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0296A - 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0296A
CN115930296A CN202211589575.2A CN202211589575A CN115930296A CN 115930296 A CN115930296 A CN 115930296A CN 202211589575 A CN202211589575 A CN 202211589575A CN 115930296 A CN115930296 A CN 115930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duct
air
indoor
in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895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智峰
佘林度
王磊
肖云
崔艳丹
唐茂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5895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02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0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02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其中室内换热装置包括:风道(100),其内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第一风道(110)具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第二风道(120)具有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21)连通,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连通;第一风道(110)内设有风阀(200),风阀(200)被配置为调节第一风道(110)的流通面积;第一换热器(300),设在第二风道(120)内;和室内风机(11),设在风道(100)内,被配置为向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内提供气流。

Description

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
背景技术
除湿再热过程是恒温恒湿机空气处理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除湿再热过程的能耗除了跟设定的温湿度相关以外,机组室内侧的风量设定也会很大程度影响机组的能耗。
在除湿再热的过程中,要满足相同的热湿负荷,经过换热器的风量越大,机组制冷量与再热量越大,压缩机所需的功耗越大,因此通过降低经过换热器的风量可以有效的降低功耗,提高机组除湿再热的能效。但是在降低经过换热器的风量的同时,需保证室内循环的风量维持稳定,如果室内循环风量大幅度降低,室内空气将不能充分换热,室内空气状态极可能出现分层分区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能够在满足换热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机组能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换热装置,包括:
风道,其内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一风道内设有风阀,风阀被配置为调节第一风道的流通面积;
第一换热器,设在第二风道内;和
室内风机,设在风道内,被配置为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提供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机可选择地提供恒定的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机设在第一风道以外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机设在第二风道内,第二风道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换热器与室内风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机设在风道内位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外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机设在靠近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位置,室内风机处于吹风模式;和/或室内风机设在靠近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位置,室内风机处于吸风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道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沿第一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呈C形结构,C形结构的两端均与第二风道的侧壁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器,设在风道内位于第一风道以外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设在第二风道内,第二风道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设在风道内位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外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换热器设在风道沿第二方向的中间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呈C形结构,C形结构的两端均与第二风道的侧壁连通,第二换热器设在风道内与第二风道正对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为用于除湿的室内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另一个为用于加热的再热器;其中,再热器相对于室内换热器位于靠近第二出风口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恒温恒湿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室内换热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恒温恒湿设备还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器,设在风道内位于第一风道以外的区域,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为用于除湿的室内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另一个为用于加热的再热器;其中,
再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均通过冷媒换热且并联设置,且一端与室外换热器连接,另一端通过切换阀组与压缩机连接,切换阀组用于切换室内换热器、再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或
再热器为电加热组件,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换热,且一端与室外换热器连接,另一端通过切换阀组与压缩机连接,切换阀组用于切换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或
再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均通过冷媒换热且并联设置,且一端与室外换热器连接,再热器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分别通过四通阀与压缩机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内换热装置,该实施例在室内风机提供的风量满足使用需求,可保证室内循环风量稳定的情况下,通过风阀改变第一风道内的风阻,可改变第一风道的通流面积,由此能够通过动态调整经过第一换热器的风量,在保证换热效果的基础上,大幅降低机组的能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恒温恒湿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公开恒温恒湿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公开恒温恒湿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公开室内换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室内换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室内换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室内换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室内换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室内换热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本公开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此外,当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以间接地在所述另一元件上并且在它们之间插入有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另外,当元件被称作“连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间接地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并且在它们之间插入有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在下文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
本公开中采用了“上”、“下”、“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室内换热装置,如图4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装置包括:风道100、第一换热器300和室内风机11。其中,风道100内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第一风道110具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第二风道120具有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21连通,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连通;第一风道110内设有风阀200,风阀200被配置为调节第一风道110的流通面积;第一换热器300设在第二风道120内;室内风机11设在风道100内,被配置为向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内提供气流。
其中,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只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连通,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形成风道100内的两个分支风道,可以直线、折线或曲线路径延伸,风道100位于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以外的区域形成公共风道。第一风道110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风道120的第二进风口121位于同侧,第一风道110的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风道120的第二出风口122位于同侧。
风阀200设在第一风道110内,风阀200可运动地设置,通过调节风阀200的开度,可调节第一风道110的通流面积,从而调节流经第一风道110的风量大小。第一换热器300设在第二风道120内,其可以为用于调节温度的室内换热器,例如制冷或制热,或者也可以为用于除湿的再热器。第一换热器300可通过冷媒换热,也可通过电加热换热。
室内风机11可以为轴流风机,可根据布置位置选择吸风模式或吹风模式。室内风机11提供的气流可同时进入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气流进入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后可在出风口汇流。
该实施例在室内风机11提供的风量满足使用需求,可保证室内循环风量稳定的情况下,通过风阀200改变第一风道110内的风阻,可改变第一风道110的通流面积。当换热量需求较小时,可通过风阀200减小第一风道110内的风阻,使流经第一风道110内的风量变大,第一换热器300所在第二风道120的风量就会变小,可降低第一换热器300的换热量,从而在满足换热需求的情况下降低机组能耗;当换热量需求较大时,可通过风阀200增大第一风道110内的风阻,使流经第一风道110内的风量变小,第一换热器300所在第二风道120的风量就会变大,可提高第一换热器300的换热量,从而优先满足换热需求。由此,该室内换热装置能够通过动态调整经过第一换热器300的风量,在满足换热需求的基础上,大幅降低机组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机11可选择地提供恒定的风量,以在不降低室内循环风量的基础上,动态调整第二风道120内的风量。在室内风机11提供恒定风量时,经过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总风量保持不变。
该实施例能够在降低第二风道120内的风量的同时,保证室内空气循环量稳定,使室内空气充分换热,防止室内空气出现分层分区的情况。由此,本公开的室内换热装置使第二风道120内的风量根据换热需求自适应调整,在不影响机组温度或湿度调控精度,且不降低室内循环风量的前提下,达到降低机组能耗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机11设在第一风道110以外的区域。例如,室内风机11可设在第二风道120内,或者也可设在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以外的公共风道内。
该实施例在风阀200处于任何调节状态下,即使第一风道110全部关闭,都能够保证室内风机11向第二风道120内提供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室内风机11设在第二风道120内,第二风道120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第一换热器300与室内风机1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第一换热器300与室内风机11可正对设置,以提高换热效率,或者第一换热器300与室内风机11也可沿第二方向y偏离预设距离。
该实施例能够在换热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室内风机11产生的风量更容易到达第一换热器300,且气流经过第一换热器300的速度更大且均匀,可达到较好的换热效果;而且,在换热负荷降低的情况下,室内风机11产生的风量也可部分到达第一风道110,以减小经过第一换热器300的风量,从而在满足换热需求的情况下降低机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8所示,室内风机11设在风道100内位于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以外的区域,即设在公共风道内。
该实施例能够使室内风机11提供的风量到达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均较为容易,且易于同时到达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可在改变风阀200的开度动态调节经过第一换热器300的风量时,使经过第一换热器300的风量变化更灵敏,提高响应速度。
在此基础上,如图4、图5、图7所示,室内风机11设在靠近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21的位置,室内风机11处于吹风模式。如图6和图8所示,室内风机11设在靠近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的位置,室内风机11处于吸风模式。
下面描述风道100的设置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9所示,第二风道12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沿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
该实施例使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并排设置,可使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凑,且能够使室内风机11产生的风量更容易到达这两个风道,从而减小风阻,进一步降低机组能耗。
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风道110沿第一方向x延伸。具体地,风道100内设置隔板,以分隔为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
此种风道100可在简化结构,并减小风道100在第二方向y上所占尺寸,在风道100沿第二方向y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可尽量增大第一风道110的宽度,以增大通过第一风道110的风量调节范围,从而增大通过第二风道110的风量变化范围,能够满足换热负荷变化区间较大的工况,既能满足热负荷变化区间较大时的换热需求,又能降低机组能耗。
如图7至图9所示,第一风道110呈C形结构,C形结构的两端均与第二风道120的侧壁连通。第二风道120的宽度可小于第一风道110的宽度,尽量减小增加第一风道110对风道100整体结构尺寸的影响。
该实施例的风道100形成局部宽度减小的结构,可使室内换热装置适应特殊的安装需求,且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之间具有空间,可用于安装其它结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9所示,室内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器400,设在风道100内位于第一风道110以外的区域。其中,第二换热器400可设在第二风道120内,或者也可设在风道100内除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以外的公共风道内,其可以为用于调节温度的室内换热器,例如制冷或制热,或者也可以为用于除湿的再热器。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和风机1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该实施例同时设置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能够强化换热效果,或者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在通过其中一个换热器除湿后,采用另一个换热器再热,能够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优化空气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图8所示,第二换热器400设在第二风道120内,第二风道12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该实施例可方便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的布局,可采用两个大小一致的换热器;而且,气流在经过一个换热器之后直接以基本呈直线流动方式进入下一个换热器,可使最终换热后的气流温湿度均匀,提高出风温湿度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9所示,第二换热器400设在风道100内位于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以外的区域,即设在公共风道内。
该实施例可提高第二换热器400设置位置的灵活性,利于根据换热需要增加第二换热器400的体积。
在此基础上,在一种结构形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二换热器400设在风道100沿第二方向y的中间区域。第二换热器400可位于靠近进风口或出风口的一侧。
此种结构将第二换热器400设在风道100沿第二方向y的中间区域,能够同时对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气流进行换热,或者经过第二换热器400换热的气流可同时进入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由此可提高室内换热装置出风的温湿度均匀性,提高舒适度感受。
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如图9所示,第一风道110呈C形结构,C形结构的两端均与第二风道120的侧壁连通,第二换热器400设在风道100内与第二风道120正对的区域。
此种结构能够同时对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气流进行换热,或者经过第二换热器400换热的气流可同时进入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由此可提高室内换热装置出风的温湿度均匀性,提高舒适度感受。而且,经过其中一个换热器的气流可大部分以直线运动的方式再次经过另一个换热器,可使最终换热后的气流温湿度均匀,提高出风温湿度均匀性,且能将地气流损失,能降低机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中的一个为用于除湿的室内换热器9,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中的另一个为用于加热的再热器10;其中,再热器10相对于室内换热器9位于靠近第二出风口122的位置,即室内换热器9和再热器10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
例如,室内换热器9可处于制冷状态,用于除湿,在除湿后,由于空气温度较低,可通过再热器10提高空气温度,以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合适,提高舒适度感受。在该除湿再热模式下,可大幅降低机组能耗。
对于此种室内换热装置,在室内风机11提供的风量恒定的情况下,当热湿负荷较小时,可通过风阀200减小第一风道110内的风阻,使流经第一风道110内的风量变大,第二风道120的风量就会变小,可降低室内换热器9的换热量和/或再热器10的再热量,从而在维持室内空气循环两不变的同时,动态调整经过换热器的风量,在满足换热需求的情况下降低机组在除湿再热模式下的能耗。当换热量需求较大时,可通过风阀200增大第一风道110内的风阻,使流经第一风道110内的风量变小,第二风道120的风量就会变大,可提高室内换热器9的换热量和/或再热器10的再热量,从而优先满足换热需求。
下面给出本公开室内换热装置的六种具体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风道100内的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可接近。
第一风道110内设有风阀200,风阀200可通过转动、伸缩或移动等方式调节第一风道110的通流面积。
第二风道120内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这两个换热器的尺寸可相同,且放置方向一致。第一换热器300可以为室内换热器9,可在工作在蒸发状态时用于除湿,第二换热器4可以为再热器10,室内风机11设在风道100内位于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之外的区域,且位于风道100沿第二方向y的中间区域,且室内风机11位于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21所在侧,可提供恒定的风量,室内风机11工作于吹风模式。
在工作时,气流先经过第一换热器300进行除湿,接着再经过第二换热器400进行再热。
使用恒风量的室内风机11可以保证室内空气循环量稳定,通过调节风阀200可以改变第一风道110的风阻,因为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总风量一定,当第一风道110的风阻调小时,第一风道110的风量变大,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所在的第二风道120的风量变小,可大幅降低机组在除湿再热模式下的能耗。当第一风道110的风阻调大时,第一风道110的风量变小,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所在的第二风道120的风量变大。实现在维持室内空气循环量不变的同时,动态调整经过室内的室内换热器9和再热器10的风量,大幅降低机组在除湿再热模式下的能耗。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与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换热器300设在第二风道120内,第二换热器400和室内风机11设在风道100内位于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之外的区域,且位于风道100沿第二方向y的中间区域,且第二换热器400和室内风机11位于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所在侧,室内风机11可提供恒定的风量,室内风机11工作于吸风模式。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换热器400位于室内风机11和第一换热器300之间。
第一换热器300可以为室内换热器9,可在工作在蒸发状态时用于除湿,第二换热器4可以为再热器10。
第二换热器400与室内风机11共用一个风道,经过第二换热器400的风量不会发生改变,通过调节风阀200,只会改变经过第一换热器300的风量,此种方法同样能够实现在维持室内空气循环量不变的同时,动态调整经过室内换热器9的风量,大幅降低机组在除湿再热模式下的能耗。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与图5的区别在于,室内风机11和第二换热器400的位置发生对调,即在第一方向x上,室内风机11位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
此种方式同样能够实现在维持室内空气循环量不变的同时,动态调整经过室内换热器9的风量,大幅降低机组在除湿再热模式下的能耗。室内风机11的位置并不影响功能的实施。
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风道100内的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风道110的宽度小于第二风道120的宽度,第一风道110呈C形,其两端分别与第二风道120的侧壁连通。
第一风道110内设有风阀200,风阀200可通过转动、伸缩或移动等方式调节第一风道110的通流面积,风阀200可设在第一风道110的第一进风口111处,或者也可设在其它位置。
第二风道120内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这两个换热器的尺寸可相同,且放置方向一致。第一换热器300可以为室内换热器9,可在工作在蒸发状态时用于除湿,第二换热器4可以为再热器10,室内风机11设在风道100内位于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之外的区域,且位于风道100内与第二风道120正对的区域,室内风机11、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设置,且室内风机11位于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21所在侧,可提供恒定的风量,室内风机11工作于吹风模式。
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与图7的不同之处在于,室内风机11工作于吸风模式,且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的位置发生对调,即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换热器300位于第二换热器400与室内风机11之间。
此种形式将室内风机11改为吸风式,并对调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的位置,同样可以实现在维持室内空气循环量不变的同时,动态调整经过室内换热器9和再热器10的风量,大幅降低机组在除湿再热模式下的能耗。
在第六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与图8的区别在于,室内风机11和第二换热器400的位置发生对调,即在第一方向x上,室内风机11位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第一换热器300和室内风机11位于第二风道120内,第二换热器400设在风道100内位于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之外的区域,且位于风道100内与第二风道120正对的区域。室内风机11工作于吹风模式。
第一换热器300可以为再热器10,第二换热器400可以为室内换热器9,例如在蒸发状态下用于除湿。
在工作时,气流先经过第二换热器400进行除湿,再经过第一换热器300进行再热。
此种形式将室内风机11的位置发生改变,将室内风机11设在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同样可以实现在维持室内空气循环量不变的同时,动态调整经过再热器10的风量,大幅降低机组在除湿再热模式下的能耗。
其次,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恒温恒湿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室内换热装置。恒温恒湿设备可用于对温度和湿度均有要求的环境中,例如可用在机房、基站或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恒温恒湿设备还包括压缩机1和室外换热器31,室内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器400,设在风道100内位于第一风道110以外的区域,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中的一个为用于除湿的室内换热器9,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中的另一个为用于加热的再热器10。
如图1所示,再热器10和室内换热器9均通过冷媒换热且并联设置,且一端与室外换热器31连接,另一端通过切换阀组5与压缩机1连接,切换阀组5用于切换室内换热器9、再热器10和室外换热器31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蒸发状态和冷凝状态。
如图2所示,再热器10为电加热组件39,室内换热器9通过冷媒换热,且一端与室外换热器31连接,另一端通过切换阀组5与压缩机1连接,切换阀组5用于切换室内换热器9和室外换热器31的工作状态。
该实施例采用电加热组件39代替了图1中由再热器10、节流元件13和再热器10的出管感温包17组成的再热器组件。
如图3所示,再热器10和室内换热器9均通过冷媒换热且并联设置,且一端与室外换热器31连接,再热器10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9和室外换热器31分别通过四通阀与压缩机1连接。
该实施例考虑到再热器10只起到加热作用,只工作在冷凝状态,无需切换状态,所以直接连接压缩机1的排气端。室内换热器9和室外换热器31各自连接一个四通阀,通过四通阀切换其工作状态。
室外侧可以包括两个相同的室外机,每个室外机均包括一个电子膨胀阀33、一个室外换热器31和一个室外风机32;室外侧也可以仅包括一个室外机,室外机包括两个电子膨胀阀33、两个室外换热器31,两个室外风机32,两个室外风机32和两个室外换热器31所在的风道一一对应。
下面给出恒温恒湿设备的三个具体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恒温恒湿设备包括室内机A、第一室外机B和第二室外机C。
室内机A包括压缩机1、汽液分离器2、油分离器3、切换阀组5、室内换热器9和再热器10。压缩机1的进气端连接汽液分离器2,压缩机1的排气端连接油分离器3,油分离器3的回油管上设置过滤器38和回油毛细管23,回油管连接到汽液分离器2和压缩机1之间的进气管路上。压缩机1出口设置排气感温包17和第一高压检测传感器14,油分离器3的出口设置第二高压检测传感器15,汽液分离器2的进口设置低压检测传感器16。
室内换热器9和再热器10并联设置,室内换热器9和再热器10的第一端与切换阀组5连接,此外,切换阀组5还与油分离器3的排气口和汽液分离器2的进气口连通。室内换热器9的进口设有第一感温包21、过滤器38和第一电子膨胀阀12,室内换热器9的出口设有第二感温包20。再热器10的进口设有第三感温包19、过滤器38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3,再热器10的出口设有第四感温包21。室内换热器9和再热器10所在的风道100内设有室内风机11,室内风机11所在位置设置第五感温包40。室内换热器9和再热器10的第二端储液器25的第一口,储液器25的第二口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过滤器38、第一截止阀28和分流器26,分流器26可将室内机A引出的一个液管分为两个液管,以分别与第一室外机B和第二室外机C连接。
第一室外机B和第二室外机C的结构可相同,包括:室外换热器31和室外风机32,室外风机32用于加速室外换热器31换热,室外换热器31的进气管与切换阀组5连接,进气管上设有第二截止阀36和过滤器38,且进气口设有第六感温包34,用于检测进气温度。室外换热器31的进气管与切换阀组5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截止阀27和过滤器38。室外换热器31的出液管与分流器26的一个液管连接,出液管上依次设有过滤器38、第三电子膨胀阀33、过滤器38和第四截止阀37,且出液口设有第七感温包35,用于检测出液温度。
切换阀组5可用于切换室内换热器9、再热器10和两个室外换热器31的工作状态。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再热器10为电加热组件39,切换阀组5用于切换室内换热器9和两个室外换热器31的工作状态。
该实施例采用电加热组件39代替了图1中由再热器10、节流元件13和再热器10的出管感温包17组成的再热器组件。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再热器10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9和两个室外换热器31分别通过第一四通阀5、第二四通阀6和第三四通阀7与压缩机1的排气端连接。每个四通阀都连接一个毛细管22。
油分离器3的排气口通过一个分气器分成两个气路,每个气路再分别通过一个分气器分为两个气路,每个气路再连接对应的四通阀。
以上对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公开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100),其内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所述第一风道(110)具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所述第二风道(120)具有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21)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2)连通;所述第一风道(110)内设有风阀(200),所述风阀(200)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风道(110)的流通面积;
第一换热器(300),设在所述第二风道(120)内;和
室内风机(11),设在所述风道(100)内,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风道(110)和所述第二风道(120)内提供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机(11)可选择地提供恒定的风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机(11)设在所述第一风道(110)以外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机(11)设在所述第二风道(120)内,所述第二风道(120)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所述第一换热器(300)与所述室内风机(11)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机(11)设在所述风道(100)内位于所述第一风道(110)和所述第二风道(120)以外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风机(11)设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21)的位置,所述室内风机(11)处于吹风模式;和/或
所述室内风机(11)设在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2)的位置,所述室内风机(11)处于吸风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120)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风道(110)和所述第二风道(120)沿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110)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110)呈C形结构,所述C形结构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风道(120)的侧壁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器(400),设在所述风道(100)内位于所述第一风道(110)以外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设在所述第二风道(120)内,所述第二风道(120)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400)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设在所述风道(100)内位于所述第一风道(110)和所述第二风道(120)以外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110)和所述第二风道(120)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换热器(400)设在所述风道(100)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中间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110)呈C形结构,所述C形结构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风道(120)的侧壁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400)设在所述风道(100)内与所述第二风道(120)正对的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400)中的一个为用于除湿的室内换热器(9),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400)中的另一个为用于加热的再热器(10);
其中,所述再热器(10)相对于所述室内换热器(9)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122)的位置。
16.一种恒温恒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恒温恒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机(1)和室外换热器(31),所述室内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器(400),设在所述风道(100)内位于所述第一风道(110)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400)中的一个为用于除湿的室内换热器(9),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400)中的另一个为用于加热的再热器(10);其中,
所述再热器(10)和所述室内换热器(9)均通过冷媒换热且并联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1)连接,另一端通过切换阀组(5)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所述切换阀组(5)用于切换所述室内换热器(9)、所述再热器(1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1)的工作状态;或
所述再热器(10)为电加热组件(39),所述室内换热器(9)通过冷媒换热,且一端与室外换热器(31)连接,另一端通过切换阀组(5)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所述切换阀组(5)用于切换所述室内换热器(9)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1)的工作状态;或
所述再热器(10)和所述室内换热器(9)均通过冷媒换热且并联设置,且一端与室外换热器(31)连接,所述再热器(10)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压缩机(1),所述室内换热器(9)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1)分别通过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
CN202211589575.2A 2022-12-12 2022-12-12 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 Pending CN1159302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9575.2A CN115930296A (zh) 2022-12-12 2022-12-12 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9575.2A CN115930296A (zh) 2022-12-12 2022-12-12 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0296A true CN115930296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55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89575.2A Pending CN115930296A (zh) 2022-12-12 2022-12-12 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029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8222A (zh) * 2013-12-30 2015-07-01 苏丽芬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345659A (zh) * 2019-07-29 2019-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热除湿一体化制冷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1197815A (zh) * 2018-11-20 2020-05-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及空调
CN112856601A (zh) * 2019-11-28 2021-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CN216481274U (zh) * 2021-11-18 2022-05-1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5264621A (zh) * 2022-07-20 2022-11-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8222A (zh) * 2013-12-30 2015-07-01 苏丽芬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197815A (zh) * 2018-11-20 2020-05-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及空调
CN110345659A (zh) * 2019-07-29 2019-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热除湿一体化制冷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2856601A (zh) * 2019-11-28 2021-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CN216481274U (zh) * 2021-11-18 2022-05-1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5264621A (zh) * 2022-07-20 2022-11-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37802B1 (ko)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공기조화기
US7730736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0645636A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05298B (zh) 一种带排风热泵热回收的多联式新风空调机组及换热方法
JP2012145318A (ja) 流路切換弁、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KR20050077041A (ko) 공기흐름전환식 공기조화기
WO2020244207A1 (zh) 空调系统
CN116007219A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2267204A (ja) 除湿装置
CN115930296A (zh) 室内换热装置及恒温恒湿设备
US6272880B1 (en) Air conditioner
JPH0387535A (ja)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10601897U (zh) 空调器
CN210425368U (zh) 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
CN21083226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3081461B2 (ja) 空気熱源型空調システム
CN216557420U (zh)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CN111059630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20355711U (zh)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CN217109822U (zh) 一种三介质冷凝器调温除湿机
CN219045775U (zh) 室外换热器结构及空调系统
CN212431127U (zh) 空调器
CN217235783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924568U (zh)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器
WO2024127458A1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