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7099A - 加湿器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湿器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7099A
CN116007099A CN202211639647.XA CN202211639647A CN116007099A CN 116007099 A CN116007099 A CN 116007099A CN 202211639647 A CN202211639647 A CN 202211639647A CN 116007099 A CN116007099 A CN 116007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hole
upper cover
drain
humidifier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396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07099B (zh
Inventor
库灿灿
赖达英
林振华
陈凯鹏
徐锦元
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6396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70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7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7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07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7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湿器排水装置,该加湿器排水装置包括壳本体和上盖,壳本体内设置有布液器,布液器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设置有封堵组件,封堵组件用于将布液器内的水从排水孔排出或对排水孔进行封堵。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排水装置,通过在布液器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设置有封堵组件,封堵组件用于将布液器内的水从排水孔排出或对排水孔进行封堵,便于将布液器内残留的水排出,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加湿器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器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具有加湿功能的家用电器通常设置有加湿装置,例如蒸发型加湿器和冷风扇,空气通过加湿装置将湿润的空气排出外界环境中,模拟大自然的加湿方式以达到湿润空气的目的。蒸发型加湿器包括风机、加热组件和加湿装置,在加湿时,还可开启加热组件,实现加热、加湿两种功能。蒸发型加湿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水泵把水箱里的水抽到湿帘上,加热组件设置在湿帘的上游,风机设置在加湿器的进风口处,加热装置工作时通过风机把水汽吹到空气中,实现加热、加湿的功能。
目前,蒸发型加湿器中的湿帘组件上的布液器内会存在残留的水分无法排除,当用户取出湿帘组件时易使布液器内的水分洒出,用户的体验感差。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加湿器排水装置,解决以上提到的布液器内的水分无法排除,导致用户取出湿帘组件时,容易将布液器内的水分洒出,用户体验感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布液器内的水分无法排除,导致用户取出湿帘组件时,容易将布液器内的水分洒出,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湿器排水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加湿器排水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湿器排水装置,包括壳本体和上盖,壳本体内设置有布液器,布液器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设置有封堵组件,封堵组件用于将布液器内的水从排水孔排出或对排水孔进行封堵。
进一步,还包括上盖,上盖可拆卸扣合在壳本体上,上盖扣合在壳本体上时,封堵组件将排水孔封堵,上盖与壳本体分离时,封堵组件打开,以使布液器内的水从排水孔排出。
进一步,封堵组件包括阀体,阀体滑动设置在排水孔内,阀体用于封堵排水孔或将排水孔打开。
进一步,封堵组件还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设置在阀体上,上盖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上盖扣合在壳本体上,第二磁性件吸附第一磁性件,使阀体封堵在排水孔处,上盖与壳本体分离,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分离,阀体将排水孔打开。
进一步,阀体包括滑动部和封堵部,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排水孔内,封堵部设置在滑动部一端,滑动部滑动使封堵部与排水孔分离或贴合。
进一步,阀体还包括阻挡部,阻挡部设置在滑动部远离封堵部的一端,阻挡部用于使滑动部限位在排水孔内。
进一步,排水孔处设置有凸筋,凸筋与阻挡部抵接,以使排水孔打开。
进一步,阻挡部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与排水孔抵接,以使排水孔打开。
进一步,封堵组件还包括弹性件,上盖与壳本体分离,弹性件驱动阀体滑动,以使封堵部与排水孔分离。
进一步,弹性件套设在滑动部内,弹性件一端与排水孔抵接,弹性件另一端与封堵部抵接。
本发明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布液器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设置有封堵组件,封堵组件用于将布液器内的水从排水孔排出或对排水孔进行封堵,便于将布液器内残留的水排出,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2)通过在阀体上设置第一磁性件,上盖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上盖扣合在壳本体上,第二磁性件吸附第一磁性件,使阀体封堵在排水孔处,上盖与壳本体分离,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分离,阀体将排水孔打开,将布液器内的残留水自动排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湿器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加湿器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布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加湿器排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封堵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壳本体;2、上盖;21、安装孔;3、布液器;31、排水孔;311、凸筋;4、封堵组件;41、阀体;411、滑动部;412、封堵部;4121、大端面;4122、小端面;4123、斜面;413、阻挡部;42、第一磁性件;43、弹性件;5、第二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1至附图8描述本发明的加湿器排水装置。
现有技术中,具有加湿功能的家用电器通常设置有加湿装置,例如蒸发型加湿器和冷风扇,空气通过加湿装置将湿润的空气排出外界环境中,模拟大自然的加湿方式以达到湿润空气的目的。蒸发型加湿器包括风机、加热组件和加湿装置,在加湿时,还可开启加热组件,实现加热、加湿两种功能。蒸发型加湿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水泵把水箱里的水抽到湿帘上,加热组件设置在湿帘的上游,风机设置在加湿器的进风口处,加热装置工作时通过风机把水汽吹到空气中,实现加热、加湿的功能。
加湿器内设置有湿帘组件,湿帘组件主要包括布液器3,布液器3上开设有通孔,水流通过通孔进入到湿帘上,通过风机将湿帘上的水分吹送至空气中。为了实现均匀下水,即使布液器3上的水均匀进入到湿帘上,在通孔的周围设置凸台,由于设置了凸台,所以会出现整机停止运行时,布液器3内会残留水分无法排出,当用户取出湿帘组件时易使布液器3内的水分洒出,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加湿器排水装置,解决以上提到的布液器3内的水分无法排除,导致用户取出湿帘组件时,容易将布液器3内的水分洒出,用户体验感差的问题。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中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包括壳本体1和上盖2,壳本体1内设置有布液器3,布液器3上开设有排水孔31,排水孔31内设置有封堵组件4,封堵组件4用于将布液器3内的水从排水孔31排出或对排水孔31进行封堵。通过在布液器3上开设有排水孔31,排水孔31内设置有封堵组件4,封堵组件4用于将布液器3内的水从排水孔31排出或对排水孔31进行封堵,便于将布液器3内残留的水排出,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中的加湿器排水装置还包括上盖2,上盖2可拆卸扣合在壳本体1上,本实施例中,上盖2与壳本体1可以是卡接的形式进行连接,即在上盖2和壳本体1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卡扣,上盖2和壳本体1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卡孔,卡扣与卡孔卡接,实现上盖2与壳本体1的连接,使用卡扣的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拆装。在其它实施例中,上盖2和壳本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插接或者其它连接方式,只要能实现上盖2与壳本体1连接简单方便即可。本实施例中,上盖2扣合在壳本体1上时,封堵组件4将排水孔31封堵,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时,封堵组件4打开,以使布液器3内的水从排水孔31排出。
具体地,如图1至图8所示,封堵组件4包括阀体41,阀体41滑动设置在排水孔31内,阀体41用于封堵排水孔31或将排水孔31打开。封堵组件4还包括第一磁性件42,第一磁性件42设置在阀体41上,上盖2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5,上盖2扣合在壳本体1上,第二磁性件5吸附第一磁性件42,使阀体41封堵在排水孔31处,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第二磁性件5与第一磁性件42分离,阀体41将排水孔31打开。通过在阀体41上设置第一磁性件42,上盖2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5,上盖2扣合在壳本体1上,第二磁性件5吸附第一磁性件42,使阀体41封堵在排水孔31处,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第二磁性件5与第一磁性分离,阀体41将排水孔31打开,将布液器3内的残留水自动排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如图1至图8所示,上盖2上设置有安装孔21,第二磁性件5设置在安装孔21内。为了使第二磁性件5稳固地固定在安装孔21内,在安装孔21底部可以设置台阶,第二磁性件5放置在安装孔21内时,第二磁性件5的底部抵接在安装孔21的台阶上,通过台阶对第二磁性件5进行阻挡,防止第二磁性件5从上盖2上掉落下来,在安装孔21的顶部设置封盖,当第二磁性件5安装在安装孔21内后,将将封盖盖在安装孔21上,保证在拿取上盖2的时候,第二磁性件5不会从安装孔21的上面掉落,同时在安装孔21上设置封盖,不仅便于对第二磁性件5进行固定,将第二磁性件5固定在安装孔21内,而且便于随时拿取第二磁性件5,或者随时更换不同磁力的磁性件。本实施例中,封盖与安装孔21可以通过卡扣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只要能将第二磁性件5固定安装在安装孔21内即可。
进一步,如图6至图8所示,阀体41包括滑动部411和封堵部412,滑动部411滑动设置在排水孔31内,封堵部412设置在滑动部411一端,滑动部411滑动使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分离或贴合。本实施例中,封堵部412设置在滑动部411远离第二磁性件5的一端,通过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的抵接与分离,实现对排水孔31的封堵和导通。上盖2扣合在壳本体1上,第二磁性件5吸附第一磁性件42,使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抵接时,此时,布液器3的排水孔31被封堵部412封堵,布液器3内的水残留在布液器3内。当不使用加湿器时,将上盖2从壳本体1上拆卸下来,即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由于上盖2与壳本体1的分离,使得第二磁性件5与第一磁性分离,封堵部412在没有磁力吸附的作用下,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打开,布液器3内残留水从排水孔31与封堵部412之间的缝隙处排水,实现将布液器3内的残留水自动排出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如图1至图8所示,为了保证在第二磁性件5与第一磁性件42吸附或者分离的过程中,阀体41上的滑动部411始终在排水孔31内运动,而不会脱离排水孔31,本实施例中,阀体41还包括阻挡部413,阻挡部413设置在滑动部411远离封堵部412的一端,即阻挡部413设置在滑动部411靠近第二磁性件5的一端,阻挡部413用于使滑动部411限位在排水孔31内,保证滑动部411不会脱离排水孔31。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42设置在阻挡部413远离封堵部412的一面。以便于第二磁性件5对第一磁性件42吸附,进而实现封堵部412对排水孔31的封堵作用。
进一步,如图1至图8所示,为了保证安装方便以及实现密封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封堵部412可拆卸设置在滑动部411上,封堵部412为胶塞,滑动部411与阻挡部413一体连接设置,滑动部411与阻挡部413呈T字型结构,在滑动部411远离阻挡部413的一端设置抵接部,抵接部的宽度小于排水孔31的直径宽度,以便于可以将滑动部411穿过排水孔31设置在排水孔31内。在进行安装过程中,将滑动部411穿排水孔31安装,阻挡部413抵接在排水孔31的一端,由于封堵部412为胶塞,胶塞质地比较柔软,胶塞可以至今从抵接部一端进入到安装到滑动部411上,使封堵部412设置在排水孔31的另一端,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抵接,将排水孔31封堵,而且由于封堵部412为胶塞,封堵效果更好,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分离,将排水孔31打开,水流可以从排水孔31与封堵部412之间的缝隙处排水,便于及时将布液器3内的残留水排水。
进一步,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封堵部412的形状为倒锥形结构,倒锥形结构包括大端面4121、小端面4122和斜面4123,大端面4121与抵接部抵接,斜面4123用于与排水孔31抵接,实现对排水孔31的封堵。将封堵部412设置成倒锥形结构,一方面是便于对排水孔31进行封堵,不管排水孔31的孔径是否会发生改变,倒锥形结构的封堵部412均可以对排水孔31进行封堵,保证封堵的严密性。另一面是,封堵部412与阻挡部413分别设置在滑动部411的两端,将滑动部411限制在排水孔31内,使滑动部411只能排水孔31内滑动,避免滑动部411脱离排水孔31,结构简单,封堵和排水效果好。
进一步,如图1至图8所示,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后,第二磁性件5对第一磁性件42没有吸附力,阀体4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排水孔31向下滑动,即滑动部411沿排水孔31向下滑动,此时封堵部412与排水口分离,阻挡部413与排水口抵接,为了使得阻挡板在与排水口抵接后,阻挡部413不会对布液器3内残留水的排数造成阻挡或干涉。本实施例中,在排水口靠近阻挡部413的一端设置凸筋311,滑动部411沿排水孔31的轴线向下滑动后,阻挡部413抵接在凸筋311上,排水口靠近阻挡部413的一端未设置凸筋311的地方与阻挡部413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布液器3内残留的水可以通过水流通道进入至排水孔31内,进而从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之间的缝隙处排出,进而实现将布液器3内的残留水排出。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阻挡部413上设置有凸起,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后,第二磁性件5对第一磁性件42没有吸附力,阀体4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排水孔31向下滑动,即滑动部411沿排水孔31向下滑动,此时封堵部412与排水口分离,阻挡部413上的凸起与排水口抵接,阻挡部413上未设凸起的地方与排水口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布液器3内残留的水可以通过水流通道进入至排水孔31内,进而从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之间的缝隙处排出,进而实现将布液器3内的残留水排出。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其它结构,只要能是阻挡部413和排水孔3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便于将布液器3内残留的水排数即可。
进一步,如图1至图8所示,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后,第二磁性件5对第一磁性件42没有吸附力,阀体4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排水孔31向下滑动,为了使得阀体41的滑动部411可以快速沿排水孔31的轴线向下运动,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分离,布液器3内的残留水可以快速排出,实现上盖与壳本体1分离的瞬间,布液器3内的残留水便于快速从排水孔31排出。本实施例中,封堵组件4还包括弹性件43,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弹性件43驱动阀体41滑动,以使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分离。具体地,弹性件43套设在滑动部411内,弹性件43一端与排水孔31抵接,弹性件43另一端与封堵部412抵接,即弹性件43另一端抵接在封堵部412的小端面4122上。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为弹簧。
进一步,如图1至图8所示,当上盖2扣合在壳本体1上,第二磁性件5吸附第一磁性件42,使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抵接时,此时,第二磁性件5与第一磁性件42吸附后,弹性件43被压缩,由于第二磁性件5对第一磁性件42的吸附力大于弹性件43的弹力作用,滑动部411沿排水孔31的轴线方向向靠近第二磁性件5的方向运动,阻挡部413与排水孔31分离,布液器3的排水孔31被封堵部412的斜面4123封堵,布液器3内的水残留在布液器3内。当不使用加湿器时,将上盖2从壳本体1上拆卸下来,即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由于上盖2与壳本体1的分离,使得第二磁性件5不在对第一磁性件42产生吸附力,此时阀体41只收到重力和弹性件43由于被压缩而需要恢复初始状态的弹性力,此时由于被压缩的弹簧的弹性力远远大于阀体41的重力,因此,此时阀体41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阀体41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阀体41快速移动,即滑动部411沿排水孔31的轴线方向向远离第二磁性件5的方向运动,阻挡部413与排水孔31的凸筋311抵接,布液器3的排水孔31与封堵部412的斜面4123分离,布液器3内的水残留在进过排水孔31从封堵部412的斜面4123排出。实现残留水的自动排出,结构简单,排行效果好,效率高,操作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如图1至图8所示,为了实现快速封堵排水口和快速排出残留水,结合阀体41自身重力等因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磁性件42和第二磁性件5,针对不同的第一磁性件42和第二磁性件5磁力的大小可以实现封堵与排水孔31的快速抵接,对排水孔31实现快速封堵,同时为了快速实现残留水的排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弹力的弹簧。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的弹力要小于第二磁性件5吸附第一磁性件42的吸附力,以便于第二磁性件5可以吸附第一磁性件42,实现对排水孔31的封堵,当第二磁性件5不对第一磁性件42有吸附力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实现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的快速分离,进而实现残留水的快速排出。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5为磁铁,第一磁性件42为磁性材料。或者第一磁性件42为磁铁,第二磁性件5为磁性材料。或者第一磁性件42和第二磁性件5均为磁铁,只要能实现第一磁性件42与第二磁性件5相互吸附使得滑动部411沿排水孔31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5与第一磁性件42吸附时,第二磁性件5和第一磁性件42之间不必接触,可以相距一定的距离,只要第二磁性件5和第一磁性件42之间的磁力足够大即可以实现相互吸附,使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抵接,将排水孔31封堵。
进一步,如图1至图8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42和第二磁性件5中的一个也可以是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进行吸附,使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抵接,将排水孔31封堵。断电时,没有磁性,使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分离,将残留水从排水孔31排出。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阀体41直接设置在上盖2上,上盖2扣合在壳本体1上时,阀体41直接封堵在排水孔31处,实现对排水孔31的封堵,布液器3内的残留水不会从排水孔31中排出,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时,阀体41直接与排水孔31处分离,布液器3内的水直接从排水孔31处排出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其它结构的封堵组件4,只要能实现快速封堵排水口,以及快速打开排水孔31,将布液器3内残留的水快速排出即可。
进一步,壳本体1上设置有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和电源相连,以使电源对加湿器通电,从而实现对加湿器的供电。
本发明中的加湿器排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上盖2扣合在壳本体1上,第二磁性件5吸附第一磁性件42,使封堵部412与排水孔31抵接时,此时,第二磁性件5与第一磁性件42吸附后,弹性件43被压缩,由于第二磁性件5对第一磁性件42的吸附力大于弹性件43的弹力作用,滑动部411沿排水孔31的轴线方向向靠近第二磁性件5的方向运动,阻挡部413与排水孔31的凸筋311分离,布液器3的排水孔31被封堵部412的斜面4123封堵,布液器3内的水残留在布液器3内。
当不使用加湿器时,将上盖2从壳本体1上拆卸下来,即上盖2与壳本体1分离,由于上盖2与壳本体1的分离,使得第二磁性件5不在对第一磁性件42产生吸附力,此时阀体41只受到重力和弹性件43,弹性件43由于被压缩而需要恢复初始状态的弹性力,此时由于被压缩的弹簧的弹性力远远大于阀体41的重力,因此,此时阀体41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阀体41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阀体41快速移动,即滑动部411沿排水孔31的轴线方向向远离第二磁性件5的方向运动,阻挡部413与排水孔31的凸筋311抵接,布液器3的排水孔31与封堵部412的斜面4123分离,布液器3内的水残留在进过排水孔31从封堵部412的斜面4123排出。实现残留水的自动排出,结构简单,排行效果好,效率高,操作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湿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本体和上盖,壳本体内设置有布液器,布液器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设置有封堵组件,封堵组件用于将布液器内的水从排水孔排出或对排水孔进行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上盖可拆卸扣合在壳本体上,上盖扣合在壳本体上时,封堵组件将排水孔封堵,上盖与壳本体分离时,封堵组件打开,以使布液器内的水从排水孔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封堵组件包括阀体,阀体滑动设置在排水孔内,阀体用于封堵排水孔或将排水孔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封堵组件还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设置在阀体上,上盖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上盖扣合在壳本体上,第二磁性件吸附第一磁性件,使阀体封堵在排水孔处,上盖与壳本体分离,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分离,阀体将排水孔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阀体包括滑动部和封堵部,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排水孔内,封堵部设置在滑动部一端,滑动部滑动使封堵部与排水孔分离或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阀体还包括阻挡部,阻挡部设置在滑动部远离封堵部的一端,阻挡部用于使滑动部限位在排水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水孔处设置有凸筋,凸筋与阻挡部抵接,以使排水孔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阻挡部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与排水孔抵接,以使排水孔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封堵组件还包括弹性件,上盖与壳本体分离,弹性件驱动阀体滑动,以使封堵部与排水孔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件套设在滑动部内,弹性件一端与排水孔抵接,弹性件另一端与封堵部抵接。
CN202211639647.XA 2022-12-20 2022-12-20 加湿器排水装置 Active CN116007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9647.XA CN116007099B (zh) 2022-12-20 2022-12-20 加湿器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9647.XA CN116007099B (zh) 2022-12-20 2022-12-20 加湿器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7099A true CN116007099A (zh) 2023-04-25
CN116007099B CN116007099B (zh) 2024-05-14

Family

ID=86034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39647.XA Active CN116007099B (zh) 2022-12-20 2022-12-20 加湿器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7099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885A (ja) * 1995-06-15 1997-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加湿器
JP2000303530A (ja) * 1999-02-16 2000-10-31 Aichi Electric Co Ltd 自動排水装置
JP2001012775A (ja) * 1999-06-30 2001-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加湿装置、加湿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湿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451755A (zh) * 2007-11-30 2009-06-10 王利发 室内空气净化加湿器
KR20130016618A (ko) * 2011-08-08 2013-02-18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드레인홀 차단장치
CN104676789A (zh) * 2014-11-14 2015-06-03 胡光南 一种多功能转轮式节能换气机
CN106369780A (zh) * 2016-11-08 2017-02-01 周俊杰 一种加湿机的水箱
WO2018082442A1 (zh) * 2016-11-01 2018-05-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水组件、除湿机及空调器
WO2018129823A1 (zh) * 2017-01-15 2018-07-19 佛山市顺德区德尔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器的水位控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加湿器
CN108507098A (zh) * 2018-06-04 2018-09-07 北京绿能嘉业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辐射薄膜加湿器
CN210320457U (zh) * 2019-06-14 2020-04-14 深圳市康弘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加湿器
CN111174355A (zh) * 2020-01-20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结构及冷风扇
CA3119418A1 (en) * 2019-11-29 2021-05-29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Dehumidifier with moveable support structure
CN216814459U (zh) * 2022-02-10 2022-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
CN217685586U (zh) * 2022-03-21 2022-10-28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水结构及加湿器
CN115371161A (zh) * 2022-08-10 2022-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及家用电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885A (ja) * 1995-06-15 1997-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加湿器
JP2000303530A (ja) * 1999-02-16 2000-10-31 Aichi Electric Co Ltd 自動排水装置
JP2001012775A (ja) * 1999-06-30 2001-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加湿装置、加湿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湿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451755A (zh) * 2007-11-30 2009-06-10 王利发 室内空气净化加湿器
KR20130016618A (ko) * 2011-08-08 2013-02-18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드레인홀 차단장치
CN104676789A (zh) * 2014-11-14 2015-06-03 胡光南 一种多功能转轮式节能换气机
WO2018082442A1 (zh) * 2016-11-01 2018-05-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水组件、除湿机及空调器
CN106369780A (zh) * 2016-11-08 2017-02-01 周俊杰 一种加湿机的水箱
WO2018129823A1 (zh) * 2017-01-15 2018-07-19 佛山市顺德区德尔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器的水位控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加湿器
CN108507098A (zh) * 2018-06-04 2018-09-07 北京绿能嘉业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辐射薄膜加湿器
CN210320457U (zh) * 2019-06-14 2020-04-14 深圳市康弘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加湿器
CA3119418A1 (en) * 2019-11-29 2021-05-29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Dehumidifier with moveable support structure
CN111174355A (zh) * 2020-01-20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结构及冷风扇
CN216814459U (zh) * 2022-02-10 2022-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
CN217685586U (zh) * 2022-03-21 2022-10-28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水结构及加湿器
CN115371161A (zh) * 2022-08-10 2022-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及家用电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立宝;刘玉振;李锋;: "一种智能排水装置的设计研究", 汽车实用技术, no. 11, 15 June 2020 (2020-06-15), pages 102 - 1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7099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25204B1 (en) A combined hand dryer and tap
CN116007099B (zh) 加湿器排水装置
CN111288631A (zh) 冷凝水水位控制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空调器
KR20190003072A (ko) 가습기
CN111396586B (zh) 旋塞阀和家用电器
CN109148184A (zh) 可拆卸电器电保护结构及气体处理设备
KR200399072Y1 (ko) 유로의 바이패스 기능을 구비한 정수필터용 커넥터
CN210859994U (zh) 一种水路开关阀及应用该开关阀的洗碗机
CN216776859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
CN109780232B (zh) 出水阀组件、使用该出水阀组件的水箱及加湿器
CN215260334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2203199U (zh) 旋塞阀和家用电器
CN210397895U (zh) 水位控制装置及净水装置
CN112879603A (zh) 废水阀及净水设备
CN220871151U (zh) 电热水器水流开关
CN109764465B (zh) 具有双重水阀的水箱及加湿器
CN220134749U (zh) 电磁阀
WO2022110488A1 (zh) 一种挂烫机的净水装置及挂烫机
CN214534646U (zh) 废水阀及净水设备
CN108758927A (zh) 加湿器
CN220572001U (zh) 一种饮水机
CN220571999U (zh) 一种饮水机
CN220397728U (zh) 空气净化及无雾加湿器
CN219167213U (zh) 一种香薰机
CN218900324U (zh) 一种用于香薰机的香薰罐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