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6686A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6686A
CN115966686A CN202310111234.2A CN202310111234A CN115966686A CN 115966686 A CN115966686 A CN 115966686A CN 202310111234 A CN202310111234 A CN 202310111234A CN 115966686 A CN115966686 A CN 115966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sodium
electrode material
equal
si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12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昌晓
刘瑞
王尊志
马树灯
陈明峰
袁旭婷
薛志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onbay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onbay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onbay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Ronbay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112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66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6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66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用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高容量的O3相钠离子正极材料因钠含量高,空气稳定性差导致残碱高、容量低的问题。该正极材料的分子通式为:Na1‑a[NibFepMndAe]O2;0≤a≤0.20,0.15≤b≤0.60,0.10≤p≤0.40,0.30≤d≤0.70,0<e≤0.20;A为晶格调整元素,A选自:Ti、Zn、Al、Zr、Ca、Li、W、Ce、Mg、Ta、Nb、Sr、B和Cu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正极材料的晶体学参数包括c和
Figure DDA0004078132870000011
c为
Figure DDA0004078132870000012
Figure DDA0004078132870000013
为0.610‑0.630,dNa表示钠层间距,c表示c轴晶格常数。

Description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为应对锂离子电池中锂源成本持续上升的问题,钠因在地球上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而使得钠离子电池成为当前新一类受关注的二次电池。
钠离子电池的钠离子正极材料中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为P2相钠离子正极材料,另一种为O3相钠离子正极材料。两种类型均为层状结构,其中O3相因钠元素的含量更高,所以具备更高的容量。
与此同时,钠含量高也使得O3相表现出极差的空气稳定性以及水稳定性,即O3相的钠离子正极材料表面更易于与空气中的水或二氧化碳生成残碱(NaOH、Na2CO3)。这不仅导致钠离子正极材料中活性钠降低,影响其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的容量发挥,并且由于残碱无电化学活性,因而阻碍了充电-放电过程中钠离子的传导,从而导致钠离子正极材料表现出低比容量以及低倍率性能。因此,现有技术中O3相钠离子正极材料因空气稳定性差存在表面残碱高的问题,进而导致O3相钠离子正极材料出现容量低及倍率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用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高容量的O3相钠离子正极材料因空气稳定性差容量低、倍率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的分子通式为:Na1-a[NibFepMndAe]O2;0≤a≤0.20,0.15≤b≤0.60,0.10≤p≤0.40,0.30≤d≤0.70,0<e≤0.20;A为晶格调整元素,A选自:Ti、Zn、Al、Zr、Ca、Li、W、Ce、Mg、Ta、Nb、Sr、B和Cu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正极材料的晶体学参数包括c和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21
c为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22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23
为0.610-0.630,dNa表示钠层间距,c表示c轴晶格常数。
该正极材料通过控制晶格调整元素以及晶格调整元素在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含量,实现调整钠离子正极材料晶相结构中c轴晶格常数和钠层间距的目的,有效抑制了H2O(g)以及CO2随空气进入上述正极材料层状结构中导致正极材料表面不断析出残碱的问题。即,有效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空气稳定性,使前述正极材料的残碱量不超过18000ppm,甚至达到5685ppm;同时,还有效改善了O3相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容量(不低于127m Ah/g)及倍率性能(不低于81.3%)。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0≤a≤0.15,0.15≤b≤0.40,0.15≤p≤0.40,0.30≤d≤0.50,0<e≤0.14,且A选自:Ti、Zn、Al、Zr、Ca、Li、Mg、B和Cu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材料中,所述晶格调整元素的化学计量比为:0<eTi≤0.15;0<eZn≤0.14;0<eAl≤0.08;0<eZr≤0.05;0<eCa≤0.08;0<eLi≤0.15;0<eMg≤0.10;0<eB≤0.05,0<eCu≤0.20。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晶体学参数中的c为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24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25
为0.615-0.630。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晶体学参数中的c为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26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27
为0.615-0.628。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3-15μm;所述正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15-2.00m2/g。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材料的松装密度不小于0.55g/cm3;所述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不小于1.3g/cm3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材料在3.3T压力下的压实密度不小于2.6g/cm3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及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对包括钠源、镍源、锰源、铁源和晶格调整元素源的混合物在气氛湿度小于10RH%的条件下,至少进行两次烧结,得到正极材料;其中,
所述两次烧结的烧结温度依次升高,所述两次烧结的烧结参数包括650-800℃条件下烧结3-10h,以及850-980℃条件下烧结8-20h。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钠源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钠、草酸钠、氯化钠、氟化钠和醋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镍源选自碳酸镍、草酸镍、硫酸镍、醋酸镍、氯化镍和硝酸镍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锰源选自三氧化二锰、四氧化三锰、二氧化锰、碳酸锰、氯化锰、草酸锰和硝酸锰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铁源选自三氧化二铁、草酸亚铁、硫酸铁、醋酸铁、硫酸亚铁、醋酸亚铁、硝酸亚铁和硝酸铁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晶格调整元素源选自所述晶格调整元素的氧化物、碳酸盐、草酸盐和硝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包括:
第一方面及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正极材料,或第二方面及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制得的正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1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3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例3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1对应钠离子电池的充电-放电曲线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例1对应钠离子电池的充电-放电曲线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1中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例6及实施例5中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O3相钠离子正极材料容易生成残碱,致其容量低、倍率性能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稳定性优异的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的分子通式为Na1-a[NibFepMndAe]O2;0≤a≤0.20,0.15≤b≤0.60,0.10≤p≤0.40,0.30≤d≤0.70,0<e≤0.20;A为晶格调整元素,A选自:Ti、Zn、Al、Zr、Ca、Li、W、Ce、Mg、Ta、Nb、Sr、B和Cu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正极材料的晶体学参数包括c和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41
c为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44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42
为0.610-0.630,dNa表示钠层间距,c表示c轴晶格常数。
上述正极材料在包含上述化学计量比的Na、Ni、Mn、Fe元素的情况下,通过化学计量比为e的晶格调整元素,通过使其晶胞高度c处于适宜范围,以达到抑制空气中水分子和/或二氧化碳进入钠离子层与钠离子反应的目的,有效抑制O3相钠离子正极材料残碱析出;在此基础上,控制该正极材料中钠层间距dNa,使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43
位于0.610-0.630;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O3相钠离子正极材料表面被残碱附着所导致的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的问题,并有效保证了充电-放电过程中钠离子的脱嵌效率以及晶相结构稳定性。
为便于理解,以下针对上述晶体学参数进行说明:
c和dNa均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O3相正极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得到的XRD图谱纪进行TOPAS(全谱分析)精修所得。其中,X射线衍射仪(XRD)的光管为Cu靶材,狭缝2.5mm。测试时扫描范围10°-100°,扫描步长0.015°,每步停留时间0.15s,波长λ为1.541nm,电压40kV,电流40mA。
具体地,c用于表征钠离子正极材料的晶胞高度,请参考图1。c轴晶格常数通过Rietveld方法对XRD数据精修得到,O3相钠离子正极材料的晶相结构为六方晶系。
dNa用于表征钠离子正极材料的晶胞结构中Na层间距。该钠层间距即为与钠层两侧相邻的氧原子层之间的距离,请继续参考图1(图1中钠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化学键未示出)。该dNa通过以下方法得到。
本发明通过公式dNa=d(003)-dTM计算O3钠层状氧化物晶体中的dNa的尺寸。特别地,d(003)是钠层状氧化物在XRD谱图中(003)晶面的间距,根据六方晶系晶面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51
求得,其中a为晶胞参数,c即为前述c轴晶格常数;而h、k、l为晶面指数。特别地,dTM由公式dTM=[c×Wc-o(%)-d(003)/2]×2求得,其中c为O3相富钠层状氧化物的单个六方晶系晶胞的c轴晶胞参数,即c轴晶格常数;Wc-o为单个晶胞中棱边上第一个O位点与原点距离(Na位点确认为原点)与c轴晶胞参数的百分比。由于O3相正极材料由3组以确定dNa为结构单元的层状结构组成,所以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52
可用于表征钠层间距占c轴晶格常数的比例。
因此,当晶体学参数中c和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53
处于前述范围时,可使前述正极材料具备高容量以及高稳定性:一方面,可避免c大所导致的晶相结构中供脱嵌的钠离子含量低,继而引起容量低的问题;也可避免c过低导致的供脱嵌的钠离子含量多,继而引起的晶相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该正极材料中钠层间距处于适当区间内,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钠层间距过大导致容易生成残碱,及表面残碱含量高的问题。
进一步地,该正极材料中各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可以为:0≤a≤0.15,0.15≤b≤0.40,0.15≤p≤0.40,0.30≤d≤0.50,0<e≤0.14,且A选自:Ti、Zn、Al、Zr、Ca、Li、Mg、B和Cu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晶格调整元素各自的化学计量比可在以下范围选择:0<eTi≤0.15;0<eZn≤0.14;0<eAl≤0.08;0<eZr≤0.05;0<eCa≤0.08;0<eLi≤0.15;0<eMg≤0.10;0<eB≤0.05,0<eCu≤0.20,使得最终晶格调整元素总的化学计量比不大于0.20。
相应地,上述晶体学参数中的c为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61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62
为0.615-0.630,从而进一步抑制空气进入正极材料的层状结构中,避免钠层中钠离子与空气中的水(气体)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或碳酸钠。
进一步地,上述晶体学参数中的c可以为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66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63
可以为0.615-0.628。
进一步地,将晶格调整元素优选为Ca、Zn、Ti和Zr中的至少一种,且该晶格调整元素的化学计量比e不超过0.1时,可进一步提升正极材料的空气稳定性,使得述晶体学参数中的c为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64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65
可以为0.615-0.628,从而确保该正极材料表面的残碱含量不超过10000ppm。
进一步地,该正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15-2.00m2/g。优选为:0.15-0.8m2/g。
进一步地,该正极材料的松装密度不小于0.55g/cm3;优选为,不小于0.70g/cm3。振实密度(TD)不小于1.3g/cm3;优选为,不小于1.70g/cm3。在3.3T压力下的压实密度(PD)不小于2.6g/c m3;优选为,不小于3.15g/cm3
进一步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3-15μm。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任一种正极材料的方法:
首先,对包括钠源、镍源、锰源、铁源和晶格调整元素源的混合物在气氛湿度小于10RH%条件下,至少进行两次烧结,得到正极材料。
其中,两次烧结的烧结温度依次升高,且两次烧结的烧结参数包括650-800℃条件下烧结3-10h,以及850-980℃条件下烧结8-20h。
上述混合物可通过固相混料法或者液相混料法得到。
上述第一次烧结即烧结温度为650-800℃烧结3-10h,由于该温度低于O3相的稳定温度,所以可使钠源与其他反应物持续反应,并随之均匀的扩散于晶相结构中,形成层状结构;避免温度低于650℃时导致钠元素无法相对均匀地扩散于晶相结构中,进而导致目标产物c轴晶格常数过高,以及dNa难以控制,空气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同时还可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材料过烧引起c轴晶格常数增加,以及dNa难以控制,空气稳定性降低的问题。
第二次烧结即850-980℃条件下烧结8-20h可使之前烧结得到的中间烧结产物处于适宜温度区间内成相,避免过烧,或者烧结温度低导致c轴晶格常数或dNa难以控制的问题,从而实现进一步稳定晶格的目的,得到成相良好,即晶相结构稳定的正极材料Na1-a[NibFepMndAe]O2;0≤a≤0.20,0.15≤b≤0.60,0.10≤p≤0.40,0.30≤d≤0.70,0<e≤0.20;A为晶格调整元素,A选自:Ti、Zn、Al、Zr、Ca、Li、W、Ce、Mg、Ta、Nb、Sr、B和Cu中的至少一种。
该正极材料的晶体学参数包括c和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71
c为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72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073
为0.610-0.630,dNa表示钠层间距,c表示c轴晶格常数。
上述烧结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可以为1-10℃/min。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烧结次数不做限定,当烧结次数大于2时,其中两次烧结参数与前述第一次烧结和第二次烧结的参数相同。当烧结次数大于2时,优选在650-800℃以及850-980℃两次烧结之间停留,例如,第一次烧结温度为700摄氏度,则第二次烧结可以为820℃条件下烧结8h,第三次烧结可以为880℃条件下烧结10h。
进一步地,前述烧结过程中烧结气氛可以选自:空气、氧气、或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并且,混合物及多次烧结过程中的烧结产物均在气氛湿度小于10RH%条件下烧结,以避免水气对正极材料的晶相产生影响。前述气体的通入流速可以为3-20m3/h。
上述钠源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钠、草酸钠、氯化钠、氟化钠和醋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镍源选自碳酸镍、草酸镍、硫酸镍、醋酸镍、氯化镍和硝酸镍中的至少一种。
锰源选自三氧化二锰、四氧化三锰、二氧化锰、碳酸锰、氯化锰、草酸锰和硝酸锰中的至少一种。
铁源选自三氧化二铁、草酸亚铁、硫酸铁、醋酸铁、硫酸亚铁、醋酸亚铁、硝酸亚铁和硝酸铁中的至少一种。
晶格调整元素源选自上述晶格调整元素的氧化物、碳酸盐、草酸盐和硝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晶格元素调整元素源为晶格调整元素的氧化物。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二硼和氧化铜中的至少一种。
以下通过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7进行说明。
实施例1
S1、将碳酸钠、氧化亚镍、氧化铜、三氧化铁、二氧化锰以钠、镍、铜、铁、锰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3:0.22:0.11:0.33:0.34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65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5h。然后,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50℃,烧结时间为10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3(Ni0.22Cu0.11Fe0.33Mn0.34)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5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5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11.29μm;BET为0.4355m2/g。
该正极材料的形貌图参见图2,可见,该正极材料颗粒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结晶性较好。
该正极材料的XRD图参见图7,可见,其中杂峰较少,该O3相的正极材料中结晶性较好。
实施例2
S1、将碳酸钠、氧化亚镍、氧化锌、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氧化锌、氧化硼,以钠、镍、锌、铁、锰、硼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0:0.22:0.11:0.33:0.32:0.02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6℃/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3h。然后,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00℃,烧结时间为10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0(Ni0.22Zn0.11Fe0.33Mn0.32B0.02)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8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6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7.79μm;BET为0.5249m2/g。
实施例3
S1、将碳酸钠、氧化亚镍、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锰、三氧化二硼,以钠、镍、铜、铁、锰、硼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0:0.22:0.11:0.33:0.32:0.02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5h。然后,以6℃/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75℃,烧结时间为6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0(Ni0.22Cu0.11Fe0.33Mn0.32B0.02)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5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8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6.95μm;BET为0.3616m2/g。该正极材料的形貌图参见图3;可见,该正极材料颗粒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结晶性较好。
实施例4
S1、将草酸钠、氧化亚镍、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锰、氧化镁以钠、镍、铁、锰、镁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88:0.22:0.25:0.50:0.03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5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6h。然后,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30℃,烧结时间为10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88(Ni0.22Fe0.25Mn0.50Mg0.03)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7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10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9.17μm;BET为0.3184m2/g。
实施例5
S1、将氯化钠、氧化亚镍、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氧化钙,以钠、镍、铜、铁、锰、钙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0.20:0.11:0.30:0.35:0.02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68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8h。然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90℃,烧结时间为19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Ni0.20Cu0.11Fe0.30Mn0.35Ca0.02)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9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12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10.11μm;BET为0.5165m2/g。
实施例6
S1、将碳酸钠、硫酸镍、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二氧化锆,以钠、镍、铜、铁、锰、锆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0.22:0.11:0.25:0.5:0.03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0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8h。然后,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80℃,烧结时间为13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0(Ni0.22Cu0.11Fe0.25Mn0.50Zr0.03)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8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10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6.89μm;BET为0.5125m2/g。
实施例7
S1、将氢氧化钠、硫酸镍、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二氧化钛以钠、镍、铜、铁、锰、钛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3:0.22:0.11:0.33:0.33:0.01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6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8h。然后,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00℃,烧结时间为15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3(Ni0.22Cu0.11Fe0.33Mn0.33Ti0.01)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5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5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6.53μm;BET为0.4177m2/g。
实施例8
S1、将碳酸钠、硝酸镍、氧化铜、三氧化二铁、氯化锰、氧化钛,以钠、镍、铜、铁、锰、钛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1:0.22:0.11:0.32:0.32:0.03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6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8h。然后,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00℃,烧结时间为15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3(Ni0.22Cu0.11Fe0.33Mn0.33Ti0.01)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9.5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20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6.92μm;BET为0.3384m2/g。
实施例9
S1、将碳酸钠、氧化亚镍、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锰、二氧化钛、氧化镁以钠、镍、铁、锰、钛、镁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3:0.20:0.25:0.35:0.15:0.05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5h。然后,以6℃/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75℃,烧结时间为6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3(Ni0.20Fe0.25Mn0.35Ti0.15Mg0.05)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5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8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7.08μm;BET为0.8926m2/g。
实施例10
S1、将碳酸钠、硫酸镍、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钙以钠、镍、铜、铁、锰、钛、锆、钙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0.20:0.10:0.25:0.35:0.05:0.03:0.02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0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8h。然后,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80℃,烧结时间为13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0(Ni0.20Cu0.10Fe0.25Mn0.35Ti0.05Zr0.03Ca0.02)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8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10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8.75μm;BET为0.4590m2/g。
对比例1
S1、将碳酸钠、氧化亚镍、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以钠、镍、铜、铁、锰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75:0.22:0.11:0.33:0.34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65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5h。然后,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50℃,烧结时间为10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75(Ni0.22Cu0.11Fe0.33Mn0.34)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5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5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11.29μm;BET为0.6868m2/g。
对比例2
S1、将碳酸钠、氧化亚镍、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锰、三氧化二硼,以钠、镍、铜、铁、锰、硼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0.22:0.11:0.27:0.30:0.10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8℃/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5h。然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00℃,烧结时间为5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0(Ni0.22Cu0.11Fe0.27Mn0.30B0.10)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9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8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10.95μm;BET为0.4719m2/g。
对比例3
S1、将碳酸钠、硫酸镍、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二氧化锆,以钠、镍、铜、铁、锰、锆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0.22:0.11:0.25:0.5:0.02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0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8h。然后,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80℃,烧结时间为13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0(Ni0.22Cu0.11Fe0.25Mn0.50Zr0.03)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25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10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7.58μm;BET为0.7053m2/g。该正极材料的形貌图参见图4;可见,对比例3中正极材料颗粒形貌不一致,分布不均匀,表面粗糙,存在较多的残碱,结晶性较差。
对比例4
S1、将草酸钠、氧化亚镍、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锰、氧化镁,以钠、镍、铁、锰、镁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5:0.15:0.42:0.40:0.03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5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6h。然后,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30℃,烧结时间为10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5(Ni0.15Fe0.42Mn0.40Mg0.03)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7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10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9.92μm;BET为0.3540m2/g。
对比例5
S1、将碳酸钠、氧化亚镍、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锰以钠、镍、铜、铁、锰之间元素摩尔比为1.05:0.33:0.22:0.15:0.30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675℃,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8h。然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00℃,烧结时间为13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1.05(Ni0.33Cu0.22Fe0.15Mn0.30)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为5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8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8.10μm;BET为0.3184m2/g。
对比例6
S1、将氯化钠、氧化亚镍、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氧化钙以钠、镍、铜、铁、锰、钙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0.20:0.11:0.30:0.35:0.02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3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8h。然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90℃,烧结时间为19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Ni0.20Cu0.11Fe0.30Mn0.35Ca0.02)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10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12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12.56μm;BET为0.4986m2/g。
该正极材料的XRD图参见图8。图8中将该正极材料与实施例5中正极材料的XRD图谱进行对比,可见,对比例6中杂峰较多。例如,衍射角为30°-40°区间,对比例6在32.5°以及38.7°杂峰更多。显然,这是对比例6中第一次烧结温度过大使得正极材料结晶性差所导致的。
对比例7
S1、将碳酸钠、氧化亚镍、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锰、二氧化钛、氧化镁以钠、镍、铁、锰、钛、镁之间元素摩尔比为0.93:0.20:0.25:0.35:0.15:0.05配得混合物,并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S2、将混合气体置于马弗炉中,从室温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烧结时间(即保温时间)为5h。然后,以6℃/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75℃,烧结时间为25h,冷却、破碎、筛分,得到正极材料Na0.93(Ni0.20Fe0.25Mn0.35Ti0.15Mg0.05)O2
S2烧结过程中,持续通入湿度5RH%干燥空气,通气量为8m3/h。
上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8.24μm;BET为0.5612m2/g。
对实施例1-10及对比例1-7中正极材料进行XRD测试,确定晶体学参数。
对实施例1-10及对比例1-7中正极材料中是否容易生成残碱进行测试。具体地,首先称取5.0000g±0.01g正极材料倒入锥形瓶(150mL)。然后,将磁力搅拌子放入锥形瓶中,加入1000mL去离子水,放入磁力搅拌器上。开启磁力搅拌器,通过磁力搅拌子搅拌固液混合物30分钟。最后,用双层中速定性滤纸过滤固液混合物;移取10mL滤液,以0.05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进行电位滴定,得到残碱含量。
对实施例1-10及对比例1-7中正极材料中进行循环性能测试。具体地,先将正极活性物质、导电炭Super P、PVDF及PVP按照质量比90.0%:4.5%:5%:0.5%进行混合匀浆后,均匀涂覆在铝箔上并进行烘干处理,面密度控制在单面14mg/cm2。然后,用对辊机辊压,得到压实密度为3.0g/cm3的正极极片。接着,将正极极片放入真空烘干箱中120℃烘干10h。最后,将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卷绕成电芯,设计电芯标称容量400mAh,NP比为1.12,注入电解液为3g,隔膜为PP/PE复合隔膜,负极为硬碳,电解液为钠电电解液。放置1d后,进行化成,电压范围1.5-4.2V。
使0.1C恒流充电至4.2V,0.1C放电至1.5V,得到0.1C初始容量。老化3d后分容,在1C条件下进行充放电,得到1C容量,继而得到倍率性能1C/0.1C(%)。
以上测试的测试数据参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4078132850000161
由表1可得,实施1-10的晶体学参数均优于对比例1-7中晶体学参数,实施例1-10的残碱少于对比例1-7中残碱,且容量、倍率性能均高于对比例1-7中材料的容量、倍率性能。
由图5-图6可得,实施例1的0.1C放电容量为137.1mAh/g,1C放电容量为115.9mAh/g,均高于对比例1的0.1C放电容量120.3mAh/g和1C放电容量100.5mAh/g,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活性材料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更好的倍率性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的分子通式为:Na1-a[NibFepMndAe]O2;0≤a≤0.20,0.15≤b≤0.60,0.10≤p≤0.40,0.30≤d≤0.70,0<e≤0.20;A为晶格调整元素,A选自:Ti、Zn、Al、Zr、Ca、Li、W、Ce、Mg、Ta、Nb、Sr、B和Cu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正极材料的晶体学参数包括c和
Figure FDA0004078132840000011
c为
Figure FDA0004078132840000012
Figure FDA0004078132840000013
为0.610-0.630,dNa表示钠层间距,c表示c轴晶格常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0≤a≤0.15,0.15≤b≤0.40,0.15≤p≤0.40,0.30≤d≤0.50,0<e≤0.14,且A选自:Ti、Zn、Al、Zr、Ca、Li、Mg、B和Cu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中,所述晶格调整元素的化学计量比为:0<eTi≤0.15;0<eZn≤0.14;0<eAl≤0.08;0<eZr≤0.05;0<eCa≤0.08;0<eLi≤0.15;0<eMg≤0.10;0<eB≤0.05,0<eCu≤0.20。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学参数中的c为
Figure FDA0004078132840000014
Figure FDA0004078132840000015
为0.615-0.630。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的中位粒径为3-15μm;所述正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15-2.00m2/g。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的松装密度不小于0.55g/cm3;所述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不小于1.3g/cm3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在3.3T压力下的压实密度不小于2.6g/c m3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包括钠源、镍源、锰源、铁源和晶格调整元素源的混合物在气氛湿度小于10RH%的条件下,至少进行两次烧结,得到正极材料;其中,
所述两次烧结的烧结温度依次升高,所述两次烧结的烧结参数包括650-800℃条件下烧结3-10h,以及850-980℃条件下烧结8-20h。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钠源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钠、草酸钠、氯化钠、氟化钠和醋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镍源选自碳酸镍、草酸镍、硫酸镍、醋酸镍、氯化镍和硝酸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锰源选自三氧化二锰、四氧化三锰、二氧化锰、碳酸锰、氯化锰、草酸锰和硝酸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铁源选自三氧化二铁、草酸亚铁、硫酸铁、醋酸铁、硫酸亚铁、醋酸亚铁、硝酸亚铁和硝酸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晶格调整元素源选自所述晶格调整元素的氧化物、碳酸盐、草酸盐和硝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或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得的正极材料。
CN202310111234.2A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59666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1234.2A CN115966686A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1234.2A CN115966686A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6686A true CN115966686A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3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1234.2A Pending CN115966686A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668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8995A (zh) * 2023-10-09 2023-11-10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7199379A (zh) * 2023-11-06 2023-12-08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氧变价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54020A (zh) * 2023-11-13 2023-12-19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铝包覆的掺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8995A (zh) * 2023-10-09 2023-11-10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7038995B (zh) * 2023-10-09 2024-03-19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7199379A (zh) * 2023-11-06 2023-12-08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氧变价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99379B (zh) * 2023-11-06 2024-06-07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氧变价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54020A (zh) * 2023-11-13 2023-12-19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铝包覆的掺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54020B (zh) * 2023-11-13 2024-03-08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铝包覆的掺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6193B (zh) 多元素原位共掺杂三元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90022B (zh) 碳-金属氧化物复合包覆的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电池
CN109803927B (zh) 镍锰复合氢氧化物及其制造方法、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169591A1 (zh) 含钠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正极片及其应用
CN115966686A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JP6519202B2 (ja)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粉末、及び活物質材料、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蓄電デバイス
KR20150013075A (ko) 다결정 리튬 망간 산화물 입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양극 활물질
EP1604416A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lithium ion cathode materials
JP2022166095A (ja) 遷移金属含有複合水酸化物とその製造方法、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4007034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活物質、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24045104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正極活物質、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22161973A (ja) 遷移金属複合水酸化物の粒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20240019205A (ko) 양극 활물질용 복합 전이금속 전구체 및 그로부터 제조된 이차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WO2022237110A1 (zh) 氟掺杂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Nanostructured high‐energy xLi2MnO3·(1‐x) LiNi0. 5Mn0. 5O2 (0.3≤ x≤ 0.6) cathode materials
WO2024066809A1 (zh)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
JP7363885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TWI827802B (zh) 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鋰離子二次電池
KR20130059158A (ko) 리튬-니켈-코발트-알루미늄 복합 산화물의 제조 방법,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리튬-니켈-코발트-알루미늄 복합 산화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14715957B (zh) 铌包覆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KR20190013674A (ko) 리튬 복합 산화물 전구체,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리튬 복합 산화물
KR20060122452A (ko) 공침법을 이용한 망간산화물,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스피넬형 양극 활물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468662B2 (ja) ニッケル含有水酸化物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3328071B (zh) 一种磷酸钒锂/碳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u et al. Managing ammonia-alkali balance to control precursor characteristics in co-precipitation process for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ickel-rich cathode materi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