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1922A -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1922A
CN115911922A CN202310137238.8A CN202310137238A CN115911922A CN 115911922 A CN115911922 A CN 115911922A CN 202310137238 A CN202310137238 A CN 202310137238A CN 115911922 A CN115911922 A CN 115911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ection
terminal
terminals
connec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72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朋
俞睿灏
徐圣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ed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peed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ed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Speed Tech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11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19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包含端子座、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线架、底座及线缆。端子座包含插入部。上排端子包含多个上排讯号端子,设置于端子座内。下排端子包含多个下排讯号端子,设置于端子座内。线架连接于端子座。底座连接于端子座而包覆线架。线缆通过底座且设置于线架上而于底座内电性连接于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特别是一种防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对插时,都使用公母端子对接对配使用,其LOCK装置使用相当复杂。进一步来说,现有技术中,对配件与设备本体分开成两件,增加防水上的困难。此外,其LOCK机构复杂也不易使用。再者,连接器的焊线面积往往过小,导致焊接不易而造成焊接质量不佳,连带地也影响连接器的讯号传输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依据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器包含端子座、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线架、底座及线缆。端子座包含插入部。上排端子包含多个上排讯号端子,设置于端子座内。下排端子包含多个下排讯号端子,设置于端子座内。线架连接于端子座。底座连接于端子座而包覆线架。线缆通过底座且设置于线架上而于底座内电性连接于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座更包含容置槽,用以设置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上排讯号端子与下排讯号端子分别包含本体段,本体段与容置槽紧邻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部更包含对接口,端子座更包含容置槽,对接口与容置槽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垂直于对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与对接口呈双十字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排讯号端子与下排讯号端子分别包含本体段、第一连接段、弯折段、第二连接段及延伸段。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本体段。弯折段连接于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连接于弯折段而往本体段方向延伸。延伸段包含接触端,延伸段连接于第二连接段而朝远离第一连接段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形成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座更包含容置槽,插入部更包含对接口,接触端外露于容置槽而位于对接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段更包含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与第四边,第一连接段连接于第二边,线缆电性连接于第四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段更包含干涉点,位于第三边且邻近于第四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段更包含止位点,位于第一边且邻近于第二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段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段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段的长度为第一连接段的长度的2.5至3.5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段垂直于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垂直于弯折段,且第二连接段平行于第一连接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段与延伸段的垂直投影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段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段为片状,第一连接段、弯折段、第二连接段及延伸段,切齐于片状结构而与片状结构位于同一轴在线的水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更包含弹性扣,连接于端子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扣更包含连动部、环扣及按压部。连动部连接于端子座。环扣连接于连动部而位于连动部的一侧。按压部连接于连动部而位于连动部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更包含卡抵端,端子座更包含卡抵部,卡抵部对应卡抵端设置而用以卡抵于卡抵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扣更包含导引部,用以导引弹性扣进行扣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更包含防水环,插入部更包含环槽,防水环设置于环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部更包含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环槽位于第二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的外径小于与第二端部的外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架更包含定位块,端子座更包含定位孔,定位块嵌入于定位孔而使线架定位于端子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架更包含线槽,用以容置线缆。
依据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更提出一种连接器组件包含电子装置及连接器。电子装置包含本体及基板。本体包含底板、侧壁及连接部。侧壁连接于底板而与底板形成容置空间。连接部连接于侧壁而连通于容置空间。基板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其中,基板更包含舌片,舌片穿过侧壁而位于连接部内。连接器嵌合于电子装置而电性连接于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更包含环壁、防呆件及卡扣部。环壁包含外壁面与内壁面。防呆件形成于内壁面。卡扣部形成于外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面更包含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第一内壁的内径小于与第二内壁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呆件形成于第一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更包含连通孔,舌片穿过并卡合于连通孔而部份位于连接部内。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图式,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4为依据一些实施例,端子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依据一些实施例,端子座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讯号端子的示意图。
图7为图1在A-A位置的剖面图。
图8A为依据一些实施例,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与端子座结合的剖面图。
图8B为依据一些实施例,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与端子座结合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11为依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依据一些实施例,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组件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端子座
10a:容置槽
10a1:定位点
10b:定位孔
11:插入部
11a:对接口
11b:第一端部
11c:第二端部
11d:环槽
12:卡抵部
20:上排端子
20a:上排讯号端子
30:下排端子
30a:下排讯号端子
40:线架
41:线槽
42:定位块
50:底座
60:线缆
61:讯号线
70:防呆口
80:弹性扣
81:连动部
82:环扣
82a:导引部
83:按压部
83a:卡抵端
90:防水环
100:连接器
200:电子装置
210:本体
211:底板
212:侧壁
212a:连通孔
213:连接部
213a:环壁
213b:防呆件
213c:卡扣部
213c1:导引面
213d:外壁面
213e:内壁面
213e1:第一内壁
213e2:第二内壁
220:基板
220a:舌片
300:本体段
301:第一边
302:第二边
303:第三边
304:第四边
305:干涉点
306:止位点
310:第一连接段
320:弯折段
330:第二连接段
340:延伸段
340a:接触端
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的爆炸图。连接器100包含有端子座10、上排端子20、下排端子30、线架40、底座50及线缆60。
请参阅图4及图5,图4为依据一些实施例,端子座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依据一些实施例,端子座另一视角的示意图。端子座10包含有插入部11。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部11更包含有对接口11a(图1所示),其用以对接于外部装置(例如电子装置200,容后详述)。当连接器100嵌合于电子装置200时,基板220(容后详述)将嵌入于对接口11a。基此,连接器100更包含有防呆口70(图2所示)。当连接器100嵌合于电子装置200(图9所示)时,防呆口70能防止电子装置200嵌合错位或嵌合错误,例如,防止电子装置200上下颠倒嵌合。
此外,连接器100更包含有弹性扣80,其连接于端子座10,当连接器100嵌合于电子装置200(图9所示)时,弹性扣80会扣抵于电子装置200,以防止连接器100自电子装置200上脱落。进一步来说,弹性扣80更包含有连动部81、环扣82及按压部83。连动部81连接于端子座10。环扣82则连接于连动部81而位于连动部81的一侧。按压部83则连接于连动部81而位于连动部81的另一侧。因此,环扣82及按压部83分别位于连动部81的二侧。当按压部83受外力按压时,将经由连动部81连动环扣82进行位移,如图5所示的端子座10,当按压部83受外力按压时,环扣82会受连动而往外撑开位移(朝远离插入部11的方向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83更包含有卡抵端83a,端子座10更包含有卡抵部12,卡抵部12对应于卡抵端83a设置而用以卡抵于卡抵端83a。进一步来说,卡抵端83a位于按压部83的末端,其较佳地以一斜切面形成于按压部83的末端。在此,当按压部83受外力按压时,其会朝向端子座10的方向位移。当弹性扣80接受过多的外力而形成过多的位移时,弹性扣80容易造成断裂。为避免于此,当按压部83受外力按压而位移到某一位置时,卡抵端83a会与卡抵部12相互卡抵,而使得按压部83无法再继续往朝向端子座10的方向位移,以避免弹性扣80位移过度而造成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扣82更包含有导引部82a,用以导引弹性扣80进行扣合。进一步来说,导引部82a位于环扣82的末端,其较佳地以一斜切面形成于环扣82的末端。在此,当连接器100用以对接于外部装置时(例如电子装置200,容后详述),弹性扣80会扣抵于电子装置200(图9所示)。也就是环扣82会配合扣抵于卡扣部213c(容后详述),而能防止连接器100自外部装置(电子装置200)上脱落。基此,由于环扣82更包含有导引部82a,当连接器100用以对接于外部装置(电子装置200)时,导引部82a将会卡抵于卡扣部213c,并且由于导引部82a为斜切面,当连接器100往外部装置(电子装置200)推进时,导引部82a和卡扣部213c相互摩擦及抵顶,使得环扣82会往外撑开位移(朝远离插入部11的方向位移),当导引部82a通过卡扣部213c之后,受到弹性扣80的自身弹性回复力,环扣82会往内位移(朝插入部11的方向位移)而扣抵于卡扣部213c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100更包含有防水环90(如图3所示),插入部11更包含有环槽11d(如图5所示),防水环90设置于环槽11d内。并且当防水环90设置于环槽11d时,防水环90部分(防水环90的外圈)外露于环槽11d。在此,防水环90例如但不限于由橡胶材质所制成。进一步来说,当插入部11嵌入于外部装置时(例如电子装置200),由于防水环90部分外露于环槽11d(在一实施例中,防水环90设置于环槽11d上时的外径大于插入部11的外径)。因此,防水环90将会紧密贴紧于外部装置(电子装置200),而隔绝外部水气或灰尘侵入外部装置内(电子装置200),进一步达到良好的防水或防尘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部11更包含有第一端部11b与第二端部11c,其中,环槽11d位于第二端部11c上。再者,第一端部11b的外径小于与第二端部11c的外径。进一步来说,第一端部11b与第二端部11c之间为概呈阶梯状。
再请参阅图3、图4及图6。图6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讯号端子的示意图。上排端子20包含有多个上排讯号端子20a,其设置于端子座10内。下排端子30包含有多个下排讯号端子30a,其设置于端子座10内。底座50则连接于端子座10。此外,线缆60通过底座50而于底座50内电性连接于上排端子20与下排端子30。进一步来说,上排端子20与下排端子30设置于端子座10,线缆60电性连接于上排端子20与下排端子30,并且底座50连接于端子座10时,其包覆住线缆60与部分端子座10(线缆60与上下排端子20、30电性连接处)。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座10更包含有容置槽10a(如图4所示),其用以设置上排端子20与下排端子30。在一实施例中,容置槽10a共有四个,分别为上排二个,下排二个,上下排各能对应设置二个上排讯号端子20a与二个下排讯号端子30a。在一实施例中,上排讯号端子20a与下排讯号端子30a分别包含有本体段300(如图6所示),本体段300与容置槽10a紧邻配置。进一步来说,由于本体段300与容置槽10a为紧邻配置,因此,容置槽10a有一定程度对本体段300造成限位效果。以图2为例,由于本体段300与容置槽10a相互紧邻,因此,在竖直方向上,容置槽10a直接限制本体段300,以避免其造成左右偏移。
此外,线架40连接于端子座10,如图3所示,线架40更包含有线槽41,用以容置线缆60。在一实施例中,线槽41较佳地为四个,其配合于前述实施例中,对应设置的二个上排讯号端子20a与二个下排讯号端子30a。进一步来说,当线缆60电性连接于上排端子20(二个上排讯号端子20a)与下排端子30(二个下排讯号端子30a)时,线缆60事先分为四条讯号线61,而每一条讯号线61会电性连接于一个讯号端子(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基此,为了稳固讯号线61,通过线架40的设置,讯号线61可以容置于线槽41内,而增进讯号线61的稳定度。此外,线架40更包含有定位块42,端子座10更包含有定位孔10b,定位块42嵌入于定位孔10b而使线架40定位于端子座10上。进一步来说,以图3的实施例而言,定位块42较佳地为二个,其分别位于线架40的上下二侧,借由上下二个定位块42分别嵌入端子座10的定位孔10b,将可增加线架40与端子座10的连接稳固性。
再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排讯号端子20a与下排讯号端子30a为相同结构与形状,每一个上排讯号端子20a与下排讯号端子30a都包含有本体段300、第一连接段310、弯折段320、第二连接段330及延伸段340。
在一实施例中,本体段300为概呈长条片状结构。第一连接段310连接于本体段300,且第一连接段310系自本体段300的一端边角处延伸形成。弯折段320连接于第一连接段310。第二连接段330连接于弯折段320而往本体段300方向延伸。进一步来说,第一连接段310、弯折段320与第二连接段330为概呈U字形结构,并且第一连接段310的长度长于第二连接段33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段300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段310的长度。基此,本体段300的长度为第一连接段310的长度的2.5至3.5倍,例如,本体段300的长度为第一连接段310的长度的3倍。
延伸段340包含有接触端340a,延伸段340连接于第二连接段330而朝远离第一连接段310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上排讯号端子20a的延伸段340往下排讯号端子30a的方向延伸。下排讯号端子30a的延伸段340往上排讯号端子20a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来说,延伸段340与第二连接段330之间将形成一夹角α。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α的角度可为锐角、钝角或直角。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α的角度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段320垂直于第一连接段310,第二连接段330垂直于弯折段320,且第二连接段330平行于第一连接段310。进一步来说,第一连接段310为概呈长条片状结构,惟其片状结构的宽度(如图6所示,上下方向为宽度)小于本体段300片状结构的宽度。弯折段320则垂直于第一连接段310,第二连接段330垂直于弯折段320。基此,第一连接段310、弯折段320与第二连接段330为概呈U字形的片状结构。进一步来说,本体段300为片状结构,第一连接段310、弯折段320、第二连接段330及延伸段340,皆切齐于本体段300的片状结构,而与本体段300的片状结构位于同一轴在线的水平面(如图3所示,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整体结构都为片状结构)。
此外,第二连接段330与延伸段340的垂直投影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段310的长度。进一步来说,第二连接段330与延伸段340朝向第一连接段310进行投影时,第二连接段330与延伸段340的垂直投影会落在第一连接段310上,而不超出第一连接段310。也就是说,延伸段340与本体段300之间还相距有一段距离(如图6所示)。
再请参阅图1至图3,另一些实施例中,端子座10包含有容置槽10a,插入部11包含有对接口11a,当上排讯号端子20a与下排讯号端子30a设置于容置槽10a时,每一个上排讯号端子20a与下排讯号端子30a的接触端340a会外露于容置槽10a而位于对接口11a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口11a与容置槽10a为相互连通(如图1所示)。进一步来说,对接口11a的空间与容置槽10a的空间相互连通,因此,以图2为例,对接口11a与容置槽10a将连通形成一共同开口,由图2观之将可清楚由此共同开口看到上排讯号端子20a与下排讯号端子30a。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10a垂直于对接口11a。进一步来说,容置槽10a与对接口11a皆为概呈一字状,基此,容置槽10a的一字状垂直于对接口11a的一字状。在一实施例中,容置槽10a共有四个,其中,二个容置槽10a位于对接口11a的上侧,二个容置槽10a位于对接口11a的下侧(如图2所示)。基此,容置槽10a与对接口11a概呈双十字状。以图2为例,对接口11a与容置槽10a所形成的共同开口为概呈双十字状。
再请参阅图6、图7、图8A与图8B,图7为图1在A-A位置的剖面图。图8A为依据一些实施例,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与端子座结合的剖面图。图8B为依据一些实施例,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与端子座结合的局部放大图。本体段300更包含有第一边301、第二边302、第三边303与第四边304。其中,第一连接段310连接于第二边302,线缆60电性连接于第四边304。进一步来说,第一连接段310连接于本体段300的第二边302,且第一连接段310自本体段300的第二边302端角延伸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本体段300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段310的长度。例如,本体段300与第一连接段310的长度为3:1(又或者是4:1或5:1)。当线缆60电性连接于第四边304时,由于本体段300长度相对于第一连接段310长得多,因此,本体段300将拥有更多的可工作区域,线缆60能更容易焊接于第四边304而电性连接于本体段3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段300更包含有干涉点305,位于第三边303且邻近于第四边304。基此,当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设置于容置槽10a时,干涉点305会卡抵于容置槽10a(如图7与图8A所示),以防止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有退pin的情形。进一步来说,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除了依靠容置槽10a做空间上的定位,还须靠容置槽10a对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产生适当的正向力,以避免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有退pin的情形发生。因此,干涉点305将会对容置槽10a产生适当的干涉量,即能得到适当的端子保持力,同时也不会因干涉过大对容置槽10a造成形变或破裂。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涉点305的数量例如但不限于二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段300更包含有止位点306,位于第一边301且邻近于第二边302。在此,止位点306能卡抵于容置槽10a,以避免当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设置于容置槽10a时,自容置槽10a上脱落。进一步来说,容置槽10a更包含有定位点10a1(图8A、图8B所示),当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与端子座10进行组装时,其设置于容置槽10a,当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于容置槽10a推顶到一定位置时,止位点306会卡抵于定位点10a1。此时,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则在容置槽10a中完成定位,并且由于止位点306能卡抵于定位点10a1,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也无法再继续于容置槽10a中进行推顶位移。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设置于容置槽10a时,是自线架40连接处的一端置入,而往前推顶上排讯号端子20a或下排讯号端子30a,直到止位点306卡抵于定位点10a1为止。
请参阅图9与图10,图9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本发明更提出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含有电子装置200及连接器100。连接器100嵌合于电子装置200而电性连接于基板220(容后详述)。电子装置200包含有本体210及基板220。本体210为概呈矩形的立方体,其较佳地可由绝缘材质所制成,例如但不限于塑料。本体210包含有底板211、侧壁212及连接部213。其中,侧壁212连接于底板211而与底板211形成容置空间(图中未示)。进一步来说,侧壁212为环绕侧壁,其沿底板211的侧边而延伸形成。连接部213连接于侧壁212而连通于容置空间。基此,连接部213连接于侧壁212上而位于容置空间外。
请参阅图11与图12,图11为依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依据一些实施例,本体的立体示意图。连接部213更包含有环壁213a、防呆件213b及卡扣部213c。其中,环壁213a包含有外壁面213d与内壁面213e。防呆件213b形成于内壁面213e上。卡扣部213c形成于外壁面213d。在此,防呆件213b及卡扣部213c能用于配合连接器100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呆件213b的数量例如但不限于一个。在一实施例中,卡扣部213c例如但不限于二个。惟防呆件213b及卡扣部213c的数量设置配合于连接器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面213e更包含有第一内壁213e1及第二内壁213e2,第一内壁213e1的内径小于与第二内壁213e2的内径。进一步来说,第一内壁213e1与第二内壁213e2之间为概呈阶梯状。在一实施例中,防呆件213b形成于第一内壁213e1上。
基板220例如但不限于电路板,其设置于本体210而位于其容置空间中,其中,基板220更包含舌片220a,舌片220a穿过侧壁212而位于连接部213内。进一步来说,基板220能借由例如但不限于螺丝等锁固组件而将基板220锁固于本体210上而位于容置空间中。再者,由于连接部213连接于侧壁212而连通于容置空间。基此,舌片220a更能穿过侧壁212而位于连接部213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212更包含有连通孔212a(如图12所示),连通孔212a的大小对应于舌片220a的大小而设置。基此,舌片220a能穿过并卡合于连通孔212a,而使得舌片220a(基板220)的部分能位于连接部213内。此外,通过连通孔212a的卡合设置,使得基板220更加稳固于容置空间中。
请参阅图13,图13为依据一些实施例,连接器组件的剖面图。当连接器100嵌合于电子装置200而电性连接于基板220时,插入部11用以嵌合于电子装置200。进一步来说,插入部11嵌入于连接部213而卡合于内壁面213e。基此,由于连接器100更包含有防呆口70(图1所示)。当连接器100嵌合于电子装置200时,防呆口70能防止电子装置200嵌合错位或嵌合错误(例如上下颠倒嵌合)。基此,舌片220a(基板220)会嵌入于对接口11a(图1所示),外露于容置槽10a的接触端340a会接触于舌片220a,而与基板220电性连接。
此外,由于第一端部11b与第二端部11c之间为概呈阶梯状。第一内壁213e1与第二内壁213e2之间为概呈阶梯状。因此,当连接器100嵌合于电子装置200时,第二端部11c会卡抵于第一内壁213e1与第二内壁213e2所形成的阶梯状,而避免连接器100过度嵌入电子装置200。再者,当插入部11嵌入于连接部213而卡合于内壁面213e时,由于防水环90部分外露于环槽11d。因此,防水环90将会紧密贴紧于内壁面213e(第二内壁213e2),而隔绝外部水气或灰尘侵入连接部213内,进一步达到良好的防水或防尘效果。
再请参阅图9及图11,当连接器100嵌合于电子装置200时,弹性扣80会扣抵于电子装置200。也就是环扣82会配合扣抵于卡扣部213c,而能防止连接器100自电子装置200上脱落。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环扣82更包含有导引部82a(如图5所示),并且,卡扣部213c更包含有导引面213c1(其较佳地为一斜面),当连接器100用以对接于电子装置200时,导引部82a将会卡抵于导引面213c1,并且由于导引部82a及导引面213c1都为斜切面。当连接器100往电子装置200推进时,导引部82a和导引面213c1相互摩擦及抵顶,使得环扣82会往外撑开位移(朝远离插入部11的方向位移),当导引部82a通过导引面213c1之后,受到弹性扣80的自身弹性回复力,环扣82会往内位移(朝插入部11的方向位移)而扣抵于卡扣部213c上。当连接器100欲分离于电子装置200时,按压按压部83,环扣82会受连动而往外撑开位移(朝远离插入部11的方向位移),使得环扣82脱离卡扣部213c。基此,连接器100即能轻易脱离电子装置200。
综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器包含端子座、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线架、底座及线缆。其中,借由连接器与电子装置相互配合,连接器能直接电行连接于电子装置的基板,解决现有技术中,LOCK机构复杂也不易使用的问题。同时,借由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的结构设计,也解决现有连接器焊线面积过小,导致焊接不易而造成焊接质量不佳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3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端子座,包含一插入部;
一上排端子,包含多个上排讯号端子,设置于该端子座内;
一下排端子,包含多个下排讯号端子,设置于该端子座内;
一线架,连接于该端子座;
一底座,连接于该端子座而包覆该线架;及
一线缆,通过该底座且设置于该线架上而于该底座内电性连接于该上排端子与该下排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更包含一容置槽,用以设置该上排端子与该下排端子,所述上排讯号端子与所述下排讯号端子分别包含一本体段,该本体段与该容置槽紧邻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入部更包含一对接口,该端子座更包含一容置槽,该对接口与该容置槽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垂直于该对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与该对接口呈一双十字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讯号端子与所述下排讯号端子分别包含:
一本体段;
一第一连接段,连接于该本体段;
一弯折段,连接于该第一连接段;
一第二连接段,连接于该弯折段而往该本体段方向延伸;及
一延伸段,包含一接触端,该延伸段连接于该第二连接段而朝远离该第一连接段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延伸段与该第二连接段之间形成一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更包含一容置槽,该插入部更包含一对接口,该接触端外露于该容置槽而位于该对接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段更包含一第一边、一第二边、一第三边与一第四边,该第一连接段连接于该第二边,该线缆电性连接于该第四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段更包含一干涉点,位于该第三边且邻近于该第四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段更包含一止位点,位于该第一边且邻近于该第二边。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段的长度大于该第一连接段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段的长度为该第一连接段的长度的2.5至3.5倍。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弯折段垂直于该第一连接段,该第二连接段垂直于该弯折段,且该第二连接段平行于该第一连接段。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段与该延伸段的垂直投影长度小于该第一连接段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段为一片状结构,该第一连接段、该弯折段、该第二连接段及该延伸段,切齐于该片状结构而与该片状结构位于同一轴在线的水平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更包含一弹性扣,连接于该端子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更包含:
一连动部,连接于该端子座;
一环扣,连接于该连动部而位于该连动部的一侧;及
一按压部,连接于该连动部而位于该连动部的另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更包含一卡抵端,该端子座更包含一卡抵部,该卡抵部对应该卡抵端设置而用以卡抵于该卡抵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环扣更包含一导引部,用以导引该弹性扣进行扣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更包含一防水环,该插入部更包含一环槽,该防水环设置于该环槽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入部更包含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环槽位于该第二端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的外径小于与该第二端部的外径。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架更包含一定位块,该端子座更包含一定位孔,该定位块嵌入于该定位孔而使该线架定位于该端子座。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架更包含一线槽,用以容置该线缆。
26.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电子装置,包含:
一本体,包含:
一底板;
一侧壁,连接于该底板而与该底板形成一容置空间;及
一连接部,连接于该侧壁而连通于该容置空间;及
一基板,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其中,该基板更包含一舌片,该舌片穿过该侧壁而位于该连接部内;及
一权利要求1至25任一项的连接器,嵌合于该电子装置而电性连接于该基板。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更包含:
一环壁,包含一外壁面与一内壁面;
一防呆件,形成于该内壁面;及
一卡扣部,形成于该外壁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内壁面更包含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的内径小于与该第二内壁的内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防呆件形成于该第一内壁。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侧壁更包含一连通孔,该舌片穿过并卡合于该连通孔而部份位于该连接部内。
CN202310137238.8A 2023-02-06 2023-02-20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ending CN1159119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04165A TWI831604B (zh) 2023-02-06 2023-02-06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TW112104165 2023-0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1922A true CN115911922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86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7238.8A Pending CN115911922A (zh) 2023-02-06 2023-02-20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1922A (zh)
TW (1) TWI83160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83119B2 (en) * 2013-03-14 2015-07-14 Molex Incorporated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with a pair of engagement arms and catch members
TW201637309A (zh) * 2015-04-13 2016-10-16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線纜連接器組合
CN112636100A (zh) * 2020-10-19 2021-04-09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1604B (zh) 2024-02-01
TW202322485A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3159B2 (en) Groun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886954B1 (ko) 커넥터
KR101886956B1 (ko) 커넥터
US71349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ell with a portion which is elastically movable in a fitting portion of the connector
US72171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408853B (zh) 基板對基板連接器
US10910745B2 (en)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pparatus
TWI464972B (zh) Assembly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ve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ount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99326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retaining means
CN113437576A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0277689B (zh) 可动连接器
US71826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3753127U (zh) 电连接装置
US5921808A (en) Ribbon cable plug-in connector
US668892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JP477495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用レセプタクル
JP2019133824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10886656B2 (en) Automotive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automotive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15911922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70371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2027145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111179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1384610B (zh) 中继连接器
CN215343224U (zh) 快速连接器
CN215070740U (zh) 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