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1549A - 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1549A
CN115931549A CN202211264937.0A CN202211264937A CN115931549A CN 115931549 A CN115931549 A CN 115931549A CN 202211264937 A CN202211264937 A CN 202211264937A CN 115931549 A CN115931549 A CN 115931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piece
center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rock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49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子钰
陈为海
田军利
张钊
汤虎
孙飞
韩震
陈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unlu Building Material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unlu Building Material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unlu Building Material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unlu Building Material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49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15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1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15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岩石抗压强度测量技术的领域,公开了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包括S1,钻取试件:用切石机从岩石试样中钻取多个圆柱体状试件;S2,测量试件尺寸: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顶面和底面直径,用以计算试件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S3,试件饱水处理:将试件放入浸水容器内进行饱水处理;S4,试件抗压试验:将试件放在压力试验机上对其施加轴向压力,以测试试件单轴抗压强度。本申请具有便于在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测试时对多种直径的页岩样本进行对中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岩石抗压强度测量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岩石抗压强度的基本试验方法包括饱和单轴试验法和点荷载试验法。其中,饱和单轴试验法是指将圆柱状岩石试件经吸水饱和后,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对其施加轴向压力,直至试件达到极限被破坏,从而测定出岩石试件单位承压面积的强度。
授权公告号为CN20605709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页岩岩心单轴抗压强度测试装置,其包括底座和上安装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千斤顶,千斤顶上端设置有下压板,下压板的中央开设有用于确定页岩样本位置的圆柱状凹槽。上安装座上竖直设置有丝杠,丝杠下端设置有上压板。测试时,圆柱状的页岩样本底端卡接于下压板的圆柱状凹槽内,上压板将页岩样本顶端压紧。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下压板上的圆柱状凹槽只能对同一种直径的页岩样本进行对中,从而导致该页岩岩心单轴抗压强度测试装置适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在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测试时对多种直径的页岩样本进行对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钻取试件:用切石机从岩石试样中钻取多个圆柱体状试件。
S2,测量试件尺寸: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顶面和底面直径,用以计算试件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S3,试件饱水处理:将试件放入浸水容器内进行饱水处理。
S4,试件抗压试验:将试件放在压力试验机上对其施加轴向压力,以测试试件单轴抗压强度;
基于S4,压力试验机包括试验机本体、丝杠和千斤顶,丝杠螺纹连接于试验机本体顶部,千斤顶设置于试验机本体底部,丝杠和千斤顶同轴设置,千斤顶活塞杆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用于放置试件,丝杠下端设置有对中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对中组件用于对试件进行对中,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对中组件对中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使用切石机从岩石试样中钻取多个圆柱体状试件,再分别测量试件顶面和底面直径,并计算出试件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然后对试件进行饱水处理,饱水处理后,将试件放置于底座上。先根据试件直径使用调节组件调节对中组件的尺寸,调节完成后,下降丝杠,丝杠带动对中组件下降,当对中组件下降至与试件顶端抵接时,使用对中组件对试件进行对中,使得试件和底座同轴设置,最后启动千斤顶,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从而完成对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测量试验;通过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对中组件对中尺寸,从而便于在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测试时对多种直径的页岩样本进行对中,提高了压力试验机的适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压力试验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丝杠底端,所述固定座底面滑动连接有两个驱动块,两个所述驱动块沿靠近或远离对方的方向滑动,两个所述驱动块上均设置有一对对中板,一对所述对中板沿垂直于驱动块滑移方向排列,一对所述对中板相邻一侧远离驱动块一端朝向远离对方的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试件对中时,将两个驱动块向靠近对方的方向滑动,两个驱动块带动两对对中板向靠近对方的方向移动,由于一对对中板相邻一侧远离驱动块一端朝向远离对方的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在对中过程中对试件起导向作用,当两队对中板滑动至均与试件周侧壁抵接时,完成对试件的对中,操作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调节丝杠,所述调节丝杠上的螺纹设置为两段且反向,所述调节丝杠上的两段螺纹处均螺纹连接有一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沿靠近或远离对方的方向滑动,两个所述滑块分别用于带动两个驱动块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丝杠,调节丝杠带动两个滑块向靠近或远离对方的方向滑动,两个滑块带动两个驱动块向靠近或远离对方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两对对中板滑动。
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杆,每个所述驱动块内的连接杆均设置为两根,两根所述连接杆一端分别与两块相邻的对中板铰接,两根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均铰接有移动块,两块所述移动块均滑动连接于驱动块内,两块所述移动块上均固定连接有移动齿条,所述驱动块内转动连接有两个驱动齿轮,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两根移动齿条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齿轮转动,带动移动齿条滑移,移动齿条带动移动块滑移,移动块带动连接杆一端滑移,连接杆另一端带动对中板转动,从而使得对中板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相邻对中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对两块对中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直径的页岩样本,从而对不同直径的页岩样本进行对中。
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两根驱动齿条,两根所述驱动齿条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驱动块内,所述驱动齿条位于相邻两个驱动齿轮之间,所述驱动齿条长度方向两侧均开设有齿槽,所述驱动齿条两侧齿槽分别与两个驱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驱动齿条,驱动齿条带动与其相邻的两个驱动齿轮反向转动,从而完成对两根移动齿条滑移的驱动,进而带动两个移动块滑移,通过一根驱动齿条带动两个移动块同步滑移,从而使得两块相邻的对中板同步转动,以使得两块对中板之间距离改变保持同步,减小对对中精确度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驱动齿条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沿驱动齿条长度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用于插接于定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块对中板之间的距离调节完成后,将定位销插接于对应的定位孔内,从而完成对驱动齿条的限位,进而完成对对中板的限位,提高了对中板对中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定位杆下方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销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连接于定位板上,所述固定套筒内沿其轴向滑动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底端和固定套筒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定位柱用于插接于定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驱动齿条时,将定位柱按压至固定套筒内,当驱动齿条滑动完成后,定位柱从固定套筒内弹出,定位柱卡接于对应的定位孔内,从而完成对驱动齿条的限位。
可选的,两个所述驱动块上均设置有一组防护箱,两个所述防护箱用于保护两组调节组件,两个所述防护箱下方均设置有一组防护罩,两个所述防护罩用于围合试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试件施加压力时,防护罩将试件围合,从而减小碎石飞溅的可能性,以提高试验的安全性;防护箱对调节组件起防护作用,以减小碎石撞击在调节组件上,对调节组件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防护罩包括波纹半管和两根弧形条,两根所述弧形条分别固定连接于波纹半管两端,两个所述防护箱底面均开设有弧形槽,位于上方的两根弧形条分别卡接于两个弧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位于上方的两根弧形条分别卡接于对应的弧形槽内,从而将两个防护罩固定在防护箱上;防护罩设置为波纹半管,在千斤顶压试件时,防护罩随之压缩,从而以便于进行试验。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底面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杆插接于插接槽内,所述垫板顶面开设有环形槽,位于下方的两根弧形条均卡接于环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位于下方的两根弧形条卡接于环形槽内,从而将防护罩固定在垫板上;当试验完成后,将位于上方的两根弧形条从弧形槽内取下,再将垫板从底座上取下,从而便于对碎石进行转运;同时在转运过程中防护罩对碎石起防护作用,以减少碎石的掉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先使用切石机从岩石试样中钻取多个圆柱体状试件,再分别测量试件顶面和底面直径,并计算出试件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然后对试件进行饱水处理,饱水处理后,将试件放置于底座上。先根据试件直径使用调节组件调节对中组件的尺寸,调节完成后,下降丝杠,丝杠带动对中组件下降,当对中组件下降至与试件顶端抵接时,使用对中组件对试件进行对中,使得试件和底座同轴设置,最后启动千斤顶,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从而完成对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测量试验;通过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对中组件对中尺寸,从而便于在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测试时对多种直径的页岩样本进行对中,提高了压力试验机的适用性;
2.将试件对中时,将两个驱动块向靠近对方的方向滑动,两个驱动块带动两对对中板向靠近对方的方向移动,由于一对对中板相邻一侧远离驱动块一端朝向远离对方的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在对中过程中对试件起导向作用,当两队对中板滑动至均与试件周侧壁抵接时,完成对试件的对中,操作简单方便;
3.驱动齿轮转动,带动移动齿条滑移,移动齿条带动移动块滑移,移动块带动连接杆一端滑移,连接杆另一端带动对中板转动,从而使得对中板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相邻对中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对两块对中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直径的页岩样本,从而对不同直径的页岩样本进行对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正视图,主要用于展示对中组件;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图,主要用于展示调节组件;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定位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防护组件;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图,主要用于展示连接件;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收集组件;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图,主要用于展示垫板。
附图标记说明:1、对中组件;11、固定座;111、转动槽;112、限位槽;113、滑槽;12、调节丝杠;13、限位环;14、把手;15、滑块;16、连接板;17、驱动块;171、调节槽;172、第一移动槽;173、容纳槽;174、第二移动槽;18、连接柱;19、对中板;2、调节组件;21、连接杆;22、移动块;23、移动齿条;24、驱动齿轮;25、驱动齿条;26、定位杆;261、定位孔;27、定位板;28、定位销;281、固定套筒;282、弹簧;283、定位柱;284、固定环;285、推拉板;3、防护组件;31、防护箱;311、侧板;3111、定位槽;312、底板;3121、弧形槽;32、转动座;33、连接件;331、第一固定板;332、第二固定板;333、复位弹簧;334、定位球;4、底座;41、连接套筒;42、插接槽;5、收集组件;51、垫板;511、环形槽;52、插接杆;53、防护罩;531、弧形条;5311、卡接槽;532、波纹半管;533、卡接块;6、压力试验机;61、试验机本体;62、丝杠;63、千斤顶;64、手轮;7、试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进行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时,需要用到压力试验机6。压力试验机6包括试验机本体61、丝杠62以及千斤顶63,丝杠62螺纹连接于试验机本体61顶端,千斤顶63固定连接于试验机底部,丝杠62与千斤顶63同轴设置。丝杠62顶端固定连接有手轮64,以便于转动丝杠62。试件7放置于丝杠62和千斤顶63之间,千斤顶63对试件7施加轴向压力,以对试件7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钻取试件7:用切石机从岩石试样中钻取多个试件7,钻取时,应使试块呈圆柱形。
S2,测量试件7尺寸:用游标卡尺量取多个试件7尺寸,在圆柱形试块顶面和底面分别量取两个相互正交的直径,并分别取其平均值计算顶面和底面的面积,最后取顶面和底面面积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S3,试件7浸水:将试件7放入浸水容器内进行饱水处理,浸水时间为48h。
S4,试件7抗压试验:将试件7从浸水容器内取出并擦干,然后放在压力试验机6上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取多块试件7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测定值。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参照图1,压力试验机6包括底座4,底座4设置于千斤顶63活塞杆上,试件7放置于底座4上。丝杠62底端设置有对中组件1,当丝杠62底端下降至对中组件1与试件7顶端抵接时,对中组件1用于将试件7对中。对中组件1上设置有两组调节组件2,两组调节组件2用于根据试件7直径调节对中组件1的尺寸。对中组件1上设置有防护组件3,防护组件3用于保护调节组件2,以减小调节组件2受到飞溅的碎石损坏的可能性。防护组件3下方设置有收集组件5,收集组件5位于底座4上,试件7位于收集组件5内,收集组件5用于对压碎后的碎石进行收集,以便于转运。
参照图1和图2,对中组件1包括固定座11,固定座11固定连接于丝杠62底端,固定座11长度方向与丝杠62轴向垂直。固定座11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转动槽111,转动槽111内同轴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杠12,调节丝杠12上开设有两段螺纹,两段螺纹沿调节丝杠12轴向排列,两段螺纹方向相反。调节丝杠12中部位置同轴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3,转动槽111侧壁对应限位环13开设有限位槽112,限位环13同轴转动连接于限位槽112内。调节丝杠12两端均伸出转动槽111,且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4,以便于转动调节丝杠12。
参照图2,调节丝杠12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15,两个滑块15分别与调节丝杠12的两段螺纹螺纹连接,固定座11内沿转动槽111轴向开设有两个滑槽113,两个滑槽113底面均开通,两个滑块15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滑槽113内。两个滑块15底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位于两个滑块15相邻一端。
转动把手14,把手14带动调节丝杠12转动,调节丝杠12带动两个滑块15沿靠近或远离对方的方向滑动,两个滑块15分别带动两块连接板16沿靠近或远离对方的方向滑动。
参照图2和图3,两块连接板16底面均固定连接有驱动块17,驱动块17长度方向与固定底座4长度方向垂直。两块驱动块17相邻一侧均开设有调节槽171,两个调节槽171内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8,连接柱18轴向竖直设置。每个连接柱18上均转动连接有两块对中板19,两块相邻的对中板19以连接柱18为转动中心水平转动连接于调节槽171内,两块对中板19沿驱动块17长度方向排列,同一连接柱18上的两块对中板19相邻一侧的自由端均向远离对方的方向倾斜设置。
当对试件7进行对中时,将试件7放置于底座4上,转动丝杠62,使得固定座11下降至与试件7抵接,两块连接板16分别带动两个驱动块17沿靠近对方的方向滑动,每个驱动块17均带动两块对中板19向靠近试件7的方向移动,在两组对中板19向靠近对方的方向移动过程中,两组对中板19推动试件7移动,直至将试件7与定位板27对中,此时,四块对中板19均与试件7周侧壁抵接。
参照图3,两组调节组件2分别位于两块驱动块17上,调节组件2用于调节相邻两块对中板19之间的间距。调节组件2包括两根连接杆21,两根连接杆21一端分别与两块对中板19靠近连接柱18的一侧铰接,两根连接杆21另一端均铰接有移动块22。两个移动块22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齿条23,移动齿条23长度方向与驱动块17长度方向垂直。驱动块17内开设有两条第一移动槽172,两条第一移动槽172沿驱动块17长度方向排列,两条第一移动槽172长度方向均与驱动块17长度方向垂直,每个移动块22和其上的移动齿条23均滑动连接于一条第一移动槽172内。两条第一移动槽172之间开设有容纳槽173,容纳槽173与两条第一移动槽172连通。容纳槽173内转动连接有两个驱动齿轮24,两个驱动齿轮24沿与移动齿条23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两个驱动齿轮24均与相邻的移动齿条23啮合。两个驱动齿轮24之间设置有驱动齿条25,驱动齿条25长度方向与移动齿条23长度方向平行,驱动齿条25两侧均开设有齿槽,用于与两个驱动齿轮24啮合。驱动块17内开设有第二移动槽174,第二移动槽174位于两个第一移动槽172之间,第二移动槽174长度方向与第一移动槽172长度方向平行,第二移动槽174与容纳槽173连通,驱动齿条25滑动连接于第二移动槽174内。
当试件7直径大于两块相邻的对中板 19之间的距离时,滑动驱动齿条25,驱动齿条25带动两个驱动齿轮24转动,两个驱动齿轮24分别带动两根移动齿条23向远离试件7的方向滑动,两根移动齿条23分别带动两个移动块22向远离试件7的方向滑动,两个移动块22分别带动两根连接杆21与对中板19铰接一端向远离试件7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两块相邻的对中板19自由端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使两块对中板19之间的距离增大。
参照图4,驱动齿条25底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6,定位杆26长度方向与驱动齿条25长度方向平行,定位杆26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孔261,多个定位孔261沿定位杆26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定位孔261开设方向与定位杆26长度方向垂直。定位杆26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7,定位板27位于驱动齿条25远离对中板19一端,定位板27朝向定位杆26一侧设置有定位销28,定位销28长度方向与定位杆26长度方向垂直,定位销28用于插接于定位孔261内。定位销28包括固定套筒281,固定套筒281固定连接于定位板27底端,固定套筒281轴向与定位杆26长度方向垂直。固定套筒281底端封闭,固定套筒281内固定连接有弹簧282,弹簧28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283,定位柱283与固定套筒281同轴设置,定位柱283滑动连接于固定套筒281内。定位柱283直径与定位孔261直径相等,当定位柱283插接于定位孔261内时,定位柱283对定位杆26进行限位。为便于拉动定位柱283,定位柱28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84,固定环284上固定连接有推拉板285。
滑动驱动齿条25时,按压推拉板285,使定位柱283位于固定套筒281内。当驱动齿条25滑移完成后,推动推拉板285,使定位柱283从固定套筒281内滑出,并插接于对应的定位孔261内,从而完成对定位杆26的限位,即完成对驱动齿条25的限位。
参照图5,防护组件3包括两个防护箱31,两个防护箱31分别设置于两个驱动块17上,两个驱动块17分别位于两个防护箱31内。防护箱31用于保护调节组件2,减小调节组件2被压碎后的石块撞击的可能性。
参照图5,两个驱动块17远离对方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转动座32,两个防护箱31分别铰接于两组转动座32上。防护箱31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311和一块底板312,底板312固定连接于两块侧板311之间。驱动块17位于对应一组防护箱31的两块侧板311之间,且底板312上方,两块侧板311远离对中板19一端与对应的一组转动座32铰接。连接板16两端均设置有一组连接件33,防护箱31位于相邻两组连接件33之间,连接件33用于固定防护箱31。
参照图5和图6,连接件33包括第一固定板331,第一固定板331铰接于连接板16一端,第一固定板331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32,第二固定板332与第一固定板331垂直设置。连接板16一端和第二固定板332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33,复位弹簧333用于带动第二固定板332转动至与相邻侧板311抵紧。第二固定板332朝向相邻侧板311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球334,侧板311上均对应定位球334开设有定位槽3111,当第二固定板332转动至与侧板311抵接时,定位球334卡接于对应的定位槽3111内。
当进行岩石抗压试验时,将两个第二固定板332向远离驱动块17的方向转动,将两个防护箱31转动至位于两组调节组件2下方,松开第二固定板332,复位弹簧333带动定位球334卡接于对应的定位槽3111内,从而将两个防护箱31固定在两组调节组件2下方,以保护调节组件2,减小调节组件2被碎石撞击的可能性。
参照图7,底座4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41,连接套筒41同轴套接于千斤顶63活塞杆上,且与千斤顶63活塞杆通过螺栓连接。
参照图8,收集组件5包括垫板51,垫板51底面固定连接有四根插接杆52,插接杆52轴向与千斤顶63轴向平行,四根插接杆52沿垫板51底面均匀分布,底座4顶面对应四根插接杆52开设有四个插接槽42,四根插接杆52分别插接于四个插接槽42内。垫板51与底座4同轴设置,试件7放置于垫板51上。
参照图7,收集组件5还包括两个防护罩53,两个防护罩53设置于防护箱31和垫板51之间,用于围合试件7。防护罩53包括两根弧形条531,两根弧形条531材质均设置为硅胶,两根弧形条531沿竖直方向排列,两根弧形条531之间固定连接有波纹半管532,两个波纹半管532组成完整的波纹管。其中一组防护罩53的两根弧形条53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533,另外一组防护罩53的两根弧形条531两端均对应开设有卡接槽5311,弧形条531上的两个卡接块533分别卡接于对应的两个卡接槽5311内。
参照图7和图8,两个防护箱31底面均开设有弧形槽3121,弧形槽3121设置为半圆形,当防护箱31通过连接件33固定在驱动块17上时,位于上方的两根弧形条531分别卡接于两个弧形槽3121内。垫板51顶面开设有环形槽511,环形槽511与弧形槽3121同轴设置,位于下方的两根弧形条531卡接于环形槽511内,从而将防护罩53固定于防护箱31和垫板51之间。
将四根插接杆52分别插接于四个插接槽42内,从而将垫板51固定在底座4上。当进行岩石抗压试验时,将两个防护罩53卡接,将位于上方的两根弧形条531分别卡接于两个弧形槽3121内,位于下方的两根弧形条531卡接于环形槽511内,防护罩53围护在试件7外,从而以减少被压碎后的石块飞溅的可能性。当试验完成后,将位于上方的两根弧形条531从弧形槽3121内取出,将垫板51从底座4上取下,从而以便于对碎石进行转运。
本申请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将底座4通过螺栓连接于千斤顶63活塞杆上,将四根插接杆52分别插接于四个插接槽42内,从而将垫板51固定在底座4上。将试件7放置于垫板51上,转动丝杠62,使得固定座11下降至与试件7抵接。
转动把手14,把手14带动调节丝杠12转动,调节丝杠12带动两个滑块15沿靠近或远离对方的方向滑动,两个滑块15分别带动两块连接板16沿靠近或远离对方的方向滑动,两块连接板16分别带动两个驱动块17沿靠近对方的方向滑动。每个驱动块17均带动两块对中板19向靠近试件7的方向移动,在两组对中板19向靠近对方的方向移动过程中,两组对中板19推动试件7移动,直至将试件7与定位板27对中,此时,四块对中板19均与试件7周侧壁抵接,从而完成对试件7的对中。
当进行岩石抗压试验时,将两个第二固定板332向远离驱动块17的方向转动,将两个防护箱31转动至位于两组调节组件2下方,松开第二固定板332,复位弹簧333带动定位球334卡接于对应的定位槽3111内,从而将两个防护箱31固定在两组调节组件2下方,以保护调节组件2。将两个防护罩53卡接,将位于上方的两根弧形条531分别卡接于两个弧形槽3121内,位于下方的两根弧形条531卡接于环形槽511内,从而将防护罩53围护在试件7外。
当试验完成后,将位于上方的两根弧形条531从弧形槽3121内取出,将垫板51从底座4上取下,从而以便于对碎石进行转运。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钻取试件(7):用切石机从岩石试样中钻取多个圆柱体状试件(7);
S2,测量试件(7)尺寸: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7)顶面和底面直径,用以计算试件(7)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S3,试件(7)饱水处理:将试件(7)放入浸水容器内进行饱水处理;
S4,试件(7)抗压试验:将试件(7)放在压力试验机(6)上对其施加轴向压力,以测试试件(7)单轴抗压强度;
基于S4,压力试验机(6)包括试验机本体(61)、丝杠(62)和千斤顶(63),丝杠(62)螺纹连接于试验机本体(61)顶部,千斤顶(63)设置于试验机本体(61)底部,丝杠(62)和千斤顶(63)同轴设置,千斤顶(63)活塞杆上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用于放置试件(7),丝杠(62)下端设置有对中组件(1)和调节组件(2),所述对中组件(1)用于对试件(7)进行对中,所述调节组件(2)用于调整对中组件(1)对中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组件(1)包括固定座(11),所述固定座(11)固定连接于丝杠(62)底端,所述固定座(11)底面滑动连接有两个驱动块(17),两个所述驱动块(17)沿靠近或远离对方的方向滑动,两个所述驱动块(17)上均设置有一对对中板(19),一对所述对中板(19)沿垂直于驱动块(17)滑移方向排列,一对所述对中板(19)相邻一侧远离驱动块(17)一端朝向远离对方的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组件(1)还包括调节丝杠(12),所述调节丝杠(12)上的螺纹设置为两段且反向,所述调节丝杠(12)上的两段螺纹处均螺纹连接有一个滑块(15),两个所述滑块(15)沿靠近或远离对方的方向滑动,两个所述滑块(15)分别用于带动两个驱动块(17)滑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连接杆(21),每个所述驱动块(17)内的连接杆(21)均设置为两根,两根所述连接杆(21)一端分别与两块相邻的对中板(19)铰接,两根所述连接杆(21)另一端均铰接有移动块(22),两块所述移动块(22)均滑动连接于驱动块(17)内,两块所述移动块(22)上均固定连接有移动齿条(23),所述驱动块(17)内转动连接有两个驱动齿轮(24),两个所述驱动齿轮(24)分别与两根移动齿条(23)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两根驱动齿条(25),两根所述驱动齿条(25)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驱动块(17)内,所述驱动齿条(25)位于相邻两个驱动齿轮(24)之间,所述驱动齿条(25)长度方向两侧均开设有齿槽,所述驱动齿条(25)两侧齿槽分别与两个驱动齿轮(24)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条(25)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6),所述定位杆(26)上沿驱动齿条(25)长度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定位孔(261),所述定位杆(26)上设置有定位销(28),所述定位销(28)用于插接于定位孔(26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6)下方设置有定位板(27),所述定位销(28)包括固定套筒(281),所述固定套筒(281)固定连接于定位板(27)上,所述固定套筒(281)内沿其轴向滑动连接有定位柱(283),所述定位柱(283)底端和固定套筒(281)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82),所述定位柱(283)用于插接于定位孔(261)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块(17)上均设置有一组防护箱(31),两个所述防护箱(31)用于保护两组调节组件(2),两个所述防护箱(31)下方均设置有一组防护罩(53),两个所述防护罩(53)用于围合试件(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53)包括波纹半管(532)和两根弧形条(531),两根所述弧形条(531)分别固定连接于波纹半管(532)两端,两个所述防护箱(31)底面均开设有弧形槽(3121),位于上方的两根弧形条(531)分别卡接于两个弧形槽(312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垫板(51),所述垫板(51)底面固定连接有插接杆(52),所述底座(4)上开设有插接槽(42),所述插接杆(52)插接于插接槽(42)内,所述垫板(51)顶面开设有环形槽(511),位于下方的两根弧形条(531)均卡接于环形槽(511)内。
CN202211264937.0A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Pending CN1159315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4937.0A CN115931549A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4937.0A CN115931549A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1549A true CN115931549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49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4937.0A Pending CN115931549A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15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0053A (zh) * 2023-09-01 2023-10-03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渗流压力对岩土强度影响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0053A (zh) * 2023-09-01 2023-10-03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渗流压力对岩土强度影响的装置
CN116840053B (zh) * 2023-09-01 2023-11-03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渗流压力对岩土强度影响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31549A (zh) 一种测定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
CN108000383B (zh) 一种脆性岩心和不规则岩心夹持装置及其岩心钻取方法
CN115575124B (zh) 一种应用于高温轴承的自动装配检测装置
CN219675722U (zh) 一种钢筋反向弯曲试验机
CN210571693U (zh) 压力试验机
CN210090641U (zh) 一种电机空载试验台
CN216771323U (zh) 一种可靠性检测装置
CN216205869U (zh) 一种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
CN112665942A (zh) 既有幕墙硅酮结构胶拉伸粘结强度的现场检测方法
CN211318007U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夹持装置的压力试验机
CN114608862A (zh) 一种保证土样完整性的建筑工程中土壤击实试验取土装置
CN210923290U (zh) 一种混凝土试块压力试验机
CN112666000A (zh) 一种共承台环箍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5179203U (zh) 一种扭转拉力试验机
CN214201009U (zh) 一种航空机械零部件生产用压力检测设备
CN220357236U (zh) 一种连接器接触片测试工装
CN219704194U (zh) 一种可以快速进行装夹的治具
CN220367138U (zh) 一种混凝土瓷砖板材抗折试验机
CN211505033U (zh) 一种压力试验机
CN219935480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链条节数精准拉伸机
CN117419841B (zh) 一种铝板残余应力无损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CN220839853U (zh) 一种液压夹具
CN220854400U (zh) 一种煤矿地下开采用冲击矿压装置
CN220516288U (zh) 一种管材毛刺打磨装置
CN215678458U (zh) 一种电池信息采集辅助测试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No. 8 Xianrun Road, Former Residence of Pu Songling, Pujia Village, Hongshan Town, Zichu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5100

Applicant after: Runlu Zhike Inspe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1 Yingbin Avenue, Former Residence of Pu Songling, Hongshan Town, Zichu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5100

Applicant before: Shandong Runlu Building Material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