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7733A -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7733A
CN109767733A CN201910253408.2A CN201910253408A CN109767733A CN 109767733 A CN109767733 A CN 109767733A CN 201910253408 A CN201910253408 A CN 201910253408A CN 109767733 A CN109767733 A CN 109767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acklight subarea
backlight
image
display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34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7733B (zh
Inventor
方丽婷
陈建群
施雪峰
许育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34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7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7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7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7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7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待显示图像;所述待显示图像由矩阵排列的M行*N列个背光分区提供背光,其中,M、N为正整数;提取所述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所述轮廓线对应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根据所述轮廓线判断所述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若是,则将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目标移动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并确定所述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所述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提高显示对比度,同时可减少光晕,还可降低功耗。

Description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DR)广义上指某一变化事务可以改变的跨度范围,对于静态图像或视频帧,动态范围为最暗色调到最亮色的范围,明暗变化在这个范围内实现;该范围越大,图像的明暗变化层次越多,显示装置对图像细节的描述能力就越强。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采用全局背光,其动态范围约为2个数量级,且全局背光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漏光现象,此为限制LCD显示对比度的原因之一。
目前,为解决此问题,区域背光动态调节技术被提出,区域背光动态调节技术即将背光分成多个独立分区,每个分区的背光的亮度可根据待显示图像的亮暗场实时调节,由此,可实现LCD的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显示。但是,由于背光分区数量的限制,现有的HDR显示无法实现像素级背光亮度控制,由此导致图像边缘轮廓的显示对比度较低,且光晕现象较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以提高显示对比度,同时降低光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该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待显示图像;所述待显示图像由矩阵排列的M行*N列个背光分区提供背光,其中,M、N为正整数;
提取所述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所述轮廓线对应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
根据所述轮廓线判断所述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
若是,则将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目标移动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并确定所述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所述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该显示控制装置包括:图像接收模块、轮廓提取模块、条件判断模块、输出数据确定模块以及背光调节模块;
所述图像接收模块用于获取待显示图像;所述待显示图像由矩阵排列的M行*N列个背光分区提供背光;
所述轮廓获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所述轮廓线对应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
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轮廓线判断所述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
所述输出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目标移动方向移动预设距离;
所述背光调节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所述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通过根据轮廓线判断待显示图像是否可移动,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将待显示图像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并确定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可使得在实际显示状态下,显示图像的轮廓线与背光分区的分区边界线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在实际现实状态下:为显示图像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与不为显示图像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分界线与显示图像中的轮廓线(即明暗分区边界)之间的距离较小,或者显示图像的明暗分区边界与背光分区的明暗分区边界重合,由此可提高显示图像的明暗对比效果,即可提高显示对比度,同时可减小由于图像较小而所开背光分区较多而产生的光晕现象;此外,经上述移动之后,为待显示目标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减少,即高亮度背光分区的数量减少,由于背光分区的亮度越低,其功耗越小;因此,还可以降低背光功耗;将该显示控制方法用于电子设备进行图像显示时,还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S110中待显示图像与背光分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S140中待显示图像与背光分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待显示图像移动前后的对比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中又一种待显示图像与背光分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根据图7中S361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显示效果图;
图9为根据图7中S362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显示效果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根据图10中S461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显示效果图;
图12为根据图10中S462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显示效果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根据图13中S550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一种显示效果图;
图15为根据图13中S550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另一种显示效果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采用图16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移动过程分解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该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S110、获取待显示图像。
其中,待显示图像为显示装置或电子设备需要显示的图像。
示例性的,待显示图像可为一静态画面,也可为一动态场景中的一帧画面。待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可包括待显示图像的显示子像素的颜色及其对应的灰阶值,还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图像数据。
该待显示图像由显示装置中所有的背光分区为其提供背光。
示例性的,图2为图1中的S110中待显示图像与背光分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参照图2,待显示图像由矩阵排列的M行*N列个背光分区提供背光,其中,M、N为正整数。以图2中示出的方位为例,以横向为行方向,以纵向为列方向,则该待显示图像由4行4列的背光分区20提供背光。
S120、提取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
其中,轮廓线是指待显示图像中的个体、群体或者景物的外边缘界线,是指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之间的分界线以及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分界线。根据轮廓线与周边待显示对象的相对亮暗,或者轮廓线与待显示图像中的背景的相对亮暗,轮廓线亮度较亮时,该轮廓线还可称为轮廓亮线或亮线轮廓;轮廓线亮度较暗时,该轮廓线还可称为轮廓暗线或暗线轮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亮度较亮”和“亮度较暗”均为图像中亮暗显示时呈现出来的相对亮度,并不受限于绝对亮度值的大小。
示例性的,待显示图像包括方形块时,该方形块的轮廓线可为包围形成该方形块的边线;待显示图像包括圆形时,该圆形的轮廓线可为包围形成该圆形的边线;待显示图像包括线条时,该线条的轮廓线可为该线条自身。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以简单图形为例,示例性的说明了轮廓线;当待显示图像包括复杂图形或复杂画面时,轮廓线根据显示装置中内置程序的算法得到,本发明实施例对轮廓线的具体形状不限定。
示例性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内置程序的算法可为基于子像素矩阵对应的亮度矩阵与算子矩阵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结果矩阵,并基于该结果矩阵中的各元素的值确定一子像素是否属于待显示图像的轮廓。计算得出所有属于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子像素,即可组成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2,轮廓线对应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201,当轮廓线形成封闭图形时,给轮廓线包围的显示对象还可称为待显示目标10。示例性的,待显示目标10可为上文中的方形、圆形,也可为不封闭的线条自身。
示例性的,以待显示目标10的显示亮度较亮,背景的亮度较暗为例,背光分区20除包括待点亮背光分区201之外,还包括不点亮背光分区202。不点亮背光分区202还可理解为亮度较暗的背光分区。待点亮背光分区201为待显示目标10提供背光,不点亮背光分区202为显示图像中的背景提供背光。
S130、根据轮廓线判断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
其中,目标移动方向为待显示图像将要移动的方向,该方向可为待显示图像所在平面内的任意方向。
示例性的,以显示面板用来显示该待显示图像为例,目标移动方向可为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内的任意方向。以图2中示出的方位为例,目标移动方向可为该待显示图像所在平面,即平行于纸面的平面内的任意方向。示例性的,可为横向、纵向、斜向或其他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移动可以是指将待显示图像在上述平面内平移,可理解为:在上述平面内,将待显示图像上的所有点都按照目标移动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平移前后,待显示图像的形状和大小均一致,即待显示图像上的各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
其中,背景技术部分指出的“显示对比度较低,且光晕现象较严重”是由于在现有显示算法中,因为存在待显示图像的待显示目标边缘的少数子像素开启而导致背光分区加开的情况,该加开的背光分区不仅为待显示目标边缘的子像素提供背光,同时为待显示图像中非待显示目标的子像素提供背光,因此,围绕该待显示目标的边缘的周边子像素的亮度会受到该加开的背光分区的亮度的影响而较亮,由此导致待显示图像的显示对比度较低,且光晕现象较严重。
基于此,该步骤的判断原则为,能否通过移动待显示图像减少为待显示目标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数量,从而减少光晕,增加显示对比度。
若能减少,则待显示图像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若不能减少,则待显示图像不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示例性的,判断方式可为距离间的大小比较(下文中详述)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若S130的判断结果为是,即通过移动待显示图像减少为待显示目标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数量;此时,执行S140。
S140、将待显示图像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并确定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
其中,目标背光分区为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部分背光分区,预设距离为待显示图像移动后可将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减少对应的一距离。示例性的,该预设距离在目标移动方向上通常不超过单个背光分区的尺寸。
示例性的,图3为图1中的S140中待显示图像与背光分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参照图3,目标背光分区203为移动后的待显示目标10提供背光。结合图2和图3,目标背光分区203的数量为2个,待点亮背光分区201的数量为4个;即目标背光分区203的数量为待点亮背光分区201的数量的一半,如此有利于降低背光分区20的功耗。
同时,对比图3和图2可发现,移动后的待显示目标10的轮廓线与目标背光分区103与其他不点亮背光分区202的分界线之间的间距减小,此时,为待显示目标10提供背光的目标背光分区103为较少的周边子像素提供背光,从而有利于降低周边子像素的显示亮度,同时待显示目标10的显示亮度不变,从而可增加待显示目标10与周边子像素的亮度对比,从而可增加显示对比度,同时可减少光晕。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背光分区20可为至少两个子像素提供背光。其次,图2和图3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M和N均为4,且待点亮背光分区201为4个(2*2),目标背光分区203为2个(1*2),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根据图像显示需求和显示控制算法的实际需求,设置M和N的数值,且不同排(行或列)中,背光分区的数量可相等,也可不等;设置待点亮背光分区201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设置目标背光分区203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点亮和未点亮两种状态区分为待显示目标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和不为待显示目标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亮度较亮的背光分区和亮度较暗的背光分区将背光分区分类;类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则可减少亮度较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从而达到减少光晕,增加显示对比度以及降低功耗的效果。
可选的,图1中S130可包括:判断轮廓线的起始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是否小于预设值;以及判断轮廓线的起始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是否小于或等于轮廓线的终止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其中,图4为待显示图像移动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参照图4,轮廓线的起始边界点为沿候选移动方向YD(示例性的,向下)的反方向上,位于待点亮背光分区201边界(示例性的,上边界BLL1)的一侧的轮廓线上的所有点中,与该待点亮背光分区201边界之间的距离最远的一个点;根据起始边界点定义的距离D1可用于表征待显示目标10在该待点亮背光分区201中所占的最大宽度,即需移出的宽度。轮廓线的终止边界点为沿候选方向YD上,位于待点亮背光分区201边界(示例性的,下边界BLL2)的一侧的轮廓线上的所有点中,与该待点亮背光分区201边界之间的距离最近的一个点;根据终止边界点定义的距离D2可用于表征待显示目标10在该待点亮背光分区201中可移动的最大的宽度。
其中,若D1>D2,则尽管待显示目标10向下移动时可移出第一行待点亮背光分区201,但待显示目标10的下边界会超出第二行待点亮背光分区201的下边界;此时,为确保待显示目标10可正常显示,需点亮第3行背光分区20;则与前同因,仍存在显示对比度低和光晕严重的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判断条件为D1≤D2,则待显示目标10可由第一行待点亮背光分区201向下移出,但移动后仍不会超出第二行待点亮背光分区201的下边界,即图4中示出的情况,其中,虚线包围的填充图形代表移动后的待显示图像中待显示目标10的位置,如此,方可减少为待显示目标10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即将待显示目标移动至尽可能少的背光分区对应的位置,从而可减少光晕,增加显示对比度;同时,可降低功耗。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判断条件还包括D1小于预设值,有利于确保人眼不能分辨待显示图像移动前后的差异,从而不影响待显示图像的最终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值的大小可为子像素在目标移动方向上的宽度的整数倍,示例性的,可为3个子像素的宽度或5个子像素的宽度或其他数值;或者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方式定义该与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4,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且小于等于D2
其中,D1为待显示图像在目标移动方向上需移动的最小距离,D2为待显示图像在目标移动方向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预设距离在此范围内时,可通过移动待显示图像减少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从而增加显示对比度,减少光晕;同时,通过设置预设距离为一范围,还可增加设计灵活性。
示例性的,D1=50μm,D2=100μm,子像素尺寸为10μm;预设距离可为50μm或100μm,或介于50μm与100μm之间的、且是10μm的整数倍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此仅为示例性的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显示控制方法的实际需求以及D1和D2的大小确定预设距离的取值,本发明实施例对预设距离的绝对数值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D1=D2时,预设距离等于D1,且等于D2
可选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5,该显示控制方法可包括:
S210、获取待显示图像。
S220、提取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
S230、根据轮廓线判断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
若S23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S240。
S240、将待显示图像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并确定除目标排待点亮背光分区外的所有待点亮背光分区作为目标背光分区;确定目标背光分区为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
其中,目标排待点亮背光分区是指垂直于目标移动方向且起始边界点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所在的一排待点亮背光分区。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2-图4,待显示图像整体向下移动,针对待显示目标10而言,目标排待点亮背光分区为第一行待点亮背光分区;第二行待点亮背光分区为处第一行待点亮背光分区之外的所有待点亮背光分区,即第二行待点亮背光分区为目标背光分区,为待显示目标10提供背光。所有背光分区20中,除第一行背光分区20外的所有背光分区20为移动后的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
如此,可根据待显示图像的图像信息为目标背光分区赋予背光驱动信号。
下面结合图6,以背光分区形成3行3列的矩阵排布为例;以横向为行方向,行数由左到右依次增大;以纵向为列方向,列数由上到下依次增大为示例,说明候选方向的可选方向。
可选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中又一种待显示图像与背光分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参照图6,候选移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第一方向是指平行于矩阵行方向且由第i列(例如,第1列)背光分区指向第i+1列(例如,第2列)背光分区的第一子方向X1(例如,向右),或平行于矩阵行方向且由第i+1列背光分区指向第i列背光分区的第二子方向X2(例如,向左);第二方向是指平行于矩阵列方向且由第i行(例如,第1行)背光分区指向第i+1行(例如,第2行)背光分区的第三子方向Y1(例如,向上),或平行于矩阵列方向且由第i+1行背光分区指向第i行背光分区的第四子方向Y2(例如,向下)。
其中,候选方向至少包括了以下两类方向:
第一类,单方向移动,即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可包括:第一子方向X1、第二子方向X2、第三子方向Y1或第四子方向Y2。
第二类,双方向移动,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合成,可包括:第一子方向X1与第三子方向Y1合成、第一子方向X1与第四子方向Y2合成、第二子方向X2与第三子方向Y1合成或第二子方向X2与第四子方向Y2合成。
需要说明的是,双方向移动时,在两个子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相等,也可不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图6的基础上,若同维度同时满足判断结果,则确定可移动量较小的候选移动方向为目标移动方向,如此,有利于减小移动前后的待显示图像的差异,从而使最终显示效果与带显示效果差异较小。若不同维度同时满足判断结果,则确定不同维度对应的候选移动方向均可为目标移动方向,如此,有利于尽可能减少为待显示图像(或理解为待显示目标)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数量,从而可在多个维度减少光晕且增加显示对比度。
其中,同维度的方向是平行方向上的正向和反向。
示例性的,同维度的方向可指横向的向左和向右;或指纵向的向上或向下。
其中,不同维度的方向可指相交的两方向,例如垂直的两方向。
示例性的,不同维度的方向可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下面,结合图6-图15分情况示例性的说明上述两类候选移动方向可对应的显示控制方法和显示效果。
可选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6和图7,D21为沿第一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一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2为沿第二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二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该显示控制方法可包括:
S310、获取待显示图像。
S320、提取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
S330、根据轮廓线判断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
若S330中第一子方向X1和第二子方向X2满足判断结果,则执行S340。
S340、比较沿第一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一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1,与沿第二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二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2的大小。
根据比较结果,执行S351、S352或S353。
S351、若D11<D12,将第一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其后执行S361。
S361、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
示例性的,图8为根据图7中S361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显示效果图。结合图6和图8,待显示目标10向右移动第一预设距离DX1,且第一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1且小于等于D21(例如,图8中,D11<DX1<D21),移动后的待显示目标10仅由第2列前2行的背光分区提供背光。如此,有利于减小横向待显示图像边缘的光晕,同时,有利于增加横向边缘处的显示对比度。此外,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由4个变为2个,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减半,从而功耗降低。
S352、若D11﹥D12,将第二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其后执行S362。
S362、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二子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
示例性的,图9为根据图7中S362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显示效果图。结合图6和图9,待显示目标10向左移动第二预设距离DX2,且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2且小于等于D22(例如,图9中,D12<DX2<D22),移动后的待显示目标10仅由第1列前2行的背光分区提供背光。如此,有利于减小横向待显示图像边缘的光晕,同时,有利于增加横向边缘处的显示对比度。此外,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由4个变为2个,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减半,从而功耗降低。
S353、若D11=D12,则执行S351和S361;或者执行S352和S362。
该步骤中,待显示目标10可向左移动,也可向右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待显示图像(以待显示目标10为例)横向移动,可减少横向上为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数量,从而可增加横向显示对比度,减少横向光晕;同时,降低功耗。
可选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6和图10,D23为沿第三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三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4为沿第四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四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该显示控制方法可包括:
S410、获取待显示图像。
S420、提取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
S430、根据轮廓线判断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
若S430中第三子方向Y1和第四子方向Y2满足判断结果,则执行S440。
S440、比较沿第三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三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3,与沿第四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四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4的大小。
根据比较结果,执行S451、S452或S453。
S451、若D13<D14,将第三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其后执行S461。
S461、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三子方向移动第三预设距离。
示例性的,图11为根据图10中S461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显示效果图。结合图6和图11,待显示目标10向上移动第三预设距离DX3,且第三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3且小于等于D23(例如,图11中,D13<DY1<D23),移动后的待显示目标10仅由第1行前2列的背光分区提供背光。如此,有利于减小纵向待显示图像边缘的光晕,同时,有利于增加纵向边缘处的显示对比度。此外,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由4个变为2个,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减半,从而功耗降低。
S452、若D13﹥D14,将第四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其后执行S362。
S462、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四子方向移动第四预设距离。
示例性的,图12为根据图10中S462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显示效果图。结合图6和图12,待显示目标10向下移动第四预设距离DX4,且第四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4且小于等于D24(例如,图11中,D14<DY2<D24),移动后的待显示目标10仅由第2行前2列的背光分区提供背光。如此,有利于减小纵向待显示图像边缘的光晕,同时,有利于增加纵向边缘处的显示对比度。此外,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由4个变为2个,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减半,从而功耗降低。
S453、若D13=D14,则执行S451和S461;或者执行S452和S462。
该步骤中,待显示目标10可向上移动,也可向下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待显示图像(以待显示目标10为例)纵向移动,可减少纵向上为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数量,从而可增加纵向显示对比度,减少纵向光晕;同时,降低功耗。
可选的,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3,该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S510、获取待显示图像。
S520、提取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
S530、根据轮廓线判断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
若S530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满足判断结果,则执行S540。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不同维度的方向,在两个方向上的移动不存在冲突。
示例性的,第一方向为第一子方向X1(向左)或第二子方向X2(向右),第二方向为第三子方向Y3(向上)或第四子方向Y4(向下)。
S540、将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即,可选上述第二类方向中的一种作为目标移动方向。
S550、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五预设距离,以及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二方向移动第六预设距离。
其中,第五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5且小于等于D25;D15为沿第一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一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5为沿第一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一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第六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6且小于等于D26;D16为沿第二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二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6为沿第二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二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D15=D11,D25=D21;或D15=D12,D25=D22;D16=D13,D26=D23;或D16=D14,D26=D24
示例性的,图14为根据图13中S550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一种显示效果图,图15为根据图13中S550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后的另一种显示效果图。结合图6和图14,待显示目标10向右移动第五预设距离DX5,同时向上移动第六预设距离DY5,移动后的待显示目标10仅由第2列第1行的背光分区提供背光。结合图6和图15,待显示目标10向左移动第五预设距离DX5,同时向下移动第六预设距离DY5,移动后的待显示目标10仅由第1列第2行的背光分区提供背光。如此,有利于减小横向和纵向上待显示图像边缘的光晕,同时,有利于增加横向和纵向上边缘处的显示对比度。此外,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由4个变为1个,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减为四分之一,从而功耗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图6、图8、图9、图11、图12、图14以及图15仅示例性的以三行三列的背光分区为例,且以待显示目标为圆形为例说明了上述可选的目标移动方向和移动效果,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显示控制方法的实际需求,设置背光分区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以及设置待显示图像中的待显示目标的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待显示目标时,可仅仅将待显示目标所在的区域局部移动,也可将待显示图像整体移动。
其中,针对局部移动的情况,将待显示目标移动之后,不再为待显示目标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信号可为一设定的背光信号值,也可利用邻近背光分区的背光信号复制填充。上述设定的背光信号值可为一固定值,示例性的,可设置为背光最小值,即可将背光分区关掉;还可为根据邻近背光分区的背光信号经计算得到的一背光信号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针对待显示图像整体移动的情况,将待显示图像移动之后,其对应的原背光分区中的边界排的背光分区信号为空白,即无背光信号,此时,可利用邻近排背光分区的背光信号复制填充,下面结合图16和图17对这种背光调整方式进行说明。
可选的,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6,该显示控制方法可包括:
S610、获取待显示图像。
示例性的,图17为采用图16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移动过程分解图。参考图17,第一分解效果301示出了未处理前的待显示图像由所有背光分区构成的全部背光205提供背光。
S620、提取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
S630、根据轮廓线判断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
若S63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S640。
S640、将待显示图像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并确定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17,第二分解效果302示出了将目标显示图像向下移动预设距离(例如,第四预设距离DY2)后,除第一排背光分区2051外的其他背光分区构成目标背光分区,该目标背光分区为移动后的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此时,第一排背光分区2051的背光信号未知。
S650、确定背离目标移动方向的边界排背光分区的亮度等于沿目标移动方向与边界排相邻的背光分区的亮度。
其中,边界排为位于矩阵排列的M行*N列的背光分区边缘的背光分区。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17,第三分解效果302示出了边界排背光分区为第一排背光分区2051,以及与该边界排背光分区相邻的背光分区为第二排背光分区2052。该步骤包括,确定第一排背光分区2051的亮度等于第二排背光分区2052的亮度。即实现“因移动出现空白的区域以邻近区域的背光信号复制填充”。
后续还包括,将待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输出给背光运算单元,以确定移动后的待显示图像对应的各背光分区的背光信号。
由此,整个背光的各个背光分区的背光信号均已知。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中,可将边界排背光分区作为一个整体,以相邻排背光分区的背光平均背光信号作为该边界排背光分区的背光信号;或者,还可以将边界排背光分区中的各背光分区分别作为一个个体,以相邻排背光分区中与该边界排背光分区中的各背光分区相邻的一个背光分区的背光信号作为单个背光分区的背光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7中仅示例性的以将待显示图像向下移动为例说明了边界排背光分区的背光信号的设置方式,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显示控制方法的实际需求设置待显示图像沿其他目标移动方向移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阵列,像素阵列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预设值为子像素在候选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的C倍,0<C≤10。
如此设置,即仅在子像素级别对待显示图像进行移动,从而人眼无法分辨待显示图像移动前后的差异;从而有利于确保图像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子像素在候选移动方向上的长度也可理解为单位子像素区域在候选移动方向上的长度,每个子像素区域中设置一个子像素,还包括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结构,例如像素驱动电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也不作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控制装置,该显示控制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或者理解为该显示控制装置可利用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控制显示装置以显示待显示画面。因此,该显示控制装置也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下文中不赘述,可参照上文理解。
示例性的,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8,该显示控制装置70包括:图像接收模块710、轮廓提取模块720、条件判断模块730、输出数据确定模块740以及背光调节模块750;图像接收模块710用于获取待显示图像;待显示图像由矩阵排列的M行*N列个背光分区提供背光;轮廓获取模块720用于提取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轮廓线对应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条件判断模块730用于根据轮廓线判断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输出数据确定模块740用于在条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将待显示图像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预设距离;背光调节模块750用于确定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
如此,有利于减少被点亮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图像移动到对应背光分区较少的位置进行显示,从而有利于减少光晕,增强显示对比度;同时有利于降低功耗。
可选的,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9,该显示控制装置70中,条件判断模块730包括距离比较子模块731和方向确定子模块732;距离比较子模块731用于判断轮廓线的起始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是否小于预设值;以及判断轮廓线的起始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是否小于或等于轮廓线的终止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方向确定子模块732用于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其中,由方向确定子模块732确定的目标移动方向可为同一维度的某个方向,或者不同维度的两个方向的合成。
如此,可增加待显示图像可移动方向的设计灵活性;同时,有利于确保待显示图像被移动后,为待显示图像(尤其是其中的待显示目标)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减少。
可选的,候选移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第一方向是指平行于矩阵行方向且由第i列背光分区指向第i+1列背光分区的第一子方向,或平行于矩阵行方向且由第i+1列背光分区指向第i列背光分区的第二子方向;第二方向是指平行于矩阵列方向且由第i行背光分区指向第i+1行背光分区的第三子方向,或平行于矩阵列方向且由第i+1行背光分区指向第i行背光分区的第四子方向。
同时,若同维度同时满足判断结果,则确定可移动量较小的候选移动方向为目标移动方向,如此,有利于减小移动前后的待显示图像的差异,从而使最终显示效果与带显示效果差异较小。若不同维度同时满足判断结果,则确定不同维度对应的候选移动方向均可为目标移动方向,如此,有利于尽可能减少为待显示图像(或理解为待显示目标)提供背光的背光分区的数量,从而可在多个维度减少光晕且增加显示对比度。
在此基础上,可选的,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0,该显示控制装置70中,距离比较子模块732包括第一距离比较单元7321,第一距离比较单元7321用于在第一子方向和第二子方向满足判断结果时,比较沿第一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一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1,与沿第二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二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2的大小;输出数据模块740用于在D11<D12时,将第一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输出数据模块740用于在D11﹥D12时,将第二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二子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输出数据模块740用于在D11=D12时,将第一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或者,将第二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二子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1且小于等于D21;D21为沿第一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一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2且小于等于D22;D22为沿第二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二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20,该显示控制装置70中,距离比较子模块732还可包括第二距离比较单元7322,第二距离比较单元7322用于在第三子方向和第四子方向满足判断结果时,比较沿第三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三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3,与沿第四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四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4的大小;输出数据模块740用于在D13<D14时,将第三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三子方向移动第三预设距离;输出数据模块740用于在D13﹥D14时,将第四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四子方向移动第四预设距离;输出数据模块740用于在D13=D14时,将第三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三子方向移动第三预设距离;或者,将第四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四子方向移动第四预设距离;其中,第三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3且小于等于D23;D23为沿第三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三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第四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4且小于等于D24;D24为沿第四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四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20,该显示控制装置70中,条件判断模块730还包括辅助判断子模块733;辅助判断子模块733用于判断是否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同时满足判断结果;数据输出确定模块740用于在满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同时满足判断结果时,将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五预设距离,以及确定待显示图像沿第二方向移动第六预设距离;其中,第五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5且小于等于D25;D15为沿第一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一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5为沿第一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一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第六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6且小于等于D26;D16为沿第二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二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6为沿第二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二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
如此,可通过该显示控制装置控制待显示图像在显示画面内的各个方向移动。
可选的,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1,该显示控制装置70中,背光调节模块750包括背光确定子模块751:背光确定子模块751用于确定除目标排待点亮背光分区外的所有待点亮背光分区作为目标背光分区;其中,目标排待点亮背光分区是指垂直于目标移动方向且起始边界点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所在的一排待点亮背光分区。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21,背光调节模块750还包括背光补偿子模块752;背光补偿子模块752用于确定背离目标移动方向的边界排背光分区的亮度等于沿目标移动方向与边界排相邻的背光分区的亮度;其中,边界排为位于矩阵排列的M行*N列的背光分区边缘的背光分区。
需要说明的是,图18-图21示出的显示控制装置70的结构示意图中,仅示例性的从功能上对各模块、子模块以及单元进行划分,且利用连接线表明模块、子模块以及单元之间的信号传输关系。在实际产品中,上述各模块、子模块以及单元的空间位置可交叠,模块、子模块以及单元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为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因此该电子设备也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控制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在下文中不再赘述,可参照上文理解。
示例性的,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2,该电子设备8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控制装置70。
示例性的,显示控制装置70可为集成算法在内的显示控制芯片。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600可为手机、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9)

1.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显示图像;所述待显示图像由矩阵排列的M行*N列个背光分区提供背光,其中,M、N为正整数;
提取所述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所述轮廓线对应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
根据所述轮廓线判断所述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
若是,则将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目标移动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并确定所述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所述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轮廓线判断所述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包括:
判断所述轮廓线的起始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是否小于预设值;以及判断所述轮廓线的起始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轮廓线的终止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
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且小于等于D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所述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包括:
确定除目标排待点亮背光分区外的所有所述待点亮背光分区作为所述目标背光分区;
确定所述目标背光分区为所述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
其中,所述目标排待点亮背光分区是指垂直于所述目标移动方向且起始边界点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所在的一排待点亮背光分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移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是指平行于矩阵行方向且由第i列背光分区指向第i+1列背光分区的第一子方向,或平行于矩阵行方向且由第i+1列背光分区指向第i列背光分区的第二子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指平行于矩阵列方向且由第i行背光分区指向第i+1行背光分区的第三子方向,或平行于矩阵列方向且由第i+1行背光分区指向第i行背光分区的第四子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子方向和所述第二子方向满足判断结果;在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之前还包括:
比较沿第一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一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1,与沿第二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二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2的大小;
若D11<D12,则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包括:
将所述第一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
若D11﹥D12,则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包括:
将所述第二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二子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
若D11=D12,则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包括:
将所述第一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
或者,将所述第二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二子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1且小于等于D21;D21为所述沿第一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一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2且小于等于D22;D22为所述沿第二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二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三子方向和所述第四子方向满足判断结果;在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之前还包括:
比较沿第三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三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3,与沿第四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四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4的大小;
若D13<D14,则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包括:
将所述第三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三子方向移动第三预设距离;
若D13﹥D14,则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包括:
将所述第四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四子方向移动第四预设距离;
若D13=D14,则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包括:
将所述第三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三子方向移动第三预设距离;
或者,将所述第四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四子方向移动第四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3且小于等于D23;D23为所述沿第三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三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所述第四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4且小于等于D24;D24为所述沿第四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四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满足判断结果;
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包括:
将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五预设距离,以及将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第六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第五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5且小于等于D25;D15为沿第一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一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5为沿第一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一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所述第六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6且小于等于D26;D16为沿第二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二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6为沿第二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二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所述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之后还包括:
确定背离所述目标移动方向的边界排所述背光分区的亮度等于沿所述目标移动方向与所述边界排相邻的背光分区的亮度;
其中,所述边界排为位于所述矩阵排列的M行*N列的背光分区边缘的背光分区。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
所述预设值为所述子像素在所述候选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的C倍,0<C≤10。
11.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接收模块、轮廓提取模块、条件判断模块、输出数据确定模块以及背光调节模块;
所述图像接收模块用于获取待显示图像;所述待显示图像由矩阵排列的M行*N列个背光分区提供背光;
所述轮廓获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待显示图像的轮廓线;所述轮廓线对应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
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轮廓线判断所述待显示图像是否可沿目标移动方向移动;
所述输出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目标移动方向移动预设距离;
所述背光调节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待点亮背光分区中的目标背光分区为所述待显示图像提供背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判断模块包括距离比较子模块和方向确定子模块;
所述距离比较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轮廓线的起始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是否小于预设值;以及判断所述轮廓线的起始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轮廓线的终止边界点沿候选移动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
所述方向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满足判断结果的候选移动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移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是指平行于矩阵行方向且由第i列背光分区指向第i+1列背光分区的第一子方向,或平行于矩阵行方向且由第i+1列背光分区指向第i列背光分区的第二子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指平行于矩阵列方向且由第i行背光分区指向第i+1行背光分区的第三子方向,或平行于矩阵列方向且由第i+1行背光分区指向第i行背光分区的第四子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比较子模块包括第一距离比较单元,所述第一距离比较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方向和第二子方向满足判断结果时,比较沿第一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一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1,与沿第二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二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2的大小;
所述输出数据模块用于在D11<D12时,将所述第一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输出数据模块用于在D11﹥D12时,将所述第二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二子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
所述输出数据模块用于在D11=D12时,将所述第一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或者,将所述第二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二子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1且小于等于D21;D21为所述沿第一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一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2且小于等于D22;D22为所述沿第二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二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比较子模块还包括第二距离比较单元,所述第二距离比较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子方向和第四子方向满足判断结果时,比较沿第三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三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3,与沿第四子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四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14的大小;
所述输出数据模块用于在D13<D14时,将所述第三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三子方向移动第三预设距离;
所述输出数据模块用于在D13﹥D14时,将所述第四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四子方向移动第四预设距离;
所述输出数据模块用于在D13=D14时,将所述第三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三子方向移动第三预设距离;或者,将所述第四子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四子方向移动第四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3且小于等于D23;D23为所述沿第三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三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所述第四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4且小于等于D24;D24为所述沿第四子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四子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包括辅助判断子模块;
所述辅助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是否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同时满足判断结果;
所述数据输出确定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同时满足判断结果时,将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确定为目标移动方向,并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五预设距离,以及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第六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第五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5且小于等于D25;D15为沿第一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一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5为沿第一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一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所述第六预设距离大于等于D16且小于等于D26;D16为沿第二方向上的起始边界点沿第二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D26为沿第二方向上的终止边界点沿第二方向上与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的边界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调节模块包括背光确定子模块:
所述背光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除目标排待点亮背光分区外的所有所述待点亮背光分区作为所述目标背光分区;
其中,所述目标排待点亮背光分区是指垂直于所述目标移动方向且起始边界点所在待点亮背光分区所在的一排待点亮背光分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调节模块还包括背光补偿子模块;
所述背光补偿子模块用于确定背离所述目标移动方向的边界排所述背光分区的亮度等于沿所述目标移动方向与所述边界排相邻的背光分区的亮度;
其中,所述边界排为位于所述矩阵排列的M行*N列的背光分区边缘的背光分区。
19.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11-18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CN201910253408.2A 2019-03-29 2019-03-29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767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3408.2A CN109767733B (zh) 2019-03-29 2019-03-29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3408.2A CN109767733B (zh) 2019-03-29 2019-03-29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7733A true CN109767733A (zh) 2019-05-17
CN109767733B CN109767733B (zh) 2021-01-05

Family

ID=66460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3408.2A Active CN109767733B (zh) 2019-03-29 2019-03-29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773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9539A (zh) * 2019-06-24 2019-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方法、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619854A (zh) * 2019-09-24 2019-12-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的亮度调节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599320A (zh) * 2020-06-22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调节方法及背光调节装置、显示装置
CN115909993A (zh) * 2022-11-30 2023-04-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6013209A (zh) * 2022-12-28 2023-04-25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区域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7067A (zh) * 2009-12-11 2011-06-1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的局部调光驱动方法和局部调光驱动设备
CN102890918A (zh) * 2012-10-30 2013-01-23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背光驱动方法
CN106328071A (zh) * 2016-10-14 2017-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局部背光调光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CN107016961A (zh) * 2017-06-07 2017-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图像驱动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9272935A (zh) * 2018-11-23 2019-01-2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芯片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7067A (zh) * 2009-12-11 2011-06-1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的局部调光驱动方法和局部调光驱动设备
CN102890918A (zh) * 2012-10-30 2013-01-23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背光驱动方法
CN106328071A (zh) * 2016-10-14 2017-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局部背光调光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CN107016961A (zh) * 2017-06-07 2017-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图像驱动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9272935A (zh) * 2018-11-23 2019-01-2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芯片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9539A (zh) * 2019-06-24 2019-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方法、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619854A (zh) * 2019-09-24 2019-12-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的亮度调节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619854B (zh) * 2019-09-24 2021-01-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的亮度调节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599320A (zh) * 2020-06-22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调节方法及背光调节装置、显示装置
CN111599320B (zh) * 2020-06-22 2021-03-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调节方法及背光调节装置、显示装置
US11915661B2 (en) 2020-06-22 2024-02-27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adjust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backlight adjus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909993A (zh) * 2022-11-30 2023-04-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5909993B (zh) * 2022-11-30 2023-09-2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6013209A (zh) * 2022-12-28 2023-04-25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区域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7733B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7733A (zh)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914891B (zh)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473504B (zh) 一种mini led背光电视画面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4751767B (zh) 显示面板、其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098240A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像素驱动电路、显示控制方法
CN108922900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09036295A (zh) 图像显示处理方法及装置、显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63380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945766A (zh) 显示装置
BRPI0709260A2 (pt) método para renderizar conteúdo de imagem, aplicativo incorporado em um meio legìvel por computador, processador para renderizar conteúdo de imagem, sinal de imagem auxiliar, e, método para gerar dados auxiliares para exibir elementos em um mostrador secundário em uma vizinhança de um mostrador primário
JP2002323876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における画像表示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8257544A (zh) 异形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异形显示装置
CN11248958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10520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69795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56077A (zh) 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8958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91486A (zh) 显示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
US201800333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59730B (zh) 立體畫面顯示系統及其方法
TW201411599A (zh) 顯示器,影像處理單元,及顯示方法
CN109151538B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智能电视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851397B (zh) 驱动光源模块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显示装置
CN101510397B (zh) 降低液晶显示器色分离的显示方法
CN109616074A (zh) 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