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3055A - 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3055A
CN114983055A CN202210124547.7A CN202210124547A CN114983055A CN 114983055 A CN114983055 A CN 114983055A CN 202210124547 A CN202210124547 A CN 202210124547A CN 114983055 A CN114983055 A CN 114983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skin side
skin
sheet
nonwoven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45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屋芳织
若杉庆
渡边和昌
神之田有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83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30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41D13/1115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with a horizontal pleated pock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2Layer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0Impermeable to liquids, e.g. waterproof; Liquid-repell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2Hygroscopic; Water retai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garments
    • A41D2400/52Dispos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30Non-wove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口罩,该口罩在抑制透气阻力的同时提高捕集效率并且能够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一次性口罩(1)具备口罩主体部(2)和从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H)的两侧部延伸的一对挂耳部(3)。口罩主体部(2)的捕集效率为70%以上。口罩主体部(2)的透气阻力值为24Pa以下。口罩主体部(2)的蒸散率为65%以上。

Description

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的口罩。
背景技术
一次性的口罩作为对于病毒、花粉、微小颗粒状物质等的对策而广泛地得到普及。近年来,随着对健康、卫生的意识的提高而长时间地佩戴这样的口罩。伴随于此,因口罩内侧的汗、由呼气引起的水滴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而产生的不适感、对于肌肤的负担、进而导致的肌肤粗糙成为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减少由口罩内侧的闷热、肌肤的黏腻引起的不适感为目的的口罩。该口罩包括口罩主体部和设于该口罩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的挂耳部,其中,所述口罩主体部由与佩戴者的脸接触的嘴边层和层叠于所述嘴边层的过滤层这至少两层的无纺布的层构成,并且所述嘴边层由水分蒸散率为40%以上且水分扩散区域的单位面积内的水分吸收量为80μg/mm2以上的无纺布构成。根据专利文献1,该口罩能够在发挥较高的颗粒捕集效率的同时减少由口罩内侧的闷热、肌肤的黏腻引起的不适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660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就专利文献1的口罩而言,如根据测量使用粒径约30μm的花粉替代颗粒的捕集效率的事项也能够理解的那样,该口罩将花粉这样的比较大的颗粒作为主要的捕集对象。因而,该口罩的目的在于,在将以这样的比较大的颗粒作为对象的捕集效率维持得较高的同时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因此,优先使嘴边层所吸收的水分易于向外部空气蒸散,并未考虑提高包含含有病毒的飞沫、PM2.5这样的比较小的颗粒在内的、对于一次性口罩而言通常的捕集效率。
但是,若为了提高包含比较小的颗粒在内的通常的捕集效率而改良口罩的材料,则口罩的透气阻力易于升高。因此,难以将口罩内侧的汗、呼气所含有的水分向外方放出,在长时间佩戴时佩戴者的不适感、对于肌肤的负担有可能变大,有可能使佩戴者产生肌肤粗糙。虽然如此,但若欲在将口罩的透气阻力抑制得较低的同时易于将口罩内侧的水分向外方放出,则会变得难以捕集比较小的颗粒,难以提高通常的捕集效率。
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口罩中仅限定了嘴边层的特性。但是,针对是否能够减少口罩的不适感,不仅是嘴边层的特性,口罩整体的特性也很重要,仅嘴边层的特性未必能够减少口罩的不适感。特别是,由于该口罩将比较大的颗粒作为主要的捕集对象,因此也考虑通过牺牲口罩的比较小的颗粒的捕集效率而易于将水分向外方放出从而作为口罩整体降低不适感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抑制透气阻力的同时提高捕集效率并且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包含肌肤粗糙)的口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是一种具备口罩主体部和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横向的两侧部延伸的一对挂耳部的一次性口罩,其中,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捕集效率为70%以上,所述口罩主体部的透气阻力值为24Pa以下,所述口罩主体部的蒸散率为65%以上。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中,由于口罩主体部的蒸散率为65%以上,因此能够使口罩内侧的汗、由呼气引起的水滴向口罩主体部的外部蒸散(放出),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抑制水滴附着积蓄于口罩的内侧、佩戴者的肌肤。而且,在口罩主体部,与此同时利用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捕集效率和透气阻力的测量方法(使用0.06μmΦ~0.1μmΦ的颗粒),通常的捕集效率为70%以上,透气阻力值为24Pa以下。因此,在像上述那样具有较高的蒸散率并将透气阻力值维持得较低的同时,不仅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捕集花粉、灰尘这样的比较大的颗粒,也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捕集含有病毒的飞沫、PM2.5这样的比较小的颗粒。因而,在抑制透气阻力的同时提高捕集效率,并且短时间佩戴自不必说,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包含肌肤粗糙)。
此外,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的口罩,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2)中,所述捕集效率为88%以上。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中,由于口罩主体部的蒸散率为88%以上,因此在具有较高的蒸散率并将透气阻力值维持得较低的同时,不仅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捕集比较大的颗粒,也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捕集比较小的颗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口罩,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3)中,所述口罩主体部由多个片构成,所述多个片具备肌肤侧片,该肌肤侧片位于肌肤侧,由亲水性的无纺布或织布形成。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中,口罩主体部由多个片构成,多个片具备由亲水性的无纺布或织布形成的肌肤侧片。因此,能够利用形成肌肤侧片的亲水性无纺布或织布容易地吸入汗、呼气所含有的水分,因此能够减少水滴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的状况。由此,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的口罩,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4)中,所述肌肤侧片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3μm以下。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中,由于肌肤侧片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3μm以下,且非常细,因此单位体积内的根数相对变多。因此,能够使吸入的水分在肌肤侧片内迅速地大范围扩散。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水滴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的状况。此外,由于肌肤侧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较细,因此肌理(纹理)成为又细又滑的肌肤触感,能够使与细嫩的口唇、肌肤的接触状况良好。由此,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的口罩,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5)中,所述多个片还具备过滤片,该过滤片层叠于所述肌肤侧片的非肌肤侧,由无纺布形成。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中,由无纺布形成的、纤维密度相对较高的过滤片层叠于纤维密度相对较低的肌肤侧片的非肌肤侧。因此,能够使吸入到亲水性的肌肤侧片的水分被高纤维密度的过滤片吸入。由此,肌肤侧片能够持续吸入水滴,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5的口罩,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6)中,所述过滤片为疏水性,所述多个片还具备非肌肤侧片,该非肌肤侧片层叠于所述过滤片的非肌肤侧,由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中,由于由疏水性的无纺布形成过滤片,由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非肌肤侧片,因此能够使从肌肤侧片转移到疏水性的过滤片的水分易于被亲水性的非肌肤侧片吸入。因此,肌肤侧片能够持续进一步吸入水滴,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6的口罩,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7)中,所述非肌肤侧片的亲水性比所述肌肤侧片的亲水性低。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中,由于非肌肤侧片的亲水性相对较低,因此能够使从过滤片转移到非肌肤侧片的水分难以保持于非肌肤侧片,能够在早期将该水分向外部放出。因此,能够持续且有效率地从肌肤侧片经由过滤片和非肌肤侧片向外部排出水分。由此,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6或7的口罩,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8)中,所述非肌肤侧片的纤维密度比所述肌肤侧片的纤维密度低。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中,由于非肌肤侧片的纤维密度相对较低,因此能够使呼气等引起的空气流通良好,能够使口罩内侧的汗、由呼气引起的水滴进一步向口罩主体部的外部蒸散(放出)。由此,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5~技术方案8中任一项的口罩,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9)中,形成所述过滤片的无纺布是进行了驻极加工的无纺布。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中,过滤片由进行了驻极加工的无纺布形成,捕集性升高,并且过滤片与肌肤侧片的密合性上升。因此,能够提高捕集效率,并且能够使肌肤侧片吸入的水分更迅速地向非肌肤侧的过滤片转移。由此,获得较高的捕集效率,并且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9中任一项的口罩,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0)中,所述口罩是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具有多个皱襞部的褶皱型口罩。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中,通过多个皱襞部在上下方向上展开,从而口罩主体部的中央部分形成立体的空间,因此即使在口罩主体部吸入汗、由呼气引起的水滴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口罩主体部的肌肤侧的面与细嫩的口唇、肌肤接触的状况,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抑制透气阻力的同时提高捕集效率并且能够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的口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的口罩1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口罩1的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口罩1的口罩主体部2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口罩;2、口罩主体部;3、挂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口罩的较佳的实施方式。
另外,只要没有特别的告知,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各种方向等就如下所述。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是与佩戴口罩时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横向”是与佩戴口罩时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上述的方向处于相互正交的关系。例如,在褶皱型或平面型口罩的情况下,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口罩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与横向对应,宽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对应。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的告知,就将口罩的厚度方向上的、“在佩戴口罩时相对而言靠近佩戴者的肌肤面的近侧”称为“肌肤侧”,将“在佩戴口罩时相对而言远离佩戴者的肌肤面的远侧”称为“非肌肤侧”。与此相关联,将口罩和构成该口罩的各种片状构件的“肌肤侧的表面”和“非肌肤侧的表面”分别简称为“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
[口罩]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的口罩1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口罩1的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的口罩1具备:口罩主体部2,其具有在佩戴时覆盖佩戴者的鼻、嘴边的大致矩形状的形状;以及一对挂耳部3,其从该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H的两侧部延伸。
口罩1的口罩主体部2由单个片状构件或者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片状构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口罩主体部2也可以具备鼻贴合部,该鼻贴合部在口罩主体部2的上侧端部沿着横向H配置,能够变形以适合佩戴者的鼻梁部的形状。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口罩1也可以是具备多个皱襞部4的褶皱型口罩,该皱襞部4是通过口罩主体部2的单个或多个片状构件在上下方向V上折叠而成的。
而且,在口罩1中,表示口罩主体部2的颗粒捕集的性能的捕集效率为70%以上,表示口罩主体部2的透气阻力的性能的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为24Pa以下,表示口罩主体部2的水分蒸散的性能的蒸散率为65%以上。
在此,利用以下的方法测量捕集效率和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
<捕集效率和透气阻力>
将测量环境设为气温20℃、湿度60%。
(1)从测量对象的口罩主体部2的任意的部位以圆形状切出试样。该试样包含直径为100mm的圆形的部分(测量对象区域),在该圆形的部分的周围还包含至少5mm以上的宽度的剩余部。例如是直径为120mm的圆形的试样。但是,由于比直径为100mm的圆形的部分(测量对象区域)靠外侧的剩余部分不是测量对象,因此也可以存在压花部、熔接部。
(2)在口罩性能试验机AP-9000型(柴田科学株式会社制)中,在试验机的专用的治具(测量范围为100mmΦ)上安装试样。
(3)在含有NaCl:0.06μmΦ~0.1μmΦ的颗粒被调整为0.5mg/m3的浓度的气体(例示:空气)的空间中,隔着试样以30L/min的流量抽吸该气体,测量通过试样之前的气体的颗粒浓度和压力以及通过了试样之后的气体的颗粒浓度和压力。
(4)基于上述的测量值并根据颗粒浓度的差计算出1分钟内的捕集效率,根据压力的差计算出压力损失即透气阻力值。捕集效率是捕集性能的指标,捕集效率越高,表示捕集性能越高。透气阻力值是透气性能的指标,透气阻力值越低,表示透气性能越高。
另外,在不能切出测量对象区域成为直径100mm的圆形的试样的较小的口罩主体部的情况下,切出测量对象区域成为直径50mm的圆形的试样。
此外,利用以下的方法测量蒸散率。
<蒸散率>
将测量环境设为气温20℃、湿度60%。
(1)从测量对象的口罩主体部的任意的部位切出5张边长为5cm的正方形的试样。在不能从一张口罩切出的情况下,从相同种类的多张口罩切出合计5张。然后,预先将上述的5张试样、测量所使用的20cm以上见方的不锈钢制的容器、带(宽度为10mm以上)、蒸馏水在上述的测量环境中保管24小时。
(2)分别测量20cm以上见方的不锈钢制的容器、试样及带(使用的量)的质量。
(3)向容器滴下0.125ml的蒸馏水,测量容器(含有蒸馏水)的质量(质量A)。
(4)将试样盖在容器的蒸馏水上,用测量了质量的带将正方形的试样的相对的两个边固定于容器。使带的整个宽度中的宽度为5mm的部分与试样的端部重叠。
(5)在40分钟后测量容器(至少含有带和试样)的质量(质量B)。
(6)基于测量出的质量A和质量B并用以下的算式计算蒸散率。
(蒸散率)=(1-B/A)×100(%)
蒸散率是蒸散性能的指标,蒸散率越高,表示蒸散性能越高。
将5张试样的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蒸散率。
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1中,按照上述的方法测量出的口罩主体部2的蒸散率为65%以上,按照上述的方法测量出的口罩主体部2的捕集效率为70%以上,按照上述的方法测量出的口罩主体部2的透气阻力值为24Pa以下。
这样,本技术方案的口罩1由于口罩主体部2的蒸散率为65%以上,因此能够使口罩主体部2的内侧(肌肤侧)的汗、由呼气引起的水滴向口罩主体部2的外侧(非肌肤侧)蒸散(放出),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抑制水滴附着积蓄于口罩1的内侧、佩戴者的肌肤。而且,在口罩主体部2中,与此同时,根据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捕集效率和透气阻力值的测量方法(使用0.06μmΦ~0.1μmΦ的颗粒),通常的捕集效率为70%以上,透气阻力值(压力损失)为24Pa以下。因此,在像上述那样具有较高的蒸散率并将透气阻力值维持得较低的同时,不仅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捕集花粉、灰尘这样的比较大的颗粒,也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捕集含有病毒的飞沫、PM2.5这样的比较小的颗粒。因而,在抑制透气阻力值的同时提高捕集效率,并且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减少产生口罩1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肌肤粗糙的状况。
其中,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1中,按照上述的方法测量出的口罩主体部2的捕集效率优选为88%以上。在该情况下,口罩1在具有较高的蒸散率并将透气阻力值维持得较低的同时,不仅能够以极高的效率捕集比较大的颗粒,也能够以极高的效率捕集比较小的颗粒。
此外,在本技术方案的口罩1中,按照上述的方法测量出的口罩主体部2的蒸散率优选为70%以上。在该情况下,口罩1在具有较高的捕集性能并将透气阻力值维持得较低的同时,能够使口罩主体部2的内侧的汗、由呼气引起的水滴更多地向口罩主体部2的外侧蒸散(放出)。
以下,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各种构件。
[口罩主体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口罩1的口罩主体部2在俯视时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形状。另外,只要能覆盖佩戴者的鼻、嘴边,口罩主体部2的形状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矩形状、长圆形状、三角形状、多边形状、立体形状等任意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口罩主体部2由多个片状构件构成。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主体部2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口罩主体部2由在厚度方向T上位于肌肤侧T1的肌肤侧片21、位于该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T2的过滤片22、位于该过滤片22的非肌肤侧T2的非肌肤侧片23构成。肌肤侧片21由亲水性的无纺布或织布形成,过滤片22由无纺布,优选为疏水性的无纺布形成,非肌肤侧片23由无纺布,优选为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肌肤侧片21、过滤片22及非肌肤侧片23利用分别配置于口罩主体部2的上下方向V的两端部和横向H的两端部的多个接合部相互熔接或粘接。
但是,口罩主体部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不具有过滤片22而由肌肤侧片21和非肌肤侧片23这两层构成,也可以不具有非肌肤侧片23而由肌肤侧片21和过滤片22这两层构成,也可以仅由肌肤侧片21、过滤片22及非肌肤侧片23中的任一层构成。并且,在上述任一种情况(包含图3的情况)下,既可以是各片由多个片构成,也可以在两种片之间配置有其他种类的片(例示:配置于过滤片22和非肌肤侧片23之间的中间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口罩1是在口罩主体部2的上下方向V上具有多个皱襞部4的褶皱型口罩。因此,通过多个皱襞部4在上下方向V上展开,从而口罩主体部2的中央部分能够形成立体的空间。由此,即使在口罩主体部2吸入汗、由呼气引起的水滴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口罩主体部2的肌肤侧的面与细嫩的口唇、肌肤接触的状况,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以下,详细说明形成口罩主体部2的各种片。
(肌肤侧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肌肤侧片21配置于口罩主体部2的肌肤侧T1,由吸入佩戴者的汗、呼气所含有的水分的亲水性的无纺布或织布形成。因此,肌肤侧片21能够利用亲水性的无纺布或织布容易地吸入汗、呼气所含有的水分。由此,能够减少水滴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的状况,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1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另外,肌肤侧片21既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由多层形成。
在使用亲水性的无纺布作为肌肤侧片21的情况下,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使用具有期望的特性的任意的亲水性的无纺布。作为这样的亲水性的无纺布,例如能举出由亲水性的纤维形成或者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熔无纺布、闪蒸纺丝无纺布、热粘合无纺布、梳棉无纺布、或者将这些无纺布任意地组合而成的无纺布(例示:SMS无纺布等)等。其中,从强度、加工性等的观点出发,尤其优选为纺粘无纺布。
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举出纤维素系纤维、合成纤维等。作为纤维素系纤维,例如能举出浆粕、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系纤维;人造丝、天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系纤维等,上述的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纤维,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纤维。此外,作为合成纤维,能举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等聚酯系纤维;维尼纶等聚乙烯醇系纤维;聚丙烯腈等聚丙烯系纤维;聚氨酯(PU)系纤维;尼龙等聚酰胺系纤维等,上述的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纤维,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纤维。并且,合成纤维的形态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使用PP(芯部)/PE(鞘部)、高熔点PP(芯部)/低熔点PP(鞘部)、PET(芯部)/PE(鞘部)等芯鞘型复合纤维;并列型复合纤维;扁平、Y字形、C字形等异形截面型纤维等任意的形态的合成纤维。另外,在无纺布包括疏水性的合成纤维的情况下,只要利用亲水化处理剂等对形成无纺布之前的合成纤维实施亲水化处理或者利用亲水化处理剂等对形成后的无纺布实施亲水化处理即可。
在本发明中,肌肤侧片21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13μm以下。在该情况下,由于肌肤侧片21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非常细,因此单位体积内的根数相对变多。因此,能够使吸入的水分在肌肤侧片21内迅速地大范围扩散。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吸入到肌肤侧片21的水分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的状况。此外,由于肌肤侧片21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较细,因此肌理(纹理)成为又细又滑的肌肤触感,能够使与细嫩的口唇、肌肤的接触状况良好。由此,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按照以下的方法测量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
<平均纤维直径>
(1)从测量对象的片(无纺布)的任意的部位切出10个纵5mm×横5mm的四边形状的试样片。
(2)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VE-7800)观察切出的试样片的表面,得到试样片的表面的倍率500倍的放大图像。另外,针对每个试样片分别得到各1张放大图像,得到合计10张放大图像。
(3)在各放大图像中的最表面测量预定根数(例示:10根)纤维的纤维直径。
(4)将测量出的各纤维的纤维直径的值加在一起并除以测量出的纤维根数而得到的值作为平均纤维直径(μm)。
在使用亲水性的织布作为肌肤侧片21的情况下,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使用具有期望的特性的任意的亲水性的织布。作为这样的亲水性的织布,例如能举出将天然纤维制成平纹织物而得到的布帛,作为天然纤维,例如能举出棉、丝绸、麻。作为这样的布帛,具体地讲例如能举出将棉制成平纹织物而得到的纱布。作为棉,例如能举出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例示:陆地棉(Upland Cotton))、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树棉(Gossypium arboreum)以及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此外,作为棉,也可以是有机棉(Organic Cotton)、PRE ORGANIC COTTON(商标)。其中,有机棉是指受到了GOTS(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的认证的棉。
在本发明中,在肌肤侧片21是无纺布的情况下,优选由该无纺布的网面形成该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面。若这样由网面形成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面,则肌肤侧片21朝向非肌肤侧面而纤维密度升高,因此肌肤侧片21能够可靠地使从肌肤侧面吸入的水分向非肌肤侧面转移。由此,在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面暴露于外部的情况下,能够使该水分易于向外部蒸散。或者,当在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面层叠有片状构件(例示:过滤片22、非肌肤侧片23)的情况下,能够使该水分易于向该片状构件转移。
另外,无纺布的网面是在制造无纺布时与输送设备的支承体(网)接触的面,该网面和与之相反的一侧的面(即网相反侧面)相比较是构成纤维的纤维密度相对较高、凹凸相对较少的大致均匀的面。
当在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面层叠有无纺布的片状构件(例示:过滤片22、非肌肤侧片23)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肌肤侧片21的构成纤维的纤维间距离形成得比该片状构件的构成纤维的纤维间距离大。由此,能够根据毛细管现象使肌肤侧片21吸入的水分迅速地向非肌肤侧的片状构件转移。
按照以下的方法测量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维间距离。
<纤维间距离>
(1)从测量对象的片(无纺布)的任意的部位切出5cm见方的四边形状的试样片。
(2)利用显微镜(KEYENCE制VHX-2000、透镜VH-Z20W光圈开放)的3D图像连结功能,得到从该试样片的表面到深度为100μm为止焦点一致的200倍放大图像。
(3)以该放大图像为基础抽取焦点一致的纤维的外侧,将形成于此的面作为纤维空间并利用显微镜的面积测量功能求出纤维空间所占的面积。此时,任意地选择试样片的观察对象部位,针对该选择的范围的纤维空间的面积测量100个部位。
(4)根据该选择的范围的每1个纤维空间的面积A〔纤维空间面积(平均值)〕并利用以下的算式求出纤维空间直径(r),将该纤维空间直径(r)作为纤维间距离(μm)。
(r)=2×(A/π)1/2
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肌肤侧片21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等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任意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等,但从强度、柔软性等的观点出发,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g/m2~10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更优选为15g/m2~8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
按照以下的方法测量各片的单位面积重量。
<单位面积重量>
(1)从测量对象的片(无纺布)的任意的部位切出10个纵2cm×横2cm的四边形状的试样片。
(2)利用电子天平测量各试样片的质量(g)。
(3)通过用测量出的质量(g)除以试样片的面积(m2)来计算试样片的单位面积重量(g/m2)。
(4)求出10个试样片的平均值,作为片的单位面积重量。
(过滤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片22位于口罩主体部2的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T2,被该肌肤侧片21和非肌肤侧片23夹持。过滤片22由能捕捉从非肌肤侧到来的含有病毒的飞沫、细菌、灰尘、花粉、微小颗粒状物质(例示:PM2.5)等物质(以下也简称为“微小物质”)的无纺布形成。另外,过滤片22既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由多层形成。
过滤片22优选形成为,其构成纤维的纤维密度比肌肤侧片21的构成纤维的纤维密度高。由于这样纤维密度相对较高的过滤片22层叠于纤维密度相对较低的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因此能够在对于微小物质发挥优异的捕捉性的同时使吸入到肌肤侧片21的水分被高纤维密度的过滤片22吸入。由此,肌肤侧片21能够持续吸入水滴,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1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在此,按照以下的方法测量纤维密度。
<纤维密度>
(1)遵照上述的测量<单位面积重量>的方法测量从测量对象的片(无纺布)切出的各试样片(即10个试样片)的单位面积重量。
(2)使用具备15cm2的测头的厚度计(株式会社大荣化学精器制作所制、型号FS-60DS)在3g/cm2的测量载荷条件下测量在单位面积重量的测量中使用的各试样片的厚度。另外,试样片的厚度是测量试样片的任意的3处的厚度,采用其平均值。
(3)通过用在上述(1)中测量出的各试样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分别除以在上述(2)中测量出的各试样片的厚度,从而计算出各试样片的纤维密度(g/m3)。另外,纤维密度采用10个试样片的平均值。
作为形成过滤片22的无纺布,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使用具有期望的特性的任意的无纺布。作为这样的无纺布,例如能举出与上述的形成肌肤侧片21的亲水性的无纺布相同的无纺布。不过,作为过滤片22的无纺布,优选为由疏水性的合成纤维形成的疏水性的无纺布。通过由这样的疏水性的无纺布形成过滤片22,从而将从肌肤侧面吸入的水分易于向非肌肤侧面放出,能够发挥优异的蒸散性。另外,作为疏水性的合成纤维,优选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纤维。
在本发明中,形成过滤片22的无纺布优选为进行了驻极加工的无纺布。若由进行了驻极加工的无纺布形成过滤片22,则能够利用静电的力对微小物质发挥优异的捕捉性,并且由于过滤片22与肌肤侧片21的密合性进一步上升,因此能够使肌肤侧片21吸入的水分更迅速地向非肌肤侧的过滤片22转移。由此,获得较高的捕集效率,并且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1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驻极加工是按照直流电晕放电或高电场等方法向作为电介质的无纺布注入电荷的处理。注入到无纺布的电荷被认为主要存在于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表面附近。注入到无纺布的电荷的量能根据直流电晕放电、高电场的施加的条件来调整,但也能够根据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纤维密度等来调整。在驻极加工中,无纺布优选为疏水性。并且,为了提高电解密度,更优选由表面积相对较大、平均纤维直径较小的纤维(例示:1μm~10μm)构成过滤片22。
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过滤片22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等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任意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等,但从对于微小物质的捕捉性等的观点出发,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5g/m2~20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更优选为20g/m2~15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肌肤侧片21(或者在具备非肌肤侧片23的情况下是肌肤侧片21和/或非肌肤侧片23)能充分地发挥过滤片22的功能的情况下,口罩1也可以不具备过滤片22。
(非肌肤侧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非肌肤侧片23位于口罩主体部2的非肌肤侧T2,即过滤片22的非肌肤侧T2,与位于过滤片22的肌肤侧T1的肌肤侧片21一同夹持过滤片22。非肌肤侧片23由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另外,非肌肤侧片23既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由多层形成。
作为形成非肌肤侧片23的亲水性的无纺布,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采用具有期望的特性的任意的无纺布。作为这样的无纺布,能举出与上述的形成肌肤侧片21的亲水性的无纺布相同的无纺布。
在本发明中,非肌肤侧片23并不限于亲水性的无纺布,能够由与过滤片22相同的疏水性的无纺布形成,但优选由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通过使位于由疏水性的无纺布形成的过滤片22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23由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从而能够使从肌肤侧片21转移到疏水性的过滤片22的水分易于被亲水性的非肌肤侧片23吸入。因此,肌肤侧片能够持续进一步吸入水滴,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在本发明中,非肌肤侧片23的亲水性优选比肌肤侧片21的亲水性低。在该情况下,由于非肌肤侧片23的亲水性相对较低,因此能够使从过滤片22转移到非肌肤侧片23的水分难以保持于非肌肤侧片23,能够在早期将该水分向外部放出。因此,能够持续且有效率地从肌肤侧片21经由过滤片22和非肌肤侧片23向外部排出水分。由此,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1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能够按照以下的方法测量片状构件的亲水性。
<亲水性>
将测量环境设为气温20℃、湿度60%。
(1)从测量对象的口罩主体部2的任意的部位切出k张(k;2以上的自然数,例示:k=2)边长为5cm的正方形的试样。
(2)将各试样放在切割为10cm×10cm的尺寸的10张滤纸上,将滴定管设置为滴下口配置于距各试样的表面有1cm的高度。
(3)从滴定管向各试样上滴下1滴(约0.05mL)去离子水的液滴,计测从上述液滴滴下到消失为止的消失时间。
(4)针对一张试样在m个(m:5以上的自然数,例示:m=5)部位进行上述(2)和(3)的滴定管滴下试验,计算出消失时间小于3秒的个数n,将(n/m)×k作为评分。而且,作为亲水性的比较,评价为评分较多的方式与评分较少的方式相比亲水性较高。
在本发明中,非肌肤侧片23的纤维密度优选比肌肤侧片21的纤维密度低。在该情况下,由于非肌肤侧片23的纤维密度相对较低,因此能够使呼气等引起的空气流通良好,能够使口罩1内侧的汗、由呼气引起的水滴进一步向口罩主体部2的外部蒸散(放出)。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口罩1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
在本发明中,非肌肤侧片23的非肌肤侧面优选由形成该非肌肤侧片23的亲水性的无纺布的网面形成。通过非肌肤侧片23由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从而在非肌肤侧片23易于吸入转移到过滤片22的水分的基础之上,若非肌肤侧片23的非肌肤侧面由纤维密度较高的网面形成,则吸入的水分易于向非肌肤侧转移,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水分的蒸散。
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非肌肤侧片23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等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任意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等,但从强度、柔软性等的观点出发,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g/m2~10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更优选为15g/m2~8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刚度较高的肌肤侧片21与过滤片22牢固地接合从而仅利用肌肤侧片21就能充分地支承过滤片22的情况、仅利用刚度较高的肌肤侧片21就能发挥口罩1的功能的情况下,口罩1也可以不具备非肌肤侧片23。
[挂耳部]
在口罩1中,一对挂耳部3通过在佩戴时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而使口罩主体部2密合于佩戴者的鼻、嘴边。如图1所示,挂耳部3具有扁绳状、圆绳状或带状的伸缩性构件的两端部接合于口罩主体部2的横向H的两端部而成的环状的形状。
能够用作挂耳部3的伸缩性构件只要能通过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而使口罩主体部2密合于佩戴者的鼻、嘴边,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举出纺织松紧带(日文:織ゴム)、编织松紧带(日文:編ゴム)、伸缩性无纺布等。另外,伸缩性构件优选即使伸长其宽度也不易变小(即不易发生缩幅)。若由这样的不易发生缩幅的伸缩性构件形成挂耳部3,则在挂耳部3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时挂耳部3的宽度不易变细,能够将挂耳部3抵接于佩戴者的耳朵的部分的面积确保得较大,因此佩戴者的耳朵不易疼痛。
以上,使用作为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的口罩1说明了本发明的口罩,但本发明的口罩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口罩1那样的具有多个皱襞部4的、所谓的褶皱型口罩,能够应用于具有平坦的口罩主体部的平面型口罩、口罩主体部具有杯形状等立体构造的立体型口罩等任意的口罩。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
(A)试样
作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试样,准备具备具有下述的结构的口罩主体部的口罩。其中,比较例1、2的口罩是市面销售的其他公司产品。此外,全部口罩都是图1那样的褶皱型的口罩。
(1)实施例1
肌肤侧片:纺粘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
过滤片:熔喷无纺布(疏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10g/m2)
非肌肤侧片:纺粘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20g/m2)
(2)实施例2
肌肤侧片(兼作过滤片):纱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55g/m2)
过滤片:无
非肌肤侧片:纺粘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
(3)比较例1
肌肤侧片:纺粘无纺布(亲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25g/m2)
过滤片:熔喷无纺布(疏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25g/m2)
非肌肤侧片:纺粘无纺布(疏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
(4)比较例2
肌肤侧片:纺粘无纺布(疏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40g/m2)
过滤片:熔喷无纺布(疏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15g/m2)
非肌肤侧片:纺粘无纺布(疏水性: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
*注:
实施例1、2的肌肤侧片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3μm以下。
比较例1、2的肌肤侧片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分别为20μm、17μm。
实施例1、2的非肌肤侧片的纤维密度比肌肤侧片的纤维密度低。
实施例1、2的非肌肤侧片的亲水性比肌肤侧片的亲水性低。
(B)评价
按照上述的各方法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口罩的口罩主体部测量捕集效率(%)、透气阻力值(Pa)及蒸散率(%)。
(C)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表示于下述的表1。在实施例1、2中,口罩主体部的捕集效率为70%以上、口罩主体部的透气阻力值为24Pa以下、以及口罩主体部的蒸散率为65%以上这样的条件全部满足。因而可知,在实施例1、2的口罩中,在抑制透气阻力的同时捕集效率升高,并且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充分地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不满足捕集效率和蒸散率,在比较例2中不满足蒸散率。因而可知,在比较例1、2的口罩中不能充分地减少口罩内侧的不适感、肌肤的负担,有些情况下颗粒的捕集也不充分。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比较例2
捕集效率(%) 93.8 71.1 74.5 85.0
透气阻力值(Pa) 23.0 10.0 46.3 20.0
蒸散率(%) 74% 86% 52% 27%
另外,本发明的口罩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等,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组合、替代、变更等。

Claims (10)

1.一种口罩,其是具备口罩主体部和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横向的两侧部延伸的一对挂耳部的一次性口罩,其中,
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捕集效率为70%以上,所述口罩主体部的透气阻力值为24Pa以下,所述口罩主体部的蒸散率为6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捕集效率为88%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口罩主体部由多个片构成,
所述多个片具备肌肤侧片,该肌肤侧片位于肌肤侧,由亲水性的无纺布或织布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肌肤侧片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3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多个片还具备过滤片,该过滤片层叠于所述肌肤侧片的非肌肤侧,由无纺布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过滤片为疏水性,
所述多个片还具备非肌肤侧片,该非肌肤侧片层叠于所述过滤片的非肌肤侧,由亲水性的无纺布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非肌肤侧片的亲水性比所述肌肤侧片的亲水性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非肌肤侧片的纤维密度比所述肌肤侧片的纤维密度低。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其中,
形成所述过滤片的无纺布是进行了驻极加工的无纺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口罩是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具有多个皱襞部的褶皱型口罩。
CN202210124547.7A 2021-02-16 2022-02-10 口罩 Pending CN1149830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2916 2021-02-16
JP2021022916A JP2022124963A (ja) 2021-02-16 2021-02-16 マス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3055A true CN114983055A (zh) 2022-09-02

Family

ID=8294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4547.7A Pending CN114983055A (zh) 2021-02-16 2022-02-10 口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24963A (zh)
CN (1) CN11498305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24963A (ja) 2022-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42632B2 (ja) マスク
AU2014205538B2 (en) Filtering face-piece respirator having a face seal comprising a water-vapor-breathable layer
JP5476112B2 (ja) マスク
US20110232653A1 (en) Antimicrobial, dustproof fabric and mask
CZ303299B6 (cs) Oblicejová rouška a zpusob její výroby
JP2007282720A (ja) 保湿性を有するマスク用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衛生マスク
TWI668032B (zh) 衛生口罩
US20130133980A1 (en) Articles Containing Woven or Non-Woven Ultra-High Surface Area Macro Polymeric Fibers
CN111713779A (zh) 一种防护口罩
JP7233519B2 (ja) 不織布積層体、複合積層体、及び被覆シート
CN114983055A (zh) 口罩
US20230415081A1 (en) Articles comprising filter media with irregular structure and/or reversibly stretchable layers
WO2019156157A1 (ja) フィルター濾材の製造方法、フィルター濾材及びレスピレーター
TWI804867B (zh) 具有由多組分長絲製成的過濾介質的面罩
JP6245927B2 (ja) マスク
CN115297745B (zh) 口罩
WO1998053896A1 (en) Face mask
EP3964275A1 (en) Composite filter material with adhesive layer for reversible attachment to textile face masks
JP2022061600A (ja) 防護服
RU210758U1 (ru) Масочный лист
TW202206672A (zh) 防護服及其製造方法
JP2024039890A (ja) 不織布、マスク用口元材およびマスク
US20090095159A1 (en) Dimensionally stabilized particulate protective fabric
CN115969120A (zh) 医疗用口罩
JP2024064090A (ja) 不織布マス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