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9284A - 蝶阀和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蝶阀和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99284A CN115899284A CN202310078509.7A CN202310078509A CN115899284A CN 115899284 A CN115899284 A CN 115899284A CN 202310078509 A CN202310078509 A CN 202310078509A CN 115899284 A CN115899284 A CN 1158992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plate
- valve
- sleeve
- connecting rod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7 combus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蝶阀和新风系统,以解决新风系统的蝶阀无法防止风道内介质回流的问题。该蝶阀包括阀体、阀板组件。阀体具有传输通道和设置于传输通道内的限位部。阀板组件包括第一阀板、第二阀板、芯轴和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和芯轴均与阀体转动配合。第一套筒套设于芯轴并与芯轴转动配合。第一阀板与第一套筒相连,第二阀板与芯轴相连。阀板组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靠近传输通道的入口端的一侧均止抵于限位部,且阀板组件封堵传输通道。阀板组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与传输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介质通过的间隙。这样介质回流会推动阀板组件切换至第一状态,达到防止回流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蝶阀和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被广泛应用于低压介质传输管道的连通或阻断。
蝶阀可以应用于新风系统,通过蝶板围绕阀轴旋转来实现介质传输管道连通或阻断。具体的,蝶阀中用于实现介质传输管道开闭的蝶板为圆盘。
相关技术中,用于新风系统的蝶阀无法防止风道内气体回流,进而容易导致室内气体沿风道与室外气体互换,不利于室内空气环境的保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蝶阀和新风系统,以解决新风系统的蝶阀无法防止风道内气体回流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蝶阀。该蝶阀包括阀体、阀板组件,阀体具有传输通道,且传输通道的内壁设置有限位部;阀板组件包括第一阀板、第二阀板、芯轴和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和芯轴均与阀体转动配合;第一套筒套设于芯轴,并与芯轴转动配合;第一阀板与第一套筒相连,第二阀板与芯轴相连;在阀板组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靠近传输通道的入口端的一侧均止抵于限位部,且阀板组件封堵传输通道;在阀板组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与传输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介质通过的间隙。
上述提供的蝶阀中,阀体的传输通道内的限位部通过止抵于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靠近传输通道入口端的一侧,进而可以在阀板组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防止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向靠近传输通道的入口端一侧偏转,以避免传输通道内的介质由传输通道的出口端向入口端流动,达到防止介质反流的目的。示例性的,传输通道内传输的介质可以为气体,例如:空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位于传输通道内。介质在传输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会作用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使得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相对阀体转动。在传输通道内的介质回流的情况下,介质会作用阀板组件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在阀板组件切换至第一状态后,由于限位部止抵于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靠近传输通道入口端的一侧,进而限位部作用在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上的力矩与传输通道内介质作用在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上的力矩相反,进而可以阻碍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继续转动,以达到防止介质回流的目的。
在上述蝶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阀板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套设于芯轴,且第二套筒与芯轴转动限位配合。第二阀板连接于第二套筒。
上述提供的蝶阀中,第二阀板通过第二套筒套设于芯轴并与芯轴转动限位配合,使得第二阀板可以随芯轴转动。另外,第二阀板通过第二套筒套设于芯轴实现第二阀板与芯轴相连,有益于提高第二阀板与芯轴装配的稳固性,降低装配第二阀板与芯轴难度。
在上述蝶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套筒的内壁和芯轴的外侧壁中,一者具有第一定位槽,另一者具有第一定位凸起,第二套筒与芯轴通过第一定位凸起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定位槽内实现转动限位配合。
上述提供的蝶阀中,第二套筒和芯轴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嵌入第一定位槽实现转动限位,进而使得第二套筒与芯轴之间可拆卸,进一步降低第二阀板的拆装难度。另外,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凸起一者位于第二套筒的内壁,另一者位于芯轴的外侧壁,可以利用套筒中筒状结构限制第一定位凸起从第一定位槽内滑出,进而可以提高第二套筒与芯轴转动限位的可靠性。
在上述蝶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阀板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套筒,多个第一套筒沿芯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套筒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套筒之间。
上述提供的蝶阀中,多个第一套筒沿芯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益于提高第一阀板在芯轴的延伸方向受力的平衡性,可减小第一阀板在传输通道内介质的冲击下受到的弯曲应力,进而有益于防止第一阀板在传输通道内介质的冲击下形变。
上述蝶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蝶阀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分别与第一套筒和芯轴相连,且驱动机构驱动阀板组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阀板组件调节第一阀板与传输通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阀板与传输通道的内壁之间间隙的大小,实现阀门的开度大小的调节。
在上述蝶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包括连杆组件和驱动件,连杆组件分别与第一套筒和芯轴相连,驱动件与连杆组件相连,且驱动件通过连杆组件带动第一套筒和芯轴相对阀体转动。
上述提供的蝶阀中,驱动件通过连杆组件带动第一套筒和芯轴转动,有益于提高第一套筒和芯轴转动的可靠性。
在上述蝶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与阀体滑动配合,第三连杆与驱动件相连,驱动件驱动第三连杆相对阀体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一方向与芯轴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相连,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一套筒相连;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相连,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芯轴相连。
上述提供的蝶阀中,只需通过一个驱动件便可以同步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进而带动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相对阀体同步转动,以实现蝶阀开度大小的调节。
在上述蝶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三连杆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位于芯轴相背的两侧,第一连接臂具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滑槽,并与第一连接臂滑动配合;第二连接臂具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滑槽,并与第二连接臂滑动配合。
上述提供的蝶阀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可以相对第三连杆滑动,进而驱动件在驱动阀板组件的过程中,第三连杆只需相对阀体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有益于减小驱动件在驱动阀板组件相对阀体转动的过程中的抖动,提高驱动件的稳定性。
在上述蝶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还包括复位弹性件,复位弹性件连接于第三连杆与阀体之间,在驱动件关闭的情况下,复位弹性件推动第三连杆,并带动阀板组件向第一状态切换。
上述提供的蝶阀中,在驱动件停止工作的情况下,复位弹性件可以驱动阀板组件切换至第一状态,进而保证阀板组件可以将阀体的传输通道封堵,防止传输通道内的介质回流。
在上述蝶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驱动件包括磁性连杆、导向件和电磁铁,导向件和电磁铁均设置于阀体,磁性连杆与导向件滑动配合,且磁性连杆相对导向件沿第一方向滑动,磁性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相连,磁性连杆的第二端与电磁铁相对。
上述提供的蝶阀中,驱动件通过磁性连杆和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带动连杆组件带动阀板组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可以在驱动件停止工作的情况下,即电磁铁与磁性连杆之间无作用力的情况下,减小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向第一状态切换的阻力,有益于防止传输通道内的介质回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具有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蝶阀相同的技术特征,并能够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新风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新风系统还包括风道,蝶阀设置于风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新风系统包括风机,风机的出风口与风道连通,以通过风道传输风机吹出的气体。其中,阀体的入口端通过风道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以使风机排出的气体可以沿风道进入到蝶阀内,并且可以通过蝶阀阻止室内气体沿风道回流,进而有益于保持室内空气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新风系统来描述本申请的蝶阀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申请的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驱动机构与阀板组件的传动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的驱动机构与阀板组件的传动示意图二;
图4是本申请的第一阀板与第一套筒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第二阀板与第二套筒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第一连杆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第一连杆、第一套筒以及第一阀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第二连杆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第二连杆、芯轴和第二阀板的传动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阀板组件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第三连杆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安装座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驱动机构与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阀体的装配示意图一;
图15是本申请的阀体的剖切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阀体的第二子部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阀体的第一子部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的阀体的装配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00-阀体;101-传输通道;102-安装孔;110-限位部;120-第一子部;121-第四定位凸起;130-第二子部;131-第三定位槽;140-安装座;141-第三滑槽;142-容纳孔;200-阀板组件;210-第一阀板;220-第二阀板;230-芯轴;231-第一定位槽;240-第一套筒;241-第二定位凸起;250-第二套筒;251-第一定位凸起;300-驱动机构;310-连杆组件;311-第一连杆;3111-第二定位槽;312-第二连杆;3121-第三定位凸起;313-第三连杆;3131-第一连接臂;3132-第二连接臂;3133-第一滑槽;3134-第二滑槽;3135-第一导向部;3136-第二导向部;320-驱动件;321-磁性连杆;322-导向件;323-电磁铁;330-复位弹性件;400-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新风系统中的蝶阀结构包括通风通道和设置于通风通道内的蝶阀板。具体的,蝶阀板的形状为圆形,蝶阀板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转轴,以通过转动转轴实现蝶阀的开启或闭合。但是,为了避免蝶阀板在通风通道内转动影响通风通道通风。在蝶阀开启或闭合的情况下,需要利用限位结构或装置限制转轴转动,进而维持蝶阀的状态。这样便需要手动转动转轴实现蝶阀的开启或闭合。
因此,相关技术中的蝶阀无法主动实现止回功能,即蝶阀无法自动实现防止通风通道内气体回流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蝶阀。该蝶阀包括阀体、芯轴和两块阀板。其中,两块阀板对称设置于芯轴的两侧,且两块阀板中一者通过套筒结构与芯轴和阀体均转动配合,另一者与芯轴转动限位相连。另外,阀体内设置有限位结构,可以在蝶阀关闭的情况下,止抵于两块阀板靠近阀体入口的一侧。这样,在阀体内的介质流动方向为顺流的情况下,两块阀板可以在介质的冲击下向远离限位结构的一侧偏转,进而实现阀门开启。在阀体内的介质流动方向为逆流的情况下,两块阀板可以在介质的冲击下向靠近限位结构的一侧偏转,并止抵于限位结构上,以实现阀门关闭。因此,该蝶阀可以自动实现防止通风通道内气体回流的功能。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申请的蝶阀是结合新风系统来描述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其他具有传输管道的设备均可配置本申请的蝶阀,如气体输送管路、液体传输管路等。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8阐述本申请的蝶阀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蝶阀包括阀体100和阀板组件200。其中,阀体100为基础性结构件,可以为阀板组件200提供安装基础。
示例性的,阀体100具有传输通道101。具体的,介质可以沿传输通道101传输。参照图3,传输通道101的内壁设置有限位部110。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部110可以为设置于传输通道101的内壁的凸起部。示例性的,限位部110可以为设置于传输通道101内壁的台阶。
参照图3至图5以及图7和图8,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阀板组件200包括第一阀板210、第二阀板220、芯轴230和第一套筒240。第一套筒240和芯轴230均与阀体100转动配合。第一套筒240套设于芯轴230,并与芯轴230转动配合。第一阀板210与第一套筒240相连,第二阀板220与芯轴230相连。这样,第一阀板210和阀体100的相对运动与第二阀板220和阀体100的相对运动相互独立,即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均可以独立相对阀体100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阀板210相对阀体100转动的方向与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的转动的方向可以相反。
参照图3,阀板组件200位于限位部110远离传输通道101的入口端的一侧,并且限位部110可以通过止抵于阀板组件200限制阀板组件200中的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相靠近传输通道101的入口端的一侧偏转。
参照图2和图14,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阀体100上具有安装孔102。第一套筒240和芯轴230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102内,并与安装孔102间隙配合,以使第一套筒240和芯轴230可以相对阀体100转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筒240与阀体10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且第一套筒240通过密封件与阀体100密封配合,以防止传输通道101内的介质沿第一套筒240与阀体100之间的装配间隙排出。示例性的,密封件可以为密封圈。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芯轴230的延伸方向与阀体100的传输通道101的导流方向相交。示例性的,芯轴230的延伸方向与传输通道101的导流方向垂直。其中,芯轴230的延伸方向为芯轴230的轴向。传输通道101的导流方向为介质在传输通道101内的流动方向。
参照图3和图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中,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位于芯轴230的两侧。示例性的,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靠近芯轴230的一侧的边缘均为沿芯轴23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直线边缘。其中,第一阀板210靠近芯轴230的边缘与第一套筒240相连,以使第一阀板210可以通过第一套筒240与芯轴230转动配合。第二阀板220的直线边缘与芯轴230相连,以使第二阀板220可以随芯轴230相对阀体100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均可以相对阀体100转动,进而可以通过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转动实现阀体100的传输通道101导通或阻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阀板组件200可以通过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示例性的,在阀板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均止抵于限位部110远离传输通道101的入口端的一侧,且阀板组件200封堵传输通道101。在阀板组件2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与传输通道101的内壁之间形成介质通过的间隙。
这样,在阀板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限位部110阻止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向靠近传输通道101的入口端的一侧偏转,进而在介质回流的过程中,介质会推动阀板组件200切换至第一状态后,阀板组件200可以在保持在第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阀板组件200设置于传输通道101内。介质在传输通道101内流动的过程中,介质冲击至阀板组件200上,进而推动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转动。
具体的,传输通道101内的介质顺流的情况下,即介质由传输通道101的入口端进入传输通道101并由传输通道101的出口端排出阀体100,介质推动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向靠近传输通道101的出口端的一侧偏转。也就是说,在传输通道101内的介质顺流的情况下,介质可以推动阀板组件200向第二状态切换,进而可以保证介质可以持续通过传输通道101。
在传输通道101内的介质回流的情况下,即介质由传输通道101的出口端进入传输通道101。介质推动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向靠近传输通道101的入口端的一侧偏转。也就是说,在传输通道101内的介质回流的情况下,介质推动阀板组件200向第一状态切换。在阀板组件200切换至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止抵于限位部110,进而使得阀板组件200可以维持在第一状态,以防止介质通过传输通道101回流。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蝶阀应用于新风系统,在蝶阀可以在新风系统停止工作的情况下,防止室内的空气沿风道散失。示例性的,在蝶阀应用于空调器的情况下,有益于防止室内的热空气或冷空气沿风道散失,进而有益于维持室内的环境温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在阀板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阀板210的延伸面与第二阀板220的延伸面平行或重合。在阀板组件2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阀板210的延伸面与第二阀板220的延伸面相交。参照图3和图10,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传输通道101为柱状通道。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为半圆形板。示例性的,传输通道101的垂直于其导流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在垂直于其延伸面的方向的投影的形状均为半圆形。
参照图5、图9和图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阀板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套筒250,第二套筒250套设于芯轴230,且第二套筒250与芯轴230转动限位配合。第二阀板220连接于第二套筒250。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阀板220通过第二套筒250与芯轴230相连,有益于提高第二阀板220与芯轴230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筒240和第二套筒250覆盖芯轴230位于传输通道101内部分的外周壁。这样,有益于减小阀板组件200中各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不仅可以提高阀板组件200中各部件装配的紧凑性,还可以在阀板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提高阀板组件200对传输通道101的封堵的密封效果,有益于防止介质从阀板组件200中各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通过阀板组件200。因此,该实施例有益于提高蝶阀的防回流功能。
第二套筒250的内壁和芯轴230的外侧壁中,一者具有第一定位槽231,另一者具有第一定位凸起251,第二套筒250与芯轴230通过第一定位凸起25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定位槽231内实现转动限位配合。这样,第二套筒250套设于芯轴230的预设位置即可实现第二套筒250与芯轴230转动限位。因此,该实施例有益于实现第二套筒250与芯轴230可拆卸相连,以便于第二阀板220的拆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起251设置于芯轴230的外周壁,第一定位槽231设置于第二套筒250的内壁,以通过第一定位凸起251至少部分嵌入第一定位槽231实现第二套筒250与芯轴230转动限位。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中,如图5和图9所示,第一定位槽231设置于芯轴230的外周壁。第一定位凸起251设置于第二套筒250的内壁。这样,可以避免芯轴230的外周壁上形成凸起结构,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一套筒240与芯轴230装配的紧凑性。
参照图5和图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231和第一定位凸起251的延伸方向与芯轴230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第一定位槽231的槽壁止抵于第一定位凸起251的作用力与芯轴230的延伸方向垂直,进而有益于芯轴230带动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转动。
参照图5、图9,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231沿芯轴230的延伸方向贯穿芯轴230的至少一端。第一定位凸起251沿第二套筒250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套筒250。在组装第二套筒250与芯轴230的过程中,只需将第二套筒250内的第一定位凸起251与芯轴230外周壁的第一定位槽231对齐,然后沿芯轴230的延伸方向将芯轴230插入第二套筒250内即可。
参照图5和图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231和第一定位凸起251的数量均为多个。示例性的,多个第一定位槽231和多个第一定位凸起251均围绕芯轴230对应的轴线均匀分布。这样有益于提高第二套筒250与芯轴230转动限位配合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阀板组件200包括多个第一套筒240,多个第一套筒240沿芯轴2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套筒250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套筒240之间。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蝶阀中,多个第一套筒240可以为第一阀板210的沿芯轴230的延伸方向的多个部位提供支撑,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一阀板210沿芯轴230的延伸方向受力的均衡性。因此,在介质沿传输通道101流动的情况下,该实施例可以减小第一阀板210的内应力。
在一些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中,阀板组件200包括多个第二套筒250,多个第二套筒250沿芯轴2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多个第二套筒250可以为第二阀板220的沿芯轴230的延伸方向的多个部位提供支撑,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二阀板220沿芯轴230的延伸方向受力的均衡性。因此,在介质沿传输通道101流动的情况下,该实施例有益于减小第二阀板220的内应力。
参照图2和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蝶阀还包括驱动机构300,驱动机构300分别与第一套筒240和芯轴230相连,且驱动机构300驱动阀板组件2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利用驱动机构300驱动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转动,进而实现阀板组件2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驱动机构300驱动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转动的角度,控制第一阀板210和/或第二阀板220与传输通道10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而实现蝶阀开度的调节。在蝶阀设置于风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驱动机构300驱动第一阀板210和/或第二阀板220转动的角度调节风道内介质的流量大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可以为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齿轮齿条机构、丝杠机构、凸轮机构等。为此,本实施了不限定驱动机构300的种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机构300包括连杆组件310和驱动件320,连杆组件310分别与第一套筒240和芯轴230相连,驱动件320与连杆组件310相连,且驱动件320通过连杆组件310带动第一套筒240和芯轴230相对阀体100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件320与第一套筒240和芯轴230之间通过连杆组件310传动,可以避免传动过程中出现高副,有益于提高驱动机构300的可靠性。另外,连杆组件310的结构简单且制备难度低,有益于降低蝶阀的制备成本。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连杆组件310包括第一连杆311、第二连杆312和第三连杆313。第三连杆313与阀体100滑动配合。第三连杆313与驱动件320相连。驱动件320驱动第三连杆313相对阀体100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一方向与芯轴230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连杆311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313相连,第一连杆311的第二端与第一套筒240相连。第二连杆312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313相连,第二连杆312的第二端与芯轴230相连。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件320可以通过第三连杆313同步驱动第一连杆311和第二连杆312,进而带动第一套筒240和芯轴230同步转动,以实现第一阀板210和第二阀板220相对阀体100同步转动,进而实现阀板组件2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11具有安装孔。示例性的,第一连杆311上的安装孔位于第一连杆311的第二端。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筒240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内,且第一套筒240与第一连杆311转动限位。参照图4、图6和图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11和第一套筒240中,一者具有第二定位凸起241,另一者具有第二定位槽3111。在第一连杆311连接于第一套筒240的情况下,第二定位凸起24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定位槽3111内。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槽3111设置于第一连杆311的安装孔的内壁,第二定位凸起241设置于第一套筒240的外侧壁。
上述实施例中,第三连杆313作用在第一连杆311上的作用力会产生围绕第一套筒240对应的轴线的力矩,进而带动第一套筒240相对阀体100转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杆312具有安装孔。示例性的,第二连杆312上的安装孔位于第二连杆312的第二端。芯轴23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连杆312的安装孔内,且芯轴230与第二连杆312转动限位配合。
参照图7至图9,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芯轴230的外周壁和第二连杆312的安装孔的内壁一者设置有第三定位凸起3121,和定位槽,第三定位凸起3121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槽内,以实现芯轴230与第二连杆312转动限位配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定位凸起312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定位槽231内,以使芯轴230与第二连杆312可以通过第三定位凸起3121和第一定位槽231转动限位配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阀体100还包括安装座140。可选的,安装座140位于传输通道101的外部,以避免安装座140阻挡传输通道101内的介质流动。示例性的,芯轴230和第一套筒240的至少部分贯穿传输通道101的通道壁,并至少部分凸出于阀体100的外侧壁,以使芯轴230和第一套筒240可以与设置于安装座140的驱动机构300相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座140和第三连杆313中,一者设置有第三滑槽141,且第三滑槽141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另一者至少部分位于第三滑槽141内,并与第三滑槽141的内壁滑动配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安装座140上设置有第三滑槽141,第三连杆313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3135。可选的,第一导向部3135至少部分位于第三滑槽141内。示例性的,第一导向部3135为凸出于第三连杆313外表面的凸块。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导向部3135为长条状结构,且第一导向部3135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
上述实施例中,第三连杆313可以通过第一导向部3135至少部分嵌入第三滑槽141内,为第三连杆313相对阀体100滑动导向,以确保第三连杆313相对阀体100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有益于提高驱动机构3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座140具有两个第三滑槽141。两个第三滑槽141的槽口相对。第三连杆313具有与两个第三滑槽141一一对应的第一导向部3135。这样,有益于提高第三连杆313与安装座140转配的稳固性,有益于避免第一导向部3135相对第三滑槽141向移出第三滑槽141的方向移动,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三连杆313相对安装座140移动的平稳性。
参照图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连杆313包括第一连接臂3131和第二连接臂3132。第一连接臂3131和第二连接臂3132位于芯轴230相背的两侧。这样,使得第一连接臂3131和第二连接臂3132沿第一方向运动可以分别推动第一连杆311和第二连杆312并带动第一套筒240和芯轴230转动。示例性的,第一套筒240和芯轴230相对阀体100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131具有第一滑槽3133,第一滑槽31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一连杆311的第一端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滑槽3133,并与第一连接臂3131滑动配合。示例性的,第一连杆31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臂3131滑动,且第一连杆31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臂3131相对转动。
第二连接臂3132具有第二滑槽3134,第二滑槽313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二连杆312的第一端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滑槽3134,并与第二连接臂3132滑动配合。示例性的,第二连杆312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臂3132滑动,且第二连杆312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臂3132相对转动。
在驱动件320驱动连杆组件310的情况下,与驱动件320直接连接的第三连杆313仅相对阀体100沿第一方向滑动,进而有益于减小驱动件320抖动,提高驱动件32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蝶阀还包括复位弹性件330。可选的,复位弹性件330可以带动阀板组件200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示例性的,复位弹性件330与芯轴230相连,且复位弹性件330可带动芯轴230转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330可以为但不限于扭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还包括复位弹性件330,复位弹性件330连接于第三连杆313与阀体100之间。在驱动件320关闭的情况下,复位弹性件330推动第三连杆313,并带动阀板组件200向第一状态切换。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13所示,复位弹性件330的一端止抵于第三连杆313,复位弹性件330的另一端连接于安装座140。示例性的,复位弹性件33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且复位弹性件330的可沿第一方向伸长或缩短。进一步可选的,在阀板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复位弹性件330的被压缩的形变量为第一形变量。在阀板组件2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复位弹性件330的被压缩的形变量为第二形变量,第一形变量小于第二形变量。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蝶阀中,驱动件320停止工作,例如驱动件320断电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复位弹性件330推动阀板组件200向第一状态切换,以封堵传输通道101,防止传输通道101内的介质回流。
参照图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包括两个复位弹性件330。示例性的,两个复位弹性件330对称分布于芯轴230的两侧。这样,有益于提高第三连杆313受力的平衡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三连杆313包括第二导向部3136。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330的至少部分套设于第二导向部3136。示例性的,第二导向部3136可以为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导向柱。复位弹性件330套设于第二导向部3136上,并与第二导向部3136滑动配合,以使复位弹性件330可以沿第二导向部3136形变,进而有益于提高复位弹性件330的稳定性,还有益于确保复位弹性件330产生的弹力方向为第一方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安装座140上设置有容纳孔14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容纳孔142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3136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孔142内,且第二导向部3136与容纳孔142滑动配合,以使第二导向部3136可以沿容纳孔142滑动。
上述实施例可以利用第二导向部3136为复位弹性件330提供安装基础,并且可以通过第二导向部3136为复位弹性件330形变导向,有益于提高蝶阀中各部件组装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驱动件320包括磁性连杆321、导向件322和电磁铁323。导向件322和电磁铁323均设置于阀体100。磁性连杆321与导向件322滑动配合,且磁性连杆321相对导向件322沿第一方向滑动。磁性连杆321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313相连,磁性连杆321的第二端与电磁铁323相对。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件322为筒状结构,磁性连杆321与导向件322滑动配合,且磁性连杆321的至少部分可伸出导向件32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件322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以使磁性连杆321可以沿导向件322在第一方向上滑动,进而实现驱动件320在第一方向上伸长或缩短,进而带动第三连杆313相对阀体100在第一方向上运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8所示,阀体100还包括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可选的,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在垂直于阀体100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为弧形。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可拆卸相连。
上述实施例中,阀体100有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拼接形成,进而有益于降低阀板组件200与阀体100的装配难度。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6至图18所示,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中,一者具有第四定位凸起121,另一者具有第三定位槽131,且第四定位凸起121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三定位槽131内。进一步可选的,第四定位凸起121的延伸方向和第三定位槽131的延伸方向相同。示例性的,第四定位凸起121位于第一子部120。第三定位槽131位于第二子部130。其中,第四定位凸起121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一子部120。第三定位槽131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二子部130。
上述实施例中,第四定位凸起121和第三定位槽131不仅有益于提高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装配精度和装配的稳固定性,还有益于提高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装配后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之间设置有密封条。示例性的,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分别止抵于密封条的两侧,并与密封条密封配合。这样,有益于提高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装配面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上均设置有连接耳。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相连。示例性的,第一子部120上的连接耳和第二子部130上的连接耳一一对应,且均设置有装配孔。分别穿过第一子部120上的连接耳和第二子部130上的连接耳,以实现第一子部120和第二子部130紧固相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蝶阀还包括保护罩400。进一步可选的,保护罩400设置于阀体100,且保护罩400覆盖驱动机构300。示例性的,保护罩400盖合于阀体100并与阀体100相连,且保护罩400与阀体100之间形成容纳驱动机构300的容纳空间。这样,可以通过保护罩400阻碍外部粉尘或外部零部件卡入驱动机构300,有益于保证驱动机构300中各运动副的顺滑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保护罩400可以通过螺钉紧固于阀体10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蝶阀还可以用于空调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风道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蝶阀。其中,蝶阀设置于风道,以通过蝶阀实现风道阻断或连通,从而防止室内的介质沿风道回流至室外。
具体的,在空调器将室内的气体的温度降低或提升至目标温度后,空调器可以停止工作,进而可以避免室内的气体沿风道向室外排放,进而有益于保持室内的环境温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该蝶阀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蝶阀相同的结构特征,并能够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新风系统包括风道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蝶阀。其中,蝶阀设置于风道,以通过蝶阀实现风道阻断或连通,从而防止室内的介质沿风道回流至室外。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新风系统包括风机和风道。其中,风道用于传输气体介质,风机用于为气体在风道内流动提供动力。风机包括出风口,风道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以使风机排出的气体进入风道,并通过风道传输。蝶阀设置于风道,以使蝶阀可以用于实现风道连通和阻断。示例性的,在需要向室内提供新风的情况下,蝶阀处于第二状态,以使风道连通,进而使得风机可以驱动外部新风沿风道进入室内。在无需向室内输送其他的情况下,蝶阀可以恢复至第一状态,进而使得传输通道被封堵,以防止室内沿风道回流,进而有益于保持室内空气环境。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00)和阀板组件(200),所述阀体(100)具有传输通道(101),且所述传输通道(101)的内壁设置有限位部(110);
所述阀板组件(200)包括第一阀板(210)、第二阀板(220)、芯轴(230)和第一套筒(240),所述第一套筒(240)和所述芯轴(230)均与所述阀体(100)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套筒(240)套设于所述芯轴(230),并与所述芯轴(230)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阀板(210)与所述第一套筒(240)相连,所述第二阀板(220)与所述芯轴(230)相连;
在所述阀板组件(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阀板(210)和所述第二阀板(220)靠近传输通道(101)的入口端的一侧均止抵于所述限位部(110),且所述阀板组件(200)封堵所述传输通道(101);在所述阀板组件(2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阀板(210)和所述第二阀板(220)与所述传输通道(101)的内壁之间形成介质通过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套筒(250),所述第二套筒(250)套设于所述芯轴(230),且所述第二套筒(250)与所述芯轴(230)转动限位配合;
所述第二阀板(220)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2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250)的内壁和所述芯轴(230)的外侧壁中,一者具有第一定位槽(231),另一者具有第一定位凸起(251),所述第二套筒(250)与所述芯轴(230)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5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31)内实现转动限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组件(200)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套筒(240),多个所述第一套筒(240)沿所述芯轴(2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套筒(250)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套筒(24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300),所述驱动机构(300)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240)和所述芯轴(230)相连,且所述驱动机构(300)驱动所述阀板组件(200)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连杆组件(310)和驱动件(320),所述连杆组件(310)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240)和所述芯轴(230)相连,所述驱动件(320)与所述连杆组件(310)相连,且所述驱动件(320)通过所述连杆组件(310)带动所述第一套筒(240)和所述芯轴(230)相对所述阀体(100)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310)包括第一连杆(311)、第二连杆(312)和第三连杆(313),所述第三连杆(313)与所述阀体(100)滑动配合,所述第三连杆(313)与所述驱动件(320)相连,所述驱动件(320)驱动所述第三连杆(313)相对所述阀体(100)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芯轴(230)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连杆(3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313)相连,所述第一连杆(3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套筒(240)相连;
所述第二连杆(3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313)相连,所述第二连杆(312)的第二端与所述芯轴(230)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313)包括第一连接臂(3131)和第二连接臂(3132),所述第一连接臂(313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3132)位于所述芯轴(230)相背的两侧,
所述第一连接臂(3131)具有第一滑槽(3133),所述第一滑槽(313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连杆(311)的第一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滑槽(3133),并与所述第一连接臂(3131)滑动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臂(3132)具有第二滑槽(3134),所述第二滑槽(313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二连杆(312)的第一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滑槽(3134),并与所述第二连接臂(3132)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还包括复位弹性件(330),所述复位弹性件(330)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杆(313)与所述阀体(100)之间,
在所述驱动件(320)关闭的情况下,所述复位弹性件(330)推动所述第三连杆(313),并带动所述阀板组件(200)向第一状态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20)包括磁性连杆(321)、导向件(322)和电磁铁(323),
所述导向件(322)和所述电磁铁(323)均设置于所述阀体(100),
所述磁性连杆(321)与所述导向件(322)滑动配合,且所述磁性连杆(321)相对所述导向件(322)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所述磁性连杆(3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313)相连,所述磁性连杆(32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磁铁(323)相对。
1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蝶阀,所述蝶阀设置于所述风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78509.7A CN115899284A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蝶阀和新风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78509.7A CN115899284A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蝶阀和新风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99284A true CN115899284A (zh) | 2023-04-04 |
Family
ID=86491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78509.7A Pending CN115899284A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蝶阀和新风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99284A (zh) |
-
2023
- 2023-01-16 CN CN202310078509.7A patent/CN11589928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84033B2 (en) | Two-shutter valve | |
CN212242894U (zh) | 用于车辆的通气孔 | |
US9140379B2 (en) | Device for actuating a control valve | |
JP7448583B2 (ja) | 電子膨張弁 | |
CN115899284A (zh) | 蝶阀和新风系统 | |
EP1735555B1 (en) | Hybrid butterfly fluid control valve | |
CN107166698B (zh) | 风阀装置及空调器 | |
KR101595979B1 (ko) |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 |
US20090113906A1 (en) | Air Damper Units With Improved Air Flow | |
JP5903844B2 (ja) | 弁装置および給湯装置 | |
KR20090095008A (ko) | 풍량조절용 댐퍼장치 | |
CN114698290B (zh) |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 |
JP2005273256A (ja) | 換気装置 | |
WO2021019954A1 (ja) | シャッター装置 | |
CN110997384B (zh) | 风门装置 | |
US20210023937A1 (en) |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for a front face module of a motor vehicle | |
CN219367936U (zh) | 风道结构及送风装置 | |
CN220287594U (zh) | 一种风阀组件以及空气调节设备 | |
CN221548808U (zh) | 室内机、空调 | |
CN111720559B (zh) | 控制阀及空调系统 | |
CZ50394A3 (en) |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
CN216975848U (zh) | 一种限流阀 | |
CN216346994U (zh) | 导风板的驱动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 |
WO2024154177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9538794B (zh) | 先导型止回阀和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