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1796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1796A
CN115951796A CN202211502032.2A CN202211502032A CN115951796A CN 115951796 A CN115951796 A CN 115951796A CN 202211502032 A CN202211502032 A CN 202211502032A CN 115951796 A CN115951796 A CN 115951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race
area
display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20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君
朱修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20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1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51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1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触控连接线,触控连接线用来连接触控芯片。触控层位于显示基板的出光侧,触控层包括传输信号不同、且位于同层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由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并过孔连接至触控连接线。本申请能够简化触控层的工艺环节,降低触控层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因具备显示和位置触控检测功能、使用方便、人机交流体验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当用户用手或外物与触控显示面板接触时,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检测到触控点,并根据输入指令来驱动触控显示装置,以实现特定的显示。
触控层可在显示面板的发光层以上制备,如在封装层上形成触控层的oc-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面板,然而,目前的触控层采用两层触控走线和一层中间绝缘层的结构,导致触控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制程,提高触控层在制作过程中的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简化制程工艺。
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触控连接线,触控连接线用来连接触控芯片。触控层,位于显示基板的出光侧,触控层包括传输信号不同、且位于同层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由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并过孔连接至触控连接线,第一触控走线被配置为传递触控驱动信号,第二触控走线被配置为传递触控感应信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基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触控层之间的发光器件层。触控连接线集成于阵列基板和/或发光器件层中。优选地,显示面板包括导电层,导电层分布于显示区的阵列基板和发光器件层,触控连接线与阵列基板中的导电层和/或发光器件层中的导电层同层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显示区一侧且相继分布的走线区和绑定区,触控连接线由走线区延伸至绑定区。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由显示区延伸至走线区、并在走线区内连接至触控连接线;优选地,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中的其中的一部分延伸至走线区并连接至触控连接线,另一部分延伸至绑定区并连接至触控芯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至少部分第一触控走线与至少部分第二触控走线由显示区延伸至绑定区并连接至触控连接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触控走线与第二触控走线中的一者由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并连接至触控连接线,另一者由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并用于与触控芯片连接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触控连接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位于走线区、且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一部分与第一触控走线和/或第二触控走线连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两两相交;第二部分由走线区延伸至绑定区、并连接至触控芯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触控层还包括触控单元,触控单元位于显示区,触控单元与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同层设置、并连接至相应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相应的第二触控走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触控单元、第一触控走线以及第二触控走线的数量均为多个,一条第二触控走线与n个触控单元连接设置,各触控单元与各第一触控走线一一对应连接设置,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触控单元呈矩阵排布,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触控单元连接至同一第二触控走线、且分别连接至不同的第一触控走线。位于同一行的多个触控单元连接的多条第一触控走线连接至同一触控连接线。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在非显示区换线至触控连接线,从而降低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在触控层的非显示区中的布线空间,进而可以使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设置在同一膜层中,同一膜层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可以通过一道金属镀膜工艺以及一道黄光制程来制作简化触控层的工艺环节,降低触控层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0、显示面板;AA、显示区;SA、非显示区;SA1、走线区;SA2、绑定区;
10、显示基板;11、导电层;12、触控连接线;121、第一部分;122、第二部分;13、阵列基板;131、薄膜晶体管;14、发光器件层;141、阳极;142、发光层;143、阴极;M1、第一金属层;M2、第二金属层;M3、第三金属层;
20、封装层;
30、触控层;31、第一触控走线;32、第二触控走线;33、触控单元;331、第一触控电极;332、第二触控电极;
40、触控芯片;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一方面,下面结合图1至图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B-B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SA,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基板10包括位于非显示区SA的触控连接线12。触控层30位于显示基板10的出光侧,触控层30包括传输信号不同、且位于同层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的至少部分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并过孔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例如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显示面板中的任意一种,在此不做限定。以下仅以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论述。
显示面板100可以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SA,非显示区SA围绕显示区AA的周侧设置。其中显示区AA中还会设置透光区,透光区可以是显示面板100的开孔区。透光区可以是矩形、圆形或异形形状。显示区AA可以包围透光区设置,或者显示区AA可以半包围透光区设置。
非显示区SA中的一侧或多侧可包括能够实现某种或某些功能的部件和区域,在此并不限定。
在基板10的触控连接线12与触控层30之间还设置有封装层20,封装层可以隔绝水汽侵蚀基板上的膜层。封装层20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层。封装层20还可以包括无机材料层。封装层20可以覆盖并包裹发光器件层14。封装层20中的有机材料层可通过丝网印刷、打印或气相沉积(PECVD)等工艺形成。封装层20中的无机材料层可通过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ALD)或溅镀(SPUTTER)等工艺形成。
触控层30可以是电容式触控层30,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层30包括有构成自电容的电容图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层30包括有构成互电容的电容图案。
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的至少部分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并过孔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换言之,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可以有多种布置方式。示例性地,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触控走线31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与触控连接线12过孔连接,第二触控走线32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与触控芯片40直接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触控走线32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与触控连接线12过孔连接,第一触控走线31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与触控芯片40直接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触控走线31分为两部分,第二触控走线32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与一部分第二触控走线32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与触控连接线12过孔连接,另一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与另一部分第二触控走线32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与触控芯片40直接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触控走线31与第二触控走线32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均与触控芯片40直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可通过触控连接线12连接,触控连接线12连接至非显示区SA中的触控芯片40,触控芯片40与触控走线之间进行交互,实现对触控位置的准确定位。示例性的,非显示区SA可以向第一触控走线31发送触控驱动信号,之后再由第二触控走线32将触控感应信号传输回非显示区SA。
可选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采用透明材质,例如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制作,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光率。可选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也可以为不透明导线,采用通常的电阻率低的不透明金属制作,例如铜、铝等。可选地,第一触控走线31用于传递触控驱动信号,第二触控走线32用于传递触控感应信号。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以及显示装置中,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在非显示区SA换线至触控连接线12,从而降低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在触控层30的非显示区SA中的布线空间,进而可以使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设置在同一膜层中,同一膜层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可以通过一道金属镀膜工艺以及一道黄光制程来制作简化触控层的工艺环节,降低触控层30的生产成本。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显示基板10包括阵列基板13、以及位于阵列基板13和触控层30之间的发光器件层14。触控连接线12集成于阵列基板13和/或发光器件层14中。优选地,显示面板100包括导电层11,导电层11分布于显示区AA的阵列基板13和发光器件层14,触控连接线12与阵列基板13中的导电层和/或发光器件层14中的导电层11同层设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基板10中的多层导电层11包括阵列基板13和发光器件层14。阵列基板13包括薄膜晶体管131。发光器件层14包括阳极141、发光层142和阴极143。在一些示例中,导电层11中的一层或多层结构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其中,在显示区AA中的导电层11用于显示面板100显示画面或者实现其他的功能。示例性的,导电层1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以及其他金属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导电层11中的一层或多层结构只位于显示区AA,其在走线区SA1以及邦定区并未设置导电层11。部分或全部的触控连接线12可与只在显示区AA设置的导电层11同层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对触控连接线12位于导电层11的位置不做限制。示例性,如图2所示,导电层11中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以及第三金属层M3,多条触控连接线12与第一金属层M1同层设置,或者,多条触控连接线12与第二金属层M2同层设置,或者,多条触控连接线12与第三金属层M3同层设置。如图3所示,多条触控连接线12也可以分布于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中,或者,多条触控连接线12也可以分布于第一金属层M1和第三金属层M3中,或者,多条触控连接线12也可以分布于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中,或者,多条触控连接线12也可以分布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以及第三金属层M3中。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触控连接线12可以根据需要与任意一层或多层导电层11同层设置,并且触控连接线12与导电层11一并制程,简化触控连接线12的制程工艺,降低触控连接线12的生产成本。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非显示区SA包括位于显示区AA一侧且相继分布的走线区SA1和绑定区SA2,触控连接线12由走线区SA1延伸至绑定区SA2。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的至少部分由显示区AA延伸至走线区SA1,并在走线区SA1内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
优选地,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的其中的一部分延伸至走线区SA1、并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另一部分延伸至绑定区SA2并连接至触控芯片40。具体地,第一触控走线31延伸至走线区SA1、并过孔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第二触控走线32延伸至绑定区SA2并连接至触控芯片40。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一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延伸至走线区SA1、并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另一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延伸至绑定区SA2并连接至触控芯片40。或者,一部分第二触控走线32延伸至走线区SA1、并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另一部分第二触控走线32和第一触控走线31延伸至绑定区SA2并连接至触控芯片40。能够理解的是,在保证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位于同一层的前提下,将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通过过孔连接的方式实现触控走线与触控芯片40的连接即可。可选的,走线区SA1和绑定区SA2包括能够实现某种或某些功能的部件和区域。例如采用COP封装方式即Chip On Pi封装方式或COF封装方式即Chip On Film封装方式的情况下,走线区SA1可包括弯折区域,绑定区SA2可包括bending区域。又例如,在包括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采用COG封装方式即Chip On Glass封装方式的情况下,绑定区SA2可包括驱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触控连接线12由走线区SA1延伸至绑定区SA2,减少与触控连接线12连接的触控走线所占用的非显示区SA的空间。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少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与至少部分第二触控走线32由显示区AA延伸至绑定区SA2并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
可选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的数量均可以包括多条,多条第一触控走线31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过孔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另一部分可以由显示区AA直接延伸至非显示区SA与触控芯片40直接连接,同样的,多条第二触控走线32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过孔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另一部分可以由显示区AA直接延伸至非显示区SA与触控芯片40直接连接。当然,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可以均由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SA并通过过孔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至少部分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至少部分的第二触控走线32与触控连接线12连接,减小触控层30在非显示区SA的布线,进而减小触控层30在非显示区SA的厚度以及布线空间。
请继续参阅图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触控走线31与第二触控走线32中的一者由显示区AA延伸至走线区SA1并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另一者由显示区AA延伸至绑定区SA2,并用于与触控芯片40连接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与触控连接线12的连接方式不做任何限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触控走线31由显示区AA延伸至走线区SA1,并通过过孔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第二触控走线32由显示区AA延伸至绑定区SA2与绑定区SA2中的触控芯片40直接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触控走线32由显示区AA延伸至走线区SA1,并通过过孔连接至触控连接线12,第一触控走线31由显示区AA延伸至绑定区SA2与绑定区SA2中的触控芯片40直接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触控走线31与第二触控走线32在非显示区SA采用不同层的布线方式,减小第一触控走线31与第二触控走线32之间短路或者干扰的可能性,提高触控功能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触控连接线1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其中:第一部分121位于走线区SA1,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第一部分121与第一触控走线31和/或第二触控走线32连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两两相交。第二部分122由走线区SA1延伸至绑定区SA2、并连接至触控芯片40。
触控连接线12的第二部分122可以与第一部分121沿第一方向X上的任意位置相连接。可选地,触控连接线12的第二部分122与第一部分121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相连接。
可选地,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均可以与触控连接线12相连接。当然,也可以是第一触控走线31与触控连接线12相连接,第二触控走线32由显示区AA延伸至绑定区SA2与触控芯片40直接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触控连接线12的数量包括多条,多条触控连接线12的第一部分121在走线区SA1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且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使得一条触控连接线12在走线区SA1可以具有多个与触控走线过孔连接的位置,进而减少触控连接线12的数量。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触控层30还包括触控单元33,触控单元33位于显示区AA,触控单元33与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同层设置、并连接至相应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相应的第二触控走线32。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触控单元33的类型作任何限制,示例性的,单个触控单元33包括一个自容式触控电极,或者,包括一对互容式触控电极,即一个触控驱动电极以及一个触控感应电极。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以单个触控单元33包括一对互容式触控电极为例进行说明。图7中线框Q中框选为一个触控单元33。每一所述触控单元33包括第一触控电极331和第二触控电极332。每一个触控单元33中的触控驱动电极与一条第一触控走线31连接,每一个触控单元33中的触控感应电极与一条第二触控走线32连接。
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触控单元33、第一触控走线31以及第二触控走线32的数量均为多个。进一步地,一条第二触控走线32与n个触控单元33连接设置,各触控单元33与各第一触控走线31连接设置,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由于触控单元33、第一触控走线31以及第二触控走线32均在同一层中,触控单元33需要占用大部分显示区AA的空间,将在第一方向X上的n个触控单元均与一条第二触控走线32连接设置,可以减少第二触控走线32在显示区AA占用的空间。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设置。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触控单元33在显示面板100上呈阵列排布。更为具体地,多个触控单元33以沿第一方向X成列、且沿第二方向Y成行的方式阵列排布。进一步地,在同一列的多个触控单元33中:多个触控单元33的第二触控电极332由一条第二触控走线32电连接,每一个第一触控电极331与每一个第一触控走线31一对一电连接设置。示例性的,在第一方向X上排布有n个触控单元33,那么这n个触控单元33的第二触控电极332可通过一条第二触控走线32连接至非显示区SA的绑定区SA2。这n个触控单元33的第一触控电极331由n条第一触控走线31一对一连接至非显示区SA的走线区SA1进行换线。
可选的,触控单元33的布置方式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阵列方式或者为不规则的布置方式,能够保证触控单元33中的多个触控单元33中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32由一条第二触控走线32电连接、且这多个触控单元33中的每一个第一触控电极331同时与每一个第一触控走线31进行一对一对应连接即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个触控单元33由一条第二触控走线32进行控制,减少了第二触控走线32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触控单元33的布置空间。并且与一条第二触控走线32连接的多个触控单元33与多个第一触控走线31进行一对一连接能够保证触控功能的正常使用。
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位于同一行的多个触控单元33连接的多条第一触控走线31连接至同一触控连接线12。
继续以多个触控单元33以沿第一方向X成列、且沿第二方向Y成行的方式阵列排布为例。进一步地,在同一行的多个触控单元33中:多个触控单元33的第一触控电极331与多条第一触控走线31一对一电连接,这多条第一触控走线31可以与一条触控连接线电连接。示例性的,在第二方向Y上排布有n个触控单元33,那么这n个触控单元33的第一触控电极331与n条第一触控走线31连接至非显示区SA的触控连接线12,可选地,非显示区SA的走线区SA1中触控连接线12沿第二方向YX延伸设置,进而使得这n条第一触控走线31可以连接至同一条触控连接线12上,降低触控连接线的数量,进一步简化触控层的制程工艺。
请参阅图7和图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触控单元33包括位于同层的第一触控电极331和第二触控电极332。基于前文所述的触控单元33与所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同层设置可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3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32、所述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四者同层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3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32、所述第一触控走线31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32四者的材料相同。此时,在具体制备过程中,仅需通过改进掩膜的图案,就可以通过同一金属膜层同时获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3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32、所述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显然地,如此设置,既减少一层掩膜,还减少了触控层30的膜层数目,简化了触控层30的制备工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2至少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2之间为绝缘层,能够减小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2之间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2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第一触控走线31与第二触控走线32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由此,第一触控走线31可以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331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边缘,便于第一触控走线31与第一触控电极331之间的连接。以此类推,第二触控电极332可以设置在第二触控走线32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边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控走线31与第一触控电极331连接处与第二触控走线32与第二触控电极332的连接处位于该触控单元33沿第二方向Y相背的两侧,从而减小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与触控单元33的排布方向发生干涉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同一触控单元33中,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2之间相对区域形成触控电容。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2可以为板状结构,以增加相对区域的面积,进而提高触控单元的触控灵敏度。
本申请实施例对同一触控单元33中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2之间的相对关系不做任何限制。示例性的,第一触控电极331的部分结构沿第二方向Y与第二触控电极332的部分结构相对设置。或者,第一触控电极331的部分结构沿与第一方向X呈预设角度的方向与第二触控电极332的部分结构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2至少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从而形成触控电容,实现触控层30的触控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各触控单元33内部分第一触控电极331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部分第二触控电极332沿与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331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设置,以使同一触控单元33内的部分第一触控电极331与部分第二触控电极332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以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一触控走线31的连接处沿第二方向Y延伸为第二方向Y的正方向为例,示例性的,在同一触控单元33中,部分第一触控电极331沿第二方向Y的正方向延伸设置,部分第二触控电极332沿第二方向Y的负方向延伸设置,沿第二方向Y的正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一触控电极331与沿第二方向Y的负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二触控电极332之间可以形成触控电容。以在同一触控单元33中,第一触控电极331朝向第二触控电极33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的正方向为例,示例性的,部分第一触控电极331沿第一方向X的正方向延伸设置,部分第二触控电极332沿第一方向X的负方向延伸设置,沿第一方向X的正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一触控电极331与沿第一方向X的负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二触控电极332之间可以形成触控电容。
如图7所示,在同一触控单元33中,第一触控电极331和第二触控电极332在显示面板100出光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均为螺旋型,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2互相嵌套,形成多个第一触控电极331与第二触控电极332相对的结构,提高触控单元33的集成程度,减小单一触控单元33在触控层30中占用的空间,提高单一触控单元33的触控灵敏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100。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触控连接线;
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所述触控层包括传输信号不同、且位于同层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并过孔连接至所述触控连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触控层之间的发光器件层,所述触控连接线集成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或所述发光器件层中;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分布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发光器件层,所述触控连接线与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所述导电层和/或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所述导电层同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且相继分布的走线区和绑定区,所述触控连接线由所述走线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走线区、并在所述走线区内连接至所述触控连接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的其中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走线区并连接至所述触控连接线,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并连接至所述触控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并连接至所述触控连接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的一者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走线区并连接至所述触控连接线,另一者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并与触控芯片连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触控连接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走线区、且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或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连接;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两两相交;
所述第二部分由所述走线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并连接至所述触控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还包括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触控单元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同层设置、并连接至相应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相应的所述第二触控走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以及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数量均为多个,一条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与n个所述触控单元连接设置,各所述触控单元与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一一对应连接设置,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单元呈矩阵排布,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触控单元连接至同一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且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所述触控单元对应的多条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连接至同一所述触控连接线。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502032.2A 2022-11-28 2022-11-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951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2032.2A CN115951796A (zh) 2022-11-28 2022-11-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2032.2A CN115951796A (zh) 2022-11-28 2022-11-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1796A true CN115951796A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8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2032.2A Pending CN115951796A (zh) 2022-11-28 2022-11-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17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964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6332028U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JP6580879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を含む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8871541B2 (en) Touch panel of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277809B1 (ko) 투명 터치 패널
CN201298221Y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二维感测结构
CN110391277A (zh)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3144241U (ja) コンデンサー式タッチパッド
CN107765926B (zh)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30119045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221413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8936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275650B (zh) 触摸感应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母板
CN10952190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1561634B2 (en) Display modul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60095314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20130116854A (ko) 터치윈도우
CN112527159A (zh)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KR20190094878A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146106B1 (ko) 터치 센서 일체형 평판 표시장치
CN1136559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5179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2527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3197806A (zh)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US10852869B2 (en) Narrow border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