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6074A - 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6074A
CN115886074A CN202211591282.8A CN202211591282A CN115886074A CN 115886074 A CN115886074 A CN 115886074A CN 202211591282 A CN202211591282 A CN 202211591282A CN 115886074 A CN115886074 A CN 115886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ed milk
fermentation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ilk according
mi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12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梓桐
陈鹄
马莹
许冬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Punuo Bei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Punuo Bei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Punuo Bei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Punuo Bei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912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60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6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6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Dairy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发酵乳的发酵方法,包括原料标准化、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破乳搅拌、均质、冷却、稀释、灌装、冷藏制成。本发酵方法制备的成品中含有植物乳酸菌,该菌具有较强耐受胃酸、胆盐的特性,经口服后大部分植物乳杆菌可以在肠道中定植,从而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并抑制有害菌增殖,起到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等作用。此外,产品中的脂肪降解酶有助于调节脂质代谢,减少脂肪组织体积和细胞大小,最终缓解肥胖。

Description

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乳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其他免疫因子,以及多种促生长因子。这些因素影响免疫调节,促进生长发育,调节肠道菌群,影响其他生理功能。传统的酸奶、奶酪和用益生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营养丰富,包括氨基酸和有机酸,深受消费者喜爱。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发酵乳制品类目繁多,但风味逐渐趋于同质化。并且在获得感官愉悦的同时,消费者们往往期待通过食用酸奶达到一些健康目的,这就促进行业对各种新型功能性酸奶的研发。
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乳球菌、肠球菌和其他乳酸菌,主要定植于人体肠道,可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发挥有益作用。乳酸菌在发酵环节参与一些传统食品的制作,近年来由于其益生功能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利用乳酸菌进行原料奶发酵时,会产生抗菌物质,如有机酸、过氧化氢和双乙酰,通过防止生长致病菌来防止乳制品变质。此外,许多研究表明,乳酸菌可以改善肠道功能和增强人类的免疫力,同时也表现出抗氧化、降低胆固醇和抗肿瘤的作用。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乳酸菌,具有增强免疫力,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作用,同时还有降血压、降胆固醇、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延缓衰老等功效,并且参与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肠道蠕动,能够有效预防便秘。植物乳杆菌能够以酸奶为载体,通过常规进食过程即可被胃肠道吸收。部分植物乳杆菌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性,如高产脂肪降解酶,在发酵过程中能够利用原料中的脂肪生成游离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不仅能改变食品风味特征,还能带来额外的健康益处。
肥胖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发展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世界性流行病。现代高糖、高脂饮食导致摄入的能量超过身体所能消耗的能量;因此,导致肝脏、周围肾脏和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TG)过度积累,导致肥胖。实验结果表明,肥胖导致血液中TG和胆固醇水平的增加,并可引发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此外,身体不能分解的过度TG积累在肝脏中积累,导致脂肪肝和肝纤维化。为了抑制肥胖,目前市面上可用的减肥药物大部分为脂质吸收抑制剂或利尿剂,它们的副作用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
因此,目前正在探索一些非药物治疗肥胖的方法,包括益生菌来缓解肥胖。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补充可以有效地缓解肥胖的发展,可能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结构。这种微生物的改善可以随后改善养分的吸收,改变肝脏脂质代谢相关通路,从而减少TG的积累;影响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调节肠道中的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通过血液输送到肝脏,从而调节脂质代谢;激活某些途径,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途径,从而调节脂肪细胞分裂,减少脂肪组织体积和细胞大小,最终减轻肥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以高产脂肪降解酶的植物乳杆菌与酸奶乳酸菌协同发酵制备含脂肪降解酶的发酵乳的发酵方法;通过接种优选具有良好的脂肪降解能力的植物乳杆菌,制备降脂益生特性的功能性酸奶。本发明所涉及的植物乳杆菌来自于青藏高原地区传统牦牛酸奶,经众多实验证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功能性。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将成功实现植物乳杆菌在酸乳发酵体系中的快速增殖,缩短发酵乳的制备时间并使发酵乳中乳酸菌活菌数高于106CFU/g。不影响成品发酵乳的感官品质并使之具有良好的降脂与预防肥胖功能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乳,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原料乳100~110份、发酵剂1.5~2.5份、增稠剂0.5~1.5份、乳化剂0.05~0.15份和发酵促进剂4~5份;
所述发酵剂为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双歧杆菌,质量比为8~12:8~12:0.5~1.5:0.5~1.5。
优选的,所述的增稠剂为果胶、琼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海藻酸丙二醇酯、变性淀粉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单甘油脂肪酸酯和/或双甘油脂肪酸酯;所述发酵促进剂为甜性乳清粉和/或酶解谷物淀粉。
优选的,所述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的含量≥1×106CFU/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发酵剂、增稠剂、乳化剂、发酵促进剂与原料乳混合后预热得料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料液依次二段式均质、杀菌、冷却后与发酵剂混合发酵。
优选的,所述冷却后的料液中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双歧杆菌的接种数量独立为≥106cfu/mL。
优选的,所述预热的温度为35~45℃,预热的时间为25~35min。
优选的,所述二段式均质中一段均质压力16~17Mpa,时间为6~8s;二段均质压力为3~4Mpa,时间为6~8s。
优选的,所述杀菌的温度为90~95℃,时间为5~10min;所述冷却至40~44℃。
优选的,所述发酵的温度为40~43℃,所述发酵终点的酸度为73~7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酵方法制备的成品中含有植物乳酸菌,该菌在pH=3的人工胃液中消化3小时后存活率为92.48%,在含0.3%胆盐的培养基中,Lp5的迟滞期低于1小时,表现出较强耐受胃酸、胆盐的特性(如表1所示),经口服后大部分植物乳杆菌可以在肠道中定植,从而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繁殖,并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增殖,起到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加粪便含水量改善便秘等作用;发酵乳成品在货架期内pH稳定,后酸化程度、蛋白质含量和非脂乳固体含量等指标与市售酸奶无显著差异,而产品的胆固醇含量低于市售酸奶;此外,产品中的脂肪降解酶有助于调节脂质代谢,减少脂肪组织体积和细胞大小,最终缓解肥胖;
本方法只需要利用普通的酸奶生产设备,无需另外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植物乳杆菌Lp5发酵乳的品质特性;
图2为SD大鼠粪便菌群变化;
图3为SD大鼠粪便含水量变化;
图4为SD大鼠血脂相关指标变化;
图5为SD大鼠肝脏组织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乳,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原料乳100~110份、发酵剂1.5~2.5份、增稠剂0.5~1.5份、乳化剂0.05~0.15份和发酵促进剂4~5份;优选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原料乳105份、发酵剂2份、增稠剂1份、乳化剂0.1份和发酵促进剂4.5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发酵剂为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双歧杆菌,质量比为8~12:8~12:0.5~1.5:0.5~1.5;优选为10:10:1:1。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增稠剂为果胶、琼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海藻酸丙二醇酯、变性淀粉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果胶或琼脂;进一步优选为果胶。
在本发明中,所述乳化剂为单甘油脂肪酸酯和/或双甘油脂肪酸酯;优选为单甘油脂肪酸酯。
在本发明中,所述发酵促进剂为甜性乳清粉和/或酶解谷物淀粉;优选为甜性乳清粉。
在本发明中,所述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的含量≥1×106CFU/g;优选为1×106~1×107CFU/g;进一步优选为2×106~8×106CFU/g;更优选为5×106CFU/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发酵剂、增稠剂、乳化剂、发酵促进剂与原料乳混合后预热得料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料液二段式均质、杀菌、冷却后与发酵剂混合发酵。
在本发明中,所述冷却后的料液中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双歧杆菌的接种数量独立为≥106cfu/mL;优选为1×106~1×107cfu/mL;进一步优选为2×106~8×106cfu/mL;更优选为5×106cfu/mL。
在本发明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35~45℃,预热的时间为25~35min;优选预热的温度为37~43℃,预热的时间为27~33min;进一步优选为预热的温度为39~41℃,预热的时间为29~31min;更优选为预热的温度为40℃,预热的时间为30min。
在本发明中,所述二段式均质中一段均质压力16~17Mpa,时间为6~8s;优选一段均质压力17Mpa,时间为7s。
在本发明中,所述二段式均质中二段均质压力为3~4Mpa,时间为6~8s;优选二段均质压力为4Mpa,时间为7s。
在本发明中,所述杀菌的温度为90~95℃;优选为91~94℃;进一步优选为92~93℃;更优选为93℃。
在本发明中,所述杀菌的时间为5~10min;优选为6~9min;进一步优选为7~8min;更优选为8min。
在本发明中,所述冷却至40~44℃;优选为41~43℃;进一步优选为42℃。
在本发明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40~43℃;优选为41~42℃;进一步优选为42℃。
在本发明中,所述发酵终点的酸度为73~77°;优选为74~76°;进一步优选为75°。
在本发明中,所述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p5,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9017,保藏时间2014年4月3日。
在本发明中,所述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双歧杆菌为商品化酸奶发酵菌株。
在本发明中,所述原料乳为脱脂牛乳或脱脂羊乳;优选为脱脂牛乳。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p5,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9017,保藏时间2014年4月3日。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双歧杆菌为商品化法国丹尼斯克直投式酸奶菌粉883型所包含酸奶发酵菌株。
实施例1
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以脱脂羊乳为原料乳,原料乳除杂、标准化处理后进入下道工序;
(2)将增稠剂(等质量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和明胶)0.5份、乳化剂(等质量的单甘油脂肪酸酯和双甘油脂肪酸酯)0.05份和发酵促进剂(等质量的甜性乳清粉和酶解谷物淀粉)4份混合后,再与原料乳100份混合,35℃预热25min得料液;
(3)将料液二段式均质,一段均质压力16Mpa,时间为8s;二段均质压力为4Mpa,时间为7s,均质后90℃杀菌5min、冷却至40℃后与发酵剂1.5份(植物乳杆菌Lp5、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双歧杆菌,质量比为8:8:0.5:0.5,每种菌的接种数量独立为1×106cfu/mL)混合;充填至零售单元容器中密封,40℃发酵;
(4)待发酵终点酸度为73°后进行搅拌破乳;
(5)冷却后灌装至零售单元,于0℃进行冷藏进行24h的冷藏后熟,成品经检测合格即用于销售,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的含量1×106CFU/g。
实施例2
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以脱脂牛乳为原料乳,原料乳除杂、标准化处理后进入下道工序;
(2)将增稠剂琼脂1.5份、乳化剂单甘油脂肪酸酯0.15份和发酵促进剂甜性乳清粉5份混合后,再与原料乳110份混合,45℃预热35min得料液;
(3)将料液二段式均质,一段均质压力17Mpa,时间为6s;二段均质压力为4Mpa,时间为7s,均质后95℃杀菌10min、冷却至44℃后与发酵剂2.5份(植物乳杆菌Lp5、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双歧杆菌,质量比为12:12:1.5:1.5,每种菌的接种数量独立为1×107cfu/mL)混合;充填至零售单元容器中密封,43℃发酵;
(4)待发酵终点酸度为77°后进行搅拌破乳,添加果料、香精;
(5)冷却后灌装至零售单元,于4℃进行冷藏进行48h的冷藏后熟,成品经检测合格即用于销售,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的含量1×107CFU/g。
实施例3
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以脱脂牛乳或脱脂羊乳为原料乳,原料乳除杂、标准化处理后进入下道工序;
(2)将增稠剂果胶1份、乳化剂单甘油脂肪酸酯0.1份和发酵促进剂甜性乳清粉4.5份混合后,再与原料乳105份混合,40℃预热30min得料液;
(3)将料液二段式均质,一段均质压力16.5Mpa,时间为7s;二段均质压力为3.5Mpa,时间为7s,均质后93℃杀菌8min、冷却至42℃后与发酵剂2份(植物乳杆菌Lp5、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双歧杆菌,质量比为10:10:1:1,每种菌的接种数量独立为5×106cfu/mL)混合;充填至零售单元容器中密封,42℃发酵;
(4)待发酵终点酸度为75°后进行搅拌破乳;
(5)冷却后灌装至零售单元,于2℃进行冷藏进行36h的冷藏后熟,成品经检测合格即用于销售,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的含量5×106CFU/g。
实验例1本发明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的体外益生特性的评估:
(1)将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p5)接入MRS液体培养基,37℃静置培养12h,将菌体活化2代后5000rpm离心2min,灭菌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悬浮。吸取1mL菌悬液于9mL除菌的pH为3.0的人工胃液中,混匀后吸取1mL进行梯度稀释,取适宜稀释度的菌液涂布于MRS平板。剩下的处理液于37℃恒温静置培养。消化3h后吸取1mL样品,10倍梯度稀释,选取适当稀释度涂布于MRS平板,设3个重复。37℃厌氧恒温培养48h后计数。
(2)取1mL上述处理3h的含菌人工胃液,接种于9mL经过滤除菌的人工肠液中。37℃恒温静置培养,在试验开始后0h、3h、6h、24h分别取1mL样液,灭菌生理盐水稀释,选取适当稀释度涂布,方法同上。37℃厌氧恒温培养48h后计数。
(3)将菌株连续活化2次后,调整菌的数量为109CFU/mL,按1%体积接种量分别接种于MRS和添加0.3%牛胆汁的MRS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后混匀立即测定其在620nm处的吸光度。之后将菌液置于37℃恒温静置培养,每隔2h测定2种培养液的吸光度,直到吸光值超过初始值0.3个单位以上为止。作生长曲线,以620nm处吸光值达到0.3个单位的时间差(迟滞期)作为胆汁耐受力的评判依据。
(4)将乳酸菌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37℃培养,将菌液5000rpm离心2min,用0.1M的KNO3洗涤两次后,用该溶液悬浮菌液,在600nm处测量其初始吸光度。再吸取菌悬液3mL,加入1mL二甲苯,室温预培养10min,涡旋混合2min,室温静止放置15min使之分层,吸取下层水相,以缓冲液为空白对照,在600nm测量最终吸光度并进行记录。初始吸光度与下层水相吸光度的差值与初始吸光度的比率为表面疏水率。
表1植物乳杆菌Lp5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盐耐受性及疏水性
Figure BDA0003994521680000081
实验例2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发酵方法制得的发酵乳的品质特性:
(1)根据国家标准GB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中对发酵乳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检测方法检测,包含酸奶的粘度、酸度、非脂乳固体以及蛋白含量。粘度使用数字粘度计直接检测,酸度参考GB5009.23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第一法酚酞指示剂法测定,非脂乳固体参考GB5413.3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蛋白含量参考GB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一法凯氏定氮法。
(2)发酵乳中胆固醇含量检测:取1mL发酵乳于玻璃试管中,与2mL33%KOH和3mL95%乙醇混合,将混合物充分摇动1min,然后在60℃水浴中加热10min。在冷水中冷却后,加入5mL正己烷,然后加入1mL蒸馏水并混匀。将试管在室温下静置10min以进行相分离,将3mL正己烷相转移至试管,然后在氮气流下蒸发己烷相。将4mL新制备的邻苯二甲醛加入到浓缩相试管中混合,并在室温下静置10min,加入2mL浓硫酸并孵育10min,使用分光光度计读取550nm处的吸光度。将吸光度值与使用胆固醇标准品获得的值进行比较。
(3)发酵乳中胆盐水解酶活性的检测:向180μL反应缓冲液(0.1M磷酸钠,pH6.0)中,加入10μL乳清,10μL液体石蜡和10μL胆汁盐。将反应液在37℃孵育30min后,立即添加200μL15%三氯乙酸,并将样品离心以除去沉淀物。孵育后加入10μl胆汁盐的反应混合物用作对照。向100μL乳清中加1.9mL1%茚三酮试剂,再加0.5mL0.5%柠檬酸钠缓冲液,(pH5.5)充分混匀;然后再加入1mL的甘油,煮沸14min。将试管在自来水中冷却3min,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570nm的吸光度。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一个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从底物释放1μmol氨基酸的酶的量。
图1植物乳杆菌Lp5发酵乳的品质特性;A为贮藏期发酵乳pH变化,B为贮藏期发酵乳滴定酸度变化,C为发酵乳的蛋白含量,D为发酵乳非脂乳固体含量,E为发酵乳胆固醇含量,F为发酵乳胆盐水解酶活性;
Lp5组为使用本专利实施例3所述方法制备的发酵乳,对照组为使用法国丹尼斯克直投式酸奶菌粉883型制备的发酵乳。
实验例3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发酵方法制得的发酵乳的降脂特性:
取5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组为空白对照组(C组),高脂日粮对照组(HC组),高脂日粮加Lp5干预组(HL组)。C组饲喂基础饲料,HC组和HL组饲喂高脂饲料,C组和HC组灌胃生理盐水,HL组灌胃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的发酵乳,饲养七周。
(1)SD大鼠粪便菌群变化:每周同一时间采集大鼠新鲜粪便至灭菌离心管中称重,按1:9加入灭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选取适宜的稀释液涂布于EMB、LBS、BSM三种培养基进行活菌计数。EMB用于粪便中大肠杆菌活菌计数,LBS用于乳杆菌计数,BSM培养基用于双歧杆菌计数。每个试验组设三个平行,结果如图2,HL组大鼠粪便中大肠杆菌数要低于HC组,双歧杆菌数高于HC组,而和对照组基本相同,表明Lp5的摄入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对维持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具有作用。
(2)SD大鼠粪便含水量:将每周采集的新鲜粪便采用直接干燥法进行水分含量测定,结果如图3,对照组粪便水分含量维持在70%左右,高脂饲料的成分组成导致HC组大鼠和HL组大鼠的粪便含水量较低,但HL组大鼠的粪便平均含水量比HC组高6.44%,表明植物乳杆菌Lp5可以增加粪便的含水量,具有一定的润肠通便的作用。
(3)SD大鼠血脂相关指标测定:每周固定时间将大鼠禁食12小时,短尾取血1mL,冰上静置2h,4℃静置过夜,血清自然析出后4℃下3000rpm离心1min,分离血清,-20℃贮存待测。用血清胆固醇各指标试剂盒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4,植物乳杆菌Lp5可以显著降低高脂大鼠的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但是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的影响不大。
(4)SD大鼠肝脏组织变化:动物处死后立即取出肝脏组织,从肝脏最大肝叶中切取1cm×1cm×1cm的组织块,放入10%甲醛溶液进行固定24h,将固定好的组织块送至甘肃中医学院试验中心。经过包埋、切片、脱蜡、染色等步骤完成组织切片的制作,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拍照,结果如图5。正常的肝脏细胞,呈索状排列,胞浆为红色,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HC组大鼠的肝脏有严重的脂肪肝病变。该组大鼠肝脏细胞呈圆形,细胞内部充满了脂肪空泡,红色胞浆较少,细胞核被脂肪泡挤至细胞边缘;而HL组大鼠肝脏组织虽然有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但细胞内部的脂肪泡数量较HC组更少,胞浆呈现红色,并且还有正常形态的肝脏细胞存在。表明Lp5可以减少脂肪在肝脏细胞中的浸润,保护肝脏细胞。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酵乳,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原料乳100~110份、发酵剂1.5~2.5份、增稠剂0.5~1.5份、乳化剂0.05~0.15份和发酵促进剂4~5份;
所述发酵剂为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双歧杆菌,质量比为8~12:8~12:0.5~1.5:0.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稠剂为果胶、琼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海藻酸丙二醇酯、变性淀粉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乳,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单甘油脂肪酸酯和/或双甘油脂肪酸酯;所述发酵促进剂为甜性乳清粉和/或酶解谷物淀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的含量≥1×106CFU/g。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发酵剂、增稠剂、乳化剂、发酵促进剂与原料乳混合后预热得料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料液进行二段式均质、杀菌、冷却后与发酵剂混合发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后的料液中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双歧杆菌的接种数量独立为≥106cfu/m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的温度为35~45℃,预热的时间为25~35mi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式均质中一段均质压力16~17Mpa,时间为6~8s;二段均质压力为3~4Mpa,时间为6~8s。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的温度为90~95℃,时间为5~10min;所述冷却至40~44℃。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的温度为40~43℃,所述发酵终点的酸度为73~77°。
CN202211591282.8A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8860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1282.8A CN115886074A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1282.8A CN115886074A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6074A true CN115886074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81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1282.8A Pending CN115886074A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607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8004A (zh) * 2011-12-01 2012-06-13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降胆固醇0脂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4984A (zh) * 2012-12-04 2013-04-03 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0208A (zh) * 2011-11-18 2013-05-29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73455A (zh) * 2014-06-18 2014-10-01 兰州大学 一株具有降低胆固醇能力的植物乳杆菌
CN107897368A (zh) * 2017-11-15 2018-04-13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益生菌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97135A (zh) * 2018-11-08 2019-03-22 江南大学 一种富含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0208A (zh) * 2011-11-18 2013-05-29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88004A (zh) * 2011-12-01 2012-06-13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降胆固醇0脂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4984A (zh) * 2012-12-04 2013-04-03 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3455A (zh) * 2014-06-18 2014-10-01 兰州大学 一株具有降低胆固醇能力的植物乳杆菌
CN107897368A (zh) * 2017-11-15 2018-04-13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益生菌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97135A (zh) * 2018-11-08 2019-03-22 江南大学 一种富含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4189B (zh) 一种复合益生乳酸菌粉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9113641B2 (en) Probiotic bacteria and regulation of fat storage
CN111254089B (zh) 一株具有减肥功能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US20140363501A1 (en) The protective effects and application of a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on the alleviation of chronic alcoholic liver injury
CN111955548B (zh) 一种纯益生菌风味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57650B (zh) 一株分离自母乳的乳双歧杆菌m8及其应用
CN106819106B (zh)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灭活型发酵乳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15340965A (zh) 一株副干酪乳酪杆菌pc724及其应用
CN116814481B (zh) 一株源自酸马奶的益生副干酪乳酪杆菌pc646及其人工智能筛选方法
Xanthopoulos et al. Use of a selected multi-strain potential probiotic cultur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et-type yogurt from caprine milk
JP6762855B2 (ja) 筋肉の分解抑制剤
CN115886074A (zh) 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30082B (zh) 一株副干酪乳杆菌及其应用
JP5077157B2 (ja) 機能性飲食品
KR20160073124A (ko) 신규한 비피도박테리움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제품
RU2141766C1 (ru) Кисломолочный продукт "нарине"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десерта в замороженном виде
EP3630128B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ecreasing a population of bilophila wadsworthia or inhibiting the growth thereof
RU2681291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кисломолочного продукта, обогащенного фитокомпонентами и пребиотиком
TWI721262B (zh) 副乾酪乳酸桿菌株用於製備改善腸道菌相之組合物的用途
RU2656151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кисломолочной пасты с инулином
CN118077765A (zh) 一种复合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RU2001579C1 (ru) Консорциум молочнокислых культур LастовасILLUS асIDорнILUS и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кисломолочного продукта с е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WO2017108126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or maintaining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populations
Kustyawati et al. Prebiotic activity of Lactobacillus casei grown on medium containing of Hylocereus undatus extract and its use in the fermentation of goat’s milk kefir
RU2603062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творожного продук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