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4382B -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4382B
CN116014382B CN202310091079.2A CN202310091079A CN116014382B CN 116014382 B CN116014382 B CN 116014382B CN 202310091079 A CN202310091079 A CN 202310091079A CN 116014382 B CN116014382 B CN 116014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pressure value
explosion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10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14382A (zh
Inventor
徐卫东
熊永锋
王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10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43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4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4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14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4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该储能装置包括电极组件、转接片及端盖组件;端盖组件包括:极柱组件,极柱组件包括金属压块,金属压块电连接转接片,金属压块具有预设表面;顶盖,间隔设置于金属压块的预设表面,顶盖具有间隔设置的通孔及防爆孔,通孔在预设表面正投影落入预设表面的范围内;应激件,封闭通孔且连接顶盖,当储能装置达到第一压力值时,应激件抵持金属压块,以使储能装置短路连接;以及防爆组件,包括防爆片,防爆片用于封闭防爆孔且与顶盖连接,当储能装置达到第二压力值时,防爆片发生爆破;其中,第一压力值P1与第二压力值P2的比值为0.4≤P1/P2≤0.87;应激件的厚度为0.1mm至6.2mm。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装置如电池,通常会在端盖组件上设置防爆阀或防爆片,以在储能装置内部气压增大时,可以及时爆破防爆阀或防爆片,进行泄压。但是防爆阀或防爆片被爆破时,容易导致电解液泄露而产生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止电解液泄露的储能装置。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其包括:电极组件、转接片及端盖组件;所述转接片电连接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端盖组件设置于所述转接片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端盖组件包括:
极柱组件,所述极柱组件包括金属压块,所述金属压块电连接所述转接片,所述金属压块具有预设表面;
顶盖,间隔设置于所述金属压块的预设表面,所述顶盖具有间隔设置的通孔及防爆孔,所述通孔在所述预设表面正投影落入所述预设表面的范围内;
应激件,封闭所述通孔且连接所述顶盖,当所述储能装置达到第一压力值时,所述应激件抵持所述金属压块,以使所述储能装置短路连接;以及
防爆组件,包括防爆片,所述防爆片用于封闭所述防爆孔且与所述顶盖连接,当所述储能装置达到第二压力值时,所述防爆片发生爆破;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值P1与所述第二压力值P2的比值的范围为:0.4≤P1/P2≤0.87;所述应激件的厚度的范围值为0.1mm至6.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力值P2与所述第一压力值P1的差值的范围为:0.1Mpa≤P2-P1≤0.3Mpa。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力值P1的范围为0.35Mpa≤P1≤0.65Mpa;所述第二压力值P2的范围为:0.75MPa≤P2≤1.05Mpa。
进一步地,所述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极柱组件及负极极柱组件,所述应激件包括正极应激件及负极应激件;当所述储能装置达到第一子压力值P11时,所述正极应激件发生形变并抵接所述正极极柱组件的所述金属压块;当所述储能装置达到第二子压力值P12时,所述负极应激件发生形变并抵接所述负极极柱组件的所述金属压块;其中,P12<P11;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值P1包括所述第一子压力值P11及所述第二子压力值P12。
进一步地,所述应激件包括依次弯折相连的抵持部、变形部及连接部,所述变形部环绕所述抵持部的外周设置,所述连接部环绕所述变形部的外周设置;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顶盖,所述变形部自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顶盖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金属压块的方向弯折;当所述储能装置达到第一压力值时,所述抵持部抵接所述金属压块,以使所述储能装置短路连接;所述变形部的最小厚度小于所述抵持部的厚度且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所述变形部的最小厚度d1与所述防爆片的最小厚度d2的比值的范围为:2≤d1/d2≤3。
进一步地,所述变形部的最小厚度d1的范围为:0.3mm≤d1≤1.0mm。
进一步地,所述防爆片的最小厚度d2的范围为:0.05mm≤d2≤0.15mm。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压块与应激件的层叠方向与所述变形部面向所述金属压块的表面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为:25°≤α≤75°。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部的厚度d3的范围为1.6mm≤d3≤3.4mm;所述连接部的厚度d4的范围为0.45mm≤d4≤1.5mm。
进一步地,所述极柱组件还包括极柱,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顶盖且与所述顶盖绝缘设置,所述极柱分别与所述金属压块及所述转接片电连接;
电极组件包括电连接的电极极片及极耳,所述极耳具有焊接于所述转接片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在所述预设表面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应激件在所述预设表面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其包括:
用电设备本体;以及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本体进行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端盖组件,端盖组件包括应激件,当储能装置内的压力达到第一压力值时,应激件发生形变,应激件的中间部位朝向靠近所述金属压块的方向移动,进行翻转,直至抵持所述金属压块。从而使得储能装置发生短路连接(简称短接),使得储能装置停止充电或放电,从而避免储能装置内部的压力继续增大,使得储能装置发生爆炸,提高了储能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当应激件的翻转也未能将储能装置短路或者储能装置虽然短路,但储能装置内部压力仍在继续增加时,当储能装置内部压力增加至防爆片的爆破压力(即第二压力值)时,防爆片会发生爆破,从而对储能装置进行泄压,以将释放的能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实现双保险的功能,提高储能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此外,通过控制应激件的翻转压力与防爆片的爆破压力(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比值为0.4≤P1/P2≤0.87,从而使储能装置的应激件不会过早发生翻转,将储能装置短路连接,影响储能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应激件的翻转压力与防爆片的爆破压力拉开一定差值,从而不会在应激件翻转时或翻转前,使得防爆片发生爆破,应用于储能装置时,可以更好的实现储能装置的防爆双保险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沿图3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应激件与金属压块发生短路连接后沿图1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应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应激件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爆片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金属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顶盖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虚线框I的放大图。
图1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本体处于分离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0-端盖组件,10-顶盖,11-通孔,111-第一子孔,113-第二子孔,13-穿设孔,15-防爆孔,30-极柱组件,30a-正极极柱组件,30b-负极极柱组件,31-金属压块,301-预设表面,311-第一部,313-第二部,33-应激件,33a-正极应激件,33b-负极应激件,331-抵持部,333-变形部,335-连接部,35-上塑胶件,37-极柱,371-第一法兰部,373-第一穿设部,39-密封件,391-第二法兰部,393-第二穿设部,50-下塑胶件,51-第一通气孔,53-第二通气孔,70-防爆组件,71-防爆片,73-保护片,200-储能装置,210-转接片,230-电极组件,231-极耳,232-电极极片,2311-焊接部,300-用电设备,310-用电设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
储能装置如电池,通常会在端盖组件上设置防爆阀或防爆片,以在储能装置内部气压增大时,可以及时爆破防爆阀或防爆片,进行泄压。但是防爆阀或防爆片被爆破时,容易导致电解液四处溅射。因此,在端盖组件上设置应激件,以在储能装置内部压力增加,但是还未到达防爆阀或防爆片爆破压力前,通过应激件发生变形翻转将储能装置的正负极短路连接,阻止储能装置继续充放电,以避免储能装置内的压力继续增大,防爆阀或防爆片被爆破时,容易导致电解液四处溅射。但是,现有的应激件的设计结构不合理,经常失灵,无法在需要使正负极短路连接时,即时使储能装置的正负极短接,或者爆破时,应激件还未发生变形翻转。应当理解的是,通过将应激件配置为响应储能装置内部的压力增加而发生应激变形,使得储能装置内部的气体超过预设的压力阈值时,应激件能够应激形变与金属导电压块发生接触,使得正负极组件发生外部短接情况,继而由于强大的短路电流使得应激件与金属导电压块的底部产生熔断削顶现象而断路,从而避免继续储能装置发生过度充电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储能装置发生爆炸。
请参见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装置200,其包括:电极组件230、转接片210及端盖组件100;所述转接片210电连接所述电极组件230;所述端盖组件100设置于所述转接片210背离所述电极组件230的一侧,所述端盖组件100包括:极柱组件30、顶盖10、应激件33及防爆组件70。所述极柱组件30包括金属压块31,所述金属压块31电连接所述转接片210,所述金属压块31具有预设表面301。顶盖10间隔设置于所述金属压块31的预设表面301,所述顶盖10具有间隔设置的通孔11及防爆孔15,所述通孔11在所述预设表面301正投影落入所述预设表面301的范围内。应激件33封闭所述通孔11且连接所述顶盖10,当所述储能装置200达到第一压力值时,所述应激件33抵持所述金属压块31,以使所述储能装置200短路连接。所述防爆组件70包括防爆片71,所述防爆片71用于封闭所述防爆孔15且与所述顶盖10连接,当所述储能装置200达到第二压力值时,所述防爆片71发生爆破;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值P1与所述第二压力值P2的比值的范围为:0.4≤P1/P2≤0.87;所述应激件33的厚度的范围值为0.1mm至6.2mm。
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装置200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储能电池等储能装置。
可以理解地,转接片210设置于所述顶盖10背离金属压块31的一侧,具体地,转接片210设置于所述下塑胶件50背离所述顶盖10的一侧。可以理解地,所述转接片210层叠设置于所述下塑胶件50背离所述顶盖10的表面,所述转接片210的面向所述下塑胶件50的表面靠近极柱37的第一法兰部371的一端电连接(如焊接)于所述第一法兰部371。转接片210背离所述下塑胶件50的表面且远离所述极柱37的一端电连接(如焊接)于所述电极组件230的极耳23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应激件33密封所述通孔11,可以理解地,所述应激件33位于所述通孔11内,以将所述通孔11进行封闭,并使得应激件33与顶盖10电连接。
“第一压力值”为储能装置200内部产生的使应激件33发生形变的气压的压力值,换言之,应激件33发生形变(或弯曲)朝向靠近金属压块31的方向移动时,受到的朝向金属压块31的方向的压力值;也就是应激件33发生翻转的所需要的压力值。“第二压力值”指储能装置200内部产生的使防爆片71发生爆破的气压的压力值;换言之,防爆片71发生爆破,对储能装置200进行泄压时的压力值。还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压力值为储能装置200内部气压增大,对应激件33施加的朝向所述金属压块31的力。第二压力值为储能装置200内部气压增大,对防爆片71施加的朝向所述金属压块31的力。
可以理解地,请参见图5,当储能装置20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即初始状态)时,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层叠且间隔设置。请参见图6,当储能装置200处于短路连接状态时,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抵持,以使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电连接。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压力值P1与所述第二压力值P2的比值的范围为:0.4≤P1/P2≤0.87。具体地,所述第一压力值与所述第二压力值的比值P1/P2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4、0.5、0.6、0.7、0.8、0.87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比值太小,则储能装置200在离爆破压力(即第二压力值)还具有较大的压力差,还在安全使用范围内时,就已经发生短路连接了,从而影响了储能装置200的正常使用;当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比值太大时,则应激件33的翻转压力与防爆片71的爆破压力(即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过于接近,在应激件33发生翻转时甚至翻转前,防爆片71可能已经发生了爆破,容易使得储能装置200内电解液飞溅或腐蚀气体溢出腐蚀周围的储能装置200,影响储能装置200使用的安全性,也难以实现双保险。
可以理解地,所述应激件33的厚度是不均等,沿着顶盖10的延伸方向上,应激件33的任意位置的厚度均在0.1mm至6.2mm的范围内。应激件33的厚度的取值采取随机5点法或者随机10点法取值,取厚度平均值。在一些情况中,应激件33包括设置于正极极柱组件的正极应激件和设置于负极极柱组件的负极应激件,应当理解的是正极应激件和负极应激件的厚度平均值在0.1mm至6.2mm的范围内,正极应激件可以先于负极应激件向金属压块31抵持,也可以是负极应激件先于正极应激件向金属压块31抵持。
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装置200包括端盖组件100,端盖组件100包括应激件33,当储能装置200内的压力达到第一压力值时,应激件33发生形变,应激件33的中间部位朝向靠近所述金属压块31的方向移动,进行翻转,直至抵持所述金属压块31。从而使得储能装置200发生短路连接(简称短接),使得储能装置200停止充电或放电,从而避免储能装置200内部的压力继续增大,使得储能装置200发生爆炸,提高了储能装置200使用的安全性。当应激件33的翻转也未能将储能装置200短路或者储能装置200虽然短路,但储能装置200内部压力仍在继续增加时,当储能装置200内部压力增加至防爆片71的爆破压力(即第二压力值)时,防爆片71会发生爆破,从而对储能装置200进行泄压,以将释放的能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实现双保险的功能,提高储能装置200使用的安全性。此外,通过控制应激件33的翻转压力与防爆片71的爆破压力(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比值为0.4≤P1/P2≤0.87,从而使储能装置200的应激件33不会过早发生翻转,将储能装置200短路连接,影响储能装置200的正常使用;同时,应激件33的翻转压力与防爆片71的爆破压力拉开一定差值,从而不会在应激件33翻转时或翻转前,使得防爆片71发生爆破,应用于储能装置200时,可以更好的实现储能装置200的防爆双保险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力值P2与所述第一压力值P1的差值的范围为:0.1Mpa≤P2-P1≤0.3Mpa。具体地,所述第二压力值P2与所述第一压力值P1的差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1Mpa、0.15Mpa、0.2Mpa、0.25Mpa、0.3Mpa等。所述第二压力值P2与所述第一压力值P1的差值过小,则容易在应激件33翻转时或翻转前,防爆片71发生爆破,应用于储能装置200时,可以更好的实现储能装置200的防爆双保险功能;所述第二压力值P2与所述第一压力值P1的差值过大,则容易使得应激件33过早发生翻转,将储能装置200短路连接,影响储能装置200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力值P1的范围为0.35Mpa≤P1≤0.65Mpa。具体地,第一压力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5Mpa、0.4Mpa、0.45Mpa、0.5Mpa、0.55Mpa、0.6Mpa、0.65Mpa等。第一压力值太小,在储能装置200还在安全工作环境时,应激件33可能就已经发生翻转,抵接所述金属压块31,将储能装置200进行短路连接,从而影响储能装置200的正常使用;第一压力值太大,则应激件33发生翻转需要的压力过大,在应激件33翻转时或翻转前,防爆片71可能也会发生爆破,容易使得储能装置200内电解液飞溅或腐蚀气体溢出腐蚀周围的储能装置200,影响端盖组件100双保险功能的实现。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力值P2的范围为0.75MPa≤P2≤1.05Mpa。具体地,第二压力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75MPa、0.8Mpa、0.85MPa、0.9Mpa、0.95MPa、1.0Mpa、1.05Mpa等。第二压力值太小,在储能装置200还在安全工作环境时,防爆片71就已经发生爆破,将储能装置200进行短路连接,从而影响储能装置200的正常使用,此外,第二压力值无法与第一压力值拉开差值,影响双保险功能的实现;第二压力值太大,则防爆片71爆破需要的压力过大,防爆片71发生爆破时,容易造成储能装置200内电解液飞溅严重,甚至造成爆破碎片飞溅,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储能装置200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7及图8,可选地,所述极柱组件30包括正极极柱组件30a及负极极柱组件30b,所述应激件33包括正极应激件33a及负极应激件33b;当所述储能装置200达到第一子压力值P11时,所述正极应激件33a发生形变并抵接所述正极极柱组件30a的所述金属压块31;当所述储能装置200达到第二子压力值P12时,所述负极应激件33b发生形变并抵接所述负极极柱组件30b的所述金属压块31;其中,P12<P11;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值P1包括所述第一子压力值P11及所述第二子压力值P12。
可以理解地,正极极柱组件30a及负极极柱组件30b均包括金属压块31。
可以理解地,第一子压力值P11与所述第二压力值P2的比值的范围为:0.4≤P11/P2≤0.87;所述第二子压力值P12与所述第二压力值P2的比值的范围为:0.4≤P12/P2≤0.87。
可以理解地,正极极柱组件30a与负极极柱组件30b分别设置于所述防爆孔15的相背两侧。还可以理解地,沿着端盖组件100的延伸方向(即长边方向)正极极柱组件30a、防爆孔15及负极极柱组件30b依次排列。正极应激件33a与负极应激件33b沿着顶盖10的延伸方向(即长边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防爆孔15的相背两侧。
请参见图9至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应激件33包括依次弯折相连的抵持部331、变形部333及连接部335,所述变形部333环绕所述抵持部331的外周设置,所述连接部335环绕所述变形部333的外周设置;所述连接部335连接所述顶盖10,所述变形部333自所述连接部335背离所述顶盖10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金属压块31的方向弯折;当所述储能装置200达到第一压力值时,所述抵持部331抵接所述金属压块31,以使所述储能装置200短路连接;所述变形部333的最小厚度小于所述抵持部331的厚度且小于所述连接部335的厚度;所述变形部333的最小厚度d1与所述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d2的比值的范围为:2≤d1/d2≤3。
可以理解地,当储能装置200内的压力达到第一压力值时,在储能装置200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变形部333发生形变,抵持部331朝向靠近所述金属压块31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持所述金属压块31。从而使得正极极柱组件30a的金属压块31与负极极柱组件30b的金属压块31均电连接顶盖10,进而使得储能装置200的正极极柱组件30a及负极极柱组件30b短路连接(简称短接),使得储能装置200停止充电或放电,从而避免储能装置200内部的压力继续增大,使得储能装置200发生爆炸,提高了储能装置200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地,所述变形部333的最小厚度d1与所述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d2的比值d1/d2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2.2、2.4、2.6、2.8、3.0等。所述变形部333的最小厚度d1与所述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d2的比值太小,所述变形部333过早发上形变,使得应激件33过早发生翻转,将储能装置200短路连接,影响储能装置200的正常使用;所述变形部333的最小厚度d1与所述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d2的比值太大,应激件33的翻转压力与防爆片71的爆破压力难以错开,失去了设置应激件33的作用,难以实现双重保险功能。
可选地,变形部333的厚度可以是均等的,也可以是不均等的。抵持部331与连接部335的厚度均是均等的。
可选地,所述变形部333的厚度d1的范围为:0.3mm≤d1≤1.0mm。具体地,所述变形部333的厚度d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mm、0.35mm、0.4mm、0.5mm、0.55mm、0.6mm、0.65mm、0.7mm、0.75mm、0.85mm、1.0mm等。所述变形部333厚度太薄,过早发生形变,使得储能装置200短接,影响储能装置200的正常应用,所述变形部333的厚度太厚,在储能装置200内部的压力达到第一压力值时,无法发生形变,将储能装置200短接,从而使得应激件33失效。当所述变形部333的厚度处于0.35mm至1.0mm之间时,既可以使变形部333具有一定的强度,不会在储能装置200内部压力还较小时就发生变形,又可以在储能装置200内部的压力达到第一压力值时,及时发生形变与金属压块31抵接,从而将储能装置200短接,停止充放电。
可选地,所述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d2的范围为:0.05mm≤d2≤0.15mm。具体地,所述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d2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05mm、0.07mm、0.09mm、0.11mm、0.13mm、0.15mm等。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过小,则防爆片71在储能装置200内部的第二压力值还比较小时就已经发生爆破,影响储能装置200的正常使用,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过大,则防爆片71爆破进行泄压时,爆破的第二压力值过大,爆破时容易造成储能装置200内电解液的液滴或腐蚀气体飞溅,腐蚀周围储能装置200或电池的安全。
可选地,所述防爆片71上具有刻痕,以在储能装置200内部压力增加至第二压力值时,发生破裂,以进行爆破,从而对储能装置200进行泄压,以将防爆组件70爆破释放的能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提高储能装置200使用的安全性。可以理解地,所述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d2指防爆片71上具有刻痕的位置的最小厚度。
可以理解地,防爆片71的厚度是不均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爆片71连接于或焊接于所述顶盖10的部分的厚度的范围为0.5mm至0.6mm;换言之,防爆片71的外周缘部分的厚度的范围为0.5mm至0.6mm,例如0.5mm、0.52mm、0.54mm、0.56mm、0.58mm、0.6mm等。防爆片71除外周缘部分及刻痕部分外的厚度的范围为0.25mm至0.35mm,例如0.25mm、0.28mm、0.3mm、0.32mm、0.35mm等。可以理解地,防爆片71连接于或焊接于所述顶盖10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中间部分的厚度,这样可以提高防爆片71与顶盖10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防爆片71在爆破前与顶盖10连接的稳定性;外周缘内的中间部分的厚度大于刻痕部分的厚度,这样可以在防爆片71爆破时,控制防爆片71爆破的位置,从而将储能装置200爆破带来的安全问题控制在更下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抵持部331的厚度d3的范围为:1.6mm≤d3≤3.4mm。具体地,所述抵持部331的厚度d3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6mm、1.8mm、1.9mm、2.0mm、2.2mm、2.4mm、2.8mm、3.0mm、3.2mm、3.4mm等。这样可以使得抵持部331可以更好的嵌入顶盖10的上下表面(即面向金属压块31的表面及背离金属压块31的表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335的厚度d4的范围为:0.45mm≤d4≤1.5mm。具体地,连接部335的厚度d4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45mm、0.6mm、0.8mm、1.0mm、1.2mm、1.4mm、1.5mm等。连接部335的厚度过小时,当应激件33受到压力发生形变时,在变形部333发生形变的过程中,可能损坏连接部335,造成储能装置200的损坏。连接部335的厚度过大时,使得应激件33安装于顶盖10的通孔11时,应激件33超出顶盖10相背两个表面,容易在后续装配端盖组件100的其它部件的过程中误触应激件33,造成应激件33翻转出发的压力值不准确。
可选地,所述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的层叠方向与所述变形部333面向所述金属压块31的表面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为:25°≤α≤75°。换言之,垂直于所述金属压块31或顶盖10的方向与所述变形部333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为:25°≤α≤75°。具体地,所述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的层叠方向与所述变形部333之间的角度α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5°、30°、35°、40°、45°、50°、55°、60°、65°、70°、75°等。所述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的层叠方向与所述变形部333之间的角度越小,则在应激件33发生翻转时,抵持部331朝向靠近所述金属压块31的方向移动的距离越大,但是,所述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的层叠方向与所述变形部333之间的角度过小时,会增加抵持部331在金属压块31与光铝板层叠方向上的厚度,不利于端盖组件100的轻薄化,此外,这会大大增加应激件33翻转时抵持部331所需要移动的距离,增加了应激件33翻转的时间,不利于即使将储能装置200进行短路。所述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的层叠方向与所述变形部333之间的角度过大时,限制了抵持部331朝向靠近金属压块31的方向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使得应激件33进行翻转时,抵持部331的移动距离不够,不能很好的抵持金属压块31,影响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的电连接,从而不能及时将储能装置200进行短路,提高了储能装置200使用的安全隐患。当所述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的层叠方向与所述变形部333之间的角度为25°至75°之间时,既可以使得抵持部331具有最够的可移动的最大距离,又可以减少应激件33翻转时,抵持部331所需要移动的距离,可以及时将储能装置200进行短路,提高储能装置200使用的安全性能。
请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压块31包括相连的第一部311及第二部313,所述第一部311用于在所述抵持部331朝向靠近所述金属压块31移动时,与所述抵持部331抵接,以使所述金属压块31与所述顶盖10电连接;所述第二部313用于电连接外部用电设备。
可以理解地,所述抵持部331在所述第一部311面向所述应激件33的表面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部311面向所述应激件33的表面的范围内。第二部313与所述应激件33错开设置。
可选地,金属压块3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铝等。
请一并参见图5及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极柱组件30还包括上塑胶件35、极柱37及密封件39。所述上塑胶件3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金属压块31与所述顶盖10之间,用于使金属压块31与所述顶盖10绝缘设置。所述上塑胶件35套设于部分所述金属压块31,且所述第一部311面向所述应激件33的表面部分裸露于所述上塑胶件35,所述第二部313背离所述顶盖10的表面裸露于所述上塑胶件35。所述极柱37穿设于所述顶盖10及所述上塑胶件35,且电连接所述金属压块31的第二部313,所述极柱37背离所述金属压块31的一端用于电连接储能装置200的电极组件230(即极柱37通过转接片210电连接电极组件230),所述极柱37与所述顶盖10绝缘设置。所述密封件39套设于所述极柱37的外周,用于将极柱37与顶盖10进行绝缘设置,密封件39还用于封闭极柱37与顶盖10之间的间隙,以提高顶盖10的气密性。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正极极柱组件30a包括金属压块31、上塑胶件35、极柱37及密封件39。负极极柱组件30b也包括金属压块31、上塑胶件35、极柱37及密封件3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塑胶件35环绕部分所述金属压块31的外周设置,且所述第一部311面向所述应激件33的表面部分裸露于所述上塑胶件35,所述第二部313背离所述顶盖10的表面裸露于所述上塑胶件35。可以理解地,上塑胶件35与所述金属压块31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即直接在金属压块31上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注塑上塑胶件35。换言之,第一部311背离所述应激件33的表面被所述上塑胶件35包裹,第二部313面向所述顶盖10的表面设有所述上塑胶件35,从而使得上塑胶件35可以对第一部311进行保护,防止第一部311受到撞击后,朝向靠近应激件33的方向发生变形,从而与抵持部331发生误抵接。
请一并参见图13,可选地,极柱37包括第一法兰部371及凸设于所述第一法兰部371表面的第一穿设部373,所述第一法兰部371位于所述顶盖10背离所述金属压块31的一侧,所述第一穿设部373依次穿设于所述顶盖10、上塑胶件35及金属压块31的第二部313,并与所述第二部313连接(例如铆接等)。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39套设于所述第一穿设部373的外周,用于将极柱37与顶盖10进行绝缘设置,密封件39还用于封闭第一穿设部373与顶盖10之间的间隙,以提高顶盖10的气密性。
请一并参见图14,可选地,密封件39包括第二法兰部391及凸设于所述第二法兰部391表面的第二穿设部393,所述第二法兰部391位于所述第一法兰部371与顶盖10之间,所述第二穿设部393穿设于所述顶盖10,所述第二法兰部391与所述第二穿设部393均套设于所述极柱37的第一穿设部373的外周,以使所述极柱37与所述顶盖10绝缘设置。可以理解地,第一穿设部373依次穿过密封件39、顶盖10、上塑胶件35以及金属压块31,并电连接所述金属压块31。
可选地,所述顶盖1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铝板等。
请参见图15及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1包括连通的第一子孔111及第二子孔113,所述第一子孔111相较于所述第二子孔113更靠近所述金属压块31,所述第一子孔11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子孔113的径向尺寸,所述应激件33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孔111内,所述连接部335抵接所述顶盖10限定所述第一子孔111的底壁并连接所述顶盖10限定所述第一子孔111的侧壁。可以理解地,第一子孔111与第二子孔113沿着金属压块31与顶盖10的层叠方向上排列,第一子孔111贯穿顶盖10面向金属压块31的表面,第二子孔113贯穿顶盖10背离金属压块31的表面,第一子孔111与第二子孔113形成台阶孔,应激件33设置于第一子孔111内,这样可以更好避免端盖组件100组装时,挤压到应激件33,使得应激件33提前发生形变、翻转,影响使用该端盖组件100的储能装置200的性能。此外,应激件33设置于第一子孔111内,即通孔11内靠近金属压块31的位置,这样可以降低应激件33变形翻转时抵持部331的移动距离,从而使得当储能装置200内部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应激件33可以更为及时、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生翻转,以使抵持部331抵持金属压块31,从而可以更及时地将储能装置200进行短路,提高储能装置200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地,沿所述金属压块31与所述顶盖10的层叠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孔111的深度的范围0.3mm至1.35mm。具体地,所述第一子孔111的深度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35mm等。所述第一子孔111的深度太浅,连接部335焊接于顶盖10后,无法保证连接部335面向金属压块31的表面低于(即凹陷于)顶盖10面向金属压块31的表面;所述第一子孔111的深度太深,则连接部335背离金属压块31的表面会低于(即凸出于))顶盖10背离金属压块31的表面,容易导致装配端盖组件100其它部件时,误触碰应激件33导致其变形失效。
可选地,防爆孔15设置于顶盖10的中间位置,储能装置200对应中间位置的气压最大,将防爆片71设置在顶盖10的中间位置,可以在储能装置200内部压力达到爆破预设压力时,可以进行及时爆破,以对储能装置200进行泄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0还具有穿设孔13,所述穿设孔13邻近设置于所述通孔11背离所述防爆孔15的一侧,所述穿设孔13用于设置极柱37的第一穿设部373以及密封件39的第二穿设部393。
可选地,所述顶盖10为长条形板状结构,即顶盖10具有长边和短边,所述穿设孔13与所述通孔11沿所述顶盖10的长边方向间隔设置,穿设孔13相较于通孔11更靠近顶盖10的端部设置。可以理解地,端盖组件100为长条形结构。
请再次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爆片71设置于防爆孔15靠近所述下塑胶件的一侧且焊接于所述顶盖10,防爆组件70还包括保护片73,保护片73设置于顶盖10面向金属压块31的表面,用于封闭所述防爆孔15面向所述金属压块31的开口,以防止外物撞击所述防爆片71,损坏防爆片71,使得储能装置200内部的电解液外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端盖组件100还包括下塑胶件50,所述下塑胶件50设置于所述顶盖10背离所述金属压块31的一侧,应用于储能装置200时,下塑胶件50相较于顶盖10更靠近所述储能装置200的电极组件230,用于将顶盖10与储能装置200的电极组件230绝缘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柱37的第一法兰部371设置于下塑胶件50背离所述顶盖10的一侧,下塑胶件50设置于第一法兰部371与顶盖10之间。可以理解地,组装极柱37时,极柱37的第一穿设部373依次穿过密封件39、下塑胶件50、顶盖10、上塑胶件35以及金属压块31,并电连接所述金属压块31。可以理解地,极柱37与金属压块31电连接,但是与顶盖10及应激件33绝缘设置。
可选地,所述下塑胶件50与所述应激件33重叠的位置具有第一通气孔51,所述第一通气孔51用于连通应激件33与储能装置200的电极组件230的气路,以在储能装置200内部的压力增加时,可以及时将该压力传递至应激件33上。可选地,所述下塑胶件50与所述防爆组件70重叠的位置具有第二通气孔53,以连通所述防爆组件70与储能装置200之间的气路。
请再次参见图2,可选地,电极组件230还包括电连接的电极极片232及极耳231,所述极耳231电连接所述转接片210远离所述极柱37的一端。电极极片232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流体表面的电极活性层,所述集流体电连接所述极耳231。可以理解地,电极极片232可以包括正极极片及负极极片。
可以理解地,当极柱组件30为正极极柱组件30a时,所述极柱37为正极极柱37、转接片210为正极转接片210,极耳231为正极极耳231,电极极片232为正极极片;当极柱组件30为负极极柱组件30b时,所述极柱37为负极极柱37、转接片210为负极转接片210,极耳231为负极极耳231;电极极片232为负极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231具有焊接于所述转接片210的焊接部2311,所述焊接部2311在所述预设表面301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应激件33在所述预设表面301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可以理解地,所述应激件33与所述焊接部2311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端盖组件100的极柱37与应激件33沿着顶盖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转接片210一端焊接于极柱37,一端焊接于极耳231,将焊接部2311设置于应激件33的下方,这样可以节省端盖组件100沿顶盖10或端盖组件100延伸方向上的空间,减小端盖组件100的长度。
请参见图1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300,其包括:用电设备本体310;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储能装置200,所述储能装置200为所述用电设备本体310进行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3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汽车、卡车、轿车、货车、货车、动车、高铁、电动自动车等交通工具。此外,还可以为各种家用电器等。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用电设备300仅仅为所述端盖组件100所应用的用电设备300的一种形态,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提供的用电设备300的限定,也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端盖组件100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此外,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又一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230)、转接片(210)及端盖组件(100);所述转接片(210)电连接所述电极组件(230);所述端盖组件(100)设置于所述转接片(210)背离所述电极组件(230)的一侧,所述端盖组件(100)包括:
极柱组件(30),所述极柱组件(30)包括金属压块(31),所述金属压块(31)电连接所述转接片(210),所述金属压块(31)具有预设表面(301);
顶盖(10),间隔设置于所述金属压块(31)的预设表面(301),所述顶盖(10)具有间隔设置的通孔(11)及防爆孔(15),所述通孔(11)在所述预设表面(301)正投影落入所述预设表面(301)的范围内;
应激件(33),封闭所述通孔(11)且连接所述顶盖(10),当所述储能装置(200)达到第一压力值时,所述应激件(33)抵持所述金属压块(31),以使所述储能装置(200)短路连接,所述应激件(33)包括依次弯折相连的抵持部(331)、变形部(333)及连接部(335),所述变形部(333)环绕所述抵持部(331)的外周设置,所述连接部(335)环绕所述变形部(333)的外周设置;所述连接部(335)连接所述顶盖(10),所述变形部(333)自所述连接部(335)背离所述顶盖(10)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金属压块(31)的方向弯折;当所述储能装置(200)达到第一压力值时,所述抵持部(331)抵接所述金属压块(31),以使所述储能装置(200)短路连接;所述变形部(333)的最小厚度小于所述抵持部(331)的厚度且小于所述连接部(335)的厚度;所述变形部(333)的最小厚度d1的范围为:0.3mm≤d1≤1.0mm;所述抵持部(331)的厚度d3的范围为1.6mm≤d3≤3.4mm;所述连接部(335)的厚度d4的范围为0.45mm≤d4≤1.5mm;以及
防爆组件(70),包括防爆片(71),所述防爆片(71)用于封闭所述防爆孔(15)且与所述顶盖(10)连接,当所述储能装置(200)达到第二压力值时,所述防爆片(71)发生爆破,所述防爆片(71)具有刻痕,所述防爆片(71)连接于或焊接于所述顶盖(10)的外周缘的厚度大于中间部分的厚度,所述防爆片(71)的所述外周缘内的中间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刻痕部分的厚度;所述变形部(333)的最小厚度d1与所述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d2的比值的范围为:2≤d1/d2≤3;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值P1与所述第二压力值P2的比值的范围为:0.4≤P1/P2≤0.87;所述应激件(33)的厚度的范围值为0.1mm至6.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值P2与所述第一压力值P1的差值的范围为:0.1Mpa≤P2-P1≤0.3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值P1的范围为0.35Mpa≤P1≤0.65Mpa;所述第二压力值P2的范围为:0.75MPa≤P2≤1.05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30)包括正极极柱组件(30a)及负极极柱组件(30b),所述应激件(33)包括正极应激件(33a)及负极应激件(33b);当所述储能装置(200)达到第一子压力值P11时,所述正极应激件(33a)发生形变并抵接所述正极极柱组件(30a)的所述金属压块(31);当所述储能装置(200)达到第二子压力值P12时,所述负极应激件(33b)发生形变并抵接所述负极极柱组件(30b)的所述金属压块(31);其中,P12<P11;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值P1包括所述第一子压力值P11及所述第二子压力值P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片(71)的最小厚度d2的范围为:0.05mm≤d2≤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压块(31)与应激件(33)的层叠方向与所述变形部(333)面向所述金属压块(31)的表面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为:25°≤α≤7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30)还包括极柱(37),所述极柱(37)穿设于所述顶盖(10)且与所述顶盖(10)绝缘设置,所述极柱(37)分别与所述金属压块(31)及所述转接片(210)电连接;
电极组件(230)包括电连接的电极极片(232)及极耳(231),所述极耳(231)具有焊接于所述转接片(210)的焊接部(2311),所述焊接部(2311)在所述预设表面(301)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应激件(33)在所述预设表面(301)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8. 一种用电设备(3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电设备本体(310);以及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200),所述储能装置(200)为所述用电设备本体(310)进行供电。
CN202310091079.2A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014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79.2A CN116014382B (zh)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79.2A CN116014382B (zh)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4382A CN116014382A (zh) 2023-04-25
CN116014382B true CN116014382B (zh) 2023-06-27

Family

ID=86024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1079.2A Active CN116014382B (zh)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43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7713A (zh) * 2023-05-31 2023-07-04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系统及储能系统
CN117855641B (zh) * 2024-03-05 2024-05-2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46949U (zh) * 2015-08-19 2016-01-06 宁波市华宝塑胶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池防爆组件
CN105932181A (zh) * 2016-07-15 2016-09-07 东莞永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使用该顶盖的动力电池
CN206947390U (zh) * 2017-07-24 2018-01-30 长沙锂安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易更换保险保护装置的电池防爆盖板组件
WO2019174087A1 (zh) * 2018-03-16 2019-09-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12659598U (zh) * 2020-06-23 2021-03-05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3483850U (zh) * 2020-10-27 2021-06-18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的双重保护结构
CN113964443A (zh) * 2021-09-23 2022-01-21 辛忠来 一种铝镁合金冲压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83331U (zh) * 2017-07-28 2018-04-03 深圳市欣迪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
CN207896135U (zh) * 2018-02-12 2018-09-21 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动力电池顶盖组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46949U (zh) * 2015-08-19 2016-01-06 宁波市华宝塑胶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池防爆组件
CN105932181A (zh) * 2016-07-15 2016-09-07 东莞永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使用该顶盖的动力电池
CN206947390U (zh) * 2017-07-24 2018-01-30 长沙锂安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易更换保险保护装置的电池防爆盖板组件
WO2019174087A1 (zh) * 2018-03-16 2019-09-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12659598U (zh) * 2020-06-23 2021-03-05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3483850U (zh) * 2020-10-27 2021-06-18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的双重保护结构
CN113964443A (zh) * 2021-09-23 2022-01-21 辛忠来 一种铝镁合金冲压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4382A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14382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JP5399990B2 (ja) 二次電池
KR101201746B1 (ko) 이차 전지
EP3223333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0880321B1 (ko) 이차전지
US20200136110A1 (en) Battery module
US20090061307A1 (en) Can type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219144400U (zh) 二次电池的壳体及二次电池
KR100914115B1 (ko) 이차전지
CN116557596B (zh) 防爆阀、端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装置
KR100864748B1 (ko) 폭발 방지 배터리
CN111341970A (zh) 一种电池防爆结构、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US7754372B2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00423351C (zh) 锂可充电电池
KR20160105202A (ko) 이차 전지
KR100795680B1 (ko) 이차전지
CN115939691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2886110A (zh) 一种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JP2002008615A (ja) 密閉型電池
KR100381328B1 (ko) 일체형 안전판을 이용한 리튬이온 전지
KR100416096B1 (ko) 안전변 장치와 이를 채용한 이차 전지
US2012020807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2331123B1 (ko) 탄성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원통형 전지셀의 캡 어셈블리
CN111384348A (zh) 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
CN115210951B (zh) 电池的排气阀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oom 2-B26, Peihong Building, No. 1 Kehui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