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27520A - 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27520A
CN116027520A CN202310325760.9A CN202310325760A CN116027520A CN 116027520 A CN116027520 A CN 116027520A CN 202310325760 A CN202310325760 A CN 202310325760A CN 116027520 A CN116027520 A CN 116027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system
refractive index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57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27520B (zh
Inventor
欧阳霞
肖生柱
李增辉
王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ongzh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ongzh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ongzh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ongzh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257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27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27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27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27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27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成像设备,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群组、光阑以及光焦度为正的第二透镜群组,所述第一透镜群组、所述光阑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群组形成双高斯结构,所述第一透镜群组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群组靠近所述光阑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枚弯月透镜,且两枚所述弯月透镜对称设置在所述光阑的两侧。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以双高斯系统为基础,并在光阑的两侧设置对称的弯月透镜,减小焦距,增加数值孔径,从而增大光通量,在保证大视场大孔径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成像。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学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双高斯光学系统作为经典,其独特的优势在于结构对称,减小了各种非对称像差。但是,双高斯最大的缺点是大视场大孔径的边缘光线在两个相对的凹面上入射角很大,产生了很大的像差。造成图像边缘分辨率不高,图像不够清晰、边缘彩边、图像变形等不利影响。
为解决双高斯光学系统存在的边缘分辨率不高、图像不够清晰、边缘彩边、图像变形等问题,目前行业内通常采用 “拦光”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但采用这种方式会造成光通量减小,致使相对照度不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双高斯光学系统大视场、大孔径的优势。导致传统的双高斯光学系统很难与如今机器视觉等其他领域技术相匹配。为顺应时代发展,对于双高斯光学系统的改进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群组、光阑以及光焦度为正的第二透镜群组,所述第一透镜群组、所述光阑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群组形成双高斯结构,所述第一透镜群组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群组靠近所述光阑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枚弯月透镜,且两枚所述弯月透镜对称设置在所述光阑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群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群组以所述光阑为基准形成对称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群组至少包括四枚透镜,且其中包括一枚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以及至少两枚正透镜,所述双胶合透镜位于所述正透镜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群组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正透镜且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且凹面朝向所述光阑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群组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正透镜且凸面朝向像侧,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且凹面朝向所述光阑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相邻面相适配且胶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相邻面相适配且胶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
可选地,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折射率相差不大于0.34,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色散系数相差不小于5;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折射率相差不大于0.34,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色散系数相差不小于5。
可选地,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fS4/f ≥ 2.5;
fS5/f ≥ 2.5;
其中f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值,fS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值,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以及所述第八透镜的折射率与阿贝数满足以下条件式:
1.43 ≤ ndS1, ndS8≤ 1.6;
63.0 ≤ vdS1, vdS8≤ 96.0;
其中ndS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dS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折射率,vdS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S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阿贝数;
可选地,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与阿贝数满足以下条件式:
1.43 ≤ ndS2,ndS7≤ 1.61;
63.0 ≤ vdS2,vdS7≤ 96.0;
其中ndS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S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vdS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dS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阿贝数;
可选地,所述第三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与阿贝数满足以下条件式:
1.57≤ ndS3,ndS6≤ 1.77;
38 ≤ vdS3,vdS6≤ 58;
其中ndS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dS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vdS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vdS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可选地,所述第四透镜以及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与阿贝数满足以下条件式:
1.73≤ ndS4= ndS5≤ 1.97;
20≤ vdS4= vdS5≤ 35;
其中nd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dS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vd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dS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
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1 ≤ H/L ≤1.289;
其中H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全像高,L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学成像设备,所述光学成像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以双高斯系统为基础,并在光阑的两侧设置对称的弯月透镜,减小焦距,增加数值孔径,从而增大光通量,在保证大视场大孔径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成像。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光学成像设备采用第一方面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在保证大视场大孔径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成像,从而可以很好的与机器视觉等领域技术相匹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MTF(Modulation Transfer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垂轴色差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向色差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MTF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垂轴色差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向色差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MTF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垂轴色差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向色差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第一透镜群组G1;第二透镜群组G2;第一透镜S1;第二透镜S2;第三透镜S3;第四透镜S4;第五透镜S5;第六透镜S6;第七透镜S7;第八透镜S8;光阑L。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群组G1、光阑L以及光焦度为正的第二透镜群组G2,第一透镜群组G1、光阑L以及第二透镜群组G2形成双高斯结构,第一透镜群组G1以及第二透镜群组G2靠近光阑L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枚弯月透镜,且两枚弯月透镜对称设置在光阑L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以双高斯系统为基础,并在光阑的两侧设置对称的弯月透镜,减小焦距,增加数值孔径,从而增大光通量,在保证大视场大孔径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成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透镜群组G1与第二透镜群组G2以光阑L为基准形成对称结构。关于光阑对称的结构能够更好的矫正垂轴色差,也可以使畸变更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组G1包括四枚透镜,其中包括一枚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以及两枚正透镜,如图1所示,双胶合透镜设置在两枚正透镜之间。靠近物侧的一枚正透镜可有效地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线高度,双胶合透镜可更好的矫正初级像差,靠近光阑L的一枚正透镜可更好的矫正场曲和高级像差。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组G1包括五枚透镜,其中包括一枚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以及三枚正透镜,且双胶合透镜设置在其中两枚正透镜之间。在本申请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组G1中的透镜数量也可以是六枚、七枚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组G1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S1、第二透镜S2、第三透镜S3和第四透镜S4,第一透镜S1为正透镜,且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S2与第三透镜S3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第四透镜S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且凹面朝向光阑L一侧。通过将双胶合透镜的凹面朝向光阑L,可更好的减小像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群组G2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五透镜S5、第六透镜S6、第七透镜S7和第八透镜S8,其中第五透镜S5与第四透镜S4形状相同且关于光阑L对称,第六透镜S6与第三透镜S3形状相同且关于光阑L对称,第七透镜S7与第二透镜S2形状相同且关于光阑L对称,第八透镜S8与第一透镜S1形状相同且关于光阑L对称。这里的对称包括完全对称和大致对称。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群组G2与第一透镜群组G1为大致对称,即第五透镜S5与第四透镜S4、第六透镜S6与第三透镜S3、第七透镜S7与第二透镜S2、第八透镜S8与第一透镜S1的形状大致相同,但透镜的尺寸、相对应的面的半径和厚度存在微小差异(例如: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的面sur1的半径为37.176mm,而与sur1对称的面sur15的半径为-36.959mm;从图8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中第三透镜S3的高度与第六透镜S6的高度不同),只要在能保证第二透镜群组G2与第一透镜群组G1以及光阑L形成双高斯结构的范围内大致对称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S1和第八透镜S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镜S1和第八透镜S8也可以是具有正光焦度的平凸透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8、图15所示,第二透镜S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第三透镜S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第二透镜S2与第三透镜S3的相邻面相适配且胶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且该双胶合透镜的凹面朝向光阑L。第七透镜S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第六透镜S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第七透镜S7与第六透镜S6的相邻面相适配且胶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且该双胶合透镜的凹面朝向光阑L。通过两个双胶合透镜,可更好的矫正初级像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S2与第三透镜S3之间的折射率相差不大于0.34。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S2与第三透镜S3之间的折射率之差为0.1,可选地,在本申请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S2与第三透镜S3之间的折射率之差也可以是0.2、0.3等,本申请不做限定。第六透镜S6与第七透镜S7同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S2与第三透镜S3之间的色散系数相差不小于5。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S2与第三透镜S3之间的色散系数之差为5,可选地,在本申请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S2与第三透镜S3之间的色散系数之差也可以是6、7、8等,本申请不做限定。第六透镜S6与第七透镜S7同理。
通过限定第二透镜S2与第三透镜S3以及第六透镜S6与第七透镜S7之间折射率和色散系数差值范围,使两者的折射率相差较小,色散系数相差较大,可以更好地矫正像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fS4/f ≥ 2.5;
fS5/f ≥ 2.5;
其中fS4为第四透镜S4的焦距值,fS5为第五透镜S5的焦距值,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值。
由于接近光阑L的光线转角过大,会大大的加大镜头装配的难度,因此拉长第四透镜S4和第五透镜S5的焦距可以更好的降低装配难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S1和第八透镜S8的折射率均位于1.43~1.6之间(含端点),第一透镜S1和第八透镜S8的阿贝数均位于63.0~96.0之间(含端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S1与第八透镜S8的折射率以及阿贝数相同,即:
1.43 ≤ ndS1= ndS8≤ 1.6;
63.0 ≤ vdS1= vdS8≤ 96.0;
其中ndS1为第一透镜S1的折射率,vdS1为第一透镜S1的阿贝数;ndS8为第八透镜S8的折射率,vdS8为第八透镜S8的阿贝数。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S1与第八透镜S8的折射率和阿贝数不相等,即ndS1≠ ndS8,vdS1≠vdS8,且均处于以上条件式限定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镜S1与第八透镜S8的折射率和阿贝数部分相等,即ndS1= ndS8,vdS1≠vdS8,或者ndS1≠ndS8,vdS1= vdS8,但均处于以上条件式限定的范围内。
第一透镜S1以及第八透镜S8采用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或者平凸透镜,能很有效地降低光学系统的光线高度,同时第一透镜S1以及第八透镜S8的阿贝数在上述区间内,具有很好的消色差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S2和第七透镜S7的折射率均位于1.43~1.61之间(含端点),第二透镜S2和第七透镜S7的阿贝数均位于63.0~96.0之间(含端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S2和第七透镜S7的折射率以及阿贝数相同,即:
1.43 ≤ ndS2= ndS7≤ 1.61;
63.0 ≤ vdS2= vdS7≤ 96.0;
其中ndS2为第二透镜S2的折射率,vdS2为第二透镜S2的阿贝数;ndS7为第七透镜S7的折射率,vdS7为七透镜S7的阿贝数。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S2与第七透镜S7的折射率和阿贝数不相等,即ndS2≠ ndS7,vdS2≠vdS7,并且均处于以上条件式限定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透镜S2与第七透镜S7的折射率和阿贝数部分相等,即ndS2= ndS7,vdS2≠vdS7,或者ndS2≠ndS7,vdS2= vdS7,并且均处于以上条件式限定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S3和第六透镜S6的折射率均位于1.57~1.77之间(含端点),第三透镜S3和第六透镜S6的阿贝数均位于38~58之间(含端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S3和第六透镜S6的折射率以及阿贝数相同,即:
1.57≤ ndS3= ndS6≤ 1.77;
38 ≤ vdS3= vdS6≤ 58;
其中ndS3为第三透镜S3的折射率,vdS3为第三透镜S3的阿贝数;ndS6为第六透镜S6的折射率,vdS6为第六透镜S6的阿贝数。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S3与第六透镜S6的折射率和阿贝数不相等,即ndS3≠ ndS6,vdS3≠vdS6,并且均处于以上条件式限定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透镜S3与第六透镜S6的折射率和阿贝数部分相等,即ndS3= ndS6,vdS3≠vdS6,或者ndS3≠ndS6,vdS3= vdS6,并且均处于以上条件式限定的范围内。
由于第一透镜S1、第八透镜S8的欠矫正色差让红光比蓝光光线高度降得慢,影响色球差。第二透镜S2、第三透镜S3、第六透镜S6以及第七透镜S7采用本申请限定的阿贝数范围可以更好的减小色球差,从而更好的减小轴向色差。同时,相对称的镜片采用相同的材料和相同规格,可以更好地降低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S4和第五透镜S5的折射率与阿贝数相同,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1.73≤ ndS4= ndS5≤ 1.97;
20≤ vdS4= vdS5≤ 35;
其中ndS4为第四透镜S4的折射率,vdS4为第四透镜S4的阿贝数;ndS5为第五透镜S5的折射率,vdS5为第五透镜S5的阿贝数。
本申请采用对称的双弯月透镜(第四透镜S4和第五透镜S5)可以减小焦距,增加数值孔径,从而获得较高的相对照度。同时双弯月的对称结构,可以使轴外光线不产生显著的像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1 ≤ H/L ≤1.289;
其中H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全像高,L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通过限定H/L的取值范围,可以保证镜头整体的体积。
表1、表2和表3分别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2、3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每一片镜片的具体参数值,其中,“面序号”为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每一个表面的序号,“半径”为每一个球面的所对应的球面半径,“厚度/间距”为相邻两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如果该两表面属于同一镜片,则表示该镜片的厚度,否则表示物/像面到镜片的距离或者相邻镜片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总长TTL=63.85mm,系统焦距f=128mm,光圈FNO=4.2,靶面Φ82mm。
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总长TTL=70.35mm,系统焦距f=138mm,光圈FNO=4.2,靶面Φ82mm。
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总长TTL=67mm,系统焦距f=125mm,光圈FNO=4.2,靶面Φ82mm。
图3、图10、图17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1、2、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对应的MTF图。每幅图三条曲线分别提供了30lp/mm、50lp/mm、70lp/mm空间频率下视场的MTF曲线图(调制传递函数)。其中纵轴表示归一化的MTF数值。横轴表示半像高数值,normalized field ofview表示归一化视场。MTF曲线实线表示子午方向、虚线表示弧矢方向。在三个实施例中不同程度的表明了MTF曲线贴近衍射极限,说明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图4、图11、图18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1、2、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对应的畸变图。其中横轴为畸变的百分比,纵轴为光线通过光学成像系统100比例缩放后在像面上的高度,FOV表示视场(field of view)。三个实施例中畸变都小于1×10-3%,基本上实现了“零畸变”。
图5、图12、图19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1、2、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对应的垂轴色差图。其中横轴(chromatic lateral aberration)表示垂轴色差的大小,纵轴(normalizedimage height)表示归一化像高。三个实施例中垂轴色差均小于0.15µm。在如此大靶面、小F数系统中,垂轴色差微乎其微,因此可称之为“零色差”。
图6、图13、图20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1、2、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对应的轴向色差图,其中横轴(longitudinal aberration)表示轴向色差的大小,纵轴(normalized pupil)表示归一化光瞳。三个实施例中轴向色差均小于0.25µm,如此小轴向色差在像面上不容易产生彩边。
图7、图14、图21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1、2、3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对应的相对照度图, 其中横轴(Y field in millimeters)表示靶面大小,单位为毫米,纵轴(relativeillumination)表示相对照度百分比大小。三个实施例中相对照度均高达90%以上,系统不容易产生渐晕,像面均匀。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学成像设备,该光学成像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在保证大视场大孔径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成像,从而可以很好的与机器视觉等领域技术相匹配。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群组、光阑以及光焦度为正的第二透镜群组,所述第一透镜群组、所述光阑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群组形成双高斯结构,所述第一透镜群组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群组靠近所述光阑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枚弯月透镜,且两枚所述弯月透镜对称设置在所述光阑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群组以所述光阑为基准形成对称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组至少包括四枚透镜,且其中包括一枚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以及至少两枚正透镜,所述双胶合透镜位于所述正透镜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组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正透镜且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且凹面朝向所述光阑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群组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正透镜且凸面朝向像侧,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且凹面朝向所述光阑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相邻面相适配且胶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相邻面相适配且胶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折射率相差不大于0.34,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色散系数相差不小于5;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折射率相差不大于0.34,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色散系数相差不小于5。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条件式:
fS4/f ≥ 2.5;
fS5/f ≥ 2.5;
其中f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值,fS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值,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值。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以及所述第八透镜的折射率与阿贝数满足以下条件式:
1.43 ≤ ndS1, ndS8≤ 1.6;
63.0 ≤ vdS1, vdS8 ≤ 96.0;
其中ndS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dS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折射率,vdS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S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阿贝数;
和/或,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与阿贝数满足以下条件式:
1.43 ≤ ndS2,ndS7≤ 1.61;
63.0 ≤ vdS2,vdS7 ≤ 96.0;
其中ndS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S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vdS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dS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阿贝数;
和/或,所述第三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与阿贝数满足以下条件式:
1.57≤ ndS3,ndS6 ≤ 1.77;
38 ≤ vdS3,vdS6 ≤ 58;
其中ndS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dS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vdS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vdS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和/或,所述第四透镜以及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与阿贝数满足以下条件式:
1.73≤ ndS4 = ndS5≤ 1.97;
20≤ vdS4 = vdS5≤ 35;
其中nd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dS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vd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dS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条件式:
1.1 ≤ H/L ≤1.289;
其中H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全像高,L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
10.一种光学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
CN202310325760.9A 2023-03-30 2023-03-30 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成像设备 Active CN116027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5760.9A CN116027520B (zh) 2023-03-30 2023-03-30 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成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5760.9A CN116027520B (zh) 2023-03-30 2023-03-30 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27520A true CN116027520A (zh) 2023-04-28
CN116027520B CN116027520B (zh) 2023-06-20

Family

ID=86089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5760.9A Active CN116027520B (zh) 2023-03-30 2023-03-30 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275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0076A (zh) * 2023-10-26 2023-12-05 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3115A (en) * 1971-05-17 1973-05-15 Austin Co Symmetrical optical lens system
DD255007A1 (de) * 1986-11-04 1988-03-16 Zeiss Jena Veb Carl Fouriertransformationsobjektiv
JP2000249912A (ja) * 1999-03-04 2000-09-14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CN1717927A (zh) * 2002-12-04 2006-01-04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用于成像器到成像器中继的透镜系统
CN101526666A (zh) * 2008-03-04 2009-09-09 株式会社尼康 后组对焦光学系统、成像设备及其聚焦方法
US20110096416A1 (en) * 2008-07-02 2011-04-28 Nikon Corporation Lens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102483514A (zh) * 2009-09-09 2012-05-30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系统、广角镜头、配备有镜头系统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镜头系统的方法
FR2968093A1 (fr) * 2010-11-26 2012-06-01 Thales Sa Objectif a vignettage axial.
DE102011111791A1 (de) * 2011-09-01 2013-03-07 Jos. Schneider Optische Werke Gmbh Polychromatisch korrigiertes Objektiv und Objektivfamilie
CN103930827A (zh) * 2011-11-08 2014-07-16 瑞尔D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路径散斑减轻
CN104407431A (zh) * 2014-12-05 2015-03-11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CN105807400A (zh) * 2016-05-23 2016-07-27 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单反相机超大光圈广角镜头
CN106932889A (zh) * 2017-04-28 2017-07-07 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US20170269333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US20180275372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CN110703432A (zh) * 2019-09-11 2020-01-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类双高斯结构的成像系统
CN114167578A (zh) * 2021-11-03 2022-03-1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
US20220099926A1 (en) * 2020-09-30 2022-03-31 FOCtek Photonics, lnc. 9 Million Pixel Black Light Full-color Lens
CN114690370A (zh) * 2020-12-28 2022-07-01 上海浚真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结像镜组件、显微装置和光学检测设备
CN115469435A (zh) * 2022-10-18 2022-12-1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双高斯结构型成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3115A (en) * 1971-05-17 1973-05-15 Austin Co Symmetrical optical lens system
DD255007A1 (de) * 1986-11-04 1988-03-16 Zeiss Jena Veb Carl Fouriertransformationsobjektiv
JP2000249912A (ja) * 1999-03-04 2000-09-14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CN1717927A (zh) * 2002-12-04 2006-01-04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用于成像器到成像器中继的透镜系统
CN101526666A (zh) * 2008-03-04 2009-09-09 株式会社尼康 后组对焦光学系统、成像设备及其聚焦方法
US20110096416A1 (en) * 2008-07-02 2011-04-28 Nikon Corporation Lens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102483514A (zh) * 2009-09-09 2012-05-30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系统、广角镜头、配备有镜头系统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镜头系统的方法
FR2968093A1 (fr) * 2010-11-26 2012-06-01 Thales Sa Objectif a vignettage axial.
DE102011111791A1 (de) * 2011-09-01 2013-03-07 Jos. Schneider Optische Werke Gmbh Polychromatisch korrigiertes Objektiv und Objektivfamilie
CN103930827A (zh) * 2011-11-08 2014-07-16 瑞尔D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路径散斑减轻
CN104407431A (zh) * 2014-12-05 2015-03-11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US20170269333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CN105807400A (zh) * 2016-05-23 2016-07-27 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单反相机超大光圈广角镜头
US20180275372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CN106932889A (zh) * 2017-04-28 2017-07-07 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10703432A (zh) * 2019-09-11 2020-01-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类双高斯结构的成像系统
US20220099926A1 (en) * 2020-09-30 2022-03-31 FOCtek Photonics, lnc. 9 Million Pixel Black Light Full-color Lens
CN114690370A (zh) * 2020-12-28 2022-07-01 上海浚真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结像镜组件、显微装置和光学检测设备
CN114167578A (zh) * 2021-11-03 2022-03-1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
CN115469435A (zh) * 2022-10-18 2022-12-1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双高斯结构型成像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MANDLER等: "Design of Basic Double Gauss Lenses", PROC.OF SPIE, vol. 237 *
樊润东 等: "基于双高斯结构与自由曲面照明的小畸变投影系统设计",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vol. 58, no. 23 *
王虎 等: "宽视场大相对孔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 光子学报, no. 1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0076A (zh) * 2023-10-26 2023-12-05 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7170076B (zh) * 2023-10-26 2024-02-06 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27520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4196B2 (en) Camera lens
TWI424215B (zh) 取像用光學系統
KR102442815B1 (ko) 광학 렌즈
CN11000744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US11287615B2 (en) Camera lens set
CN10982835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425965A (zh) 取像镜头
CN110542990A (zh) 摄像镜头
CN116027520B (zh) 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成像设备
CN112859299A (zh) 定焦镜头
CN108318994A (zh) 一种低畸变镜头
CN116880043B (zh) 光学镜头
CN207924236U (zh) 一种高分辨率低畸变镜头
CN110261999A (zh) 光学系统和成像镜头
CN209962000U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US6577451B2 (en) Rear conversion lens
CN11016165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US20200371320A1 (en) Optical system for image pickup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10146970B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269254A (zh) 成像镜头
CN106959499B (zh) 光学镜头
WO2023109491A1 (zh) 车载镜头
JPH10301021A (ja) 小型レンズ
CN108983402B (zh) 大光圈镜头
JP4483058B2 (ja) 撮像レン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