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3954A - 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3954A
CN115903954A CN202211650070.2A CN202211650070A CN115903954A CN 115903954 A CN115903954 A CN 115903954A CN 202211650070 A CN202211650070 A CN 202211650070A CN 115903954 A CN115903954 A CN 115903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urnace
roller way
logistics
available
logistics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00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海
徐东
何昱
叶俊青
范茂艳
邱伟
谢永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Guizhou Anda Aviation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Anda Aviation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Anda Aviation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Anda Aviation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500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3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3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3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涉及工业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若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并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最后在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实现了对物流加热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参与,减少了制造人员的工作负荷,且提高航空环锻件生产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中实现对物料进行加热,通常需要由专业制造人员根据工业现场加热炉的使用情况和物料上料情况进行手动控制调整。不仅制造效率低,而且制造人员的负荷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以便实现对航空环锻件生产中物料的自动化加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应用于生产线管控系统,所述生产线管控系统用于控制航空环锻件生产线中的各个设备,所述航空环锻件生产线包括多个物流辊道,各所述物流辊道用于传输不同生产节点下的物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
若所述物料状态指示所述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控制所述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所述物流辊道上的所述物料转移到所述可用加热炉内;
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从所述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所述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包括:
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至少一个加热炉的加热炉状态;
判断每个所述加热炉状态是否满足预设判断条件;
获取满足所述预设判断条件的所述加热炉为所述可用加热炉。
可选的,所述预设判断条件包括:
当前炉内还有剩余空间;
炉温达到预设温度。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所述物流辊道上的所述物料转移到所述可用加热炉内,包括:
控制所述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所述物流辊道上的所述物料转移到所述可用加热炉处、并控制所述可用加热炉开门;
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将所述物料摆放至所述可用加热炉内、并控制所述可用加热炉关门。
可选的,若所述物流辊道上存在多个物料,所述控制所述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所述物流辊道上的所述物料转移到所述可用加热炉内,包括:
依次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多个所述物料从所述物流辊道转移到所述可用加热炉内,直到所述加热炉的炉内物料数量达到预设阈值,或者,所述物流辊道上的多个所述物料全部完成转移。
可选的,若所述物料为棒料;
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棒料是否已到达所述物流辊道、并扫描获取棒料信息;
若所述物料状态指示所述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包括:
若所述物料状态指示所述物流辊道已上料、且所述棒料信息与预设订单匹配,则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可选的,所述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从所述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所述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包括:
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从所述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棒料、并将所述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压机上。
可选的,若所述物料为坯料;所述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坯料是否已到达所述物流辊道;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物料状态指示所述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可选的,所述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从所述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所述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包括:
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从所述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坯料、并将所述加热后的坯料移动至轧机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产线管控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当生产线管控系统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获取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后,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并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最后在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由此,在物流辊道上料时,生产线管控系统能够从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确定可用加热炉,并控制锻造机器人将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在预设时长之后,物料加热完成,再将物料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转移到下一个工艺节点。实现了对物流加热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参与,减少了制造人员的工作负荷,且提高航空环锻件生产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航空环锻件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再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料加热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产线管控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含至少一个特征。在本发明中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针对工业中实现对物料进行加热,通常需要由专业制造人员根据工业现场加热炉的使用情况和物料上料情况进行手动控制调整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实现对航空环锻件生产中物料的自动化加热。如下结合附图通过多个示例进行解释说明。
本申请的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应用于航空环锻件生产线的生产线管控系统,该生产线管控系统用于控制航空环锻件生产线中的各个设备,航空环锻件生产线包括多个物流辊道,各物流辊道用于传输不同生产节点下的物料;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的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下面首先对航空环锻件生产线进行简单介绍。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航空环锻件生产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航空环锻件生产线包括:生产线管控系统、制坯区10、辅助区30、成型区50、第一物流辊道70、第二物流辊道90;生产线管控系统与制坯区10、辅助区30、成型区50的所有设备、第一物流辊道70的控制器、第二物流辊道90的控制器通信连接;
制坯区10包括:第三物流辊道11、第一锻造机器人13、压机系统15、第一组加热炉17;第一锻造机器人13在第三物流辊道11、第一组加热炉17、压机系统15之间运输移动;第一锻造机器人13用于将第三物流辊道11上的棒料运输至第一组加热炉17中加热、并将加热完成后的棒料运输至压机系统15制成坯料;
辅助区30包括第一桁架机器人31;第一物流辊道70、第二物流辊道90位于第一桁架机器人31的两端;第一锻造机器人13还用于将坯料运输至第一物流辊道70分散冷却,第一桁架机器人31用于将分散冷却后的坯料转移到第二物流辊道90上;
成型区50包括:第二锻造机器人51、轧机53、第二组加热炉55;第二锻造机器人51在第二物流辊道90、第二组加热炉55、轧机53之间运输移动;第二锻造机器人51用于将第二物流辊道90上的坯料转移到第二组加热炉55中、并在加热完成后将加热的坯料运输至轧机53中制成初始航空环锻件。
整体上看,本申请的航空环锻件生产线可以由生产线管控系统、制坯区10、辅助区30、成型区50、第一物流辊道70、第二物流辊道90六部分组成。
其中,生产线管控系统是能够有效控制生产线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在本申请中,生产线管控系统例如可以通过与制坯区10、辅助区30、成型区50的所有设备通信连接,从而实现对制坯区10、辅助区30、成型区50所有设备的控制、运行状态监控;再例如,生产线管控系统可以通过与第一物流辊道70的控制器通信连接,通过对第一物流辊道70运转方向、速度等的控制,实现制坯区10与辅助区30之间的坯料转移(坯料可以由制坯区10向辅助区30转移,也可以由辅助区30向制坯区10转移,具体的转移方向可以由生产线管控系统根据坯料状态等预设判断条件决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再例如,生产线管控系统可以通过与第二物流辊道90的控制器通信连接,通过对第二物流辊道90运转方向、速度等的控制,实现辅助区30与成型区50之间的坯料转移(坯料可以由成型区50向辅助区30转移,也可以由辅助区30向成型区50转移,具体的转移方向可以由生产线管控系统根据坯料状态等预设判断条件决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再例如,生产线管控系统还可以实现上料棒料识别、生产线加工全程状态监控、加工异常处理,或者通过在航空环锻件生产线增加相关设备实现对生产线管控系统的功能扩展等等,本申请对生产线管控系统的具体功能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制坯区10、辅助区30、成型区50是对航空环锻件生产线上多个设备进行功能性划分得到的区域,该功能性区域与航空环锻件生产线的具体设备设置位置无关。在具体实现中,多个区域的设备在放置时可以根据生产线的生产流程进行设置,而不需要考虑上述划分的功能性区域。
下面逐一对本申请航空环锻件生产线中的各个设备进行说明:
物流辊道(例如,第一物流辊道70、第二物流辊道90、第三物流辊道11)是利用圆筒式的辊子之转动来输送轧件的运输设备。通过物流辊道的传输,可以将生产过程的各个工序互相联结起来,从而实现操作机械化、自动化。在本申请中,第一物流辊道70实现了制坯区10与辅助区30之间的坯料转移,第二物流辊道90实现了辅助区30与成型区50之间的坯料转移,第三物流辊道11实现了向制坯区10的棒料上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物流辊道可以位于制坯区10与棒料库存区之间,从而实现棒料库存区与制坯区10之间的棒料转移。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转运物料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物流辊道。例如,第三物流辊道11转移的物料为棒料,则第三物流辊道11例如可以为棒料上料机;除了转移棒料之外,此棒料上料机例如还可以实现棒料位置识别、棒料批量提升及转运、棒料物料编码识别及核对、传输物料信息以及控制信号、错误棒料转出等功能。再例如,第一物流辊道70、第二物流辊道转移的物料为坯料,则第一物流辊道70、第二物流辊道90例如可以为异形中间坯上料机;除了转移坯料之外,此异形中间坯上料机例如还可以实现环坯转运、坯料物料编码识别及核对、传输物料信息以及控制信号的功能。
锻造机器人(例如,第一锻造机器人13、第二锻造机器人51)是一种实现物料转移的辅助机械设备,本申请中,锻造机器人可以实现夹持棒料/中间坯装/出炉、棒料/中间坯的物流转运、中继加热参数的下达、记录物料转移过程的数据(包括装炉位置、物料追溯以及与物流相关的数据等)等功能。在实际实现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决定锻造机器人的具体类型,例如锻造机器人可以为最大夹持吨位1吨的7轴联动的数控机器人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第一锻造机器人13和第二锻造机器人51可以选用相同类型或者型号的锻造机器人,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锻造机器人,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压机系统15是通过压力成型的一种成型机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机系统15可以实现棒料镦粗、冲孔、闭式冲孔顶出、漏孔以及胎模成型、记录制坯过程的数据以及与第一锻造机器人的联锁互动等功能。在实际实现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决定压机系统15的具体类型,例如压机系统15可以为具备移动三工位以及2套摆臂的公称压力机6000t,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加热炉(例如第一组加热炉17、第二组加热炉55等)是一种专用于对物料和生产的工件进行加热处理的设备。在本申请中,加热炉能够实现对炉内物料(第一组加热炉17对制坯区的棒料,或者第二组加热炉55对成型区的坯料)加热、保温、记录加热过程的数据等功能。此外,加热炉通过与生产线管控系统、锻造机器人的配合,能够实现加热炉中物料的装/出炉。在实际实现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决定加热炉的具体类型,例如加热炉可以为工作温度750℃-1200℃,均匀性±8℃,有效区1500*2000*1000mm的加热炉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第一组加热炉17和第二组加热炉55可以选用相同类型或者型号的加热炉,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加热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组加热炉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炉,第二组加热炉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炉,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以灵活设定每组加热炉中具体加热炉数目、运行参数等,例如可以根据图1展示,设置第一组加热炉17中包括两个加热炉,第二组加热炉55中包括三个加热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桁架机器人(例如第一桁架机器人31)是一种能够对物料进行位置调整,实现工件按照预设轨迹移动的机器人。在本申请中,桁架机器人能够实现物料转移、物料分散等功能;例如第一桁架机器人31能够实现坯料的转移、分散等功能。在实际实现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决定第一桁架机器人31的具体类型,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轧机53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在本申请中,轧机53能够将坯料轧制为航空环锻件。在实际实现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决定轧机53的具体类型,例如轧机53可以为数控环轧机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航空环锻件生产线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设备,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或者位置设置。图1中各设备均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在图1的航空环锻件生产线的基础上,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指示的是该物流辊道上是否存在物料,当前物流辊道上的物料数量等。参照图1,不同的物流辊道上传输的物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获取的物料状态所针对的具体物料种类也可能存在区别。例如,第一物流辊道上传输的是棒料,则获取第一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时,获取到的是第一物流辊道上的棒料信息(是否存在棒料、棒料数量等);再例如,第二物流辊道上传输的是坯料,则获取第二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时,获取到的是第二物流辊道上的坯料信息(是否存在坯料、坯料数量等)。上述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实现中,还可以有其他类型的物料状态信息或者获取其他的物流辊道的物料状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方式获取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例如,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物流辊道上是否存在物料,或者物料的数量等;则例如,可以通过针对物流辊道的传输面设置的图像获取装置(摄像头等)结合图像识别技术,确定物流辊道上是否存在物料,或者物料的数量等。上述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实现中,还可以有其他的物料状态的获取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202: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根据获取的物料状态,确定物流辊道上是否存在物料(即物流辊道是否已上料)。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即物流辊道上存在物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可用加热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上料指的是物料加工中,进入作业区的状态;例如,上料可以是棒料进入制坯区(通过第三物流辊道),或者,坯料进入成型区(通过第二物流辊道)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指的是物流辊道上物料传输的目标作业区;例如,若物料状态指示第三物流辊道已上料,由于第三物流辊道是棒料进入制坯区的物流辊道,则第三物流辊道上物料传输的目标作业区为制坯区;再例如,若物料状态指示第二物流辊道已上料,由于第二物流辊道是坯料进入成型区的物流辊道,则第二物流辊道上物料传输的目标作业区为成型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可以是根据预设判断条件,从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加热炉中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可用加热炉。参照图1,在制坯区中设置有第一组加热炉,在成型区中设置有第二组加热炉,每一组加热炉都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炉;由于在实际使用中,加热炉可能出现可用空间不足、加热炉的炉内温度不满足使用需要等问题,需要从中选出可用的加热炉。其中,预设判断条件例如可以为炉内温度相关的条件、炉内空间相关条件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实现场景灵活设置。
步骤203: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作业区例如可以为制坯区、成型区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作业区为制坯区,则参考图1,可以控制制坯区中的第一锻造机器人13,将第三物流辊道上的棒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作业区为成型区,则参考图1,可以控制成型区中的第二锻造机器人51,将第二物流辊道上的棒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步骤202确定的可用加热炉为多个,则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时,可以从可用的多个加热炉中随机选择一个加热炉为目标加热炉,或者,选择距离物流辊道距离最近的加热炉为目标加热炉,或者,根据预先设置的优先级规则排序后选择优先级最高的加热炉为目标加热炉,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目标加热炉内。
上述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实现中,还可以有其他的可用加热炉的选择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204: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
将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预设时长之后,生产线管控系统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物料具体形态、需要加热到的目标温度的不同,其所需的加热时间可能不同,预设时长是保证加热炉中物料温度满足使用需求的时长。在具体使用中,预设时长可以是定值(例如可以根据物料加热到所需目标温度的最长时间设定预设时长,从而保证加热预设时长的物料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也可以是变量(例如根据物料的区别,为每种物料的每个目标温度设定一个预设时长,在使用中,根据物料的不同,预设时长可能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长可以是控制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的最短时长,未取出的物料可以在加热炉中继续保温。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获取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后,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并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最后在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由此,在物流辊道上料时,生产线管控系统能够从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确定可用加热炉,并控制锻造机器人将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在预设时长之后,物料加热完成,再将物料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转移到下一个工艺节点。实现了对物流加热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参与,减少了制造人员的工作负荷,且提高航空环锻件生产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在上述图2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包括:
步骤301: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至少一个加热炉的加热炉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炉状态例如可以为加热炉温度、加热炉剩余空间、加热炉位置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302:判断每个加热炉状态是否满足预设判断条件。
根据每个加热炉的状态以及预设判断条件进行判断,确定每个加热炉是否满足预设判断条件。
可选的,在图3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预设判断条件包括:
当前炉内还有剩余空间;
炉温达到预设温度。
其中,剩余空间表示的是加热炉中剩余的可容纳物料的空间,预设温度是预先设置的物料所需的加热温度。预设判断条件例如可以为当前炉内还有剩余空间且炉温达到预设温度等,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加工物料等灵活设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303:获取满足预设判断条件的加热炉为可用加热炉。
根据步骤302的判断条件,确定满足预设判断条件的加热炉为可用加热炉。其中,确定的可用加热炉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对可用加热炉的数量不做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图2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包括:
步骤401: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处、并控制可用加热炉开门。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处,和,控制可用加热炉开门,这两个控制动作之间不存在先后顺序,可以逐一执行、同时执行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产线管控系统向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发送送料指令,并向可用加热炉(或者多个可用加热炉时选定的目标加热炉,本申请中可用加热炉均表示此含义,本申请中不再赘述)发送开门指令。从而控制可用加热炉开门以及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转移物料。
步骤402:控制锻造机器人将物料摆放至可用加热炉内、并控制可用加热炉关门。
控制锻造机器人将物料摆放至可用加热炉内,摆放完成后控制可用加热炉关门。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锻造机器人将物料摆放至可用加热炉内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每个物料摆放后可以记录此物料的摆放位置,以便于后续的取用。上述仅为示例说明,锻造机器人在可用加热炉内摆放物料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图4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若物流辊道上存在多个物料,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包括:
依次控制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多个物料从物流辊道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直到加热炉的炉内物料数量达到预设阈值,或者,物流辊道上的多个物料全部完成转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物流辊道上存在多个物料,可以控制锻造机器人从物流辊道上夹取物料,再移动到可用加热炉,从可用加热炉门口装入物料,反复执行,直到可用加热炉无剩余空间,或者物流辊道上的多个物料全部完成转移,再控制加热炉关门。
在上述实现方式的基础上,从物流辊道上夹取物料时,可以依次夹取物流辊道最下游的物料,每个物料夹取后,物流辊道将其余物料向下游传输,由此,可以进一步节约物料向可用加热炉转移时消耗的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图5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若物料为棒料;
获取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包括:
步骤501:检测棒料是否已到达物流辊道、并扫描获取棒料信息。
若物料为棒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时,除了检测棒料是否已到达物流辊道,还可以扫描获取棒料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棒料上都通过印制或者粘贴的方式标记有棒料的相关信息,例如棒料规格、材质等,通过扫描等可以获取棒料信息。
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包括:
步骤502: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且棒料信息与预设订单匹配,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根据预设订单的订单信息,判断当前扫描的棒料信息与预设订单中需要的棒料是否匹配。
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且棒料信息与预设订单匹配,则根据上述任意一种实现方式,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可选的,在上述图5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包括:
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棒料、并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压机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物料为棒料,则作业区为制坯区,锻造机器人(第一锻造机器人13)从可用加热炉(第一组加热炉17中的一个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棒料)之后,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可以为:
将加热后的棒料移动至压机中,以对棒料进行压制,制成坯料。
此外,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对加热炉内的棒料进行状态监控(采用图像识别或者生产过程数据监控等方式),若棒料出现缺陷(例如出现裂纹等情况)时,可以将出现缺陷的移动至废料区(弃用此棒料)或者加工区(对缺陷棒料进行处理,消除缺陷)。上述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实现中,对加热后棒料的处理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图6为本申请再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获取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包括:
步骤601:检测坯料是否已到达物流辊道。
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602: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若物料为坯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时,检测坯料是否已到达物流辊道。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即坯料已到达物流辊道),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即成型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具体实现方法见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上述图6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包括:
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坯料、并将加热后的坯料移动至轧机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物料为坯料,则作业区为成型区,锻造机器人(第二锻造机器人51)从可用加热炉(第二组加热炉55中的一个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坯料)之后,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可以为:
将加热后的坯料移动至轧机中,以对坯料进行轧制,制成初始航空环锻件。
此外,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对加热炉内的坯料进行状态监控(采用图像识别或者生产过程数据监控等方式),若坯料出现缺陷(例如出现裂纹等情况)时,可以将出现缺陷的移动至废料区(弃用此坯料)或者加工区(对缺陷坯料进行打磨等处理,消除缺陷)。上述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实现中,对加热后坯料的处理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下述对用以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物料加热控制装置、生产线管控系统及存储介质等进行说明,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以及技术效果参见上述,下述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加热控制装置的可能实现示例,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料加热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述物料加热控制装置,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71、加热炉获取模块73、转移模块75、控制模块77;
状态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
加热炉获取模块73,用于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转移模块75,用于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
控制模块77,用于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
可选的,加热炉获取模块73,用于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至少一个加热炉的加热炉状态;判断每个加热炉状态是否满足预设判断条件;获取满足预设判断条件的加热炉为可用加热炉。
可选的,加热炉获取模块73,预设判断条件包括:
当前炉内还有剩余空间;
炉温达到预设温度。
可选的,转移模块75,用于控制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物料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处、并控制可用加热炉开门;控制锻造机器人将物料摆放至可用加热炉内、并控制可用加热炉关门。
可选的,转移模块75,用于依次控制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多个物料从物流辊道转移到可用加热炉内,直到加热炉的炉内物料数量达到预设阈值,或者,物流辊道上的多个物料全部完成转移。
可选的,若物料为棒料;
状态获取模块71,用于检测棒料是否已到达物流辊道、并扫描获取棒料信息;
加热炉获取模块73,用于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且棒料信息与预设订单匹配,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可选的,控制模块77,用于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棒料、并将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压机上。
可选的,若物料为坯料;
状态获取模块71,用于检测坯料是否已到达物流辊道;
加热炉获取模块73,用于若物料状态指示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可选的,控制模块77,用于预设时长后控制锻造机器人从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坯料、并将加热后的坯料移动至轧机上。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 l i cat i on Spec i f i c I ntegrated Ci rcu it,简称ASI 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 i gita l s i ngna 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 e l d Programmab l 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 lProcess i ng Un 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 i 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可能实现示例,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产线管控系统的示意图,该生产线管控系统可以集成于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的芯片,该终端可以是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的计算设备。
该生产线管控系统包括:处理器801、存储介质802和总线,存储介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当生产线管控系统运行时,处理器与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执行时执行上述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可能实现示例,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 l 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 l 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生产线管控系统,所述生产线管控系统用于控制航空环锻件生产线中的各个设备,所述航空环锻件生产线包括多个物流辊道,各所述物流辊道用于传输不同生产节点下的物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
若所述物料状态指示所述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控制所述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所述物流辊道上的所述物料转移到所述可用加热炉内;
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从所述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所述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包括:
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至少一个加热炉的加热炉状态;
判断每个所述加热炉状态是否满足预设判断条件;
获取满足所述预设判断条件的所述加热炉为所述可用加热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判断条件包括:
当前炉内还有剩余空间;
炉温达到预设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所述物流辊道上的所述物料转移到所述可用加热炉内,包括:
控制所述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所述物流辊道上的所述物料转移到所述可用加热炉处、并控制所述可用加热炉开门;
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将所述物料摆放至所述可用加热炉内、并控制所述可用加热炉关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物流辊道上存在多个物料,所述控制所述作业区中的锻造机器人,将所述物流辊道上的所述物料转移到所述可用加热炉内,包括:
依次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将物流辊道上的多个所述物料从所述物流辊道转移到所述可用加热炉内,直到所述加热炉的炉内物料数量达到预设阈值,或者,所述物流辊道上的多个所述物料全部完成转移。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物料为棒料;
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棒料是否已到达所述物流辊道、并扫描获取棒料信息;
若所述物料状态指示所述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包括:
若所述物料状态指示所述物流辊道已上料、且所述棒料信息与预设订单匹配,则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从所述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所述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包括:
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从所述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棒料、并将所述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压机上。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物料为坯料;所述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上的物料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坯料是否已到达所述物流辊道;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物料状态指示所述物流辊道已上料,则获取所述物流辊道下游对应的作业区中的可用加热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从所述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物料、并将所述加热后的物料移动至下一工艺节点,包括:
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锻造机器人从所述可用加热炉中取出加热后的坯料、并将所述加热后的坯料移动至轧机上。
10.一种生产线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当生产线管控系统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1650070.2A 2022-12-21 2022-12-21 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 Pending CN115903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0070.2A CN115903954A (zh) 2022-12-21 2022-12-21 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0070.2A CN115903954A (zh) 2022-12-21 2022-12-21 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3954A true CN115903954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91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0070.2A Pending CN115903954A (zh) 2022-12-21 2022-12-21 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039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1196B2 (en) Integrated planning of production and/or maintenance plans
CN113263125B (zh) 锻压生产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3976784A (zh) 一种盘类零件全自动化锻造生产线
CN110806737B (zh) 一种基于最小能耗及最小时间的生产线设备数量优化方法
CN111496079B (zh) 一种冰箱、冰柜钣金成型的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CN108262436A (zh) 一种热温锻自动化生产线
TWI495971B (zh) A control device, a control system, a control method, a control program and a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CN115903954A (zh) 基于智能制造的物料加热控制方法及生产线管控系统
EP3167975B1 (de) Anlage der hütten-, walzwerks-, schmiede- oder rohrindustrie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betrieb
CN115922519A (zh) 工件缺陷智能处理方法、装置、生产线管控系统及介质
KR101117614B1 (ko) 무선 통신을 사용한 제철 제품의 이송 및 이력 관리 설비및 이를 사용한 제철 제품의 이송 및 이력 관리 방법
CN112836353B (zh) 一种面向批次生产的锻造调度方法
CN114037277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钢厂无人车间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10026513B (zh) 锻压生产方法
JP3552089B2 (ja) 熱間自動鍛造ライン設備およびその稼働方法
CN115846568A (zh) 航空环锻件智能生产线
CN115840430A (zh) 一种航空环锻件智能生产线的管理系统
CN116466657B (zh) 万向节总成自动化生产加工控制系统
CN103894512A (zh) 智能轮毂旋压生产系统
CN116793090B (zh) 一种自动保护进料热处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JP3188334B2 (ja) 金型収納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6638017B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锻压冲压模的远程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230148322A1 (en) Molded product take-out apparatus
JP2955331B2 (ja) 自動製造管理システム
JP4407596B2 (ja) 鋼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