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2220B - 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2220B
CN115932220B CN202310238076.7A CN202310238076A CN115932220B CN 115932220 B CN115932220 B CN 115932220B CN 202310238076 A CN202310238076 A CN 202310238076A CN 115932220 B CN115932220 B CN 115932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fixed ring
arc
bas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380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32220A (zh
Inventor
张洪霞
王根生
赵辉
王翀
邢骥杰
耿淑伟
杨婕
张剑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gzhou Zhenping Gree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gzhou Zhenping Gree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gzhou Zhenping Gree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gzhou Zhenping Gree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380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2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2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2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32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2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碳通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用于检测碳通量的检测单元,测量装置还包括连通单元,连通单元包括设置在底座上且内径可变的弹性圆筒,弹性圆筒的顶端能够与检测单元连接,弹性圆筒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弹性环形气囊,本发明通过连通单元能够形成不同体积的封闭腔,以便于检测单元采集单位时间内不同体积封闭腔内的碳通量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碳通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碳通量是碳循环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它表示生态系统通过某一生态断面的碳元素的总量。土壤碳通量能很好地反映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对于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土壤碳通量作长时间、连续、精准的测量,需对一个难以做到密闭要求的环境中,尽量创造封闭的条件,以减小测量误差,从而对测量装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一些相关的土壤碳通量测量装置,不甚注重尽量密闭的问题,抽取的测量用气体误差较大。
中国专利CN110824140B公开了一种土壤碳通量测量装置,包括贮气筒、基座、机架、活动式贮气筒盖、筒盖升降装置、筒盖平移装置、传感器、显示器和系统控制微机,其贮气筒由上部的固定式筒体、下部的活动式筒体和套在两筒体外的薄型弹性套组合而成,下部活动式筒体由多片纵向呈圆周排列的弧形面滑片合围而成,每片能随样地表面的凹凸不平作上下伸缩调整。
该装置可在地面形成能够检测碳通量的封闭空间,然而无法调节该封闭空间的体积,进而无法采集单位时间内不同体积封闭空间内的碳通量数据,不利于碳汇检测数据的分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通过可以改变封闭空间的连通单元,解决了现有设备无法采集单位时间内不同体积封闭空间内的碳通量数据的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用于检测碳通量的检测单元,测量装置还包括连通单元,连通单元包括设置在底座上且内径可变的弹性圆筒,弹性圆筒的顶端能够与检测单元连接,弹性圆筒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弹性环形气囊。
优选地,测量装置还包括滑动下压单元,滑动下压单元包括下压部、滑动部和驱动部,下压部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底座的顶部,滑动部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下压部的顶端,驱动部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引导滑动部沿水平方向移动,连通单元设置在下压部上,检测单元设置在滑动部上,滑动部沿水平方向滑动时下压部下降。
优选地,底座上设置有避让口;连通单元还包括第一固定环、弧形片、第二固定环、转动环和限位组件;第一固定环水平地设置在避让口的顶部,第一固定环上均布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滑槽平行的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弧形片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的底端且竖直向下延伸,弹性圆筒套设在弧形片的外侧,弧形片的底端抵接在弹性环形气囊的顶端,弧形片的顶端居中位置设置有贯穿第一滑槽的第一立柱,弧形片的顶端两侧还设置有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第二立柱穿过第二滑槽并与其滑动配合,第三立柱穿过第三滑槽并与其滑动配合;第二固定环同轴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的顶部,第二固定环的外圆周面向下延伸并与第一固定环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的顶端能够与检测单元连接;转动环同轴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转动环上设置有与其径向倾斜的拨动槽,第一立柱穿过拨动槽并与其滑动配合,转动环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延伸的拨动杆,拨动杆贯穿第二固定环的外圆周面的延伸部并与其滑动配合;限位组件设置在底座上并与拨动杆传动连接,限位组件用以调节拨动杆沿水平方向的角度。
优选地,弧形片的外弧面上等间距地设置有条形槽。
优选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光杆、丝杆和限位块,第一光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底座的顶部;丝杆与第一光杆平行地设置在底座的顶部;限位块沿第一光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光杆上,限位块与丝杆螺纹连接,限位块抵接在拨动杆的一侧。
优选地,丝杆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转盘。
优选地,连通单元还包括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和第三限位环,第一限位环同轴地设置在第一立柱上,第一限位环位于转动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第二限位环同轴地设置在第二立柱上,第三限位环同轴地设置在第三立柱上,第二限位环和第三限位环位于第一固定环和转动环之间。
优选地,连通单元还包括垫片,垫片套设在第一立柱上。
优选地,下压部包括升降板、斜板、连接筒、连接柱和弹簧;升降板水平地设置在底座的顶部,连通单元设置在升降板上;斜板倾斜地设置在升降板的顶端,斜板的外侧向下延伸并与升降板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筒沿竖直方向固定地设置在斜板的底端,连接筒的顶端开口贯穿斜板,连接筒的底端与第二固定环的顶端开口连通;连接柱沿竖直方固定设置在升降板的底端四角,连接柱沿竖直方向贯穿底座并与其滑动配合;弹簧套设在连接柱上,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升降板的底端和底座的顶端;滑动部包括滑动盖和第二光杆,第二光杆沿水平方向固定地设置在底座的顶部,滑动盖沿第二光杆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光杆上,滑动杆的外侧向下延伸并与斜板的顶面密封滑动配合;驱动部包括支架和电动推杆,支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电动推杆沿第二光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架上,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滑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下压部还包括第四限位环,第四限位环设置在连接柱的底端,第四限位环位于底座的底部。
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连通单元能够形成不同体积的封闭腔,以便于检测单元采集单位时间内不同体积封闭腔内的碳通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在第一种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A-A截面处的立体剖视图;
图4是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在第二种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5是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7是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中连通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中连通单元拆卸第二固定环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的连通单元拆卸第二固定环和转动环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9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中连通单元的整体立体分解图。
图中标号为:
1-底座;
101-立脚;
102-避让口;
2-检测单元;
3-连通单元;
301-弹性圆筒;
3011-环形气囊;
302-第一固定环;
3021-第一滑槽;
3022-第二滑槽;
3023-第三滑槽;
303-弧形片;
3031-第一立柱;
3032-第二立柱;
3033-第三立柱;
3034-条形槽;
304-第二固定环;
305-转动环;
3051-拨动槽;
3052-拨动杆;
306-限位组件;
3061-第一光杆;
3062-丝杆;
3063-限位块;
3064-转盘;
307-第一限位环;
308-第二限位环;
309-第三限位环;
310-垫片;
4-滑动下压单元;
401-下压部;
4011-升降板;
4012-斜板;
4013-连接筒;
4014-连接柱;
4015-弹簧;
4016-第四限位环;
402-滑动部;
4021-滑动盖;
4022-第二光杆;
403-驱动部;
4031-支架;
4032-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0所示,本申请提供:
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检测碳通量的检测单元2,测量装置还包括连通单元3,连通单元3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且内径可变的弹性圆筒301,弹性圆筒301的顶端能够与检测单元2连接,弹性圆筒301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弹性环形气囊3011。
将底座1放置在检测地面上,使得弹性环形气囊3011能够抵接在地面上,弹性环形气囊3011可随地面的凹凸不平而发生形变,以使得弹性圆筒301的底端能够与地面密封连接,因检测单元2设置在底座1上并与弹性圆筒301的顶端连通,检测单元2可用于检测碳通量,检测单元2包括但不限于CO2传感器、气体压力传感器、气体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弹性圆筒301和弹性环形气囊3011可形成与检测单元2连接的封闭腔,当调整弹性圆筒301的内径时,弹性环形气囊3011的内径同样可发生形变而改变其内径,进而能够改变封闭腔的体积,以此能够采集单位时间内不同体积封闭腔内的碳通量数据。
如图3所示,测量装置还包括滑动下压单元4,滑动下压单元4包括下压部401、滑动部402和驱动部403,下压部401沿竖直方向弹性地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滑动部402沿水平方向滑动地设置在下压部401的顶端,驱动单元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引导滑动部402沿水平方向移动,连通单元3设置在下压部401上,检测单元2设置在滑动部402上,滑动部402沿水平方向滑动以使得下压部401克服弹力下降时,检测单元2与弹性圆筒301的顶端连通且弹性环形气囊3011抵接在地面上。
测量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滑动部402上的检测单元2位于连通单元3的一侧,以使得弹性圆筒301的顶部打开,便于对弹性圆筒301的内壁进行清理或其他操作,弹性环形气囊3011高于地面,避免测量装置在工作状态时,弹性环形气囊3011与地面直接接触,以此提高弹性环形气囊3011的使用寿命;在测量装置工作时,启动驱动部403,使得驱动部403带动滑动部402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下压部401克服弹力而下降,使得弹性环形气囊3011抵接在地面上,以此密封连接弹性圆筒301的底端和地面,检测单元2移动至弹性圆筒301的顶部并与其内腔连接,使得检测单元2能够采集弹性圆筒301内的碳通量数据。
如图6-图11所示,底座1的底端四角设置有立脚101,底座1上设置有避让口102;连通单元3还包括第一固定环302、弧形片303、第二固定环304、转动环305和限位组件306;第一固定环302水平地设置在避让口102的顶部,第一固定环302上均布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滑槽3021,第一滑槽3021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滑槽3021平行的第二滑槽3022和第三滑槽3023;弧形片303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端且竖直向下延伸,弧形片303的轴线竖直,弹性圆筒301套设在阵列的弧形片303的外侧,弧形片303的底端抵接在弹性环形气囊3011的顶端,弧形片303的顶端居中位置设置有贯穿第一滑槽3021的第一立柱3031,弧形片303的顶端两侧还设置有第二立柱3032和第三立柱3033,第二立柱3032穿过第二滑槽3022并与其滑动配合,第三立柱3033穿过第三滑槽3023并与其滑动配合;第二固定环304同轴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302的顶部,第二固定环304的外圆周面相向延伸并与第一固定环30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304的顶端能够与检测单元2连接;转动环305同轴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302和第二固定环304之间,转动环305上设置有与其径向倾斜的拨动槽3051,第一立柱3031穿过拨动槽3051并与其滑动配合,转动环305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延伸的拨动杆3052,拨动杆3052贯穿第二固定环304的外圆周面的延伸部并与其滑动配合;限位组件306设置在底座1上并与拨动杆3052传动连接,限位组件306用以调节拨动杆3052沿水平方向的角度。
立脚101能够使得底座1悬设在地面上,通过避让口102能够使得弹性环形气囊3011穿过避让口102后抵接在地面上;将第一固定环302固定地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通过第二滑槽3022与第二立柱3032的配合,以及第三滑槽3023和第三立柱3033而配合,能够使得弧形片303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端沿第一固定环302的径向移动,因弧形片303有多个,这使得多个弧形片303可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部同步远离或靠近第一固定环302的轴线,通过将第二固定环304同轴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302的顶部,使得第二固定环304的外圆周面向下延伸并与第一固定环302的顶端连接,使得套设在多个弧形片303外的弹性圆筒301中的气体不会通过第一滑槽3021、第二滑槽3022和第三滑槽3023向外溢出,检测单元2能够与第二固定环304的开口连接,将转动环305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302和第二固定环304之间,当需要调节弧形片303与第一固定环302轴线的距离时,转动拨动杆3052,使得转动环305在第一固定环302和第二固定环304之间转动,且因第一立柱3031穿过第一滑槽3021后与拨动槽3051滑动配合,而拨动槽3051与转动环305的径向倾斜,这使得在拨动槽3051的引导作用下,第一立柱3031可以在第一滑槽3021上滑动,进而能够带动多个弧形片303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端滑动,弹性圆筒301可为橡胶制品,其具有弹性和延展性,将弹性圆筒301套设在多个弧形片303的外侧,使得多个弧形片303抵接在弹性圆筒301的内圆周面上,当多个弧形片303同步远离第一固定环302的轴线时,多个弧形片303能够对弹性圆筒301进行扩张,使得弹性圆筒301的内腔体积增大,进而增大封闭腔的体积,当多个弧形片303同步靠近第一固定环302的轴线时,弹性圆筒301因其自身的弹力而收缩,进而减小封闭腔的体积;限位组件306设置在底座1上可以调节拨动杆3052的角度,以便于将弧形片303固定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部某一位置,以防止弧形片303因弹性圆筒301的收缩力而自行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端发生滑动,以此提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11所示,弧形片303的外弧面上等间距地设置有条形槽3034。
通过在弧形片303的外弧面上等间距地设置条形槽3034,以此减小弧形片303外弧面与弹性圆筒301内圆周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弧形片303与弹性圆筒301的摩擦力,当弧形片303远离或靠近第一固定环302的轴线时,弹性圆筒301更易向外扩张或收缩,因弹性圆筒301具有弹性且可形变,当弹性圆筒301套设在多个弧形片303组成的结构外侧时,弹性圆筒301的内周会形变而卡在条形槽3034中,这使得弹性圆筒301不易从多个弧形片303组成的结构上脱离,以此能够提高装置的稳定性,使得弹性环形气囊3011能够稳定地抵接在地面上。
如图1所示,限位组件306包括第一光杆3061、丝杆3062和限位块3063,第一光杆3061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丝杆3062与第一光杆3061平行地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限位块3063沿第一光杆3061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光杆3061上,限位块3063与丝杆3062螺纹连接,限位块3063抵接在拨动杆3052的一侧。
当需要固定拨动杆3052的角度时,转动丝杆3062,因限位块3063沿第一光杆3061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光杆3061上,而丝杆3062又与限位块3063螺纹连接,以此能够调节限位块3063在第一光杆3061上的位置,弧形片303因弹性套筒的收缩弹力会带动转动环305在第一固定环302和第二固定环304之间转动,进而使得需克服收缩弹力而带动拨动杆3052转动,因限位块3063抵接在拨动杆3052的一侧,通过调整限位块3063的位置,使得拨动杆3052能够克服收缩弹力而带动转动环305在第一固定环302和第二固定环304之间旋转,以此将多个弧形片303同步固定在第一固定环302底端的某一位置。
如图1所示,丝杆3062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转盘3064。
通过转盘3064能够稳定地转动丝杆3062,以此调节限位块3063在第一光杆3061上的位置。
如图10所示,连通单元3还包括第一限位环307、第二限位环308和第三限位环309,第一限位环307同轴地设置在第一立柱3031上,第一限位环307位于转动环305和第二固定环304之间,第二限位环308同轴地设置在第二立柱3032上,第三限位环309同轴地设置在第三立柱3033上,第二限位环308和第三限位环309位于第一固定环302和转动环305之间。
通过将第一限位环307套设在第一立柱3031上,使得第一立柱3031无法脱离转动环305,而将第二限位环308套设在第二立柱3032上,将第三限位环309套设在第三立柱3033上,使得第二立柱3032无法脱离第二滑槽3022,而使第三立柱3033无法脱离第三滑槽3023,进而使得弧形片303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端仅能够沿第一固定环302的径向移动,以防止弧形片303脱离第一固定环302,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10所示,连通单元3还包括垫片310,垫片310套设在第一立柱3031上。
垫片310套设在第一立柱3031上,使得转动环305的底面与第二立柱3032和第三立柱3033的顶端不接触,防止转动环305的底面被第二立柱3032和第三立柱3033刮花。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下压部401包括升降板4011、斜板4012、连接筒4013、连接柱4014和弹簧4015;升降板4011水平地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连通单元3设置在升降板4011上;斜板4012倾斜地设置在升降板4011的顶端,斜板4012的外侧向下延伸并与升降板4011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筒4013沿竖直方向固定地设置在斜板4012的底端,连接筒4013的顶端开口贯穿斜板4012,连接筒4013的底端与第二固定环304的顶端开口连通;连接柱4014沿竖直方固定设置在升降板4011的底端四角,连接柱4014沿竖直方向贯穿底座1并与其滑动配合;弹簧4015套设在连接柱4014上,弹簧4015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升降板4011的底端和底座1的顶端;滑动部402包括滑动盖4021和第二光杆4022,第二光杆4022沿水平方向固定地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滑动盖4021沿第二光杆4022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光杆4022上,滑动杆的外侧向下延伸并与斜板4012的顶面密封滑动配合;驱动部403包括支架4031和电动推杆4032,支架403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电动推杆4032沿第二光杆402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架4031上,电动推杆4032的输出轴与滑动杆固定连接。
测量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检测单元2位于连通单元3的一侧,以此使得上弹性圆筒301的顶端暴露,便于清理或安装,支架4031用于将电动推杆4032稳定地设置在自多上,当启动电动推杆4032时,电动推杆4032的输出轴带动滑动盖4021在第二光杆4022上水平移动,而滑动盖4021外侧向下延伸并与斜板4012的斜面密封滑动配合,升降板4011通过连接柱4014滑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使得滑动盖4021带动斜板4012向下移动,升降板4011克服弹簧4015的弹力而下降,这使得弹性环形气囊3011能够向下抵接在地面上,滑盖与连接筒4013的连通,以此使得检测单元2能够采集弹性圆筒301内的碳通量数据。
如图4所示,下压部401还包括第四限位环4016,第四限位环4016设置在连接柱4014的底端,第四限位环4016位于底座1的底部。
通过将第四限位环4016设置在连接柱4014上,使得连接柱4014无法脱离底座1,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检测碳通量的检测单元(2),其特征在于,测量装置还包括连通单元(3),连通单元(3)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且内径可变的弹性圆筒(301),弹性圆筒(301)的顶端能够与检测单元(2)连接,弹性圆筒(301)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弹性环形气囊(3011);
测量装置还包括滑动下压单元(4),滑动下压单元(4)包括下压部(401)、滑动部(402)和驱动部(403);
下压部(40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
滑动部(402)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下压部(401)的顶端;
驱动部(403)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引导滑动部(402)沿水平方向移动,连通单元(3)设置在下压部(401)上,检测单元(2)设置在滑动部(402)上,滑动部(402)沿水平方向滑动时下压部(401)下降;
底座(1)上设置有避让口(102);
连通单元(3)还包括第一固定环(302)、弧形片(303)、第二固定环(304)、转动环(305)和限位组件(306);
第一固定环(302)水平地设置在避让口(102)的顶部,第一固定环(302)上均布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滑槽(3021),第一滑槽(3021)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滑槽(3021)平行的第二滑槽(3022)和第三滑槽(3023);
弧形片(303)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端且竖直向下延伸,弹性圆筒(301)套设在弧形片(303)的外侧,弧形片(303)的底端抵接在弹性环形气囊(3011)的顶端,弧形片(303)的顶端居中位置设置有贯穿第一滑槽(3021)的第一立柱(3031),弧形片(303)的顶端两侧还设置有第二立柱(3032)和第三立柱(3033),第二立柱(3032)穿过第二滑槽(3022)并与其滑动配合,第三立柱(3033)穿过第三滑槽(3023)并与其滑动配合;
第二固定环(304)同轴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302)的顶部,第二固定环(304)的外圆周面向下延伸并与第一固定环(30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304)的顶端能够与检测单元(2)连接;
转动环(305)同轴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302)和第二固定环(304)之间,转动环(305)上设置有与其径向倾斜的拨动槽(3051),第一立柱(3031)穿过拨动槽(3051)并与其滑动配合,转动环(305)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延伸的拨动杆(3052),拨动杆(3052)贯穿第二固定环(304)的外圆周面的延伸部并与其滑动配合;
限位组件(306)设置在底座(1)上并与拨动杆(3052)传动连接,限位组件(306)用以调节拨动杆(3052)沿水平方向的角度;
通过避让口(102)使弹性环形气囊(3011)穿过避让口(102)后抵接在地面上,将第一固定环(302)固定地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通过第二滑槽(3022)与第二立柱(3032)的配合,以及第三滑槽(3023)和第三立柱(3033)配合,使弧形片(303)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端沿第一固定环(302)的径向移动,弧形片(303)有多个,多个弧形片(303)可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部同步远离或靠近第一固定环(302)的轴线,通过将第二固定环(304)同轴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302)的顶部,使第二固定环(304)的外圆周面向下延伸并与第一固定环(302)的顶端连接,使套设在多个弧形片(303)外的弹性圆筒(301)中的气体不会通过第一滑槽(3021)、第二滑槽(3022)和第三滑槽(3023)向外溢出,检测单元(2)能够与第二固定环(304)的开口连接,将转动环(305)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环(302)和第二固定环(304)之间,当需要调节弧形片(303)与第一固定环(302)轴线的距离时,转动拨动杆(3052),使得转动环(305)在第一固定环(302)和第二固定环(304)之间转动,第一立柱(3031)穿过第一滑槽(3021)后与拨动槽(3051)滑动配合,拨动槽(3051)与转动环(305)的径向倾斜,在拨动槽(3051)的引导作用下,第一立柱(3031)在第一滑槽(3021)上滑动,带动多个弧形片(303)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端滑动,弹性圆筒(301)可为橡胶制品,其具有弹性和延展性,将弹性圆筒(301)套设在多个弧形片(303)的外侧,多个弧形片(303)抵接在弹性圆筒(301)的内圆周面上,当多个弧形片(303)同步远离第一固定环(302)的轴线时,多个弧形片(303)能够对弹性圆筒(301)进行扩张,使得弹性圆筒(301)的内腔体积增大,进而增大封闭腔的体积,当多个弧形片(303)同步靠近第一固定环(302)的轴线时,弹性圆筒(301)因其自身的弹力而收缩,进而减小封闭腔的体积,限位组件(306)设置在底座(1)上可以调节拨动杆(3052)的角度,以便于将弧形片(303)固定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部某一位置,以防止弧形片(303)因弹性圆筒(301)的收缩力而自行在第一固定环(302)的底端发生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片(303)的外弧面上等间距地设置有条形槽(30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306)包括第一光杆(3061)、丝杆(3062)和限位块(3063);
第一光杆(3061)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丝杆(3062)与第一光杆(3061)平行地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
限位块(3063)沿第一光杆(306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光杆(3061)上,限位块(3063)与丝杆(3062)螺纹连接,限位块(3063)抵接在拨动杆(305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丝杆(3062)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转盘(306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连通单元(3)还包括第一限位环(307)、第二限位环(308)和第三限位环(309);
第一限位环(307)同轴地设置在第一立柱(3031)上,第一限位环(307)位于转动环(305)和第二固定环(304)之间;
第二限位环(308)同轴地设置在第二立柱(3032)上;
第三限位环(309)同轴地设置在第三立柱(3033)上,第二限位环(308)和第三限位环(309)位于第一固定环(302)和转动环(30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连通单元(3)还包括垫片(310),垫片(310)套设在第一立柱(30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压部(401)包括升降板(4011)、斜板(4012)、连接筒(4013)、连接柱(4014)和弹簧(4015);
升降板(4011)水平地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连通单元(3)设置在升降板(4011)上;
斜板(4012)倾斜地设置在升降板(4011)的顶端,斜板(4012)的外侧向下延伸并与升降板(4011)的顶端固定连接;
连接筒(4013)沿竖直方向固定地设置在斜板(4012)的底端,连接筒(4013)的顶端开口且贯穿斜板(4012),连接筒(4013)的底端与第二固定环(304)的顶端开口连通;
连接柱(4014)沿竖直方固定设置在升降板(4011)的底端四角,连接柱(4014)沿竖直方向贯穿底座(1)并与其滑动配合;
弹簧(4015)套设在连接柱(4014)上,弹簧(4015)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升降板(4011)的底端和底座(1)的顶端;
滑动部(402)包括滑动盖(4021)和第二光杆(4022),第二光杆(4022)沿水平方向固定地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滑动盖(4021)沿第二光杆(402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二光杆(4022)上,滑动杆的外侧向下延伸并与斜板(4012)的顶面密封滑动配合;
驱动部(403)包括支架(4031)和电动推杆(4032),支架(403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电动推杆(4032)沿第二光杆(402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架(4031)上,电动推杆(4032)的输出轴与滑动杆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压部(401)还包括第四限位环(4016),第四限位环(4016)设置在连接柱(4014)的底端,第四限位环(4016)位于底座(1)的底部。
CN202310238076.7A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 Active CN115932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8076.7A CN115932220B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8076.7A CN115932220B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2220A CN115932220A (zh) 2023-04-07
CN115932220B true CN115932220B (zh) 2023-06-16

Family

ID=86554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38076.7A Active CN115932220B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222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6471A (zh) * 2022-08-09 2023-01-31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4746B1 (en) * 2004-05-13 2010-04-2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Method of detecting leakage from geologic formations used to sequester CO2
US8916037B1 (en) * 2006-08-31 2014-12-23 Mocon, Inc.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monoxide in a gaseous sample
WO2010069030A1 (en) * 2008-12-15 2010-06-24 St. 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flux of a soil gas
CN103197048B (zh) * 2013-04-17 2015-11-18 北京萨维福特科技有限公司 气动式土壤气体通量测定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10025913A (zh) * 2019-05-08 2019-07-19 三门踱哒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森林环境监测系统
CN210037800U (zh) * 2019-05-31 2020-02-07 阜新工大华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土壤气体通量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CN110824140B (zh) * 2019-10-22 2020-10-30 浙江农林大学 土壤碳通量测量装置
CN110716026B (zh) * 2019-10-22 2020-11-03 浙江农林大学 测量土壤碳通量用的封闭型贮气测量筒
CN211825811U (zh) * 2020-03-27 2020-10-30 浙江华奕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总线气体探测模组
CN212693364U (zh) * 2020-06-09 2021-03-12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检测废气取样装置
CN112264931B (zh) * 2020-10-23 2021-10-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自适应类型与尺寸可变试件的打磨夹具
JP2022147914A (ja) * 2021-03-24 2022-10-06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ガスセンサ
WO2023000286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钢带码垛装置及钢带码垛方法
CN113618452B (zh) * 2021-08-23 2022-05-17 意特利(滁州)智能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加工座
CN114371255B (zh) * 2021-12-09 2024-05-28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一种建筑碳汇检测装置
CN115615848A (zh) * 2022-10-09 2023-01-1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预应力钢筋冲击防护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6471A (zh) * 2022-08-09 2023-01-31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2220A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66531U (zh) 一种视频监控用方便拆卸的固定座
CN115932220B (zh) 一种适用于农林碳汇检测用测量装置
CN211477776U (zh) 一种大气环境检测用的气体采样装置
CN216899741U (zh) 一种生态环境用地下水调查采样设备
CN213293135U (zh) 一种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的存放装置
CN210802997U (zh) 便携式野外水样采集检测装置
CN210135882U (zh) 检平装置
CN107022479A (zh) 一种进行样本比对的细菌繁殖箱
CN21733241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污水检测装置
CN111811444B (zh) 一种镜片剪切机成品检测机构
CN208350606U (zh) 一种碳酸锂水分测定装置
CN217278003U (zh) 一种便携的建筑墙隔热性能检测装置
CN219532294U (zh) 一种快速拆装的温度传感器
CN21720866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快速检测距离的摄像装置
CN21864634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于安装的环境传感器
CN219098615U (zh) 一种便携式水质检测装置
CN212855838U (zh) 一种实验室样本检测仪器
CN211954769U (zh) 一种地质勘探取样装置
CN219590138U (zh) 一种化合物的定量型检测设备
CN207794082U (zh) 一种斜桩施工装置
CN219161332U (zh) 一种组合式环境检测仪
CN213324336U (zh) 一种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
CN116660320B (zh) 一种co气体检测报警器
CN211118514U (zh) 一种塑胶跑道硅pu有害物质测量仪器
CN220871923U (zh) 用于线缆的温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