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3351C - 锂可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可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3351C
CN100423351C CNB2005101068604A CN200510106860A CN100423351C CN 100423351 C CN100423351 C CN 100423351C CN B2005101068604 A CNB2005101068604 A CN B2005101068604A CN 200510106860 A CN200510106860 A CN 200510106860A CN 100423351 C CN100423351 C CN 1004233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on board
cover plate
end plaste
battery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068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3232A (zh
Inventor
赵成在
郑湘锡
姜信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3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3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33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335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4Lid or cover comprising an axial bore for receiving a central current col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锂可充电电池,其中防旋转槽与安全排气孔位于盖板下表面的下凹槽一起整体形成,且绝缘板和终端板安置在防旋转槽中,以防止当组装顶盖组件时终端板转动。此外,取代防旋转槽,在盖板的下表面形成抵靠凹陷,且绝缘板和终端板安置在该抵靠凹陷中,以在组装顶盖组件时防止终端板转动。

Description

锂可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可充电电池。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锂可充电电池,其中防转动槽与安全排气孔(safety vent)在盖板的下表面上的下凹槽整体形成。此外,绝缘板和终端板安置在抗转动槽中,以防止终端板在组装顶盖组件时转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锂可充电电池,其中在盖板的下表面上形成静止的凹槽,并在该抵靠凹陷中安置绝缘板和终端板,使得能防止终端板在组装顶盖组件时转动。
背景技术
最近,已经发展出紧凑和轻重量并具有各种功能的便携无线设备例如摄像机、便携电话和便携计算机。已经积极开展了对用作这些便携无线设备的电源的可充电电池的研究。例如,可充电电池包括Ni-Cd电池、Ni-MH电池、Ni-Zn电池和锂可充电电池。
锂可充电电池可以制造成紧凑尺寸的,并具有高工作电压和每单位重量的高能量密度,这使得它们适合用在先进电子技术领域中。
图1a是常规锂可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且图1b是包括在常规锂可充电电池中的盖板的示意图。
锂可充电电池可以通过在罐110中容纳包括第二电极板113、第一电极板115和分隔件(separator)114的电极组件112和电解质,然后使用顶盖组件120密封罐110的上开口110a而获得。通常,第一电极板115可以是负电极板,且第二电极板113可以是正电极板。
顶盖组件120包括盖板140、绝缘板150、终端板160和电极终端130。顶盖组件120容纳在绝缘盒170中并与罐110的上开口110a组装,因此密封罐110。
盖板140包括具有相应于罐110的上开口110a的尺寸和形状的金属板制成。盖板140朝向顶盖组件120的顶部设置,具有预定尺寸的第一终端孔141,且电极终端130插入在第一终端孔141中,衬垫管(gasket tube)149在电极终端130周围设置,以将电极终端130与盖板140绝缘。安全排气孔146形成在盖板140的一侧,且具有预定尺寸的电解质注入孔142形成在盖板140的另一侧。在顶盖组件120与罐的上开口110a组装后,电解质通过电解质注入孔142注入罐110。然后,电解质注入孔142用塞子143密封。
参照图1b,安全排气孔146包括形成在盖板140的上表面的上凹槽148和形成在盖板140的下表面的下凹槽147。当可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由于过度充电、过度放电或可充电电池的过热而升高时,安全排气孔146被破坏使得包含在可充电电池中的气体可以通过安全排气孔146排放到外部,因此防止可充电电池的爆炸。安全排气孔146在可充电电池中的位置可以随着可充电电池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电极终端130与第一电极板115的第一电极凸片(electrode tab)117或第二电极板113的第二电极凸片116连接,使得电极终端130可以充当负电极终端或正电极终端。
绝缘板150可以包括与衬垫管基本相同的绝缘材料,并与盖板140的下表面连接。绝缘板150形成有第二终端孔151,该孔与盖板140的第一终端孔141对准,且电极终端130插入该孔。绝缘板150设置在盖板140的下表面上,具有相应于终端板160的尺寸和形状的抵靠凹陷152,使得终端板160可以抵靠在该抵靠凹槽152中。
终端板160包括镍合金,并与绝缘板150的下表面连接。终端板160形成有第三终端孔161,该孔与盖板140的第一终端孔141对准,且电极终端130插入该孔中。由于插入盖板140的第一终端孔141中的电极终端130被衬垫管149与终端板160绝缘,终端板160可以电连接到电极终端130,同时与盖板140电绝缘。
为了将电极终端130与盖板140、绝缘板150和终端板160连接,通过向电极终端130施加预定压力和旋转力而将电极终端130插入盖板140的第一终端孔141中。这样,电极终端130分别穿过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141、151和161与终端板160连接。这样,当电极终端130插入到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141、151和161中时,绝缘板150和终端板160可以关于盖板140的第一终端孔141旋转,所以绝缘板150可能从终端板160偏离。
此外,当正电极凸片116与终端板160的下表面连接时,终端板160可以旋转,使得终端板160可能从其初始位置偏离。
此外,当在顶盖组件120被组装之后将连接到保护电路模块的引导板(lead plate)(未示出)与电极终端130连接时,终端板160可以与电极终端130一起旋转,使得终端板160可能被破坏。
此外,为了将顶盖组件120与绝缘盒170连接,绝缘板150和终端板160必须关于电极终端130反向旋转,使得它们沿与盖板140相同方向对准。然而,此工艺不仅延长了工艺时间,而且引起由薄金属板制成的终端板160的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可充电电池,在该可充电电池中,反向旋转的槽与安全排气孔在盖板的下表面的下凹槽整体形成,且绝缘板和终端板安置在该防旋转槽中,使得当组装顶盖组件时能够防止终端板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可充电电池,在该可充电电池中,抵靠凹陷形成在盖板的下表面上,且绝缘板和终端板安置在该抵靠凹陷中,使得当组装顶盖组件时能防止终端板的转动。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一部分从描述中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分隔件以及用于容纳该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的罐。电极组件包括盖板、绝缘板、终端板和电极终端。盖板设置在罐的上开口以密封罐,且包括形成在盖板的第一侧的安全排气孔,以及与安全排气孔位于盖板的第一侧的下表面处的下凹槽整体形成的防旋转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锂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板、负电极板和分隔件以及罐,用于容纳该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电极组件包括盖板、绝缘板、终端板和电极终端。盖板设置在罐的上开口以密封该罐,并包括具有与绝缘板基本相同尺寸的第一抵靠凹陷,使得绝缘板安置在第一抵靠凹陷中。
应该理解,上面的概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范性和说明性的,且旨在提供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合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中:
图1a是常规锂可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1b是包括在常规锂可充电电池中的盖板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锂可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图2所示的盖板的仰视图;
图3b是沿图3a所示的A-A’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4a是图2所示的绝缘板的仰视图;
图4b是沿图4a所示的B-B’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5a是图2所示的终端板的平面图;
图5b是沿图5a所示的C-C’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绝缘板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终端板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绝缘板的截面图;
图9a是包括图3a所示的盖板、图4a所示的绝缘板和图5a所示的终端板的顶盖组件的仰视图;
图9b是沿图9a所示的D-D’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10是包括图3a所示的盖板、图6所示的绝缘板和图7所示的终端板的顶盖组件的截面图;
图11是包括图3a所示的盖板、图8所示的绝缘板和图7所示的终端板的顶盖组件的截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锂可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13a是图12所示的盖板的仰视图;
图13b是沿图13a的A-A’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14a是图12所示的绝缘板的仰视图;
图14b是沿图14a所示的B-B’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绝缘板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终端板的截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绝缘板的截面图;
图18a是包括图13a所示的盖板和图14a所示的绝缘板的顶盖组件的仰视图;
图18b是沿图18a所示的C-C’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19是包括图13a所示的盖板、图15所示的绝缘板和图16所示的终端板的顶盖组件的截面图;
图20是包括图13a所示的盖板、图17所示的绝缘板和图16所示的终端板的顶盖组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方式实施,且不应该理解为局限于此处提出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彻底,并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而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应该理解,当元件例如层、模、区域或基底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锂可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3a是图2所述的盖板的仰视图,图3b是沿图3a所示的A-A’线所取的截面图,图4a是图2所示的绝缘板的仰视图,图4b是沿图4a所示的B-B’线所取的截面图,图5a是图2所示的终端板的平面图,图5b是沿图5a所示的C-C’线所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2,本发明的锂可充电电池包括罐210、容纳在罐210中的电极组件212和与罐210的上端部组装以密封罐210的上开口210a的顶盖组件220。
罐210包括金属并具有盒状。例如,罐210可以包括轻重量的铝或者铝合金。罐210具有存在上开口210a的上端,且电极组件212通过该上开口210a容纳在罐210中。
电极组件212包括第二电极板213、第一电极板215和分隔件214。第一电极板215和第二电极板213与插入其间的分隔件214层叠,然后缠绕成果冻卷的形状。第二电极凸片216与第二电极板213连接,且第二电极凸片216的端部从电极组件212向上突出。第一电极凸片217与第一电极板215连接,且第一电极凸片217的端部从电极组件212向上突出。通常,第一电极板215充当负电极板,第一电极凸片217充当负电极凸片,第二电极板213充当正电极板,第二电极凸片216充当正电极凸片。然而,也可以分别形成第一电极板和第一电极凸片作为正电极板和正电极凸片,而分别形成第二电极板和第二电极凸片作为负电极板和负电极凸片。
顶盖组件220包括盖板240、绝缘板250、终端板260和电极终端230。顶盖组件220容纳在绝缘盒270中并与罐210的上开口210a连接以密封罐210。
参照图3a和图3b,盖板240可以包括具有相应于罐210的上开口210a的尺寸和形状的金属板。
盖板240形成在上开口210a的中心,具有预定尺寸的第四终端孔241,且电极终端230插入第四终端孔241。衬垫管249设置在第四终端孔241中,以将电极终端230与盖板240绝缘。
安全排气孔246形成在盖板240的一侧,且防旋转槽244形成在盖板240相应于安全排气孔246的下表面。安全排气孔246包括形成在盖板240的上表面的上凹槽248和形成在盖板240的下表面的下凹槽247。当可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由于过度充电、过度放电或可充电电池过热而升高时,安全排气孔246被破坏使得包含在可充电电池中的气体可以通过安全排气孔246排放到外部,因此防止可充电电池爆炸。连接尖端245可以形成在盖板240的另一侧。
防旋转槽244与安全排气孔246的下凹槽247整体形成,并从安全排气孔246的下凹槽247朝第四终端孔241延伸预定距离。通过在盖板240的下表面挖槽而一起形成防旋转槽244和安全排气孔246的下凹槽247。因此,当形成安全排气孔246时,可以形成防旋转槽244,这样消除了额外的工艺来形成防旋转槽244。
防旋转槽244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例如正方形、矩形或圆柱形,但不局限于此。防旋转槽244具有相应于盖板240长度的约10%到约40%的长度和相应于盖板240宽度的至少约40%的宽度。如果防旋转槽244的长度或宽度太小,防旋转槽244不能可靠地固定终端板260。相反,如果防旋转槽244的长度或宽度太大,盖板240的厚度减小,所以盖板240的强度会减弱。
防旋转槽244的深度必须通过考虑盖板240与绝缘板250之间的接触表面而恰当选择。例如,防旋转槽244可以为约0.1到约0.3mm深,如果防旋转槽244小于约0.1mm深,则防旋转槽244不能可靠地固定绝缘板250。此外,如果防旋转槽244超过约0.3mm深,则盖板240的强度会减弱。
电解质注入孔242以预定尺寸形成在盖板240的另一侧。在顶盖组件220已经与罐210的上开口210a连接后,电解质通过电解质注入孔242注入到管210中。然后,用塞子243密封电解质注入孔242。
连接尖端245以预定高度从位于第四终端孔241与电解质注入孔242之间的预定位置突出。连接尖端245的高度可以等于或小于绝缘板250的高度,使得当绝缘板250与连接尖端245连接时,连接尖端245不从绝缘板250突出。如果绝缘板250的转动被防旋转槽244阻止,则可以省略连接尖端245。
参照图4a和图4b,绝缘板250可以包括与衬垫基本相同的绝缘材料,并与盖板240的下表面连接。绝缘板250包括第二终端孔251、抵靠凹陷252、突起253和连接狭槽254。
当绝缘板250与盖板240连接时,第五终端孔251相对于盖板240的第四终端孔241对准,使得电极终端230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孔241插入第五终端孔251。
抵靠凹陷252以相应于终端板260的尺寸和形状形成在绝缘板250的下表面。抵靠凹陷252可以具有小于终端板260厚度的深度。
突起253以预定高度从绝缘板250的上表面的一侧突出,使得突起253能与防旋转槽244连接。如果突起253的高度或尺寸大于防旋转槽244的高度或尺寸,则突起253可能与防旋转槽244不完全连接,使得绝缘板250不能卡紧(secure)。此外,如果突起253的高度或尺寸比防旋转槽244的高度或尺寸小得多,则突起253可能与防旋转槽244不充分地连接,使得绝缘板250不能卡紧。在这种情况下,绝缘板250和终端板260可能无效地旋转。
连接狭槽254形成在绝缘板250相应于设置在盖板240下表面的连接尖端245的另一侧,使得连接尖端245能插入连接狭槽254。如果绝缘板250的连接狭槽254与盖板240的连接尖端245连接,则可以防止当电极终端230插入进第五终端孔251时,绝缘板250和终端板260相对于盖板240转动。
终端板260可以包括板形镍合金但不局限于此。终端板260安置在形成在绝缘板250下表面的抵靠凹陷252中,并与绝缘板250卡紧。终端板260包括相应于盖板240的第四终端孔241对准的第六终端孔261,且电极终端230插入该第六终端孔中。绝缘板260与电极终端230连接,而通过绝缘板250与盖板240电绝缘。
电极终端230分别插入到形成在盖板240、绝缘板250和终端板260中的第四、第五和第六终端孔241、251和261中。此外,电极终端230通过终端板260与电极组件212的第一电极凸片217连接。当电极终端230插入到盖板240的第四终端241时,电极终端230被衬垫管249与盖板240电绝缘。根据电极组件212类型的不同,也可以允许电极终端230与第二电极凸片216连接。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绝缘板的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终端板的截面图。
参照图6,绝缘板250a包括在其上表面的突起253和在其下表面的抵靠凹陷252。固定槽252a形成在抵靠凹陷252的预定部分。固定槽252a可以与绝缘板250a的突起253对准,并具有与绝缘板250a的突起253基本相等的尺寸。
参照图7,终端板260a包括在其上表面的防旋转突起262。防旋转突起262相应于形成在绝缘板250a下表面上的固定槽252a。这样,防旋转突起262与固定槽252a连接,因此防止终端板260a相对于绝缘板250a转动。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绝缘板的截面图。
参照图8,绝缘板250b包括在其下表面的固定槽252b而不形成单独的抵靠凹陷,并包括在其上表面的突起253。固定槽252b具有相应于盖板240的防旋转槽244的尺寸和形状,并与图7所示的终端板260a的防旋转突起262连接。因此,终端板260a固定到安置在盖板240的防旋转槽244中的绝缘板250b,使得可以防止终端板260a相对于盖板240转动。
此后,将描述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锂可充电电池中的顶盖组件的操作。
图9a是包括图3a所示的盖板、图4a所示的绝缘板和图5a所示的终端板的顶盖组件的仰视图,图9b是沿图9a所示的D-D’线所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9a和图9b,顶盖组件220的盖板240、绝缘板250和终端板260层叠使得第四、第五和第六终端孔241、251和261彼此匹配。然后电极终端230插入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241、251和261。设置在绝缘板250上表面的突起253与形成在盖板240的下表面的防旋转槽244连接。
此外,终端板260安置在形成在绝缘板250下表面的抵靠凹陷252中。此时,与防旋转槽244整体形成的安全排气孔246不被绝缘板250覆盖而暴露,所以安全排气孔可以发挥其功能。
形成在盖板240另一侧的连接尖端245插入进绝缘板250的连接狭槽254。
电极终端230插入盖板240的第四终端孔241,并分别连续穿过第二和第三终端孔251和261,其中盖板240如图9a所示层叠同时被施加于其上的预定外力旋转。当电极终端230连续插入第四、第五和第六终端孔241、251和261时,在电极终端230与绝缘板250和终端板260的第五和第六终端孔251和261之间可能分别发生摩擦。这样,绝缘板250和终端板260可能围绕盖板240的第四终端孔241旋转。然而,由于绝缘板250的突起253与盖板240的防旋转槽244连接,且终端板260安置在绝缘板250的抵靠凹陷252中,可以防止绝缘板250和终端板260围绕盖板240的第四终端孔241旋转。此外,由于盖板240的连接尖端245插进绝缘板250的连接狭槽254,可以进一步防止绝缘板250的转动。
此外,当在顶盖组件220被组装之后将引导板(未示出)与电极终端230连接时,可以防止电极终端230转动。即使电极终端230转动,也可以防止终端板260转动。
图10是包括图3a所示的盖板、图6所示的绝缘板和图7所示的终端板的顶盖组件的截面图。
参照图10,顶盖组件220a的盖板240、绝缘板250a和终端板260a层叠,使得第四、第五和第六终端孔241、251和261彼此匹配,且电极终端230固定地插入第四、第五和第六终端孔241、251和261。此时,形成在绝缘板250a上表面的突起253与形成在盖板240下表面的防旋转槽244连接。终端板260a安置在形成在绝缘板250a下表面的抵靠凹陷252中。此外,固定槽252a形成在绝缘板250a的抵靠凹陷252中,且形成在终端板260a上表面的防旋转突起262插入固定槽252a。因此,当电极终端230插入进第四、第五和第六终端孔241、251和261时,绝缘板250a和终端板260a可以不关于盖板240转动。
图11是包括图3a所示的盖板、图8所示的绝缘板和图7所示的终端板的顶盖组件的截面图。
参照图11,顶盖组件220b的盖板240、绝缘板250b和终端板260a层叠,使得第四、第五和第六终端孔241、251和261彼此匹配,且电极终端230固定地插入第四、第五和第六终端孔241、251和261。此时,形成在绝缘板250b上表面的突起253与形成在盖板240下表面的防旋转槽244连接。此外,终端板260a安置在绝缘板250b的下表面。形成在终端板260a上表面的防旋转突起262插入形成在绝缘板250b下表面的固定槽252b中。因此,当电极终端230插入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241、251和261时,绝缘板250b和终端板260a可以不关于盖板240转动。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锂可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13a是图12所示的盖板的仰视图,图13b是沿图13a的A-A’线所取的截面图,图14a是图12所示的绝缘板的仰视图,图14b是沿图14a所示的B-B’线所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2,根据本发明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锂可充电电池包括罐310、容纳在罐310中的电极组件312和与罐310的上端部组装以密封罐310的上开口310a的顶盖组件320。
罐310可以包括金属,具有盒状。罐310可以包括轻重量的铝或者铝合金。罐310包括在其上端的上开口310a,且电极组件312通过上开口310a而容纳在罐310中。
电极组件312包括正电极板313、负电极板315和分隔件314。正电极板313和负电极板315与在其间的分隔件314层叠,然后缠绕成果冻卷形状。正电极凸片316焊接到正电极板313,且正电极凸片316的端部从电极组件312向上突起。负电极凸片317焊接到负电极板315,且负电极凸片317的端部从电极组件312向上突起。
顶盖组件320包括盖板340、绝缘板350、终端板360和电极终端330。顶盖组件320容纳在绝缘盒370中并与罐310的上开口310a连接,以密封罐310。
参照图13a和图13b,盖板340包括具有相应于罐310的上开口310a的尺寸和形状的金属板。盖板340在其中心形成有具有预定尺寸的第一终端孔341,且电极终端330插入第一终端孔341。衬垫管346设置在第四终端孔341中,以将电极终端330与盖板340绝缘。
第一抵靠凹陷344形成在盖板340的下表面。第一抵靠凹陷344包括第四终端孔341且具有相应于绝缘板350的尺寸。具体地,第一抵靠凹陷344包括第四终端孔341、具有与绝缘板350基本相同的尺寸并且形成在盖板340的下表面,使得绝缘板350可以安置在第一抵靠凹陷344中。第一抵靠凹陷344可以通过在盖板240的下表面挖槽而形成。
第一抵靠凹陷344的深度通过考虑盖板340与绝缘板350之间的接触表面而选择。例如,第一抵靠凹陷344可以为约0.1到约0.5mm深。如果第一抵靠凹陷344太浅,第一抵靠凹陷344不能卡紧绝缘板350。此外,如果第一抵靠凹陷344太大,盖板340的强度可能减弱。
电解质注入孔342以预定尺寸形成在盖板340的另一侧。在顶盖组件320已经与罐310的上开口310a连接后,电解质通过电解质注入孔342注入进罐310。然后,电解质注入孔342用塞子343密封。
参照图14a和图14b,绝缘板350可以包括与衬垫基本相同的绝缘材料制成,并与盖板340的下表面连接。绝缘板350包括第二终端孔351和第二抵靠凹陷352。
当绝缘板350与盖板340连接时,第五终端孔351相应于盖板340的第四终端孔341对准,使得电极终端330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孔341插入第五终端孔351。
第二抵靠凹陷352以相应于终端板360的尺寸和形状形成在绝缘板350的下表面上。第二抵靠凹陷352可以具有小于终端板360的厚度的深度。
终端板360可以包括板状镍合金,但不局限于此。终端板360安置在形成在绝缘板350的下表面的第二抵靠凹陷352中。这样,终端板360与绝缘板350连接并与绝缘板350一起移动。终端板360形成有第三终端孔361,该终端孔相应于盖板340的第四终端孔341对准,且电极终端330插入该第三终端孔中。终端板360与电极终端330连接,而通过绝缘板350与盖板340电绝缘。
电极终端330分别插入形成在盖板340、绝缘板350和终端板360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341、351和361中。此外,电极终端330通过终端板360与电极组件312的负电极凸片317连接。当电极终端330插入进盖板340的第四终端孔341时,电极终端330通过衬垫管346与盖板340电绝缘。取决于电极组件312的类型,也可以允许电极终端330与正电极凸片316连接。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绝缘板的截面图,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终端板的截面图。
参照图15,绝缘板350a包括具有预定尺寸并形成在第二抵靠凹陷352的预定位置的第一固定槽352a。第一固定槽352a面对第二终端孔351对准。固定槽352a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例如正方形、圆形或矩形形状,但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16,终端板360a包括在其上表面的防旋转突起362。防旋转突起362相应于形成在绝缘板350a下表面的第一固定槽352a。防旋转突起362与固定槽352a连接,因此防止终端板360a相对于绝缘板350a转动。
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槽352a和防旋转突起362而防止绝缘板350a和终端板360a相对于盖板340转动。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绝缘板的截面图。参照图17,绝缘板350b包括在其下表面的第二固定槽352b而不形成单独的抵靠凹陷。第二固定槽352b与形成在图16所示的终端板360a的上表面的防旋转突起362连接。因此,终端板360a与安置在盖板340的第一抵靠凹陷344中的绝缘板350b连接,使得可以防止终端板360a相对于盖板340转动。
此后,将描述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锂可充电电池中的顶盖组件的操作。
图18a是包括图13a所示的盖板和图14a所示的绝缘板的顶盖组件的仰视图,图18b是沿图18a所示的C-C’线所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8a和图18b,顶盖组件320的盖板340、绝缘板350和终端板360层叠,使得第四、第五和第六终端孔341、351和361彼此对准。然后电极终端330插入到第四、第五和第六终端孔341、351和361。绝缘板350安置在形成在盖板340下表面的第一抵靠凹陷344中。此外,终端板360安置在形成在绝缘板350下表面的第二抵靠凹陷352中。
电极终端330插入到如图18a所示层叠的盖板340的第四终端孔341中,同时被施加于其上的预定外力旋转。穿过第四终端孔341的电极终端330继续穿过绝缘板350的第五终端孔351和终端板360的第六终端孔361。此时,由于分别形成在绝缘板350和终端板360中的第五和第六终端孔351和361的内径基本上等于或稍大于电极终端330的外径,当电极终端300插入进绝缘板350和终端板360的第五和第六终端孔351和361中时,在电极终端330和绝缘板350中的第五和第六终端孔351和361与终端板360之间可能发生摩擦。然而,由于绝缘板350安置在盖板340的第一抵靠凹陷344中,且终端板360安置在绝缘板350的第二抵靠凹陷352中,可以防止绝缘板350和终端板360转动。
此外,由于绝缘板和终端板可以安置在盖板中,顶盖组件320的高度可以减小。因此,如果顶盖组件与罐组装,罐的内部体积可以增加,从而增加可充电电池罐的容量。
图19是包括图13a所示的盖板、图15所示的绝缘板和图16所示的终端板的顶盖组件的截面图。
参照图19,顶盖组件320a的盖板340、绝缘板350a和终端板360a层叠,使得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341、351和361彼此匹配,且电极终端330插入到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341、351和361中。绝缘板350a设置在形成在盖板340的下表面的第一抵靠凹陷344中。此外,终端板360a安置在形成在绝缘板350a下表面的第二抵靠凹陷352中。第一固定槽352a形成在绝缘板350a的第二抵靠凹陷352中,且形成在终端板360a的上表面的防旋转突起362插入第一固定槽352a中。因此,当电极终端330插入到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341、351和361中时,绝缘板350a和终端板360a可以不关于盖板340转动。
图20是包括图13a所示的盖板、图17所示的绝缘板和图16所示的终端板的顶盖组件的截面图。
参照图20,顶盖组件320b的盖板340、绝缘板350b和终端板360a层叠,使得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341、351和361彼此匹配,且电极终端330插入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341、351和361。绝缘板350b安置在形成在盖板340的下表面的第一抵靠凹陷344中。此外,终端板360a安置在绝缘板350a的下表面上。形成在终端板360a的上表面的防旋转突起362插入形成在绝缘板350b下表面的第二固定槽352b中。因此,当电极终端330插入第一、第二和第三终端孔341、351和361时,绝缘板350和终端板360可以不关于盖板340转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可充电电池,当通过将电极终端插入盖板、绝缘板和终端板而制造顶盖组件时,可以防止终端板关于盖板转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安全排气孔的下凹槽与防旋转槽整体形成,使得不需要使安全排气孔的上凹槽与安全排气孔的下凹槽匹配,因此有利于改进安全排气孔的制造工艺。此外,可以防止安全排气孔被破坏,以提高可充电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当引导板在组装顶盖组件后被焊接到电极终端时,即使电极终端转动,也可以防止终端板转动,因此防止终端板变形。
此外,根据本发明,因为当电极终端插入绝缘板和终端板时,绝缘板和终端板可以不转动,因此不需要防旋转绝缘板和终端板,所以可以防止终端板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由于绝缘板和终端板可以安置在盖板中,顶盖组件的高度可以缩短。因此,如果顶盖组件与罐组装,罐的内部体积可以增加,从而增加可充电电池罐的容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范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进、补充和替换。即,本发明旨在覆盖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范畴内的对本发明的改进和变化。
本发明要求2004年9月2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4-077227和2004年10月2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4-0086893的优先权并受益于此,其整个内容引用在此处作为参考。

Claims (9)

1. 一种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分隔件;
罐,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和电解质;和
顶盖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罐的上开口处以密封该罐的盖板、绝缘板、终端板和电极终端,
其中所述盖板包括形成在盖板第一侧的安全排气孔和与位于盖板第一侧下表面处的所述安全排气孔的下凹槽整体形成的防旋转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
其中所述绝缘板包括形成在绝缘板上表面并与所述防旋转槽连接的突起,和形成在绝缘板下表面的抵靠凹陷。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
其中所述防旋转槽具有长度相当于所述盖板长度的10%到40%且宽度相当于所述盖板宽度的至少40%的矩形形状,且
其中绝缘板的突起具有相应于所述防旋转槽的尺寸,并与所述防旋转槽连接。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防旋转槽为0.1到0.3mm深。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通过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挖槽而一起形成防旋转槽与安全排气孔的下凹槽。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
其中在形成在绝缘板下表面的抵靠凹陷中设置固定槽,且
其中在终端板的上表面形成防旋转突起,使得防旋转突起与固定槽连接。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板包括形成在绝缘板上表面并与防旋转槽连接的突起,以及形成在绝缘板下表面的固定槽,且
其中终端板包括设置在终端板上表面的防旋转突起,且所述防旋转突起与所述固定槽连接。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还包括:
连接尖端,设置在所述盖板第二侧的下表面,和
连接狭槽,形成在与连接尖端连接的所述绝缘板的第二侧。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是负电极板且所述第二电极板是正电极板。
CNB2005101068604A 2004-09-24 2005-09-26 锂可充电电池 Active CN1004233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77227/04 2004-09-24
KR1020040077227A KR100601512B1 (ko) 2004-09-24 2004-09-24 리튬 이차전지
KR86893/04 2004-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3232A CN1753232A (zh) 2006-03-29
CN100423351C true CN100423351C (zh) 2008-10-01

Family

ID=36679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68604A Active CN100423351C (zh) 2004-09-24 2005-09-26 锂可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601512B1 (zh)
CN (1) CN10042335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6531A (zh) * 2014-04-16 2015-10-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6781B1 (ko) * 2005-04-25 2007-03-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0880325B1 (ko) 2007-09-05 2009-01-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5699578B2 (ja) * 2010-12-10 2015-04-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KR102323948B1 (ko) 2015-03-06 2021-11-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005415B1 (ko) * 2015-08-11 2019-07-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2차전지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4505A1 (en) * 1999-12-15 2001-06-21 Kyung-Jin Kim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cap assembly
CN1379496A (zh) * 2001-03-30 2002-11-13 杰士魅力科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
CN1452257A (zh) * 2002-04-15 2003-10-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增强的防漏电能力的蓄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6338B2 (ja) * 1995-05-30 2002-08-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型電池
KR100420761B1 (ko) * 2001-07-10 2004-03-02 (주)상아프론테크 이차전지의 캡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58792B1 (ko) * 2001-12-03 2008-09-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각형 이차 전지
KR100859683B1 (ko) * 2002-02-05 2008-09-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캡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전지
KR100579391B1 (ko) * 2004-03-03 2006-05-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캔형 이차전지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4505A1 (en) * 1999-12-15 2001-06-21 Kyung-Jin Kim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cap assembly
CN1379496A (zh) * 2001-03-30 2002-11-13 杰士魅力科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
CN1452257A (zh) * 2002-04-15 2003-10-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增强的防漏电能力的蓄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6531A (zh) * 2014-04-16 2015-10-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01512B1 (ko) 2006-07-19
KR20060028176A (ko) 2006-03-29
CN1753232A (zh) 2006-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18732B2 (en)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
US778109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8852797B2 (en)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anti-rotation cap assembly
US9105890B2 (en) Cylindrical type secondary battery with upper and lower battery assembli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EP1705732B1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01752517B (zh) 盖组件和使用该盖组件的二次电池
US2004011552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improved cap assembly and plug for the secondary battery
US7858225B2 (en) Cylindrical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0423351C (zh) 锂可充电电池
CN101546850B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中心销以及具有该中心销的二次电池
US6168879B1 (en) Cap assembly for secondary battery
KR100865405B1 (ko) 이차전지
KR20050020894A (ko) 전극탭을 캔의 단변부에 위치시킨 이차전지
KR20130122051A (ko) 원통형 전지
KR100579391B1 (ko) 캔형 이차전지
JP2004303739A (ja) 角形非水電解液電池
KR100973422B1 (ko) 콤팩트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팩
KR100490546B1 (ko) 이차전지
KR200228355Y1 (ko) 각형전지의캡조립체
KR100440937B1 (ko) 안전변을 가진 캡 조립체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각형 2차 전지
CN220358209U (zh) 电池
KR100614355B1 (ko)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US20220416331A1 (en)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containing same
KR101308260B1 (ko) 이차전지
KR100696789B1 (ko) 각형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