022-12-30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6033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9603.6A CN116033059A (zh) 2022-12-30 2022-12-30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9603.6A CN116033059A (zh) 2022-12-30 2022-12-30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059A true CN116033059A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77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29603.6A Pending CN116033059A (zh) 2022-12-30 2022-12-30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305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2383A (zh) * 2011-08-08 2013-02-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终端系统
CN113131563A (zh) * 2021-03-15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79838A (zh) * 2020-08-21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500442A (zh) * 2021-08-30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消息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710411A (zh) * 2022-04-07 2022-07-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带宽分配方法、装置、网关及存储介质
CN114816788A (zh) * 2022-03-14 2022-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2383A (zh) * 2011-08-08 2013-02-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终端系统
CN114079838A (zh) * 2020-08-21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131563A (zh) * 2021-03-15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500442A (zh) * 2021-08-30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消息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816788A (zh) * 2022-03-14 2022-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710411A (zh) * 2022-04-07 2022-07-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带宽分配方法、装置、网关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1826B2 (en) Voice control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integration
EP2898420B1 (en) A data-sharing method, terminal, server, and system
JP5478777B2 (ja) ワイヤレス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プレゼンス情報リフレッシュの最適化
US8706943B2 (en) System for interfacing between a terminal and a smart card, method for same, and smart card applied to same
JP5891559B2 (ja) 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の方法、端末、サーバ及びシステム
JP613617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15038745A (ja) 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前景アクセスの決定論的制御を行う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JP2005278146A (ja) モバイルメッセージ受信機とサーバとによるコマンドベースのグループsms
CN106911487B (zh) 一种进行语音聊天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16195A (zh) 可操作的通知
US9888277B2 (en) Content playback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112751699A (zh) Ota升级与升级管理方法、设备、网络及存储介质
WO2020168561A1 (zh) 设备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656028B2 (e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by polling
US11736361B1 (en) Techniques for sharing device capabilities over a network of user devices
WO2019047708A1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531977A (zh) 用于同步和远程数据访问的移动设备连接控制
US20150092764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recording medium
WO2016150191A1 (zh)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WO2021042612A1 (zh) 无线投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46751A (zh) 应用程序的安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075228A (zh) 上下文感知服务的动态功率管理
WO2020029088A1 (zh) 一种资源分配指示方法及装置、基站及终端
US957796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n informational site using a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
US20140089430A1 (en) Data-sharing method, terminal, server, an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