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2414A - 锁式线迹及其缝纫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锁式线迹及其缝纫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92414A CN115992414A CN202111215717.4A CN202111215717A CN115992414A CN 115992414 A CN115992414 A CN 115992414A CN 202111215717 A CN202111215717 A CN 202111215717A CN 115992414 A CN115992414 A CN 1159924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itch
- thread
- stitching
- loop
- hoo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缝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式线迹,包括面线a、底线b,所述面线a穿设过缝料形成线环,所述底线b穿过所述线环并交织于缝料上形成针迹;所述线环的平面为穿设面;所述底线b从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穿设面并与第一线环交织形成第一针迹;所述底线b从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穿设面并与第二线环交织形成第二针迹;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本发明通过第一针迹和第二针迹组合形成多种样式不同的锁式线迹,以提供更多类型的锁式线迹,满足用户对线迹的审美需求,并能够解决线迹歪斜以及正缝和倒回缝时线迹不一致的行业性难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式线迹以及缝纫方法。
背景技术
锁式线迹是缝纫机行业领域最常用的缝纫线迹,在目前同一条锁式线迹中,底线b均是沿同一方向穿设过面线a形成的线环,每一个针迹都向同一方向歪斜,形成的锁式线迹样式单一,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亟需设计新型的锁式线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锁式线迹以及形成该锁式线迹的缝纫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锁式线迹,包括面线a、底线b,所述面线a穿设过缝料形成线环,所述底线b穿过所述线环并交织于缝料上形成针迹;所述线环的平面为穿设面;所述底线b从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穿设面并与第一线环交织形成第一针迹;所述底线b从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穿设面并与第二线环交织形成第二针迹;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缝料的传送方向,所述第一针迹和所述第二针迹交替分布于缝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缝料的传送方向,每个所述针迹于所述缝料上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以形成直线型锁式线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相邻的所述针迹形成一新线迹单元,多个所述新线迹单元沿缝料传送的方向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新线迹单元之间的夹角小于180°,以形成曲折型锁式线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缝纫方法,用于形成如以上所述锁式线迹,所述缝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机针带动面线a穿过缝料,并使面线a形成线环;
勾线机构勾住所述线环,并带动线环转动至预定位置;
在预定位置,底线b从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线环的穿设面,并与面线a交织形成第一针迹;
缝料移动至少一个针距,且机针带动面线a穿过缝料,并使面线a形成线环;
勾线机构勾住所述线环,并带动线环转动至预定位置;以及,
在预定位置,底线b从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线环的穿设面,并与面线a交织形成第二针迹;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缝料的传送方向,第一针迹和第二针迹交替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针刺入缝料的位置沿同一直线排布,缝纫后形成的线迹为直线型锁式线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缝料沿一直线传送,所述机针以该直线为基准线往复摆动,并穿刺于基准线的两侧,以形成曲折型锁式线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缝料沿一方向传送并进行缝纫,为正缝;缝料沿与正缝相反的方向传送并进行缝纫,为倒回缝;正缝时,所述底线b从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线环,所述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正缝正勾针迹;所述底线b从所述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线环,所述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正缝反勾针迹;倒回缝时,所述底线b从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线环,所述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倒缝正勾针迹;所述底线b从所述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线环,所述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倒缝反勾针迹;其中,所述正缝正勾针迹与所述倒缝反勾针迹倾斜方向相同,所述正缝反勾针迹与所述倒缝正勾针迹倾斜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同一缝料上进行正缝和倒回缝时,在缝料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分别对应的形成正缝正勾针迹和所述倒缝反勾针迹,或分别对应形成所述正缝反勾针迹与所述倒缝正勾针迹,正缝和倒回缝时于缝料上形成倾斜方向相同的两条锁式线迹;
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同一位置,或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连线与缝料的传送方向垂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锁式线迹以及缝纫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锁式线迹包含第一针迹和第二针迹;面线a与底线b相互交织拉扯,使得形成的针迹具有歪斜的现象,第一针迹与第二针迹相比较,两者的底线b穿设过线环的穿设面的方向不同,从而在同一缝料传送的方向上,针迹歪斜的方向不同且正好相反,因而可由第一针迹和第二针迹组合形成多种样式不同的锁式线迹,以提供更多类型的锁式线迹,满足用户对线迹的审美需求。
进一步地,由于在同一传送方向上,第一针迹与第二针迹歪斜的方向正好相反,即底线b对面线a拉扯的方向相反,当第一针迹和第二针迹交替缝纫于缝料上时,第一针迹中的底线b与第二针迹中的底线b对面线a的拉扯力正好相互抵消,从而第一针迹与第二针迹形成的新线迹单元不存在线迹歪斜的情况,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迹歪斜的行业性难题。并且,底线b与面线a中间若无布料,则为无布工况,在无布工况下缝纫时,相邻的第一针迹和第二针迹形成的交织相互抵消,不会形成新线迹单元,而现有技术中形成的锁式线迹在无布工况下,为一道交织的线辩,影响美观以及浪费线料。
另外,目前在同一缝纫缝纫机上,缝纫机正缝的线迹与倒回缝的线迹是相反的,两条线迹在一起呈“八”字形的图案,尤其是在高端面料上,极其影响缝料的美观。而本申请中,正缝和倒回缝时,在相对应的位置处两个针迹分别为正缝正勾针迹与倒缝反勾针迹,或分别为正缝反勾针迹与倒缝正勾针迹,使得形成的针迹歪斜情况一致,则正缝和倒回缝时形成的两条线迹相同,解决正缝和倒回缝缝时线迹不一致的难题,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编号为301的直线型锁式线迹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编号为304的曲折型锁式线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新型的直线型锁式线迹A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缝纫机正缝时形成的曲折型锁式线迹B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缝纫机倒回缝时形成的曲折缝锁式线迹C的示意图;
图6为摆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摆梭机构中去除梭芯和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勾线组件初始状态的示意图(机针到达下死点,面线a穿过缝料形成第一线环);
图9为勾线组件的第一勾线部正向勾线的示意图;
图10为勾线组件正向勾线转动至线环从第二勾线部脱离摆梭机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勾线组件顺时针转动半个周期时的示意图(线环收紧,面线a和底线b交织形成第一针迹);
图12为缝料移动一个针距,勾线组件的第二勾线部位于待勾线状态下的示意图(机针再次到达下死点,面线a穿过缝料形成第二线环);
图13为勾线组件的第二勾线反向勾线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勾线组件反向勾线转动至线环从第一勾线部脱离摆梭机构的示意图;
图15为勾线组件顺时针转动一个周期时的示意图;(线环收紧,面线a和底线b交织形成第二针迹)。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现有的锁式线迹,按照国际标准分类为如图1所示的线迹编号为301的301型锁式线迹500,该301型的锁式线迹中的多个针迹在缝料上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形成直线型锁式线迹;如图2所示的线迹编号为304的304型锁式线迹,为曲折型锁式线迹,其中两个针迹形成一线迹单元40。
其中,在301型锁式线迹500和304型锁式线迹600中的每一个针迹中,底线b均从同一方向穿设过线环的穿设面,底线b从同一个方向交织拉扯面线a,导致面线a和底线b交织形成的每一个针迹都向同一方向歪斜。
具体的,请参阅图1,在301型锁式线迹500中,底线b穿过面线a的线环形成针迹C1,底线b继续从同一方向穿过面线a的线环形成针迹C2,针迹C1和针迹C2形成的线迹单元40内的底线b和面线a均呈歪斜的现象,而与同一直线非平行的向前延伸,换言之,底线b和面线a的延长线存在交叉,因而如此往复缝纫形成整条301型锁式线迹500呈现为一种连续的同向的线迹歪斜现象,特别是在薄料上缝纫或倒回缝时,线迹尤为难看,特别是倒回缝时,倒回缝形成的线迹与正缝形成的线迹歪斜方向不一致,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由此,参阅图3-5,本申请提供一种锁式线迹,包括面线a、底线b,面线a穿设过缝料形成线环,底线b穿过线环并交织于缝料上形成针迹,至少相邻两个针迹形成一个新线迹单元50,一个或多个新线迹单元50形成一条锁式线迹;线环的平面为穿设面;底线b从第一方向穿过穿设面并与第一线环交织形成第一针迹20;底线b从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穿设面并与第二线环交织形成第二针迹30;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换言之,本申请提供的锁式线迹包含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
本申请提供的锁式线迹由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构成,其中第一针迹20与第二针迹30相比较,两者的底线b穿设过线环穿设面的方向不同,从而在同一缝料传送的方向上,针迹歪斜的方向不同且正好相反,因而可由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任意组合形成多种样式不同的锁式线迹,以提供更多类型的锁式线迹,满足用户对线迹的审美需求,适用多种应用场景。
作为优选的,参阅图3-5,沿缝料的传送方向,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沿同一直线交替分布于缝料。由于在同一缝料传送方向上,第一针迹20与第二针迹30歪斜的方向正好相反,即底线b对面线a拉扯的方向相反,当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交替缝纫于缝料上时,第一针迹20中的底线b与第二针迹30中的底线b对面线a的拉扯力正好相互抵消,从而第一针迹20与第二针迹30形成的新线迹单元50不存在线迹歪斜的情况,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迹歪斜的行业性难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交替形成的新型锁式线迹无歪斜的问题,从而在缝料正缝和倒回缝时,形成的如图4和如图5所示的两条线迹一模一样,解决正缝和倒回缝时线迹歪斜不一致的问题。如果面线a和底线b之间没有布料,或者说缝纫机压脚下面没有缝料进行缝纫,即无布缝工况,此时机针13走空针,即相邻的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形成的交织相互抵消,不会形成新线迹单元50。区别于现有301型锁式线迹500和304型锁式线迹中相邻的针迹形成的线迹单元40为一道线辫,面线a和底线b交织形成一条线辫,影响美观以及浪费线料。
请参阅图3,沿着缝料的传送方向,每个针迹于缝料上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形成直线型锁式线迹,即如图3中所示的直线缝锁式线迹A。
请参阅图4、5,两相邻的针迹形成一新线迹单元50,多个新线迹单元50沿同一直线缝料传送的方向排布,且每个相邻两个新线迹单元50中的两个针迹分布于直线的两侧之间的夹角小于180°,以形成曲折型锁式线迹。换言之,多个新线迹单元50沿一直线排布,且每个新线迹单元50中的两个针迹分布于直线的两侧,多个针迹呈人字形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针迹排布的轨迹不局限与以上所述,例如也可以沿Z字形曲折排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缝纫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缝纫出以上所述的锁式线迹,解决行业性难题。
该缝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机针13带动面线a穿过缝料,并使面线a形成线环;
S2:勾线机构勾住线环,并带动线环转动至预定位置;
S3:在预定位置,底线b从第一方向穿过线环的穿设面,并与面线a交织形成第一针迹;
S4:缝料移动至少一个针距,且机针13带动面线a穿过缝料,并使面线a形成线环;
S6:勾线机构勾住线环,并带动线环转动至预定位置;以及,
S7:在预定位置,底线b从第二方向穿过线环的穿设面,并与面线a交织形成第二针迹;
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其中,步骤S1-S3与S4-S7之间不存在先后顺序,例如可以先完成S4-S7,再移动至少一个针距,进而完成步骤S1-S3。重复完成上述步骤于缝料上形成多种新型的锁式线迹,以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沿着缝料的传送方向,第一针迹和第二针迹交替形成。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5,在该缝纫方法中,机针13刺入缝料的位置沿同一直线排布,机针13每牵引面线a刺入缝料一次,面线a得以与底线b交织形成一个针迹,多次重复上述步骤S1-S7,形成的线迹为直线型锁式线迹,例如图3所示的直线型锁式线迹A200。在其他实施例中,机针13刺入缝料的位置不局限于以上所述,也可以是按其他形状排布,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5,缝料沿一直线传送,机针13以该直线为基准线往复摆动,并穿刺于基准线的两侧,使得机针13刺入的位置呈“人”字形或“Z”字形沿缝料传送的方向排布,使得相邻的两个新线迹单元5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形成如图4所示的曲折型的锁式线迹B,或形成如图5所示的曲折型的锁式线迹C。
另外,参阅图4和图5,图4为缝纫机正缝时形成的曲折缝锁式线迹B的示意图,图5为倒回缝时形成的曲折缝锁式线迹C的示意图。缝纫机驱动缝料沿一方向传送并进行缝纫,为正缝;缝纫机驱动缝料沿与正缝相反的方向传送并进行缝纫,为倒回缝。参阅图4,正缝时,底线b从第一方向穿过线环,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正缝正勾针迹21;底线b从第二方向穿过线环,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正缝反勾针迹22;参阅图5,倒回缝时,所底线b从第一方向穿过线环,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倒缝正勾针迹32;底线b从第二方向穿过线环,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倒缝反勾针迹31;
值得注意的是,正缝正勾针迹21与倒缝反勾针迹31倾斜方向相同,正缝反勾针迹32与倒缝正勾针迹22倾斜方向相同。在缝纫时,只需确保在缝料的对应位置处,正缝和倒回缝的勾线方向正好相反,从而形成的针迹的倾斜方向相同,形成的线迹歪斜的方向相同。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对应的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同一位置,或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连线与缝料的传送方向垂直。如图4和图5中所示的线迹,在缝料上肉眼可见的为一模一样的线迹,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正缝和倒回缝时线迹歪斜方向不一致的问题。
具体的,请参阅图4、图5,其中图4为正缝时形成的曲折缝锁式线迹B,图5为倒回缝时形成的曲折缝锁式线迹C。曲折缝锁式线迹B和曲折缝锁式线迹C对应的位置处,例如在缝料上,图4的正缝正勾针迹21与图5的倒缝反勾针迹32位置对应,例如图4的正缝反勾针迹31与图5的针迹倒缝正勾针迹22位置对应,将图4和图5的锁式线迹形成于同一缝料上,由图4、图5对比可见,正缝和倒回缝时,在缝料的对应位置处,正缝和倒回缝底线b穿过线环的穿设面的方向相反,可形成倾斜方向相同的针迹,进而形成倾斜方向相同的线迹。例如在正缝时,全程由底线b沿第一方向穿过线环穿设面交织形成的301型锁式线迹500,和在倒回缝时,底线b沿第二方向穿过线环穿设面交织形成的301型锁式线迹500的倾斜方向相同。
以下结合缝纫机以及缝纫机中的勾线组件15,具体阐述缝纫形成新型的锁式线迹的缝纫步骤。
通常,用于缝纫形成锁式线迹的缝纫机(图中未示出)主要包括机头(图中未示出)和机座(图中未示出),机座用于承载机头以及在缝纫操作时当作工作台使用,机头内设置有刺料机构(图中未示出)、摆梭机构100、挑线机构(图中未示出)、送料机构(图中未示出)等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配合,循环工作,把缝料缝合起来。
缝纫机(图中未示出)主要包括机头(图中未示出)和机座(图中未示出),机座用于承载机头以及在缝纫操作时当作工作台使用,机头内设置有刺料机构(图中未示出)、勾线机构、挑线机构(图中未示出)、送料机构(图中未示出)等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配合,循环工作,把缝料缝合起来。
其中,刺料机构包括机针13,机针13用于穿刺缝料并带动面线a穿过缝料以及引导面线a形成线环;勾线机构用于勾住线环,使得线环套住底线b,挑线机构拉紧线环,使得线环与底线b于缝料内交织形成针迹,送料机构驱动缝料移动一个针距,缝纫机重复上述步骤形成另一个针迹,两相邻的针迹于缝料上形成一个线迹单元40,多个线迹单元40形成锁式线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勾线机构采用如图6、7所示的摆梭机构100;具体的,参阅图6、7,摆梭机构100包括:摆梭机构100包括勾线组件15、摆梭托11、第一梭轴12、梭芯(图未标号)、梭壳14,勾线组件15上设置有第二梭轴153,底线b缠绕在梭芯的芯轴中,梭芯可转动的套设于第一梭轴12上,梭壳14盖设于梭芯上,勾线组件15设置于摆梭托11上,摆梭托11安装于第一梭轴12上且可随第一梭轴12转动,摆梭托11用于支撑并驱动勾线组件15转动勾线。勾线组件15用于勾住面线a穿过缝料后形成的线环,勾线组件15转动时带动线环传送至与底线b交织形成针迹。
请继续参阅图6、7,勾线组件15包括相互固定的勾线件151和承载座152。承载座152能够带动勾线件151转动,承载座15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梭芯的第二梭轴153;勾线件151包括第一勾线部1511及第二勾线部1512。第一勾线部1511及第二勾线部1512沿承载座152的周向延伸,并分别形成于承载座152的外缘的不同位置处;第一勾线部1511和第二勾线部1512均能够用于勾线和脱线,换言之,该勾线组件15具有双向勾线和双线脱线的功能。并且,勾线件151设置有两个挡线部1513;两挡线部1513分别与第一勾线部1511和第二勾线部1512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勾线部1511和第二勾线部1512分别与对应的挡线部1513之间形成容线槽1514。
另外,摆梭托11具有与第一勾线部1511和第二勾线部1512对应的推动部111;两个推动部111分别对应的收容于容线槽1514内,且推动部111与容线槽1514之间存在供线环通过的间隙。由于第一勾线部1511和第二勾线部1512互为对方的脱线部,推动部111与对应的容线槽1514之间形成可用于勾线和脱线的间隙
参阅图8-15,在一个转动周期内,采用上述的摆梭机构100完成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的勾线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如图8所示,机针13带动面线a穿过缝料到达下死点后,机针13接着向上回升一定的距离使得面线a在缝料下方形成第一线环,此时勾线组件15处在如图8所示的初始状态;接着如图9所示,勾线组件15顺时针正向转动,第一勾线部1511勾住第一线环,使得线环从第一勾线部1511处的勾线间隙进入容线槽1514内,此时机针13继续向上回升,而第一线环被挡线部1513挡住并位于容线槽1514内,勾线组件15继续顺时针转动,第一线环逐渐扩大直至第一线环环绕过梭壳14,使得底线b能够从第一方向穿设过第一线环的穿设面并与第一线环交织;如图10所示,当勾线组件15转动半个周期至图10所示的状态时,第一勾线部1511到达下回转点,第一线环越过挡线部1513并从挡线部1513的挡尖处脱离勾线组件15,此时机针13到达上死点后又重新缓慢下降,勾线组件15停留在图11所示的角度,送料机构驱动缝料移动一个针距,挑线机构将面线a收紧,使得第一线环从第二勾线部1512处的脱线间隙脱离摆梭机构100,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第一针迹20。
如图12所示,机针13持续下降至下死点,形成第二线环,此时勾线组件15逆时针反向转动,第二勾线部1512勾住第二线环,使得线环从第二勾线部1512处的勾线间隙进入容线槽1514内,勾线组件15继续逆时针转动(如图13所示),第二线环逐渐扩大直至第二线环环绕过梭壳14,使得底线b能够从第二方向穿设过第二线环的穿设面并与第二线环交织;当勾线组件15逆时针转动半个周期至图14所示的状态时,第二勾线部1512到达下回转点,第二线环越过挡线部1513并从与第二勾线部1512对应的挡线部1513脱离勾线组件15,此时机针13第二次到达上死点;如图15所示,机针13又开始缓慢下降,送料机构再次向前移动一个针距,挑线机构将第二线环收紧,使得第二线环从第一勾线部1511处的脱线间隙脱离摆梭机构100,第二线环与底线b在缝料中交织形成第二针迹30,勾线组件15完成一个转动周期,勾线组件15恢复到初始状态。
一个转动周期内形成相邻的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重复上述步骤缝纫多个周期,形成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交替的锁式线迹。该种锁式线迹对摆梭机构100的转速要求更低,而转速更低的摆梭机构100成本更低且寿命更长,不易损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勾线组件15也可以是完成正向勾线完成第一针迹20后逆时针空转回复到初始状态,以再次进行正向勾线完成第一针迹20,距任意个针距后,勾线组件15再进行反向勾线以完成第二针迹30,从而缝纫形成同时包含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的新型的锁式线迹,然而对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的数量以及排布不做限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勾线机构不局限于采用以上所述的摆梭机构100,例如也可以采用能够双向勾线的旋梭机构、双向勾线的穿梭结构,在同一缝纫机内缝纫完成包含第一针迹20和第二针迹30的锁式线迹。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锁式线迹,包括面线a、底线b,所述面线a穿设过缝料形成线环,所述底线b穿过所述线环并交织于缝料上形成针迹;
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环的平面为穿设面;所述底线b从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穿设面并与第一线环交织形成第一针迹;所述底线b从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穿设面并与第二线环交织形成第二针迹;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式线迹,其特征在于,沿缝料的传送方向,所述第一针迹和所述第二针迹交替分布于缝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式线迹,其特征在于,沿着缝料的传送方向,每个所述针迹于所述缝料上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以形成直线型锁式线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式线迹,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所述针迹形成一新线迹单元,多个所述新线迹单元沿缝料传送的方向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新线迹单元之间的夹角小于180°,以形成曲折型锁式线迹。
5.一种缝纫方法,用于形成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锁式线迹,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机针带动面线a穿过缝料,并使面线a形成线环;
勾线机构勾住所述线环,并带动线环转动至预定位置;
在预定位置,底线b从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线环的穿设面,并与面线a交织形成第一针迹;
缝料移动至少一个针距,且机针带动面线a穿过缝料,并使面线a形成线环;
勾线机构勾住所述线环,并带动线环转动至预定位置;以及,
在预定位置,底线b从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线环的穿设面,并与面线a交织形成第二针迹;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着缝料的传送方向,第一针迹和第二针迹交替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针刺入缝料的位置沿同一直线排布,缝纫后形成的线迹为直线型锁式线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方法,其特征在于,缝料沿一直线传送,所述机针以该直线为基准线往复摆动,并穿刺于基准线的两侧,以形成曲折型锁式线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方法,其特征在于,缝料沿一方向传送并进行缝纫,为正缝;缝料沿与正缝相反的方向传送并进行缝纫,为倒回缝;
正缝时,所述底线b从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线环,所述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正缝正勾针迹;所述底线b从所述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线环,所述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正缝反勾针迹;
倒回缝时,所述底线b从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线环,所述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倒缝正勾针迹;所述底线b从所述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线环,所述线环与底线b交织形成倒缝反勾针迹;
其中,所述正缝正勾针迹与所述倒缝反勾针迹倾斜方向相同,所述正缝反勾针迹与所述倒缝正勾针迹倾斜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缝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同一缝料上进行正缝和倒回缝时,在缝料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分别对应的形成正缝正勾针迹和所述倒缝反勾针迹,或分别对应形成所述正缝反勾针迹与所述倒缝正勾针迹,正缝和倒回缝时于缝料上形成倾斜方向相同的两条锁式线迹;
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同一位置,或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连线与缝料的传送方向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15717.4A CN115992414A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锁式线迹及其缝纫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15717.4A CN115992414A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锁式线迹及其缝纫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92414A true CN115992414A (zh) | 2023-04-21 |
Family
ID=8598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15717.4A Pending CN115992414A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锁式线迹及其缝纫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92414A (zh) |
-
2021
- 2021-10-19 CN CN202111215717.4A patent/CN11599241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32818A (zh) |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 |
CN100429344C (zh) | 使用缝纫机形成接缝的方法 | |
CN115992414A (zh) | 锁式线迹及其缝纫方法 | |
US20230399782A1 (en) | Article provided with reflective yarn as a safety mechanism | |
JP2011050482A (ja) | 複数針偏平縫いミシンおよび飾り縫目 | |
JP3154766U (ja) | シークインを用いている刺繍布 | |
CN115992417A (zh) | 勾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摆梭机构和缝纫机 | |
JP3954611B2 (ja) | 三次元無機繊維織物の製造方法 | |
JP3722967B2 (ja) | 縁縫いラベルと縁縫いラベル製造装置 | |
CN112877901A (zh) | 一种可调式纽门带编织机平台 | |
KR20180012454A (ko) | 3중 누비직물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제조방법에 의한 원단 | |
CN220109264U (zh) | 一种电绣鞋面 | |
CN201447540U (zh) | 一种一体编织的任意织带组合的多层弹性织带 | |
US2580724A (en) | Sew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sewing | |
CN214782539U (zh) | 一种包带花纹缝制装置 | |
CN112921534B (zh) | 一种包带花纹缝制方法及装置 | |
CN207062554U (zh) | 一种便于引线入针的家用缝纫机 | |
CN213476448U (zh) | 一种晶片绣花面料 | |
CN220013021U (zh) | 一种能够分开面线和底线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 | |
EP4198183A1 (en) | Thread body sewing structure | |
KR200219254Y1 (ko) | 의복용 장식사의 구슬간격 조절장치 | |
RU2068898C1 (ru) | Спос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тачивающей двухниточной строчки из одинаковых по форме стежков разных нитей | |
CN207755771U (zh) | 一种连接牢固防止撕裂的毛绒玩具组片连接结构 | |
JPS58143793A (ja) | 模様キルト生地の製造方法、模様キルト生地製造装置及び模様キルト生地 | |
AU77102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chanically sewing a double chain stitch sea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