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2910B - 一种过滤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2910B
CN116002910B CN202211712675.XA CN202211712675A CN116002910B CN 116002910 B CN116002910 B CN 116002910B CN 202211712675 A CN202211712675 A CN 202211712675A CN 116002910 B CN116002910 B CN 1160029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inner tank
water
sediment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126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02910A (zh
Inventor
陈春华
周重旭
刘可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antak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antak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antak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antak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126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2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2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2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02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2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过滤沉淀池,包括外池体和多个内池体,各内池体依次安装在外池体的内腔中,各内池体依次通过溢流槽连接,位于最前端的内池体通过污水进水管与污水池一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泵,位于最末端的内池体通过溢流槽与生物净化槽连接,所述内池体中还设有排水机构和用于对沉淀物进行进行收集的沉淀物收集装置,旨在解决人工清理沉淀物费时费力的问题,具有污水处理效率高,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沉淀池。
背景技术
聚酯生产车间中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剂以及其他杂质,其中油剂主要来源为空压机除油装置以及设备检修,这些油剂进入污水处理站后,会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站运行(含油量过高会超过污水处理站负荷)。因此,在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前需要进行前处理以降低其中含有的油剂,现有技术在对含油量大的污水进行前处理时,一般采用静置分层的办法实现,具体地,先将污水导入到收集池内,静置一段时间后,较轻的油剂会上浮在收集池内形成油层,下层则为污水层,分层后采用抽吸泵将油层抽走,然后再使用另一抽吸泵将下层的污水层抽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道处理环节就是污水的沉淀,利用污水在过滤沉淀池中长时间的沉淀之后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至底部,然后将污水中的固态杂质进行剔除,然后再对得到的上清液进行生物净化,最后将处理出来的干净水进行再利用。
但是沉淀池内水中的沉淀物会逐渐在底部堆积,长此以往,大量堆积的沉淀物不仅会占用沉淀池的内部空间,使得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而且还会造成过滤网的堵塞,因此,需要人工定期清理,而对于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的清理,目前基本是通过人工定期下去进行清理,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在清理前需要先将沉淀池完全排空,在沉淀池排空到完成清理的这一段时间内过滤沉淀池无法进行污水沉淀操作,因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沉淀池,旨在解决人工清理沉淀物费时费力的问题,具有污水处理效率高,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过滤沉淀池,包括外池体和多个内池体,各内池体依次安装在外池体的内腔中,各内池体依次通过溢流槽连接,位于最前端的内池体通过污水进水管与污水池一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泵,位于最末端的内池体通过溢流槽与生物净化槽连接,所述内池体中还设有排水机构和用于对沉淀物进行进行收集的沉淀物收集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进水泵后,污水池一内的污水通过污水进水管进入位于最前端的内池体中进行沉淀,随着污水进水管的不断进水,位于最前端的内池体的液位不断上升,直至到达与溢流槽的高度平齐的位置后沿着溢流槽流入与其相邻的下一级内池体中,由于沉淀物的密度大于水,因此会在重力作用下沉入底部,因此通过溢流槽流入下一级内池体中的水相对于上前一级内池体中的水,沉淀物大大的减少了,而且下一级内池体中的水在沉淀后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与其相邻的更下一级的内池体中,直至最后一级中沉淀物被完全沉淀,保证位于最末端的内池体流入生物净化槽中的水中已基本无沉淀物,通过多个内池体使得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被逐步沉淀净化,无需长时间静置沉淀,且整个过程连续进行,大大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机构包括位于内池体底部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上端设有用于对排水口进行密封的密封机构,所述排水口的下端通过波纹管与位于内池体外部的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管与污水池二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机构用于对排水口进行密封或者打开,当排水口被密封时,内池体能够正常容纳水,当需要对被池体中的沉淀物进行清理时,先排水口打开,内池体中的水通过波纹管由内池体外部的排水管进入污水池二中,保证内池体被排空,使得内池体内的沉淀物暴露出来,便于工人进行沉淀物的清理。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池体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外壁与齿圈转动连接,所述齿圈的一侧与设置在内池体上的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齿圈的另一侧与密封机构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固定在内池体外部的驱动电机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旋转时带动与其连接的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旋转式带动齿圈相对于固定盘旋转。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塞和用于驱动密封塞上下移动实现排水口打开和关闭的齿条,所述密封塞固定在齿条的下端,所述齿条与齿圈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圈相对于固定盘旋转时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上下移动,齿条上下移动时带动密封塞与排水口分离或者连接,当密封塞与排水口分离时,排水口被打开,当密封塞与排水口连接时,密封塞被密封,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池体的内设有用于控制内池体排水的排水按钮和用于控内池体进水的进水按钮,各所述内池体的底部均通过弹簧与外池体连接,所述排水按钮固定在外池体底部与内池体的底部相对的位置,所述进水按钮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外池体的侧壁上,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在外池体的侧壁上,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一“L”形杆,所述“L”形杆的竖直段上端与浮球杠杆的一端上的调节槽转动连接,所述“L”形杆的水平段上端与进水按钮相对,所述浮球杠杆与内池体上的铰座转动连接,所述浮球杠杆的另一端设有一浮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内池体中沉淀物的不断增加,内池体的整体重量会逐渐增加,(沉淀物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同等水位,重量增加),因此内池体会不断压缩弹簧向下运动,直至内池体的底部与排水按钮接触并触发排水按钮,使得进水泵关闭的同时驱动电机开始启动,此时内池体中的沉淀物达到极限,污水进水管停止向该内池体中进水,同时驱动电机开始驱动与其连接的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旋转时带动齿圈相对固定盘旋转,齿圈旋转时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向上移动,齿条向上移动时带动密封塞与排水口分离,此时排水口被打开,该内池体开始排水,随着内池体中的液面逐渐降低,浮球的高度逐渐降低,当浮球的高度降低后会带动浮球杠杆绕其与铰座转动连接的点转动,从而使得浮球杠杆与“L”形杆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当水完全排空后,浮球位于最底端,此时“L”形杆的水平段上端与进水按钮接触并触发进水按钮和沉淀物收集装置,驱动电机反向启动后沉淀物收集装置开始启动,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反向转动,驱动齿轮反向转动时带动齿圈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向下运动,齿条向下移动时带动密封塞与排水口连接,当驱动电机反向旋转至初始状态后,密封塞将排水口完全关闭,然后沉淀物收集装置开始将内池体中的沉淀物抽入淤泥槽,直至内池体中的沉淀物被排除干净,最后再次进水泵,污水进水管又开始向该内池体中进水,以便于污水沉淀的继续进行,由于每个沉淀池进行排水、进水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当其中一个沉淀池进行排水、进水时,其他沉淀池中的污水仍在静置沉淀,因此,整个过程并不会对整个污水沉淀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进一步减少了清理沉淀物造成的时间损耗,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槽的进水一侧设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与溢流槽两侧的滑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板用于对通过溢流槽的水进行过滤,进一步减少液面上的沉淀物进入下一级内池体中的概率,有效提高污水的沉淀效果,过滤网板与溢流槽两侧的滑槽滑动连接便于过滤网板的拆洗清洗操作,保证过滤网板始终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进一补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物收集装置包括沉淀物收集带,所述沉淀物收集带扁形条状弹性透水带,所述沉淀物收集带的上表面与内池体两侧的固定盘相抵形成“U”形的槽状,所述沉淀物收集带两端各一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两侧的齿圈上,所述沉淀物收集带两端的另外两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物收集带用于对向下沉淀的沉淀物进行收集,避免沉淀物粘附在池低而造成难以清理的情况,所述沉淀物收集带的两端分别与内池体两侧的固定盘相抵,使得沉淀物收集带由“一”形自然形成“U”形的槽状,因此能够有效对沉淀物收集带表面的沉淀物进行限位,由于沉淀物收集带两端各一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两侧的齿圈上,所述沉淀物收集带两端的另外两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的侧壁上,因此当驱动齿轮驱动齿圈转动时会带动沉淀物收集带与齿圈固定的角朝沉淀物收集带与内池体侧壁连接的角移动,从而使得沉淀物收集带出现形成上端封闭的筒状,保证在液位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沉淀物收集带上的沉淀物不会随水流排走,便于沉淀物与水的分离。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池体与溢流槽相对的位置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与内池体两侧的纵向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挡板的顶部与内池体的顶部平齐,所述挡板的底部略高于齿圈的顶部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用于对内池体中新进的水和原来的水进行隔离,使得新进入内池体的污水在挡板的隔绝下只能从挡板的底部与内池体中原来的水混合,而挡板靠近溢流槽一侧的水则是混合水沉淀后的水,因此从溢流槽中流入下一级内池体中的水得到了充分的沉淀,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水池二通过回水管与污水池一连接,所述回水管上设有回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水泵启动后,污水池二内的污水通过回水管再次进入污水池一中并通过污水池一再次抽入内池体进行重复沉淀过滤操作,使得内池体中排放的污水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处理,有效提高了污水的处理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启动进水泵后,污水池一内的污水通过污水进水管进入位于最前端的内池体中进行沉淀,随着污水进水管的不断进水,位于最前端的内池体的液位不断上升,直至到达与溢流槽的高度平齐的位置后沿着溢流槽流入与其相邻的下一级内池体中,由于沉淀物的密度大于水,因此会在重力作用下沉入底部,因此通过溢流槽流入下一级内池体中的水相对于上前一级内池体中的水,沉淀物大大的减少了,而且下一级内池体中的水在沉淀后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与其相邻的更下一级的内池体中,直至最后一级中沉淀物被完全沉淀,保证位于最末端的内池体流入生物净化槽中的水中已基本无沉淀物,通过多个内池体使得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被逐步沉淀净化,无需长时间静置沉淀,且整个过程连续进行,大大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率。
2.本发明中由于每个沉淀池进行排水、进水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当其中一个沉淀池进行排水、进水时,其他沉淀池中的污水仍在静置沉淀,因此,整个过程并不会对整个污水沉淀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进一步减少了清理沉淀物造成的时间损耗,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3.本发明通过在溢流槽的进水一侧设置过滤网板用于对通过溢流槽的水进行过滤,进一步减少液面上的沉淀物进入下一级内池体中的概率,有效提高污水的沉淀效果,过滤网板与溢流槽两侧的滑槽滑动连接便于过滤网板的拆洗清洗操作,保证过滤网板始终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进一补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果。
4.本发明通过沉淀物收集带对向下沉淀的沉淀物进行收集,避免沉淀物粘附在池低而造成难以清理的情况,所述沉淀物收集带的两端分别与内池体两侧的固定盘相抵,使得沉淀物收集带由“一”形自然形成“U”形的槽状,因此能够有效对沉淀物收集带表面的沉淀物进行限位,由于沉淀物收集带两端各一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两侧的齿圈上,所述沉淀物收集带两端的另外两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的侧壁上,因此当驱动齿轮驱动齿圈转动时会带动沉淀物收集带与齿圈固定的角朝沉淀物收集带与内池体侧壁连接的角移动,从而使得沉淀物收集带出现形成上端封闭的筒状,保证在液位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沉淀物收集带上的沉淀物不会随水流排走,便于沉淀物与水的分离。
5.本发明通过在内池体与溢流槽相对的位置设置挡板来用于对内池体中新进的水和原来的水进行隔离,使得新进入内池体的污水在挡板的隔绝下只能从挡板的底部与内池体中原来的水混合,而挡板靠近溢流槽一侧的水则是混合水沉淀后的水,因此从溢流槽中流入下一级内池体中的水得到了充分的沉淀,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过滤沉淀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外池体;2、内池体;3、溢流槽;4、进水管;5、污水池一;6、进水泵;7、污水池二;8、生物净化槽;9、排水机构;901、排水口;902、波纹管;903、排水管;904、回水管;905、回水泵;10、沉淀物收集装置;1001、沉淀物收集带;1002、淤泥泵;1003、淤泥管;1004、淤泥槽;11、密封机构;1101、密封塞;1102、齿条;12、固定盘;13、齿圈;14、驱动齿轮;15、驱动电机;16、排水按钮;17、进水按钮;18、安装板;19、连接孔;20、“L”形杆;21、浮球杠杆;22、调节槽;23、铰座;24、浮球;25、弹簧;26、过滤网板;27、挡板;28、纵向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过滤沉淀池,包括外池体1和多个内池体2,各内池体2依次安装在外池体1的内腔中,各内池体2依次通过溢流槽3连接,位于最前端的内池体2通过污水进水管4与污水池一5连接,所述进水管4上设有进水泵6,位于最末端的内池体2通过溢流槽3与生物净化槽8连接,所述内池体2中还设有排水机构9和用于对沉淀物进行进行收集的沉淀物收集装置10。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机构9包括位于内池体2底部的排水口901,所述排水口901的上端设有用于对排水口901进行密封的密封机构11,所述排水口901的下端通过波纹管902与位于内池体2外部的排水管903连接,所述排水管903与污水池二7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池体2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固定盘12,所述固定盘12的外壁与齿圈13转动连,所述齿圈13的一侧与设置在内池体2上的驱动齿轮14啮合,所述齿圈13的另一侧与密封机构11连接,所述驱动齿轮14与固定在内池体2外部的驱动电机15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机构11包括密封塞1101和用于驱动密封塞1101上下移动实现排水口901打开和关闭的齿条1102,所述密封塞1101固定在齿条1102的下端,所述齿条1102与齿圈13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外池体1的内设有用于控制内池体2排水的排水按钮16和用于控制内池体2进水的进水按钮17,各所述内池体2的底部均通过弹簧25与外池体1连接,所述排水按钮16固定在外池体1底部与内池体2的底部相对的位置,所述进水按钮17通过安装板18固定在外池体1的侧壁上,所述安装板18的一侧固定在外池体1的侧壁上,所述安装板18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19,所述连接孔19内设有一“L”形杆20,所述“L”形杆20的竖直段上端与浮球杠杆21的一端上的调节槽22转动连接,所述“L”形杆20的水平段上端与进水按钮17相对,所述浮球杠杆21与内池体2上的铰座23转动连接,所述浮球杠杆21的另一端设有一浮球24。
进一步的,各所述内池体2的底部均通过弹簧25与外池体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槽3的进水一侧设有过滤网板26,所述过滤网板26与溢流槽3两侧的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物收集装置10包括沉淀物收集带1001,所述沉淀物收集带1001扁形条状弹性透水带,所述沉淀物收集带1001的上表面与内池体2两侧的固定盘12相抵形成“U”形的槽状,所述沉淀物收集带1001两端各一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2两侧的齿圈13上,所述沉淀物收集带1001两端的另外两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2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池体2与溢流槽3相对的位置设有一挡板27,所述挡板27的两端分别与内池体2两侧的纵向滑槽28滑动配合,所述挡板27的顶部与内池体2的顶部平齐,所述挡板27的底部略高于齿圈13的顶部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池二7通过回水管904与污水池一5连接,所述回水管904上设有回水泵90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启动进水泵6,使得污水池一5内的污水通过污水进水管4进入位于最前端的内池体2中进行沉淀,随着污水进水管4的不断进水,位于最前端的内池体2的液位不断上升,直至到达与溢流槽3的高度平齐的位置后沿着溢流槽3流入与其相邻的下一级内池体2中,溢流槽3进水一侧的过滤网板26不断对通过溢流槽3的水进行过滤,有效减少液面上未来得及沉淀的沉淀物进入下一级内池体2,使得进入下一级内池体2中的水中的沉淀物大大减少;由于沉淀物的密度大于水,因此留在内池体2中的沉淀物会在重力作用下沉入底部,因此留在内池体2中的沉淀物会逐渐向下沉淀,而位于液面上并且通过溢流槽3流入下一级内池体2中的水则相对于上前一级内池体2中的水,沉淀物大大的减少了,而且下一级内池体2中的水在沉淀后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与其相邻的更下一级的内池体2中,直至最后一级中沉淀物被完全沉淀,保证位于最末端的内池体2流入生物净化槽8中的水中已基本无沉淀物,通过多个内池体2使得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被逐步沉淀净化,无需长时间静置沉淀,且整个过程连续进行,大大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率。
随着各内池体2中沉淀物的不断增加,各内池体2的整体重量会逐渐增加,(沉淀物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同等水位,重量增加),因此内池体2会不断压缩弹簧25向下运动,直至内池体2的底部与排水按钮16接触并触发排水按钮16,使得进水泵6关闭的同时驱动电机15开始启动,此时内池体2中的沉淀物达到极限,污水进水管4停止向该内池体2中进水,同时驱动电机15开始驱动与其连接的驱动齿轮14旋转,驱动齿轮14旋转时带动齿圈13相对固定盘12旋转,齿圈13旋转时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1102向上移动,齿条1102向上移动时带动密封塞1101与排水口901分离,此时排水口901被打开,该内池体2开始排水,为了避免沉淀物在排水时随水流走或者沉淀物粘附在池低而造成难以清理的情况,通过没设置沉淀物收集带1001来在内池体2中的污水沉淀时对向下沉淀的沉淀物进行收集,沉淀物收集带1001的两端分别与内池体2两侧的固定盘12相抵,使得沉淀物收集带1001由“一”形自然形成“U”形的槽状,能够有效对沉淀物收集带1001表面的沉淀物进行限位,由于沉淀物收集带1001两端各一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2两侧的齿圈13上,所述沉淀物收集带1001两端的另外两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2的侧壁上,因此当驱动齿轮14驱动齿圈13转动时会带动沉淀物收集带1001与齿圈13固定的角朝沉淀物收集带1001与内池体2侧壁连接的角移动,从而使得沉淀物收集带1001出现形成上端封闭的筒状,保证在液位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沉淀物收集带1001上的沉淀物不会随水流排走,便于沉淀物与水的分离。
随着内池体2中的液面逐渐降低,浮球24的高度逐渐降低,当浮球24的高度降低后会带动浮球杠杆21绕其与铰座23转动连接的点转动,从而使得浮球杠杆21与“L”形杆20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当水完全排空后,浮球24位于最底端,此时“L”形杆20的水平段上端与进水按钮17接触并触发进水按钮17和沉淀物收集装置10,驱动电机15反向启动后沉淀物收集装置10开始启动,驱动电机15带动驱动齿轮14反向转动,驱动齿轮14反向转动时带动齿圈13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1102向下运动,齿条1102向下移动时带动密封塞1101与排水口901连接,当驱动电机15反向旋转至初始状态后,密封塞1101将排水口901完全关闭,然后沉淀物收集装置10中的淤泥泵1002启动并通过淤泥管1003将内池体2中的沉淀物抽入淤泥槽1004,直至内池体2中的沉淀物被排除干净,最后再次进水泵6,污水进水管4又开始向该内池体2中进水,以便于污水沉淀的继续进行,由于每个沉淀池进行排水、进水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当其中一个沉淀池进行排水、进水时,其他沉淀池中的污水仍在静置沉淀,因此,整个过程并不会对整个污水沉淀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进一步减少了清理沉淀物造成的时间损耗,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过滤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池体(1)和多个内池体(2),各内池体(2)依次安装在外池体(1)的内腔中,各内池体(2)依次通过溢流槽(3)连接,位于最前端的内池体(2)通过污水进水管(4)与污水池一(5)连接,所述进水管(4)上设有进水泵(6),位于最末端的内池体(2)通过溢流槽(3)与生物净化槽(8)连接,所述内池体(2)中还设有排水机构(9)和用于对沉淀物进行收集的沉淀物收集装置(10);
所述排水机构(9)包括位于内池体(2)底部的排水口(901),所述排水口(901)的上端设有用于对排水口(901)进行密封的密封机构(11),所述排水口(901)的下端通过波纹管(902)与位于内池体(2)外部的排水管(903)连接,所述排水管(903)与污水池二(7)连接;
所述内池体(2)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固定盘(12),所述固定盘(12)的外壁与齿圈(13)转动连接,所述齿圈(13)的一侧与设置在内池体(2)上的驱动齿轮(14)啮合,所述齿圈(13)的另一侧与密封机构(11)连接,所述驱动齿轮(14)与固定在内池体(2)外部的驱动电机(15)连接;
所述密封机构(11)包括密封塞(1101)和用于驱动密封塞(1101)上下移动实现排水口(901)打开和关闭的齿条(1102),所述密封塞(1101)固定在齿条(1102)的下端,所述齿条(1102)与齿圈(13)啮合;
所述外池体(1)的内设有用于控制内池体(2)排水的排水按钮(16)和用于控制内池体(2)进水的进水按钮(17),各所述内池体(2)的底部均通过弹簧(25)与外池体(1)连接,所述排水按钮(16)固定在外池体(1)底部与内池体(2)的底部相对的位置,所述进水按钮(17)通过安装板(18)固定在外池体(1)的侧壁上,所述安装板(18)的一侧固定在外池体(1)的侧壁上,所述安装板(18)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19),所述连接孔(19)内设有一“L”形杆(20),所述“L”形杆(20)的竖直段上端与浮球杠杆(21)的一端上的调节槽(22)转动连接,所述“L”形杆(20)的水平段上端与进水按钮(17)相对,所述浮球杠杆(21)与内池体(2)上的铰座(23)转动连接,所述浮球杠杆(21)的另一端设有一浮球(24);
所述溢流槽(3)的进水一侧设有过滤网板(26),所述过滤网板(26)与溢流槽(3)两侧的滑槽滑动连接;
所述沉淀物收集装置(10)包括沉淀物收集带(1001),所述沉淀物收集带(1001)为扁形条状弹性透水带,所述沉淀物收集带(1001)的上表面与内池体(2)两侧的固定盘(12)相抵形成“U”形的槽状,所述沉淀物收集带(1001)两端各一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2)两侧的齿圈(13)上,所述沉淀物收集带(1001)两端的另外两个角分别固定在内池体(2)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池体(2)与溢流槽(3)相对的位置设有一挡板(27),所述挡板(27)的两端分别与内池体(2)两侧的纵向滑槽(28)滑动配合,所述挡板(27)的顶部与内池体(2)的顶部平齐,所述挡板(27)的底部略高于齿圈(13)的顶部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二(7)通过回水管(904)与污水池一(5)连接,所述回水管(904)上设有回水泵(905)。
CN202211712675.XA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过滤沉淀池 Active CN116002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2675.XA CN116002910B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过滤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2675.XA CN116002910B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过滤沉淀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2910A CN116002910A (zh) 2023-04-25
CN116002910B true CN116002910B (zh) 2023-11-24

Family

ID=86035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12675.XA Active CN116002910B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过滤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291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98774U (zh) * 2016-10-20 2017-05-31 深圳市永丰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污水沉淀池
CN110102088A (zh) * 2019-05-17 2019-08-09 深圳市海洁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辅助系统
CN213823795U (zh) * 2020-12-04 2021-07-30 河南三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隔离沉淀池
CN214436779U (zh) * 2021-03-06 2021-10-22 周微 一种工业污水沉淀处理沉淀池内沉淀物清理机构
CN217139603U (zh) * 2022-04-25 2022-08-09 江苏东方宝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CN217828987U (zh) * 2022-07-29 2022-11-18 山东佰安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丝氨酸的酸化沉淀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98774U (zh) * 2016-10-20 2017-05-31 深圳市永丰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污水沉淀池
CN110102088A (zh) * 2019-05-17 2019-08-09 深圳市海洁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辅助系统
CN213823795U (zh) * 2020-12-04 2021-07-30 河南三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隔离沉淀池
CN214436779U (zh) * 2021-03-06 2021-10-22 周微 一种工业污水沉淀处理沉淀池内沉淀物清理机构
CN217139603U (zh) * 2022-04-25 2022-08-09 江苏东方宝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CN217828987U (zh) * 2022-07-29 2022-11-18 山东佰安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丝氨酸的酸化沉淀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2910A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21751U (zh) 尼龙切片生产用江河水泥沙清除系统
CN111544956B (zh) 一种污水泵站砂水分离装置
CN116002910B (zh) 一种过滤沉淀池
CN106075965A (zh) 滗水式废泥水回收池
CN112250206A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0764666U (zh) 一种混凝土污水沉降池
CN112138434A (zh) 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沉淀装置
CN217479205U (zh) 一种气浮过滤工业废水净化装置
CN114573074B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石油生产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17312123U (zh) 一种漂浮滤料过滤装置
CN214829487U (zh) 隔油沉淀垃圾排污装置
CN213823795U (zh) 一种多级隔离沉淀池
CN212198771U (zh) 一种利于固液分离的隔油设备
CN208865300U (zh) 污水输送管道杂物过滤收集装置
CN20855331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固液分离装置
CN2311491Y (zh) 连续脱泥净水罐
CN214360575U (zh) 稀土转型废水中有机回收的装备
CN2719816Y (zh) 沉淀、过滤一体化的水处理装置
CN219002082U (zh) 一种沉淀池表面浮渣收集装置
CN220725257U (zh)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及净化一体式装置
CN219879325U (zh) 一种涡轮式砂水分离器
CN213446549U (zh) 一种新型气浮过滤一体化装置
CN219449388U (zh) 一种沉砂池结构
CN217498807U (zh) 一种旋转式滗水器
CN220364371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的沉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