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0916A - 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50916A CN115950916A CN202310241424.6A CN202310241424A CN115950916A CN 115950916 A CN115950916 A CN 115950916A CN 202310241424 A CN202310241424 A CN 202310241424A CN 115950916 A CN115950916 A CN 1159509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ltrasonic
- heat flow
- flow density
- density function
- propag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07 calori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39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39 density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热测试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设定物体待测面上热流随时间变化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采集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根据初始温度和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若是超声波传播时长和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差异较小,则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即为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否则对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调整,并重新按照上述方式确定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是否准确,直到获得准确的热流密度函数。本申请无需对物体结构进行破坏及其他任何处理,且超声波信号仅仅在物体内部传播,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降低热流密度的测量难度且保证热流密度函数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日常生产生活中,热量的传递现象广泛存在;温度和表面热流密度是热测试中最为常见的参数,其中,温度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表面热流密度则表示热量传递的大小和方向。表面热流密度的测量对物体热设计和性能评估都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的测量可分为接触式测热技术和非接触测热技术。接触式测热技术需要将传感器内埋或者嵌入到物体内部。“内埋式”传感器需要对物体内部进行打孔,会导致物体内部出现局部温度变化或应力集中等问题;“嵌入式”传感器由于物体本体和传感器之间存在物性差异,导致物体表面温度不均匀进而引起的“热匹配”问题(如冷点效应)和开孔后的结构补强、缝隙密封等“结构匹配”问题。而对于相变热图、液晶热图、温敏漆等非接触测热技术虽可实现表面热流的非接触测量,但存在工艺要求高、表面喷涂物影响表面性能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在无需破坏被测物体结构的基础上实现被测物体表面热流密度的简单准确的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包括:
设定物体待测面上热流随时间变化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
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其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为超声波信号被发射到物体内部传播被所述物体待测面反射后传播至被接收的过程所经过的时长;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和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并根据所述温度分布函数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
判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和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设定差异;
若是,则以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作为所述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若否,则对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优化更新,并以新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重新执行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步骤,直到获得所述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可选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和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包括:根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对所述物体内部满足的热传导方程进行求解,确定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其中,为所述物体的密度;为所述物体的比热容;为所述物体的导热系数;为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为时间;为所述物体内沿所述超声波信号传播方向上的位置点坐标;为所述物体沿所述超声波信号传播方向上的厚度,且;为所述初始温度。
可选地,根据所述温度分布函数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包括:根据所述超声波信号在所述物体内部传播满足的关系式,确定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其中,为超声波在所述物体内随温度变化的传播速度;为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和均为预先标定的常系数。
可选地,采集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的过程包括:
按照设定时间间隔连续采集多个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
判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和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设定差异,包括:判断各个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和对应的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是否满足使得收敛判据收敛;其中,为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为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为最后一个超声波传播时长的采样时间点;为收敛半径。
可选地,设定物体待测面上热流随时间变化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连续多次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温度数据;
根据随时间变化的所述温度数据,确定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
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装置,包括:
函数设定模块,用于设定物体待测面上热流随时间变化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其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为超声波信号被发射到物体内部传播被所述物体待测面反射后传播至被接收的过程所经过的时长;
数据运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和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并根据所述温度分布函数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
数据对比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和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设定差异;若是,则以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作为所述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若否,则对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优化更新,并以新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重新执行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步骤,直到获得所述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可选地,所述数据运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对所述物体内部满足的热传导方程进行求解,确定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其中,为所述物体的密度;为所述物体的比热容;为所述物体的导热系数;为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为时间;为所述物体内沿所述超声波信号传播方向上的位置点坐标;为所述物体沿所述超声波信号传播方向上的厚度,且;为所述初始温度。
可选地,所述数据运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超声波信号在所述物体内部传播满足的关系式,确定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其中,为超声波在所述物体内随温度变化的传播速度;为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和均为预先标定的常系数。
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设备,包括:
用于产生超声波信号的信号发生器;
和所述信号发生器相连接,用于向物体内发射所述超声波信号,并接收经过物体待测面反射后传播的所述超声波信号的超声波探针;
用于检测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和所述超声波探针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的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温度以及所述超声波探针向所述物体发射所述超声波信号和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之间的超声波传播时长,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
可选地,所述超声波探针还连接有增益模块,用于对所述超声波信号进行增强处理。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设定物体待测面上热流随时间变化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采集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其中,超声波传播时长为超声波信号被发射到物体内部传播被物体待测面反射后传播至被接收的过程所经过的时长;根据初始温度和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并根据温度分布函数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判断超声波传播时长和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设定差异;若是,则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作为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若否,则对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优化更新,并以新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重新执行采集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步骤,直到获得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本申请中在对物体表面热流密度进行检测过程中,采集超声波信号发射至物体内传播并被物体待测面反射传播后被接收这一过程中的超声波传播时长;在此基础上,设定一个初步热流密度函数,并基于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推导出超声波信号理论上在该物体内传播的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显然,若是该设定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准确,则该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应当和实际的超声波传播时长相同或近似,由此反演调整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最终获得能够正确表征物体表面热流密度的热流密度函数。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无需对物体结构进行破坏以及对物体进行其他任何处理,且超声波信号仅仅只在物体这一单一材料内部进行传播,能够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即降低了热流密度的测量难度又保证了热流密度函数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可以包括:
S11:设定物体待测面上热流随时间变化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
对于需要测定某一特定表面的热流密度而言,在物体的材质、密度、尺寸等特性确定的情况下,其表面的热流密度所满足的变化规律可以大体预测,为此,也就可以大体上推断出热量密度所满足的随时间变化的热流密度函数,由此,可以先由工作人员的经验,或者是常规条件下热流密度一般所满足的热流密度函数作为物体待测面上的初步热流密度。在后续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从而反演调整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中的系数或结构等等。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连续多次采集物体待测面的温度数据;根据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数据,确定初步热流密度函数。
对于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变化和物体待测面的温度变化直接相关;为此,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检测物体待测面的温度数据,基于该物体待测面的温度数据变化规律,分析确定该物体待测面大致满足的热流密度函数。具体的分析方法可以依据热力学热传导规律进行分析运算,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学习训练确定温度数据变化和热流密度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推断出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等,还可以是基于工作人员的实际经验而设定一个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等,还有其他确定该物体待测面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不一一列举。
S12:采集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
其中,超声波传播时长为超声波信号被发射到物体内部传播被物体待测面反射后传播至被接收的过程所经过的时长。
参照图2,图2中是以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结构的物体10为例进行说明的,超声波信号被超声波探头21从物体10上背离物体待测面11的一侧表面发射入射至物体10内部并向物体待测面11传播;当超声波信号入射至物体待测面11时,被该物体待测面11反射后,又继续沿远来的路径返回并重新入射至超声波探头21所在位置而被接收,在这一过程中超声波探头21发出超声波信号和接收该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值也即是超声波传播时长。
对于物体10的材质、密度、比热容、尺寸等相关特性确定的条件下,这一超声波传播时长仅仅受物体10内部的温度场影响,且因为整个过程中超声波信号都是在物体10这一单一介质内部传播,也就不受不同材质之间热传递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是的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数据更为精准,后续以此作为确定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也就更为精准。
此外,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物体10为一个平板结构的物体为例进行说明的,超声波探头21发射超声波信号的表面和物体待测面11之间相互平行,由此超声波探头21只需要垂直与其所接触的物体表面发射信号,即可保证超声波信号经过物体待测面11之后仍然按照远路径返回并重新被超声波探头21中的接收器所接收。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检测的物体并不必然是平板结构,也即是说物体上并不必然存在一个和物体待测面相互平行的表面。此时,超声波探头可以相对于其所接触的表面呈一定的入射角发射该超声波信号,保证该超声波信号在入射至物体内部之后的传播方向是垂直与物体待测面的,进而保证超声波经过物体待测面之后还能够沿原来的传播路径回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超声波信号的检测难度。
当然,本申请中也并不排出超声波信号和物体待测面呈一定夹角的在物体内部传播,此时超声波信号入射至物体待测面被反射后,也就无法沿原来的路径返回传播,此时物体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的位置点也就不在同一位置点;由此超声波探针需要配置有两个,一个接收超声波信号一个输出超声波信号,最终也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仅仅后续分析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更为复杂。此外,无论超声波信号在物体内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本申请中的超声波传播时长均是指超声波信号入射到物体内到超声波信号被接收到这一过程中的时长。
因为本申请中最终需要确定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对超声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的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检测,也应当持续一段时间内连续对超声波传播时长进行检测,进而显示出超声波传播时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为此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采集超声波传播时长的过程可以是按照设定时间间隔连续采集多个超声波传播时长。
设定对超声波传播时长进行检测的持续时间段为[0,],也即是以t=0时刻作为超声波传播时长的初始采样时刻,向物体内发送超声波信号并测得一个超声波传播时长,在间隔设定时间间隔后,例如可以是t=1s的时刻点再次向物体内发送一个超声波信号并测得第二个超声波传播时长,以此类推,最终在最后一个时刻点t=时刻测得最后一个超声波传播时长。在[0,]的时间段内,可以采用脉冲回波法进行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检测。热流密度测量精度要达到10%,超声波传播时长的采集精度需高于1ns,且对超声波进行接收的采样频率应大于1GHz。
此外,对于超声波探头输出的超声波信号的激发方式可为电磁超声、压电超声或激光超声。并且因为超声横波对温度的敏感性优于纵波,因此,激发和接收的超声波优先采用横波。
在进行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检测的同时,还需要检测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初始温度是指在t=0时刻第一次进行超声波传播时长检测时,对应的物体待测面的温度。
S13:根据初始温度和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并根据温度分布函数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
在物体内部各个不同位置的温度遵循热传导方程,由此在本申请中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可以以此为依据,对物体内部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推测。
可选地,在确定物体内的温度分布函数的过程可以包括:根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对物体内部满足的热传导方程进行求解,确定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其中,为物体的密度;为物体的比热容;为物体的导热系数;为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为时间;为物体内沿超声波信号传播方向上的位置点坐标;为物体沿超声波信号传播方向上的厚度,且;为初始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指的温度分布函数是指超声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路径上的温度变化函数。由此,本实施例中以物体待测面反射超声波的位置点作为一维坐标的原点,以该原点指向超声波探头所在位置点为一维坐标轴的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设该超声波探头在物体上的探测位置点和物体待测面反射超声波的位置点之间的距离为L,由此超声波探头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的位置的坐标即为L。
在坐标x=L的位置点,因为整个检测过程中所经过的时长非常短,可以视为物体上该位置点在短时间内其并不存在热流变化,由此即存在物体上在坐标x=L的位置点满足边界条件。此外,在t=0这一时刻,还测得在x=0的位置点物体待测面上的初始温度。将结合上述边界条件和上述初始温度即可对热传导方程进行求解,即可获得温度分布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并不必然依据上述热传递方程求解的方式确定该温度分布函数,例如还可以利用仿真技术对该物体内部的温度场进行仿真,进而确定出温度场分布;还可以采用一个和被测的物体材质相同、尺寸相同的试件和被测的物体至于同一环境中,并将试件内打孔,进而测得试件内部各个不同的位置点的温度分布情况,并由此确定出物体内部温度场分布和其物体待测面的温度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该对应关系,在确定初始温度的基础上即可确定温度分布函数。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确定温度分布函数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列举。
此外,对于上述初始温度的检测,可以采用热像仪或者其他常规的测温方式确定,对此本实施例中不详细说明。
在确定出物体内的温度分布函数的基础上,超声波信号在物体内传播的速度和物体内的温度分布相关,为此,在基于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出温度分布函数的基础上,即可间接推断出超声波信号在物体内理论上的超声波传播时长。
由此,在本申请的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基于温度分布函数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的过程可以包括:根据超声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满足的关系式,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其中,为超声波在物体内随温度变化的传播速度;为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和均为预先标定的常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超声波在固体内部的传播速度受到固体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并且在各向同性介质中,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满足公式;其中为和温度相关的超声波传播速度,和均为常系数,其具体和固体也即是本实施例中的物体的材料物性相关,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针对需要测量的物体的材料物性进行试验标定进而预先确定出和的大小。
由此基于上述公式,即可对每个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理论超声传播时长进行求解。
可以理解的是,该是基于初步热流密度函数推导获得,由此该是基于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的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可以以该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和实际的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差异大小评价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是否能够准确表征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
S14:判断超声波传播时长和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设定差异,若是,则进入S15,若否,则进入S16。
基于上述论述,本实施例中所检测的超声传播时长包含有在一定时间段内以设定时间间隔检测的多个超声波传播时长;而基于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也可以相应的推导出每个超声波传播时长对应的同一采样时刻点的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可以基于每个超声波传播时长和对应的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偏差综合确定各个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整体的准确性。
由此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可以将各个超声波传播时长和对应的各个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代入收敛判据中;其中,为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为超声波传播时长,为最后一个超声波传播时长的采样时间点;为收敛半径。
若是各个超声波传播时长和对应的各个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可以使得该收敛判据收敛,则可以认为各个超声波传播时长和对应的各个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基本相同,也即是说基于初步热流密度函数推断出的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和实际超声波传播时长基本相同,也就表明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能够表征该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而若是各个超声波传播时长和对应的各个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可以不能够使得该收敛判据收敛,那么说明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所推断出的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不准确,也即是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不能表征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
S15: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作为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S16:对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优化更新,获得新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并进入S12。
在确定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不准确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地对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采用共轭梯度法、遗传算法、顺序函数法等各种不同的优化算法中任意一种算法对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调整,总之尽可能采用效率较高的算法对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优化更新即可,在获得优化更新后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再重新根据上述S12至S16的过程即可,直到最终获得能够表征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在对物体表面热流密度进行检测过程中,设定一个初步热流密度函数,并基于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推导出超声波信号理论上在该物体内传播的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与此同时,又利用超声波信号对实际的超声波传播时长进行检测,利用该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应当和实际的超声波传播时长相同或近似,由此反演调整该初步热流密度函数,最终获得能够正确表征物体表面热流密度的热流密度函数;在此过程中,无需对物体结构进行破坏以及对物体进行其他任何处理,且超声波信号仅仅只在物体这一单一材料内部进行传播,能够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即降低了热流密度的测量难度又保证了的热流密度函数的可靠性。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装置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装置与上文描述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参照图3中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装置可以包括:
函数设定模块100,用于设定物体待测面上热流随时间变化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
数据采集模块200,用于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其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为超声波信号被发射到物体内部传播被所述物体待测面反射后传播至被接收的过程所经过的时长;
数据运算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和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并根据所述温度分布函数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
数据对比模块400,用于判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和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设定差异;若是,则以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作为所述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若否,则对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优化更新,并以新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重新执行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步骤,直到获得所述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运算模块300具体用于根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对所述物体内部满足的热传导方程进行求解,确定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其中,为所述物体的密度;为所述物体的比热容;为所述物体的导热系数;为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为时间;为所述物体内沿所述超声波信号传播方向上的位置点坐标;为所述物体沿所述超声波信号传播方向上的厚度,且;为所述初始温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运算模块30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超声波信号在所述物体内部传播满足的关系式,确定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其中,为超声波在所述物体内随温度变化的传播速度;为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和均为预先标定的常系数。
在本申请的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200具体用于按照设定时间间隔连续采集多个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数据对比模块400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和对应的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是否满足使得收敛判据收敛;其中,为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为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为最后一个超声波传播时长的采样时间点;为收敛半径。
在本申请的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函数设定模块100具体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连续多次采集物体待测面的温度数据;根据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数据,确定初步热流密度函数。
本实施例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装置用于实现前述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因此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装置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见前文中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的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设备,参照图2,该设备可以包括:
用于产生超声波信号的信号发生器23;
和信号发生器23相连接,用于向物体10内发射超声波信号,并接收经过物体待测面11反射后传播的超声波信号的超声波探针21;
用于检测物体待测面11的初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和超声波探针21以及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的处理器24,用于根据初始温度以及超声波探针21向物体发射超声波信号和接收超声波信号之间的超声波传播时长,执行如上任一项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该超声波探针21还连接有增益模块22,对超声波信号进行增强处理。
该增益模块22可以将超声波探针21所接收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增强处理,也即是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有利于保证超声波传播时长检测的准确性。
该信号发生器23可以是电磁超声、压电超声或激光超声任意一种超声信号的发生器,对此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 “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技术方案实现原理一致的部分并未详细说明,以免过多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定物体待测面上热流随时间变化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
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其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为超声波信号被发射到物体内部传播被所述物体待测面反射后传播至被接收的过程所经过的时长;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和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并根据所述温度分布函数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
判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和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设定差异;
若是,则以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作为所述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若否,则对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优化更新,并以新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重新执行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步骤,直到获得所述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物体待测面上热流随时间变化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连续多次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温度数据;
根据随时间变化的所述温度数据,确定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
6.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函数设定模块,用于设定物体待测面上热流随时间变化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其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为超声波信号被发射到物体内部传播被所述物体待测面反射后传播至被接收的过程所经过的时长;
数据运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和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确定所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并根据所述温度分布函数确定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
数据对比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超声波传播时长和所述理论超声波传播时长之间的差异是否小于设定差异;若是,则以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作为所述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若否,则对所述初步热流密度函数进行优化更新,并以新的初步热流密度函数重新执行采集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和超声波传播时长的步骤,直到获得所述物体待测面的热流密度函数。
9.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产生超声波信号的信号发生器;
和所述信号发生器相连接,用于向物体内发射所述超声波信号,并接收经过物体待测面反射后传播的所述超声波信号的超声波探针;
用于检测所述物体待测面的初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和所述超声波探针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的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温度以及所述超声波探针向所述物体发射所述超声波信号和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之间的超声波传播时长,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探针还连接有增益模块,用于对所述超声波信号进行增强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41424.6A CN115950916B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41424.6A CN115950916B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50916A true CN115950916A (zh) | 2023-04-11 |
CN115950916B CN115950916B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5906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41424.6A Active CN115950916B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50916B (zh) |
Citation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033171A1 (en) * | 2003-07-24 | 2005-02-10 | Stergios Stergiopoulos |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intracranial dynamic effects and brain density fluctuations |
JP2007059292A (ja) * | 2005-08-26 | 2007-03-08 | Tokuyama Corp | 加熱装置の設定方法 |
CN101844214A (zh) * | 2009-03-23 | 2010-09-29 | 高妮 | 板坯连铸结晶器热流密度的确定方法 |
US20120323539A1 (en) * | 2011-06-14 | 2012-12-20 |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ereof for Thermal Analysis Modeling |
JP2013076593A (ja) * | 2011-09-30 | 2013-04-25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 金属板の温度分布の予測方法及び金属板の製造方法 |
US20140345948A1 (en) * | 2011-06-13 | 2014-11-27 |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emperature data of a component of an earth-boring drilling tool |
CN104596667A (zh) * | 2015-01-05 | 2015-05-06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 超声波探测物体内部瞬态非均匀温度场的灵敏度方法 |
JP2015152397A (ja) * | 2014-02-13 | 2015-08-24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表面熱流束取得装置、熱処理装置、表面熱流束取得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5366029A (zh) * | 2015-12-14 | 2016-03-0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高超声速飞行器主动冷却结构和气液两相流离心螺旋强化换热方法 |
EP3092466A1 (en) * | 2014-01-08 | 2016-11-16 | Smilesonica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characterizing ultrasound |
WO2016202971A1 (en) * | 2015-06-18 | 2016-12-22 | Eth Zurich | Heat flux sensor and system with a heat flux system |
CN106650093A (zh) * | 2016-12-21 | 2017-05-10 | 浙江大学 | 电磁器件分析中电磁‑热‑应力三场耦合的去耦合计算方法 |
CN106768466A (zh) * | 2016-11-16 | 2017-05-31 | 石友安 |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瞬态转捩热流的无损探测方法 |
CN107324276A (zh) * | 2017-06-22 | 2017-11-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微图案化润湿性表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于喷雾冷却装置 |
CN108051475A (zh) * | 2017-12-05 | 2018-05-18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对流换热系数的快速测量方法 |
CN108333213A (zh) * | 2018-01-11 | 2018-07-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半透明多孔材料高温传导及辐射性质多参数同步测量方法 |
CN109324079A (zh) * | 2018-10-23 | 2019-02-12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一种基于超声的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 |
CN111460578A (zh) * | 2020-03-23 | 2020-07-2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高超声速飞行器头锥热环境高精度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
CN112525826A (zh) * | 2020-11-13 | 2021-03-19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大气光学湍流强度测量、评估和修正方法及系统 |
CN113686965A (zh) * | 2021-09-16 | 2021-11-23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gis盆式绝缘子次表面热应力超声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4818505A (zh) * | 2022-05-10 | 2022-07-29 | 南京净环热冶金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预测加热炉内钢坯温度分布的方法 |
CN114841023A (zh) * | 2022-07-04 | 2022-08-02 | 中山大学 | 一种热学数据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
-
2023
- 2023-03-14 CN CN202310241424.6A patent/CN1159509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033171A1 (en) * | 2003-07-24 | 2005-02-10 | Stergios Stergiopoulos |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intracranial dynamic effects and brain density fluctuations |
JP2007059292A (ja) * | 2005-08-26 | 2007-03-08 | Tokuyama Corp | 加熱装置の設定方法 |
CN101844214A (zh) * | 2009-03-23 | 2010-09-29 | 高妮 | 板坯连铸结晶器热流密度的确定方法 |
US20140345948A1 (en) * | 2011-06-13 | 2014-11-27 |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emperature data of a component of an earth-boring drilling tool |
US20120323539A1 (en) * | 2011-06-14 | 2012-12-20 |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ereof for Thermal Analysis Modeling |
JP2013076593A (ja) * | 2011-09-30 | 2013-04-25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 金属板の温度分布の予測方法及び金属板の製造方法 |
EP3092466A1 (en) * | 2014-01-08 | 2016-11-16 | Smilesonica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characterizing ultrasound |
JP2015152397A (ja) * | 2014-02-13 | 2015-08-24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表面熱流束取得装置、熱処理装置、表面熱流束取得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4596667A (zh) * | 2015-01-05 | 2015-05-06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 超声波探测物体内部瞬态非均匀温度场的灵敏度方法 |
WO2016202971A1 (en) * | 2015-06-18 | 2016-12-22 | Eth Zurich | Heat flux sensor and system with a heat flux system |
CN105366029A (zh) * | 2015-12-14 | 2016-03-0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高超声速飞行器主动冷却结构和气液两相流离心螺旋强化换热方法 |
CN106768466A (zh) * | 2016-11-16 | 2017-05-31 | 石友安 |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瞬态转捩热流的无损探测方法 |
CN106650093A (zh) * | 2016-12-21 | 2017-05-10 | 浙江大学 | 电磁器件分析中电磁‑热‑应力三场耦合的去耦合计算方法 |
CN107324276A (zh) * | 2017-06-22 | 2017-11-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微图案化润湿性表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于喷雾冷却装置 |
CN108051475A (zh) * | 2017-12-05 | 2018-05-18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对流换热系数的快速测量方法 |
CN108333213A (zh) * | 2018-01-11 | 2018-07-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半透明多孔材料高温传导及辐射性质多参数同步测量方法 |
CN109324079A (zh) * | 2018-10-23 | 2019-02-12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一种基于超声的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 |
CN111460578A (zh) * | 2020-03-23 | 2020-07-2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高超声速飞行器头锥热环境高精度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
CN112525826A (zh) * | 2020-11-13 | 2021-03-19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大气光学湍流强度测量、评估和修正方法及系统 |
CN113686965A (zh) * | 2021-09-16 | 2021-11-23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gis盆式绝缘子次表面热应力超声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4818505A (zh) * | 2022-05-10 | 2022-07-29 | 南京净环热冶金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预测加热炉内钢坯温度分布的方法 |
CN114841023A (zh) * | 2022-07-04 | 2022-08-02 | 中山大学 | 一种热学数据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9)
Title |
---|
IHARA I 等: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and heat flux using ultrasound", 《2015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NSING TECHNOLOGY》 * |
JIA YUNLU: "Noninvasive ultrasound measurements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heat fluxes in solids", 《ENERGY & FUELS》 * |
ZHAO JIAN-NING: "Thermal rectification mechanis of one-dimensional composite structure with interface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CTA PHYSICA AINICA》 * |
刘建霞 等: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气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 |
张后举 等: "钢管混凝土结构截面温度分布研究", 《黑龙江科技信息》 * |
张玉华 等: "端铣切削可转位铣刀片刃前区温度场分析",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 |
曾纯: "铝/钛异种合金超声波焊接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
杨彦克 等: "用超声法估定火伤混凝土构件截面上的温度分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
石友安 等: "超声固体测温中的二维温度场重建算法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50916B (zh) | 2023-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2566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of measuring material loss from a solid structure | |
CN111781276B (zh) | 基于分维数的钢轨超声导波缺陷识别与定位方法及装置 | |
KR20110066353A (ko) | 크랙 감지 시스템 및 크랙 감지 방법 | |
CN109612611B (zh) | 一种超声检测结构永存应力的方法 | |
KR100832839B1 (ko) | 초음파 종파와 횡파를 이용한 두께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 |
Heinlein et al. | Improved thickness measurement on rough surfaces by using guided wave cut-off frequency | |
Jiao et al. | Low-frequency vibration modulation of guided waves to image nonlinear scatterers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 |
CN103063171A (zh) | 一种工件壁厚的测量方法 | |
CN115950916B (zh) | 一种物体表面热流密度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
US11796511B1 (en) | Structural monitoring system | |
Miqueleti et al. | Acoustic impedance measurement method using spherical waves | |
Sgalla et al. | A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velocity of ultrasonic waves: An application to stress analysis | |
CN111256630B (zh) | 利用电磁超声导波频散特性快速测量金属板材厚度方法 | |
Shiokawa et al. | Surface acoustic wave sensor for liquid-phase application | |
Lissenden et al. | Fatigue crack growth monitoring of an aluminum joint structure | |
CN201191179Y (zh) | 一种具有探头识别功能的测厚仪 | |
JP4687293B2 (ja) | ドップラー式超音波流速分布計 | |
JP2006250595A (ja) | 超音波計測方法および装置 | |
Slusariuc et al. |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distance with ultrasound sensor in gas environment | |
RU2761382C1 (ru) |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корости и типа коррозии | |
JP2012189352A (ja) | 表面を伝播する超音波の音速測定装置と方法 | |
Fromme |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stiffened plates using guided ultrasonic waves | |
JPH0729447Y2 (ja) | 超音波計測装置 | |
Loveday et al. | Influence of resonant transducer variations on long range guided wave monitoring of rail track | |
JP4143527B2 (ja) | 薄板超音波探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