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9882A - 刺芒柄花苷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刺芒柄花苷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9882A
CN115919882A CN202211681533.1A CN202211681533A CN115919882A CN 115919882 A CN115919882 A CN 115919882A CN 202211681533 A CN202211681533 A CN 202211681533A CN 115919882 A CN115919882 A CN 115919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do
expression
fmn
formononetin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15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术玲
吴萍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116815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98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9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98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刺芒柄花苷(FMN)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研究结果显示刺芒柄花苷可显著抑制TDO表达及酶活性,对IDO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刺芒柄花苷能降低TDO蛋白的表达和mRNA的表达,对TDO的抑制效果显著,并且能明显改善肝郁小鼠的症状。经过小鼠体内实验表明,刺芒柄花苷具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能更好的应用于结构类似化合物的合成和药物的研究中,可作为治疗由TDO所引发的疾病的有效药物。

Description

刺芒柄花苷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黄酮类化合物刺芒柄花苷(FMN)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色氨酸(Trp)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除了作为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外,约5%的色氨酸分解代谢通过5-羟色胺途径,在控制情绪和肠道蠕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其余通过犬尿氨酸途径(KP)进行分解代谢,参与调节免疫、改善神经功能和维持肠道内稳态。从癌症到神经退行性疾病,色氨酸代谢的不平衡激发了人们对以KP为靶点的治疗兴趣,特别是限速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IDO2和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这些酶直接或间接参与各种疾病,包括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慢性疼痛疾病、自身免疫、糖尿病、炎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阿兹海默症和精神障碍等,在多种疾病药物开发中有巨大机遇和挑战。
TDO是一种具有特异性L-色氨酸酶活性的含血红素四聚体蛋白,能协助氧气进入催化色氨酸吲哚基团变成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如扇贝和昆虫,尚未在真菌中发现。在人类中,TDO由基因TDO2编码,在肝脏中组成性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受糖皮质激素和L-色氨酸水平的调节,一直被认为是介导膳食色氨酸分解代谢的主要肝脏酶。此外,TDO在胶质瘤细胞和神经元中能被前列腺素诱导。约90%的Trp由肝脏中TDO2降解,以维持血液中Trp水平的稳定。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TDO的表达与许多疾病相关联,如癌症,阿兹海默症、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焦虑症等。
现有技术中,基于吲哚骨架化合物开发了一系列3-[2-(吡啶基)乙烯基]吲哚类化合物,作为TDO/5-羟色胺再摄取组合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代表药物LM10在临床前实验中还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而后研究出包含萘三唑二酮的核心结构化合物,第一次通过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鉴定为新型TDO抑制剂;Pei等通过高通量筛选确定氨基异噁唑结构是抑制TDO所需的核心结构。此外,还有其他氧化还原活性化合物如儿茶酚、对苯二酚、对苯醌、L-二羟基苯丙氨酸和L-肾上腺素相继被发现作为TDO抑制剂。而这些TDO抑制剂多数仍处于探索和结构修饰阶段,存在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等成药性问题,且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仍然缺少能够用于由TDO表达上调或者活性增强进而引发的疾病的治疗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刺芒柄花苷作为TDO选择性抑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将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的疾病的药物中应用。优选的,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刺芒柄花苷(FMN)。
本发明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进行分子对接,结合阳性药LM10,虚拟评价FMN对TDO酶的抑制效果;通过构建hTDO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系统,转录水平验证FMN靶向调控TDO酶有抑制效果;以TDO过表达HepG2细胞为细胞模型,进行Western Blot验证HepG2-TDO过表达细胞株中FMN结合阳性药LM10干预后的TDO蛋白表达水平,证明其在分子水平上具有抑制效果;建立“三联一复合应激抑郁模型”,整体动物实验行为学评价,FMN能明显改善肝郁小鼠的症状。检测肝脏中TDO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证明FMN能抑制应激状态下TDO的高表达。通过应激小鼠结肠组织Western Blot和qpcr实验得出,FMN对IDO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Caco-2(结直肠癌细胞),结合IDO阳性药1-MT,验证FMN对IDO的抑制效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发明的研究结果显示FMN可显著抑制TDO表达及酶活性,对IDO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FMN能降低TDO蛋白的表达和mRNA的表达,对TDO的抑制效果显著,并且能明显改善肝郁小鼠的症状。经过小鼠体内实验表明,FMN具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能更好的应用于结构类似化合物的合成和药物的研究中,可作为治疗由TDO所引发的疾病的有效药物。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疾病由TDO表达上调和/或活性增强进致病。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药物为TDO选择性抑制剂。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疾病包括肿瘤、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焦虑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疾病包括肝郁证。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防和/或治疗时的给药量≤160mg/kg/d。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TDO选择性抑制剂,其有效成分包括中草药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优选的,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刺芒柄花苷。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TDO选择性抑制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TDO选择性抑制剂还包括医学或药学上能接受的载体或辅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黄酮类化合物刺芒柄花苷(FMN)为中草药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显著抑制TDO表达及酶活性的作用,在肝郁证小鼠模型上表现出与LM10具有同样的药效作用,在动物造模后给药,FMN对TDO具有抑制效果,可以用于结构类似化合物的合成和药物的研究,也可以用于治疗以TDO介导病理特征的疾病,如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肿瘤、焦虑症等,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且FMN对IDO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MN是抑制TDO的选择性抑制剂。FMN可作为治疗由TDO所引发的疾病的有效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核心靶点对应蛋白的3D结构;
图2为FMN与6UD5对接结果;
图3为LM10与6UD5对接结果;
图4为TDO启动子双荧光素酶质粒载体;
图5为FMN与LM10双荧光素酶GLuc/SEAP结果(n=3);
图6为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
图7为辅助包装质粒PH1;
图8为辅助包装质粒PH2;
图9HepG2细胞荧光视野(×10);
图10为小鼠体型毛发状态;从左至右依次为control组、MDD组,FMN组、LM10组;
图11为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趋势(n=8);
图12为旷场实验水平得分(n=6);
图13为肝组织TDOmRNA的表达(n=4);与Control组相比,****P<0.0001;与MDD组相比,####P<0.0001;
图14为肝组织中TDO蛋白表达情况(n=4);与Control组相比,****P<0.0001;与MDD组相比,####P<0.0001;
图15为结肠组织中IDO的mRNA表达情况(n=4);
图16为结肠组织中IDO蛋白表达情况(n=4);
图17为FMN对IDO过表达caco-2细胞蛋白表达情况(n=3);各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与control组相比,***P<0.001;与OE组相比#P<0.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市售试剂或按常规方法配置的试剂,培养基均为市售产品,均按使用说明使用。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重组慢病毒质粒EX-C0452-Lv201-TDO2、慢病毒表达载体LV201、TDO启动子双荧光素酶载体(HPRM46262-PG04)均购自易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刺芒柄花苷(FMN)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M10购自江苏艾康生物医药研发有限公司;IDO抗体(51851)购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1-MT购自上海源叶股份有限公司。上述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市售试剂或按常规方法配置的试剂,培养基均为市售产品,均按使用说明使用。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T、Caco-2细胞均为常规市售。
实施例1: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法验证
以TCMSP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验证FMN的口服生物利用度69.67%(oralbioavailability,OB≥30%)和类药性0.21%(drug-likeness,DL≥0.18)符合活性成分的筛选条件,利用PubChem、PDB及PyMoL、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子间的结合能越小,表示其对接性越好,一般以结合能≤-5.0kcal/mol表示具有较好的结合性。
以阳性药LM10为筛选标准,具体步骤如下:
从PubChem数据库下载2D结构,保存为“SDF”格式,作为小分子配体;利用Chem 3D软件生成3D结构并以最小自由能进行优化;将TDO基因导入Uiprot数据库获得基因编号,并将编号导入RCSB PDB数据库获得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设置筛选条件即种类:HomoSapiens;聚合物实体类型:protein;分辨率:1.0~3.0,从PDB数据库下载核心靶点对应蛋白的3D结构(如图1),保存为“PDB”格式,作为蛋白受体。利用PyMOL 2.4软件对蛋白受体进行去除水分子、小分子配体等预处理。然后采用AutoDockTools软件对蛋白受体进行加氢,保存为“pdbqt”格式,将小分子配体也保存为“pdbqt”格式。确定蛋白的活性口袋位置,并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利用PyMOL 2.4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自由能最低的结合则越稳定。
实验结果如表1、图2、图3所示,说明FMN活性成分与hTDO受体能进行自发结合,且具有较好的结合性能。
表1配体分子与8种hTDO蛋白分子对接结果
名称 FMN LM10
与6UD5的结合能(kcal/mol) -8.4 -7.9
与4PW8的结合能(kcal/mol) -9.1 -7.9
与5TI9的结合能(kcal/mol) -7.3 -7.0
与6VBN的结合能(kcal/mol) -8.6 -7.7
与6PYZ的结合能(kcal/mol) -7.1 -6.1
与6A4I的结合能(kcal/mol) -7.5 -7.3
与5TIA的结合能(kcal/mol) -8.2 -6.8
与6PYY的结合能(kcal/mol) -74 -7.0
实施例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法检测
通过建立TDO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FMN结合阳性对照LM10给药干预,测定报告基因所“报告”的强弱,观察作用于启动子转录水平的抑制表达情况。具体步骤如下:
采用瞬时转染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HEK-293T细胞接种于96孔板,设置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将TDO启动子的双荧光素酶质粒载体(HPRM46262-PG04,载体信息如图4)转染至HEK-293T细胞,当细胞汇合度达60%时,将高质量的GL-S-TDO质粒(260nm/280nm=1.8~2.0)按照EndoFectinTMMax转染试剂说明书进行转染。12h后,除去上清液,加入用培养液稀释使用DMSO溶解为20mmol/L的母液至终浓度与阳性药LM10说明书最低给药浓度2μM一致,继续培养36h后,取上清,按照Secrete-PairTMDual Luminescence Assay Kit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制备工作液,在多功能酶标仪中分别检测GLuc和SEAP的荧光值,计算GLuc/SEAP的发光强度的比率。
测量结果如图5所示,过表达(GL-S-TDO组)与空载质粒(GL-S组)相比具有显著性,证明TDO2启动子在HEK-293T细胞中有很强的转录活性(P<0.0001);FMN和LM10与GL-S-TDO相比具有显著性,证明FMN与LM10一样,对TDO启动子转录活性有显著抑制效果(P<0.0001)。
实施例3:FMN对TDO2过表达HepG2细胞验证
(1)将重组慢病毒载体EX-C0452-Lv201-TDO2(图6)、辅助包装质PH1(图7)、PH2(图8)质粒按照慢病毒包装试剂盒说明书配制转染混合液,加入提前培养好的HEK 293T细胞培养皿中,分别收集48h和72h离心后的细胞培养上清。用上述病毒液感染正常HepG2细胞,48h时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检验病毒活力。
检测结果如图9所示,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满视野有80%以上细胞发出绿色荧光,表明此时TDO2过表达HepG2细胞株构建成功。
(2)通过CCK8法筛选含药血清的最适给药浓度,最后选择10%含药血清作为细胞给药浓度。
(3)TDO蛋白表达的鉴定:采用TDO过表达HepG2细胞,经FMN和阳性药LM10干预(2μM)后,再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DO蛋白表达情况,具体步骤如下:加入细胞裂解液提取细胞中的总蛋白,采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蛋白按4:1加入5×蛋白上样缓冲液,沸水浴变性10min。冷却后,将样品加入电泳孔中,浓缩胶电压80V,分离胶电压110V进行SDS-PAGE电泳。采用湿转法转膜。将转好的膜于室温下,加入5%脱脂奶粉的封闭液(配制液为1×TBST:含0.1%聚山梨酯-20的1×TBS),摇床振摇封闭2h。加入一抗,4℃孵育过夜,次日清晨用1×TBST缓冲液洗膜10min,重复3次,采用的抗体信息如表2所示。加入二抗室温孵育60min,二抗弃去后用1×TBST缓冲液洗膜10min,重复3次。ECL显影后将胶片进行扫描存档,所得图片采用ImageJ软件对蛋白条带进行灰度分析。以目的条带与GAPDH条带的灰度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如表3所示,过表达组(OE)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性,TDO OE组的TDO酶蛋白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TDO过表达构建成功。且FMN和LM10均能降低TDO蛋白表达。
表2抗体信息
抗体名称 二抗 分子量 一抗稀释比例 二抗稀释比例
Anti-TDO 抗鼠 48kd 1:500 1:5000
Anti-GAPDH 抗兔 37kd 1:5000 1:3000
表3各组细胞TDO蛋白表达情况(x±s,n=3)
注:与Control相比,**P<0.01;与TDO OE组相比,#P<0.05、##P<0.01。
实施例4:FMN对肝郁证小鼠体态及行为学的影响
1、肝郁证实验动物造模与给药
SPF级C57BL/6J雄性健康小鼠购于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体重20±2g,动物合格证号:SCXK(粤)2022-0002。实验前先对小鼠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按照三联一复合应激法(具体方法参考文献:龚彦溶,梁晓霞,王术玲.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模型的建立[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01):218-222.DOI:10.13412/j.cnki.zyyl.2020.01.036.)复制肝郁证小鼠模型(MDD),于造模第31天起,在给予刺激的同时,连续灌胃给药7天。给药剂量分别为FMN组160mg/kg/d(0.5%CMC-Na溶解),LM10组160mg/kg/d(0.5%CMC-Na溶解),Control组和MDD组则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
2、FMN对肝郁证小鼠体态及行为学的影响
与Control组相比,肝郁证小鼠造模30d后体型瘦小、食欲减退、精神倦怠不爱活动,毛发黄、干枯无光泽,如图10所示。经FMN或LM10给药后,小鼠体重增长、毛发光亮,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延长,抑郁样状态明显改善,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趋势如图11所示。
(1)小鼠悬尾实验具体方法参照文献:Han X,Wu H,Yin P,etal.Electroacupuncture restores hippocampal synaptic plasticity via modulationof 5-HT receptors in a rat model of depression[J].Brain research bulletin,2018,139:256-262,用胶布固定小鼠尾部,头部向下悬挂,使小鼠可以挣扎但无法逃脱,拍摄记录小鼠6min内活动,记录后5min静止不动的时间。
结果由下表4所示,造模结束后,与Control组相比,MDD组悬尾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给药FMN和LM10治疗后悬尾不动时间减少(P<0.05)。
表4悬尾实验(M(P25~P75),n=8)
注:与Control组相比,***P<0.001;与MDD组相比,##P<0.01、####P<0.0001。
(2)小鼠强迫游泳实验
将小鼠放入装水的圆形烧杯中,使小鼠无法触碰烧杯底部,拍摄小鼠在烧杯中6min游泳时间,记录后5min静止不动时间(具体方法参照文献:Han X,Wu H,Yin P,etal.Electroacupuncture restores hippocampal synaptic plasticity via modulationof 5-HT receptors in a rat model of depression[J].Brain research bulletin,2018,139:256-262.)。
结果如表5所示,与Control组相比,MDD组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MDD组相比,给药FMN和LM10治疗后游泳不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
表5强迫游泳实验(M(P25~P75),n=8)
注:与Control组相比,**P<0.01;与MDD组相比,#P<0.05。
(3)糖水偏好实验(SPT)
糖水偏好实验常用来评价抑郁患者的压抑状态。参考文献(Mu J,Xie P,Yang ZS,et al.Neurogenesis and major depression:implications from proteomicanalyses of hippocampal proteins in a rat depression model[J].Neuroscienceletters,2007,416(3):252-256.)
在给药结束后先进行糖水适应性实验,第二天禁食禁水24h。正式检测时,每只小鼠分别单笼饲养,每笼放置1%蔗糖水和清水各一瓶,约100g并记录,小鼠自由饮用12h后,将纯水瓶和蔗糖水瓶位置调换,再持续检测12h后称量纯水和蔗糖水的重量,计算糖水消耗率:
结果如表6所示,造模结束后,与Control组相比,模型组糖水消耗百分率显著降低(P<0.0001)。给药FMN和LM10干预后,模型组糖水消耗百分率较模型组组均有上调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表6糖水偏好实验(n=8)
注:与Control组相比,****P<0.001;与MDD组相比,####P<0.0001。
(4)旷场实验(OFT)
旷场实验用于检测小鼠对陌生环境的探索能力。参照文献(Han X,Wu H,Yin P,Chen Z,Cao X,Duan Y,Xu J,Lao L,Xu S.Electroacupuncture restores hippocampalsynaptic plasticity via modulation of 5-HT receptors in a rat model ofdepression.Brain Res Bull.2018May;139:256-262.doi:10.1016/j.brainresbull.2018.03.004.Epub 2018Mar 7.PMID:29524471.),白色不透明旷场箱(长×宽×高:50×50×30cm)用75%乙醇擦拭,每只小鼠分别从同一位置放入旷场箱,录像拍摄记录小鼠进入箱内6min内活动,调整拍摄角度保证旷场无明显反光而影响后续分析,前1min让小鼠适应环境,减少动物紧张和焦虑而影响实验结果,分析后5min小鼠的行为活动。旷场实验水平活动得分计算:小鼠穿过场箱的总格子数,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与Control相比,MDD组在旷场实验中水平评分均明显下降(P<0.0001),与MDD组对比,给药FMN后对水平评分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LM10后对水平得分有明显提升作用(P<0.0001)。
实施例5:FMN对实验动物肝脏TDOmRNA表达和TDO蛋白表达的影响
将MDD小鼠分别经FMN和LM10给药干预后,取材,进行样品前处理。剪取约50mg肝脏组织,以TRIzol法通过研磨、离心、抽提出总RNA。残渣加40μL DEPC水复溶,55℃水浴3min使其完全溶解。肝脏中TDO mRNA表达情况如下图13所示,与空白组相比,MDD组TDO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MDD组相比,FMN组和LM10均可显著降低TDO mRNA表达(P<0.0001)。
Western Blot检测TDO酶蛋白表达实验,具体方法同实施例3。结果如图14所示,与Control组比较,MDD组小鼠肝脏中的TDO酶表达显著升高(P<0.01),给药FMN和LM10均能明显下调TDO酶蛋白表达(P<0.0001)。
实施例6:FMN对实验动物结肠TDOmRNA表达和TDO蛋白表达的影响
广泛分布于机体胃肠道内的IDO是除了肝脏以外唯一能催化KP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上述实施例已验证FMN对TDO有抑制效果,为判断FMN是否是TDO的选择性抑制剂,qpcr验证结肠中IDO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中IDO酶蛋白表达,具体方法同实施例3。
结果如图14和图15所示,与Control组比较,MDD组小鼠肝脏中的TDO酶表达显著升高(P<0.01),给药FMN和LM10均能明显下调TDO酶蛋白表达(P<0.0001)。
实施例7:FMN对IDO过表达Caco-2细胞的影响
体外细胞实验建立hIDO过表达Caco-2细胞模型,IDO过表达质粒选自(NM_002164),ORF Length:1212bp,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实验结果表明FMN对IDO的抑制效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MN是一种选择性TDO抑制剂。
本发明发现FMN具有显著抑制TDO表达及酶活性的作用,在肝郁证小鼠模型上表现出与LM10具有同样的药效作用,如表7所示,在动物造模后给药,从肝里的表达情况来看,FMN对TDO具有抑制效果,可以用于结构类似化合物的合成和药物的研究,也可以用于治疗以TDO介导病理特征的疾病,如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肿瘤、焦虑症等,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且FMN对IDO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FMN是抑制TDO的选择性抑制剂。
表7FMN和LM10对肝郁证小鼠检测指标显效性分析
指标 FMN LM10
体重 + +
糖水偏好程度 + +
强迫游泳不动时间 + +
旷场水平得分 + +
悬尾不动时间 + +
肝脏TDO mRNA表达 + +
肝脏TDO蛋白表达 + +
结肠IDOmRNA表达 - -
结肠IDO蛋白的表达 - -
注:+为显效,-为无效。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刺芒柄花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由TDO表达上调和/或活性增强进致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TDO选择性抑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包括肿瘤、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焦虑症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包括肝郁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和/或治疗时的给药量≤160mg/kg/d。
8.一种TDO选择性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中草药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TDO选择性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刺芒柄花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TDO选择性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TDO选择性抑制剂还包括医学或药学上能接受的载体或辅料。
CN202211681533.1A 2022-12-23 2022-12-23 刺芒柄花苷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59198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1533.1A CN115919882A (zh) 2022-12-23 2022-12-23 刺芒柄花苷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1533.1A CN115919882A (zh) 2022-12-23 2022-12-23 刺芒柄花苷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9882A true CN115919882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48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1533.1A Pending CN115919882A (zh) 2022-12-23 2022-12-23 刺芒柄花苷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98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29833A1 (zh) 甲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07012203B (zh) Pdcd4作为抗抑郁症和/抗焦虑症药物治疗靶点的应用
US10676747B2 (en) Methods for improving cognitive function via modulation of quinone reductase 2
CN107095867A (zh) 一种hsp90抑制剂在制备防治主动脉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Nian et al. Gut microbiota metabolite TMAO promoted lipid deposition and fibrosis process via KRT17 in fatty liver cells in vitro
CN105188688A (zh) 用于在非造血性细胞中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介导的产生血红蛋白表达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组合物和方法
Dai et al. miR‐129 Attenuates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TEN in Rats
CN105063196B (zh) 蛋白酶体抑制剂与细胞自噬激活剂联合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WO2020134022A1 (zh) 阿西替尼及其类似物在制备血脑屏障渗透性调控剂中的应用
CN115919882A (zh) 刺芒柄花苷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tdo介导病理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WO2022033163A1 (zh) 一种衰老以及健康衰老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在改善健康衰老中的应用
Zhang et al. Antiviral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metformin against grouper iridovirus infection
CN110628896B (zh) Cmdl-1的应用、诊断心脏疾病的试剂盒及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
CN109646678A (zh) Sun2蛋白、其制药用途及药物
CN114129556A (zh) 野鸢尾黄素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应用
CN108451969B (zh) Uca1作为靶位点在制备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3037901A (zh) 抑制cd36以控制肥胖和胰岛素敏感性
CN104411308B (zh) 通过给予某些合成化合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
CN111793686A (zh) luminal型和HER2型乳腺癌诊断及预后的标志物、治疗用PPARγ抑制剂
CN113893350A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和药物
CN104491496B (zh) 天麻素/天麻粉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CN110664815A (zh) 长春花碱iii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Pan et al. Gancao Nurish-Yin Decoction medicated serum inhibits growth and migration of ovarian cancer cells: Network pharmacology-based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validation
Wang et al.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CV-3 in atrial fibrillation
CN117448445B (zh) Pten、tsc1和tsc2基因在马兜铃酸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