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8643A -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8643A
CN115988643A CN202210149135.9A CN202210149135A CN115988643A CN 115988643 A CN115988643 A CN 115988643A CN 202210149135 A CN202210149135 A CN 202210149135A CN 115988643 A CN115988643 A CN 115988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equipment
wifi
connection
s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91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91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86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8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86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同频不同信道入网,第一设备接收并响应于第一操作,获取第一设备的第一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建立与第二设备的连接通道;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以及入网的站点STA信道;根据第一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切换能力弱的设备;若第二设备的切换能力弱,则根据第二设备入网的STA信道建立WiFi P2P连接。如此,由切换能力强的设备进行STA信道和P2P信道的切换,保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WiFiP2P连接性能达到最优。

Description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本申请为于2021年10月1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1197472.7、发明名称为“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程序产品和介质”,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同频不同信道的路由器的场景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若需要再建立WiFi P2P连接,优先采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作为组所有者(GroupOwner,GO)的站点(station,STA)信道,作为WiFi P2P连接的信道。
但是,若组所有者的信道切换能力弱,组所有者进行同频异信道切换,则会导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性能没有达到最优,可能会出现文件传输速率慢、操作卡顿、视频丢帧严重、时延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目的在于保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的WiFi P2P连接具有较优的连接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 P2P连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同频不同信道入网,该WiFi P2P连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操作,且响应于第一操作获取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并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通道,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通过连接通道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第一设备利用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第一设备利用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其中,若第二设备的切换能力弱,第一设备则根据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建立与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并且,第一操作可以理解成第一设备被触发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 P2P连接的操作。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的STA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可以由使得切换能力弱的设备运行WiFi STA模式和WiFi P2P模式时,不进行信道切换,而由切换能力强的设备进行STA信道和P2P信道的切换,保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性能达到最优,避免出现文件传输速率慢、操作卡顿、视频丢帧严重、时延大等问题。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第一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三个数值;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第一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三个数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第一数值,第一数值用于表征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第二数值,第二数值用于表征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利用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分别比对第一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和第二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第一设备的STA信道工作时长和第二设备的STA信道工作时长,第一设备的切换耗时和第二设备的切换耗时,得到三个比对结果;第一设备根据三个比对结果,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利用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包括:第一设备比对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确定数值较小的设备为切换能力弱的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包括:第一设备利用蓝牙连接通道,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包括:第一设备利用P2P连接通道,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P2P连接通道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公共信道建立P2P连接得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利用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之前,还包括:第一设备确定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支持的信道。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方面提供的WiFi P2P连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确定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支持的信道,则第一设备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
在本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不都支持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还可以保证切换能力强的设备运行WiFi STA模式和WiFi P2P模式时,不进行信道切换。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之前,还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支持的信道。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方面提供的WiFi P2P连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支持的信道,则第一设备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支持的一个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利用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之后,还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未建立成功,则第一设备利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
在本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未建立成功,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入网的STA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还可以保证切换能力强的设备运行WiFi STA模式和WiFiP2P模式时,不进行信道切换。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利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之后,还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未建立成功,则第一设备利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支持的一个信道,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的计算方法,包括:解析第一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得到第一设备在P2P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解析第一设备的STA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得到第一设备在STA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解析第一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和第一设备的STA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确定第一设备在STA测试信道和P2P测试信道,均无发包的时间间隔,并将时间间隔作为第一设备的切换耗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计算得到第一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在STA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之后,还可以包括:以第一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在STA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以及切换耗时,计算得到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的计算方法,包括:解析第二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得到第二设备在P2P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解析第二设备的STA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得到第二设备在STA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解析第二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和第二设备的STA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确定第二设备在STA测试信道和P2P测试信道,均无发包的时间间隔,并将时间间隔作为第二设备的切换耗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计算得到第二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在STA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之后,还可以包括:以第二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在STA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以及切换耗时,计算得到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WiFi P2P连接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具体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WiFiP2P连接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WiFi P2P连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连接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a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测试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的应用场景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和PC连接的应用场景展示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屏协同的展示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投屏的手机界面图;
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件分享的手机界面图;
图4e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WiFi P2P连接方法的时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WiFi P2P连接方法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为了更清楚地阐明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
频段,在通讯领域中,频段指的是电磁波的频率范围,目前WiFi常用的频段包括:2.4G、5G、6G等频段。
信道,是指信号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通道,由信号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所经过的传输媒质所构成。WiFi常用的每一个频段被划分了多个信道,如根据IEEE 802.11协议,2.4GHz Wi-Fi频段被划分为13个交叠的信道,每个信道的宽度是22MHz(IEEE 802.11g标准和IEEE 802.11n标准中每个信道频宽是20MHz,IEEE 802.10B标准中每个信道频宽是22MHz);5GHz Wi-Fi频段被划分了201个信道。
WiFi P2P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联盟(alliance)推出的WiFi端对端(peer-to-peer,P2P)标准。WiFi P2P连接一般都是在用户发起P2P业务时才按需创建的。
WiFi STA模式,是指电子设备连接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上网的模式。
WiFi P2P模式,是指电子设备间通过WiFi P2P连接,建立直连通道的模式。
组所有者(Group Owner,GO),WiFi P2P模式下,作用类似于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角色。
组客户端(Group Client,GC),WiFi P2P模式下,GC连接GO类似WiFi STA模式下站点设备连接无线访问接入点。
同频异信道,是指电子设备在同一频段,不同信道下运行WiFi STA模式和WiFiP2P模式,电子设备需要在WiFi STA模式的工作信道(简称STA信道)和WiFi P2P模式的工作信道(简称P2P信道)间分时切换。如100ms/100ms分时,切换耗时20ms,表示电子设备在STA信道工作100ms后,会切换到P2P信道,切换过程耗时20ms,切换到P2P信道工作100ms后,会再切到STA信道。
图1展示的应用场景中,第一设备(以手机为例)和第二设备(以PC为例)连接同频不同信道的路由器,具体的,第一设备连接5G频段60信道的路由器1,第二设备连接5G频段157信道的路由器2。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WiFi P2P连接时,优先采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作为组所有者(Group Owner,GO)的站点(station,STA)信道,作为WiFi P2P连接的信道。如图1的应用场景中,第二设备作为GO,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基于5G频段157信道建立P2P连接。
基于此,第二设备连接路由器2的信道,和与第一设备建立WiFi P2P连接的信道相同,第二设备无需信道切换。第一设备连接路由器1的信道,和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 P2P连接的信道不同,第一设备需要在两个信道间分时切换。
若第一设备的信道切换能力比第二设备的信道切换能力弱,第一设备进行同频异信道切换,则会导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性能没有达到最优,可能会出现文件传输速率慢、操作卡顿、视频丢帧严重、时延大等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Wi-Fi P2P连接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 P2P连接方法,均可以适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示例。以手机为例,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内部存储器221,显示屏230,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40,以及无线通信模块250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2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2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处理器2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2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2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2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210与显示屏230,摄像头220,无线通信模块26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2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220与处理器2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2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2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2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2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23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23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23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23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230,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30上可以显示一系列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interface,GUI),这些GUI都是该电子设备的主屏幕。一般来说,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30的尺寸是固定的,只能在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30中显示有限的控件。控件是一种GUI元素,它是一种软件组件,包含在应用程序中,控制着该应用程序处理的所有数据以及关于这些数据的交互操作,用户可以通过直接操作(direct manipulation)来与控件交互,从而对应用程序的有关信息进行读取或者编辑。一般而言,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230可以显示虚拟按键(一键编排、开始编排、场景编排)。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3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220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220中。
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40,无线通信模块25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24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2G/3G/2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2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24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24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4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2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4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2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25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25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210。无线通信模块250还可以从处理器2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250中的WiFi模块用于为电子设备2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WiFi模块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访问互联网。WiFi模块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Wi-Fi网络接入。无线通信模块250中的蓝牙模块用于实现电子设备200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
WiFi模块可以是集成电路或Wi-Fi芯片等,蓝牙模块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分别可以是单独的芯片或集成电路,也可以集成到一起。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可以集成到同一芯片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WiFi模块,蓝牙模块以及处理器也可以集成到同一芯片中。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鸿蒙系统,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如图2b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投屏,多屏协同,以及文件分享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如图2b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视图系统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应用程序框架层还可以包括感知服务。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冷启动会在Android runtime中运行,Android runtime由此获取到应用的优化文件状态参数,进而Android runtime可以通过优化文件状态参数判断优化文件是否因系统升级而导致过时,并将判断结果返回给应用管控模块。
一些实施例中,Android Runtime中,安卓框架(framework)负责提供接口给应用程序,来查询、使用WiFi模块的能力。应用程序调用framework的接口,查询信道切换能力,framework调用WiFi驱动的接口,查询信道切换能力。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二维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2,H.262,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二维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和WiFi驱动等。WiFi驱动用于驱动WiFi模块,建立WiFi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虽然以Android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其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基于鸿蒙、iOS、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被预先配置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用于表征电子设备的信道切换能力。一些实施例中,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为数值,如百分制数值,十分制数值或一分制数值等,该数值越大,说明电子设备的信道切换能力越强。在一个示例中,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为百分制数值,其中,一百分为满分,说明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最强,零分为最低分,说明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最弱。
下表1列出了几种WiFi模块的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的示例。表1中,电子设备在P2P信道和STA信道的工作时长越短,在P2P信道和STA信道之间切换的切换耗时越短,说明电子设备的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越强,则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越大。
表1
P2P信道工作时长 STA信道工作时长 切换耗时 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150ms 150ms 20ms 40
100ms 100ms 15ms 50
60ms 60ms 12ms 60
30ms 30ms 7ms 70
15ms 15ms 5ms 80
10ms 10ms 3ms 90
还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以10分为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之间间隔是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不同电子设备的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之间间隔的限定。
另一些实施例中,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电子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三个数值。
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可存储于电子设备的永久存储空间。一些实施例中,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被存储于电子设备的Settings.Global数据库。另一些实施例中,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存储于WiFi模块新增的只读prop项。
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可根据电子设备采用的WiFi模块的测试结果确定。具体的,针对一个电子设备,构造出同频异信道场景,即电子设备的入网连接和P2P连接,采用同频段不同的信道。参见图3,第一设备采用5G频段60信道连接路由器1,采用5G频段157信道连接第二设备。
测试设备1在5G频段157信道抓取空口日志(sniffer log),同时,测试设备2在5G频段60信道抓取空口日志(sniffer log)。利用测试设备1和测试设备2抓取的空口日志,计算第一设备在两个信道上的发包时间,以得出每个信道的工作时长,并且分析第一设备在两个信道上都无发包的时间间隔,将该时间间隔作为切换耗时。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采用数值来表现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在计算出第一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之后,再根据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的数值,计算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一般情况下,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三个数值越大,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则越小。
一些实施例中,若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采用百分制数值,则可采用下述公式来计算。
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10÷P2P信道工作时长)×30+(10÷STA信道工作时长)×30+(2÷切换耗时)×40。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有同频异信道的路由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要建立P2P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可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WiFi P2P连接的常见应用场景包括:多屏协同、镜像投屏和文件分享。多屏协同是指:一端设备发起多屏协同后,会通过BLE/WIFI P2P扫描附近可协同的设备,并建立P2P连接,实现双系统同屏显示。镜像投屏是指:一端设备发起投屏,扫描到大屏设备后,建立P2P连接分享屏幕。文件分享是指:一端设备选中文件后,在分享中可以选择通过P2P分享给对端设备。
参见图4a,本实施例以第一设备以手机为例,第二设备以PC为例进行说明。
在多屏协同的应用场景中,参见图4b,手机开启NFC功能后,用手机背部的NFC区域触碰PC的特定标签,手机的显示屏呈现要连接的PC,在用户手动确定连接,手机和PC建立P2P连接。当然,手机和PC进行多屏协同的触发方式不限于图4b展示的方式,还可以手机放置在PC的键盘上,通过蓝牙发现触发,或者点击PC上的多屏协同按钮触发。
在镜像投屏的应用场景中,参见图4c,手机的手机投屏被开启后,手机可进行投屏设备的搜索,并在可用设备列表中呈现搜索到的投屏设备,如图4c展示的PC。用户点击“PC”后,手机则被触发与PC建立P2P连接。
在文件分享的应用场景中,参见图4d,手机的荣耀分享被开启后,用户针对要分享的文件,如图中展示的图像1,点击通过“荣耀分享”找到的对端设备“PC”,手机和PC建立P2P连接,实现通过荣耀分享将图像1发送到PC。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提出的三种应用场景中,手机和PC建立P2P连接的初始环节是设备发现,手机和PC可通过一端发送请求帧,另一端接收请求帧后返回响应帧的方式完成设备发现。
在多屏协同的应用场景中,手机的NFC功能被开启,手机背部的NFC区域触碰PC的特定标签后,手机发送请求帧,PC接收手机发送的请求帧,向手机返回响应帧,如此,完成手机和PC的互相发现。一些实施例中,请求帧和响应帧可携带指示信息,用于说明要建立P2P连接完成多屏协同等。
在镜像投屏的应用场景中,手机的手机投屏被开启,手机发送请求帧,PC接收手机发送的请求帧,向手机返回响应帧,如此,完成手机和PC的互相发现。一些实施例中,请求帧和响应帧可携带指示信息,用于说明要建立P2P连接完成镜像投屏等。
在文件分享的应用场景中,手机的荣耀分享被开启后,用户点击“荣耀分享”后,手机发送请求帧,PC接收手机发送的请求帧,向手机返回响应帧,如此,完成手机和PC的互相发现。一些实施例中,请求帧和响应帧可携带指示信息,用于说明要建立P2P连接完成文件分享等。
基于前述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WiFi P2P连接方法,参见图4e,包括:
S401、第一设备获取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被触发与第二设备建立P2P连接之后,第一设备先执行步骤S401,获取自身存储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完成设备发现后,第一设备可执行步骤S401,获取自身存储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以下以第一设备进行设备发现时发送请求帧,第二设备发送响应帧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第一设备发送请求帧,且接收到第二设备返回的响应帧,第一设备发现了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可执行步骤S401,获取自身存储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如前所述,第一设备可从第一设备的永久存储空间,如第一设备的Settings.Global数据库或WiFi模块新增的只读prop项中获取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通过图2b展示的多层软件架构,获取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的方式如下:
参见图2b,第一设备的应用程序层中的投屏、多屏协同或文件分享的应用程序,被用户触发后,安卓运行时的framework的接口被用户触发的应用程序调用,查询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framework调用WiFi驱动的接口,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WiFi驱动获取电子设备预先存储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并通过framework上传到被用户触发的应用程序。
S402、第二设备获取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同理,第二设备被触发与第一设备建立P2P连接之后,第二设备也先执行步骤S402,获取自身存储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完成设备发现后,第二设备可执行步骤S402,获取自身存储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具体的,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请求帧,第二设备发现了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可执行步骤S402,获取自身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响应帧。当然,第二设备也可以在向第一设备发送响应帧之后执行步骤S402。
第二设备通过多层软件架构,获取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的方式可如前述步骤S40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403、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采用常规蓝牙协议,建立蓝牙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具体实现过程,本实施例不做展开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3,与步骤S401和步骤S402,并无限制的执行顺序,图4e展示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先分别执行步骤S401和步骤S402,再执行步骤S403。可知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也可先执行步骤S403,再分别执行步骤S401和步骤S402。
S404、第一设备利用蓝牙连接通道,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第一设备入网的STA信道,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S405、第二设备利用蓝牙连接通道,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STA信道,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步骤S404和步骤S405之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向对方交互了自身的能力信息和入网的STA信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具有了自身的能力信息和入网的STA信道,以及对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入网的STA信道。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可只有一个设备具有自身的能力信息和入网的STA信道,以及对端设备的自身的能力信息和入网的STA信道。基于此,步骤S404和步骤S405中的一个步骤是可不执行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具有对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入网的STA信道,便于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P2P连接的所采用的信道。因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执行确定P2P连接的所采用的信道的设备,可接收对端设备利用蓝牙连接通道发送的能力信息以及入网的STA信道。
通常情况下,可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GO执行确定P2P连接的所采用的信道的步骤,基于此,可由GC向GO发送自身的能力信息和入网的STA信道,GO可不用向GC发送自身的能力信息和入网的STA信道。以下以第一设备为GO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通过协商或预先设置的方式,确定GO和GC。并且,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P2P连接完成不同的P2P业务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确定的GO有差异。
多屏协同的应用场景中,一般由PC或PAD作为GO。镜像投屏的应用场景中,一般由大屏设备作为GO。文件分享的应用场景中,一般由发送端作为GO。
S406、第一设备利用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并将确定的设备的STA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
其中,根据电子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两种表现形式,第一设备可采用两种方式选择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具体如下: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为数值,第一设备执行本步骤,选择P2P连接信道时,比对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数值较小的设备,将数值较小的设备的STA信道,作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P2P连接的信道。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第一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第二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含的三个数值,与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的三个数值,进行对应比对。
具体的,第一设备比对第一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和第二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比对第一设备的STA信道工作时长和第二设备的STA信道工作时长,第一设备的切换耗时和第二设备的切换耗时,得到三个比对结果。
第一设备根据三个比对结果,选择出切换能力弱的设备的STA信道,作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可知的,两端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这三个值进行比较,数值越大说明设备的切换能力越弱,两端设备的一个在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或切换耗时的数值大,则该设备切换能力弱,则该比对结果表明该设备胜出。因此,第一设备选择三个比对结果中,以3:0或者2:1胜出的设备作为切换能力弱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的STA信道作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可以由使得切换能力弱的设备运行WiFi STA模式和WiFi P2P模式时,不进行信道切换,而由切换能力强的设备进行STA信道和P2P信道的切换,保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性能达到最优,避免出现文件传输速率慢、操作卡顿、视频丢帧严重、时延大等问题。
S407、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第二设备以选择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建立P2P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中,可携带第一设备选择出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
S408、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选择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建立P2P连接。
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采用常规建立P2P连接的方式,利用选择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建立P2P连接,此处不展开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选择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建立P2P连接之前,需要确定选择的建立的P2P连接的信道,属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
基于此,第一设备获取自身支持的信道,以及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中获取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也可以包括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第二设备也可以从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中获取第一设备支持的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
第一设备执行步骤S406,得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的STA信道,将该STA信道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支持的信道进行比对,判断该STA信道是否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支持的信道,若判断出STA信道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支持的信道,则执行前述步骤S407。
若判断出STA信道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支持的信道,则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是否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支持的信道。若判断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支持的信道,则以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作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要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并执行前述步骤S407。
若判断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度的设备的STA信道,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支持的信道,第一设备从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以及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中,选择出一个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支持的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并执行前述步骤S407。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步骤S406选择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建立P2P连接过程中发现建立P2P连接失败,则说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不支持该信道,则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需要采用其他信道重新建立P2P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选择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是否成功建立P2P连接。若第一设备判断P2P连接失败,则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并重新建立P2P连接。
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也未成功建立P2P连接,则第一设备从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以及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中,选择出一个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支持的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
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4中,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还可包括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同理,步骤S405中,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还可包括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第一设备从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和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中,筛选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支持的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
还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通过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并接收第二设备返回的响应的方式来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P2P连接是否成功。
若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并在规定时长内收到第二设备返回的响应,则第一设备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成功建立P2P连接,反之,则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P2P连接失败。
实施例二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WiFi P2P连接方法,参见图5,包括:
S501、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利用公共信道,建立P2P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完成设备发现,可执行步骤S501,利用公共信道,建立P2P连接,本实施例同样以第一设备进行设备发现时发送请求帧,第二设备发送响应帧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第一设备发送请求帧,第二设备接收到该请求帧,并返回响应帧到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返回的响应帧,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执行步骤S501,利用公共信道,建立P2P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公共信道属于电子设备都支持建立P2P连接的信道,通常情况下,选择2.4G频段下的公共信道,如2.4G频段的信道1、信道6和信道11等。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先以公共信道建立P2P连接,可以保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成功建立P2P连接,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P2P连接通道交互信息。
并且,本步骤建立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P2P连接,可以理解成是临时连接。
S502、第一设备获取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S503、第二设备获取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本实施例中,步骤S502和步骤S503的内容,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一的步骤S401和步骤S402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02和步骤S503,可以不限于图5展示的执行位置,也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完成设备发现后,先执行步骤S502和步骤S503,再执行步骤S501。当然,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完成设备发现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并行执行步骤S501、以及步骤S502和步骤S503也可行。
S504、第一设备利用P2P连接通道,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和第一设备入网的STA信道,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S505、第二设备利用P2P连接通道,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和第二设备入网的STA信道,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执行步骤S501建立了P2P连接,因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建立的P2P连接通道交互自身的能力信息和STA信道。
与前述实施例一相同的是,步骤S504和步骤S505中的一个步骤是可不执行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仅由执行利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正式P2P连接的信道的设备,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对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入网的STA信道。
S506、第一设备利用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并将确定的设备的STA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
本实施例中,步骤S506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一中步骤S406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507、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第二设备断开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P2P连接,并以选择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建立P2P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中,可携带第一设备选择出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
S508、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选择的P2P连接信道,建立P2P连接。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断开步骤S501建立的临时P2P连接,以选择的P2P连接信道,重新连接P2P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选择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建立P2P连接之前,需要确定选择的建立的P2P连接的信道,属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
基于此,第一设备获取自身支持的信道,以及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中获取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也可以包括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第二设备也可以从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中获取第一设备支持的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
第一设备执行步骤S406,得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的STA信道,将该STA信道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支持的信道进行比对,判断该STA信道是否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支持的信道,若判断出STA信道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支持的信道,则执行前述步骤S407。
若判断出STA信道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支持的信道,则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是否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支持的信道。若判断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支持的信道,则以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作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要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并执行前述步骤S407。
若判断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度的设备的STA信道,不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支持的信道,第一设备从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以及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中,选择出一个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支持的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并执行前述步骤S407。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步骤S406选择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建立P2P连接过程中发现建立P2P连接失败,则说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不支持该信道,则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需要采用其他信道重新建立P2P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选择的建立P2P连接的信道,是否成功建立P2P连接。若第一设备判断P2P连接失败,则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并重新建立P2P连接。
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切换能力强的设备的STA信道,也未成功建立P2P连接,则第一设备从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以及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中,选择出一个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支持的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
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04中,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还可包括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同理,步骤S505中,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还可包括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第一设备从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和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中,筛选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支持的信道,作为建立P2P连接的信道。
还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通过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并接收第二设备返回的响应的方式来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P2P连接是否成功。
若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并在规定时长内收到第二设备返回的响应,则第一设备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成功建立P2P连接,反之,则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P2P连接失败。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Claims (19)

1.一种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同频不同信道入网,所述WiFi P2P连接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操作;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且,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通道;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的连接通道发送的第二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所述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
若所述第二设备的切换能力弱,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三个数值;所述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STA信道工作时长和切换耗时三个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第一数值,所述第一数值用于表征所述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所述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包括: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用于表征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所述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分别比对所述第一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和所述第二设备的P2P信道工作时长,所述第一设备的STA信道工作时长和所述第二设备的STA信道工作时长,所述第一设备的切换耗时和所述第二设备的切换耗时,得到三个比对结果;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三个比对结果,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和所述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切换能力弱的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比对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确定数值较小的设备为所述切换能力弱的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的连接通道发送的第二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利用蓝牙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的连接通道发送的第二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利用P2P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以及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所述P2P连接通道由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以公共信道建立P2P连接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是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不是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则所述第一设备以所述第一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以所述第一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是所述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不是所述第二设备支持的信道,则所述第一设备以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支持的一个信道,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入网的站点STA信道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未建立成功,则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第一设备入网的站点的STA信道,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第一设备入网的站点的STA信道,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P2P连接未建立成功,则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支持的一个信道,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 P2P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的计算方法,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得到所述第一设备在P2P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
解析所述第一设备的STA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得到所述第一设备在STA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
解析所述第一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和所述第一设备的STA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STA测试信道和所述P2P测试信道,均无发包的时间间隔,并将所述时间间隔作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切换耗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所述第一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在STA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以及切换耗时,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的计算方法,包括:
解析所述第二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得到所述第二设备在P2P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
解析所述第二设备的STA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得到所述第二设备在STA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
解析所述第二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和所述第二设备的STA测试信道的空口日志,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STA测试信道和所述P2P测试信道,均无发包的时间间隔,并将所述时间间隔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切换耗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所述第二设备的P2P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在STA测试信道的工作时长,以及切换耗时,计算得到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WiFi模块同频异信道切换能力值。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具体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WiFi P2P连接方法。
CN202210149135.9A 2021-10-14 2021-10-14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59886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9135.9A CN115988643A (zh) 2021-10-14 2021-10-14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7472.7A CN113645693B (zh) 2021-10-14 2021-10-14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N202210149135.9A CN115988643A (zh) 2021-10-14 2021-10-14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7472.7A Division CN113645693B (zh) 2021-10-14 2021-10-14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8643A true CN115988643A (zh) 2023-04-18

Family

ID=784270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7472.7A Active CN113645693B (zh) 2021-10-14 2021-10-14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N202210149135.9A Pending CN115988643A (zh) 2021-10-14 2021-10-14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7472.7A Active CN113645693B (zh) 2021-10-14 2021-10-14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8816A1 (zh)
EP (1) EP4221388A4 (zh)
CN (2) CN113645693B (zh)
WO (1) WO202306109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2252A (zh) * 2023-10-12 2023-11-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5693B (zh) * 2021-10-14 2022-01-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WO2023142655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显示设备及智能设备
CN114390501B (zh) * 2022-03-22 2022-09-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255434A (zh) * 2022-06-11 2023-12-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80235B (zh) * 2022-07-29 2022-12-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48630B (zh) * 2022-10-14 2023-04-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709577B (zh) * 2022-12-30 2024-06-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156A (zh) * 2005-04-08 2009-08-05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网状网络中统合无缝信道切换方法及装置
US9264490B2 (en) * 2010-12-23 2016-02-16 Intel Corporation Providing regulatory information to a group owner for channel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CN103582053B (zh) * 2012-07-23 2016-09-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920132B1 (ko) * 2014-03-27 2019-02-08 인텔 아이피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채널을 선택하는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972028B1 (ko) * 2014-09-04 2019-04-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Nan을 위한 무선 자원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KR102487534B1 (ko) * 2016-02-24 2023-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동작 채널 설정방법
US10298673B2 (en) * 2016-07-29 2019-05-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oaming to share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KR20200041662A (ko) * 2018-10-12 2020-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P2p 동작 채널을 결정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10743358B1 (en) * 2019-12-11 2020-08-1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edicated TDLS link in off-channel 5 GHz band using RSDB
CN111641979B (zh) * 2020-04-30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点对点业务的实现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4007267A (zh) * 2020-07-28 2022-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45693B (zh) * 2021-10-14 2022-01-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2252A (zh) * 2023-10-12 2023-11-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062252B (zh) * 2023-10-12 2024-03-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1093A1 (zh) 2023-04-20
CN113645693A (zh) 2021-11-12
EP4221388A4 (en) 2024-06-12
CN113645693B (zh) 2022-01-21
EP4221388A1 (en) 2023-08-02
US20240098816A1 (en) 202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45693B (zh)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291764B (zh) 一种内容接续系统
CN111684778B (zh) 应用功能的实现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218864A1 (zh) 一种Wi-Fi点对点业务的实现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WO2022021878A1 (zh)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76269B (zh) 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22127661A1 (zh) 应用共享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40073978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link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6055773A (zh) 一种多屏协同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130788A (zh) 一种内容分享方法及其装置
CN114845035B (zh) 一种分布式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1135734A1 (zh) 应用中传输文件的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4598414B (zh) 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980867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4560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WO2023005711A1 (zh) 一种服务的推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489747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348630A (zh)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471707B (zh) 一种路由器的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119097B (zh) 一种来电共振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1111A1 (zh)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6419362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19097A (zh) 一种来电共振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265182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连接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528477A (zh) 一种设备间连接的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