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9993A -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9993A
CN115909993A CN202211528365.2A CN202211528365A CN115909993A CN 115909993 A CN115909993 A CN 115909993A CN 202211528365 A CN202211528365 A CN 202211528365A CN 115909993 A CN115909993 A CN 115909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ixel
image data
display area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83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09993B (zh
Inventor
刘辉
刘雨生
解红军
曹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283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9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9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9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09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9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包括:根据原始图像数据和用于记录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原始图像数据中得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以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通过上述设计方式,本申请能够缩小边框尺寸且使得图像能够正常显示。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装置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屏显示正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目前的显示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其显示屏幕周边具有黑边,即存在边框尺寸大的问题。因此目前亟需提出一种新的缩小边框尺寸以及相应的图像显示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能够缩小边框尺寸且使得图像能够正常显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方法包括:根据原始图像数据和用于记录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原始图像数据中得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以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
可选的,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可选的,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包括:从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取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i行第一像素数据;将第i行第一像素数据与第i行第一像素数据对应的一行原始图像数据,拼接成一行目标图像数据,并存储至与一行目标图像数据大小相同的预设存储区域;其中,第i行第一像素数据为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中的任意行;
可选的,图像显示方法还包括:将当前行目标图像数据的部分或全部转换成数据信号,以输出至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时,将下一行目标图像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存储至预设存储区域中的释放区域,释放区域为当前行目标图像数据中已转换成数据信号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可选的,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行数等于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行数;
可选的,在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同一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占据的列数等于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每行第一像素数据的个数;
可选的,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同一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每行第一像素数据在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位于同一行;
可选的,列方向对应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行方向对应显示面板的栅极信号线的延伸方向;
可选的,原始图像数据和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存储至不同的存储区域中。
可选的,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的数量为多个,
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沿行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分别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
可选的,沿行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存储于不同的存储区域中;
和/或,将沿列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同一侧;
可选的,沿列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存储于同一存储区域中。
可选的,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行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行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可选的,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列数等于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列数;
可选的,添加的一行第一像素数据来自于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的多行第一像素数据;
可选的,行方向对应显示面板的栅极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列方向对应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
可选的,原始图像数据和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存储至不同的存储区域中。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交界线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相交;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的远离第二显示区的一侧的轮廓与列方向相交;
可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为异形显示区;
可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为圆角矩形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为四个,与圆角矩形显示区的四个角一一对应;
可选的,原始图像的轮廓的形状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形状不同。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第三显示区和第一显示区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周围;第三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交界线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平行;
通过目标图像数据中的原始图像数据,以使得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进行显示;通过目标图像数据中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以使得第一显示区进行显示;
或者,
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像素数据替换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与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位于同列且非同行的像素数据,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可选的,第一位置信息包括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所在行号、每行中第一像素数据的个数和每行中首个第一像素数据的位置;
或者,第一位置信息包括: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所在行号和每行中所有第一像素数据的列号;
可选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位置关系与原始图像数据中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和与第二显示区对应的第二像素数据的位置关系相同;
可选的,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根据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将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对应位置,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第二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插入行号或插入列号;
可选的,图像显示方法还包括:
将目标图像数据转换成数据信号,并将数据信号输出至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以使显示面板显示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连接的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其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驱动芯片用于根据原始图像数据和用于记录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原始图像数据中得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以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第二显示区包括与多个第一子像素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多个第二子像素、以及与多个第二子像素电连接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
第二显示区包含多条沿列方向延伸且沿行方向排列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多条沿行方向延伸且沿列方向排列的栅极信号线;
可选的,第二显示区中,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形成的至少一列电路插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形成的多列电路中;
驱动芯片用于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可选的,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线;位于同行的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相同的栅极信号线;
可选的,同一第一显示区的每行第一子像素的个数等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的列数;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沿列方向间隔排列的不同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位于相同的列,且电连接至相同的数据信号线;
和/或,位于沿行方向间隔排列的不同第一显示区且位于同行的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位于同行,且电连接至相同的栅极信号线;
或者,
第二显示区中,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形成的至少一行电路插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形成的多行电路中;
驱动芯片用于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行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行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可选的,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不同的栅极信号线;位于同列的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相同的数据信号线;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还包括多个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第一栅极驱动电路所在膜层和第一子像素所在膜层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排列;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交界线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相交;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的远离第二显示区的一侧的轮廓与列方向相交;
可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为异形显示区;
可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为圆角矩形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为四个,与圆角矩形显示区的四个角一一对应。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第三显示区和第一显示区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周围;第三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交界线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平行;
第三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子像素和多个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在膜层和第三子像素所在膜层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排列;第二显示区还包括与多个第三子像素电连接的多个第三像素电路,
第二显示区中,第三像素电路形成的至少一列电路插入第二像素电路形成的多列电路中;
第三像素电路与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线;第三像素电路与其同行的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相同的栅极信号线;
第三像素电路与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线;
驱动芯片用于将目标图像数据中的原始图像数据转换成的数据信号输出至第二像素电路和第三像素电路;将目标图像数据中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转换成的数据信号输出至第一像素电路;
或者,第三像素电路与第一像素电路对应电连接至相同的数据信号线;
驱动芯片用于将第一像素数据替换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与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位于同列且非同行的像素数据,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原始图像数据和用于记录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原始图像数据中得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以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以保证显示效果,避免显示异常,解决相关技术中为减小边框宽度,实现全面屏显示,在边框区的栅极驱动电路上方设置发光层,将驱动栅极驱动电路上方的发光层的像素电路插入至显示面板的常规显示区,使得新添加的像素电路和常规显示区中原有的像素电路的排列顺序与整个显示面板上的发光层中的子像素的排列顺序不同,由于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据的排列顺序与整个显示面板上的发光层中的子像素的排列顺序对应一致,故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据的排列顺序与新添加的像素电路和常规显示区中原有的像素电路的排列顺序不一致,导致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局部版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版式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某一行局部版式示意图;
图5为沿列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一显示区对应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版式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多个数据信号线与对应驱动的子像素一实施关系的对照示意图;
图7中多个数据信号线与对应驱动的子像素另一实施关系的对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版式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多个数据信号线与对应驱动的子像素一实施关系的对照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显示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版式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显示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版式示意图;
图12为第一像素电路或第二像素电路或第三像素电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第一像素数据为列添加方式时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第一像素数据为列添加方式时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
图16为第一像素数据为行添加方式时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第一像素数据为行添加方式时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
图18为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局部版式示意图。本申请中所提及的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显示装置等,该显示装置包括连接的显示面板10和驱动芯片12,该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常规显示区101和边框区。如图2所示,常规显示区101内设置有层叠设置的阵列层100和发光层102;其中,阵列层100包括多个像素电路1000,且多个像素电路1000可以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呈阵列排布。发光层102包括多个子像素1020,且多个子像素1020可以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呈阵列排布。可以看到,在行方向X上位于同一排的多个像素电路1000连接至同一栅极信号线104,且每个栅极信号线104与位于边框区(如区域108和区域105)的至少一个GIP电路(即栅极驱动电路)106电连接。例如,在行方向X上,栅极信号线104的其中一端与一个GIP电路106(例如可位于左边框区或右边框区)电连接。又例如,在行方向X上,栅极信号线104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有一个GIP电路106,两个GIP电路106可分别位于左边框区和右边框区。相关技术中由于GIP电路106上方无子像素,GIP电路106位置会占用一部分边框区,进而导致显示面板边框区尺寸较大,且左边框区和/或右边框区无像素,故无法实现全面屏显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且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先从结构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作详细阐述。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版式示意图。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显示区108和第二显示区101。可选地,第一显示区108可以为边缘显示区(例如,图1中角部显示区等),第二显示区101可以为非边缘显示区。另一可选地,第一显示区108可以为屏下摄像头对应的显示区,第二显示区101可以为屏下摄像头以外的其余显示区。
其中,第一显示区108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1080,第二显示区101包括与多个第一子像素1080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082、多个第二子像素1010、以及与多个第二子像素1010电连接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012。即位于第一显示区108内的与第一子像素1080电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移动至第二显示区101内。当第一显示区108为边缘显示区时,第一显示区108还包括多个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60,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60所在膜层和第一子像素1080所在膜层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排列,此时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60上方可设置第一子像素1080,或者说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60可以移动至第一子像素1080下方,以达到窄边框的目的。且可选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60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显示区108内。当第一显示区108为屏下摄像头对应的显示区时,该设计方式可以增加第一显示区108位置处的透光率,以提高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60可与部分栅极信号线电连接。
进一步,如图3所示,第二显示区101包含多条沿列方向Y延伸且沿行方向X排列的数据信号线103,以及多条沿行方向X延伸且沿列方向Y排列的栅极信号线104。即列方向Y对应显示面板10的数据信号线103的延伸方向,行方向X对应显示面板10的栅极信号线104的延伸方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列方式插入,第二显示区101中,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082形成的至少一列电路插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多列电路中。该插入方式较为简单,且易于实现。
在此基础上,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显示区101内还可设置有多个虚拟像素电路1014,虚拟像素电路1014与上述第一像素电路1082和第二像素电路1012的区别在于,其不与数据信号线103和栅极信号线104电连接,其仅起到改善视觉效果的作用。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像素电路108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线103;例如,为了区分清楚,图3中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用虚线表示,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用实线表示。位于同行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相同的栅极信号线104。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对原先第二显示区101中电路布局的影响,且该设计方式仅需对应第一像素电路1082引入新的数据信号线103,而无需引入新的栅极信号线104,以降低成本。
可选地,如图4所示,图4为图3中某一行局部版式示意图。以其中一行为例,第一子像素1080和与其具有电连接关系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位于同一行。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电连接走线的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虚线的双向箭头仅代表两者之间具有电连接关系,并非代表实际的走线方式。此外,同一行上的相邻的多个第一子像素1080的排列顺序可以与与其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082的排列顺序相同或不同。例如,假设当前同一行上相邻的多个第一子像素1080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分别为A1、A2、A3和A4,与A1电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为B1,与A2电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为B2,与A3电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为B3,与A4电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为B4,则此时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从左至右的排布顺序可以为B1、B2、B3和B4,或者,也可为B2、B3、B1、B4等其余排列顺序,具体可以根据布线的难易等设置。
可选地,第一显示区108的个数为至少一个,同一第一显示区108的每行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等于第一显示区108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的列数。例如,图3中,第一显示区108的每行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为4个,则相应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082形成的列数为4列。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082的插入方式较为规整。
可选地,第一显示区108的个数为多个;例如,请再次参阅图1,当第一显示区108为角部显示区14时,第一显示区108的个数可以为四个。
在此基础上,如图5所示,图5为沿列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一显示区对应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版式示意图。位于沿列方向Y间隔排列的不同第一显示区108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位于相同的列(例如可以是一列或多列),且电连接至相同的数据信号线103(例如可以是一条或多条数据信号线)。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所需增加的数据信号线103的个数,以降低布线难度,且降低成本。可选的,位于同一第一显示区108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位于同一列。第一方向可平行于第一显示区108和第二显示区101的交界线。
和/或,位于沿行方向X间隔排列的不同第一显示区108且位于同行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位于同行,且电连接至相同的栅极信号线104。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布线难度,且降低成本。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3所示,在奇数行,同一行的多个第一子像素和多个第二子像素以RGBG的方式依次循环重复排布;在偶数行,同一行的多个第一子像素和多个第二子像素以BGRG的方式依次循环重复排布;且在列方向上,G子像素位于同一列,B子像素和R子像素位于同一列且依次交替排布。此时,如图6所示,图6为图3中多个数据信号线与对应驱动的子像素一实施关系的对照示意图。其中,图6中S1-S24代表数据信号线的编号,L1-L6代表行的编号,其余方框内的编号代表子像素的位置编号,例如,1-21代表的位置信息为第1行第21列。图6中空白方框代表该位置无子像素。图6中虚线框所框出的区域中,有子像素的位置编号但未着色,代表该位置有子像素但对应列的数据信号线未与其电连接;可以认为,该位置处的子像素为第一子像素,即其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进行了偏移至第二显示区;且此时相对于图2中的相关技术而言,S1-S4相当于是新增的数据信号线。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6,图6中数据信号线的编号与该数据信号线在图3中第二显示区中位置不一定相同,数据信号线的一端会延伸至与驱动芯片12上的输出端口(未标示)电连接,数据信号线的编号可以是由与其电连接输出端口的位置决定的。例如,图3中在第二显示区101中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如图3中虚线所示的数据信号线)的位置处于其余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如图3中实线所示的数据信号线)的中央,但在驱动芯片12处与虚线所示的数据信号线电连接的输出端口处于与实线所示的数据信号线电连接的输出端口的外围;此时图6中数据信号线的编号是由与其电连接的驱动芯片上的输出端口的位置决定的。
其次,与多个第一子像素1080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的驱动方式与多个第二子像素1010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的驱动方式相同。例如,S5-S24为与多个第二子像素1010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其驱动方式一般为BRBR交替驱动,或者RBRB交替驱动,或者GGGG驱动方式;S1-S4为与多个第一子像素1080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其驱动方式也仅能为BRBR交替驱动,或者RBRB交替驱动,或者GGGG驱动方式。通过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驱动芯片内部驱动逻辑的设计难度。
当然,在其他像素排布方式下,如图7所示,图7中多个数据信号线与对应驱动的子像素另一实施关系的对照示意图。图7对应的像素排布方式为:同一行的多个第一子像素和多个第二子像素以RGB的方式依次循环重复排布;且在列方向上,G子像素位于同一列,B子像素位于同一列,R子像素位于同一列。此时,如图7所示,图7中S1-S18代表数据信号线的编号,L1-L6代表行的编号,其余方框内的编号代表子像素的位置编号,例如,1-16代表的位置信息为第1行第16列。图7中空白方框代表该位置无子像素。图7中有子像素的位置编号但未着色的方框(即图7中虚线框所圈出来的区域)代表对应列的数据信号线未与其电连接;可以认为,该位置处的子像素为第一子像素,即其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进行了偏移至第二显示区。此时,与多个第一子像素1080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的驱动方式与多个第二子像素1010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的驱动方式相同。例如,S4-18为与多个第二子像素1010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其驱动方式一般为RRRR驱动方式,或者BBBB驱动方式,或者GGGG驱动方式;S1-S3为与多个第一子像素1080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其驱动方式也仅能为RRRR驱动方式,或者BBBB驱动方式,或者GGGG驱动方式。且此时相对于图2中的相关技术而言,S1-S3相当于是新增的数据信号线。
可选的,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行数等于第一像素电路1082和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行数,即增加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仅采用列方式添加至第二像素电路1012中。可选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和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列数等于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列数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列数之和。
综上,也就是说,不管发光层的像素排布方式如何,与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子像素电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移动至哪里,只要内移后的第一像素电路所在列的数据信号线的驱动方式与第二像素电路所在列的数据信号线的驱动方式保持一致即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版式示意图。以行方式插入,第二显示区101中,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082形成的至少一行电路插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多行电路中。该插入方式较为简单,且易于实现。
在此基础上,可选地,第一像素电路108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不同的栅极信号线104;位于同列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相同的数据信号线103。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对原先第二显示区101中电路布局的影响,且该设计方式仅需对应第一像素电路1082引入新的栅极信号线104和栅极驱动电路,而无需引入新的数据信号线103,以降低成本。
可选地,第一显示区108的个数也可为多个;例如,请再次参阅图1,当第一显示区108为角部显示区时,第一显示区108的个数可以为四个。多个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位于两行。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所需引入的栅极信号线104的个数,以降低成本。
例如,每个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位于两行;其中一行第一像素电路1082对应的第一子像素1080的排布方式为RGBG依次循环排布;另一行第一像素电路1082对应的第一子像素1080的排布方式为BGRG依次循环排布。进一步,可选地,如图1中所示,位于行方向X上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位于新增的相同的两行内;位于列方向Y上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位于新增的不同的两行内。举例而言,图1中处于上部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位于新增的两行中,图1中处于下部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位于新增的另外两行中;即针对图1中四个第一显示区108,仅需新增四行。
又例如,如图1中所示,位于行方向X上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位于同一行,在列方向Y上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位于不同行。举例而言,图1中处于上部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位于新增的同一行,图1中处于下部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位于新增的下一行;即针对图1中四个第一显示区108,仅需新增两行。
总之,本申请对于第一像素电路1082具体挪动的位置并无严格限定,仅需其挪动后与数据信号线103电连接后,不影响原先数据信号线103的驱动方式。
具体地,如图9所示,图9为图8中多个数据信号线与对应驱动的子像素一实施关系的对照示意图。其中,图9中S1-S20代表数据信号线的编号,L1-L6、新增L1、新增L2代表行的编号,其余方框内的编号代表子像素的位置编号,例如,1-20代表的位置信息为第1行第20列。图9中空白方框代表该位置无子像素。图9中有子像素的位置编号但未着色的方框(即图9中虚线框所圈出来的区域)代表对应列的数据信号线未与其电连接;可以认为,该位置处的子像素为第一子像素,即其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进行了偏移至第二显示区。
需要说明的是,与多个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移动至新增L1与新增L2所在的行方向上,由于与多个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与多个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相同,故本申请无需新增数据信号线,仅需对应新增栅极信号线即可。故本申请对于单个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具体移动的位置没有过多的限定,只要其连接后不改变原先数据信号线的驱动方式即可。例如,针对S1信号线,从下往上驱动方式仍然为BRBR交替驱动的方式,针对S2信号线,从下往上驱动方式仍然为GGGG驱动的方式,针对S3信号线,从下往上驱动方式仍然为RBRB交替驱动的方式。通过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驱动芯片内部驱动逻辑的设计难度。
可选的,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列数等于第一像素电路1082和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列数,即增加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仅采用行方式添加至第二像素电路1012中。可选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和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行数等于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行数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行数之和。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显示区108与第二显示区101的交界线A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Y相交。例如,第一显示区108与第二显示区101的交界线A可以为锯齿形、弧形、折线形、波浪形等。进一步,如图3所示,第一显示区108的远离第二显示区101的一侧的轮廓B与列方向Y相交;例如,第一显示区108远离第二显示区101的一侧的轮廓B可以为锯齿形、弧形、折线形、波浪形等。即上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包含第一显示区108和第二显示区101)为异形显示区,例如,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为圆角矩形显示区。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显示区108为四个,与圆角矩形显示区的四个角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区为矩形显示区时,例如第一显示区为矩形显示区,只需将驱动芯片的对应引脚与第二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电路连接,即可保证正常显示,无需提取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为异形显示区,相比于显示区为矩形显示区的情况,仅调整驱动芯片的引脚与第二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电路连接关系,仍无法保证显示效果。故本申请从原始图像数据中提取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以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以避免异常显示。
此外,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10,图10为本申请显示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版式示意图,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三显示区105,第三显示区105和第一显示区108位于第二显示区101的周围;第三显示区105与第二显示区101的交界线C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Y平行;第三显示区105包括多个第三子像素1050和多个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62,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62所在膜层和第三子像素1050所在膜层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排列;第二显示区101还包括与多个第三子像素1050电连接的多个第三像素电路1052。上述第三显示区105可以理解为非角部的边框显示区,上述第三显示区105中的第三子像素1050对应的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显示区108中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类似,均移动至第二显示区101中,以为第三显示区105中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62提供避让空间,以达到降低边框宽度的目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62可与部分栅极信号线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类似,以列方式插入,第二显示区101中,第三像素电路1052形成的至少一列电路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多列电路中。可选的,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线103;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其同行的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相同的栅极信号线104。该插入方式较为简单,且易于实现。
在此基础上,如图10所示,可选地,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位于相同的列(可以是一列或多列)。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的列数可相同。可选地,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对应电连接至相同的数据信号线103(例如可以是一条或多条数据信号线103)。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所需要的数据信号线103的个数,以降低成本。可选地,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位于相同的列,以降低走线难度。
可选的,第三像素电路105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行数等于第三像素电路1052和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行数,即增加的第三像素电路1052仅采用列方式添加至第二像素电路1012中。可选的,第三像素电路1052和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列数等于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列数与第三像素电路1052形成的电路阵列的列数之和。
可选的,第三像素电路1052以列方式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列方式或行方式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
可选地,第三显示区105的个数为至少一个,同一第三显示区105的每行第三子像素1050的个数等于第三显示区105的第三子像素1050对应的第三像素电路1052的列数。可选的,多个第三显示区105可分别位于第二显示区101的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位于第二显示区101的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的同一侧的第三显示区105和第一显示区108可沿列方向排列。
可选地,第一显示区108中每行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和第三显示区105中每行第三子像素1050的个数相同。可选地,第三像素电路1052对应的列数和第一像素电路1082对应的列数相同。例如,图10中第一显示区108中每行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为4、第三显示区105中每行第三子像素1050的个数为4、以及第一像素电路1082对应的列数也为4,第三像素电路1052对应的列数也为4。此时,相比于第三像素电路1052和第一像素电路1082位于不同列的情况,可减少新增数据信号线103,即可以无需对驱动芯片12的结构设计进行过大改动,以降低成本。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显示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版式示意图。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电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线103。可选地,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位于不同列。需新增第一像素电路对应的数据信号线103以及第三像素电路1052对应的数据信号线103,这对于后续驱动芯片12的图像处理过程具有一定的简化处理量的过程,无需从原始图像数据中提取第三显示区的第三图像数据,具体将在后续方法部分详细展开。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与图8中第一像素电路1082类似,以行方式插入,第二显示区101中,多个第三像素电路1052形成的至少一行电路插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多行电路中。该插入方式较为简单,且易于实现。
在此基础上,可选地,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位于相同的行(可以是一行或多行)。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的行数可相同。可选地,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连接至相同的栅极信号线104,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不同的栅极信号线103;位于同列的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相同的数据信号线。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对原先第二显示区中电路布局的影响,且该设计方式仅需对应第一像素电路引入新的栅极信号线和栅极驱动电路,而无需引入新的数据信号线,以降低成本。可选地,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位于不同行。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三像素电路1052以行方式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第一像素电路1082可以列方式或行方式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
第一像素电路1082、第二像素电路1012和第三像素电路1052可包括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和存储电容等。开关晶体管可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发光控制晶体管、栅极初始化晶体管、阳极初始化晶体管、阈值补偿晶体管中的部分或全部。栅极信号线可包括扫描信号线和发光控制信号线中的一种或多种。栅极信号线可与开关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以控制其导通关断。数据写入晶体管可与数据信号线电连接,以将数据信号传输至驱动晶体管,以使驱动晶体管产生驱动电流,以驱动子像素(可为发光元件)发光。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第一像素电路或第二像素电路或第三像素电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像素电路或第二像素电路或第三像素电路可以为2T1C像素电路;其可以包含一个驱动晶体管30、一个开关晶体管32和一个存储电容34,三者的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见图12,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开关晶体管32的栅极可以与栅极信号线104电连接,开关晶体管32的其中一个通路端可以与数据信号线103电连接。
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60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62可为移位寄存器,可级联连接,可输出扫描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至栅极信号线。
下面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做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08和第二显示区101,该图像显示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上述提及的驱动芯片,该图像显示方法包括:
S101:根据原始图像数据和用于记录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原始图像数据中得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
具体地,原始图像数据可以由多个子像素数据构成,且相邻的多个子像素数据构成一个像素数据单元;显示面板10中的发光层可以由多个子像素构成,且同样的相邻的多个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其中,至少部分原始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单元与发光层中的像素单元一一对应。例如,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据单元为RGB,发光层中的像素单元为RGBG时,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一个RGB像素数据单元与发光层中的一个RGBG像素单元对应,此时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子像素数据与发光层中的子像素非一一对应。又例如,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据单元为RGB,发光层中的像素单元为RGBG时,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一个RGB像素数据单元与发光层中的一个RG像素单元或一个BG像素单元对应,此时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子像素数据与发光层中的子像素非一一对应。又例如,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据单元为RGB,发光层中的像素单元为RGB时,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一个RGB像素数据单元与发光层中的一个RGB像素单元对应,且此时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子像素数据与发光层中的子像素可以一一对应。
可选的,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显示面板上的子像素阵列或像素电路阵列的行方向和栅极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对应。可选的,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的列方向、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的列方向、显示面板上的子像素阵列或像素电路阵列的列方向和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对应。
可选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区108和第二显示区101的位置关系与原始图像数据中与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和与第二显示区101对应的第二像素数据的位置关系相同。
为了简化驱动芯片的运算过程,可以将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的第一位置信息(也即第一显示区108中第一子像素1080的第一位置信息)进行存储,例如,可以存储至一内移规则查找表中。
可选地,第一位置信息包括: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所在行号、每行中第一像素数据的个数和每行中首个第一像素数据的位置;也即第一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108中第一子像素1080的所在行号、每行中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和每行中首个第一子像素1080的位置。当第一显示区108的个数为多个时,可以同时存储,且当位于行方向上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中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相同时,内移规则查找表中可以仅存储其中一个第一显示区108中每行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或者说,内移规则查找表中可以仅存储其中一个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中每行的个数。例如,如下表1所示,表1为第一实施例对应的内移规则查找表。
表1:第一实施例对应的内移规则查找表
查找表输入(行地址) 查找表输出(第一位置信息)
1 4,21,2137
2 4,17,2141
3 4,13,2145
4 4,9,2149
1078 4,17,2141
1079 4,21,2137
1080 4,21,2137
其中,以表1中第一行数据为例,“1”代表行号;“4,21,2137”中“4”代表左右两个第一显示区中各包含4个第一子像素,“21”代表左侧第一显示区108中所包含的第一子像素1080是从第21个开始从左右往右四个子像素,或者说是,左侧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所包含的第一像素数据是从第21个开始从左右往右四个第一像素数据,“2137”代表右侧的第一显示区108中所包含的第一子像素1080是从第2137个开始从左往右四个子像素,或者说是,右侧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所包含的第一像素数据是从第2137个开始从左右往右四个第一像素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具体从右往左还是从左往右可以预先确定好规则。
可以知晓的是,当左右两个第一显示区108中位于同行的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不同时,则此时可以在表格中分别增加各个第一显示区108所对应的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或者说是,内移规则查找表中可以增加各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中每行的个数,例如,可以将上表1中的“4,21,2137”更改为“4,21,3,2137”,其中,“4”代表左侧第一显示区108中所包含的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或者说是,左侧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对应行所包含的第一像素数据的个数,“3”代表右侧的第一显示区108中所包含的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或者说是,右侧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对应行所包含的第一像素数据的个数。
另一可选地,第一位置信息包括: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所在行号和每行中所有第一像素数据的列号,也即第一位置信息包括:第一显示区108中第一子像素1080的所在行号和每行中所有第一子像素1080的位置。例如,如下表2所示,表2为第一实施例对应的内移规则查找表。
表2:第二实施例对应的内移规则查找表
查找表输入(行地址) 查找表输出(第一位置信息)
1 4,21,24,22,23,4,2137,2140,2138,2139
2 4,17,20,18,19,4,2141,2142,2143,2144
3 4,13,16,14,15,4,2145,2148,2146,2147
4 4,9,12,11,10,4,2149,2152,2150,2151
1078 4,17,20,18,19,4,2141,2142,2143,2144
1079 4,21,24,22,23,4,2137,2140,2138,2139
1080 4,21,24,22,23,4,2137,2140,2138,2139
其中,上述表2中由于已经存储了每个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的位置,故表2中的“4”可以理解为是标志位作用,驱动芯片首次读取到该数字表明是其中一个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的第一位置信息,驱动芯片第二次读取到该数字表明是另一个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的第一位置信息。另外,注意到表2中同一第一显示区108的四个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的读取的顺序可以连续或非连续,即本申请中支持乱序存储。
进一步,上述步骤S1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为:接收原始图像数据,并调用内移规则查找表获得第一像素数据的第一位置信息;当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子像素数据与发光层中的子像素非一一对应时,基于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子像素所在的像素单元的第一像素数据单元位置信息,基于第一像素数据单元位置信息从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得相应的像素数据单元,该像素数据单元可以包括亮度信息和颜色信息;将该像素数据单元转化为对应每个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像素数据,该第一像素数据包括亮度信息和颜色信息;或者,当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子像素与发光层中的子像素一一对应时,基于第一位置信息直接从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得与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
S102: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以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
从以上显示装置的结构部分介绍可以看出,与驱动芯片电连接的多个像素电路构成驱动阵列;由于第一显示区中的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插入至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像素电路中,因此此时带来的结果是,驱动阵列的行数可能大于发光层中所有子像素构成的发光阵列的行数,和/或,驱动阵列的列数可能大于发光层中所有子像素构成的发光阵列的列数。显示面板上的新添加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和第二显示区101中原有的第二像素电路1012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的位置关系不一致,而原始图像数据中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和与第二显示区对应的第二像素数据的位置关系与显示面板上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的位置关系对应一致,故原始图像数据中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和与第二显示区对应的第二像素数据的位置关系与显示面板上的新添加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和第二显示区101中原有的第二像素电路1012的位置关系不一致,为避免显示异常,为了使得驱动芯片能够驱动发光层显示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可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目标图像数据中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的位置与新添加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的位置匹配,以使驱动芯片虽然输出的是目标图像数据,但最终发光层显示的还是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以保证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原始图像的轮廓的形状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形状可以不同。例如,一般而言,原始图像的轮廓形状一般为矩形。但是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形状可以为图1中的圆角矩形显示区,故此时显示面板仅会显示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部分。
此外,上述目标图像数据一般为包含颜色和亮度的数据,为了使得显示面板能够显示,上述图像显示方法还包括:将目标图像数据转换成数据信号,并将数据信号输出至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以使显示面板显示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可选地,该数据信号包含驱动电压信号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般而言,第一像素数据的个数为多个,为了简化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过程,可以预先存储一个内移规则查找表;内移规则查找表中存储有第二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包括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中时对应的插入行号和/或插入列号。例如,以上表1为例,可以将查找表的输出扩展为包含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例如,当添加位置与第一像素数据位于同一行时,上述表1中的“4,21,2137”可以变更为“4,21,5,2137,2133”,其中,新添加的“5”代表内移的四个第一像素数据从当前行的原始图像数据的第5列开始从左往右添加;新添加的“2133”代表内移的四个第一像素数据从当前行的原始图像数据的第2133列开始从左往右添加。本申请对于内移规则表中具体存储的形式不作过多限定。
进一步,上述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为:根据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将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对应位置,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3所示,当在第二显示区101中,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082形成的至少一列电路插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多列电路中时,上述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为:以列方式添加,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例如,如图14和图15所示,图14为第一像素数据为列添加方式时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第一像素数据为列添加方式时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的方法较为简单。其中,图14中原始图像数据为矩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为圆角矩形显示区。
可选地,驱动芯片在输出目标图像数据时,一般是逐行获取目标图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以列方式添加,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包括:从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取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i行第一像素数据;将第i行第一像素数据与第i行第一像素数据对应的一行原始图像数据,拼接成一行目标图像数据,并存储至与一行目标图像数据大小相同的预设存储区域;其中,第i行第一像素数据为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中的任意行。即逐行获取第一像素数据的同时,逐行拼接并转换成数据信号输出至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无需设置较大的存储空间预先存储从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取的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所有行第一像素数据。进一步,上述图像显示方法还包括:将当前行目标图像数据的部分或全部转换成数据信号,以输出至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时,将下一行目标图像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存储至预设存储区域中的释放区域,释放区域为当前行目标图像数据中已转换成数据信号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拼接一行输出一行,以提高图像显示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将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所有行第一像素数据全部获取后存储至较大的存储空间,原始图像数据存储在其原存储空间,即原始图像数据和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存储至不同的存储区域中。其中,该多个存储区域可以是单独的多个RAM;或者,该多个存储区域也可是同一个RAM中的不同分区。后续驱动芯片可以从多个存储区域中依次获得相应行的像素数据进行拼接后得到相应行的目标图像数据,以逐行将目标图像数据输出并转化为数据信号。例如,以图15中第a行目标图像数据为例,左边新增的54、55以及右边新增的1032、1033与中间的1-1080来自不同的存储区域,可拼接为一行目标图像数据。
可选地,当图3中第一像素电路108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线103,而位于同行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相同的栅极信号线104时,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行数等于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行数。该设计方式可以简化目标图像数据的数据量,以降低驱动芯片的运算难度。
可选地,当第一显示区108的个数为至少一个,同一第一显示区108的每行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等于第一显示区108的第一子像素1080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的列数时,在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同一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占据的列数等于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每行第一像素数据的个数。例如,结合图3、图6和图15所示,第一显示区108的每行第一子像素1080的个数为4个,则相应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082形成的列数为4列;且第一显示区中RG两个子像素或BG两个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如图6所示,图6中的1-21和1-22可以视为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图6中的1-23和1-24可以视为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因此从像素单元级别来看,在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该第一显示区108对应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占据的列数为2列,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每行第一像素数据的个数为2个。该图像合成方式较为简单,且运算量低。进一步,为方便后续驱动芯片驱动目标图像数据显示,上述像素单元级别的目标图像数据还可处理为与显示面板的驱动阵列对应的子像素级别的形式,具体如图15中所示,假设目标图像数据的一个像素单元与显示面板的一个RG或BG对应,则可将目标图像数据的一个像素单元处理为RG或BG两个子像素。
可选地,如图4所示,当同一第一显示区108内的第一子像素1080和与其具有电连接关系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位于同一行时,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同一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每行第一像素数据在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位于同一行。相当于将每行第一像素数据沿行方向移动出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并与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拼接成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该图像合成方式较为简单,且运算量低。
另一可选地,如图3所示,驱动芯片12包含与数据信号线103对应且电连接的输出端口(未标示),例如,数据信号线103与输出端口一一对应。定义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电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口,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电连接至第二输出端口;在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的间隔排布方向上,第一输出端口相对第二输出端口具有第一位置关系,新添加的第一子像素数据相对原始图像数据具有所述第一位置关系。例如,图3中在第二显示区101中,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是插入至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之间,但是在驱动芯片12侧,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的第一输出端口是位于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的第二输出端口的外侧,则此时新添加的第一子像素数据相对原始图像数据位置关系是由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
可选地,如图3和图14所示,在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的间隔排布方向上,第一输出端口位于多个第二输出端口的外侧,则上述以列方式添加,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进一步,如图8和图14所示,第一显示区108为多个,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将沿行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分别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例如,将左上角的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左侧,将右上角的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右侧。
可选地,沿行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存储于不同的存储区域中。例如,以图15为例,第a行目标图像数据中,54和55对应左边的一个第一显示区,1032和1033对应右边的一个第一显示区,左边新增的54和55存储至第一存储区域RAM0,中间的1-1080存储至第二存储区域RAM1,右边新增的1032和1033存储至第三存储区域RAM3中。该设计方式可以便于后续拼接过程,以提高处理效率。
和/或,如图5和图14所示,第一显示区108的个数为多个,将沿列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同一侧。例如,将左上角和左下角的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均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左侧;将右上角和右下角的第一显示区108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右侧。
可选地,沿列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存储于同一存储区域中。例如,以图15为例,第a行目标图像数据中,54和55对应左上角的一个第一显示区,第c行目标图像数据中,6和8对应左下角的一个第一显示区,则54和55,6和8可以分时存储在第一存储区域中。由于显示面板是逐行扫描,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每行的存储规则相同,以降低运算复杂程度。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8所示,当在第二显示区101中,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082形成的至少一行电路插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012形成的多行电路中时,上述步骤S102中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以行方式添加,将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行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行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例如,如图16和图17所示,图16为第一像素数据为行添加方式时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第一像素数据为行添加方式时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的方法较为简单。
可选地,驱动芯片在输出目标图像数据时,一般是逐行获取目标图像数据,并将当前行目标图像数据缓存至预设存储区域中。例如,图17中第A+1行和第A+i行目标图像数据与第A+1行和第A+i行原始图像数据相同,新增第1行和新增第2行为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故第A+1行、第A+i行、新增第1行和新增第2行目标图像数据可以分时存储在预设存储区域中,以便逐行转换成数据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从图16中可以看出,由于显示面板是逐行扫描,故位于同一行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由于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移动至其余行,故位于同一行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将在不同时刻被点亮。由于被点亮的间隔时间非常短,人眼由于视觉暂停无法识别,故不影响显示效果。此外,与图15中类似,图17中原始图像数据和目标图像数据均是以像素单元级别的形式呈现。为方便后续驱动芯片驱动目标图像数据显示,上述像素单元级别的目标图像数据还可处理为与显示面板的驱动阵列对应的子像素级别的形式,具体处理方式与图15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8所示,当第一像素电路108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不同的栅极信号线104;位于同列的第一像素电路1082与第二像素电路1012电连接至相同的数据信号线103时,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列数等于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列数。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驱动芯片的数据处理量。
另一可选地,以行方式添加时,添加的一行第一像素数据来自于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的多行第一像素数据。示例性的,结合图17所示,目标图像数据中新增的第1行中,A1-54、A1-55自于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的第1行第一像素数据。A2-53、A2-54自于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的第2行第一像素数据。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驱动芯片的数据处理量。
可选的,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添加方式和第一像素电路1082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的插入方式相同,例如同为列方式,或,同为行方式。
在又一个应用场景中,当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105,且如图10所示,当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位于相同的列时,或者说是当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对应电连接至相同的数据信号线103时,上述步骤S102中将第一像素数据与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将第一像素数据替换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与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位于同列且非同行的像素数据,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即此时无需对原始图像数据中与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进行提取,仅需提取并新添加第一像素数据。相当于将每行第一像素数据沿行方向移动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边界,以使第一像素数据和第三像素数据位于相同的列,从而形成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而第三像素数据不作变动。可选的,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同一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的每行个数等于与该第一显示区沿列方向排列的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的每行个数。具体效果图可参见图18,图18为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示意图。
可选的,显示面板中第三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位置关系与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与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和与第二显示区对应的第二像素数据的位置关系相同。可选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区、第三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位置关系与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与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和与第二显示区对应的第二像素数据的位置关系相同。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当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105,且如图11所示,将第一像素数据以列方式或行方式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第三像素数据不进行提取再添加等处理,以形成目标图像数据时,通过目标图像数据中的原始图像数据,以使得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进行显示;通过目标图像数据中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以使得第一显示区进行显示。此时,驱动芯片用于将目标图像数据中的原始图像数据转换成的数据信号输出至第二像素电路和第三像素电路;将目标图像数据中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转换成的数据信号输出至第一像素电路。具体效果图与图14中类似。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当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105,第三像素电路1052以列方式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位于不同列(或者说是当第三像素电路1052与第一像素电路1082电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线103),第一像素电路1082以列方式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将第一像素数据以列方式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第三像素数据不进行提取再添加处理,以形成目标图像数据,可以简化数据处理。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当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105,第三像素电路1052以列方式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第一像素电路1082以行方式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将第一像素数据以行方式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第三像素数据不进行提取再添加处理,以形成目标图像数据,可以简化数据处理。
可选的,与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可以行方式或列方式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与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添加方式和第三像素电路1052插入第二像素电路1012的插入方式相同,例如同为列方式,或,同为行方式。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当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105,且第三显示区105与图8中第一显示区108类似,将多个第三像素电路形成的至少一行电路插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形成的多行电路中时,可以以行方式添加,将第三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行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行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具体效果图与图16中类似。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当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105,且第三显示区105与图8中第一显示区108类似,将多个第三像素电路形成的至少一列电路插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形成的多列电路中时,以列方式添加,将第三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可选的,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添加方式可与第三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添加方式相同,例如同为列方式,或,同为行方式。可选的,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添加方式可与第三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添加方式不同。
可选的,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添加方式可与第三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添加方式同为列方式,且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与新添加的第三像素数据在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位于相同的列(例如可以是一列或多列),可以减少数据信号线的数量。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列数等于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列数。相当于将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的原始图像数据中的第三像素数据及其所在列的其余图像数据去掉。
可选的,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添加方式可与第三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的添加方式同为行方式,且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与新添加的第三像素数据在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位于相同的行(例如可以是一行或多行),可以减少栅极信号线的数量。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列数小于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列数。相当于将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的原始图像数据中的第三像素数据及其所在列的其余图像数据去掉。
可选的,图像显示方法还包括:可根据原始图像数据和用于记录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的第三位置信息,从原始图像数据中得到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可选的,第三位置信息包括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所在行号、每行中第三像素数据的个数和每行中首个第三像素数据的位置;或者,第三位置信息包括: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所在行号和每行中所有第三像素数据的列号。
可选的,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根据第三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对应的第四位置信息,将第三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对应位置,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第四位置信息包括:第三像素数据添加至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插入行号或插入列号。
在一个具体地应用场景中,上述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包括:
A、驱动芯片接收待显示原始图像数据,原始图像数据的像素单元与发光层的像素单元一一对应。
B、驱动芯片调用内移规则查找表确定发光层中内移的第一子像素的第一位置信息,基于该第一位置信息从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得相应的第一子像素数据,该第一子像素数据包含亮度(或灰阶值)和颜色信息。
C、驱动芯片调用内移规则查找表确定第一子像素数据在原始图像数据中插入的第二位置信息,并基于第二位置信息在原始图像数据中增加多列或多行第一子像素数据以形成目标图像数据。
D、驱动芯片输出目标图像数据,以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原始图像数据的至少部分。具体可以为:驱动芯片逐行获取目标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并将新增子像素对应的像素数据和原始图像中子像素对应的像素数据存储至不同的RAM中;驱动芯片从多个RAM中读取获得相应的显示数据进行拼接后,转化为驱动电压数据;将当前RAM中缓存的像素数据删除,以释放空间,以使得能够存储下一行目标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原始图像数据和用于记录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得到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数据;
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显示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优选的,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包括:
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取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i行所述第一像素数据;
将第i行所述第一像素数据与第i行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对应的一行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拼接成一行所述目标图像数据,并存储至与一行所述目标图像数据大小相同的预设存储区域;其中,第i行所述第一像素数据为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中的任意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方法还包括:
将当前行所述目标图像数据的部分或全部转换成数据信号,以输出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时,将下一行所述目标图像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存储至所述预设存储区域中的释放区域,所述释放区域为当前行所述目标图像数据中已转换成数据信号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行数等于所述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行数;
和/或,在所述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同一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新添加的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占据的列数等于在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所述每行第一像素数据的个数;
和/或,在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同一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每行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在所述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位于同一行;
和/或,列方向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行方向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信号线的延伸方向;
和/或,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和新添加的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存储至不同的存储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数量为多个,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沿行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分别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
优选的,沿行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存储于不同的存储区域中;
和/或,将沿列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同一侧;
优选的,沿列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存储于同一存储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行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行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列数等于所述目标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的列数;
和/或,添加的一行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来自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的多行所述第一像素数据;
和/或,行方向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列方向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
和/或,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和新添加的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存储至不同的存储区域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交界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列方向相交;
优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的轮廓与所述列方向相交;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为异形显示区;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为圆角矩形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为四个,与所述圆角矩形显示区的四个角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原始图像的轮廓的形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形状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和所述第一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周围;所述第三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交界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列方向平行;
通过所述目标图像数据中的原始图像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区和所述第三显示区进行显示;通过所述目标图像数据中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区进行显示;
或者,
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替换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与所述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位于同列且非同行的像素数据,以获得所述目标图像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所在行号、每行中第一像素数据的个数和每行中首个第一像素数据的位置;
或者,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所在行号和每行中所有第一像素数据的列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位置关系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数据阵列中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和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应的第二像素数据的位置关系相同;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对应位置,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插入行号或插入列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图像数据转换成数据信号,并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以使所述显示面板显示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的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根据原始图像数据和用于记录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像素数据在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得到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数据,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显示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对应的原始图像的至少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多个第二子像素、以及与所述多个第二子像素电连接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含多条沿列方向延伸且沿行方向排列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多条沿所述行方向延伸且沿列方向排列的栅极信号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形成的至少一列电路插入多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形成的多列电路中;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列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列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优选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不同的所述数据信号线;位于同行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相同的所述栅极信号线;
优选的,同一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每行第一子像素的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列数;
优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沿列方向间隔排列的不同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位于相同的列,且电连接至相同的所述数据信号线;
和/或,位于沿行方向间隔排列的不同所述第一显示区且位于同行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位于同行,且电连接至相同的所述栅极信号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形成的至少一行电路插入多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形成的多行电路中;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形成的至少一行数据添加至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多行数据中,以获得目标图像数据;
优选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不同的所述栅极信号线;位于同列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相同的所述数据信号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显示区还包括多个第一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所在膜层和所述第一子像素所在膜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排列;
和/或,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交界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列方向相交;
和/或,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的轮廓与所述列方向相交;
和/或,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为异形显示区;
和/或,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为圆角矩形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为四个,与所述圆角矩形显示区的四个角一一对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和所述第一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周围;所述第三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交界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列方向平行;
所述第三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子像素和多个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在膜层和所述第三子像素所在膜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显示区还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三子像素电连接的多个第三像素电路,
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所述第三像素电路形成的至少一列电路插入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形成的多列电路中;
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其同行的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至相同的栅极信号线;
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线;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将所述目标图像数据中的原始图像数据转换成的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三像素电路;将所述目标图像数据中新添加的第一像素数据转换成的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像素电路;
或者,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对应电连接至相同的数据信号线;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替换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形成的阵列中与所述第三显示区对应的第三像素数据位于同列且非同行的像素数据,以获得所述目标图像数据。
CN202211528365.2A 2022-11-30 2022-11-30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909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8365.2A CN115909993B (zh) 2022-11-30 2022-11-30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8365.2A CN115909993B (zh) 2022-11-30 2022-11-30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9993A true CN115909993A (zh) 2023-04-04
CN115909993B CN115909993B (zh) 2023-09-29

Family

ID=86482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8365.2A Active CN115909993B (zh) 2022-11-30 2022-11-30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09993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394A (zh) * 2009-03-13 2009-08-19 深圳市元亨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像素虚拟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644410A (zh) * 2017-09-29 2018-01-3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系统及显示装置
CN108154838A (zh) * 2017-12-21 2018-06-12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角形模块显示驱动电路实现方法及驱动电路
CN109767733A (zh) * 2019-03-29 2019-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67695A (zh) * 2018-12-28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阵列基板
US10937998B1 (en) * 2019-11-28 2021-03-02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942632B1 (en) * 2017-11-06 2021-03-09 Zocomotion Ltd. Self-clustering rearrangeable stacks of visible information and active in situ link portals in an infinitely zoomable space on a graphical computing device
CN112735261A (zh) * 2019-10-28 2021-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显示终端
WO2021147086A1 (zh) * 2020-01-23 2021-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13034A1 (zh) * 2020-04-21 2021-10-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90260A (zh) * 2019-06-25 2022-0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驱动方法、驱动芯片
WO2022048473A1 (zh) * 2020-09-01 2022-03-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66519A (zh) * 2020-11-27 2022-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973961A (zh) * 2022-06-07 2022-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CN115273656A (zh) * 2021-04-30 2022-11-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WO2022227461A1 (zh) * 2021-04-29 2022-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346483A (zh) * 2022-08-24 2022-11-15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集成芯片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394A (zh) * 2009-03-13 2009-08-19 深圳市元亨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像素虚拟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644410A (zh) * 2017-09-29 2018-01-3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系统及显示装置
US10942632B1 (en) * 2017-11-06 2021-03-09 Zocomotion Ltd. Self-clustering rearrangeable stacks of visible information and active in situ link portals in an infinitely zoomable space on a graphical computing device
CN108154838A (zh) * 2017-12-21 2018-06-12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角形模块显示驱动电路实现方法及驱动电路
CN110767695A (zh) * 2018-12-28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阵列基板
CN109767733A (zh) * 2019-03-29 2019-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990260A (zh) * 2019-06-25 2022-0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驱动方法、驱动芯片
CN112735261A (zh) * 2019-10-28 2021-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显示终端
US10937998B1 (en) * 2019-11-28 2021-03-02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147086A1 (zh) * 2020-01-23 2021-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13034A1 (zh) * 2020-04-21 2021-10-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048473A1 (zh) * 2020-09-01 2022-03-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66519A (zh) * 2020-11-27 2022-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2227461A1 (zh) * 2021-04-29 2022-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273656A (zh) * 2021-04-30 2022-11-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CN114973961A (zh) * 2022-06-07 2022-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CN115346483A (zh) * 2022-08-24 2022-11-15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集成芯片及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怀平: "一种窄边框的液晶显示面板设计",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no. 09, pages 105 *
赵小明;等: "LED显示屏虚拟组合像素的分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vol. 39, no. 04, pages 178 - 18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9993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013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77493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display regions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037523B2 (en) Display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that uses different display algorithms for different display areas,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75614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90319079A1 (en)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5192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089149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and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US2018030841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display panel
US1177887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751821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2022022367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48958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40199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09177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623636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373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076377B2 (en)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33363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107B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阵列基板
CN115909993A (zh)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24113637A1 (zh)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120925A (zh) 源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216749141U (zh) 一种减轻demux电路竖纹现象的TFT结构
WO2024098558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363996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