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9902A -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9902A
CN115909902A CN202211526977.8A CN202211526977A CN115909902A CN 115909902 A CN115909902 A CN 115909902A CN 202211526977 A CN202211526977 A CN 202211526977A CN 115909902 A CN115909902 A CN 115909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display
display module
bending
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69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松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hong Technology Co ltd
Yiho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hong Technology Co ltd
Yiho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hong Technology Co ltd, Yiho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269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99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9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9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与所述显示区连接的第一绑定部;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二绑定部、弯折部以及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绑定部一侧的平坦部,所述第二绑定部与所述第一绑定部电连接,所述平坦部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背光侧;以及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弯折部在其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在柔性电路板弯折部的厚度方向上至少一侧设置有粘接层,粘接层可以对弯折部起保护支撑的作用,使弯折位置变形小,从而有利于降低该位置线路断裂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和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显示装置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和显示器等。
在显示领域,柔性电路板(FPC)被广泛用于连接显示面板和驱动IC。柔性电路板(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其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为了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而使其具备更高的屏占比,通常会将柔性电路板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部。但是,在弯折完成后,显示装置的面板上会出现亮线等不良,影响显示效果以及产品良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降低显示不良出现的概率,进而提高显示效果和生产良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与所述显示区连接的第一绑定部;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二绑定部、弯折部以及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绑定部一侧的平坦部,所述第二绑定部与所述第一绑定部电连接,所述平坦部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背光侧;以及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弯折部在其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本申请中,柔性电路板的平坦部可以通过弯折部弯折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的窄边框显示。进一步地,在柔性电路板弯折部的厚度方向上至少一侧设置有粘接层,粘接层可以对弯折部起保护支撑的作用,使弯折位置变形小,从而有利于降低该位置线路断裂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和产品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粘接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30μm至5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驱动器件层、位于所述驱动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所述驱动器件层与所述第一绑定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盖板,所述盖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面板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背光侧的支撑散热结构,所述平坦部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且与所述支撑散热结构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与所述显示区连接的第一绑定部;
提供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二绑定部、弯折部以及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绑定部一侧的平坦部;
将所述第二绑定部与所述第一绑定部电连接;
在所述弯折部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涂覆粘接层;
将所述平坦部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弯折部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涂覆粘接层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弯折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涂覆所述粘接层。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柔性电路板弯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出现亮线不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柔性电路板弯折区域在显微镜下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柔性电路板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柔性电路板弯折后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柔性电路板弯折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制备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显示模组;             20’-显示面板;
30’-柔性电路板;           A-断线;
10-显示模组;              100-显示面板;
101-衬底基板;             102-驱动器件层;
103-发光层;               104-封装层;
105-盖板;                 110-显示区;
120-第一绑定部;           200-柔性电路板;
210-第二绑定部;           220-弯折部;
230-平坦部;               300-粘接层;
400-支撑散热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随着对显示装置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显示面板的外观尺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手机移动显示产品,要求具有窄边框高屏占比的显示效果,即期望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的尺寸越来越小。
为了实现更高的屏占比,玻璃基板一般通过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的技术来实现。该COF技术是将芯片绑定(IC bonding)设置在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上,而非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同时将柔性电路板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部,从而可以减少显示面板上的绑定区的尺寸,达到实现更大的显示区域的效果。
如图1所示,为显示模组中FPC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20’和柔性电路板30’。柔性电路板30’通过弯折的方式设置在显示面板20’的背部。如图2所示,为弯折后显示面板20’亮屏后的示意图。从图2中可知,在弯折完成后,显示装置的面板上会出现亮线显示等不良,影响显示效果。并且,出现亮线后的产品只能进行报废处理,从而不利于提高产品的良率。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导致亮线的根本原因为FPC在弯折时,弯折区域的线路出现断路情况。如图3所示,为FPC弯折时弯折区域在显微镜下的放大示意图。从图中可知,FPC弯折区域出现了一条断线A,从而导致显示面板20’的线路出现断路,进而导致面板出现亮线不良。据统计,由于FPC弯折引起的显示面板不良率大约在8%左右。能否改善亮线不良成为产品能否按计划顺利量产的关键。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利于降低FPC弯折时出现断线的概率,进而利于提高显示效果和产品良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模组10。如图4和图5所示,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100、柔性电路板200以及粘接层300。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10以及与显示区110连接的第一绑定部120。柔性电路板200包括第二绑定部210、弯折部220以及位于弯折部220远离第二绑定部210一侧的平坦部230。第二绑定部210与第一绑定部120电连接,平坦部230通过弯折部220弯折至显示面板100背光侧。粘接层300设置在弯折部22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10为能够显示图像的区域。显示区110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被配置为发出特定颜色的光线。例如,多个子像素可以包括被配置发出红光的红色子像素、被配置为发出绿光的绿色子像素和被配置为发出蓝光的蓝色子像素。第一绑定部120位于显示区110的一侧,通常,第一绑定部120中设置有多个信号连接点。多个信号连接点与子像素的驱动电路电连接,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以控制子像素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不同的画面显示。
柔性电路板200包括第二绑定部210、弯折部220以及平坦部230,弯折部220位于第二绑定部210和平坦部230的中间。第二绑定部210与第一绑定部120电连接,从而使显示面板100的多个信号连接点与柔性电路板200电连接。通常,可以采用异方性导电胶体实现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二绑定部210与第一绑定部120的电连接,同时还可以保证电连接的强度要求。弯折部220为柔性电路板200弯折的部位,平坦部230是指柔性电路板200不参与弯折的部位。平坦部230通过弯折部220弯折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10的窄边框显示。
通常,显示模组10还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与柔性电路板200的平坦部230电连接,从而实现驱动芯片与显示面板100的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00包括柔性基底以及设置在柔性基底上的电路层,驱动芯片通过电路层与第二绑定部210电连接,第二绑定部210与第一绑定部120电连接,从而使驱动芯片与显示面板100电连接,使得驱动芯片可以实现对显示面板100画面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
粘接层300是指粘接在柔性电路板200的弯折部220上的层结构。具体地,粘接层300可以由UV固化胶、热熔胶等粘接树脂材料涂布而形成。粘接层300位于柔性电路板200的弯折部220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从而可以对弯折部220支撑防护。
本申请中,柔性电路板200的平坦部230可以通过弯折部220弯折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10的窄边框显示。进一步地,在柔性电路板200弯折部22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一侧设置有粘接层300,粘接层300可以对弯折部220起保护支撑的作用,使弯折位置变形小,从而有利于降低该位置线路断裂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和产品良率。
容易理解的是,在柔性电路板200弯折部22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一侧设置粘接层300是指,可以仅在弯折部220厚度方向上的一个侧面上设置粘接层300,也可以在弯折部220厚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均设置粘接层300,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弯折部22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粘接层300。也即,弯折部22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受到粘接层300的保护支撑作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该位置线路断裂的风险,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和产品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层300的厚度为30μm至50μm。当粘接层300的厚度小于30μm时,经试验研究发现,粘接层300对弯折部220的防护效果不佳。当粘接层300的厚度大于50μm时,弯折部220的厚度较大,从而不利于实现较小的弯折半径,不利于实现窄边框显示。因此,当粘接层300的厚度为30μm至50μm这个范围时,有利于在保证小的弯折半径的情况,提高粘接层300对弯折部220的防护效果,进而有利于在实现窄边框显示的同时提高显示效果和产品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显示面板100。其显示区110内的每个子像素可以包括一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可以是O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或微发光(miniLED或microLED)二极管等。
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1、设置在衬底基板101上的驱动器件层102、位于驱动器件层102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发光层103以及位于发光层103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封装层104,驱动器件层102与第一绑定部120电连接。
衬底基板101可以为柔性衬底基板或刚性衬底基板,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衬底基板101可以是单层结构,例如可以是诸如玻璃层的刚性衬底,也可以是诸如聚酰亚胺(Polymide,PI)层的柔性衬底。衬底基板101也可以是复合层,即其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子层,其中子层可以是诸如PI层的有机层,也可以是诸如氧化硅(SiO)层、氮化硅(SiN)层的无机层。
发光层103可以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能够在阳极和阴极的驱动下发光的发光功能层。驱动器件层102与第一绑定部120电连接,从而使驱动器件层102与外部驱动芯片实现电连接。进一步地,驱动器件层102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发光层103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元件,可选地,每个发光元件与对应的一个像素电路连接,使得像素电路驱动对应的发光元件发光。封装层104可以对面板100进行防护,以避免显示面板100受到水氧侵蚀。具体地,封装层104可以由薄膜封装(thin film encapsulation,TFE)方式而形成,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厚度。
其中,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是指衬底基板101背离驱动器件层102的一侧,发光侧与背光侧相对,是指显示面板100发出光线的一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对置设置的对置基板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液晶层。进一步地,阵列基板包括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公共电极以及与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电极。液晶显示面板通过控制薄膜晶体管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进而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从而实现画面显示。进一步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金属层、源漏极监护层、绝缘层等。其中,薄膜晶体管可以为底栅结构或顶栅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将柔性电路板200的一部分弯折至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背部,有利于实现窄边框显示效果,提高屏占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100出光侧的盖板105。盖板105在显示面板100的正投影覆盖显示面板100以及柔性电路板200。例如,盖板105可以是玻璃材质,从而对显示面板100以及柔性电路板200起到防护作用。进一步地,盖板105可通过压敏胶与显示面板100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100背光侧的支撑散热结构400,平坦部230通过弯折部220弯折至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且与支撑散热结构400连接。通过支撑散热结构400可以实现对显示面板100的缓冲支撑以及散热,同时在柔性电路板200弯折后实现柔性电路板200与显示面板10的固定。具体地,支撑散热结构4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支撑层和散热层,其中,支撑层相比于散热层更远离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这样,支撑层可以对显示面板100的背部进行支撑,散热层可以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散热结构400背离显示面板100一侧的背膜(图未示出),通过设置背膜有利于进一步对显示面板100进行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还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上的触控功能层,也即,显示面板100为触控显示面板,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模组10的功能性。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10。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电脑显示器、电视机、可穿戴设备或信息查询机等。本申请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10,在显示模组10中,柔性电路板200的平坦部230可以通过弯折部220弯折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显示。进一步地,在柔性电路板200弯折部22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一侧设置有粘接层300,粘接层300可以对弯折部220起保护支撑的作用,使弯折位置变形小,从而有利于降低该位置线路断裂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和生产良率。
如图7所示,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模组10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10以及与显示区110连接的第一绑定部120;
提供柔性电路板200,柔性电路板200包括第二绑定部210、弯折部220以及位于弯折部220远离第二绑定部210一侧的平坦部230;
将第二绑定部210与第一绑定部120电连接;
在弯折部220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涂覆粘接层300;
将平坦部230通过弯折部220弯折至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制作的显示模组10,柔性电路板200的平坦部230可以通过弯折部220弯折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10的窄边框显示。进一步地,在柔性电路板200弯折部22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一侧设置有粘接层300,粘接层300可以对弯折部220起保护支撑的作用,使弯折位置变形小,从而有利于降低该位置线路断裂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模组10的显示效果和生产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弯折部220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涂覆粘接层300的步骤,包括:
在弯折部220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涂覆粘接层300。也即,弯折部22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收到粘接层300的保护支撑作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该位置线路断裂的风险,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和产品良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与所述显示区连接的第一绑定部;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二绑定部、弯折部以及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绑定部一侧的平坦部,所述第二绑定部与所述第一绑定部电连接,所述平坦部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背光侧;以及
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弯折部在其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粘接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30μm至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驱动器件层、位于所述驱动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所述驱动器件层与所述第一绑定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盖板,所述盖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面板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背光侧的支撑散热结构,所述平坦部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且与所述支撑散热结构连接。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9.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与所述显示区连接的第一绑定部;
提供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二绑定部、弯折部以及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绑定部一侧的平坦部;
将所述第二绑定部与所述第一绑定部电连接;
在所述弯折部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涂覆粘接层;
将所述平坦部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弯折部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涂覆粘接层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弯折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涂覆所述粘接层。
CN202211526977.8A 2022-12-01 2022-12-01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9099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6977.8A CN115909902A (zh) 2022-12-01 2022-12-01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6977.8A CN115909902A (zh) 2022-12-01 2022-12-01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9902A true CN115909902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7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6977.8A Pending CN115909902A (zh) 2022-12-01 2022-12-01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099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2315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598983B2 (en) Display device
US7876039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having pad electrode
US1041843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874569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40123852A (ko) 칩 온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60122888A (ko) 표시 장치
US11231630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113793B1 (ko) 표시 장치
CN115909902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140147494A (ko) 가요성 표시장치
KR2018007685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220935485U (zh) 显示装置
US20220093897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65355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4012203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4012198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40065052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display panel
US20230363212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290918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7083656A (zh) 显示装置
KR20220096090A (ko) 표시 장치
KR20220123024A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7497529A (zh) 显示装置
CN116390568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