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8630A -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8630A
CN115348630A CN202211257277.3A CN202211257277A CN115348630A CN 115348630 A CN115348630 A CN 115348630A CN 202211257277 A CN202211257277 A CN 202211257277A CN 115348630 A CN115348630 A CN 115348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channel
terminal
equipment
cap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572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48630B (zh
Inventor
张忠理
陈拴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572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8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8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8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48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8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协同请求;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一类型的信道;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协同业务,以及,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无线接入业务。这样,终端设备间的信道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间的信道可以保持同频同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提升信道传输能力和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一个用户或家庭中往往具备多个能相互通信的电子设备,各电子设备间可以进行多屏协同业务,例如通过投屏等方式将显示数据在多个设备之间切换和显示。
但是,多设备间进行多屏协同业务时,可能出现卡顿、画面模糊等现象,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在多屏协同发现阶段发起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间的信道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为不同信道时,经终端设备协商确定的主设备,可以向另一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将不同信道切换为类型相同的信道。因此可以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提升信道传输能力,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设备协同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多设备协同系统,多设备协同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协同请求;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一类型的信道;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信道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类型的信道切换为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协同业务,以及,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无线接入业务。这样,终端设备间的信道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可以为同频同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不需要不断进行信道的切换,不影响信道的传输能力,有效减少出现卡顿、画面模糊、视频丢帧、时延大等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能力协商用于协商选择第一终端设备或选择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能力协商结果表示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通过能力协商选择出具备支持信道切换能力的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当终端设备间的信道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间的信道不同时,协商后确定的主设备可以向另一终端设备发起信道切换请求,将终端设备间的信道切换为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间信道类型相同的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有效减少出现卡顿、画面模糊、视频丢帧、时延大等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以及,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以及,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这样,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快速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在判断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其中,预设条件包括下述的任一项: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支持CSA,第一终端设备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二终端设备不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选择出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满足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当检测到P2P信道和STA信道为不同类型的信道时,作为主设备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CSA发起信道切换,将P2P信道切换为与STA信道相同的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UE WiFi info Request消息,UE WiFiinfo Request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的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UE WiFi infoResponse消息,UE WiFi info Response消息包括用于表示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的信息。这样,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对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进行比较,准确的选出支持信道切换能力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利用WiFi模块检测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的类型不同,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第二信道为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这样,终端设备可以简单快捷地检测出建立的P2P信道与STA信道为同频异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类型的信道为DFS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能力协商用于协商选择第一终端设备或选择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能力协商结果表示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这样,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通过能力协商选择出具备支持信道切换能力的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当终端设备间的信道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间的信道不同时,主设备可以发起信道切换请求,将终端设备间的信道切换为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间信道类型相同的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有效减少出现卡顿、画面模糊、视频丢帧、时延大等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屏协同装置。该多屏协同装置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多屏协同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一存储单元,其中,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与处理相关的任意方法。当该多屏协同装置是第一终端设备时,该第一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支持多屏协同装置与其它设备交互。该多屏协同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存储单元,该第一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第一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当该多屏协同装置是第一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时,该第一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第一处理单元执行第一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该第一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第一终端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或者,该多屏协同装置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多屏协同装置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二存储单元。其中,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与处理相关的任意方法。当该多屏协同装置是第二终端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支持多屏协同装置与其它设备交互。该多屏协同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存储单元,该第二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第二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当该多屏协同装置是第二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时,该第二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第二处理单元执行第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该第二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第二终端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示例性的,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协同请求;第二处理单元,用于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一类型的信道;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信道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类型的信道切换为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协同业务,以及,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无线接入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能力协商用于协商选择第一终端设备或选择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一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能力协商结果表示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以及,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以及,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判断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其中,预设条件包括下述的任一项: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支持CSA,第一终端设备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二终端设备不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通信单元,具体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UE WiFi info Request消息,UE WiFi info Request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的信息;第一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UE WiFi info Response消息,UE WiFi infoResponse消息包括用于表示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的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利用WiFi模块检测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的类型不同,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第二信道为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类型的信道为DFS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能力协商用于协商选择第一终端设备或选择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能力协商结果表示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BAC场景下的时分复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设备协同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设备协同方法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GO选择方法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信道切换场景示意图;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体的信道切换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协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部分术语和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1、信道:信道是指信号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通道,由信号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所经过的传输媒质所构成。
2、WiFi P2P:WiFi P2P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联盟(alliance)推出的WiFi端对端(peer-to-peer,P2P)标准。WiFi P2P连接一般都是在用户发起P2P业务时才按需创建的。其中,P2P业务可以包括多屏协同业务。
3、WiFi STA模式:WiFi STA模式是指电子设备连接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point,AP)上网的模式。
4、WiFi P2P模式:WiFi P2P模式是指电子设备间通过WiFi P2P连接,建立直连信道的模式。
5、主设备:主设备(group owner,GO)也可以称为组所有者,WiFi P2P模式下,GO的作用类似于无线访问接入点AP的角色。
6、从设备:从设备(group client,GC)也可以称为组客户端,WiFi P2P模式下,GC连接GO类似WiFi STA模式下站点(station,STA)设备连接无线访问接入点。
7、双频双发:双频双发(dual band dual concurrent,DBDC)是指电子设备可同时运行两个不同频段下的信道。例如设备可同时在2.4GHz的STA信道和5GHz的P2P信道工作。除DBDC之外的工作模式均不支持同时运行两个信道,例如双频单发(dual band singleconcurrent,DBSC)、双频自适应并发(dual band adaptive concurrent,DBAC)、同频同信道的工作模式等等,均只支持对两个信道时分复用。
8、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在……时”,可以为在某种情况发生的瞬时,也可以为在某种情况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界面仅作为示例,显示界面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内容。
9、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任意形式的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例如,一些电子设备为: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或各个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应用场景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以及无线接入点设备103。
第一终端设备101(图1中以手机为例)与第二终端设备102(图1中以电脑为例)之间进行多屏协同业务时,第一终端设备101和第二终端设备102之间通过建立P2P信道进行多屏协同业务。例如,可以通过P2P信道将第一终端设备101中正在运行的应用界面投屏到第二终端设备102进行显示,然后在第二终端设备102中操作控制第一终端设备101中的应用。
同时,第一终端设备101和第二终端设备102均可以作为STA通过无线接入点设备103接入网络。其中,第一终端设备101可以为STA1,第二终端设备102可以为STA2,STA1与AP之间、STA2与AP之间通过建立STA信道进行无线接入业务,通过STA信道接收AP传输的数据。
由图1所描述的多屏协同场景可知,在多屏协同的场景下,为了实现多屏协同的功能,终端设备需要工作在STA信道和P2P信道。当终端设备在执行投屏功能或者多屏协同功能时,采用的是非DBDC的方式(例如同频同信道、同频异信道等方式)工作。
在P2P信道与STA信道为同频信道的情况下,当STA信道使用DFS信道时,P2P信道可能使用DFS信道,也可能不使用DFS信道。当STA信道与P2P信道为同频异信道时,STA1与STA2双端可能出现双频自适应并发(dual band adaptive concurrent,DBAC)的场景。DBAC只有一个电磁频率(radio frequency,RF)前端,可以支持在同频异信道或异频信道进行分时工作,同一时间只能做到在一个频段、一个信道上工作。在DBAC场景下,需要对STA信道和P2P信道时分复用。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BAC场景下的时分复用示意图。当STA信道与P2P信道为同频异信道时,会出现STA1与STA2双端DBAC的场景。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进行通信时,由于STA信道与P2P信道为同频异信道,终端设备需要在同频异信道分时工作,不断进行信道间的切换。
如图2所示,在STA时间片内,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过STA信道进行通信,第二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过STA信道进行通信;在P2P时间片内,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通过P2P信道进行通信。
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STA时间片配置、P2P时间片配置和信道切换所用时间可能不同,所以终端设备间进行通信时,P2P时间片可能出现不完全对应的情况,导致P2P信道的传输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卡顿、画面模糊、视频丢帧、时延大等现象,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设备协同方法,在多屏协同发现阶段发起后,经终端设备协商确定的主设备,可以向另一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请求将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的信道,切换为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建立的信道相同的信道。这样,终端设备间的信道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可以保持同频同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提升信道传输能力,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
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多屏协同应用的触发。
终端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
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4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WLAN,蓝牙,音乐,视频等应用程序。可选的,应用程序包还可以包括用于多屏协同的应用程序。可以理解的是,多屏协同的应用程序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为应用程序层中任意的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4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触发第一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层中的多屏协同功能后,安卓运行时的安卓框架(framework)接口被用户触发的多屏协同功能调用,使用WiFi模块检测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类型;framework调用WiFi驱动的接口,以此驱动WiFi模块检测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类型。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和WiFi驱动等。WiFi驱动用于驱动WiFi模块,建立WiFi连接。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设备协同方法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多设备协同系统,多设备协同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各设备之间建立的信道为同频信道。
S501、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协同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作为从设备GC,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作为主设备GO。其中,在多屏协同发起阶段,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通过预先设置的方式,确定GO和GC。例如,预先设置的方式可以包括:预设大屏设备作为GO,或者,预设能支持更多功能的终端设备作为GO,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在多屏协同的应用场景中,一般由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或平板电脑(PAD)作为GO。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蓝牙、WiFi、NFC等方式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多屏协同请求。以手机和电脑为例,打开手机和电脑的蓝牙功能,将手机放置在电脑附近,手机通过蓝牙发现电脑,发起多屏协同;或者,将手机和电脑连接于同一WiFi,打开手机和电脑的多屏协同按钮,通过WiFi扫描触发多屏协同;或者,手机开启NFC功能,用手机背部的NFC区域触碰PC的特定标签,用户手动确定连接手机显示屏中呈现的PC,发起多屏协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均可以发起多屏协同请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S502、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终端设备作为预先设置的主设备,可能不支持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信道切换请求的能力,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进行协商,将支持发起信道切换请求的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GO,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从设备GC,这样,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起信道切换请求。具体的协商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S503、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一类型的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确定主设备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可以基于协同请求建立P2P信道,此时的P2P信道为第一类型的信道。其中,第一类型的信道可以为非DFS信道、非Indoor信道。
S504、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信道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类型的信道切换为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二类型的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时刻,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二类型的信道,终端设备间的信道类型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间的信道类型不一致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请求将两终端设备间建立的信道,切换为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间建立的信道相同的信道,即将第一类型的信道切换为第二类型的信道。
第二类型的信道为与第一类型的信道不同的信道,第二类型的信道可以为DFS信道、Indoor信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也可以建立第二类型的信道。
S505、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协同业务,以及,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无线接入业务。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信道切换为第二类型的信道后,终端设备间建立的信道、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间建立的信道,为相同的信道。
这样,终端设备间的信道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可以为同频同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不需要不断进行信道的切换,不影响信道的传输能力,有效减少出现卡顿、画面模糊、视频丢帧、时延大等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图5还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能力协商选择主设备的过程。如图5所示,能力协商选择主设备的过程为:
S5021、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能力协商用于协商选择第一终端设备或选择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S5022、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S502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能力协商结果表示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能力协商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对终端设备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进行协商,选择能够发起信道切换请求且能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的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协同请求和能力协商可以同时发起,也可以先发起协同请求,再发起能力协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与自身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相比较。如果第一终端设备具备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第二终端设备不具备支持切换信道的能力,则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反之,则选择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通过能力协商选择出具备支持信道切换能力的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当终端设备间的信道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间的信道不同时,协商后确定的主设备可以主动向另一终端设备发起信道切换请求,将终端设备间的信道切换为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间信道类型相同的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有效减少出现卡顿、画面模糊、视频丢帧、时延大等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设备协同方法示意图。
S601、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协同请求。
S602、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S6021、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能力协商用于协商选择第一终端设备或选择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S6022、第二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S6023、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能力协商结果表示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S603、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一类型的信道。
S604、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信道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类型的信道切换为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二类型的信道。
S605、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协同业务,以及,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无线接入业务。
可能的实现中,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的信息,第二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
这样,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通过能力协商选择出具备支持信道切换能力的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当终端设备间的信道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间的信道不同时,主设备可以发起信道切换请求,将终端设备间的信道切换为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间信道类型相同的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有效减少出现卡顿、画面模糊、视频丢帧、时延大等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以及,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
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以及,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切换通告(channel switch announcement,CSA),是由IEEE802.11协议定义的AP设备信道快速切换机制,简单描述就是AP和站点STA约定在一定时间(通常是500ms)后同时切换到某个信道去工作,切换时,STA不掉线,对业务无影响(通常300ms内完成切换)。支持CSA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CSA将终端设备的P2P信道从一种类型的信道切换至另一种类型的信道。
为保证P2P信道与STA信道为相同类型的信道,支持CSA的终端设备还需要具备通过CSA切换为与STA信道同类型的信道即第二类型的信道的能力。
这样,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快速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在判断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其中,预设条件包括下述的任一项: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第一终端设备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第二终端设备不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
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满足: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且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这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作为主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方式,确定GO和GC。预先设置的方式可以参照步骤S50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选择出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满足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当检测到P2P信道和STA信道为不同类型的信道时,作为主设备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CSA发起信道切换,将P2P信道切换为与STA信道相同的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
可选的,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UE WiFi info Request消息,UEWiFi info Request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的信息。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的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以及,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CSA切换到第二类型的信道。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UE WiFi info Response消息,UE WiFi info Response消息包括用于表示是否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UE WiFi info Request消息还可以包括:消息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主设备序列号(electronic serialnumber,ESN)。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UE WiFi info Response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的信息。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的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以及,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CSA切换到第一类型的信道。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间建立蓝牙连接为例。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UE BT info Request消息,UE BT infoRequest消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的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UE BT info Response消息,UE BT info Response消息包括用于表示是否选择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的信息。
UE BT info Request消息可以参照对UE WiFi info Request消息的描述、UE BTinfo Response消息可以参照对UE WiFi info Response消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样,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对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进行比较,准确的选出支持信道切换能力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之前,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利用WiFi模块检测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的类型不同,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第二信道为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
其中,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即建立的P2P信道,第二信道为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即建立的STA信道。
WiFi模块可以是集成电路或Wi-Fi芯片等,通过如图4所示的软件结构中内核层的WiFi驱动,驱动WiFi模块检测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类型。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简单快捷地检测出建立的P2P信道与STA信道为同频异信道。
可选的,第二类型的信道为DFS信道。
第二类型的信道可以为动态频率选择(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DFS)信道,由于DFS信道可能被雷达信号干扰,所以在使用DFS信道时,需要AP设备进行信道有效性检测(channel availability check,CAC),以确定DFS信道是否包括雷达信号,如果在CAC检测时长内均不包括雷达信号,则可以使用DFS信道进行通信。
由于此时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可以为DFS信道,所以判断P2P信道也可以使用DFS信道,终端设备无需再进行CAC检测,即可将DFS信道作为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
可以理解的是,多屏协同发起后,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可以不是DFS信道,由于第一终端设备漫游、移动等情况,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变更为DFS信道。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间的DFS信道连接断开后,由于终端设备一般不具备CAC检测能力,为避免被雷达信号干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请求将两终端设备间建立的信道切换为非DFS信道。
示例性的,以手机和电脑为例,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GO选择方法示意图。
S701、手机接收到用户的操作触发WiFi P2P业务后,手机向电脑发送多屏协同请求。触发WiFi P2P业务的方式可以参照步骤S50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02、在手机与电脑建立WiFi P2P连接前,手机与电脑间建立协商信道,协商信道可以通过BT、局域网、NFC的方式建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S703、电脑可以作为GO,通过协商信道向手机发送能力协商请求,其中,能力协商请求携带电脑端的信道切换能力信息。信道切换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电脑是否支持CSA,以及,电脑是否支持通过CSA切换信道。
S704、手机接收到电脑发送的能力协商请求后,比较手机与电脑的信道切换能力,选择信道切换能力强的一端作为GO。
S705、手机向电脑发送协商结果。可以理解的是,协商结果由终端设备的信道切换能力决定。例如,手机和电脑均支持CSA,在手机支持通过CSA切换信道、电脑不支持通过CSA切换信道的情况下,选择手机作为GO;或者,手机和电脑均支持CSA,在电脑支持通过CSA切换信道、手机不支持通过CSA切换信道的情况下,选择电脑作为GO。
S706、手机和电脑之间根据协商结果,建立WiFi P2P业务连接,手机和电脑之间建立P2P信道。
示例性的,图7B和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的信道切换场景示意图。
如图7B所示,通过图7A所示的方法协商选择出GO、GC后,GO与GC之间可以建立P2P信道A,GO与无线接入点设备AP1之间可以建立STA信道A。其中,信道A为非DFS信道。
当GO由于移动、漫游等原因与无线接入点设备AP1断开连接、与另一个无线接入点设备AP2建立连接时,GO与AP之间建立可以STA信道C,其中,信道C为DFS信道。当GO检测到与P2P信道与STA信道为不同的信道时,GO可以通过CSA发起P2P信道切换,将GO与GC之间的P2P信道由信道A切换为信道C。
如图7C所示,通过图7A所示的方法协商选择出GO、GC后,GO与GC之间可以建立P2P信道A,其中,信道A为非DFS信道。GO与无线接入点设备AP1之间可以建立STA信道B。其中,信道B为DFS信道。当GO检测到与P2P信道与STA信道为不同的信道时,GO可以通过CSA发起P2P信道切换,将GO与GC之间的P2P信道由信道A切换为信道B。
当GO由于移动、漫游等原因与另一个无线接入点设备AP2建立连接时,GO与AP之间可以建立STA信道C,其中,信道C为DFS信道。当GO检测到与P2P信道与STA信道为不同的信道时,GO可以通过CSA发起P2P信道切换,将GO与GC之间的P2P信道由信道B切换为信道C。
这样,当通过能力协商选择出的GO检测到GO与AP间的STA信道发生变更、P2P信道与STA信道为不同的信道后,GO可以主动通过CSA发起P2P信道的切换,将P2P信道切换为与STA信道相同的信道,与STA信道保持同频同信道,有效减少DBAC场景的出现,提升信道传输能力和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协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多屏协同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芯片系统,适应的,多屏协同装置可以执行图5或图6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该多屏协同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芯片系统,适应的,多屏协同装置可以执行图5或图6中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
如图8所示,多屏协同装置800可以用于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该多屏协同装置包括处理单元801和通信单元802。其中,处理单元801用于支持多屏协同装置执行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用于处理图5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S501至S505的步骤,或者,处理单元用于处理图5中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S501至S505的步骤。通信单元802用于支持多屏协同装置与其它设备交互。示例性的,当该多屏协同装置是终端设备时,该通信单元802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接口电路。当该多屏协同装置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时,该通信单元802可以是通信接口。例如通信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屏协同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803。其中,存储单元803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
存储单元803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单元801相连。存储单元803也可以和处理单元801集成在一起。
以多屏协同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为例,存储单元803可以存储第一终端设备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8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方法。存储单元8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存储单元803可以和处理单元801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8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803可以与处理单元801相独立。
本实施例的装置对应地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执行的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901,通信线路904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9中示例性的以通信接口903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904可包括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的电路。
通信接口90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可能的,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2。
存储器9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90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9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9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中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
可能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9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9中的处理器901和处理器9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芯片100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020和通信接口10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040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0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02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0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040、通信接口1030以及处理器1020通过总线系统101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01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10。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020中,或者由处理器1020实现。处理器10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0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或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处理器1020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其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带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40,处理器1020读取存储器104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例如,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或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RAM、ROM、EEP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盘存储设备。而且,任何连接线也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
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设备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设备协同系统,所述多设备协同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起协同请求;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一类型的信道;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所述信道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第一类型的信道切换为第二类型的信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建立有所述第二类型的信道;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协同业务,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的信道进行无线接入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所述能力协商用于协商选择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选择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所述能力协商结果表示选择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CSA切换到所述第二类型的信道;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信道切换宣告CSA,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CSA切换到所述第二类型的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选择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的任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均支持CSA,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CSA切换到所述第二类型的信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不支持CSA切换到所述第二类型的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UE WiFi info Request消息,所述UE WiFi info Request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的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UE WiFi info Response消息,所述UEWiFi info Response消息包括用于表示选择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利用WiFi模块检测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的类型不同,所述第一信道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所述第二信道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型的信道为DFS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起能力协商,所述能力协商用于协商选择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选择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支持信道切换的能力,确定选择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能力协商结果,所述能力协商结果表示选择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
CN202211257277.3A 2022-10-14 2022-10-14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5348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7277.3A CN115348630B (zh) 2022-10-14 2022-10-14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7277.3A CN115348630B (zh) 2022-10-14 2022-10-14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8630A true CN115348630A (zh) 2022-11-15
CN115348630B CN115348630B (zh) 2023-04-07

Family

ID=83957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7277.3A Active CN115348630B (zh) 2022-10-14 2022-10-14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86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9577A (zh) * 2022-12-30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43358B1 (en) * 2019-12-11 2020-08-1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edicated TDLS link in off-channel 5 GHz band using RSDB
CN112929972A (zh) * 2020-07-28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45693A (zh) * 2021-10-14 2021-11-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程序产品和介质
CN114390337A (zh) * 2020-10-21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220141689A1 (en) * 2015-07-01 2022-05-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roviding Utilization Information for Intelligent Selection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CN114598414A (zh) * 2022-05-09 2022-06-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41689A1 (en) * 2015-07-01 2022-05-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roviding Utilization Information for Intelligent Selection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US10743358B1 (en) * 2019-12-11 2020-08-1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edicated TDLS link in off-channel 5 GHz band using RSDB
CN112929972A (zh) * 2020-07-28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07267A (zh) * 2020-07-28 2022-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390337A (zh) * 2020-10-21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645693A (zh) * 2021-10-14 2021-11-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程序产品和介质
CN114598414A (zh) * 2022-05-09 2022-06-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9577A (zh) * 2022-12-30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8630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5614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US11683850B2 (en) Bluetooth reconn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EP4243556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link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182614B (zh) 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923611B (zh) 一种呼叫转移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1371849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115460B (zh) 时隙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197071A1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5499897B (zh) WiFi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348630B (zh)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930787A (zh) 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6033342B (zh) 地理围栏的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6864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EP4102927A1 (en) Dual wifi conne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425227A (zh) 建立基于WiFi直接连接的会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15407961A (zh) 音频焦点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407885A (zh) 一种手写笔的连接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928899B (zh) 物理链路的建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077943B (zh) 调度系统资源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347550B (zh) 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069224A (zh) 输入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8102487A (zh) 一种数据显示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5884140A (zh)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67766A (zh) 路径偏好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8033541A (zh) 空间位置确定方法、系统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