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9120A - 医疗用口罩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9120A
CN115969120A CN202211240568.1A CN202211240568A CN115969120A CN 115969120 A CN115969120 A CN 115969120A CN 202211240568 A CN202211240568 A CN 202211240568A CN 115969120 A CN115969120 A CN 115969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sk
nonwoven fabric
per unit
uni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05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和昌
若杉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69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9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满足品质标准的同时与脸接触的面具有良好的肌肤触感的医疗用口罩。医疗用口罩(1)包括由内侧片(21)、过滤片(22)及外侧片(23)这三层无纺布构成的口罩主体部(2)。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大,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6g/m2~70g/m2。内侧片由长纤维的无纺布形成,内侧片的肌肤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为3.3以下。对于口罩主体部而言,作为人工血液阻隔性而具有经得住120mmHg以上的性能,作为透气阻力值而具有小于60Pa/cm2的性能。

Description

医疗用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口罩。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医疗用的口罩。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脸用口罩,其由纺粘/熔喷/纺粘(SMS)层叠层、最内侧的层、配置在所述纺粘/熔喷/纺粘层叠层和所述最内侧的层之间的至少一个附加的过滤层构成。所述最内侧的层从由湿式堆积布、纺粘层及第2纺粘/熔喷/纺粘层叠层构成的组中选择,该湿式堆积布是通过使分散于液体介质的纤维堆积在丝网上而形成的。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由表面材料层(A)、中间材料层(B)及嘴部材料层(C)的层叠体构成的医疗手术用血液不渗透性口罩,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1)~(4)的条件。(1):表面材料层(A)是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为10g/m2~65g/m2,厚度为0.05mm~1.0mm,纤维直径为10μm以上。(2):中间材料层(B)是聚丙烯制的熔喷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为8g/m2~40g/m2,厚度为0.05mm~1.0mm,纤维直径为5μm以下。(3):嘴部材料层(C)是聚丙烯制的热粘合无纺布。(4):使空气以8L/分钟通过时的层叠体的压力损失为4.0mmAq/cm2以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316678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9586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医疗用的口罩需要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等预定的品质标准,但除此之外,与脸接触的面优选具有良好的肌肤触感。
在专利文献1的脸用口罩中,作为与脸接触的最内侧的层,能举出湿式堆积布、纺粘层及SMS层叠层。其中,由于湿式堆积布由短纤维形成,因此在其表面会暴露许多纤维的端部,因此这些纤维的端部会碰到脸而容易产生刺痛的感觉,有可能不具有良好的肌肤触感。另一方面,在纺粘层、SMS层叠层的S(纺粘)层这样的由长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中,在其表面几乎不暴露纤维的端部,但根据表面的凹凸的状态(表面特性)的不同,容易产生粗糙的感觉,有可能不具有良好的肌肤触感。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唯一的实施例,为了评价脸用口罩的特性,针对具有SMS层叠层/熔喷层/湿式纸层的结构的试验体进行了使用合成血液的液体贯穿试验(以下也称为“人工血液阻隔性试验”。)。即,在该试验中对使用由短纤维的天然纤维形成的湿式纸层来作为最内侧的层的试验体进行了评价。因此,未对使用由长纤维的合成纤维形成的纺粘层(包含SMS层叠层的S层)来作为最内侧的层的试验体进行评价。因而,该脸用口罩在最内侧的层是长纤维的纺粘层的情况下有可能不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
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医疗手术用血液不渗透性口罩中,作为与脸接触的嘴部材料层,能举出热粘合无纺布。在热粘合无纺布这样的由短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中,由于在其表面会暴露许多纤维的端部,因此容易使脸产生刺痛的感觉,有可能不具有良好的肌肤触感。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实施例中,为了评价脸用口罩的特性,仅使用由两层纺粘层构成的层来作为最外侧的表面材料层。因此,在人工血液阻隔试验中,不仅在两层纺粘层各自的内部抑制了人工血液的渗透,在两层纺粘层各自的表面也抑制了人工血液向层内渗透的状况,并且通过使人工血液沿着层的表面向两层纺粘层之间的区域(空间)扩散从而阻断人工血液。即,与专利文献1那样的最外侧的层是单层的情况相比较,该专利文献2这样的最外侧的层是多层的口罩的阻断人工血液的机构明显不同。而且,与最外侧的层是单层的情况相比较,成本有可能升高。
对于由内侧片、过滤片及外侧片这三层构成的医疗用口罩也就是各层是单层的医疗用口罩而言,作为改善为可靠地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的方法,考虑增加各层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方法。不过,例如在只是使各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以均等的比例增加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满足其他的品质标准、无法使与脸接触的面具有良好的肌肤触感。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满足作为医疗用口罩的品质标准的同时与脸接触的面的肌肤触感良好的医疗用口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包括由内侧片、过滤片及外侧片这三层无纺布构成的口罩主体部在内的医疗用口罩,其中,所述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大,所述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6g/m2~70g/m2,所述内侧片由长纤维的无纺布形成,所述内侧片的肌肤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为3.3以下,对于所述口罩主体部而言,作为人工血液阻隔性而具有经得住120mmHg以上的性能,作为透气阻力值而具有小于60Pa/cm2的性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满足作为医疗用口罩的品质标准的同时与脸接触的面的肌肤触感良好的医疗用口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口罩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医疗用口罩的口罩主体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口罩的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医疗用)口罩;2、口罩主体部;21、内侧片;22、过滤片;23、外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以下的方式。
[方式1]
一种医疗用口罩,其包括由内侧片、过滤片及外侧片这三层无纺布构成的口罩主体部,其中,所述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大,所述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6g/m2~70g/m2,所述内侧片由长纤维的无纺布形成,所述内侧片的肌肤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为3.3以下,对于所述口罩主体部而言,作为人工血液阻隔性而具有经得住120mmHg以上的性能,作为透气阻力值而具有小于60Pa/cm2的性能。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从进一步提高佩戴医疗用口罩的医疗从业者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人工血液阻隔性试验中,人工血液被外侧的两层(外侧片和过滤片)大体阻断而不到达内侧片。于是,在本医疗用口罩中,使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大,并且设为46g/m2~70g/m2。即,在将内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实质上抑制为较小的同时在预定的范围内增加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由此,在人工血液阻隔性试验中,能够利用外侧的两层大体阻断人工血液,能够可靠地满足医疗用口罩的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120mmHg以上)。与此同时,能够将内侧片的透气阻力抑制得较低,结果也能够可靠地满足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小于60Pa/cm2)。
在此,若如上所述将内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抑制得较低,则纤维的不均匀会相对地变得明显,有可能影响肌肤触感。于是,在本医疗用口罩中,将内侧片设为长纤维的无纺布,并且将内侧片的肌肤侧的表面的SMD设为3.3以下。由此,能够抑制在其表面暴露许多纤维的端部、表面的凹凸变大的状况。因而,能够在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的同时使脸不易产生刺痛的感觉、粗糙的感觉,能够体现良好的肌肤触感。
这样,在本方式中,能提供一种在满足作为医疗用口罩的品质标准的同时与脸接触的面的肌肤触感良好的医疗用口罩。
[方式2]
根据方式1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所述内侧片的压花率为10%~20%。
在本医疗用口罩中,由长纤维的无纺布形成的内侧片的压花率(压花的面积比例)为10%~20%。因此,能够抑制纤维自内侧片的肌肤侧的表面较大程度地突出的状况,能够将SMD可靠地设为3.3以下,能够获得良好的肌肤触感。若压花率过低,则内侧片的形状稳定性变差,纤维容易自内侧片的肌肤侧表面较大程度地突出,若压花率过高,则内侧片变硬,均容易产生粗糙的感觉。
[方式3]
根据方式1或2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所述内侧片的透气阻力值为7Pa/cm2以下。
在本医疗用口罩中,由于内侧片的透气阻力值具有低至7Pa/cm2以下的值,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满足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
[方式4]
根据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所述内侧片由纺粘无纺布形成。
在本医疗用口罩中,由于内侧片由长纤维的纺粘无纺布形成,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纤维自内侧片的肌肤侧表面的突出、纤维的端部的暴露,能够获得良好的肌肤触感。
[方式5]
根据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所述外侧片由层叠纺粘层、熔喷层及纺粘层而成的SMS无纺布形成。
在本医疗用口罩中,由于外侧片具有预定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由包含致密的熔喷层的SMS无纺布的层叠体形成,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
[方式6]
根据方式5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所述SMS无纺布的所述熔喷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g/m2~8g/m2
在本医疗用口罩中,由于SMS无纺布的熔喷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g/m2~8g/m2,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和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若单位面积重量过高,则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容易升高,若单位面积重量过低,则人工血液阻隔性容易下降。
[方式7]
根据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所述外侧片和所述过滤片加在一起而得到的厚度为0.56mm~0.80mm。
在本医疗用口罩中,由于外侧片和过滤片加在一起而得到的厚度为0.56mm~0.80mm,具有充分的厚度,因此能够利用外侧的两层(外侧片和过滤片)大体阻断人工血液阻隔性试验中的人工血液。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由于不会过厚,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满足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在纤维密度相同的情况下,若厚度过厚,则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容易升高,若厚度过薄,则人工血液阻隔性容易下降。在单位面积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若厚度过薄,则纤维密度升高,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容易升高,若厚度过厚,则纤维密度降低,人工血液阻隔性容易下降。
[方式8]
根据方式1~7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横向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挂耳部,所述一对挂耳部分别包含:基部,其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所述横向方向的所述端部接合;以及环状部,其与所述基部彼此以环状连接,所述基部构成为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所述横向方向的所述端部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体范围呈带状延伸。
在本医疗用口罩中,一对挂耳部各自的基部构成为在口罩主体部的横向方向的端部在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体范围呈带状延伸。因此,在佩戴口罩时,在口罩主体部的两端部附近,即使在口罩主体部和脸的表面之间产生间隙,也能够利用基部覆盖该间隙。由此,本医疗用口罩不仅满足安全上的品质标准,而且即使在佩戴时血液等飞溅,也能够抑制这些血液从口罩主体部和脸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的状况,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以下,对本发明的医疗用口罩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以下将“医疗用口罩”简略地记为“口罩”。
另外,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各种方向等就如下所述。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是与佩戴口罩时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横向方向”是与佩戴口罩时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这些方向处于互相正交的关系。例如在褶皱型或平坦型口罩的情况下,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口罩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与横向方向对应,宽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对应。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就将口罩的厚度方向上的、在佩戴口罩时相对地靠近佩戴者的肌肤面的一侧称为“肌肤侧”,将在佩戴口罩时相对地远离佩戴者的肌肤面的一侧称为“非肌肤侧”。
[口罩]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具备口罩主体部2,该口罩主体部2具有在佩戴时覆盖佩戴者的鼻、嘴部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口罩1还具备从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方向H的两侧部延伸的一对挂耳部3。一对挂耳部3分别通过粘接剂、热熔接等方法分别接合于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方向H的两侧部。
另外,在口罩1不具有挂耳部3的情况下,例如口罩主体部2能利用配置在肌肤侧的表面的横向方向H的两端部的粘合剂而粘合固定于佩戴者的脸颊等。或者,利用夹子这样的固定构件夹住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方向H的两端部,将安装于该固定构件的绳状构件挂在耳朵、头部,从而能将口罩主体部2固定于佩戴者的耳朵、头部。或者,口罩主体部2能作为更换用的口罩主体部安装于口罩主体部的部分形成为能够更换的口罩。
图2是表示图1的口罩1的口罩主体部2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通过将内侧片21、过滤片22及外侧片23这三层无纺布的片构件在厚度方向T(非肌肤侧T2、肌肤侧T1)上层叠而构成口罩主体部2。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片21、过滤片22及外侧片23利用形成在口罩主体部2的上下方向V和/或横向方向H的两端部的接合部4互相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口罩主体部2包括鼻贴合部,该鼻贴合部在口罩主体部2的上下方向V的上侧端部沿着横向方向H配置,能够变形为适合佩戴者的鼻梁部的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口罩1是包括多个皱襞部的褶皱型口罩,该皱襞部是口罩主体部2的多个片构件在上下方向V上折叠而成的。
而且,在口罩主体部2中,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大,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6g/m2~70g/m2,内侧片21由长纤维的无纺布形成,内侧片21的肌肤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为3.3以下。对于口罩主体部2而言,作为人工血液阻隔性而具有经得住120mmHg以上的性能,作为透气阻力值而具有小于60Pa/cm2的性能。
在此,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片的单位面积重量。
<单位面积重量>
(1)从测量对象的片(无纺布)切出50mm×50mm的四边形的试样片。
(2)利用电子天平测量试样片的质量(g)。
(3)用测量到的质量(g)除以试样片的面积(m2)而计算试样片的单位面积重量(g/m2)。
(4)求出多个试样片的平均值作为片的单位面积重量。
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片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
<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
(1)从测量对象的片(无纺布)切出100mm×100mm的四边形的试样片。
(2)将试样片置于加多技术株式会社制的自动化表面试验机KES-FB4AUTO-A。
(3)在试验机中,通过使施加了25g的载重的端子在试验片上以1.0mm/秒的速度滑移来测量平均摩擦系数:MIU、其标准偏差:MMD、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μm)。另外,上述端子具有10mm×10mm的尺寸,卷绕0.5mm直径的钢琴线。
(4)求出多个试样片的平均值来作为片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μm)。
通过依照JIS T 9001:2021(医疗用口罩及通常用口罩的性能条件和试验方法)中的“人工血液阻隔性试验”的方法来测量口罩主体部2的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性能。
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口罩主体部2的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Pa/cm2)。
<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
(1)从测量对象的试样(口罩主体部)切出100mm×100mm的四边形形状的试样片。
(2)将试样片在20℃、60%RH的条件下静置24小时。
(3)在20℃、60%RH的条件下将试样片置于加多技术株式会社制的透气性试验机KES-F8-AP1。
(4)以对试样片施加32.6mPa的压力的方式将150mm×150mm的亚克力板置于试样片上,测量上述试样片的透气阻力值。
(5)将上述的测量重复共计5次,将其平均值作为试样的透气阻力值AR(kPa·s/m)。
(6)遵照下述计算值:
AP(Pa/cm2)=37.68·AR+4.42
将透气阻力值AR换算为透气阻力值AP(Pa/cm2)来作为试样的透气阻力值AP(Pa/cm2)。
另外,在测量各片的透气阻力值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另外,也可以通过依照JIS T 9001:2021(医疗用口罩及通常用口罩的性能条件和试验方法)中的“压力损失试验”的方法来测量透气阻力值(Pa/cm2)。
在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中,内侧片21由长纤维的无纺布形成,通过上述的方法测量到的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大,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6g/m2~70g/m2。通过上述的方法测量到的内侧片21的肌肤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为3.3以下。而且,通过上述的方法的测量可确认:对于口罩主体部2而言,作为人工血液阻隔性而具有经得住120mmHg以上的性能,作为透气阻力值而具有小于60Pa/cm2的性能。
从进一步提高佩戴医疗用口罩的医疗从业者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人工血液阻隔性的试验中,人工血液被外侧的两层(外侧片23和过滤片22)大体阻断,无法到达内侧片21。
于是,在本口罩1中,使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大,并且设为46g/m2~70g/m2。即,在将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实质上抑制为较小的同时在预定的范围内增大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由此,在人工血液阻隔性试验中,能够利用外侧的两层(外侧片23和过滤片22)大体阻断人工血液,能够可靠地满足医疗用口罩的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120mmHg以上)。与此同时,能够将内侧片21的透气阻力值抑制得较低,结果也能够可靠地满足医疗用口罩的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小于60Pa/cm2)。
在此,若如上所述将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抑制得较低,则纤维的不均匀会相对地变得明显,有可能影响肌肤触感。于是,在本口罩1中,将内侧片21设为长纤维的无纺布,并且将内侧片21的肌肤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设为3.3以下。由此,能够抑制在其表面暴露许多纤维的端部、表面的凹凸变大的状况。因而,能够在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的同时使脸不易产生刺痛的感觉、粗糙的感觉,能够体现良好的肌肤触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供一种在满足作为医疗用口罩的品质标准的同时与脸接触的面具有良好的肌肤触感的医疗用的口罩1。
另外,若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小,则有可能无法可靠地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若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大,则口罩会变硬而难以变形,容易在口罩主体部2的周缘部分和脸的表面之间产生间隙。此外,若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大,则有可能无法满足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若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小,则除了影响肌肤触感之外还有可能因内侧片21的强度不足而断裂。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各种构件进一步进行说明。
[口罩主体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口罩1的口罩主体部2在俯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形状。另外,口罩主体部2的形状只要能覆盖佩戴者的鼻、嘴部就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具有任意的形状。作为其形状,例如能举出矩形形状、长圆形形状、三角形形状、多边形形状、立体形状。
口罩主体部2由三层片构件构成。如图2所示,口罩主体部2由在厚度方向T上位于肌肤侧T1的内侧片21、位于内侧片21的非肌肤侧T2的过滤片22、位于过滤片22的非肌肤侧T2的外侧片23构成。内侧片21由无纺布、优选由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过滤片22由无纺布、优选由疏水性的无纺布形成,外侧片23由无纺布、优选由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片21、过滤片22及外侧片23利用多个接合部4互相熔接或者粘接,该多个接合部4在口罩主体部2的上下方向V的两端部沿着横向方向H延伸设置并且在横向方向H的两端部沿着上下方向V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口罩1是在口罩主体部2的上下方向V上具有多个皱襞部的褶皱型口罩。因此,通过使多个皱襞部在上下方向V上打开,从而能够使口罩主体部2的中央部分形成立体的空间。由此,能够抑制口罩主体部2的肌肤侧的表面强力地按压于脸的状况,即使长时间的佩戴也能够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结果能够改善肌肤触感。
通过将内侧片21、过滤片22及外侧片23这三层无纺布依次层叠,从而使口罩主体部2作为人工血液阻隔性而具有经得住120mmHg以上的性能,作为透气阻力值而具有小于60Pa/cm2的性能。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也满足JIS T 9001的医疗用口罩的其他的品质标准。以下,对形成口罩主体部2的各片进行详细说明。
(内侧片)
内侧片21由配置于口罩主体部2的肌肤侧T1的长纤维的无纺布、优选由亲水性的长纤维的无纺布形成。长纤维的无纺布通过不切断纤维地直接纺丝而形成。因此,与短纤维的无纺布相比较,长纤维的无纺布的纤维的端部极少,因此能够抑制纤维的端部暴露于表面的状况,由于纤维在纺丝的方向上是连续的,因此能够抑制表面的凹凸。由此,能够使口罩1的佩戴者的脸不易产生刺痛的感觉、粗糙的感觉,能够改善口罩1的肌肤触感。
作为内侧片21的长纤维的无纺布,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能够使用具有期望的特性的任意的长纤维的无纺布。作为这样的长纤维的无纺布,例如能举出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熔无纺布、闪蒸纺丝无纺布或者将这些无纺布任意地组合而成的无纺布(例示:SMS无纺布)等。其中,作为内侧片21,优选为纺粘无纺布。通过使用纺粘无纺布,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纤维自内侧片21的肌肤侧的表面突出、纤维的端部的暴露,能够获得更良好的肌肤触感。并且,纺粘无纺布在强度、加工性等方面也很优异。另外,在使用亲水性的长纤维的无纺布来作为内侧片21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由亲水性的纤维形成或者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上述的无纺布。不过,在长纤维的无纺布这样的情况下,从能起到上述的效果的观点出发,无纺布所包含的长纤维的比例至少为90%以上,优选为95%,更优选为98%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比例为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举出纤维素系纤维、合成纤维等。作为纤维素系纤维,例如能举出人造丝、天丝、铜氨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系纤维等,对于这些纤维而言,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纤维,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纤维。此外,作为合成纤维,能举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等聚酯系纤维;维尼纶等聚乙烯醇系纤维;聚丙烯腈等聚丙烯酸系纤维;聚氨酯(PU)系纤维;尼龙等聚酰胺系纤维等,对于这些纤维而言,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纤维,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纤维。并且,合成纤维的形态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使用PP(芯部)/PE(皮部)、高熔点PP(芯部)/低熔点PP(皮部)、PET(芯部)/PE(皮部)等皮芯型复合纤维;并列型复合纤维;扁平、Y字形、C字形等异形截面型纤维等任意形态的合成纤维。另外,在无纺布由亲水性的合成纤维形成的情况下,利用亲水化处理剂等对形成无纺布之前的合成纤维实施亲水化处理或者利用亲水化处理剂等对形成后的无纺布实施亲水化处理即可。
内侧片21的肌肤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Mean Deviation ofSurface roughness)为3.3以下,优选为3.1以下。SMD是片的平均的凹凸的变动(平均偏差),表示表面的凹凸的程度,其值越小意味着表面的凹凸就越小,根据部位的凹凸的变动就越小。因此,内侧片21的表面的凹凸被抑制为较小。而且,通过发明人的感应试验可确认SMD为3.3以下、优选为3.1以下的片的肌肤触感较为良好。因而,口罩1能够使佩戴者的脸不易产生粗糙的感觉,能够良好地改善口罩1的肌肤触感。
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能举出10g/m2~5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5g/m2~4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通过使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从而能够将内侧片21的透气阻力值抑制得较低,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满足医疗用口罩的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若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小,则无纺布会产生不均匀并且肌肤触感容易下降,若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大,则透气阻力值容易升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侧片21的纤维相互接合的压花加工的压花率(压花的面积比例)优选为10%~20%。由此,能够抑制纤维自内侧片21的肌肤侧的表面较大程度地突出,能够可靠地将SMD设为3.3以下,能够获得良好的肌肤触感。另外,若压花率过低,则内侧片21的形状稳定性变差,纤维容易自内侧片21的肌肤侧的表面较大程度地突出,若压花率过高,则内侧片21会变硬,均容易产生粗糙的感觉。
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片的压花率。
<压花率>
(1)从测量对象的试样(内侧片21)切出30mm×30mm的四边形形状的试样片。
(2)使用株式会社基恩士制的数字显微镜VHX-100从上方拍摄试样片的表面的放大图像。放大图像是放大到能够测量10处以上的压花部分的倍率而得到的图像,放大倍率例如为10倍~50倍。
(3)在放大图像中,分别计算图像整体的面积A和多个压花部的合计的面积B,根据B/A×100来计算压花率(%)。
(4)将上述(1)~(3)重复多次(例如2次~4次),最终将其平均值作为压花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片21的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优选为7Pa/cm2以下。通过这样将内侧片21的透气阻力值设为较低的值,从而使口罩1(口罩主体部2)能够更可靠地满足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片21所使用的无纺布的肌肤侧的表面优选由其无纺布的网面形成。在这样使内侧片21的肌肤侧的表面由网面形成时,与非肌肤侧的表面相比较能够进一步抑制肌肤侧的表面的凹凸。由此,能够更良好地改善口罩1的肌肤触感。另外,无纺布的网面是在制造无纺布时与输送设备的支承体(网)接触的面,该网面与其相反侧的面(即网面反面)相比较是凹凸相对较少的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内侧片21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就能够设为任意的平均纤维直径。平均纤维直径例如能举出50μm以下,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在该情况下,由于内侧片21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较细,因此能够设为纹(纹理)较细较光滑的肌肤触感。
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
<平均纤维直径>
(1)从测量对象的片(无纺布)的任意的部位切出10个纵5mm×横5mm的四边形形状的试样片。
(2)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KEYENCE社制VE-7800)观察切出的试样片的表面,得到试样片的表面的倍率500倍的放大图像。另外,针对每个试样片分别得到各1张放大图像,合计得到10张。
(3)在各放大图像中的最表面测量预定根数(例示:10根)的纤维的纤维直径。
(4)总计测量出的各纤维的纤维直径的值,将用该值除以测量到的纤维根数而得到的值作为平均纤维直径(μm)。
(过滤片)
过滤片22位于口罩主体部2的内侧片21的非肌肤侧T2,被内侧片21和外侧片23夹持。过滤片22由能捕捉从非肌肤侧到来的包含病毒的飞沫、细菌、灰尘、花粉、微小颗粒状物质(例示:PM2.5)等物质的无纺布形成。另外,过滤片22既可以形成为单层,也可以形成为多层。
由于口罩1为医疗用,因此使用病毒飞沫过滤效率VFE(Viral FiltrationEfficiency)、细菌飞沫过滤效率BFE(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及微小颗粒过滤效率PFE(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均为95%以上、优选为98%以上、更优选为99%以上的材料来作为过滤片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8%以上。通过依照JIS T 9001:2021(医疗用口罩和通常用口罩的性能条件和试验方法)中的“病毒飞沫过滤效率(VFE)试验”、“细菌飞沫过滤效率(BFE)试验”及“微小颗粒过滤效率(PFE)试验”的方法来测量上述VFE、BFE及PFE。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过滤片22的无纺布,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使用具有期望的特性的任意的无纺布。作为这样的无纺布,例如能举出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熔无纺布、闪蒸纺丝无纺布、热粘合无纺布、梳理成网无纺布、或者将这些无纺布任意地组合而成的无纺布(例示:SMS无纺布等)等。其中,从致密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熔喷无纺布。通过使过滤片22由这样的熔喷无纺布形成,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包含病毒、细菌、微小颗粒的飞沫的透过、血液的透过。不过,作为过滤片22的无纺布,从后述的驻极加工这一点出发,优选为由疏水性的合成纤维形成的疏水性的无纺布。此外,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举出与构成上述的内侧片21的无纺布的纤维相同的纤维(但不是亲水性的)。作为疏水性的合成纤维,优选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纤维。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过滤片22的无纺布优选为进行了驻极加工的无纺布。在过滤片22由进行了驻极加工的无纺布形成时,能够利用静电的力对病毒、细菌、微小颗粒发挥优异的捕捉性。从提高保持驻极加工的电荷的效果的观点出发,无纺布优选为疏水性。并且,为了提高电荷密度,更优选大量包含表面积相对较大即平均纤维直径较小的纤维(例示:1μm~10μm)。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过滤片22的单位面积重量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任意的单位面积重量,但从对于病毒、细菌、微小颗粒而言的捕捉性等观点出发,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g/m2~5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更优选为15g/m2~3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若过滤片22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小,则过滤片22的各过滤效率容易下降,若单位面积重量过大,则过滤片22的透气阻力值进而是口罩1(口罩主体部2)的透气阻力值容易增加。
(外侧片)
外侧片23位于口罩主体部2的非肌肤侧T2、即过滤片22的非肌肤侧T2,与位于过滤片22的肌肤侧T1的内侧片21一同夹持过滤片22。外侧片23由无纺布、优选由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外侧片23的无纺布,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采用具有期望的特性的任意的无纺布。作为这样的无纺布,例如能举出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熔无纺布、闪蒸纺丝无纺布、热粘合无纺布、梳理成网无纺布、或者将这些无纺布任意地组合而成的无纺布(例示:SMS无纺布等)等。其中,从致密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SMS(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通过使外侧片23由这样的SMS无纺布形成,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血液的透过,进而能够更可靠地满足医疗用口罩的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另外,在使用亲水性的无纺布作为外侧片23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由亲水性的纤维形成或者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上述的无纺布。
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作为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能举出46g/m2~7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0g/m2~6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通过使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从而使外侧片23的对于人工血液的阻隔性得到提高,进而口罩1能够更可靠地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若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小,则对于人工血液的阻隔性容易下降,若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大,则透气阻力值容易升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片23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内侧片21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比值能举出1.4~3.0,优选为1.7~2.5。由此,能够在提高外侧片23对于人工血液的阻隔性的同时将内侧片21的透气阻力值抑制得较低,结果口罩1能够更可靠地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和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片23是SMS无纺布的情况下,该SMS无纺布的熔喷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3g/m2~8g/m2,更优选为4g/m2~8g/m2,进一步优选为4.5g/m2~7g/m2。通过这样使外侧片23的SMS无纺布的熔喷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处于预定的数值范围,从而口罩1能够更可靠地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和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若该熔喷层的单位面积重量过高,则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容易升高,若该熔喷层的单位面积重量过低,则人工血液阻隔性容易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外侧片23和过滤片22加在一起而得到的厚度为0.56mm~0.80mm,优选为0.60mm~0.75mm。这样,在口罩1中,由于将外侧片23和过滤片22加在一起而得到的厚度处于上述的数值范围,具有充分的厚度,因此能够利用外侧的两层(外侧片23和过滤片22)大体阻断人工血液阻隔性试验中的人工血液。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除此之外,由于该厚度没有过厚,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满足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的标准。例如可以说,0.56mm是能实现人工血液阻隔性的标准120mmHg的优选的下限值,0.80mm是能实现小于透气阻力值的标准60Pa/cm2的优选的上限值。另外,在纤维密度相同的情况下,若厚度过厚,则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容易升高,若厚度过薄,则人工血液阻隔性容易下降。此外,在单位面积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若厚度过薄,则纤维密度升高,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值)容易升高,若厚度过厚,则纤维密度降低,人工血液阻隔性容易下降。
[挂耳部]
在口罩1中,一对挂耳部3在佩戴时通过挂在佩戴者的耳朵而使口罩主体部2密合于佩戴者的鼻、嘴部。如图1所示,挂耳部3由扁平绳状、圆绳状或带状的伸缩性构件形成,具有其两端部接合于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方向H的两端部而成的环状的形状。
可用作挂耳部3的伸缩性构件只要能通过挂在佩戴者的耳朵而使口罩主体部2密合于佩戴者的鼻、嘴部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举出纺织橡胶、编织橡胶、伸缩性无纺布等。另外,伸缩性构件优选为即使伸长宽度也不易变小(即不易产生缩幅)的材料。若由这样的不易产生缩幅的伸缩性构件形成挂耳部3,则在挂耳部3挂在佩戴者的耳朵时挂耳部3的宽度不易变细,能够将挂耳部3抵接于佩戴者的耳朵的部分的面积确保得较宽,因此佩戴者的耳朵不易感受到疼痛。
针对挂耳部3说明另一个实施方式。图3是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的俯视图。该图3的口罩1在挂耳部3形成为覆盖比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方向H的两端部靠外侧的部分这一点上与图1的口罩1有所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口罩1包括一对挂耳部3。挂耳部3包含与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方向H的端部接合的基部33和与基部33彼此以环状连接的环状部(31、32)。而且,基部33构成为在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方向H的端部的外侧在口罩主体部2的上下方向V的大致整体范围呈带状延伸。另外,环状部包含从基部33的上下方向V的两端部沿横向方向H延伸的一对横向延伸部32和以将一对横向延伸部32的与基部33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相互连接的方式沿上下方向V延伸的纵向延伸部31。另外,“大致整体”是指“整体”的90%以上,优选为95%以上。基部33的横向方向H的宽度(其中,设为在俯视图中自口罩主体部2突出的部分的宽度)为10mm以上,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20mm以上。上限是耳洞不被基部33完全覆盖的程度,例如为40mm~50mm。
在该口罩1中,一对挂耳部3各自的基部33构成为在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方向H的端部的外侧在上下方向V的大致整体范围呈带状延伸。因此,在佩戴口罩1时,在口罩主体部2的两端部附近,即使在口罩主体部2和佩戴者的脸的表面之间产生间隙,也能够利用基部33覆盖该间隙。由此,本口罩1不仅满足安全上的品质标准,而且即使在佩戴时血液等飞溅,也能够抑制血液等从口罩主体部2和脸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而附着于脸、或者从口、鼻被吸入的状况,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另外,不仅是由基部33和环状部(31、32)形成的环状的构造,挂耳部3也可以是在挂耳部用的片设置狭缝从而将耳朵挂在该狭缝的构造。例如也可以是在大致半圆形的片内呈同心圆状设置具有比该半圆小的直径的大致半圆的弧状的狭缝而得到的构造、或者类似的构造。在该情况下,不仅是口罩主体部2和佩戴者的脸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耳洞也被片覆盖,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血液等的进入、附着。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的口罩1说明了本发明的口罩,但本发明的口罩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口罩1这样的具有多个皱襞部的所谓的褶皱型口罩,本发明的口罩能够应用于具有平坦的口罩主体部的平坦型口罩、口罩主体部具有杯形状等立体构造的立体型口罩等任意的口罩。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
(A)试样
作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试样,准备了包括具有下述的结构的口罩主体部在内的口罩。在此,准备好的全部口罩都是图1那样的褶皱型的口罩。
(1)实施例1
内侧片:纺粘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30g/m2)
过滤片:熔喷无纺布(疏水性:单位面积重量20g/m2)
外侧片:SMS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53g/m2)
(2)实施例2
内侧片:纺粘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30g/m2)
过滤片:熔喷无纺布(疏水性:单位面积重量20g/m2)
外侧片:SMS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58g/m2)
(3)比较例1
内侧片:纺粘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30g/m2)
过滤片:熔喷无纺布(疏水性:单位面积重量20g/m2)
外侧片:SMS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40g/m2)
(4)比较例2
内侧片:SMS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17g/m2)
过滤片:熔喷无纺布(疏水性:单位面积重量24g/m2)
外侧片:SMS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30g/m2)
*准备好的口罩的过滤片全部具有病毒飞沫过滤效率VFE、细菌飞沫过滤效率BFE及微小颗粒过滤效率PFE均为98%以上的性能。
(B)评价
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口罩的口罩主体部2和各片对以下的项目进行了评价。将其结果表示于下述的表1。
·外侧片相对于内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其中,在表1中记为“外侧S/内侧S单位面积重量比”。下同。)
·内侧片的肌肤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内侧S表面粗糙度SMD)
·内侧片的透气阻力值(内侧S透气阻力值)
·外侧片的M层的估算的单位面积重量(外侧S单位面积重量)
·外侧片与过滤片的厚度的合计(外侧S+过滤部S厚度)
·口罩主体部的透气阻力值(透气阻力值)
·口罩主体部的人工血液阻隔性(人工血液阻隔性)
*其中,“外侧片的M层的估算的单位面积重量”计算为SMS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10%。
(C)评价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3884071620000211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2中,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大,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6g/m2~70g/m2,内侧片由长纤维的无纺布形成,内侧片的肌肤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为3.3以下。而且可确认:对于实施例1、2的口罩主体部而言,作为人工血液阻隔性而具有经得住120mmHg以上的性能,并且作为透气阻力值而具有小于60Pa/cm2的性能。因而可知实施例1、2的口罩在满足医疗用口罩的品质标准的同时与脸接触的面具有良好的肌肤触感。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2中,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小(小于46g/m2),SMD大于3.3或者无法满足人工血液阻隔性:120mmHg等,得不到充分的特性。因此可知比较例1、2的口罩也存在不满足医疗用口罩的品质标准和与脸接触的面不具有良好的肌肤触感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医疗用口罩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等,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组合、替代、变更等。

Claims (8)

1.一种医疗用口罩,其包括由内侧片、过滤片及外侧片这三层无纺布构成的口罩主体部,其中,
所述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内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大,
所述外侧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6g/m2~70g/m2
所述内侧片由长纤维的无纺布形成,
所述内侧片的肌肤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即SMD为3.3以下,
对于所述口罩主体部而言,作为人工血液阻隔性而具有经得住120mmHg以上的性能,
作为透气阻力值而具有小于60Pa/cm2的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
所述内侧片的压花率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
所述内侧片的透气阻力值为7Pa/cm2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
所述内侧片由纺粘无纺布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
所述外侧片由层叠纺粘层、熔喷层及纺粘层而成的SMS无纺布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
所述SMS无纺布的所述熔喷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g/m2~8g/m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
所述外侧片和所述过滤片加在一起而得到的厚度为0.56mm~0.8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口罩,其中,
该医疗用口罩还包括设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横向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挂耳部,
所述一对挂耳部分别包含:
基部,其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所述横向方向的所述端部接合;以及
环状部,其与所述基部彼此以环状连接,
所述基部构成为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所述横向方向的所述端部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体范围呈带状延伸。
CN202211240568.1A 2021-10-15 2022-10-11 医疗用口罩 Pending CN1159691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9424A JP2023059426A (ja) 2021-10-15 2021-10-15 医療用マスク
JP2021-169424 2021-10-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9120A true CN115969120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0568.1A Pending CN115969120A (zh) 2021-10-15 2022-10-11 医疗用口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59426A (zh)
CN (1) CN11596912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59426A (ja)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6242B (zh) 口罩
CA1280851C (en) High efficiency respirator
CN110691526B (zh) 口罩
JP7066426B2 (ja) マスク
WO2008041726A1 (fr) Filtre pour masque et masque formé à l'aide de celui-ci
WO2012097762A1 (en) Face mask and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WO2016052401A1 (ja) 衛生マスク
KR20190064753A (ko) 마스크
JP6001247B2 (ja) マスク
CN115969120A (zh) 医疗用口罩
WO2019156157A1 (ja) フィルター濾材の製造方法、フィルター濾材及びレスピレーター
TWI821822B (zh) 衛生口罩用片材
JP2009136736A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濾材およびフィルタユニット
WO2006132123A1 (ja) フィルタ材
JP6245927B2 (ja) マスク
WO1998053896A1 (en) Face mask
JP2020183586A (ja) マスク
WO2021192490A1 (ja) マスク
CN216533928U (zh) 口罩用片、卷绕体和口罩
JPH08170262A (ja) マスク用材料
TWI855213B (zh) 口罩
JP3235192U (ja) マスク用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マスク
JP2020056123A (ja) マスク
CN114983055A (zh) 口罩
JP2024064090A (ja) 不織布マス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