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0812A -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0812A
CN115920812A CN202211488597.XA CN202211488597A CN115920812A CN 115920812 A CN115920812 A CN 115920812A CN 202211488597 A CN202211488597 A CN 202211488597A CN 115920812 A CN115920812 A CN 115920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haft
plate
reaction kettle
fan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85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宝
强宁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cheng Juhui Technology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cheng Juhui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cheng Juhui Technology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cheng Juhui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85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08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0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081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所述反应釜包括机床,所述机床上方安装有吊板,机床上安装有反应釜,所述吊板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储存罐,储存罐内存储有配置电解液的溶液,储存罐与反应釜管道连接,吊板下方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反应釜内部安装有主轴,主轴一端安装有搅拌扇,搅拌扇与主轴转动连接,主轴一端伸出反应釜,主轴与反应釜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主轴与驱动机构啮合传动,驱动机构使主轴带动搅拌扇水平旋转的同时也上下运动,使搅拌扇的搅拌混合范围扩大,从而提高配置电解液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加工、保存、使用的环境要求非常高,进而导致锂电池长期得不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配置电解液是重要的一步,对配置电解液的溶液的搅拌混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中,一般通过反应釜进行搅拌混合,电解液的质量很大程度的决定锂电池的质量。
反应釜被理解为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及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但是,现有反应釜在对电解液搅拌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搅拌机构的位置固定,往往只能对固定位置的电解液产生搅拌作用,对于体积较大的电解液,无法充分搅动,从而影响电解液的质量,延长了锂电池生产的工长,影响了锂电池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机床,所述机床上方安装有吊板,机床上安装有反应釜,所述吊板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储存罐,所述储存罐内存储有配置电解液的溶液,储存罐与反应釜管道连接,所述吊板下方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反应釜内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一端安装有搅拌扇,主轴一端伸出反应釜,主轴与反应釜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主轴与驱动机构啮合传动。储存罐将内部存储的溶液定量灌输到反应釜内,驱动机构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动作,并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在带动搅拌扇水平旋转的同时也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再带动搅拌扇上下运动,使搅拌扇在水平旋转的同时也实现上下运动,扩大了对溶液搅拌的范围,加快了溶液混合的效率。
每个所述储存罐下方均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通反应釜内部,输送管靠近储存罐的一端安装有阀门;
所述吊板中部下方安装有承载板,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板上,驱动机构包括主电机,所述主电机上安装有主斜齿轮,所述主轴上安装有从斜齿轮,所述主斜齿轮与从斜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从斜齿轮内侧安装有若干平键,所述主轴外表面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平键位于滑槽内;
所述反应釜上方中部在主轴的两侧安装有提升板,所述提升板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的提升槽,所述主轴外侧安装有外环,所述外环外侧安装有连杆;
在外环的带动下,所述连杆在提升槽内滑动。承载板对主轴的上端进行位置限制,主轴通过滑槽与从斜齿轮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主电机通过主斜齿轮及从斜齿轮带动主轴转动,由于外环固定在主轴外侧,连杆在外环的带动下运动到提升槽内,并在提升槽的导流下往上运动,从而通过外环将主轴往上提升,使主轴带动搅拌扇往上运动;当连杆从提升槽内滑出时,连杆失去支撑力,导致主轴在搅拌扇的带动下往下运动;通过提升槽的设置,实现主轴的上下运动。当主轴往上运动时,主轴通过滑槽实现与从斜齿轮之间的滑动连接。
所述主轴一端安装有两个连接板,所述搅拌扇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板之间;
所述搅拌扇包括底环,所述底环与连接板转动连接,底环外侧安装有若干扇板;
以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底环的两个扇板为界限,位于底环上方的扇板的右端面倾斜安装有前流板,位于上方扇板左侧的若干扇板的上端面倾斜安装有前流板,位于底环下方的扇板的左端面倾斜安装有后流板,位于下方扇板右侧的若干扇板的下端面倾斜安装有后流板;
若干所述前流板及后流板的内侧均安装有内流柱,所述内流柱为三棱柱。底环为扇板的安装提供载体,扇板为直板,扇板在竖直方向上旋转时,带动溶液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涡流;前流板、后流板以及内流柱使扇板上形成受力端面,主轴带动搅拌扇水平旋转时,受力端面为受到水流冲击得端面,使扇板受到竖直方向上的推力,进而使扇板在竖直方向上旋转。扇板在竖直旋转时,通过前流板、后流板以及内流柱在水平方向上搅动溶液,使溶液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涡流;竖直方向上的涡流与水平方向上的涡流相互影响,使溶液内部形成若干股小涡流或者乱流,进而加快多种溶液间的混合过程。通过搅拌扇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竖直方向上的旋转以及竖直方向上的上下运动,实现在溶液内多个范围区域中形成若干小涡流或乱流,加速多种溶液间的混合,提高电解液的配置效率。
所述反应釜包括外罐、内罐,所述外罐和内罐之间设置有隔温层以及控温层,所述控温层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温层用于调节内罐的温度;隔温层减少外界温度对内罐温度的影响;控温层对内罐的温度进行调节,避免配置电解液时,因溶液与内罐内部摩擦升温而导致内壁被腐蚀,提升内罐的使用寿命,减少生产成本。
所述内罐外侧设置有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内罐一体成型。加强板不仅用于增强内罐的结构强度,也用于增加内罐与控温层的接触面积,使控温板对内罐的控温效果增强。
所述内罐内部竖直安装有若干混合柱,每个所述混合柱内在若干个不同的水平面上开设有“Y”形的分流槽,所述分流槽“Y”端的一个支路弯曲并与另一个支路连通。搅拌扇在旋转时,搅动内罐中的溶液流动,内罐内壁附近的溶液在混合柱表面以及分流槽中流过;
溶液在“Y”形的分流槽中分流,并在“Y”汇聚,溶液在“Y”端形成涡流;
溶液在混合柱表面流动时,使混合柱一侧形成空隙,进而使该空隙处的溶液产生回流,使溶液在空隙处形成涡流;
通过在混合柱外侧以及内部形成涡流,从而打破内罐内壁处的溶液层流,加快对内罐内壁附近的溶液的混合,提高电解液的生产效率。
所述分流槽“Y”端形成涡流点a,所述混合柱外侧形成回流点b。溶液在涡流点a处形成涡流。溶液在回流点b处进行回流并与多个方向的溶液冲击形成涡流。
所述反应釜下端开设有排液口,反应釜下端在排液口外侧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内安装有排液杆,所述排液杆一端伸出排液管,伸出排液管的所述排液杆连接液压缸,位于排液管内部的所述排液杆一端安装有柱塞,所述柱塞对排液口进行封堵,所述柱塞的纵截面呈椭圆形。柱塞对排液口进行封堵,当需要将配置完成的电解液排出反应釜时,液压缸工作,通过排液杆将柱塞往上托,使柱塞将排液口打开,实现电解液的排放。椭圆形的设置,使柱塞往上运动时更好分散溶液的压力。
所述反应釜上端中部安装有垫块,所述垫块位于外环的下方。垫块对外环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使外环上的连杆对应提升槽下端开口的位置。
所述机床上方安装有四个支腿,所述支腿的一端与吊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储存罐将内部存储的溶液定量灌输到反应釜内,驱动机构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动作,并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在带动搅拌扇水平旋转的同时也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再带动搅拌扇上下运动,使搅拌扇在水平旋转的同时也实现上下运动,扩大了对溶液搅拌的范围,加快了溶液混合的效率。
2、前流板、后流板以及内流柱使扇板上形成受力端面,主轴带动搅拌扇水平旋转时,受力端面为受到水流冲击得端面,使扇板受到竖直方向上的推力,进而使扇板在竖直方向上旋转,扇板在竖直方向上旋转时,带动溶液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涡流。扇板在竖直旋转时,通过前流板、后流板以及内流柱在水平方向上搅动溶液,使溶液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涡流;竖直方向上的涡流与水平方向上的涡流相互影响,使溶液内部形成若干股小涡流或者乱流,进而加快多种溶液间的混合过程。通过搅拌扇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竖直方向上的旋转以及竖直方向上的上下运动,实现在溶液内多个范围区域中形成若干小涡流或乱流,加速多种溶液间的混合,提高电解液的配置效率。
3、隔温层减少外界温度对内罐温度的影响;同时,控温层对内罐的温度进行调节,避免配置电解液时,因溶液与内罐内部摩擦升温而导致内壁被腐蚀,提升内罐的使用寿命,减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反应釜内部前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搅拌扇前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搅拌扇上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内罐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图5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主轴与提升板配合使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主轴与提升板位置关系上视示意图。
图中:
1、机床;101、支腿;
2、吊板;201、储存罐;202、输送管;203、主电机;
3、反应釜;301、提升板;302、主轴;303、排液管;304、搅拌扇;305、混合柱;306、排液杆;307、柱塞;308、连接板;309、分流槽;310、外环;311、连杆;312、垫块;313、提升槽;3041、底环;3042、扇板;3043、前流板;3044、后流板;3045、内流柱;
4、外罐;
5、控温层;
6、内罐;601、加强板;
a、涡流点;
b、回流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反应釜包括机床1,机床1上方安装有四个支腿101,支腿101的一端与吊板2连接,机床1上安装有反应釜3,吊板2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储存罐201,储存罐201内存储有配置电解液的溶液,储存罐201与反应釜3管道连接,吊板2下方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反应釜3内部安装有主轴302,主轴302一端安装有搅拌扇304,主轴302一端伸出反应釜3,主轴302与反应釜3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主轴302与驱动机构啮合传动。
储存罐201将内部存储的溶液定量灌输到反应釜3内,驱动机构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动作,并带动主轴302转动,主轴302在带动搅拌扇304水平旋转的同时也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再带动搅拌扇304上下运动,使搅拌扇304在水平旋转的同时也实现上下运动,扩大了对溶液搅拌的范围,加快了溶液混合的效率。
每个储存罐201下方均安装有输送管202,输送管202的一端连通反应釜3内部,输送管202靠近储存罐201的一端安装有阀门,储存罐201上安装有泄压阀(图中未画出),当储存罐201往反应釜3中灌输溶液时,通过泄压阀自动调节内部压力,实现储存罐201内外压力的一致。
吊板2中部下方安装有承载板,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板上,驱动机构包括主电机203,主电机203上安装有主斜齿轮,主轴302上安装有从斜齿轮,主斜齿轮与从斜齿轮啮合传动;
从斜齿轮内侧安装有若干平键,主轴302外表面开设有若干滑槽,平键位于滑槽内;
反应釜3上方中部在主轴302的两侧安装有提升板301,提升板301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的提升槽313,主轴302外侧安装有外环310,外环310外侧安装有连杆311;
在外环310的带动下,连杆311在提升槽313内滑动。
反应釜3上端中部安装有垫块312,垫块312位于外环310的下方。垫块312对外环310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使外环310上的连杆311对应提升槽313下端开口的位置。
承载板对主轴302的上端进行位置限制,主轴302通过滑槽与从斜齿轮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主电机203通过主斜齿轮及从斜齿轮带动主轴302转动,由于外环310固定在主轴302外侧,连杆311在外环310的带动下运动到提升槽313内,并在提升槽313的导流下往上运动,从而通过外环310将主轴302往上提升,使主轴302带动搅拌扇304往上运动;当连杆311从提升槽313内滑出时,连杆311失去支撑力,导致主轴302在搅拌扇304的带动下往下运动;通过提升槽313的设置,实现主轴302的上下运动。当主轴302往上运动时,主轴302通过滑槽实现与从斜齿轮之间的滑动连接。
反应釜3下端开设有排液口,反应釜3下端在排液口外侧安装有排液管303,排液管303内安装有排液杆306,排液杆306一端伸出排液管303,伸出排液管303的排液杆306连接液压缸(图中未画出),位于排液管303内部的排液杆306一端安装有柱塞307,柱塞307对排液口进行封堵,柱塞307的纵截面呈椭圆形。柱塞307对排液口进行封堵,当需要将配置完成的电解液排出反应釜3时,液压缸工作,通过排液杆306将柱塞307往上托,使柱塞307将排液口打开,实现电解液的排放。
反应釜3包括外罐4、内罐6,外罐4和内罐6之间设置有隔温层以及控温层5,控温层5与控制系统连接,控温层5用于调节内罐6的温度;
内罐6外侧设置有若干加强板601,加强板601与内罐6一体成型。加强板601不仅用于增强内罐6的结构强度,也用于增加内罐6与控温层5的接触面积,使控温层5对内罐6的控温效果增强。
控温层5由半导体以及金属片组成,半导体与控制系统连接,半导体制冷时,半导体的热端设置在反应釜3的外部。
主轴302一端安装有两个连接板308,搅拌扇304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板308之间;
搅拌扇304包括底环3041,底环3041与连接板308转动连接,底环3041外侧安装有若干扇板3042;
以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底环3041的两个扇板3042为界限,位于底环3041上方的扇板3042的右端面倾斜安装有前流板3043,位于上方扇板3042左侧的若干扇板3042的上端面倾斜安装有前流板3043,位于底环3041下方的扇板3042的左端面倾斜安装有后流板3044,位于下方扇板3042右侧的若干扇板3042的下端面倾斜安装有后流板3044;
若干前流板3043及后流板3044的内侧均安装有内流柱3045,内流柱3045为三棱柱。
扇板3042为直板,扇板3042在竖直方向上旋转时,带动溶液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涡流;前流板3043、后流板3044以及内流柱3045使扇板3042上形成受力端面,主轴302带动搅拌扇304水平旋转时,受力端面为受到水流冲击得端面,使扇板3042受到竖直方向上的推力,进而使扇板3042在竖直方向上旋转。
扇板3042在竖直旋转时,通过前流板3043、后流板3044以及内流柱3045在水平方向上搅动溶液,使溶液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涡流;竖直方向上的涡流与水平方向上的涡流相互影响,使溶液内部形成若干股小涡流或者乱流,进而加快多种溶液间的混合过程。
内罐6内部竖直安装有若干混合柱305,每个混合柱305内在若干个不同的水平面上开设有“Y”形的分流槽309,分流槽309“Y”端的一个支路弯曲并与另一个支路连通。搅拌扇304在旋转时,搅动内罐6中的溶液流动,内罐6内壁附近的溶液在混合柱305表面以及分流槽309中流过;
溶液在“Y”形的分流槽309中分流,并在“Y”汇聚,溶液在“Y”端形成涡流;
溶液在混合柱305表面流动时,使混合柱305一侧形成空隙,进而使该空隙处的溶液产生回流,使溶液在空隙处形成涡流;
通过在混合柱305外侧以及内部形成涡流,从而打破内罐6内壁处的溶液层流,加快对内罐6内壁附近的溶液的混合,提高电解液的生产效率。
分流槽309“Y”端形成涡流点a,混合柱305外侧形成回流点b。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储存罐201内存储有配置电解液的溶液,储存罐201将内部存储的溶液定量灌输到反应釜3内,主电机203通过主斜齿轮及从斜齿轮带动主轴302转动,由于外环310固定在主轴302外侧,连杆311在外环310的带动下运动到提升槽313内,并在提升槽313的导流下往上运动,从而通过外环310将主轴302往上提升,使主轴302带动搅拌扇304往上运动;当连杆311从提升槽313内滑出时,连杆311失去支撑力,导致主轴302在搅拌扇304的带动下往下运动;通过提升槽313的设置,实现主轴302的上下运动,从而使搅拌扇304对溶液进行上下混合。
主电机203带动主轴302转动,主轴302在带动搅拌扇304水平旋转的同时也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再带动搅拌扇304上下运动,使搅拌扇304在水平旋转的同时也实现上下运动,扩大了对溶液搅拌的范围。
前流板3043、后流板3044以及内流柱3045使扇板3042上形成受力端面,主轴302带动搅拌扇304水平旋转时,受力端面为受到水流冲击得端面,使扇板3042受到竖直方向上的推力,进而使扇板3042在竖直方向上旋转,扇板3042为直板,扇板3042在竖直方向上旋转时,带动溶液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涡流;
扇板3042在竖直旋转时,通过前流板3043、后流板3044以及内流柱3045在水平方向上搅动溶液,使溶液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涡流;竖直方向上的涡流与水平方向上的涡流相互影响,使溶液内部形成若干股小涡流或者乱流,进而加快多种溶液间的混合过程。
搅拌扇304在旋转时,搅动内罐6中的溶液流动,内罐6内壁附近的溶液在混合柱305表面以及分流槽309中流过;
溶液在“Y”形的分流槽309中分流,并在“Y”汇聚,溶液在“Y”端形成涡流;
溶液在混合柱305表面流动时,使混合柱305一侧形成空隙,进而使该空隙处的溶液产生回流,使溶液在空隙处形成涡流;
通过在混合柱305外侧以及内部形成涡流,从而打破内罐6内壁处的溶液层流,加快对内罐6内壁附近的溶液的混合,提高电解液的生产效率。
柱塞307对排液口进行封堵,当需要将配置完成的电解液排出反应釜3时,液压缸工作,通过排液杆306将柱塞307往上托,使柱塞307将排液口打开,实现电解液的排放。排放完成后,液压缸再次工作,使柱塞307再次对排液口进行封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包括机床(1),所述机床(1)上方安装有吊板(2),机床(1)上安装有反应釜(3),所述吊板(2)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储存罐(201),所述储存罐(201)内存储有配置电解液的溶液,储存罐(201)与反应釜(3)管道连接,所述吊板(2)下方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反应釜(3)内部安装有主轴(302),所述主轴(302)一端安装有搅拌扇(304),主轴(302)一端伸出反应釜(3),主轴(302)与反应釜(3)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主轴(302)与驱动机构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存罐(201)下方均安装有输送管(202),所述输送管(202)的一端连通反应釜(3)内部,输送管(202)靠近储存罐(201)的一端安装有阀门;
所述吊板(2)中部下方安装有承载板,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板上,驱动机构包括主电机(203),所述主电机(203)上安装有主斜齿轮,所述主轴(302)上安装有从斜齿轮,所述主斜齿轮与从斜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从斜齿轮内侧安装有若干平键,所述主轴(302)外表面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平键位于滑槽内;
所述反应釜(3)上方中部在主轴(302)的两侧安装有提升板(301),所述提升板(301)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的提升槽(313),所述主轴(302)外侧安装有外环(310),所述外环(310)外侧安装有连杆(311);
在外环(310)的带动下,所述连杆(311)在提升槽(313)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02)一端安装有两个连接板(308),所述搅拌扇(304)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板(308)之间;
所述搅拌扇(304)包括底环(3041),所述底环(3041)与连接板(308)转动连接,底环(3041)外侧安装有若干扇板(3042);
以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底环(3041)的两个扇板(3042)为界限,位于底环(3041)上方的扇板(3042)的右端面倾斜安装有前流板(3043),位于上方扇板(3042)左侧的若干扇板(3042)的上端面倾斜安装有前流板(3043),位于底环(3041)下方的扇板(3042)的左端面倾斜安装有后流板(3044),位于下方扇板(3042)右侧的若干扇板(3042)的下端面倾斜安装有后流板(3044);若干所述前流板(3043)及后流板(3044)的内侧均安装有内流柱(3045),所述内流柱(3045)为三棱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3)包括外罐(4)、内罐(6),所述外罐(4)和内罐(6)之间设置有隔温层以及控温层(5),所述控温层(5)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温层(5)用于调节内罐(6)的温度;
所述内罐(6)外侧设置有若干加强板(601),所述加强板(601)与内罐(6)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6)内部竖直安装有若干混合柱(305),每个所述混合柱(305)内在若干个不同的水平面上开设有“Y”形的分流槽(309),所述分流槽(309)“Y”端的一个支路弯曲并与另一个支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309)“Y”端形成涡流点(a),所述混合柱(305)外侧形成回流点(b)。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3)下端开设有排液口,反应釜(3)下端在排液口外侧安装有排液管(303),所述排液管(303)内安装有排液杆(306),所述排液杆(306)一端伸出排液管(303),伸出排液管(303)的所述排液杆(306)连接液压缸,位于排液管(303)内部的所述排液杆(306)一端安装有柱塞(307),所述柱塞(307)对排液口进行封堵,所述柱塞(307)的纵截面呈椭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3)上端中部安装有垫块(312),所述垫块(312)位于外环(310)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1)上方安装有四个支腿(101),所述支腿(101)的一端与吊板(2)连接。
CN202211488597.XA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Withdrawn CN1159208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8597.XA CN115920812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8597.XA CN115920812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0812A true CN115920812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54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8597.XA Withdrawn CN115920812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08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3017A (zh) * 2023-04-26 2023-07-07 江苏鸿丰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皮革助剂搅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3017A (zh) * 2023-04-26 2023-07-07 江苏鸿丰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皮革助剂搅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68091U (zh) 一种鸡精原料搅拌混合器
CN110681294B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电芯浆料的混合装置
CN206746376U (zh) 一种能够搅拌彻底的润滑油混合搅拌罐
CN115920812A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CN206666517U (zh) 一种益生菌发酵罐
CN108949514A (zh) 一种带导流装置发酵设备
CN105695305A (zh) 大型发酵罐搅拌装置及搅拌方法
CN102352428B (zh) 带有底插螺旋桨内槽的组合式淬火槽
CN212395901U (zh) 一种节能环保高效蒸发釜
CN201404799Y (zh) 一种从叶轮上部通气的机械搅拌反应器
CN206812200U (zh) 喂料单元
CN216073828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发酵处理装置
CN202666727U (zh) 用于浸出槽的双向搅拌装置
CN218465767U (zh) 一种酒槽快速降温装置
CN206199246U (zh) 集成式搅拌反应釜
CN206168405U (zh) 同步升降式双工位高效分散开式反应釜
CN213680649U (zh) 一种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
CN206325529U (zh) 一种新型集成增压喷射开式反应釜
CN217663072U (zh) 一种便于操控的打浆锅
CN206008724U (zh) 顶置微调型搅拌反应釜
CN206008710U (zh) 一种新型顶置微调增压喷射型开式反应釜
CN220159950U (zh) 一种水热反应釜
CN220723664U (zh) 纯水系统的连续脱氧装置
CN214242221U (zh) 一种倒料罐
CN219722685U (zh) 一种新型搅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40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